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钢级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高钢级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高钢级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第29卷 第3期Vo l 29 No 3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M 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总第131期Jun.2011

文章编号:1673 2812(2011)03 0386 06

高钢级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曾 明,江海涛,胡水平,赵征志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康、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实验室T MCP 工艺生产的X100管线钢的组织构成、微观结构、析出物的形态和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X100为GB(Granular Bainite)、BF(Bainite Ferrite)、M /A 构成的复相组织,且各相比例和形态对性能影响较大,以GB 为主的基体加上少量BF 及弥散分布的细小M/A 构成的组织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匹配。TEM 微观形貌观察发现,贝氏体晶粒内部具有高密度位错和不同位向的板条束及M /A 硬化相;萃取复形实验发现,X100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析出物:一类尺寸较大为T i 的析出,一类尺寸较小为Nb 的析出物;这两种析出物起阻碍奥氏体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及析出强化的作用。

关键词 X100管线钢;复相组织;高密度位错;析出物

中图分类号:T G142.33 文献标识码:A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ipeline Steel X100

ZENG Ming,JIANG Hai tao,HU Shui ping,ZHAO Zheng zh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Rolling Techn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Microstr uctural constituents as w ell as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es in pipeline steel X100pro duced by thermo mechanical contr ol pr ocess (TM CP)techno logy w ere inv estig ated by m eans of optical micro scopy ,scanning electr on m icroscopy,tr ansm issio n electron micr oscopy,etc.Results show that X100is

po lyphase structur ed steel w hich is m ainly constituted of GB (granular bainite)、BF (bainite fer rite )、M/A (martensite austensite ),conformation and proportion o f each phas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s of X100.It is pro ved that GB based structure w ith a few BF and dispersed fine M /A inside has ex cellent effects on streng th and toughness.H igh density of dislocations,bainite lathes w ith differ ent orientatio ns and M /A har dening phase w ere found by means of T EM o bser vation.It also found tw o types of precipitate,o ne w ith big size mainly constitute of T i,the other w ith sm all size mainly constitute of Nb;each ty pe of precipitate have big effects o n hindering the recry stallizatio n of austenite and on the precipitation streng thening.

Key words pipeline steel X100;poly phase;hig h density o f dislocations;precipitate

收稿日期:2010 09 09;修订日期:2010 10 18

作者简介:曾 明(1985-),男,硕士。研究方向:冶金工艺装备及钢种开发。E mail:z engming0504@https://www.360docs.net/doc/1e17742207.html, 。通讯作者:江海涛,副研究员。E mail:nw pujht@https://www.360docs.net/doc/1e17742207.html,

1 引 言

目前,世界石油管道的建设正朝着长距离、大口径、高输送压力发展,为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高钢级

管线钢的开发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管道用钢的研究热

点[1~3]。当前石油管道用钢的主流级别已成为X80,围绕该钢种的相关研究也已十分成熟。X100~X120

级别管线钢的实验室研发已取得成功,除了国外有少量实验管道,还未出现大规模工程应用,对其组织的研

究也一直处在对传统低碳贝氏体组织的研究阶段,关于组织的形成和转变机理也未达成统一定论。组织的微观结构、强韧化机理以及复相组织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一些具体问题还有待研究。相信随着国内一系列管道建设工程的展开,X100的高强度、高韧性带来的成本优势将促使其大规模生产应用,对其组织性能的研究也将更加全面、深入。本文即在实验室采用TM CP工艺成功开发出X100的基础上,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宏观及微观组织构成、析出相、强韧化机理等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钢种采用低C+M n+Nb Ti Mo的合金化设计[4],成分见表1。

试验钢在25kg真空感应炉内冶炼,经浇铸冷却

表1 试验钢成分

Table1 C hemical composition of pipeline steel X100/mass%

C Si M n Nb Ti Cr Ni M o Cu S P N

0.0490.20 1.950.0800.0170.210.580.290.29<0.004<0.012<0.004

后将钢锭重新加热至1150 ,均热后锻成80mm 80

mm 90m m的方坯。将试验钢坯放入箱式炉中加热

到1200 保温1h,在实验室二辊轧机上经再结晶区和

未再结晶区两阶段控轧轧制成12m m厚钢板。再结晶区累计变形量50%、未再结晶区累计压下量70%,开轧温度1100 、未再结晶区轧制入口温度920 、终轧温度800 、终冷温度280 ~420 ,冷速20 /s ~60 /s,轧后钢板放入保温炉保温1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以模拟现场卷取。

对轧后钢板做力学性能相关测试,并沿轧向取横截面,经打磨抛光后用4%硝酸酒精侵蚀进行金相组织观察,经喷碳处理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组织;通过双喷和萃取复形实验制样并在TEM 2100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微观结构、析出物的类型和分布。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X100的力学性能

实验钢的力学性能见表2,按照API5L 2007管线钢管规范的相关指标要求,X100抗拉强度760M Pa~ 990M Pa,屈服强度690M Pa~840M Pa,屈强比< 0.93,延伸率>15%, 20 冲击功>200J[5];从试验结果来看随控冷工艺即冷速(Vc)和终冷温度(T c)的不同,钢板的性能有很大的差异,但有部分钢板的力学性能已完全满足相关指标,并且强度有较大的富余量。图1为各钢级管线钢应力 应变曲线,可见相对于X70、X80其强度提升较大。由于X100组织内部高位错密度、较多的亚结构和残留硬化相,它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连续屈服而未出现屈服平台,外形上呈现明显的屋顶状特征[6]。图2为X100的韧脆转变温度曲线,由曲线可知X100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仍然有较

好的低温韧性,同一温度下冲击试样单个值(Sv)波动较小,与平均值(Av)差别不大,韧脆转变温度在 80 ~ 100 之间,具有优良的低温韧性指标。

图1 X70 X100的应力 应变曲线

Fig.1 S tress s train cur ve of pipeline steel X70 X100

图2 X100的韧脆转变温度曲线

Fig.2 Du ctile brittle transition temp eratu re cur ve

3.2 X100的组织及对性能影响

高钢级管线钢的组织倾向于引入低温相产物,在构成上不再是单一的组织类型。X100基体就是由粒状贝氏体(GB)、板条贝氏体(BF)、M/A岛组成的复相组织。图3是实验室条件下采用T MCP工艺生产的

387

第29卷第3期曾 明,等.高钢级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表2 X100的力学性能

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ipeline steel X100

NO.Rm/M Pa Rp0.2/M Pa

Rp0.2/Rm A/%Akv(-20 )/J Sv Av Vc/ s -1

T c/ 1#9989280.9316154136139143603202#6986130.8722300301304302204203#8387430.9021212245224227403754#

835

729

0.87

18

196

215

210

207

40

360

X100钢板的金相和扫描组织照片,用金相分析软件image plus6.0对多幅组织照片统计分析得到组织比例构成见表3。

表3 复相组织分析结果

Table 3 Analysis of polyphase microstructure

NO.

Polyph as e microstru cture con stitu tion/%

GB(g ranular bainite)

BF(b ainite ferrite)M /A(m artensite austen site)

1#158142#94063#

62

33

5

1#钢板组织以BF 为主,观察图3(a)(d)由于钢板模拟卷取过程发生自回火,板条的位向和分布在金相照片下不太明显,在扫描照片下可清晰观察到大量的BF 组织,其比例高达81%,由于冷速较大,GB 、M/A 岛量均较少。组织中不同的BF 板条束呈现多个位向从而加大了对晶粒的分割,使得晶粒进一步细化,强度较高,但是这种组织的存在也使得晶界变得相对平直,低温冲击时裂纹源会沿平直界面迅速扩展,造成韧性相对较差。观察这类组织的冲击断口形貌,如图4(a)所示,断面呈现河流状花样,这种断口为典型的解理断裂,属于脆性断口,因此冲击功较低,表2中数据显示1#钢板 20 冲击功仅为143J

图3 X100的金相和SE M 组织形貌 (a)1#钢板金相组织;(b)2#钢板金相组织;(c)3#钢板金相组织;

(d)1#钢板S EM 组织;(e)2#钢板SE M 组织;(f)3#钢板SEM 组织

Fig.3 Optical m icrographs (a c)and S EM micrographs (d f)of pipeline steel X100.(a,d)Sample 1;(b,e)Sample 2;(c,f)S am ple 3.

2#

钢板的相组织为典型全粒状贝氏体,如图3(b)(e)所示,晶粒呈现无规则外形且分布无明显取向。晶粒内部沿一定方向弥散分布着M /A 岛,其中在晶粒中间的呈弥散点状,边界处为小块状。由于M/A 岛比例较少、形态以小颗粒状居多且分布均匀,加上晶界相互咬合交错在一起,使得这种组织能够有效地抵抗裂纹的扩展,具有较好的韧性。如图4(b)所示断口形

貌,断面上出现大量密集韧窝。这种断裂机制属于韧性断裂,因此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 20 冲击功达到300J 以上,但是由于基体中没有BF 分割作用晶粒无明显位向,因此变形开动较易,造成强度性能略差。表2中数据显示其抗拉强度698MPa,屈服强度613M Pa,均未达到X100的强度指标。

观察3#钢板的组织(c)(f),金相显微镜下已能明

38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年6月

显观察到组织取向。经统计分析基体主要为GB,比

例达60%以上,BF 所占比例大于30%,SEM 照片中发现GB 基体中间沿一定位向不连续的分布着弥散小块状M /A 岛,从而勾勒出BF 的分布位向。BF 的存在加大了对基体的分割、细化了晶粒,同时,以GB 为主的基体晶粒间交错咬合,加上M/A 硬化相的弥散

分布,使得这种组织不仅拥有较好强度还具有较好的

韧性。图4(c)显示这类组织的断口中仍有大量的韧窝,表现为韧性断裂。表2中数据显示,其抗拉强度达838M Pa,屈服强度达743M Pa, 20 冲击功达227J,强度和韧性都有较大的富余量。

从性能上看,(c)(f)对应的组织较好,

针对该组

图4 断口S EM 形貌(a)1#钢板冲击断口;(b)2#钢板冲击断口;(c)3#钢板冲击断口Fig.4 Impact fractograph s by S EM.(a)Sample 1;(b)Sam ple 2;(c)S am ple 3.

织定量分析其组织构成为:大于60%粒状贝氏体+30%左右的板条贝氏体+弥散分布的细小M/A 岛。宏观上描述这种组织类型的特征应该为:具有一定位向的粒状贝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少量细小的岛状物。由此可见,X100组织对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BF 、GB 比例及M /A 的数量和分布形态。试验结果表明,以GB 为主的基体加上少量BF 及弥散分布的细小M/A 构成的组织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3.3 X100微观结构

X100管线钢实质上是一种通过控轧控冷得到的低碳贝氏体钢,与传统钢种相比其强度已不在依靠含碳量的增加,而是主要靠相变后得到细化的含有高密度位错的贝氏体晶粒、位错亚结构、MA 岛硬化相以及Ti 、Nb 碳氮化物沉淀析出[8],因此它的微观结构特征直接反映性能的特点。如图5为实验室下采用TM CP 工艺生产的钢板的SEM 和T EM

形貌。

图5 X100的S EM 和TE M 组织

Fig.5 SEM (a)and TEM (b e)m icrographs of pipeline s teel X100,and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 (f)

经控轧控冷后变形奥氏体以切变和扩散的混合转

变方式发生相变,得到粒状贝氏体基体和板条贝氏体[9 10]。见图5(a)SEM 形貌,GB 取向明显,BF 分布在基体中形成的板条束对原奥氏体晶粒分割导致晶粒

十分细小。在TEM 下观察高倍透射显微组织,发现经快冷转变的晶粒内部有很高的位错密度,见图5(b),高密度位错团缠结在一起阻碍了变形时位错的进一步扩展,使得钢板具有较好的强度。观察图5(c)

389 第29卷第3期曾 明,等.高钢级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发现相同位向板条成束分布,相邻板条位向差为6 ~8 ,为小角度界面,不同位向的板条束呈大角度晶界,这种结构的存在能有效抵制变形时晶粒的协调变形和位错的迁移。图5(d)为单个板条形貌,板条宽度在300nm~500nm 之间,长宽比>4,界面处较平直,内部还保留一定密度的位错团,在板条界面之间,分布着片状薄膜状的M /A 。M /A 为硬化相,它能够有效地阻碍晶界的移动,如图5(c)(e)所示,明场相下为黑色条状,暗场下为亮白色,标定结果见5(f)。

可见X100的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相变形成GB 或BF 组织对形变奥氏体分割,得到不同位向的细化晶粒;另一方面通过切变产生的高密度位错累积在GB 或BF 中阻碍晶粒变形;另外控制相变引入部分MA 硬化相,分布在界面处阻碍晶界的迁移,从而进一步强化基体。3.4 析出物分析

对于本文所研究的X100在成分设计时采用微合金化技术加入适量的Nb 、T i,它们在加热阶段起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细化原始奥氏体晶粒的作用;在轧制过程中形变诱导析出阻止奥氏体的再结晶;在冷却时大量沉淀析出,钉扎位错起到析出强化作用。通过双喷和萃取复形实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的析出物如图6所示。

观察图6(a)在试验钢中发现大量析出物颗粒,析出位置处在晶界处或是高密度位错团中(图6(b)),析出物的尺寸、形貌有很大差别。对析出物进行尺寸统计分析(图(c)),发现大部分析出物尺寸较小:超过100nm 的只占12%,分布较为集中;73%的析出物尺寸在50nm 以下,且集中处于20nm ~30nm 之间并且分布较为弥散,这种尺寸范围的析出物使位错在绕过时能有效地被钉扎住,阻碍位错迁移,对析出强化的贡献较大[11]

图6 X100中的析出物(a)析出物的分布;(b)析出位置;(c)析出物尺寸统计

Fig.6 Precipitate in pipeline steel X100.(a)Distribution of the precipitates;(b)Position of a p recipitate;(c)His togram of the precipitate

sizes.

图7 析出物分析 (a)T i 的析出物形貌;(b)衍射斑点标定;(c)E DS 能谱分析;(d)Nb 的析出物形貌;(e)衍射斑点标定;(f)EDS 能谱分析Fig.7 Precipitate analysis of pipeline s teel X100.M orp hology of a Ti precipitate (a),its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 (b)and EDS spectrum

(c);and morphology of a Nb precipitate (d),its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 (e)and EDS sp ectrum (f);

39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6月

对析出物定性分析发现这些析出物可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类析出物数量较少,尺寸在100nm~150nm 之间,外形上呈正方形(图7(a)),EDS能谱分析显示Ti的原子百分比达93%(图7(c)),说明主要是Ti的析出物,电子衍射花样最终标定结果为T i(C,N)(图7 (b))。由于T iN析出温度较高,在开轧之前冷却过程中已经出现,随后TiC会附在TiN析出。这类析出物主要分布在晶界处,起到钉轧晶界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

第二类析出物数量较多,尺寸较小,在50nm以下,外形上呈圆形(图7(d)),EDS能谱分析显示Nb 的原子百分比为100%(图7(f)),说明全部为N b的析出物,电子衍射花样最终标定结果为Nb(C,N)(图7 (e))。这类析出物的析出温度较低,刚好处在轧制温度区间,因此在轧制过程中会大量形变诱导析出,这类析出对阻碍奥氏体再结晶和抑制晶粒长大效果明显。

此外还发现部分Ti、Nb的混合析出物,尺寸在50nm~80nm之间。虽然这些析出物的析出方式不同,在控制轧制过程中各阶段起到的作用不同,在快冷后这些析出物会弥散分布在基体中,由于析出物的存在,晶粒变形位错需绕过或切过,位错的扩展会更加困难。正是基于这种机理,析出物的存在为X100的高强度起到较大的贡献。

4 讨 论

高钢级管线钢是一类典型的低碳贝氏体钢,但是随成分体系和工艺制度不同组织形态差异较大,关于各种组织的定论仍说法不一。有关文献认为X100为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板条贝氏体(BF)构成的复相组织。实际生产中为达到X100的强度级别,工艺上采取了低的终冷温度和大冷速,由于相变驱动力更大组织的构成应该是低温相产物,而不再有AF,因此,本文认为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X100的组织构成应该主要为GB和少量BF。另外,M/A岛这类精细结构在组织构成中往往未被提到,实际上M/A 的数量、分布形态对冲击韧性、屈强比等都有较大影响,所以X100的组织性能应该是由GB、BF、M/A的比例共同决定的。T EM观察发现GB基体中有较高的位错密度,BF中有大量不同位向的狭长板条束,板条束间分布的针状M/A薄膜,晶界处和位错团中弥散分布的(Nb、T i)(C、N)析出物,这些微观结构反映各类组织具有的特点,也从宏观上说明了复相组织的构成对性能的影响。因此,要成功开发出X100,组织控制是关键,为达到强度和韧性的要求,必须控制复相组织中GB、BF、M/A的合适比例。

5 结 论

1.X100的组织为GB、BF、M/A构成的复相组织,且各相比例对性能影响较大,通过控制成分和相关轧制参数(冷速、终冷温度)得到以GB为主的基体、少量BF加上弥散分布的细小M/A的组织能够得到很好的强韧性;

2.与普通低合金钢相比,X100的高强韧性主要依靠相变产生的不同位相的细化晶粒和高密度位错亚结构以及Ti、Nb的弥散析出;

3.试验钢中的析出颗粒大多在50nm以下,且集中处于20nm~30nm之间并且分布较为弥散,这种尺寸范围的析出物对析出强化的贡献较大,使得试验钢表现出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

[1] 黄开文.国外高级钢管线钢的研究与使用情况[J].焊管,2003,

26(3):1~9.

[2] 李鹤林.油气输送钢管的发展动向与展望[J].焊管,2004,27

(6):1~11.

[3] 江海涛,康永林,于浩,梁正伟.国内外高钢级管线钢的开发与

应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5,5:21~24.

[4] 黄开文.x80和x100管线钢的合金化原理和生产要点[J].S teel

Rollin g,Vol.21.NO.6

[5] 管线钢规范ANSI/APIS PE CIFICAT ION5L44版[M].2007,

10:18.

[6] 曹长娥.X100管线钢的开发[J].焊管,1999,22(2):54.

[7] S huji Okaguchi.Production and Developm ent of Lin epipe S teel

in Grade X100and X120[A].X100/X120H igh Strength Line Pipe Internation al Forum[C].Beijing,2005.

[8] 尚成嘉,杨善武.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类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J].钢铁,2005,40(4):57~61.

[9] 方鸿生,杨志刚.钢中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研究[J].金属学报,

2005,41(5):449~457.

[10] 贺信莱,尚成嘉.高性能低碳贝氏体钢[M].北京:冶金工业出

版社,2003,8~15.

[11] 康永林.热轧板带中的析出粒子及其对钢的力学性能影响[J].

1994 2010China Acdemic Jou r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 ouse.

391

第29卷第3期曾 明,等.高钢级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高钢级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第29卷 第3期Vo l 29 No 3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M 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总第131期Jun.2011 文章编号:1673 2812(2011)03 0386 06 高钢级X10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 曾 明,江海涛,胡水平,赵征志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康、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实验室T MCP 工艺生产的X100管线钢的组织构成、微观结构、析出物的形态和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X100为GB(Granular Bainite)、BF(Bainite Ferrite)、M /A 构成的复相组织,且各相比例和形态对性能影响较大,以GB 为主的基体加上少量BF 及弥散分布的细小M/A 构成的组织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匹配。TEM 微观形貌观察发现,贝氏体晶粒内部具有高密度位错和不同位向的板条束及M /A 硬化相;萃取复形实验发现,X100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析出物:一类尺寸较大为T i 的析出,一类尺寸较小为Nb 的析出物;这两种析出物起阻碍奥氏体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及析出强化的作用。 关键词 X100管线钢;复相组织;高密度位错;析出物 中图分类号:T G142.33 文献标识码:A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ipeline Steel X100 ZENG Ming,JIANG Hai tao,HU Shui ping,ZHAO Zheng zh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Rolling Techn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Microstr uctural constituents as w ell as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es in pipeline steel X100pro duced by thermo mechanical contr ol pr ocess (TM CP)techno logy w ere inv estig ated by m eans of optical micro scopy ,scanning electr on m icroscopy,tr ansm issio n electron micr oscopy,etc.Results show that X100is po lyphase structur ed steel w hich is m ainly constituted of GB (granular bainite)、BF (bainite fer rite )、M/A (martensite austensite ),conformation and proportion o f each phas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s of X100.It is pro ved that GB based structure w ith a few BF and dispersed fine M /A inside has ex cellent effects on streng th and toughness.H igh density of dislocations,bainite lathes w ith differ ent orientatio ns and M /A har dening phase w ere found by means of T EM o bser vation.It also found tw o types of precipitate,o ne w ith big size mainly constitute of T i,the other w ith sm all size mainly constitute of Nb;each ty pe of precipitate have big effects o n hindering the recry stallizatio n of austenite and on the precipitation streng thening. Key words pipeline steel X100;poly phase;hig h density o f dislocations;precipitate 收稿日期:2010 09 09;修订日期:2010 10 18 作者简介:曾 明(1985-),男,硕士。研究方向:冶金工艺装备及钢种开发。E mail:z engming0504@https://www.360docs.net/doc/1e17742207.html, 。通讯作者:江海涛,副研究员。E mail:nw pujht@https://www.360docs.net/doc/1e17742207.html, 1 引 言 目前,世界石油管道的建设正朝着长距离、大口径、高输送压力发展,为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高钢级 管线钢的开发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管道用钢的研究热 点[1~3]。当前石油管道用钢的主流级别已成为X80,围绕该钢种的相关研究也已十分成熟。X100~X120 级别管线钢的实验室研发已取得成功,除了国外有少量实验管道,还未出现大规模工程应用,对其组织的研

排水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排水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方案审批监理工程师检查 测量放线测量复核 沟槽开挖 平基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检验 下管、稳管 管座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检验抹带 养护 沟槽回填检测压实度

⑴测量放线 由专业测量人员会同勘测单位进行测量控制及 水准点的交桩手续,接桩后及时组织测量人员对水 准点及导线点进行复测,并引测道路中心、雨污水 管线中心,引测临时水准点。 ⑵沟槽开挖 根据实际土质情况和开槽深度,采取坡度1:1沟槽放坡,具体施工时,再结合实际土质情况予以 调整。以保证安全的工作面宽度和边坡坡度。 ⑶验槽 首段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通知设计、 监理、建设单位共同验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 道工序。其余各段沟槽,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均应 请监理验收并进行隐蔽工程签认。 ⑷管基施工 开挖完成并报监理验槽合格后,重新放线定位,采用全站仪控制管道中心线;用水准仪直接架在沟 底测量,每5米一个测站,控制高程,浇筑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 ⑸下管、安管

①钢筋混凝土平口管 养护待管基强度满要求后,用白灰撒放管道中线进行管道安装。采用吊车安装并设专人指挥。测量 人员跟班作业,负责控制管道中线及高程;校正、 稳固管道采用预制砼垫块 排水管管口伸入井室30mm,管顶砖砌圈加固,以减少管顶压力。采用20号10×10钢丝网、2.5cm 厚1:2.5水泥砂浆抹带,插入管基深10~15cm,在抹带施工前,将抹带宽度内管外壁凿毛、刷净、润湿。浇筑C15混凝土管座。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 时即可回填。 (6)回填 沟槽内砖、石、木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沟槽内不 得有积水,保持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不得带水回填。回填从管道两侧平衡进行,回填土分层夯实(每层20cm),回填土最小压实度(轻型击实标准):路槽底50cm范围内最小压实度98%,路槽底50-150cm 范围内最小压实度95%,150cm范围内最小压实度90%。回填时每压实层进行密实度取样,经检验合格 再进行上层回填。

化学成分对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化学成分对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铬(Cr):铬是决定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元素。 2、碳(C):碳具有双重作用。碳是不锈钢中仅次于铬的第二号常用元素,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碳含量及其分布状态。 3、镍(Ni):镍是稳定奥氏体元素。镍是不锈钢中第三号常用元素,它在钢中起扩大奥氏体区、稳定奥氏体组织的作用。铬不锈钢加入一定量的镍后,组织的性能都发生明显变化。镍能有效地降低素体钢的脆性,改善其焊接性能,但对抗应力腐蚀性能有不利的影响,对于奥氏体钢,镍能降低钢的冷加工硬化趋势,改善冷加工性能,使钢在常温和低温下均具有很高的塑性和韧性。 4、锰和氮(Mn、N):锰和氮可以代替镍。锰是奥氏体形成的元素,它能抑制奥氏体的分解,使高温形成的奥氏体组织保持到室温。锰稳定奥氏体的作用为镍的1/2,2%的锰可以代替1%的镍。含锰钢具有冷加工硬化效应显著、耐磨性高的优点。缺点是对晶间腐蚀很敏感,并且不能通过加钛和铌来消除晶间腐蚀。 氮也是稳定奥氏体元素,氮和锰结合能取代比较贵的镍。氮稳定奥氏体的作用比镍大。与碳相当。氮代镍的比例约为0.025:1,一般认为氮可取代2.5% ~6.5%的镍。在奥氏体中氮也使最有效的固溶强化元素之一。氮和铬的亲和力要比碳与铬的亲和力小,奥氏体钢很少见到Cr2N的析出。因此,氮能在不降低腐蚀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不锈钢的强度,研制含氮不锈钢是近几年来不锈钢工业的趋势。 5、钛和铌(Ti、Nb):钛和铌可以防止晶间腐蚀。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00 ℃温度区加热,常发生沿晶界的腐蚀破坏,成为晶间腐蚀。一般认为,晶间腐蚀是碳从饱和的奥氏体以Cr23C6形态析出,造成晶界处奥氏体贫铬所致。防止晶界贫铬是防止晶间腐蚀的有效方法。如将各种元素按与碳的亲和力大小排列,顺序为:钛、锆、钒、铌、钨、钼、铬、锰。钛和铌与碳的亲和力都比铬大,把它们加入钢中后,碳优先与它们结合生成碳化钛(TiC)和碳化铌(NbC),这样就避免了析出碳化铬而造成晶界贫铬。从而有效防止晶间腐蚀。 6、钼和铜(Mo、Cu):钼和铜可以提高腐蚀性能。不锈钢的钝化作用是在氧化性介质中形成的,通常所说的耐腐蚀,多指氧化介质而言。在非氧化性酸中,

管线钢综述

综述 管线钢指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等的大口径焊接钢管用热轧卷板或宽厚板。管线钢在使用过程中,除要求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低温韧性和优良的焊接性能。随着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其输送的重要性显越发突出,尤其是长距离输送。而提高输送效率,提高输送的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加大输送管道口径,提高输送压力来解决。从而提高了对高级别、高性能管线钢的需求。 国外高级别管线钢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X65管线钢开始投入使用,80年代X70级管线钢逐渐被引入工程建设,1985年API标准中增加了X80钢级,随后X80开始部分在一些管线工程中使用,并很快就投入到X100和X120管线钢的开发试制工作。有关X100最早的研究报告发表于1988年,通过大量工作已形成很好的技术体系。高级别管线钢概述我国管道建设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管线钢的发展也非常迅速。20世纪50~7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A3钢和16Mn钢;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采用从日本进口的TS52K钢(相当于X52级钢);9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的X52、X60、X65级热轧板卷主要由宝钢和武钢生产供应。“八五”期间成功研制和开发了X52~X70级高韧性管线钢,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西气东输工程采用了X70级管线钢并逐渐向X80过度。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现状分析由于市场要求单管输气量不断提高。我国早期四川、西北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采用X52及以下钢级、426mm以下管径的管线钢管,设计年输气量在10亿m3/a以下;陕京一线第一次采用了X60钢级、

D660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33亿m3/a;西气东输一线采用X70钢级、D1016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170亿m3/a;最近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管道,采用X80钢级、D1219 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300亿m3/a。 这种单管输气量不断提高的趋势仍在持续。当前国际上新一轮巨型天然气长输管道,单管输气量将达到450亿-500亿m3/a的水平。干线一般采用X80钢级,具有输送距离长、采用更高工作压力和大管径输送的特点。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是正在建设的俄罗斯巴甫年科沃-乌恰天然气管道。管线长度1100km,采用1420mm管径和K65(类似于X80)钢级,输送压力11.8MPa,单管设计输气量约500亿m3/a,计划于2012年第三季度进行系统调试。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项目是拟在北美建设的阿拉斯加北坡天然气外输管道,管道的输送能力约465亿m3/a,管线长度2737km,采用1219mm管径和X80钢级,将阿拉斯加北坡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加拿大和北美市场。 我国也已在规划研究未来多条西气东输管道(西三线~西八线)的方案。包括将单管输气量提高到400亿~500亿m3/a的多种方案都在研究之中。 由于西气东输二线采用的X80钢级、管径1219mm,12MPa工作压力的方案只能达到300亿m3/a的输气能力,要将输气能力进一步提高到400亿-500亿m3/a,只能进一步提高输送压力和管径。

钢管钢级对照表

一、管线管钢级对照 GB/T9711 API5L L245 B L290 X42 L320 X46 L360 X52 L415 X60 L450 X65 L485 X70 L555 X80 1、L245为9711.1中的牌号,***NB为9711.2中的牌号,***NCS为9711.3中 的牌号 2、GB/9711中245、360等数字表示屈服强度的最低值,单位为MPa; 注: 1、不同厂家的管坯元素含量各有偏重: 例如:X52管坯,宝钢管坯Ni含量是天钢管坯含量的100倍。在冲击、延伸等方面明显较天钢坯欠缺,需要进一步正火。 2、注意不同厂家炉号。 宝钢的炉号数字是6位,天钢的炉号7位数字,南通的炉号带有字母如A、B;注意不同的厂家同一材质成分的差别 3、注意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以20#钢为例,其含C量应该是0.17%-0.23%,如果我们所测得试样含碳量是0.25%,那也认为它合格,因为含碳量小于0.25%的允许上偏差是0.02。 4、化学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 Si: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Mn: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P:增加钢的冷脆性。 S:增加钢的热脆性,降低钢的韧性。 Cr: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 二、名词 冷弯管是不需要灌沙的,冷弯管和热弯管的区分在于材质、管径、壁厚决定的,因为冷弯管最大只能弯到管外径为:420x15的钢管,而热弯管可以加工更大的管材,但是速度很慢,冷弯速度快, 热煨弯头是指在热状态下(即较高温度)将管道煨制而制成的管件。一般通过加热的方式制作。冷煨弯头一般利用砂子或者液压工具进行煨制。

高级别管线钢概述

高级别管线钢概述 管线钢是指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等的大口经焊接钢管用热轧卷板或宽厚板。管线钢在使用过程中,除要求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低温韧性和优良的焊接性能。随着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其输送的重要性显越发突出,尤其是长距离输送。而提高输送效率,提高输送的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加大输送管道口径,提高输送压力来解决。从而提高了对高级别、高性能管线钢的需求。 1、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管线钢的起步较晚,国内生产符合API5L标准的管线工程设计要求的管线钢仅有10多年的历史,X60~X70级管线钢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目前国内已投入生产的X80级管线钢质量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X100级管线钢已经研制出来。随着国内冶金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我国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但是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仅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等。近两年来,许多钢铁厂加大了对高级别管线钢的研究开发,宝钢已研发出X120级别的管线用钢板。 21世纪是我国输气管建设的高峰时期。“西气东输”管线采用大口径、高压输送管的方法,这条管线全长4167km,输送压力为10MPa,管径为1016mm,采用的钢级为X70、厚度4.6mm,-20℃的横向冲击功≥120J。从西气东输工程钢材与钢板的国产化率统计看(表1.1)[1],此项目X70钢材与钢管的总国产化率并不高,说明我国迫切需要加速高钢级管线钢宽厚板生产能力的建设。从总体上来看,我国X80级别以上高级别管线钢与国际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同级别管线钢的开发与应用整整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 表1.1西气东输工程钢材与钢板的国产化率统计 2、国外发展概况 国外高级别管线钢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X65管线钢开始投入使用,80年代X70级管线钢逐渐被引入工程建设,1985年API标准中

管道工艺流程图画法

工艺流程图和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1总则 1.1 目的 为了规范工艺流程图设计的内容及表示方法,提高设计质量,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外来流程图的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规定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焚烧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图”(PFD)和“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设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1.3 引用标准 编制本标准时,借鉴下列标准和相关资料。 HG 20557~20559 《化工装置工艺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 20646.1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HG/T 20646.2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工程规定》 HG/T 20646.3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控制专业技术管理规定》 HG/T 20646.4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控制专业提出的设计条件》 HG/T 20646.5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技术规定》 HGT 20679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HG/T 20645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工程规定 GB/T 4272 《设备和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T 8175 《设备和管道保温技术导则》 GB/T 11790 《设备和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GBJ 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3 《工业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4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2 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工艺流程图的图例见附录A 流程图代号规定。 2.1 接受条件和来源 a) 设计开工报告;(设计主责) b)工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主责) c)材料备忘录;(设计主责) d)工艺设备表或工艺发表的文件;(设计主责) e)用户的规定和说明;(用户文件) f)设备数据表和图;(设备设计者) g)机泵数据表;(设计主责) h)操作要求;(设计主责) i)工艺控制图或工艺控制要求;(控制主责) j)设备布置图;(设计主责) 2.2 名称 定名为工艺流程图(简称PFD)。 2.3 图纸规格

材料成分结构性能三者间的关系

从钢铁材料看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关系 钢铁从被利用开始至今一直是人类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们都知道初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重要作用,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碳合金。随着碳含量的升高,碳钢的硬度增加、韧性下降。同时含碳量对工艺性能也有很大影响。对可锻性而言,低碳钢比高碳钢好。由于钢加热呈单相奥氏体状态时,塑性好、强度低,便于塑性变形,所以一般锻造都是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对焊接性而言,一般来说含碳量越低,钢的焊接性能越好,所以低碳钢比高碳钢更容易焊接。而那些比例极小的合金加入,可以对钢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可以说普通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就是在这些比例极小的成分作用下分别出来的。那些合金成分的加入可以使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都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比如说,铬的加入不仅能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也能提高钢的淬透性,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锰可提高钢的强度,提高对低温冲击的韧性;稀土元素可提高强度,改善塑性、体温脆性、耐腐蚀性及焊接性能等等。 钢铁材料的结构特征包括晶体结构、相结构和显微组织结构。钢铁是属于由金属键构成的晶体,因此就具有金属晶体的特性,如延展性。同时这也注定钢的机械性能不仅与其化学性能有关,而其晶体的结构和晶粒的大小影响更大。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元是纯Fe和Fe3C。铁存在同素异构转变,即在固态下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结构的铁与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体。碳溶解于 -Fe中形成的固溶体成为铁素体,其含碳量非常低,所以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低、塑性高,并有铁磁性。其显微组织与工业纯铁也相似。碳溶于 -Fe形成的固溶体为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可以溶解较多的碳。在一般情况下,奥氏体是一种高温组织,故奥氏体的硬度较低,塑性高。通常在对钢铁材料进行热变形加工,都应将其加热呈奥氏体状态。 由此,从钢铁材料中,我们看到,材料的成分,结构和性能是密不可分的三者。成分和结构往往可以极大的影响材料的性能,而成分和结构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1、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碳含量的升高,碳钢的硬度增加、韧性下降。同时含碳量对工艺性能也有很大影响对可锻性而言,低碳钢比高碳钢好。对焊接性而言,一般来说含碳量越低,钢的焊接性能越好。 2、合金成分的加入可以使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都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比如说,铬的加入不仅能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也能提高钢的淬透性,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3、钢铁是属于由金属键构成的晶体,因此就具有金属晶体的特性,如延展性。同时这也注定钢的机械性能不仅与其化学性能有关,而其晶体的结构和晶粒的大小影响更大。 4、铁存在同素异构转变,即在固态下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结构的铁与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体。碳溶解于 -Fe中形成的固溶体成为铁素体,其含碳量非常低,所以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低、塑性高,并有铁磁性。其显微组织与工业纯铁也相似。碳溶于 -Fe形成的固溶体为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可以溶解较多的碳。

我国高钢级管线管研究及应用[1]

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3月/13日/第B12版 钢管型材 我国高钢级管线管研究及应用 王旭 随着油气田开发向边远的荒漠、极地冻土带和海洋等地域拓展,将面临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低寒、石油与天然气成分复杂、具有腐蚀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求管线管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而且还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和止裂韧性)、良好的焊接性、抗腐蚀(SCC 和HIC)和抗大变形等性能。 近些年,国外的新日铁集团、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及欧洲钢管等开展高钢级管线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成效显著,在大口径、大壁厚X80焊管成功应用,并在积极开展X100、X120超高强度管线钢管试制。本文主要介绍几种高钢级管线管的研究及应用。 1X80钢管的研究及应用 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期间,我国钢厂和制管厂密切协作,在一年时间成功开发了外径1219mm、壁厚15.3、18.4mm的X80螺旋焊管和壁厚22、26.4、27.5mm的X80直缝埋弧焊管,以及最大壁厚33mm的感应加热弯管和管件,并在钢管生产中应用了高精度成型和高速焊接等先进技术,使大口径高强度钢管的尺寸精度和冲击韧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X80钢管的国产化率超过90%,比采用X70钢级的西气东输一线钢管国产化率大幅提高。节约钢材40万t,节省资金65亿元。西气东输二线X80管线管开发成功并大批量生产,不仅加强了我国在高钢级管线管领域的国际地位,也为高附加值的高钢级管线钢管走出国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虽然,我国在大口径、大壁厚X80焊管生产技术上趋于成熟,但也应该看到,我国还需要在X80焊管的性能稳定性、X80钢管系列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展较小口径、薄壁X80焊管的试制,开展低成本、高性能和高可靠性X80管线钢材研究,从而降低管道建设成本,提高管线运行的安全性,满足管道建设需求。 2 X90、X100、X120超高强度钢管的研究与应用 欧洲、日本的制管企业实现了X100、X120管线钢管的生产,在北美地区建设了X100、X120超高强度管线钢管试验段,我国也试制成功了X90、X100、X120超高强度管线钢管,并且计划年内在国内建设X100焊管的试验段。虽然X100、X120钢管能大幅度节约用钢量,同时还可节约焊接材料和施工等方面的成本,但目前所建的X100以上钢级焊管试验段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应用,问题在于难以依靠管材本身的韧性实现止裂,需要安装大量止裂器,因此管道建设还没有大规模采用,世界范围内X100、X120超高强度管线钢管只处于技术储备的研制阶段。而X80钢管韧性止裂能力还有一定的裕量,因此X90钢管能否实现既降低管线用钢量,又能韧性止裂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需要更深入研究。 3抗大变形管线钢管的研究与应用 管线钢管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用于地震区、滑坡、采空区塌陷以及冻土带等特殊地质地区,这些地区管线钢管可能发生大的塑性变形。 近年来,日本JFE公司推出了抗大变形钢管,这种钢管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在上述地区应用时不至于发生破坏。我国从西气东输二线开始,在地震和地质断层区采用了以应变为基础的管线设计方法,截止目前,宝钢、鞍钢、南钢、首钢和湘钢均已完成中缅X70大变形钢管试制工作的首轮制管,产品性能完全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和渤海装备巨龙钢管公司也在抓紧研制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管方面的工作。可以看出,我国虽然填补了国内抗大变形管线钢管产品的研发空白,但抗大变形管线焊管的系列化开发和国产化仍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进一步增强我国油气输送制管领域

基本热处理对45钢组织和性能影响

基本热处理对45钢组织和性能影响 作者:学号:班级:材料成型6班 小组成员: 关键词 45钢、热处理、组织、性能、正火、淬火、回火。 摘要 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也是充分发挥金属材料性能潜力的重要手段。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其中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使得钢的组织和性能发生改变。 45钢经过热处理后组织、性能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在热处理操作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法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正确选择规范,是保证工件获得合格性能的关键。本文将介绍本次45热处理过程、问题分析和结果。通过45钢基本热处理结果来验证热处理给45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同时着重介绍45钢的水淬(860℃)和中温回火(400℃)。 一、式样 二、处理工艺选择 860℃加热保温15min,直接在水中冷却至室温,然后中温400℃回火1h。 三、实验原理 所谓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 Ac3(亚共析钢)或Ac1 (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 V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 冷却速度。

(1)淬火温度的选择 选定正确的加热温度是保证淬火 质量的重要环节。淬火时的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可根据 相图确定(如图4所示)。对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A c3+30~50℃,若加热温度不足(低于A c3),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而造成强度及硬度的降低。对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 c1+30~50℃,淬火后可得到细小的马氏体与粒状渗碳体。后者的存在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2)保温时间的确定 淬火加热时间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及在淬火温度停留保温所需时间的 总和。加热时间与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尺寸、所需的加热介质及加热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可按照经验公式来估算,碳钢在电炉中加热时间的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碳钢在箱式电炉中保温时间的确定 (3)冷却速度的影响 冷却是淬火的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到钢 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冷却时应使冷却速度 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 在这个 前提下又应尽量缓慢冷却,以减少钢中的内 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为此,可根据C曲

UOE和JCOE管线管的性能和成本分析

直缝埋弧焊管的主要成型方法为UOE成型法(U成型、O成型、E扩径)、JCOE成型法(钢板压成J型、再依次压成C型和O型、后进行扩径),作为比较成熟的生产工艺,在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目前在我国也均有引进。由于其生产工艺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其产成品性能的差异,下面重点从产品的技术指标方面对UOE和JCOE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 1、生产工艺 (1)UOE的生产工艺流程转炉→精炼→连铸→厚板→钢板上料→焊引弧板→铣边→预弯边→U成型→O成型→高压水冲洗→干燥→预焊→内焊→外焊→ 去除引弧板→焊缝及管端超声探伤→X光检查→钢管扩径→管端焊缝磨平→管端平头→水压试验→焊缝及管端超声探伤→焊缝及管端X光检查→倒棱→管端分层及磁粉探伤→剩磁退磁→工厂检查→称重、测长→喷标记→上保护环→堆放、发货。 (2)JCOE的生产工艺流程材料复检→真空吊→板探→翻板→刨边→上板→卷曲前半幅钢板(J成型)→松出→输入后半幅钢板→卷曲后半幅钢板(C成型)→松出→后弯→预焊→焊引(熄)弧板→内焊→清根→外焊→去引(熄)弧板→超声波检验→机械扩径→水压试验→机械修端→超声波检验→管端环向UT分层检验→X射线检验→成品检验→磁粉检验→称重与测长→外防腐→内防腐→标记→发货。 2、UOE和JCOE的生产工艺不同导致的产品差异 从上述两种生产工艺来看,二者在成型前后的工艺基本相同,最大差别在于成型方式上。UOE成型主要由两步完成:U成型和O成

型。而JCOE成型部分程序分为6个环节,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而由于成型方式的不同,导致了UOE和JCOE在直径、壁厚、外形尺寸、生产效率、屈强比等方面的差异(如下表)。 2.1 UOE和JCOE产品规格和生产效率的比较 (1)管径和壁厚 JCOE可生产的管径和壁厚范围要大于UOE,这是由两种产线的模具及生产工艺决定的。对于UOE,一套O机模具只能生产一种直径的钢管,且是二道工序完成成型,对成型机组压力要求高,因此UOE可生产的管径和壁厚范围稍小。对于JCOE,钢管成型采取的是折弯机 步进方式成型每次弯曲需要的压力要大大减小,因而对机组的动力要求大大减小。因此在同等机组压力的情况下,JCOE可生产的壁厚范围要更大,且一套模具可以生产多种管径的钢管,可生产钢管的管径范围要更大。宝钢的O成型机压力达到72000t ,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O成型机组之一,生产的壁厚能达到40mm。从目前国内外的管线钢技术发展来看,高钢级,薄壁厚是管道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气东输二线所用的φ1219钢管是当前最大口径的钢管,UOE的生产能力有 足够大 的余量,因而目前宝钢UOE的管径和壁厚生产范围完全可以满足管线工程的需要。 (2)生产效率和产能

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图分析——典型合金结晶——铁碳合金成分与性能关系、应用 三、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从对Fe-Fe3C相图的分析可知,在一定的温度下,合金的成分决定了组织,而组织又决定了合金的性能。任何铁碳合金室温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但成分(含碳量)不同,组织中两个相的相对数量,相对分布及形态也不同,因而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具有不同的组织和性能。 1、碳的质量分数对组织的影响 铁碳合金的室温组织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组织的变化规律如下: F+P→P→P+Fe3CⅡ→P+Fe3CⅡ+Ldˊ→Ldˊ+Fe3CⅠ 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铁碳合金室温组织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的相对量减少,而渗碳体的相对量增加。具体来说,对钢部分而言,随着含碳量的增加,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量随着减少,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量随着增加;对铸铁部分而言,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亚共晶白口铸铁中的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量减少;过共晶白口铸铁中一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量随着增加。铁碳合金室温组织的相组成相对量、组织组成物相对量如图所示。 2、碳的质量分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铁碳合金的力学性能决定于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对量及它们的相对分布状况。当碳的质量分数Wc<%时,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钢的强度,硬度呈直线上升,而塑性、韧性随之降低。原因是钢组织中渗碳体的相对量增多,铁素体的相对量减少;当碳的质量分数Wc>%时,随碳的质量分数的继续增加,硬度仍然增加,而强度开始明显下降,塑性、韧性继续降低。原因是钢中的二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并形成完整的网络。导致了钢脆性的增加。为保证钢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塑性及韧性,机械工程中使用的钢其碳质量分数一般不大于%。Wc>%的白口铸铁,由于组织中渗碳体量太多,性能硬而脆,难以切削加工,在机械工程中很少直接应用。

10Cr9MoVNb钢的组织和性能

10Cr9Mo1VNbN钢的组织和性能 与奥氏体类耐热钢相比,铁素体类耐热钢的蠕变断裂强度低。但是铁素体类耐热钢导热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抗应力腐蚀性能好,并且还具有抗核辐射效突性好、抗氦脆性好等特点。10Cr9MoVNb钢是铁素体类耐热钢,我们就该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特别是该钢在回火过程中组织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试验方法 试验钢是在成都无缝钢管厂用10t电弧炉冶炼,并重熔成It锭。试验钢的化学成分(%)为: C0.10,Si 0.36,Mn0.48,S0.007,P0.012,Cr9.38,Mo0.93, V0.24,Nb0.08,N0.050,AI0.04。 试验用料取自必172minX8mm的钢管。首先选择4个因素(奥氏体化温度,奥氏体化之后的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回火时间),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热处理制度。然后以最佳热处理制度处理一批试样,测定了室温拉伸性能、室温冲击韧性、600℃瞬时拉伸性能和600℃持久拉伸性能。另外,为了研究高温强化机理,着重研究了最佳正火条件下,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的影响。为此,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以电子衍射法分析析出相的结构,并以能谱分析法确定了相的成分。 2试验结果 2.1机械性能正交试验结果,热处理制度对试验钢的室温拉伸性能、室温冲击韧性和600℃瞬时拉伸性能的影响,如表1所示。正交试验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一般来讲不显著;而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机械性能的影响有的稍显著,有的显著。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试验钢的最佳热处理制度为在1050C奥氏体化lh,空冷,然后在780C回火lh。按此制度处理的试验钢性能为室温σb715MPa,δ524.4%,,Ψ74.6%,,Ak v150J;600℃σ0.2300MPa,σb340MPa,δ535.0%,Ψ87.0%。 2.2显微组织 2.2.1正火试样显微组织试验钢正火(1050C,lh)试样显微组织如图表1。由图可知,试验钢正火组织主要是有大量位错缠结的板条状马氏体,另外还有少量自回火板条状马氏体和少量未溶碳化物。 2.2.2因火试样光学显微组织正火之后在不同温度回火(lh)试样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马氏体的板条形貌一直保持到400℃,在更高的温度回火的试样,马氏体的板条状形貌逐渐消失,但是直至780C回火试样仍有部分板条状形貌隐约可见,如图Za所示。另外,700C回火试样,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马氏体分解析出的细小碳化物。当回火温度升高到800oC,可明显地观察到析出的碳化物。 2.2.3回火试样电子显微组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400C以下回火试样马氏体板条完整,板条边界清晰可见,板条内有大量缠结的位错。500℃和600℃回火试样马氏体板条仍较完整,位错密度仍然相当大。700℃回火试样仍然是板条状马氏体,但有的板条边界不太清楚,位错密度降低,位错缠结形成的胞状结构胞壁变薄。780℃回火试样位错密度进一步降低,可见,在500’C以下回火试样中析出相为平行排列的针状碳化物,它分布在马氏体板条内。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碳化物形状由针状变为粒状或杆状,板条界面上亦有析出。回火温度在500℃以下,析出相为M6C型碳化物,600℃回火时析出相为M23C6型碳化物,780C回火试样中除M23C6型碳化物之外,还有MC型碳化物。能谱分析证明,M6C型碳化物中M主要是Fe,另外还有少量Cr;而在M23C6型碳化物中M主要是Cr和Fe,另外还有M。和V。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M23C6中Cr/Fe比值稍有增加。在780℃回火析出的MC型碳化物中,M主要是V,另外还有Cr、Nb、 2.3持久拉伸性能和时效组织试验钢以最佳工艺进行热处理的试样,在600’C做持久拉伸试验,其试验数据位于外国同类钢的持久拉伸性能数据带内。600℃,105h持久强度极限为130MPa。600℃1423h时效组织仍然有板条束形貌,并且胞状结构也明显可见。 2.4讨论根据试验结果粗略计算,正火后780℃回火的试验钢基体中Cr含量为9.23%,固溶强化

管线钢知识

管线钢知识 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迅速增长,2011-2015 年世界范围内管道建设的工程投资每年近400 亿美元。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以高强度X80为管材,管径1219mm,压力12MPa,主干线全长 4895km。2010年底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已建立原油管道1.9*104km, 天然气管道 3.3*104km,成品油管道1.6*104km,油气管道总里程已达6.8*104km,2020年有望达到 20*104km。同时,与我国的能源需求和先进国家的管道水平相比,我国管道建设还有巨大的需求和潜力。 一、管道工程面临的挑战与管线钢发展方向 管道的大管径、高压输送与高强度管线钢 由建立在流体力学基础上的设计计算可知,原油管道单位时间输送量与输送压力梯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与略大于管道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加大管道直径,提高管道工作压力是提高管道输送量的有力措施和油气管道的基本发展方向。 目前认为,输油管道合适的最大管径为1220m m,输气管道合适的最大管径为 1420mm。在输送压力方面,提高压力的追求仍无止境。20世纪50-60年代的最高输送压力为6.3MPa(X52),70-80年代的最高输送压力为10MPa(X60-65),90年代后的最高输送压力达14MPa(X70-80)。近年来,国外一些新建天然气管道压力一般为10-15MPa,一些管道压力已超过20MPa (X100-X120)。 由管道设计准则可知,管道工程的大口径、高压输送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增加钢管壁厚和钢管强度来实现。然而,提高管线钢的强度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这是因为高强度管线钢的采用不仅可减少钢管壁厚和重量,节约钢材成本,而且由于钢管管径和壁厚的减少,可以产生许多连带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在大口径管道工程中,25%-40%的工程成本与材料有关。一般认为,管线钢每提高一个级别,可使管道造价成本降低5%-15%。 管道的低温环境与高韧性管线钢 随着管道工程的发展,对管线钢韧性的技术要求日益提高,韧性已成为管线钢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为获取高韧性管线钢,可通过多种韧化机制和韧化方法,其中低碳或超低碳、纯净或超纯净、均匀或超均匀、细晶粒或超细晶粒以及针状铁素体为代表的组织形态是高韧性管线钢最重要的特征。 超纯净管线钢:S W 0.0005%、P< 0.002%、N W 0.002%、O< 0.001%和H< 0.0001%; 超细晶粒管线钢:通过严格控制控轧、控冷条件,目前可获得这种有效晶粒尺寸达到1-2um,因而赋予了管线钢优良的韧性。现代管线钢的A v大都在 200-300J以上,50%FAT可达-45 C以下。经过精心控制的管线钢,其A可高达400-500J 以上,DWTT勺85%FAT可降至-60 °C 以下。 管道的大位移环境与大变形管线钢 所谓大变形管线钢是一种适应大位移服役环境的,在拉伸、压缩和弯曲载荷下具有较高极限应变能力和延性断裂抗力的管道材料。这种管线钢既可满足管道高压、大流量输送的强度要求和满足防止裂纹起裂和止裂的韧性要求,同时又具有防止管道因大变形而引起的屈曲、失稳和延性断裂的极限变形能力,因此大变形管线钢是管道工程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传统油、气输送管道材料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发展。 大变形管线钢的主要性能特征是在保证高强韧性的同时,具有低的屈强比 (c s/ (T b V 0.8 ),高的均匀伸长率(如S u > 8%和高的形变强化指数(n> 0.15 )。大变形管线钢的主要组织特征是双相组织。双相大变形管线钢不同于传统的管线钢,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双相钢。它通过低碳、超低碳的多元微合金设计和特定的控制轧制和加速冷

【研究】HastelloyG-35(N06035)成分、性能、指标...

上海钢研-张工:158–O185–9914 Hastelloy G-35 概述: Hastelloy G-35是哈氏合金,高温耐腐蚀升级版。 Hastelloy G-35是G-30的升级产品,它在化zhi肥制造中广泛采用的湿法磷酸生产环dao境中有优异的抗蚀性,在这种环境下它的表现远远优于G-30和不锈钢。它亦能抵抗含氯化物的介质的局部腐蚀和氯离子应力腐蚀开裂。高的铬含量使其在抗硝酸和含硝酸的混合液等其他氧化性酸的腐蚀方面非常出众。较高的钼含量使其对还原性酸具有适度的抗蚀性。不像其他镍铬钼合金,Hastelloy G-35能很好地抵抗热氢氧化钠的脱合金元素腐蚀。 相近牌号: UNS N06035

化学成分 小大 Ni 余量 Cr 28.0 31.5 Fe 13.0 17.0 Mo 4.0 6.0 W 1.5 4.0 Co 5.0 C 0.03 Mn 1.5 Si 0.80 P 0.04 S 0.02 Cu 1.0 2.4 Nb+Ta 0.30 1.50 物理性能: 密度 8.22 g/cm3 熔点 1370-1400℃ 应用领域:湿法磷酸生产蒸发器、使用硝酸和氢氟酸的酸洗设备、苛性钠中和系统、和涉及硝酸和氯化物的化工系统。 Hastelloy G-35物理性能: 密度 8.22 g/cm3 熔点 1370-1400℃ Hastelloy G-35特性:Hastelloy G-35是G-30的升级产品,它dao在化肥制造中广泛采用的湿法磷酸生产环境中有优异的抗蚀性,在这种环境下它的表现远远优于G-30和不锈钢。它亦能抵抗含氯化物的介质的局部腐蚀和氯离子应力腐蚀开裂。高的铬含量使其在抗硝酸和含硝酸的混合液等其他氧化性酸的腐蚀方面非常出众。较高的钼含量使其对还原性酸具有适度的抗蚀性。不像其他镍铬钼合金,Hastelloy G-35能很好地抵抗热氢氧化钠的脱合金元素腐蚀。Hastelloy G-35应用领域:湿法磷酸生产蒸发器、使用硝酸和氢氟酸的酸洗设备、苛性钠中和系统、和涉及硝酸和氯化物的化工系统。 Hastelloy G-35主要规格: Hastelloy G-35无缝管、Hastelloy G-35钢板、Hastelloy G-35圆钢、Hastelloy G-35锻件、Hastelloy G-35法兰、Hastelloy G-35圆环、Hastelloy G-35焊管、Hastelloy

管线钢

管线钢 一、管线钢的概述 1、概念 管线钢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的输送。制造石油天然气集输和长输管或煤炭、建材浆体输送管等用的中厚板和带卷称为管线用钢(LPS)。石油钢的强度一般要求达到600~700MPa;钢中O、S、P、N、C总含量不大于0.0092%;钢中脆性Al2O3夹杂和条状Mn夹杂为痕迹状态。 管线钢主要用于加工制造油气管线。油气管网是连接资源区和市场区的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它的快速建设不仅将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而且有利于保障油气市场的安全供给,有利于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和能力。 2、管线钢类型 管线钢可分为高寒、高硫地区和海底铺设三类。从油气输送管的发展趋势、管线服役条件、主要失效形式和失效原因综合评价看,不仅要求管线钢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还应具有耐负温性、耐腐蚀性、抗海水和HSSCC性能等。这些工作环境恶劣的管线,线路长,又不易维护,对质量要求都很严格。 3、管线钢的消费和生产现状 (1)消费状况 为了把这些自然气输送到主要的消费区域,建设输送管线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西气东输”项目已经建成,今后还将建设的主要管线有陕京二期、中俄自然气管线(东线、西线)、以及中亚或俄罗斯至上海自然气管线,终极与“西气东输”管线形成“两横、两纵”的自然气干线。 目前,原油、自然气管网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成品油输送管道相对较少,目前仅占全部输送量的40%,将来计划修建3万km,管径在Ф500mm左右,壁厚在10mm以下,以X65为主。未来10年,我国将建设5万km的油气管道,均匀每年需要展设近5000km,每年自然气管道需要钢材近400万t。 随着管道输送压力的不断进步,油气输送钢管也相应迅速向高钢级方向发展。在国际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一般采用X52钢级,70年代普遍采用X60~X65钢级,近年来以X70为主,而国内城市管网以X52、X65为主。目前国内主干线输气管最大压力为10MPa,最大直径能够达到Ф1016~1219mm,以X65、X70应用为主,X80也有应用,但用量未几。随着国内输气管的延长和要求压力的进步,X70、X80将成为主流管线钢。 (2)管线管的生产情况 随着国内冶金技术装备水平的进步,我国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但是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仅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