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存器分配

寄存器分配
寄存器分配

寄存器分配,是通过将程序变量尽可能地分配到寄存器,从而提高程序执行速度的一种方法。寄存器是编译器优化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好的寄存器分配能够提高程序执行速度超过250%);也是编译器理论中最热点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界已经提出来大量寄存器分配相关的算法)。

1. 图着色(graph coloring)方法是解决寄存器分配问题最常用的方法。

利用相交图(interference graph)来表示程序变量的生命期是否相交,将寄存器分配给变量的问题,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给相交图着色:相交图中,相交的节点不能着同一颜色;每一种颜色对应一个寄存器。Chaitin等人最早提出了基于图着色的寄存器分配方法其着色思路采用了Kempe的着色方法,即,任意一个邻居节点数目少于k的节点,都能够被k着色。判断一个图是否能够被k(k>=3)种颜色着色,即k着色问题,被Karp证明是一个NP-complete问题。

但是,寄存器分配不仅仅是图着色的问题。当寄存器数目不足以分配某些变量时,就必须将这些变量溢出到内存中,该过程成为spill。最小化溢出代价的问题,也是一个NP-complete问题。如果简化该问题——假设所有溢出代价相等,那么最小化溢出代价的问题,等价于k

着色问题,仍然是NP-complete问题。

此外,如果两个变量的生命期仅仅因为出现在同一个拷贝指令中而相邻,那么,通过将这两个变量分配到同一个寄存器,就可以消除该

拷贝指令,成为coalescing。这个方向的努力在Chaitin的文章以后的1/4个世纪,成为推动寄存器分配的主要动力之一,涌现出了包括aggressive coalescing,conservative coalescing和optimistic coalescing。但是,将两个变量分配到同一个寄存器,等价于将这两个变量合并成同一个变量,生命期合并,因而会加剧相交图的聚簇现象,降低相交图的可着色性。Bouchez等人证明了目前的coalescing问题都是NP-complete的。

为了降低相交图的聚簇现象,提高相交图的可着色性,可以通过将变量拷贝给一个临时变量,并将以后对该变量的使用替换成对该临时变量的使用,从而将一个变量的生命期分解成两个变量的生命期,称为live range splitting。显然,这是一个与coalescing的作用相反的过程。Bouchez等人考虑了该方法的复杂度。

此外,寄存器分配还需要考虑寄存器别名(aliasing)和预着色(pre-coloring)的问题。寄存器别名是指,在某些体系结构中,一个寄存器的赋值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一个寄存器。比如,在x86中,对AX寄存器的赋值,会影响AL和AH寄存器。预着色是指,某些变量必须被分配到特定的寄存器。比如,许多体系结构会采用特定寄存器来传递函数参数。

George和Appel发展了Chaitin的算法,更好地考虑了coalescing过程和赋值过程,以及各过程之间的迭代,在基于图着色的寄存器分配方法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3. 线性扫描算法

线性扫描算法(linear scan)最早由Poletto和Sarkar提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gcc、llvm和Java HotSpot编译器中得到了实现。线性扫描算法简化了基于图着色的分配问题,考虑的是对一个有序的生命期序列的着色,提高了寄存器分配的速度(线性速度),而没有过度降低对寄存器的利用。

4. 整数线性规划算法

Goodwin和Wilken提出了最早的对寄存器分配问题的整数线性规划算法(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虽然在最坏情况下具有指数级复杂度,但是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寄存器。

5. PBQP算法

在编译器领域,Partitioned Boolean Quadratic Problem 被用于解决指令选择和寄存器分配问题。对于寄存器分配而言,PBQP 算法的复杂度为VK^3,其中V是变量的数目,K是寄存器的数目。Hames 等人的实验表明,他们的PBQP实现能够为SPEC CPU 2000中的97.4%的函数找到最优寄存器分配方案。

6. Multi-Flow Commodities算法

Koes和Goldstein等人最先将寄存器分配视为Multi-Flow Commodities问题加以解决。

7. 基于Static Single Assignment (SSA)的寄存器分配

寄存器分配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发生在2005年,当时3个研究团队独立的证明了,采用SSA表示的程序的相交图是弦图(chordal graph)。而弦图是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着色的。基于SSA形式的寄存器分配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获益:更小的寄存器压力;spilling 和寄存器赋值过程之间的分离;更简单的寄存器赋值算法。

STM32库函数操作和寄存器操作

STM32库函数操作和寄存器操作 首先,两个都是C语言。从51过渡过来的话,就先说寄存器操作。每个MCU都有自己的寄存器,51是功能比较简单的一种,相应的寄存器也比较少,我们常用的就那么几个,像P0 P1 SMOD TMOD之类的,这些存在于标准头文件reg.h里面,因为少,所以大家就直接这么去操作了,每一位对应的意义随便翻一下手册就看得到,甚至做几个小项目就记的很清楚了。所以做51开发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直接操作寄存器。 到了STM32,原理一样,也是有自己的寄存器,但是作为一款ARM 内核的芯片,功能多了非常多,寄存器自然也就多了很多,STM32的手册有一千多页,这时候想去像51那样记住每个寄存器已经不现实了,所以ST的工程师就给大家提供了库函数这么一个东西。这是个神器。库函数里面把STM32的所有寄存器用结构体一一对应并且封装起来,而且提供了基本的配置函数。我们要去操作配置某个外设的时候不需要再去翻眼花缭乱的数据手册,直接找到库函数描述拿来就可以用,这样就能把精力放在逻辑代码的开发上,而不是去费力的研究一个芯片的外设要怎么配置寄存器才能驱动起来。简单讲就是这些了,库函数是为了让开发者从大量繁琐的寄存器操作中脱离出来的一个文件包,在使用一个外设的时候让开发者直接去调用相应的驱动函数而不是自己去翻手册一个一个配置寄存器。有人说用库函数掌握不到芯片的精髓,见仁见智了。熟悉一款芯片是在不断的开发使用中逐渐了解并掌握的,调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会要求我们去跟踪相关寄存器的状态,在整个框架都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上再去对照手册做具体到寄存器每一位的分析,代码对照现象,很快就能积累起来经验,祝成功。

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区别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7031805.html,/p-20032411.html

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区别

如果仅是讨论CPU的范畴 寄存器在cpu的内部,容量小,速度快 存储器一般都在cpu外部,容量大,速度慢 回答者:athlongyj - 高级经理六级6-1 08:52 从根本上讲,寄存器与RAM的物理结构不一样。 一般寄存器是指由基本的RS触发器结构衍生出来的D触发, 就是一些与非门构成的结构,这个在数电里面大家都看过; 而RAM则有自己的工艺,一般1Bit由六MOS管构成。所以, 这两者的物理结构不一样也导致了两者的性能不同。寄存器 访问速度快,但是所占面积大。而RAM相反,所占面积小, 功率低,可以做成大容量存储器,但访问速度相对慢一点。 1、 寄存器存在于CPU中,速度很快,数目有限; 存储器就是内存,速度稍慢,但数量很大; 计算机做运算时,必须将数据读入寄存器才能运算。 2、 存储器包括寄存器, 存储器有ROM和RAM 寄存器只是用来暂时存储,是临时分配出来的,断电,后,里面的内容就没了`````

寄存器跟存储器有什么区别? 一般数据在内存里面,要处理(或运算)的时候, 独到寄存器里面。 然后CPU到寄存器里面拿值,拿到运算核内部, 算好了在送到寄存器里面 再到内存 寄存器跟存储器有什么区别? 寄存器跟存储器有什么区别? 寄存器上:“一个操作码+一个操作数”等于一条微指令吗?一条微指令是完成一条机器指令的一个步骤对吗?cpu是直接跟寄存器打交道的对吗?也就是说寄存器是运算器、控制器的组成部分对不? 设计一条指令就是说把几条微指令组合起来对吗? 刚开始学硬件相关知识,学的晕头转向的!! 存储器与寄存器区别 2009-06-09 12:27 寄存器是CPU内部存储单元,数量有限,一般在128bit内,但是速度快,CPU访问几乎没有任何延迟。分为通用寄存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 通常说的存储器是独立于cpu之外的,比如内存,硬盘,光盘等。 所有数据必须从存储器传入寄存器后,cpu才能使用。

寄存器的原理及应用

课题9:寄存器的原理及应用 课型:讲授 教学目的: 掌握数码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 教学重点:掌握中规模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 教学难点:掌握中规模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 复习、提问: 写出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T`触发器的逻辑 功能、特性方程。 教学过程: 寄存器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系统和计算机中,它由触发器组成,是一种用来暂时存放二进制数码的逻辑部件。一个触发器可以存放一位二进制代码,因此n 位代码寄存器应由n个触发器组成。有些寄存器由门电路构成控制电路,以保证信号的接收和清除。 寄存器存放数据的方式有并行和串行两种。并行方式是数码从各对应输入端同时输入到寄存器中,串行方式是数码从一个输入端逐位输入到寄存器中。 寄存器取出数据的方式也有并行输出和串行输出两种。并行输出方式中,被取出的数码同时出现在各位的输出端。串行输出方式中,被取出的数码在一个输出端逐位出现。 寄存器分为数码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一、数码寄存器 数码寄存器具有存储二进制代码,并可输出所存二进制代码的功能。按接收数码的方式可分为:单拍式和双拍式。 单拍式:接收数据后直接把触发器置为相应的数据,不考虑初态。 双拍式:接收数据之前,先用复"0"脉冲把所有的触发器恢复为"0",第二拍把触发器置为接收的数据。 1、双拍工作方式的数码寄存器 双拍工作方式是指接收数码时,先清零,再接收数码。

分析下图四位数码寄存器逻辑图。它的核心部分是4个D 触发器。其工作过程: (1) 清零。CR=0,异步清零。即有:Q 3n+1Q 2n+1Q 1n+!Q 0n+1=0000 (2) 送数。CR=1时,CP 上升沿送数 Q 3n+1Q 2n+1Q 1n+!Q 0n+1=D 3D 2D 1 D 0 (3) 保持。在CR=1、CP 上升沿以外时间,寄存器内容将保持不变。实 现了数码寄存的功能。 2、单拍工作方式的数据寄存器 单拍工作方式是指只需一个接收脉冲就可以完成接收数码的工作方式。集成数码寄存器几乎都采用单拍工作方式。 数码寄存器要求所存的代码与输入代码相同,故由D 触发器构成。 分析下图D 触发器组成的4位数据寄存器的逻辑功能。 无论寄存器中原来的内容是什么,只要送数在控制时钟脉冲CP 上升沿到来时,加在并行数据输入端的数据D 0~D 3,就立即被送入进寄存器中,即有:Q 3n+1Q 2n+1Q 1n+!Q 0n+1=D 3D 2D 1D 0。 二、移位寄存器 移位寄存器具有数码寄存和移位两个功能,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数码如向左移一位,则称为左移,反之称为右移。 移位寄存器具有单向移位功能的称为单向移位寄存器,即可向左移也可向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 1、单向移位寄存器 (1)、右移寄存器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题)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同号相减或异号相加,阶差为1,只需要设置位警戒位。【】A.0 B. 1 C. 2 D. 3 2.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中,操作系统机器级的直接上层是?【】A.传统机器级B.高级语言机器级 C.应用语言机器级D.汇编语言机器级 3.以下不.是设计RISC的原则的是?【】A.指令多用硬联控制实现 B.指令条数多,通常超过100条 C.指令寻址方式一般不超过两种 D.所有指令都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 4. 下列操作码的编码方法中,操作码平均长度最短的是:【】 A、固定长编码 B、Huffman编码 C、不等长扩展编码 D、等长扩展编码 5.在采用延迟转移技术时,在以下几种调度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是哪一种方法? 【】 A.将转移指令前的那条指令调度到延迟槽中 B.将转移目标处的那条指令调度到延迟槽中 C.将转移不发生时该执行的那条指令调度到延迟槽中 D.在延迟槽中填入NOP空操作指令 6.在以下输入输出控制器的管理方式中,外设的工作速度对计算机性能影响最小的是? 【】 A. 程序控制轮询方式 B. 程序控制中断方式 C. 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D. I/O处理机方式 7. 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中,操作系统机器级的直接上层是?【】 A.传统机器级B.高级语言机器级 C.应用语言机器级D.汇编语言机器级 8.多处理机的互连方式采用总线形式的优点是?【】 A.硬件成本低且简单 B.适用于处理机机数较多的场合 C.有很高的潜在通信速率 D.不便于改变系统硬件设置 9.浮点数尾数基值r m=8,尾数数值部分长6位,可表示规格化正尾数的个数是?【】A.56个B.63个 C.64个D.84个 10.在IBM370系统中,支持操作系统实现多进程共用公用区管理最有效的指令是?【】A.“执行”指令B.“程序调用”指令 C.“比较与交换”指令D.“测试与置定”指令 11.解释指令的流水线方式中,同一时间内,流水线的各段只能按同一种功能的连接方式工作称为。【】 A. 单功能流水线 B. 部件级流水线

寄存器分配

寄存器分配,是通过将程序变量尽可能地分配到寄存器,从而提高程序执行速度的一种方法。寄存器是编译器优化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好的寄存器分配能够提高程序执行速度超过250%);也是编译器理论中最热点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界已经提出来大量寄存器分配相关的算法)。 1. 图着色(graph coloring)方法是解决寄存器分配问题最常用的方法。 利用相交图(interference graph)来表示程序变量的生命期是否相交,将寄存器分配给变量的问题,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给相交图着色:相交图中,相交的节点不能着同一颜色;每一种颜色对应一个寄存器。Chaitin等人最早提出了基于图着色的寄存器分配方法其着色思路采用了Kempe的着色方法,即,任意一个邻居节点数目少于k的节点,都能够被k着色。判断一个图是否能够被k(k>=3)种颜色着色,即k着色问题,被Karp证明是一个NP-complete问题。 但是,寄存器分配不仅仅是图着色的问题。当寄存器数目不足以分配某些变量时,就必须将这些变量溢出到内存中,该过程成为spill。最小化溢出代价的问题,也是一个NP-complete问题。如果简化该问题——假设所有溢出代价相等,那么最小化溢出代价的问题,等价于k 着色问题,仍然是NP-complete问题。 此外,如果两个变量的生命期仅仅因为出现在同一个拷贝指令中而相邻,那么,通过将这两个变量分配到同一个寄存器,就可以消除该

拷贝指令,成为coalescing。这个方向的努力在Chaitin的文章以后的1/4个世纪,成为推动寄存器分配的主要动力之一,涌现出了包括aggressive coalescing,conservative coalescing和optimistic coalescing。但是,将两个变量分配到同一个寄存器,等价于将这两个变量合并成同一个变量,生命期合并,因而会加剧相交图的聚簇现象,降低相交图的可着色性。Bouchez等人证明了目前的coalescing问题都是NP-complete的。 为了降低相交图的聚簇现象,提高相交图的可着色性,可以通过将变量拷贝给一个临时变量,并将以后对该变量的使用替换成对该临时变量的使用,从而将一个变量的生命期分解成两个变量的生命期,称为live range splitting。显然,这是一个与coalescing的作用相反的过程。Bouchez等人考虑了该方法的复杂度。 此外,寄存器分配还需要考虑寄存器别名(aliasing)和预着色(pre-coloring)的问题。寄存器别名是指,在某些体系结构中,一个寄存器的赋值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一个寄存器。比如,在x86中,对AX寄存器的赋值,会影响AL和AH寄存器。预着色是指,某些变量必须被分配到特定的寄存器。比如,许多体系结构会采用特定寄存器来传递函数参数。 George和Appel发展了Chaitin的算法,更好地考虑了coalescing过程和赋值过程,以及各过程之间的迭代,在基于图着色的寄存器分配方法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3. 线性扫描算法

集成计数器及寄存器的运用 实验报告

电子通信与软件工程 系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同组成员: 姓名: 学号: --------------------------------------------------------------------------------------------------------------------- 一、 实验名称:集成计数器及寄存器的运用 二、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计数器逻辑功能与各控制端作用。 2、掌握计数器使用方法。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集成计数器74LS90功能测试。74LS90就是二一五一十进制异步计数器。逻辑简图为图8、1所示。 四、 五、 图8、1 六、 74LS90具有下述功能: ·直接置0(1)0(2)0(.1)R R ,直接置9(S9(1,·S,.:,=1) ·二进制计数(CP 、输入QA 输出) ·五进制计数(CP 2输入Q D Q C Q B 箱出) ·十进制计数(两种接法如图8.2A 、B 所示) ·按芯片引脚图分别测试上述功能,并填入表 8、1、表8、2、表8、3中。

图8、2 十进制计数器 2、计数器级连 分别用2片74LS90计数器级连成二一五混合进制、十进制计数器。 3、任意进制计数器设计方法 采用脉冲反馈法(称复位法或置位法)。可用74LS90组成任意模(M)计数器。图8、3就是用74LS90实现模7计数器的两种方案,图(A)采用复位法。即计数计到M异步清0。图(B)采用置位法,即计数计到M一1异步置0。 图8、3 74LS90 实现七进进制计数方法 (1)按图8、3接线,进行验证。 (2)设计一个九进制计数器并接线验证。 (3)记录上述实验的同步波形图。 四、实验结果:

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

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把若干个触发器串接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移位寄存器。由4个边沿D 触发器构成的4位移位寄存器逻辑电路如图8.8.1所示。数据从串行输入端D1输入。左边触发器的输出作为右邻触发器的数据输入。假设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为0000,现将数码D3D2D1D0(1101)从高位(D3)至低位依次送到D1端,经过第一个时钟脉冲后,Q0=D3。由于跟随数码D3后面的数码是D2,则经过第二个时钟脉冲后,触发器FF0的状态移入触发器FF1,而FF0变为新的状态,即Q1=D3,Q0=D2。依此类推,可得4位右向移位寄存器的状态, 如表8.8.1所示。 由表可知,输入数码依次地由低位触发器移到高位触发器,作右向移动。经过4个时钟脉冲后,4个触发器的输出状态Q3Q2Q1Q0与输入数码D3D2D1D0相对应。为了加深理解,在图8.8.2中画出了数码1101(相当于D3=1,D2=1,D1=0 ,D0=1)在寄存器中移位的波形,经过了4个时钟脉冲后,1101出现在寄存器的输出端Q 3Q2Q1Q0。这样,就可将串行输入(从D1端输入)的数码转换为并行输出(从Q3、Q2、Q1、Q0端输出)的数码。这种转换方式特别适用于将接收到的串行输入信号转换为并行输出信号,以便于打印或由计 算机处理。 在图8.8.3中还画出了第5到第8个时钟脉冲作用下,输入数码在寄存器中移位的波形(如图8.8.2所示)。由图可见,在第8个时钟脉冲作用后,数码从Q3端已全部移出寄存器。这说明存入该寄存器中的数码也可以从Q端串行输出。根据需要,可用更多的触发器组成多位移位寄存器。

除了用边沿D 触发器外,还可用其他类型的触发器来组成移位寄存器,例如,用主从JK 触发器来组成移位寄存器,其级间连接方式如图8.8.3所示。根据JK触发器的特征方程,由图8.8.3可得: FF2和FF3的接法与FF1完全相似,所以各JK 触发器均以D 触发器的功能工作,图8.8.3和图8.8.1所 示电路具有相同的功能。 双向移位寄存器: 若将图8.8.1所示电路中各触发器间的连接顺序调换一下,让右边触发器的输出作为左邻触发器的数据输入,则可构成左向移位寄存器。若再增添一些控制门,则可构成既能右移(由低位向高位)、又能左移(由高位至低位)的双向移位寄存器。图8.8.4是双向移位寄存器的一种方案,它是利用边沿D 触发器组成的,每个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D 同与或非门组成的转换控制门相连,移位方向取决于移位控制端S的状态。 当S=1时,D0=DSR,D1=Q0,即FF0的D0端与右移串行输入端DSR接通,FF1的D1端与Q0接通,在时钟脉冲CP 作用下,由DSR端输入的数据将作右向移位;反之,当S=0时,D0=Q1 ,D1=Q2,在时钟脉冲CP作用下,Q2、Q1的状态将作左向移位。同理,可以分析其他两位触发器间的移位情况。由此

6实验6指令调度

实验二循环展开及指令调度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循环级并行性、指令调度技术、循环展开技术以及寄存器换名技术的理解; 2.熟悉用指令调度技术来解决流水线中的数据相关的方法; 3.了解循环展开、指令调度等技术对CPU性能的改进。 实验平台 WinDLX模拟器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用指令调度技术解决流水线中的结构相关与数据相关 (1)用DLX汇编语言编写代码文件*.s,程序中应包括数据相关与结构相关(假设:加法﹑乘法﹑除法部件各有2个,延迟时间都是3个时钟周期)(2)通过Configuration菜单中的“Floating point stages”选项,把加法﹑乘法﹑除法部件的个数设置为2个,把延迟都设置为3个时钟周期; (3)用WinDLX运行程序。记录程序执行过程中各种相关发生的次数、发生相关的指令组合,以及程序执行的总时钟周期数; (4)采用指令调度技术对程序进行指令调度,消除相关; (5)用WinDLX运行调度后的程序,观察程序在流水线中的执行情况,记录程序执行的总时钟周期数; (6)根据记录结果,比较调度前和调度后的性能。论述指令调度对于提高CPU性能的意义。 2. 用循环展开、寄存器换名以及指令调度提高性能 (1)用DLX汇编语言编写代码文件*.s,程序中包含一个循环次数为4的整数倍的简单循环; (2)用WinDLX运行该程序。记录执行过程中各种相关发生的次数以及程序执行的总时钟周期数; (3)将循环展开3次,将4个循环体组成的代码代替原来的循环体,并对程序做相应的修改。然后对新的循环体进行寄存器换名和指令调度; (4)用WinDLX运行修改后的程序,记录执行过程中各种相关发生的次数以及程序执行的总时钟周期数; (5)根据记录结果,比较循环展开、指令调度前后的性能。 预备知识

图染色法的寄存器分配

图染色法的寄存器分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98级吴汉唐

摘要 本文讲述了寄存器分配的图染色法理论。 Chaitin 和他的同伴,在IBM 的Yorktown Heights研究中心,实现了第一个基于图染色法的全局的寄存器分配器。后来,Rice 大学的Preston Briggs 对Chaitin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和扩展。 Chaitin的算法悲观地假设任何高度数的结点都不能被染色,只能被抛出(spilled)。Briggs的算法乐观地认为高度数的结点有可能被染色,从而获得更低的抛出开销(spill costs),和更快的代码。 一介绍 (一)编译器和优化 一个优化编译器分为三个层次: ●前端把源语言转换为中间代码。这个转换依赖于源语言的结构,需要几 遍扫描(pass)代码才能完成。编译时的错误检查就在这一层。我们可 以理想地认为前端是只与语言有关的、与机器无关的。 ●优化器包含几遍的扫描(pass),每一遍扫描对中间代码执行特定的转 换。我们感兴趣的是全局优化,就是从整个函数搜集有用信息,再去做 优化。一般的全局优化包括强度削减(strength reduction),循环不变 量移动(loop-invariant code motion)和公共子表达式消除(common subexpression elimination)。优化器最好是与语言和机器都无关的。 ●后端把中间代码转换为针对特定机器的目标代码。这个转换过程又称为 代码生成,也需要几遍扫描才能完成。这几遍扫描包括指令选择 (instruction selection),指令调度(instruction scheduling), 寄存器分配(register allocation)。后端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语言无关 的,与机器有关的。 这个划分简化了每一个层次的开发和维护,使得在不同的编译器中复用每个层次成为可能。例如,一个完全与机器无关的FORTRAN语言前端可以用到为不同机器设计的编译器中。 当然,这还是一个理想的观点。在实际中,每个层次都表现出既与语言相关又与机器相关。这些相关限制复用和维护,也成为编译器设计人员努力要克服的难关。 (二)优化和寄存器分配 寄存器是位于CPU内部的少量的高速存储器。寄存器与内存有很大的不同: ●寄存器很少。一个寄存器可以用几个比特直接定位。内存空间很大。内 存的定位一般是通过间接的“寻址方式”,其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对寄

计算机组成原理寄存器实验

成绩: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姓名:李文周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132054237 日期:2015.12 太原工业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

实验二:寄存器实验 实验环境PC机+Win7+74LS373+proteus仿真器实验日期2015.12一.实验内容 (1)基本内容 1.理解CPU运算器中寄存器的作用 2.设计并验证4位算数逻辑单元的功能 (2)扩展要求 1.实现更多的寄存器(至少8个)

二.理论分析或算法分析 74ls373是常用的地址锁存器芯片,它实质是一个是带三态缓冲输出的8D 触发器,在单片机系统中为了扩展外部存储器,通常需要一块74ls373芯片。74ls373工作原理简述: (1).1脚是输出使能(OE),是低电平有效,当1脚是高电平时,不管输入3、4、7、8、13、14、17、18如何,也不管11脚(锁存控制端,G)如何,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全部呈现高阻状态(或者叫浮空状态); (2).当1脚是低电平时,只要11脚(锁存控制端,G)上出现一个下降沿,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立即呈现输入脚3、4、7、8、13、14、17、18的状态.锁存端LE由高变低时,输出端8位信息被锁存,直到LE 端再次有效。当三态门使能信号OE为低电平时,三态门导通,允许Q0~Q7输出,OE为高电平时,输出悬空。

L——低电平;H——高电平;X——不定态;Q0——建立稳态前Q的电平;G——输入端,与8031ALE连高电平:畅通无阻低电平:关门锁存。图中OE——使能端,接地。当G=“1”时,74LS373输出端1Q—8Q与输入端1D—8D相同;当G 为下降沿时,将输入数据锁存。 三.实现方法(含实现思路、程序流程图、实验电路图和源程序列表等)

汇编寄存器功能详解

数据寄存器(AX、BX、CX、DX) 1.寄存器AX通常称为累加器(Accumulator),用累加器进行的操作可能需要更少时间。累加器可用于乘、 除、输入/输出等操作,它们的使用频率很高; 2.寄存器BX称为基地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它可作为存储器指针来使用; 3.寄存器CX称为计数寄存器(Count Register)。在循环和字符串操作时,要用它来控制循环次数;在位 操作中,当移多位时,要用CL来指明移位的位数; 4.寄存器DX称为数据寄存器(Data Register)。在进行乘、除运算时,它可作为默认的操作数参与运算, 也可用于存放I/O的端口地址; 变址寄存器(SI、DI) 寄存器SI和DI称为变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它们主要用于存放存储单元在段内的偏移量,用它们可实现多种存储器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以不同的地址形式访问存储单元提供方便 指针寄存器(BP、SP) 寄存器BP和SP称为指针寄存器(Pointer Register),主要用于存放堆栈内存储单元的偏移量,用它们可实现多种存储器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以不同的地址形式访问存储单元提供方便。指针寄存器不可分割成8位寄存器。作为通用寄存器,也可存储算术逻辑运算的操作数和运算结果。 它们主要用于访问堆栈内的存储单元,并且规定: BP为基指针(Base Pointer)寄存器,用它可直接存取堆栈中的数据; SP为堆栈指针(Stack Pointer)寄存器,用它只可访问栈顶 段寄存器(CS、DS、ES、SS、FS、GS) 段寄存器是根据内存分段的管理模式而设置的。内存单元的物理地址由段寄存器的值和一个偏移量组合而成的,这样可用两个较少位数的值组合成一个可访问较大物理空间的内存地址 CS 代码段寄存器(Code Segment Register),其值为代码段的段值 DS 数据段寄存器(Data Segment Register),其值为数据段的段值; ES 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为附加数据段的段值 SS 堆栈段寄存器(Stack Segment Register),其值为堆栈段的段值; FS 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为附加数据段的段值 GS 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为附加数据段的段值 在16位CPU系统中,它只有4个段寄存器,所以,在此环境下开发的程序最多可同时访问4个段; 在32位CPU系统中,它共有6个段寄存器,所以,在此环境下开发的程序最多可同时访问6个段. 指令指针寄存器 指令指针EIP、IP(Instruction Pointer)是存放下次将要执行的指令在代码段的偏移量。在具有预取指令功能的系统中,下次要执行的指令通常已被预取到指令队列中,除非发生转移情况。所以,在理解它们的功能时,不考虑存在指令队列的情况。 16位标志寄存器 9个标志位,它们主要用来反映CPU的状态和运算结果的特征。 1.进位标志CF(Carry Flag) 进位标志CF主要用来反映运算是否产生进位或借位。如果运算结果的 最高位产生了一个进位或借位,那么,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 2.奇偶标志PF(Parity Flag)奇偶标志PF用于反映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的奇偶性。如果“1”的个数为 偶数,则PF的值为1,否则其值为0 3.辅助进位标志AF(Auxiliary Carry Flag) 在发生下列情况时,辅助进位标志AF的值被置为1,否 则其值为0:

寄存器(register)

寄存器 Scope of register: 寄存器是CPU内部用来存放数据的一些小型存储区域,用来暂时存放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结果。其实寄存器就是一种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但这种时序逻辑电路只包含存储电路。寄存器的存储电路是由锁存器或触发器构成的,因为一个锁存器或触发器能存储1位二进制数,所以由N个锁存器或触发器可以构成N位寄存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内的组成部份。寄存器是有限存贮容量的高速存贮部件,它们可用来暂存指令、数据和位址。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部件中,包含的寄存器有指令寄存器(IR)和程序计数器(PC)。在中央处理器的算术及逻辑部件中,包含的寄存器有累加器(ACC)。 1、寄存器- 特点及原理 寄存器又分为内部寄存器与外部寄存器,所谓内部寄存器,其实也是一些小的存储单元,也能存储数据。但同存储器相比,寄存器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①寄存器位于CPU内部,数量很少,仅十四个; ②寄存器所能存储的数据不一定是8bit,有一些寄存器可以存储16bit数据,对于386/486处理器中的一些寄存器则能存储32bit数据; ③每个内部寄存器都有一个名字,而没有类似存储器的地址编号。 寄存器的功能十分重要,CPU对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时,往往先把数据取到内部寄存器中,而后再作处理。外部寄存器是计算机中其它一些部件上用于暂存数据的寄存器,它与CPU之间通过“端口”交换数据,外部寄存器具有寄存器和内存储器双重特点。有些时候我们常把外部寄存器就称为“端口”,这种说法不太严格,但经常这样说。 外部寄存器虽然也用于存放数据,但是它保存的数据具有特殊的用途。某些寄存器中各个位的0、1状态反映了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或方式;还有一些寄存器中的各个位可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也有一些端口作为CPU同外部设备交换数据的通路。所以说,端口是CPU和外设间的联系桥梁。CPU对端口(Ports)的访问也是依据端口的“编号”(地址),这一点又和访问存储器一样。不过考虑到机器所联接的外设数量并不多,所以在设计机器的时候仅安排了1024个端口

分簇结构向量寄存器分配策略研究

10 M i c r o c o n t r o l l e r s&E m b e d d e dS y s t e m s 2017年第7期w w w .m e s n e t .c o m .c n 分簇结构向量寄存器分配策略研究* 王向前,王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肥230088 )*基金项目: 国家 核心电子器件二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 重大专项 面向先进雷达的高性能D S P (N o .2012Z X 010******** )资助三摘要:通过分簇结构实现向量化执行是一种高效而灵活的体系结构选择三在编译中间表示里,向量指令与标量指令交叠出现三分簇结构向量化实现的特殊方式给传统的寄存器分配框架带来了挑战三针对该问题,本文从向量指令的表示形式二C a l l e e /C a l l e r 寄存器划分二向量寄存器分配等进行研究,并给出全局与局部向量寄存器的分配方法三关键词:分簇结构;向量寄存器分配;C a l l e e /C a l l e r 中图分类号:T P 314 文献标识码:A R e s e a r c ho nV e c t o r R e g i s t e r A l l o c a t i o nM e t h o d f o rC l u s t e r i n g W a n g X i a n g q i a n ,W a n g H a o (N o .38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d e ,C h i n aE l e c t r o n i c sT e c h n o l o g y G r o u p C o r p o r a t i o n ,H e f e i 23008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t i s a n e f f i c i e n t a n d f l e x i b l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h o i c e t o r e a l i z e S I M De x e c u t i o n t h r o u g h c l u s t e r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t h e n t h e v e c t o r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p r o b a b l y c o m eo u t 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s c a l a r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i nt h e i n t e r m e d i a t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 c o m p i l e r .T h es p e c i a lw a y f o r S I M D i m p e m e n t a t i o no n c l u s t e r i n g s t r u c t u r eb r i n g s c h a l l e n g e s t o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r e g i s t e r a l l o c a t i o n f r a m e w o r k .T o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i n t h e p a p e r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 t y l e o f t h e v e c t o r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h e p a r t i t i o n o f C a l l e e /C a l l e r r e g i s t e r ,t h e v e c t o r r e g i s t e r a l l o c a t i o n a r e s t u d -i e d ,a n d t h e g l o b a l a n d l o c a l v e c t o r r e g i s t e r a l l o c a t i o nm e t h o d s a r e p r o p o s e d .K e y w o r d s :c l u s t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v e c t o r r e g i s t e r a l l o c a t i o n ;C a l l e e /C a l l e r 引 言 分簇结构[1-2] 是一种可以有效增强体系结构并行性而 不会引起昂贵硬件代价的体系结构三分簇结构上向量化机制实现较为特殊,通过多个簇的组合实现高效而灵活的向量化执行三 本文针对分簇结构上向量化实现的特殊本质,研究向量化的表示形式以及在传统寄存器分配框架上实现分簇结构向量寄存器分配的方法三 1 向量指令编译后端表示 编译器后端中间语言一般为一种基于目标机指令的中间语言表示,在进入代码生成阶段时由高级中间语言生成三指令注释二寄存器分配二指令调度都运行在该中间语言上三后端层次结构通过控制流结构表示;控制流结构由若干基本块组成;基本块包括若干操作指令;操作指令主要由操作码二源操作数二目的操作数组成三 分簇结构上向量指令是通过多簇组合支持的,并不像 传统的向量指令,如表1所列,分簇结构分为x 二y 二z 二t 四个簇,每个簇相同物理编号的寄存器组成向量寄存器三例如向量寄存器x y z t R 7表示128位向量寄存器,其中分别由x 簇上的R 7寄存器二y 簇上R 7寄存器二z 簇上R 7寄存器二t 簇上R 7寄存器组合而成;而表1中向量寄存器x y z -t R 7:6则为256位向量寄存器,其中分别由x 簇上的R 7 /R 6寄存器二y 簇上R 7/R 6寄存器二z 簇上R 7/R 6寄存器二t 簇上R 7/R 6寄存器组合而成三这种向量指令的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实际上是通过x 二y 二z 二t 四个簇上的寄存器文件组合而成,和传统的单个向量寄存器有本质区别三基于此,向量指令的后端表示有两个思路:一是分布表示方法,二是整体表示法三如表2所列,表中分簇结构也为x 二y 二z 二t 四个簇三表1 分簇结构上向量指令举例 指 令 含 义 x y z t R 7:6=[U m+U n ,1]从内存起始地址U m+U n 依次读取8 个数据 x y z t R 9:8=R 7:6+R 5:4四个簇上同时执行R 9:8=R 7:6+R 5:4 [U m+U n ,1]=x y z t R 9:8往内存起始地址U m+U n 依次写入8个数据 万方数据

DSP GPIO相关寄存器的设置最详细的一份资料了

每个通用I/O 端口都受多路复用(MUX),方向(DIR),数据(DAT),置位(SET),清除(CLEAR),以及切换(TOGGLE)寄存器的控制。 下面介绍这些寄存器的功能。 GPxMUX 寄存器(x=A,B,D,E,F,G) 每个I/O 端口都有一个MUX(多路复用)寄存器。这个寄存器用来在每个引脚(PIN)的外设操作及I/O 操作之间进行选择。复位时所有通用I/O 引脚都配置成数字I/O 功能。任何一个引脚都可通过16 位的多路复用寄存器 GPxMUX 进行外设或GPIO 功能的设置: 当GPxMUX.bit = 0,相应的一个引脚配置成I/O 功能; 当GPxMUX.bit = 1,相应的一个引脚配置成外设功能。 GPxDIR 寄存器(x=A,B,D,E,F,G)

每个I/O 端口都有一个方向控制寄存器。不论是将相应的I/O 引脚配置成输入还是输出,都由方向寄存器控制。复位时,所有通用I/O 引脚均配置成输入。 当GPxDIR.bit = 0,引脚配置成输入; 当GPxDIR.bit = 1,引脚配置成输出。 在采用GPxDIR 寄存器位将输入端口改变成输出端口之前,引脚的当前电平反映到GPxDAT 寄存器中。当端口的方向从输入改变成输出时,GPxDAT 寄存器的值用来确定引脚的电平。 例如,如果引脚已经从内部上拉,则复位后上拉将致使GPxDAT 寄存器对应位为1用于反映引脚的当前高电平。当端口的方向从输入改变成输出时,GPxDAT 寄存器已经为1 的位强迫该引脚为同一高电平。这样,在电平不变的情况下,引脚能够从输入转换为输出。 GPxDAT 寄存器(x=A,B,D,E,F,G)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总结寄存器的原理及操作.doc

成绩: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项目:寄存器的原理及操作 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20 16年6月20日

实验项目名称:寄存器的原理及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模型机中 A, W 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2.了解模型机中寄存器组 R0..R3 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3.了解模型机中地址寄存器 MAR,堆栈寄存器 ST,输出寄存器 OUT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 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A、W寄存器:利用 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 将数据写入寄存器A, W。 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 关做为控制信号,对数据寄存器组R0..R3 进行读写。 3、MAR、ST、OUT寄存器: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 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伟福 COP2000 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 四、实验原理及接线 实验 1:A,W 寄存器实验

实验 2 :R0,R1, R2,R3寄存器实验

MAR为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其功能是存储操作数在内存中的地址,信号MAREN的功能是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 MAR,信号 MAROE的功能是将MAR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上 ST 堆栈寄存器的作用,是出现中断或子程序调用时,保存断点处PC 的值,以便中断或子程序结束时, 能继续执行原程序。图中,信号STEN的作用是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 中

51单片机寄存器分配表

51 单片机寄存器分配表寄存器一般使用格式30H~7FH 20H~28H 18H~1FH 10H~17H 08H~0FH 00H~07H 程序状态字PSW (D0H)D7 CY D6 AC D5 F0 D4 RS1 D3 RS0 一般数据或堆栈使用区针对固定地址的区域寄存器组 3 寄存器组 2 寄存器组 1 寄存器组0 D2 OV D1 — D0 P P位:奇偶位;P=0 表示A 中 1 的个数是偶数,P=1 表示A 中1 的个数是奇数。OV 位:益出位;OV=1 表示运算时有益出产生。RS0,RS1:寄存器组选择位。选择的寄存器组RS1 RS0 0 0 寄存器组0 0 1 寄存器组1 1 0 寄存器组2 1 1 寄存器组3 F0 位:用户自行设置位。AC 位:补助进位位;AC=1 表示运算时较低4 位有进位产生。CY 位:进位位;CY=1 表示运算时有进位产生。中断允许寄存器IE (A8H)D7 D6 D5 D4 D3 D2 D1 D0 — ET2 ES ET1 EX1 ET0 EX0 EA :整体中断允许位;EA=1 允许中断。ET2 :T2 中断允许位;ET2=1 允许中断(S52 才有)。ES :串行中断允许位;ES=1 允许中断。ET1 :T1 中断允许位;ET1=1 允许中断。EX1 :INT1 中断允许位;EX1=1 允许中断。ET0 :T0 中断允许位;ET0=1 允许中断。EX0 :INT0 中断允许位;EX0=1 允许中断。入口地址(按优先级)外中断0—03H,定时器0—0BH,外中断1—13H,定时器1—1BH,串口—23H :中断优先次序寄存器IP (B8H)EA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 PT2 PS PT1 PX1 PT0 PT2:T2 PS:串行口PT1:T1 PX1:INT1 PT0:T0 PX0:INT0 计时器计数器寄存器TL0 (8AH),TH0 (8CH),TL1 (8BH),TH1 (8DH)D7 D6 D5 D4 D3 D2 D1 D0 D7 D6 D5 D4 D3 D2 PX0 D1 D0 32768 16384 8192 4096 2048 1024 512 256 128 64 32 16 8 → TH0(1)← → TL0(1)同过设订两个寄存器中每位代表的数值来决定定时值和计数值。例:TH=#3CH ,TL=#0B0H 等于15536,它的定时值就为50000。计时器模式控制寄存器TMOD (89H)D7 D6 D5 D4 D3 D2 D1 4 2 1 ← D0 GA TE → C/T 计时器1 M1 M0 ← GA TE → C/T 计时器0 M1 M0 ←

stm32 BKP寄存器操作操作寄存器+库函数

stm32 BKP 寄存器操作操作寄存器+库函数 BKP 是BACKUP 的缩写,stm32f103RCTE 的内部配备了10 个16 位宽度 的BKP 寄存器。在主电源切断或系统产生复位时间时,BKP 寄存器仍然可以 在备用电源的支持下保持其内容。BKP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存入重要数据,防止 被恶意查看,或用于断电等。本例实现对BKP 寄存器的读写操作,和入侵检 测和处理。主程序中写入寄存器后,依次打印出10 个BKP 寄存器数据,然后 触发GPIOC13 的入侵中断(输入低电平),在中断中打印出入侵事件发生后的 寄存器内容(复位为0 )。直接操作寄存器用到的寄存器描述如下:备份数据 寄存器x(BKP_DRx) (x = 1 10):低16 位[15:0]有效,用来写入或读出备份数据。备份控制寄存器(BKP_CR):低两位有效。TPAL[1]:侵入检测TAMPER 引脚有效电平(TAMPER pin active level)0:侵入检测TAMPER 引脚上的高电平会清除所有数据备份寄存器(如果TPE 位为1) 1:侵入检测TAMPER 引脚 上的低电平会清除所有数据备份寄存器(如果TPE 位为1)TPE[0]:启动侵入检 测TAMPER 引脚(TAMPER pin enable)0:侵入检测TAMPER 引脚作为通用IO 口使用1:开启侵入检测引脚作为侵入检测使用备份控制/状态寄存器 (BKP_CSR): TIF[9]:侵入中断标志(Tamper interrupt flag) 0:无侵入中断1:产生侵入中断当检测到有侵入事件且TPIE 位为1 时,此位由硬件置1。通过向CTI 位 写1 来清除此标志位(同时也清除了中断)。如果TPIE 位被清除,则此位也会被 清除。TEF[8]:侵入事件标志(Tamper event flag) 0:无侵入事件1:检测到侵入事件当检测到侵入事件时此位由硬件置1。通过向CTE 位写1 可清除此标 志位TPIE[2]:允许侵入TAMPER 引脚中断(TAMPER pin interrupt enable)0:禁止侵入检测中断1:允许侵入检测中断(BKP_CR 寄存器的TPE 位也必须被置1)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