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年论文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On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inter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崔莹

学号:2008040804001

指导老师:汤蕾(讲师)

2010 年5 月20 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作为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最早的省份,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冰雪资源极其丰富,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适于滑雪、冰灯和冰雪等旅游项目。黑龙江冰雪旅游的迅猛发展,不仅成为黑龙江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在全国冰雪旅游中独占鳌头。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现状和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黑龙江;冰雪旅游;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余暇时间,使人民向往和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希望在余暇时间能更多的参加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提高生活质量。这些因素为开展冬季群众体育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冬季体育不仅是适合我国北方居民的健身项目,同时对于南方居民来说,北方的冰雪环境及其运动项目也有着新鲜感和强烈的吸引力。这些因素都是开发冬季体育冰雪旅游的基础,正是鉴于此,本文对如何开发以冰雪项目为主的新兴体育旅游,提高人民对体育消费水平进行研究和探讨。以黑龙江冰雪旅游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

1 冰雪旅游人数及收入稳步上升

黑龙江成为中国首选的冰雪旅游胜地,冰雪旅游一直稳步上升。2003年至2004年,黑龙江雪季滑雪旅游人数已达到130万人次,滑雪旅游收入已占全省冬季旅游收入的20%。据统计,黑龙江省2003至2004年雪季的冰雪旅游收入高达70多亿元人民币,2004至2005年雪季冰雪旅游收入再创新高。2006年春节期间,黑龙江省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6. 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1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4万人次,旅游创汇5794万美元。[1]

2 体育冰雪旅游—滑雪迅猛发展

在全省冰雪旅游迅猛发展的同时,黑龙江国际滑雪节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目前,黑龙江已建成亚布力、龙珠二龙山、吉华长寿山、华天乌吉密、日月峡等高、中、初级滑雪场75家,占全国雪场总数的60%以上。滑雪游客连续三年超过百万人次,拥有各类雪道150多条,总长度15余万延长米;各种索道120多条,滑雪场直接用于接待滑雪旅游者的床位万余张。亚布力、二龙山、吉华等大中型滑雪场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雪场设施和人性化的服务,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滑雪爱好者的青睐。亚布力风车山庄滑雪场成为俄罗斯滑雪发烧友的度假乐园,从雪期开始,许多俄罗斯游客在雪场的逗留时间往往长达半个月之久。吉华滑雪场则以宽阔的雪道和舒适的接待条件赢得港澳台和南方游客的青睐。此外,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的滑雪爱好者也开始钟情于黑龙江,到这里赏冰滑雪、体验民俗。在入境客源大幅增长的同时,黑龙江国内客源市场也进一步扩大,目前已拓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

3 除滑雪外的其他冰雪体育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开发利用

黑龙江的体育冰雪旅游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大多数的体育冰雪旅游资源是边

开发边利用,目前已开发形成了滑冰、雪雕、冰雕、雪地足球、雪地摩托、狗拉雪撬、冰车等极具特色的10余个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二黑龙江省冬季体育冰雪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黑龙江省冰雪的垄断优势不复存在

今年,从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到西北的新疆,全国已有27个城市打出了“冰雪牌”,沈阳、长春等城市都在举办冰雪节,冰雪旅游不再是黑龙江省的专利和独有。我省冰雪资源优势正在逐渐被弱化。

2 冰雪赛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缺乏可持续性

黑龙江省的滑雪旅游快速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低水平开发速度加快,旅游资源的管理缺乏科学论证和持续性。1996年亚冬会之后,滑雪场迅速增加到50多家,哈尔滨市周边就多达20多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过多,产品结构单一,造成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冰雪是非常有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很高,然而对于冰雪项目的开发仍处于资源利用阶段,冰雪体育旅游项目缺乏新、奇、文化性、品位性和个性吸引力,由于缺乏整体战略规划,低标准的重复建设过多,不利于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3 旅游产品结构简单

在黑龙江省已经开发的冰雪体育旅游项目中,许多地区冰雪体育旅游项目的主题和产品几乎千篇一律。而且雷同的主题和形象使游客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兴趣也逐渐冷却,对其感觉也渐渐模糊不清,这不利于全省整体冰雪体育旅游形象的形成和冰雪体育旅游品牌的推广。

4 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其一、黑龙江省旅游一方面人才紧缺,另一方面高级人才的流失率又很高。据统计,一般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在5~10%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1]旅游的人才是服务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条件,而旅游人才的流失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旅游的服务质量。另外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起步也相对较晚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冰雪体育旅游专业知识、服务质量工作尚未形成法制化、标准化、系统化。

其二、由于投入冰雪体育旅游的资金有限,旅游基础设施不配套。在一些景点和景区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和旅店,信息服务落后,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旅游服务、旅游线路的咨询。

三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实施办法

1 加强宣传

实施品牌策略,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录制主题片或作系列报导及专门介绍冰

雪旅游的宣传册,利用境外宣传、展销会和互联网等来广泛宣传自己。

2 与相关企业的合作

目前冰雪旅游的主要项目是体育类产品,所以要加强与体育部门的合作,为体育部门涉足冰雪旅游提供便利,把冰雪旅游同冰雪体育运动相结合,以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冰雪旅游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与配套的相应企业的合作,实现冰雪旅游规模上的改善。

3 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营销

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上,要充分运用市场策略,并开发与富有本地特色的、地域文化、传统工艺品等相结合,有个性化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专项冰雪旅游产品,还要提高冰雪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注重产品的内涵,把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运动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同时要善于发现游客的潜在需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市场。

4 政府的调控

政府要加大对冰雪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冰雪旅游发展环境,实行优惠政策,给名牌冰雪旅游企业以政策支持,也要给企业足够自主权。

5 专业人员的培养与纳入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旅游人才,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该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而且高等院校就业也是目前国家重点解决的问题,开设一些有利于就业、有利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也是高校谋求发展的必然之路。可以在原有的旅游专业或体育专业中增加体育旅游专业来满足体育旅游行业的需求。进而对冰雪体育旅游方面有一定的益处。

四结论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发展速度最快、关联带动作用较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黑龙江冰雪旅游一直稳步上升。

要实现黑龙江旅游的长足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其次,抓好旅游人才建设工程。再次,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完善旅游企业的用人制度。最后,改进旅游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机制。防止现有冰雪旅游人才的流失,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目前冰雪旅游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在对旅游产品结构进行改善的同时,也要注意产品的市场营销,而市场营销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做好对产品的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度。

冰雪体育是风行世界的广大群众喜欢的活动,是一项集休闲、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冰雪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进国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杨斌霞,董欣.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学报,2004,

32(1):51—53.

[2] 张奎燕;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分析[J];商业研究学报,2002,66(10):42—45.

[3] 陈智文,张清;吉林省冰雪旅游定位及发展思路[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64—66.

[4] 孙强,黄春燕;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49(1):54—56.

[5] 孙波,赵英霞,任璟楠;黑龙江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商业研究学报,2003,42(10):24—26.

[6] 田有年;我国滑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11(2):23—24.

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评审表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doc 95页)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 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 ·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年论文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On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inter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崔莹 学号:2008040804001 指导老师:汤蕾(讲师) 2010 年5 月20 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作为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最早的省份,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冰雪资源极其丰富,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适于滑雪、冰灯和冰雪等旅游项目。黑龙江冰雪旅游的迅猛发展,不仅成为黑龙江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在全国冰雪旅游中独占鳌头。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现状和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黑龙江;冰雪旅游;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余暇时间,使人民向往和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希望在余暇时间能更多的参加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提高生活质量。这些因素为开展冬季群众体育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冬季体育不仅是适合我国北方居民的健身项目,同时对于南方居民来说,北方的冰雪环境及其运动项目也有着新鲜感和强烈的吸引力。这些因素都是开发冬季体育冰雪旅游的基础,正是鉴于此,本文对如何开发以冰雪项目为主的新兴体育旅游,提高人民对体育消费水平进行研究和探讨。以黑龙江冰雪旅游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 1 冰雪旅游人数及收入稳步上升 黑龙江成为中国首选的冰雪旅游胜地,冰雪旅游一直稳步上升。2003年至2004年,黑龙江雪季滑雪旅游人数已达到130万人次,滑雪旅游收入已占全省冬季旅游收入的20%。据统计,黑龙江省2003至2004年雪季的冰雪旅游收入高达70多亿元人民币,2004至2005年雪季冰雪旅游收入再创新高。2006年春节期间,黑龙江省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6. 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1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4万人次,旅游创汇5794万美元。[1] 2 体育冰雪旅游—滑雪迅猛发展 在全省冰雪旅游迅猛发展的同时,黑龙江国际滑雪节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目前,黑龙江已建成亚布力、龙珠二龙山、吉华长寿山、华天乌吉密、日月峡等高、中、初级滑雪场75家,占全国雪场总数的60%以上。滑雪游客连续三年超过百万人次,拥有各类雪道150多条,总长度15余万延长米;各种索道120多条,滑雪场直接用于接待滑雪旅游者的床位万余张。亚布力、二龙山、吉华等大中型滑雪场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雪场设施和人性化的服务,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滑雪爱好者的青睐。亚布力风车山庄滑雪场成为俄罗斯滑雪发烧友的度假乐园,从雪期开始,许多俄罗斯游客在雪场的逗留时间往往长达半个月之久。吉华滑雪场则以宽阔的雪道和舒适的接待条件赢得港澳台和南方游客的青睐。此外,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的滑雪爱好者也开始钟情于黑龙江,到这里赏冰滑雪、体验民俗。在入境客源大幅增长的同时,黑龙江国内客源市场也进一步扩大,目前已拓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 3 除滑雪外的其他冰雪体育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开发利用 黑龙江的体育冰雪旅游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大多数的体育冰雪旅游资源是边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上)正文(三四章)

第三章旅游资源普查* 第一节基本程序 一、要求和目标 此次普查的目的,是查清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调查严格遵循由国家科委和国家旅游局共同颁发的《规范》中所规定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全省自身的情况组织实施。本章系统介绍普查的全过程及其主要成果。 此次进行的旅游资源普查不循常例,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各个调查的不足,使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属全区域调查。省属13个地市中的110个市县区均列入普查计划。(2)属规范化调查。《规范》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旅游局于1992年编写完成、出版发行并已联合向全国发文推行的成果。此次调查,全面贯彻和依照了《规范》中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和技术方法,如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普查小区的确定、普查组的成立、各类普查文件的建立过程和建立方法等。以此完成的普查成果是目前国内最先完成的规范化信息文件,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3)属详细普查(详查)。详查是旅游资源的高层次活动,所获得的资料应用价值较高。 为使普查成果达到较高质量并有望成为目前国内最先按《规范》完成的信息化文件之一,要注意以下2点:(1)应严格按照《规范》中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填表、绘图和编写普查文件。在普查前和普查中,应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普查方式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分析、核查、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成果,另一方面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在现场对资源类型进行研究、分析、测量,必要时还应采集样品留待室内分析。(2)确保普查成果质量,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在普查程序上的普查技术力量保证、资料和数据采集、普查实际操作和普查成果质量等方面均要进行控制;此外,特别在资源类型特征数值的采集和表达中,要严格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三项原则,要求所有特征数据均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利用最新的科学概念,认识、解释、记录类型所涉及到的各种数据。同时要避免主观臆断,应尽量避免使用空虚的文学语言陈述类型。 二、主要过程 此次普查工作是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由省旅游局和省计划委员会组织下进行的。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查准备。按照《规范》第三十三条的要求,“普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 *本章由马绍嘉执笔。 97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与国外冰雪旅游发展之比较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与国外冰雪旅游发展之比较 作者:李村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3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世界各国冰雪旅游的发展特点,将黑龙江冰雪旅游与国外冰雪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把黑龙江冰雪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有效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冰雪旅游黑龙江省国外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245-01 1世界各国冰雪旅游发展的特点 最早的冰雪活动距今已有5000年多。作为一种供人消遣娱乐的活动,滑雪已存在了一百多年,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发展成为一项商业活动。就冰雪旅游而言,它于50年代的奥地利和瑞士开始盛行。在北美,美国的滑雪于二战后兴起,在50年代稳步增长,60年代激增,70年代到80年代初保持了快速增长,年增长率超过15%。 第一,总体发展速度由升转降,日趋体现出集约化、市场化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滑雪运动在欧洲和北美一直呈下滑趋势,在日本和韩国的增长势头也是微不足道。以美国为例,1989年美国有2100万滑雪者,并且进行了5330万人次滑雪,到2000年这个数据是5220万人次,目前美国滑雪人次占到旅行和游憩活动总人数的3%。而在60年代早期,美国大约有1400 个滑雪地区,北美合计1500个滑雪地区,1977年美国下降到929地区,1984年为689个地区,现在美国仅仅有525个滑雪场。这主要是因为小型滑雪场的淘汰,尽管如此总的容量却是增加 了,20%的滑雪场聚集了80%的滑雪者。开放时间也从一年89天到一年平均132天不等。 第二,整合滑雪资源,建立了完备、便捷的服务体系。以瑞士为例,瓦莱州只有26万人口,就有100多个滑雪场,600多条各类索道每小时可运送游客50万人次,每年招徕旅游者近1200万人次。在建设主要滑雪地的同时,整个国家的滑雪体系颇为健全,譬如交通方面瑞士根据自身山国的特点,提出“瑞士——山的故乡”主体旅游口号,在瑞士全境推出瑞士卡,持卡人可以实现飞机、火车、缆车“一卡通”,而且16岁以下青少年购票可以得到相当大的优惠。并且贯通欧洲的公路标识清楚,每间隔一段都设有休息区。小的休息区提供桌椅和公共卫生间;大一些的设有加油站,附设小卖部,提供酒水、纪念品、餐饮服务、旅游咨询和公共卫生设备。滑雪场的票价体系也根据市场需要十分灵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区域旅游资源规划 精品

一、前言: 1、调查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2、调查人员:黑龙江大学旅游管理系学生 3、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调查要求: 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 进行评价。 ⑵以中央大街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中央大街 建筑艺术明珠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中央大 街的欧陆风情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⑶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XX)标准。 ⑷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⑸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文件记录避免使用不着边际的文学语言,力戒浮华和主观臆断。 --图件准确、清晰。 ⑹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成果为主,并 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现场观察、测量、记录、 绘图、摄影。 二、区域地理概况 1、综述: 哈尔滨是一座北国名城,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央大街,哈尔滨的显著代表和突出标志,自1997年6月建成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来 经多少次改造建设,目前的中央大街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全国一流的,独 居文化魅力的,集商业,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步行街为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美誉的哈尔滨增添了一抹新的神韵。 2、自然概况: ⑴地理位置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冰雪旅游

一东北亚区域冰雪旅游发展现状 1冰雪主题节日 日本的札幌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每年2月在北海道道府札幌举办,已成为日本、乃至亚洲最大的冰雪主题节日。从1950年开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61界。从第一届雪节至今,参观人数逐年增加,内容不断翻新,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2010年第61届雪节于2月5日至11日举行,共有243万国内外游客参加了雪节各项活动,雪节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札幌北海道,乃至整个日本知名度的最大利器。 和日本札幌雪节一样,韩国的“山鳟鱼庆典”同为亚洲著名的冰雪节,每年1月在素有冰雪之国的江原道华川郡召开,2009年举办的第7界“山鳟鱼庆典”吸引了106万名游客参观游览。 2滑雪场的经营与管理情况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中北部地区雪量丰富,积雪较深,山地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5%,是东北亚区域开展滑雪旅游最早的国家。目前,日本有滑雪场700多家,仅北海道地区就有130多个滑雪场。由于札幌和长野都举办过冬奥会,日本的高级滑雪场比较多,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就有十几处,占全国总数的20%左右;中级滑雪

场大约占60%;初级滑雪场大约占20%。 韩国北方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干燥且寒冷,降雪稀少,滑雪场要依靠人工造雪维持运作。韩国的滑雪场比日本建的晚,且数量较少,目前只有几十个。滑雪场主要集中在冬季降雪量丰富的江原道地区和可利用周末游玩的首尔近郊一带。韩国的高级雪场有龙平、茂朱等,约占全国滑雪场总数的20%;中级滑雪场有星宇、大明、阿尔卑斯滑雪度假村等,约占全国滑雪场的70%左右,初级滑雪场只有10%左右。 作为一项产业,日本的滑雪旅游已经进入成熟期,韩国也已经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东北亚各国之间在滑雪资源本身上的差别可能不大,但是与各国的民族文化以及饮食、娱乐等产业组合在一起,就会呈现出独有的经营特色和文化特色。韩国充分利用“韩流”效应带动旅游业发展,许多青年人都梦想去“蓝色生死恋”的拍摄地束草。日本的滑雪场更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东北的藏王的、信州的野泽、上州的草津并称日本三大温泉滑雪场,天然的温泉设施赋予日本滑雪度假村独特的魅力。 二、哈尔滨冰雪旅游竞争力评价 1、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冰雪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的中心城市,属中

黑龙江旅游规划专题一

第一章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 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 ·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五彩龙江”主题旅游线路设计与推介

五彩龙江”主题旅游线路设计与推介 摘要】本文在文献检索、网络资源收集、旅游目 的地及旅行社现有旅游线路系统梳理下,提出黑龙江省“五彩龙江”主题旅游线路设计的构想。在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大趋势下,对黑龙江省旅游线路进行主题化、精品化的设计,并对设计线路进行推介。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线路设计黑龙江、“五彩龙江”主 题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旅游线路是指为了使旅游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 大的观赏效果,由旅游经营部门利用交通线串联若干旅游点或旅游城市(镇)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合理走向。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线路设计时,必须树立宏观与全局观念,既要重视发挥区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又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通力协作,加大对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以便提升区域旅游形象,拓展区域旅游的发展空间,进而达到整个区域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孙铭明(2005 )提出发展黑龙江省“黑、白、绿、红、 黄”五色旅游的初步构想。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旅游发展现状 和趋势,在原有五色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黑、白、绿、 金、红”五彩龙江的概念与构想。具体来说,黑”是指:

黑龙江、黑土地、火山口旅游资源;“白”是指冰雪旅游资 源,其中包括冰雪观光旅游资源和冰雪体育运动旅游资源; “绿”是指农业、森林、湿地、草原、绿色食品; “金”是 指金秋麦浪、稻田、大庆石油(石油有“黑金”之称);“红” 是指红色旅游资源,包括抗联、剿匪、戍边文化等。“五彩 龙江”除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能上升为涤荡心灵、振奋人心的 精神力量,如黑土情怀、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 黑龙江现有旅游产品中不乏对上述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但由于缺乏文 化精髓的牵引,景点组合松散无序,没有形成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的 精品、经典游线。基于五色资源开发“五彩龙江”主题旅游线路是黑 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彩龙江”主题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线路内容要以“黑白绿金红”五色资源为中心进 行拓展,增添不同的元素,根据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旅 游线路。 第二,游线注重多元素相结合,通过不同的主题组合, 不同的季节组合,不同的空间时序组合,设计出主题鲜明,要素丰富 多样,能使旅游者获得愉悦、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观赏效果的旅游线 路。 第三,规划游线要秉承“实用,安全,舒适,性价比高, 观光性强,体验性强”的原则,让游客获得超价值体验。 三、五彩龙江主题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概要: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发布《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重点强调了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中国网讯最近,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为: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为抓住召开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的契机,借鉴世界旅游产业发展有益经验,加快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认真分析研究。 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拥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尽快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

1、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理论界公认,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其中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 2、有力拉动消费需求。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旅游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使内需成倍扩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可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产业的饭店、餐馆、客运业、旅行社、娱乐业等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据统计,2008年我国国民旅游消费总额已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

冰雪旅游产业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学 班级:二班 学生姓名:周泽豪 2016年10 月20 日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引言 近年来,黑龙江省面临着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产业转型困难、人才外流等诸多问题,原因有很多,但黑龙江省未能发展出自身的支柱性产业无疑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冰天雪地,是金山银山。”黑龙江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在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冰雪旅游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省政府也正在有意识地大力推动冰雪旅游的发展,使之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推动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国旅游产业经过几十年长足发展,正面临激烈的竞争局面,一方面是国内各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是出国旅游已经非常普遍,所以,如何提升我省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本文通过研究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问题与挑战,提出发展建议,希望能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一、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冰雪旅游项目是指主要借助冰雪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是一种以冰雪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对冰雪等自然现象的欣赏和冰雪体育项目的体验等活动,其对于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都有很高的要求,而黑龙江在这些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1.自然环境 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边陲,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其冬季十分漫长,而且非常寒冷,年平均气温偏低,一年有五个多月气温处于零摄氏度以下,非常适合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黑龙江省内有著名的松花江、嫩江等河流,由于气候寒冷,冬季有长达一百二十多天的冰封期,冰的厚度可达八十厘米,非常适合采冰,能够为冰灯、冰雕观光等旅游项目提供优良原料;黑龙江的雪期长达一百三十多天,并且雪的质量非常好,雪的厚度较大,部分山区雪的厚度可达一百多厘米,坡度平缓,非常适合冰雪观光和滑雪运动项目的开展。因此,黑龙江具有优越的开展冰雪旅游项目的自然环境优势。 2.品牌优势 1963年,黑龙江举办了全国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冰雪旅游产业开始起步;1985年,

郑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河南科技学院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郑州、少林寺、发展战略、双心两翼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其中重点开发两带八区旅游资源。明确我市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推出旅游强市的战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郑州市包括新密、新郑、荥阳、中牟、巩义、登封六个县级市,其中以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最为著名,其次黄河风景名胜区、巩义风景名胜区也各有其特色。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90多个,其中5A级景区一个,4A级景区7个。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继少林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后,黄河风景名胜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7公里处,它北边临近母亲河黄河,南面依附岳山,历史悠久、生态保护良好,不仅是黄河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点地区,而且还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富集地区。目前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三大景区,有大禹塑像、炎黄二帝巨型雕像、黄河碑林等景观。 除此之外,沿黄地区还有黄河大观(其中有黄河大观苑、果岭山水、高尔夫球场等)、黄河花园口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点包括黄河公路大桥、扒口处遗址黄河沙滩游泳场等)、黄河花园生态旅游区(由黄河大堤风景线、休闲娱乐园、

黑河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黑河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区域旅游环境 黑河是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为界,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江相望,是一个幅员辽阔、区位优越、资源富集、美丽神奇的边境地区。 (一)自然条件 1、地理气候 黑河市,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冷空气发源地——西伯利亚大草原,境内又有小兴安岭山脉纵贯南北,使全市呈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横跨三、四、五、六4个积温带。春季高温多风,夏季雨热同现,秋季降温急骤,冬季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全市年均降雨量500——550毫米,有效积温1950——2300℃,日照时数2560——2700小时,无霜期90——120天,年均气温-1.3——0.4℃,日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零下40℃,平均风速2—3.5米/秒。 2、资源 土地资源:现在耕地125.5万公顷,人均耕地0.77公顷,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天然草原98.6万公顷,是国家重要的黄牛生产基地。 水利资源:境内有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自然水面6.4万公顷。人均占有水量为全省的3.6倍、全国的2.7倍。 矿产资源:有各种矿藏93种,矿产地410余处,已探明储量的221处56种,其中金、铜、玛瑙石、石灰石、矿泉水等15种矿藏储量居全省之首。多宝山铜矿为全国第二大铜矿,五大连池矿泉水与法国维西矿泉、格鲁吉亚、高加索矿泉并称世界三大冷泉。 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58.5%,有林地面积281.3万公顷,木材蓄积量1.58亿立米,是黑龙江省三大林区之一。 野生动植物和水产资源:黑河市有1500多种植物、多种动物和200多种飞禽。在江河湖泊中,生长着18科87种鱼,其中黑龙江特产的大马哈、鳇鱼、哲罗、细鳞等尤为珍贵。 (二)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划 黑河市是黑龙江省北部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是本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黑河辖2市3县1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爱辉区),幅员68726平方公里,人口172.9万。 黑河市面积54390平方千米,人口173万。 爱辉区面积1443平方千米,人口19万。 北安市面积6313平方千米,人口47万。 五大连池市面积9800平方千米,人口36万。 嫩江县面积15360平方千米,人口50万。 逊克县面积17020平方千米,人口11万。 孙吴县面积4454平方千米,人口10万。 2、历史 黑河历史上是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俄界河黑龙江是世界第十大河流,满族人称之为"萨哈连乌拉",鄂温克人称之为"卡拉穆尔",为"黑水"、"黑江"、"黑河"之意,黑河之名由此而来。俄罗斯人把黑龙江叫作"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黑龙江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开发对策

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在中国的地图上形如一只展翅腾飞的天鹅。在黑龙江的北部和东北部,有绵延2800多公里的水界和200多公里的陆界中俄边境线。黑龙江特殊的人文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构成了黑龙江古朴、 原始、神奇的旅游资源。虽然黑龙江省开发历史较晚,但古迹遗址等人文景观别具特色,自然景观原始壮丽,形成独特的黑龙江省旅游资源。 一、黑龙江旅游资源的优势 黑龙江是一片充满古朴、原始、神奇色彩的土地,在旅游资源上具有四大优势:地理气候优势、生态景观优势、边境区位优势和地域文化优势。 (一)地理气候优势。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山区冬季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120天左右。特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降雪为黑龙江提供了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从1963年举办的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开始,黑龙江冰雪艺术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艺术博览会、哈尔滨冰灯游园会、牡丹江雪堡、中国雪乡大海林为代表的冰雪观光旅游产品,其规模和艺术水准都居世界先进水平。黑龙江省是中国滑雪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省域内坡向、坡度适宜,海拔1000米左右的、可建大中型滑雪场的资源点近100座。目前,全省建有高中初滑雪场近百家, 其中以亚布力、二龙山、吉华、华天乌吉密、平山神鹿、日月峡为代表的大型滑雪场,无论在雪道、雪具、缆车等硬件设施,还是在接待条件、 服务水平上都具备了接待中高档滑雪游客的条件。炎炎酷暑、烈日炙烤时,我省彰显了旅游大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北方清凉的夏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南方游客, “到黑龙江去避暑”成为时尚。我省倾力打造“黑龙江———中国旅游酷省的旅游总体形象,以 “春季活力世界、夏季清凉世界、秋季多彩世界、冬季冰雪世界”四个主题为支撑,全方位宣传和树立我省 “中国滑雪旅游胜地”、“世界冰雪旅游名都”、“夏季避暑度假胜地”三大旅游目的地形象。我省旅游影响力和占有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二)生态景观优势。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分布较广,境内有大小兴安岭、 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等林区,森林覆被率达41.9%,面积居全国第一。与南方的热带雨林相比,黑龙江的森林具有鲜明的北方寒温带森林的苍劲、雄伟、妩媚的个性,而且可进入性强。夏季,森林休闲度假游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这里观光避暑,登山、徒步、森林浴、原始森林观光、骑马、漂流等旅游项目使森林旅游的内容不断丰富。秋季,红松的绿、 枫叶的红和落叶松的金黄形成了壮丽的“五花山”景观,“五花山”观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和欢迎。冬季,各森林公园就成了观赏林海雪 黑龙江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开发对策 陈丽威 (香港理工大学国际企业培训中心,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又极具地理气候优势、生态景观优势、边境区位优势和地域文化优势。但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制定完善旅游资源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放,使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关键词: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对策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62(2007)04-0062-03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SOCIALISM No4 2007年12月 社会经纬 收稿日期:2007-06-02 作者简介:陈丽威,女,香港理工大学国际企业培训中心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硕士。 62

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分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地理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2010级1班 指导教师:杨印书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承德市是河北省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2009年承德市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将承德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城市。这个决策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考虑到承德市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宣传承德市,提高承德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深层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承德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本文概括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和程序,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资料收集法、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集中探讨了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承德市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市;旅游资源;影响因素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tourist cities. Chengde City in 2009 that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the goal, and strive to 2020, playing in Chengde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ttraction, gathering strength and visibility of the tourist city. This decision tim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engde, Chengde City in favor of propaganda, raise Chengde Cit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So, how to 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e city, need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 focused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Chengd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problems, explore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health tourism Chengde City orderly development. Keywords: Chengde City; tourism resource; influence fact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