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于1999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成立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揭开了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大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学科开始在各大学成立和发展。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文化产业面临外来文化的强劲挑战。按照世贸协定,入世1年后,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录音录像公司,外资股份比例可以占49%,参与合作经营录像和录音带等视听产品销售业。而且在入世后,中国进口电影大片在3年内达到50部,其中20部电影将采用分账制。中国电影业面临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如冯小刚每年导演的贺岁片都有不错的票房,许多优秀的国产影片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四)2002年—至今,我国文化产业全面启动和加速发展的阶段。2002年以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为标志,国家加强了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加强了对优秀国产影片的宣传力度,使得《英雄》成为当年称霸国内票房的影片,并且在北美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文化产业的做了规划和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进一步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给中国文化产业营造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这样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调动各界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二、国内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国内文化产业理论研究阶段与特征与国外具有明显的相似性,都是从批判理论发展到应用研究。为便于比较,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国外文化产业理论的发展轨迹。其理论源头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该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学融为一体,被称为“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多诺与霍克海默,代表著作是两人于1947 年合著的《启

蒙辩证法》,在该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的概念,两位学者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全面的否定。但是从20世纪70 年代以后文化产业研究代替文化工业,从“批判理论”变为“建构理论”。从“文化产业化”的观点出发,人们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全面具体化了。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展开:

一是从英国伯明翰大学理论文化研究中心开始的“文化研究”中对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研究,也被称为学院派,研究重点是对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进行探讨;另一条是文化产业的应用理论研究,与文化产业实践和产业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探索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以及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等进行研究,为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根据。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与国外文化产业研究尽管不同步,但理论轨迹相似,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逐步解放紧密相关,因此,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引导性的阶段特征。理论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1-1997年,理论研究的初步阶段。国内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文化产业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开始关注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方面的变化和最新发展情况。最早对大众文化进行研究的学术文章是发表在1991 年《上海文论》第一期上的有关“大众文艺”的一组文章。这些文章初步讨论了涉及大众文化的运行机制、特性、艺术规律以及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等问题。以清华学术期刊网的数据为统计依据,1994-1997年我国以文化产业为主题发表的论文共有28篇,其中1994年为7篇,在这较早的7篇文章中,有3篇是论述深圳文化产业的,两篇是论述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从这一阶段的研究看,理论研究主要讨论的是发展文化

产业的意义以及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应用研究则主要针对上海、北京和深圳进行对策性研究。

(二)1998-2002年,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国内学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样以清华学术期刊网的数据为统计依据,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论文共有567篇,远远超出前几年的研究,尤其是2000年以后,文化产业研究呈现出“井喷”的态势。2000年11月4-5日,“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首届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该论坛由文化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办。首届文化产业论坛的举办,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学科的正式形成和研究队伍的建立。但是,尽管这一时期文化产业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但总的来说缺乏系统的总结,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理论体系。由于理论准备的不足,中国文化产业应用理论的研究直接源自于实践。

(三)2003年——至今,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从文化产业实践的发展阶段来看,以党的十六大“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部署为标志,将之前国内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归入“理论启蒙时期”,将之后国内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则归入“理性发展时期”。在理论启蒙时期,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概念、文

化产业的性质、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战略探讨、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显得表面化,没有触及文化产业中深层次的问题,诸如产业机制、运作等。2003年之后,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开始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从多方面展开,文章数量达到1万多篇。总之,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只是刚刚起步,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人们文化需求的高涨,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同时也有利于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的文化格局,呈现多样化趋势,全面实

现文化的价值。在这一阶段,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学科在大学得到确立,许多大学设立了文化产业专业,开始招收硕博士。

三、当前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的热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实践。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

创意产业成为2006年上半年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词汇之一。2006年第一届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主题是:创意中国·和谐世界。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也是从多方面展开的。除极少部分是纯粹的理论论证外,绝大多数是从实证的角度展开的,如以北京、南京、上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比较多。另外,各省、市均有相关的对策性研究。

(二)文化软实力研究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广泛的引用,成为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从研究内容看,文化软实力的理论研究多是从战略意义角度来讲的,有一些研究从中美、中欧等对比角度来进行研究,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此外,很多研究也是突出实证研究,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策研究。

四、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目前还处于跟踪国际研究和总结经验阶段,研究水平相对落后。《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特别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现代知识产业,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极为落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近年来,成立了大量以“文化产业”为名的研究机构,但实际研究能力有限,同时,由于文化产业的研究根源于实践,而一些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不能及时在网上公布,因此,不利于学者们进行比较研究,因为研究者不可能到处进行调研,而且调研也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调研的难度使得很多研究者只是从网上和资料中获取零星的数据,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篇幅浩大但内容贫乏。这种现象不单是文化产业研究方面的问题,在其它问题的研究上也不乏这样的现象,如对“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研究都出现过这样“一窝蜂”的现象,一些研究者和研究期刊一味地追逐热点问题,从而产生了大量缺乏创新性的所谓成果。1994-2008年,研究文化产业的文章约13806篇,从这些浩瀚的篇目中找到真知灼见太困难了,正如贝尔纳在1938年出版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写到的:“一个对科学事业更加特别有害的弊病是:所有科研人员都必须作出研究成果,而且必须予以发表。因为他的前途不但取决于他所发表的成果质量,而且取决于他所发表的成果的数量。其结果是,在独创性最能出成果的时候,在独创性还没有受到以后的行政和社会职责负担的影响的时候,就把独创性扼杀了。另一个结果

是使科学文献中充满大量毫无用处的论文,从而使发掘优秀论文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

从目前情况来看,文化产业在高校已形成一个学科,但显然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学科。短短几年间,我国高校里出现了六七十个文化产业类专业或方向,招生规模每年都在大幅度提高。但教育部现行的学科目录自1997年以来就没有进行过更新调整,因此文化产业的学科归属一直不明确,尤其是一级学科不明确,学科归属不明确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效果评估体系缺失等。考虑到文化产业的“产业”性质,有的学校设在管理学,有的设在经济学,还有的划在其他学科。可以说,各个学校的文化产业教育在学科建设思路、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还亟待进一步统一化和规范化。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新名词新指南新机遇专家解读十七大后文化产业,https://www.360docs.net/doc/1e15492923.html, 2007-11-23 11:33:00 中青网

2、孟鹰,余来文:国内外文化产业理论演变综述,《商业时代》,2008年第16期。

3、【英】J.D.贝尔纳著,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2页。

4、文化产业改革的最佳新起点,来源:上海证券报,2009年06月19日,

5、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中国经贸导刊2009(8):35。

6、2008年我国网游收入超180亿元,来源:人民网,2009年01月15日,

7、杜骏飞:2008年新兴媒体传播研究进展回顾.新闻记者,2009(6)。

8、解学芳:文化产业政策的比较机理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9)。

9、颜荟: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现状与战略调整,科技创业月刊,2008(12)。

10、昝廷全,赵永刚:区域文化产业在不均衡状态下的均衡发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4)。

11、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19。

12、解学芳: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关联性偏差及矫正.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12)。

13、刘维奇,石子印:文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14、黄桂英: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法制建设的若干思考,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15、张庆盈:关于我国文化产业立法建设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导刊,2008(5)。

16、博赫:文化产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统计与决策,2008(4)。

17、魏殿林宋春颖:3G技术应用对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人民网-传媒频道,2011年08月04日。

18、王京生: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特区经济,2001,(9)。

19、花建等:《软权力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0、Croteau D, Hoynes W. The business of media: corporate media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California: Pine Forge Press, 2001。

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论文

科目名称: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论文题目:电视剧管理法律制度引导下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学号 2012410899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年级 2012级文管一班 姓名杜肖颖

题目:电视剧管理法律制度下电视剧产业的 发展 内容摘要:中国电视剧产业经过近 20 年的市场化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构成主体主要包括:电视剧 制作商、电视剧播放平台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以及电视剧广告商和 消费者,其电视剧产业也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电视剧制作环节、销 售运营环节、消费环节。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 行业,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 准入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电 视剧产业活力四射。 一,电视剧产业环境分析 (一)法律政策环境 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但随着文化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逐步放开, 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目前政策准入门槛较 低,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充分。?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指导、《电视剧管理规定》为基础,涵盖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审 查、行业质量管理、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目 前对电视剧业务的开展较为重要的法律法规如下表所示:生效时间?法律法规政策名称?文件编号/颁布机构?1997.9.1?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7]第 228? 号? 2000.6.15?电视剧管理规定?国家广电总局令[2000]第 2? 号 ? 2001.10.27?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 58? 号? 2003.12.3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 产业 国办发[2003]105? 号?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 通知 2004.6.15?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国家广电总局令[2004]第 39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学号《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目录 摘要 (1)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 (1)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1)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 (2)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2) (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 (2)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2)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3)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3)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 (3)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3)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 (4) 三、结论 (4) 参考文献 (5)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的状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 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等活动。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人才瓶颈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链和加工环节,而高附加值的创意、研发和品牌营销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多在城市的文化企业或公司。近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2017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017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电影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2.改制视域下文化事业单位发展路径分析 3.提高我国影视剧产品竞争力对策分析 4.**文化企业治理问题研究 5.**文化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6.文化企业营销模式探析 7.论文化产业中创意人才的培养 8.文化项目团队的建设与思考 9.文化产品延伸产业链的发展策略 10.浅析文化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11.技术创新下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变迁研究 12.浅析文化项目成本控制 13.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14.文化产业创新模式探析——以×××文化产业为例 15.基于技术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16.文化产业(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7.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的特性分析 18.浅议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和路径 19.浅析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20.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分析 21.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分析 22.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风险控制 23.文化(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分析 24.XXX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再利用)的对策 25.基于价值链理论探析(影视,传媒,出版、动漫等)的发展策略 26.XX(影视、出版、动漫等)产业营销策略分析 27.工业遗产与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个案研究)

28.新媒体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 29.动漫产业衍生品市场研究 30.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31.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对接与融合 32.实景演出转型升级探索(个案研究或总体研究) 33.影视衍生品市场研究 34.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创新中的问题及对策 35.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分析 36.京津冀视域下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37.河北省(或某地)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38.河北省(或某地)小微演艺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39.河北省(或某地)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研究 40. 河北省(或某地)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41.河北省(或某地)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42.河北省(或某地)旅游演艺产业提升策略研究 43.石家庄市(某市)城市建设中文化元素开发与融入战略研究 44.河北省(或某地)文化企业经营环境研究 45.河北省(或某地)文化产业品牌策略探讨 46.河北省(或某地)文化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47.河北省(或某地)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研究 48.河北省(或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49.河北省(或某地)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研究 50.河北省(或某地)演出市场发展趋势 51. 河北省(或某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 52.河北省(或某地)文化产业发展历史研究 53. 河北省文(或某地)化产业创意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54.河北省(或某地)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5.河北省(或某地)文化资源结构与特色分析 56.河北(或某地)宗教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开发前景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题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4年1月1日 装 订 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 摘要:影视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对外传播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的分析,以影视类文化产业为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突破文化创意产业的瓶颈,实现振兴。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文化创意泛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而出的作品。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 延伸至产业领域,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基于文化创意作品,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而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横跨电影业、广播电视业等多个行业,与音乐产业、时尚等产业又相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产业、核心产业,也是最为活跃和最为复杂的产业。所以说,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2005年就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每天创造着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占全球GDP总量超过7%。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被冠上“朝阳产业”或者“黄金产业”的称号,各国政府都鼎力支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该产业的发展乘风破浪。 我国的创意产业萌芽于2005 年,随后的2006 年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元年,同时也是创意产业广泛普及并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的第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以此为指导,各地也纷纷制定扶持创意产业的各种政策,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逐渐孕育,发展实践不断推进。2009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有明确表示将重点支持文化创意等产业,表明创意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以影视业为例,中国影视业起步较晚,而且无论从资本积累、创意生产,还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云枫M01114234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有关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的文献做了总结与综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解释促成企业并购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经营协同假说( operming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 并且在并购之前, 企业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包括横向降低成本费用的生产规模经济、纵向降低交易费用的规模经济和特定管理职能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 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这可能是对企业并购最经典的经济学答案。 2. 管理协同假说( management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 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被转移时, 能够将被收购公司的非效率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从而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3. 财务协同假说( finance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并购是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内部化, 将企业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 由于内部融资比外部融资成本更低, 从而增加了财务协同,降低了融资风险。 4. 市场力量假说( market power hypothesis) 认为公司间的并购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首先, 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 以减少竞争者, 扩大了优势企业的规模, 优势企业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其次, 即使不形成垄断, 由于并购扩大的规模效应也将成为市场进入的壁垒。 5. 战略动机假说( strategy motive hypothesis) 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在于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多样化经营,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浅谈文化产业研究论文

浅谈文化产业研究论文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文化发展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仍不到位、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备、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不完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差等。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发端于西方国家,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兴起和发展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文化发展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但不可回避的是,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清醒地认识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对策,实现较快的发展。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国际国内的良好发展条件,我国文化产业获得发展,日益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强劲发展势头,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提供就业机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2021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GDP 增长速度,平均年增加值100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15%~20%,占GDP比重年均提高 0.15%。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132万,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48%,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为4.0%。2021年至2021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普遍快速增长,其中北京市年均增速17.4%,上海市年均增速15%,江苏省年均增速24%,湖南省年均增速20%左右,山西省年均增速24.5%,安徽省年均增速20%以上,各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GOP的增长速度,呈现出总体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全面的增长势头雄辩地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己经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党和政府的文化管理方式逐步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文化产业宏观调控机制基本形成。 近年来,根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1]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 姓名 专业 入学时间 教学点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 (1)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1)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 (2)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2) (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 (2)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2)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3)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3)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 (3)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3)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 (4) 三、结论 (4) 参考文献 (5)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中国入市以及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日趋活跃。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无疑能给我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本文对一些学者在此问题的探讨上进行综述,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影响和应对措施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并购;影响 一.引言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 依照东道国法律取得东道国某些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1]。外资并购分为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将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为一家现有的企业;而后者是指外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当地企业的股票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而当地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2]。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已经取代新建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伴随着入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从广度上和深度上也迅速提升[3]。跨国并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并购,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资,弥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4],另外,它对于加强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效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也有一定作用[5]。但同时,在积极的作用外,它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更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对此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二.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跨国公司已在彩管、微电机、小汽车、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光纤电缆、橡胶、轮胎、啤酒、造纸、洗涤用品、医药等行业实际上取得垄断或控制地位。在计算机行业中,长城、四通、中环等外商投资或协议投资的项目中,外方均占有控股权。在我国洗涤用品行业中,较大规模的合资企业有15 家,且全部是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中排名前20 位的大企业[6]。一些我们熟知的名族品牌,也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外国人的囊中物。众多的并购案例,更让我们认识到它对我国经济甚至政治方面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近年来众多的并购案例,我们对并购的特点也可略探一二。周晓武[7]、李慧、张绍焱[8]、陈佳慧、黄群慧[9]都认为,从产业上来看,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

近年来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2010年第6期(总第233期)学术论坛 ACADE M I C FORUM NO.6,2010 (Cum ulatively NO.233) 近年来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傅利平,宋俊生,邓晶,何兰萍 [摘 要]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文化产业竞争力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整理有关文献,文章从如何理解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对近几年来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作者简介]傅利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072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6-0168-04 根据关键词 文化产业和 文化产业竞争力,我们搜索了从2003年到2009年有关文化产业竞争力的2000余篇文献,同时参考了2000年到2005年有关文化产业的著作和论文集,以这些文献为基础进行整理分析。在这些资料中,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论述的有69篇,提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只有17篇。可见,尽管目前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相当多的成果,但是关于文化产业竞争力尤其是具体评价方法的文献资料还相对缺乏。 一、如何理解文化产业竞争力 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不同的学者在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定义和研究方法上还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些学术会议中,大家对于基本概念的界定仍然存在不同的理解。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根据竞争力的概念定义文化产业竞争力。徐萍参照竞争力学说,将文化产业竞争力定义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掌握文化资源、开发核心产品、迅速占据市场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能力[1]。与此类似,顾乃华、夏杰长综合了波特和W EF、I M D对竞争力的理解来定义文化产业竞争力,并将文化产业竞争力概括为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前者反映当前文化产业表现出来的经营效率和占据市场的能力,后者反映文化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花建将竞争力分为微观竞争力、中观竞争力和宏观竞争力三大层次,文化产业作为从中观层次理解的产业竞争力,不仅表现为市场竞争中现实的生产力,还表现为可预见的未来的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四大能力和七大内容[3]。依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竞争力可界定为:在一定市场环境下,文化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和文化资源高效配置和转换,不断地对文化产品进行创新,提升其价值的能力;在国际或国内开拓、占据文化市场并以此来获取利润的能力;也是文化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 卿立新引用了花建提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四大能力,提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既有与一般产业相同的共性,也有它作用于社会伦理、国家凝聚力、文化普及程度、国际影响等而具有的特殊性[4]。 王颖从产业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两个方面解释文化产业竞争力,认为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文化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占有市场和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并指出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为两部分,即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5]。 赵彦云等人强调文化创造力作用,指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容包括文化内容的竞争力和文化产 [基金项目]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C08023) 168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摘要: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必须从加强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培育龙头、搭建平台等多方面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品牌;产业园区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但整体实力偏弱。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是2.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132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5%。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超过30万家,初步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但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不大,实力偏弱。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20%。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围绕发展创意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等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在东部,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在中部,在弘扬晋商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上做文章,促进演艺业、影视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部的云南走以地域性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综合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和69%;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如,盲目发展动漫游戏业等,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中国动漫产业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5492923.html, 中国动漫产业研究综述 作者:江叶婵 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5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码动画技术和宽带无线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文化娱乐产业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数码互动技术与艺术、文化相结合催生了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动漫产业。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学界关于中国动漫产业领域的研究的梳理,以期在理论上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动漫产业动漫产业链创意知识产权 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无烟工业”。发展动漫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发展规划。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学界对中国动漫产业的研究现状,希望能对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中国动漫产业的研究,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主要的文献论述集中在发展历史、趋势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但是,由于我国动漫产业正处于转型时期,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稳定的发展时期,因此这几年学术界的相关讨论开始向深度扩展。从目前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对动漫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外动漫产业成功因素的研究 这方面的学术文章基本上是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最早的切入点,尤其是对日本、美国动漫产业的研究,学者们希望中国刚刚起步的动漫产业能够借鉴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因此,在此类文章中,多采用类比和举例论证等方法,对国外的成功和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例如,吉林大学胡旻的《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文中对日本的动漫产业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但是在对我国的启示方面只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了简单论述,缺乏微观、具体的发展建议;饶威的《中日动漫产业的比较研究》和徐伟的《中美动漫产业比较研究》则侧重于比较分析,只是前者提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后者更倾向于对具体的产业运作进行研究。 高艺对2003年日本动漫产业的动态进行了相关分析,但只是阐述日本的动态,没有得出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建议。周世锋、俞莹在《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因与启示》中对于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以及动漫产业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对于浙江省发展动漫产业致力于文化现代性与传统性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等几点启示。

文化产业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浅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摘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代,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产业转型这个时机,推动开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开发区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打造国际化新城区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时机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为特征,以文化市场为导向,以文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为主体,并通过投入产出模式,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营利性经济部门。从文化产业的定义中,我们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经济与文化的普遍的和全面的互渗。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逐渐显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并且,随着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浪潮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代重心和一股新力量,大有取代第二产业的趋势。文化产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需求,又是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为其他产业增加了大量的产品附加值。 青岛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国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经过26年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然而,青岛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正面临着大规模城市化和高速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渐渐地超出了青岛经济开发区的承受能力,能源紧缺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短缺将成为青岛经济开发区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青岛经济开发区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由以制造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一、青岛经济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和正在编纂的“十二五”规划中都对青岛经济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 的可行性做了研究报告,制定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同时,青岛开发区提出“文化立区”的战略。面对加入WTO的战略格局,青岛经济开发区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至一个新高度 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文化体制改革,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目前,文化正面临着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中国的文化产业逐渐在与世界接轨,在这个转型期,也为青岛经济开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果开发区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必将为开发区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个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确立“文化立区”的发展战略 青岛经济开发区确立了“文化立区”的战略指导思想,开发区区委、区政府明确了把青岛经济开发区打造成高文化品位城区的奋斗目标。这一战略指导思想的确立为开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宏观指导。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这种大背景下必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其中就包括在税收、管理、审批等相关方面的相应优惠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