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众十大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2019“公众十大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2019“公众十大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2019“公众十大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在用药领域,存在一些常见误区。比如,老人靠别人经验和道听途说随意用药、随意停药;儿童感冒了,家长拿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盲目跟风海淘境外药……这些都会增加用药安全风险。

近日,2019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中国

药学会发布了2019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又普遍缺乏安全用药知识。用药领域存在一些老问题,比如‘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用药长期存在一些误区,同时近年来还出现了海淘药品安全等新问题。”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丽霞说。

2019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

误区一追求疗效滥用药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得快,将成人药减量给儿童服用,或者要求输液治疗等现象并不罕见。专家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患病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处方合理用药,家长要详细了解药品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关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随意用成人药减量服用。

误区二自行停药没危害

一些患者在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自行停药,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对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就有可能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则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如果依从性较差,服药不规律,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乃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药物有降压药、胰岛素、抗心

绞痛药等。

误区三胰岛素有依赖性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误认为,打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会成瘾。专家指出,是否产生药物依赖,并不是以是否终生使用这种药物为依据。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新发现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采用一段时间胰岛素血糖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对患者长期控制血糖大有好处。

误区四使用药品不得法

错误的给药方式有时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难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专家认为,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因为药片除了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肠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有缓释、控释片和胶囊,肠溶衣片,普通胶囊、胶丸,双层糖衣等。

误区五别人能用我就用

有的患者不考虑个体差异,道听途说跟风用药,教训惨痛。专家对此指出,人体存在个人体质和疾病病情的差异,错误用药可掩盖病症,进而延误治疗,严重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

例如阿司匹林,一些患者知道该药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卒中、心肌梗死等,便自行购买服用,但在服用后出现胃出血等不良反应。实际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因此,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经常监测血象、进行大便潜

血试验及胃镜检查。

误区六不良反应很可怕

一些公众误认为不良反应多的药不安全。其实,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越详细,代表企业对该药品研究越透彻。专家认为,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得越清楚,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药品时越能明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更好地权衡用药利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概率,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不良反应,有可能实际发生的概率并不大。

当然,患者用药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误区七偏方秘方治大病

偏方是指组方简单、药味不多、易于就地取材、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方剂。一些慢性病、疑难病患者,盲目崇信偏方、经方、验方、秘方和网络各种广告,盲目治疗,对此专家提醒公众,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使病情复杂,贻误治疗时机,在使用偏方时务必慎重。有些偏方已成为江湖游医行骗的幌子,疗效并不确定,毒副作用也不为人们所了解;有些偏方药物配伍不合理,存在较大毒副作用,普通公众难以分辨。

专家建议,一旦身体出现异常信号,患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相信科学,遵循医生和药师的建议用药。

误区八海淘药品自行使用

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的发展,一些境外药品通过海淘、微商代购等渠道在国内市场“走俏”,有的患者想方设法购买国外生产的药品。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药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网络购药、海外购药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清看

懂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防止在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造成有些药物成分叠加过量,引发不良反应;关注药品对于保存环境

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止药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由于存在人种差异,用药的剂量也有所不同。

误区九换季就去“洗血管”

有些老年人一到换季的时候就到医院要求医生为其输液“洗血管”,对于这一做法,专家强调,人体血管里并没有所谓“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质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通常会因人体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长期控制不佳,形成动脉斑块阻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这种变化不会因为每年输1~2次液而改善,即使输液会对人体局部血管有扩张

作用,也不会产生长期的血管“修复”作用。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均衡膳食,控盐、减油、少糖,坚持规律运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需要药物控制的患者还需遵医嘱规律服药,有效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如果新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或者原有症状突然加重,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以免耽误治疗。

误区十回避风险不接种

针对公众对疫苗的误读,专家指出,疫苗不仅可以保护个体,更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群体免疫。整个群体拥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难以传播。在没有疫苗的时代,人类面对疾病处于弱势,现在看来只是普通的流感,在当时却足以丧命。

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接种疫苗虽然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其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疫苗的普及接种,能有效避免儿童残疾和死亡发生。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疫苗列为最优

先公共预防服务项目。

来源:人民网(ID:people_rmw)综合中国医药报、人民日报

;

正确使用生活中常用药物

正确使用生活中常用药物 姓名:11级公管2班吴山 摘要:掌握常用口服药品的服用时间及原因。掌握常用口服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常用外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常用注射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事项。 关键词:常用药物,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正文: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朝着快速、高投入、不断更新换代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各种新药、仿制药不断涌现,在充分满足人们防病、治病需求的同时,也导致药物不良反应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如何保障大众合理正确使用药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执业药师应该在合理正确使用药物方面起指导作用。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必须对药物的特点、性质、适应性、用法用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等等有完全的了解和掌握。 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首先要了解、掌握国家基本药物。早在1979年,我国就已开始实行基本药物政策。只有了解、掌握基本常用药物,进一步学习基本常用药物,才能更有效地保障大众合理用药。本文叙述了部分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正确使用方法,主要对常用口服药物、常用外用药物、常用注射的药物进行阐述。 一、基本药物的概念 基本药物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7年提出的,其英文名称为Essential Medicine。2002年1月,WHO将基本药物定义为:能优先满足人们卫生保健需求的药物,是按照一定的遴选原则,经过认真筛选确定的、数量有限的药物。我国对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应用方便、中两药并重”。1979年,我国政府制订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迄今为

止已修订了4版。除此之外,还制订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手册》及《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制剂临床指南》。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

10大用药误区:钙片不能空腹吃

正确用药对疾病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虽然药物说明及医嘱都很清楚,但是人们往往还会发生用药失误,轻则影响治病效果,重则导致生命危险。近日,美国加州药学基金会会长迈克尔·内格雷特博士盘点出“10大用药误区”,值得关注。 1.服非处方药不看标签。很多人认为非处方药不会伤身,其实这是很严重的认识误区。由于大量服用非处方药物(如止痛药等)、过量服用泻药或抗酸药、不同药物反应等而导致严重健康问题的人不计其数。服药前要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 2.胃不好还总吃镇静药。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服用处方药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阿普唑仑和三唑仑等)帮助睡眠的人,夜间发生烧心的几率超过普通人群50%。还有研究发现,这些处方类抗焦虑药物会导致食道下段括约肌松弛,引起胃食管反流、烧心。 3.腹泻伴发烧先服止泻药。腹泻伴发烧时,切勿滥用止泻药。这些症状说明体内存在感染,要尽快就医。 4.没心血管风险服阿司匹林。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每天服阿司匹林,因为该药可能会导致胃出血。医生只建议心脏病和中风危险高的人服用。 5.骤然停服抗焦虑药。如果长期服用抗焦虑药物,那么不能骤然停药。最好与医生商量,如何逐步减少药物剂量,直至停药。否则容易导致昏厥等严重并发症。 6.一种抗生素解决所有问题。很多抗生素都有其专治的特定感染。用错抗生素不仅无效,而且会产生耐药性。使用抗生素应该用完一个疗程。 7.滥用抗精神病药。《临床精神病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都没出现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病,而只有轻度抑郁、焦虑等表现。后者其实可以通过更安全更便宜的药物予以治疗。 8.空腹补钙。钙容易形成碳酸钙,胃部需要大量的盐酸类物质分解碳酸钙。因此不宜空腹补钙,最好在饭后或吃点零食后。 9.湿疹药物擅自停。一项研究发现,大约65%的父母在给孩子使用湿疹药物3天后就停。要想彻底治愈,最好按疗程用药。 10.自我诊断霉菌感染。很多女性出现外阴瘙痒,就以为是霉菌感染,自行用药。结果没止痒,反而让阴道炎更难治。一项调查发现,自我感觉是霉菌阴道炎的女性中只有1/3的人判断正确。因此要想正确诊断,需先看医生。(李涛).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 分享到:

安全用药知识

安全用药知识 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 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下面就是一些关于用药的知识: 一、哪些中西药不可同服?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1)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甙,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6)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 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 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7)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的主要成 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9)活络丹、香连片、贝母枇杷糖浆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合用。因前者含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与后者同服,很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10)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因前者均含麻黄,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因前者含乙醇,合用则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

2019“公众十大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2019“公众十大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在用药领域,存在一些常见误区。比如,老人靠别人经验和道听途说随意用药、随意停药;儿童感冒了,家长拿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盲目跟风海淘境外药……这些都会增加用药安全风险。 近日,2019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中国 药学会发布了2019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又普遍缺乏安全用药知识。用药领域存在一些老问题,比如‘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用药长期存在一些误区,同时近年来还出现了海淘药品安全等新问题。”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丽霞说。 2019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 误区一追求疗效滥用药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得快,将成人药减量给儿童服用,或者要求输液治疗等现象并不罕见。专家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患病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处方合理用药,家长要详细了解药品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关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随意用成人药减量服用。 误区二自行停药没危害 一些患者在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自行停药,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对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就有可能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则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如果依从性较差,服药不规律,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乃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药物有降压药、胰岛素、抗心

绞痛药等。 误区三胰岛素有依赖性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误认为,打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会成瘾。专家指出,是否产生药物依赖,并不是以是否终生使用这种药物为依据。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新发现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采用一段时间胰岛素血糖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对患者长期控制血糖大有好处。 误区四使用药品不得法 错误的给药方式有时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难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专家认为,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因为药片除了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肠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有缓释、控释片和胶囊,肠溶衣片,普通胶囊、胶丸,双层糖衣等。 误区五别人能用我就用 有的患者不考虑个体差异,道听途说跟风用药,教训惨痛。专家对此指出,人体存在个人体质和疾病病情的差异,错误用药可掩盖病症,进而延误治疗,严重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 例如阿司匹林,一些患者知道该药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卒中、心肌梗死等,便自行购买服用,但在服用后出现胃出血等不良反应。实际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因此,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经常监测血象、进行大便潜

西药用药禁忌汇总

西药用药禁忌 西药因为吸收快,方便而被现代的大多数患者所接受,西药给患者的感觉是没什么禁忌,只有中药才有禁忌,其实这是错的,在吃西药时,也有吃西药的禁忌,有些药物更是不可同时服用。下面去了解吃西药的禁忌有哪些吧。 1. 1 镇痛解热剂。避免和饼乾、果汁、果冻等高碳水化合物一起服用,以防药效因消化过于缓慢,不能迅速煺烧、止痛。 2. 2 治疗贫血的铁质成分药剂。避免以茶和咖啡配服,因为茶和咖啡的丹宁酸一旦和铁质结合,便会产生丹宁铁的沉淀,致使药效减半。另外含有「消化酵素」的药物,避免以温度过高的开水配服,因为高温会使酵素失去活性,减低药效。 3. 3 镇静安眠药、抗组织胺药、二种药皆不可和茶同时服用。因为茶与此类药物呈现拮抗作用,会因而减低药效。 4. 4 四环素类抗生素。避免和牛乳、乳酪製剂、胃乳片一同服用,因它们会使四环素类抗生素之血中浓度降低而使药效降低。 5. 5 安眠药。避免与高脂肪食物(如肥猪肉)、酒一同服用,因为高脂肪食物会减缓药物之吸收,使病人误以为催眠剂量不够而反覆服用,造成服用过量、药物中毒之危险;酒精会加强安眠药的药效,增加危险性。 6. 6

制酸剂。避免与抗生素一同服用,因为二者合併使用时,会形成一种不活 性复合体,而无法发生药效。 常用的降压药 包括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及SPC,均可用于高血压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适用于伴前列腺增生的高血压患者,不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 1、钙拮抗剂 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后以及周围血管病的患者。 长效: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Ⅲ、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 中效: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Ⅰ、Ⅱ)。一般2次/天,早晚服用。短效:硝苯地平,口服2~3次/天。 钙拮抗剂的不良反应:个别患者会出现头痛、面部潮红、下肢水肿、心慌等不良反应。联合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或ACEI/ARB,可以减轻下肢水肿。极少数患者会出现牙龈增生。短效制剂(如硝苯地平)可引起心动过速,因此建议选择长效制剂。心力衰竭、基础心率较快的患者或合并心房颤动或其他类型心 律失常的患者,最好不要单独使用钙拮抗剂。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适用于伴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需除外严重肾功能不全)、心力衰

用药误区及正确用药

用药误区及正确用药 一.用药常见误区 1 不注意预防用药。鸡群平安就不用药,忽视了防重于治的原则一旦发病难以治愈。 2.滥用药物。有病没病先用一些药物,起不到防病作用,造成抗药性的产生(特别是抗生素) 3 用药不及时。发病后等待观望,能拖则拖,想不治而愈,耽误了治疗时机。 4有病乱投医。使用某个厂家的药物一天还没有见着效果,就换药。 5 重复用药。相同成份相同性质或相同功用的药物重复使用,浪费投资同时使药物相互影响,甚至使鸡群发生中毒。 6.单一用药。不注意联合用药或药物配伍,只用一种药物,使并发症难以治愈。 7自作主张。凭经验自己拿药,用药错误从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应仔细诊断病情后再对症下药。 8随意停药。病情一有好转即停药,造成治疗不彻底引起复发或二重感染,更难治愈。 9.中途换药。药物达到一定量,有效成分在血液或机体中达到一定浓度时方显效果,且需一定的时间,因心急而中途换药从而造成疾病难以控制。 10.盲目加量或随意配伍 11集中用药的误解(全天用药一次是全天的用量而不是一顿的用量) 12.心存绕行心理先轻后重(应先重后轻,如磺胺类药物) 13.图省事,用药方法失误:1.注射的药物饮水用,造成吸收效果不好,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2.不溶水的药物饮水,如痢特灵 3.拌料时搅拌不匀如原粉类 二.正确的用药方法 1对因:即针对病根如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以治疗新城疫为主。 2.对症:即缓解外表症状,如缓解呼吸道拉稀高烧等症状。 3.对时:即把握时机,适时用药。 4.对史:即了解用药历史,以便确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5.对量:用量一定准,剂量过小效果不好,量过大不但造成增加费用还可造成中毒。

如何安全合理用药

如何安全合理用药 杨智 201030250429 10级土地资源管理4班 摘要: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小的疾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去医院看医生!因此,我们就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药物。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如何安全用药的知识。我们既要培养正确用药习惯,还需要学习了解药物的选择。 关键词:处方、人群、耐药性 一、掌握科学正确的药品知识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该如何主动去认识药品,安全合理地用药呢?综合说来,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的用药习惯;二是科学的医疗保健习惯;三是更加注重学习用药和保健知识,理性选择就诊和用药。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我国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简称OTC药。 二、如何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药品 1.购买OTC药时,患者要明确自己是什么病症,应选用哪种药,再去药店购买,否则应去医生处就诊,开处方。比如同样是患胃病,是胃炎、胃溃疡还是消化不良?不同原因的胃痛,用药就不一样,如果自己不能确定是哪种病症,就应该先去医院诊断。 2.购买药品是要看药盒上的药名及所写的适应证,必须详细阅读所购药品的说明书。来了解所购药物是否可以治疗自己的病症,同时弄清药物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看自己是否有用药禁忌证;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有不良反应,但并不是每个用药者都会发生,所以不要"因噎废食",该用药时,当用药,同时也必须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因该上报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3.要明确药物服用的方法、剂量。一定要按说明书的用法和用量使用,不要随便更改,用量过大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用量过小则无法发挥药物疗效。 4.很重要的一项,要看药品批准文号,我国所有的药品都有药品批准文号,没有批准文号的药品是假药。同时要注意,药品与保健品的在批准文号方面的区别:药品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或Z、S)*********,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J)*********。保健品只能够调节机体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一些辅助作用,没有治疗作用。 5.提醒消费者要检查药品包装有无破损;要保留购药的凭证,记住药店的地址、电话,有问题便于查询。 三、老年人、儿童、孕妇这些特殊人群用药的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1 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证,正确选择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各种原因的发热患者、病毒感染者;外科术前术后连续使用等属不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合理使用是当作一般解热镇痛或消炎病药用。只能限用于重危患者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并应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 2 明确联合用药目的 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和副作用,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增强疗效 (1)磺胺类药物+甲氧苄啶(TMP):抗菌力增加,抗菌谱扩大; (2)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增加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增强杀菌作用; (3)棒酸+阿莫西林:使阿莫西林对耐药株仍有效; (4)氟尿嘧啶(5-氟)+醛氢叶酸:增强抗癌效果;抗癌药物只有在联合应用时才能获良效; (5)高血压治疗中,配伍利尿药可增强降压药的治疗效果; (6)急性哮喘时,沙丁胺醇与茶碱类合用收到相加的疗效。 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作用 (1)异烟肼与VB6合用可减少异烟肼的神经系统毒性; (2)氨茶碱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减少氨茶碱的中枢兴奋作用等; (3)降压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既增强降压作用,又减少降压药引起水钠潴留;(4)在抗癌方面,大量甲氨蝶呤可增强疗效,并加用醛氢叶酸以减轻其骨髓抑制。 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结核菌对单药治疗时易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则可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临床上常采用异烟胺+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盐(PAS)或利福平+乙胺丁醇联用。 3 充分考虑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药物因素及机体因素。

量效关系: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恰当的剂量应该是使药物在最小的毒副反应下发挥最佳的疗效。 量效曲线表示①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才产生效应;②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也增强; ③效应的增加有一定限度,这个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④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斜率最大,即对剂量变化的反映最灵敏。 剂型:注射剂给药吸收速度较快;口服溶液剂吸收最快,散剂其次,片剂较慢。控释制剂使药物近似恒速释放,不仅能避免血药浓度上下波动,而且能延长药效,有效性和安全性优越。靶向给药系统能把药物指向机体的特定部位,可增加靶组织中药物浓度很高,而在其他组织中药物浓度极低,故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给药时间 一般分早、中、晚饭前、饭后、睡前等。临床一般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间隔,确保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给药途径 选择依据:⑴药物理化性质及药物剂型;⑵药物生物利用度,给药后血或组织的药物浓度能保持治疗范围;⑶疾病疗效与血药浓度关系;⑷病人的病情状态;⑸符合价廉、方便、易行要求。 制剂工艺 工艺不同,相同剂量和同样剂型的药物其生物利用度可能差异很大。 机体因素 3.6.1 年龄: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婴幼儿和老年人。 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性倾向于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其用药剂量应减少,约为成人剂量2/3。 小儿特别是幼儿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性也包括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 3.6.2 性别和围产期:除影响性特征和生育的药物外,一般性别在药物作用的性质上没有重要差别;主要影响发生在围产期。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为致畸、影响胎儿生长和某些器官功能、分娩后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3.6.3 时辰和药物作用:节律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以“昼夜节律”研究得最多。实验和临床药物研究都已证明,药物作用强度与时间有定量关系。 精神因素和病理状态:医生的暗示及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可对治疗产生深刻影响。评价

2020甘肃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常见药品服药方法指导考题

2020甘肃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常见药品服药方法指导考题: 1、为了减少药物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不良影响,糖皮质激素的适宜给药时间是 A.清晨 B.餐前 C.餐中 D.餐后 您的答案:A 正确 2、为了使药物作用与胆固醇合成高峰期同步,调节血脂药普伐他丁的适宜给药时间是 A.餐前 B.餐中 C.餐后 D.睡前 您的答案:D 正确 3、为了减少胃粘膜刺激、出血,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的适宜给药时间是 A.清晨 B.餐前 C.餐中 D.餐后 您的答案:D 正确 4、泼尼松、泼尼松龙等短效药物,可每日1次,早晨7~8时给药。()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 5、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作用时间较长的药物,可隔日1次,早晨7~8时给药。()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 6、他汀类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还原酶,阻碍肝内胆固醇合成,同时还可以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间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 7、阿司匹林肠溶片早6~7时用药最佳,体内消除速度慢,半衰期长,体内可存留24h,药效也高。()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 8、泡腾片宜用100~150ml凉开水或温水浸泡,可迅速崩解和释放药物,应待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 9、以下药物中,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的药品包括

A.氨茶碱 B.硫糖铝 C.丙磺舒 D.川贝止咳糖浆 E.胶体果胶铋 您的答案:BDE 正确 10、选择最适宜的服药时间需达到以下哪些效果() A.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内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 B.增强药物疗效,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C.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 D.降低给药剂量和节约医药资源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相畏为中药七情之一,内容已如前述。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原义相悖。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总的说来,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 古代医药家很早就对妊娠禁忌药有所认识,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即载有6种具堕胎作用的药,梁代《本草经集注·序例·诸病通用药》专设堕胎药一项,收载堕胎药41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古代,堕胎是违反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所以,前人记载堕胎药,主要还是从妊娠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药。

医生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概括地讲就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地使用药物,首先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用药有效,其次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要经济和方便地使用药物。具体包括以下9条: (1)正确的诊断:只有诊断正确,用药才能有的放矢,特别对急症和重症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一旦误诊误治,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如感染性疾病,首先应鉴别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就是细菌感染亦应分清是何种致病菌,否则,选用抗菌谱与致病菌不符的再新再好的抗菌药亦难奏效,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四大类。再如药物过敏性休克与感染中毒性休克,“药物肝”与“病毒肝”,地高辛治疗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是地高辛的中毒反应还是心脏病加重等,若不注意鉴别而盲目用药,可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2)注意病史和用药史。 (3)注意个体化用药: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血药液度监测技术的应用,发现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个体可产生不同的药物效应,即药物剂量的等值而作用上的不等效,如按常规剂量应用苯妥英钠(每天300mg)、氨茶碱(每天300mg)、地高辛(每天0.25mg),对有些患者无效,但亦有引起中毒者,而且有些药物的中毒症状与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症状极易混淆,很难鉴别。若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而盲目加大剂量可导致药物中毒而死亡。所以用药时应注意加强对病情变化的观察,给药方案应逐步由常规化、经验化转向个体化、科学化,必要时还应监测血药浓度。 (4)严格掌握适应证: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国内滥用药物(无明确用药指征或适应证掌握不严),尤其滥用三素(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的现象仍很普遍,由此而导致的药源事故时有报道。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因忽视药物相互作用而盲目联合用药所引起的药源事故亦时有报道。 (6)注意不良反应 (7)全面深入地了解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注意药物的选择(疗效高、毒性低)和用法(合理的疗程和合理的停药)。 (8)注意方便用药:口服和外用给药不仅方便,而且较肌肉和静脉注射给药安全性高。因此,除非病情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凡能口服和外用给药就不要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要静脉给药。 (9)注意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药物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对健康水平需求的无限性与国民经济及自然资源的有效性的矛盾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医药费用亦急剧增长,因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已成为人们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药物经济学现已被国内外列入合理用药的范畴。简而言之,就是用最低的医药费用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十大类药物用药介绍

十大类药物用药介绍 一、《青霉素类药物》 1、常用的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Ⅴ、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2、药物的适应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较好.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青霉素Ⅴ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3、目前使用的效果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效果: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4、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kg水加水5g,治疗量为100kg水加10g;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kg水加3-5g,连续使用4-5天。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0kg 水加100g,治疗量为150g。 5、药物的配伍 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它半合成青霉素搭配。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 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3)。 6、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

⑴青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⑵青霉素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 ⑶青霉素不与土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配合使用。 ⑷青霉素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主要是因为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盐可以失效。 7、本类药物的残留时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天,阿莫西林5天。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 1、常用的品种 第一代头孢:头孢拉定、头孢唑啉(仅供注射)、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 第三代头孢: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钠、头孢唑肟、头孢噻呋等。 2、药物的适应症 头孢氨苄用于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头孢呋辛用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防治。头孢噻呋治疗鸡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和绿脓杆菌。同时对防治鸭疫巴氏杆菌效果好。头孢噻呋钠盐与马立克苗混合后在在4℃作用20小时后,疫苗蚀斑形成单位(PFU)无变化,同时显着减少出壳小鸡死亡率。 3、药物使用的效果 ⑴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效果: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氨苄>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新编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新编版)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

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糖尿病患者用药十大误区

糖尿病患者用药十大误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在临床诊疗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发现,许多病人甚至是基层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 误区一:查出糖尿病就用药 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才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二:同类药物合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误区三:选药不当 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误区四:凭感觉服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临床实践中,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之初即需给予药物治疗。 误区五:只吃药,不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效果逐渐降

合理安全用药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核心信息xx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 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 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 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 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 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 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 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 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 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

常见的正确服药方法

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 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保持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不仅要研制更多更有效的药物,而且应当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其中的“适当”即包含了适当的药品、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适当的给药方式。药师应掌握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用药教育的质量和药学服务水平。在临床工作实践中经常听到有病人问我们药师:该药怎么吃,饭前还是饭后,早上还是晚上,要注意哪些等。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阐述如下。 用药次数 大多数药品是每日服3次,即每间隔6~8小时服用1次,以使血药浓度保持平稳。在体内吸收快的药品,给药次数应略予增加,如某些抗生素以每日服用4次为佳;有些长效药品或缓释制剂每天服用一次或两次;有些药品毒性较大,须限制性给药。 一日一次给药何时服用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最佳疗效,并可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例如:铁剂宜傍晚给药。因为铁剂的吸收有明显的昼夜节律。阿司匹林早晨服药的生物利用度较晚间服药者高。异烟肼晚间顿服较早上顿服抗结核效果好。抗抑郁剂一般早晨给药。H2受体拮抗剂雷达尼替丁、西米替丁、法莫替丁等若一日一次给药,宜晚间给药。因为胃液pH和分泌量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有昼夜节律性,在午夜到清晨之间合成最旺盛,故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宜在晚间给药。培哚普利、比索洛尔、非洛地平、赖诺普利、引达帕胺片宜晨服。因为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作时间多为清晨和上午。奥美拉唑晚间给药的疗效优于早晨给药,且副作用更低。糖皮质激素在8:00 一次给予,对脑下垂体促皮质激素释放的抑制程度最弱。氢氯噻嗪于早晨服药可使排出的Na+/K+值增大,减少副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22:00服用依那普利较在10:00服用时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服用时间 一、需空腹服用的药物有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由于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率,增加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可使溶出较快或对酸不稳定的药物分解破坏增多。食物的存在可吸附水分,增加肠道内容物的粘度,妨碍药物向胃肠道壁的扩散,使药物吸收减慢和减少。须空腹服用的药物: 1,阿替洛尔、对乙酰氨基酚、卡托普利、硝酸异山梨酯、地尔硫卓、胰激肽释放酶、索他洛尔、利福喷丁、利福平、异烟肼、洛美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左甲状腺素(至少于早餐前30分钟)机理: 药动学机制;进食显著减少这些药物的吸收.2,瑞格列奈、多潘立酮、西沙比利、枸櫞酸铋钾、胶态次枸櫞酸铋、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胰酶、33%硫酸镁溶液(若出现胃肠道症状则进食时服用)机理:药效学要求. 二、宜餐中或餐后既服的药物因为进食能显著增加有些药物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与食物同服还能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其中胆酸是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增加难溶性(尤其是脂溶性)药物的溶解。 1,舍曲林、酒石酸美托洛尔、普萘洛尔、螺内酯、普罗帕酮、美西律、尼群地平、非诺贝特、氨苯蝶啶、酮康唑、氯雷他定、头孢呋辛酯、伊曲康唑、更昔洛韦、阿苯达唑、异维A酸、他克莫司、特比萘芬药动学机制:进食能显著增加这些药物的吸收,提高其

关于国内三家综合医院推行门诊大厅不输液分析

关于国内三家综合医院推行门诊大厅不输液举措 的相关资料整理 一、目的和意义 了解国内三家综合三甲医院推行门诊大厅不输液举措后的运行情况,及推行期间的各项管理举措。 运行后对贯彻落实原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规范医师诊疗行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促进作用。 曾经被滥用的抗菌药物逐渐趋于合理、规范,但远未达到理想的境地。 二、资料来源 各种网络媒体报道及期刊杂志。 三、背景 一)国外做法 普通门诊不设输液服务本就是一种国际卫生惯例。据了解,在很多发达国家及地区,都出台过类似的统一标准,不允许病人在门诊输液治疗。在这些地区,“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术”这样一种医疗观念很流行,很少有人会主动找医生要求输液。 二)国内现状及做法 1) 观念陈旧,门槛低,漠视隐患 目前,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滥用输液及抗生素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何如此?一来,人们对输液存在一些错误观念。输液的种种危

害与隐患被漠视,人们往往只看到输液“好得快”的一面。不少医生也把这种错误观念灌输给患者。二者,与国外对输液的严格限制相比,中国输液的门槛实在太低,在适应证上也放得过于宽松。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输液相比吃药而言,能够产生多达数倍的利润。 2)叫停门诊输液,任重道远 “叫停门诊输液”是纠正抗生素滥用道路上,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但遗憾的是,在这一件事上,我们当下或许还并没有达成共识。一方面,愿意像宁波市第一医院一样,牺牲自身利益,将公众健康放在第一位,迈出这一步的医疗机构还寥寥无几。其次,作为最权威的卫生部门,在这样敏感而重要的事情上,却至今未给出权威性的释疑与鲜明的态度。最后,这种明显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转变却没有得到来自于患者的理解。这都说明了,要纠正公众这种错误的用药观念,依然任重道远。 叫停门诊输液的医院一家家增加,但光靠几家医院的力量始终是杯水车薪,希望有更多的医院向门诊输液说NO。 四、专家对输液风险的分析 门诊不提供输液,其实是国际惯例,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显示,注射剂不良反应率高达56.7%,静脉注射安全风险相当高。专家把这些风险概括为五大类: 一是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发生率要远高于口服药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