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中医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中医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中医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 【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适应症】 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妊娠恶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产后尿潴留、乳汁不通、回乳、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等。 【禁忌症】 1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 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3 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 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5 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6 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 注意事项 1 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2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粘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 3 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收。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4 注意室内通风,注意防暑。适当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方法是贴敷前,应用温开水将局部洗净擦干,或用酒精棉球擦净。在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药物贴敷时间及疗程视疾病与贴敷部位而定。如敷脐,一般都是1~5天换药1次,有些药粉气味俱厚,不需水、酒或药汁调敷,直接将药粉填脐者,也可5~10天换药1次。至于敷脐疗法的疗程,急性病多为3~5天,慢性病多为5~10天,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5天。伏贴每次敷药2~3小时,共三次。

精深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簿2016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 使 用 手 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 1.刮痧技术 2.拔罐技术 3.麦粒灸技术 4.隔物灸技术 5.悬灸技术 6.蜡疗技术 7.穴位敷贴技术 8.中药泡洗技术 9.中药冷敷技术 10.中药湿热敷技术 11.中药涂药技术 12.中药熏蒸技术 13.中药热熨敷技术 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15.穴位注射技术

16.耳穴贴压技术 17.经穴推拿技术 18.中药灌肠技术 刮痧技术 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围 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

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450,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 6.刮痧顺序一般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先侧后外侧逐步按顺序刮痧。 7.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

穴位贴敷技术基本操作

穴位贴敷技术基本操作 一、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就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得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就是穴),用来治疗疾病得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就是中医治疗学得重要组成邓分,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得一套独特得、行之有效得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得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得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得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就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得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得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就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相互补充,共同发挥得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就是药物得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得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得功效,多具辛味得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得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得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得整体作用。 二、适应症 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急性腰扭伤、痛经、腰椎间盘突出症、足底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阳痿、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妊娠恶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产后尿潴留、乳汁不通、回乳、

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等。 三、禁忌症 1、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她方式固定。 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严重得荨麻疹患者。 5、疾病发作期得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得急性发作期等。 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 四、穴位得选择 1、颈椎病(痹证) 主穴:颈夹脊、风池、大椎、阿就是穴; 配穴:肩井、曲池、外关、中渚、合谷、后溪、百会。 2、落枕(痹证、项强) 主穴:风池、大椎、阿就是穴、后溪、悬钟; 配穴:落枕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颈夹脊、外关。 3、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 主穴:肩髃、肩贞、臂臑、肩髎、阿就是穴; 配穴:曲池、天宗、外关、合谷、条口、肩井、中渚、承山。 4、肱骨外上髁炎(肘痛、肘劳、伤筋) 主穴:阿就是穴;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适应症】 我科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各类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 2、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辅助治疗。 3、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辅助治疗。 4、各种原因导致的眩晕的辅助治疗。 5、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用物准备】 自粘性无菌敷料、75%乙醇、药物(失眠外贴膏、眩晕外贴膏、高血压外贴膏、慢性咳喘外贴膏,均由我院药物研发中心制作。) 【操作程序】 1、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疾病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 2、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3、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消毒: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5、方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6、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注意事项】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颜面部慎用。 3、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4、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6、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穴位按摩操作规程

穴位按摩操作规程 接到医嘱→转抄医嘱→核对→评估病历 (既往史、现病史、症状、药敏史、体质)→准备评估盘(治疗盘、手消、记录单)→携至床旁→核对(床尾卡、床号、手腕带)→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一床王明是吧?今天早上医生查房 的时候您告诉医生你全身酸痛是吗?根据你全身酸痛的状况, 医生开出医嘱,要给你做穴位按摩治疗,穴位按摩治疗就是应用手法作用于你的穴位上,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节机体抵抗力,以达到缓解你全身酸痛症状的一种治疗。你 以前做过这样的治疗吗?那你愿意我给你做这项治疗吗?你吃过早餐了吗?这次治疗需要(),需要协助你上一下卫生间吗?→好的,请你在病房稍等,我一会儿来给你做穴位按摩治疗→环境宽敞明亮适应操作→消手→关门窗

回治疗室→洗手→带口罩→准备用物(治疗盘、治疗巾、大毛巾、润滑剂(冬青稿、滑石粉)、手消、记录单)→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床尾卡、床号、手腕带)→王明你好:!现在我要准备给你做穴位按摩治疗,你准备好了吗→携治疗盘至床头柜、治疗车平床尾→王明你好,我就要准备给你做穴位按摩治疗了,如果我在做的过程有什么不舒服,请你及时告诉我好吗→盖上治疗巾→分法印堂至太阳穴→点法印堂至百汇(两耳最高点的中间)→拿法头顶→近测上肢 拿捏法(由上至下)→点法按(曲池→内关→颌骨)→搓法→腹部抹法(顺时针10次,逆时针10次)→点法按(神阙、中脘(脐上四寸)气海(脐下0.5寸)→分法()→下肢推法(由上至下,由内到外)→拿揉法→王明你好!我现在要准备给你做背部的穴位按摩,我协助你翻一下身好吗→颈部拿法→点法肩颈穴(大椎与肩峰的中点)→背部滚法(由上至下)→叠揉法(由上至下)→暴露腰部皮肤→盖上大毛巾→消手→取冬青膏涂于肾舒穴→搓法(小鱼际)至微微发热→下肢推法(由上至下)→捏揉法→点法委中穴→拍打发→同法对策→王明现在我已经给你做好了穴位按摩治疗,我协助你翻一下身好么→整理床单元→王明现在我已经给你做好了,感觉全身酸痛的症状有所缓解吗,好的,那你半小时之内不要外出,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清淡→消手→开门窗→王明那你好好的休息,有急事我会来看你的→回治疗室→整理用物→用物按消洗消的原则处理→

中医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艾灸法操作流程图 目标: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证的临床症状。 一、评估→①临症及既往史②施灸部位皮肤③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 及心理状况。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炷、凡士林、打火机、镊子、弯盘、间接灸时加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等 三、患者准备→①核对姓名、诊断、解释②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腧穴部位并保暖。 四、定穴→选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五、施灸→腧穴上涂凡士林,点燃艾炷,灸5~7壯,必要时隔姜、附子饼。 六、观察→局部皮肤红而不起泡为度,防止艾绒掉落。 七、灸毕→镊子镊起艾炷姜片等,清洁皮肤,协助取舒适卧位, 整理用物及病床。 八、洗手后记录→实施艾灸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九、交代注意事项。

艾灸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职称:总分:年月日 准备用物:95%酒精棉球、石蜡油、镊子、弯盆、棉签、打火机、艾条另备姜、蒜、附子盐、酒等。艾条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温针灸,距皮肤0、5~1寸,灸3~5分钟。 禁忌: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腰腹部

考核者: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目标: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疼、虚寒性咳嗽等或用以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 一、评估→①临症及既往史②拔罐部位皮肤③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 心理状况。 二、物品准备→治疗巾2条、万花油、火罐、95%的酒精、血管钳、 打火机、小口瓶。 三、患者准备→①核对姓名、诊断、解释②取合适体位、暴露拔罐 部位并保暖。 四、定穴→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五、拔罐→检查罐口无破损后,点燃酒精棉球深入火罐中下端绕罐 1~2圈后,迅速吸附穴位不动并留罐。 六、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及局部皮肤情况。 七、起罐→起罐方法正确,整理用物及病床,协助穿衣。 八、洗手后记录→拔火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九、交待注意事项。

穴位按摩疗法,流程,考核标准

穴位按摩疗法 穴位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按摩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适应范围] 全身肌肉麻木或肿胀、白脉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赫依性疾病、巴达干性寒症、疼痛、消化不良等。 [禁忌] 1.传染病、创伤性皮肤病、烧伤、肿瘤、精神病、骨结核等。 2.对体质羽的病人按摩手法不宜过重,对未诊断的疾病不可使用穴位按摩。 3.凝血障碍者及孕妇。 4.过饱或饥饿的情况下不宜使用。 [评估] 1.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用屏风遮挡。 2.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合作程度。 3.按摩的穴位及部位皮肤情况。 4.女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及月经期。 5.患者主要临证、生命体征、既往史、过敏史、年岭、体质。 6.患者心理状况。 [告知患者] 1.告知患者穴位按摩疗法的作用及施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同意,并让患者签名。 2.如施疗过程中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物品准备]

I.治疗盘、治疗巾、毛巾被。 2.治疗单、消手液、记录本。 [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室环境及患者情况,做好施疗原理的解释。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 3.施疗前告知,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暖。 4.遵医嘱,根据病情确定按摩穴位及正确手法。 5.按摩时先轻后重,避免过度用力。 6.施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按摩,以 防发生意外。 7.施疗结束后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 8.再次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安抚患者。 9.洗手、记录、签名。 [操作流程] (见下页流程图) [注意事项] 1.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2.操作者应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3.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避免用力过度。 4.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调整手法或及时停止操作。

中医护理_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 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

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 同毫针法。 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 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 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 目录 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 3、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流 程图 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 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 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 9、温针灸法操作流程图 10、盒疚法操作流程图 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一、留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三、走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四、针罐法操作流程图 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 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 12、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 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 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 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16、胸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 17、颈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 18、中药熏蒸操作流程图 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20、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 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 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 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 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 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 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 作流程图 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评估 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可备毛毯、屏风 患者准备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服装、鞋帽整齐 态度和蔼,语言温柔 护士洗手,戴口罩 定穴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松开衣着,保暖;按腧穴选择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保暖 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 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消毒皮肤 选取毫针 进针 行针 按腧穴深浅和患者体质选择毫针,检查针柄有否松动、针尖有无弯曲带钩等情况 消毒局部(穴位)皮肤 由内向外擦拭,直径﹥5厘米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最终版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三、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酒精、药物、医用防渗水敷料贴;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麝香、白芷、细辛、冰片、米醋等。 五、操作步骤: (一)施术前准备: 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麝香、白芷、细辛、冰片、米醋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白芷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的治疗室完成。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

碎,过80~120目筛,备用。

生药粉和米醋、生理盐水的比例约为2克:2毫升,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②术者:医者双手用免洗消毒凝胶消毒。 (二)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防渗水敷料贴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三)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4~6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 目录 1 范围 (2) 2 术语和定义 (2) 3 指导原则 (3) 4 准备工作 (4) 4.1药物选择 (4) 4.2赋型剂的选择 (5) 4.3剂型的选择 (7) 5 操作方法 (9) 5.1穴位选择 (9) 5.2贴敷方法 (10) 5.3贴敷时间 (12) 6 注意事项 (12) 7 禁忌症 (12) 8 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13)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穴位贴敷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准备工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穴位贴敷养生服务行业的管理,指导社区保健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保健机构的保健技师、保健从业人员或个人在养生保健中规范操作,合理配药和选穴应用。不适用于非临床医生或个人应用于疾病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穴位贴敷Acupuncture Point Application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自灸”或“发泡疗法”。如果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防治疾病时,又称“敷脐法”或“脐疗”。 2.2赋形剂Excipient

赋形剂即基质,是用来将研成粉状的药末经液状或膏状物质混合,制成药饼,药糊或膏剂进行穴位贴敷。在穴位贴敷时,一般均需要使用赋形剂对所用药物进行调和。 3 指导原则 3.1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养生保健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在应用时常选用补阴壮阳、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的药物,穴位多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五脏的背俞等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起到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3.2穴位贴敷也可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疾病的保健和辅助调理,但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药物和穴位的选择,进行辨证论治,施体施养。主要适用症有: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冠心病、脑血管病、偏头痛、便秘、失眠、耳鸣耳聋、高脂血症、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口腔溃疡、痛经、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3.3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3.4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般以6~8穴为

八项中医操作流程

刮痧法操作流程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XX科XXX的护士,今天我给大家演示的操作是中医技术刮痧法。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刮痧法的目的: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刮痧法的禁忌症: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止刮痧。 2、孕妇的腰骶部、腹部禁止刮痧。 3、凡体表有破溃、疮痈、斑疹、皮下结节等禁止刮痧。 4、过度饥饿、过饱、过度疲劳、紧张时禁止刮痧。 5、体质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者禁止刮痧。 汇报病历:501-2,李红,女,32岁,主因头痛、周身酸痛、发热恶寒1天,于X年X月X日入院,入院诊断为:中医诊断:感冒(风热型)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遵医嘱给予大椎、肺俞、心俞、曲池、委中穴刮痧。(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曲池:在尺

泽和肘横纹连线的中点;委中:在腘横纹的中央。) 持通知单入病房评估患者核对床头卡(至少两项:姓名、 诊断)“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您现 在感觉怎么样?”“还是头疼、身上疼啊!”“根据您的病情,现在遵医嘱要给您进行大椎、肺俞、心俞、曲池、委中穴刮痧。刮痧可疏通经脉、逐邪外出,缓解您的症状。您能接受吗?”“能”“您以前刮过痧吗?”“没有”“刮痧就是用牛角刮板等物在您的体表这几个穴位反复刮动,局部会出现一些瘀斑,会有一种烧灼、疼痛感,属于正常现象,您只要随时告知我您的感觉,我会随时调整手法力度。查 看患者大椎、肺俞、心俞、曲池、委中穴所在部位的皮肤情况(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曲池:在尺泽和肘横纹连线的中点;委中:在腘横纹的中央。)您需要去方便吗?” “不需要”“好,那您稍等,我去准备一下用物”。 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汇报评估结果:501-2,李红,女,32岁,现仍头痛、周身酸痛,经过与其沟通,患者既往无刮痧史,同意并愿意配合此项操作,患者刮痧部位的皮肤完整、光滑、无破损、皮疹、结节。病室环境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适合此项操作。各用物准备齐全,符合操作要求。 用物: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等同时要检查刮板有无裂痕),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 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适应症】 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妊娠恶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产后尿潴留、乳汁不通、回乳、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等。我科常用与糖尿病病人肢体麻、凉、痛。 【禁忌症】 1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5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穴位按摩操作程序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穴位按摩的作用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 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穴位按摩的方法: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抖、振等法。上述八种手法,并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穴位按摩的适应证 可应用于骨伤科、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不同类型的疾病。如伤科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软组织急性扭挫伤、慢性劳损、骨质增生、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恢复期等;外科手术后的粘连;内科中的感冒,哮喘、胃痛、腹泻、便秘、失眠、瘫痪等;妇科中的痛经等;儿科中的消化不良、小儿麻痹后遗症、泄泻、遗尿等。 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 2.各种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蜂窝组织炎、 化脓性关节炎等。 3.皮肤病得病变部位:如溃疡性皮炎等。 4.各种恶性肿瘤。 5.正在出血的部位,或内脏器质性病变。 6.骨折移位或关节脱位。 7.妇女经期或妊娠期,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推拿。 8.极度疲劳或酒醉后。 9.严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

穴位按摩操作程序 1.评估:主要的临床表现,既往史,穴位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 理状况等。 2.物品准备:治疗卡、一次性治疗巾,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3.用物准备完毕,推车至床旁。 4.查对:看床号床头卡,自我介绍:老师,您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XX今天 由我来负责您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我看一下您的腕带好么?查对腕带。解释“因为你胃部疼痛不适,所以我遵医嘱为您进行内关及足三里的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时间为10~15 分钟,请问您现在需要上厕所么?请稍等” 5.洗手,戴口罩。遵医嘱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XX 老师,我帮你取半卧位好么? '根据需要暴露穴位按摩部位皮肤,并注意保暖。 6.遵医嘱确定穴位按摩部位。“ XX 老师,请你协助我确定腧穴穴位,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酸胀的感觉?好的,我做个记号(确定好穴位后掐个指痕)” 7.在所按摩穴位肢体下垫治疗巾。 8.手法:“ XX 老师,我马上要为您进行穴位按摩,请您不要紧张,按摩时局部会出现 酸胀的感觉。”看时间并注意询问患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时间符合要求。 9.看时间:“XX老师,按摩时间到了,感觉怎么样?” ,收治疗巾。协助患者穿好衣 服,采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0.洗手,取口罩,签字,解释。“XX 老师,现在感觉怎么样?如果您有什么不舒服 的话,请及时按呼叫器。我也会随时过来看您的,请问您还有别的需要么?谢谢您的配合! ” 11.用物处理:一次性用物按垃圾分类处理。 注意事项:①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拔罐操作流程

拔罐操作流程(操行时间3分钟) 物品准备: 治疗车上放置:治疗盘内备弯盘、火罐数个、清洁纱布数块、小磨口瓶内盛95%酒精、95%酒精纱布块、止血钳、打火机、浴巾(必要时)、速干手消毒剂 治疗车下放置:感染性污物桶 操作流程: 口诉:操作开始。 1、转抄并核对医嘱。 2、携执行卡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阿姨,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是吗?我核对下您的腕带。*床,**,住院号123456。**,您现在感觉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感冒、咳嗽。现在我遵医嘱给您拔火罐。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达到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的作用,能缓解您感冒、咳嗽的症状,您配合一下,好吗?让我看看您背部皮肤好吗?评估患者背部部位皮肤情况。皮肤完好,无破损。您需要大小便吗?那请您在床上休息不要走开, 我去准备用物,一会过来给您拔罐好吗?好的。 4、洗手,戴口罩。 5、准备用物,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6、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床,**您好,您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开始了吗?可以。 7、关闭门窗,拉隔帘。 8、*床,**,为了方便操作,我帮您脱去上衣,趴在床上好吗?好。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脱去上衣,暴露背部,注意保暖。 9、再次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10、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部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撤手。规范拔罐,先远侧,后近侧。取浴巾盖背保暖,记录拔罐时间。 11、*床,**,罐已经给您拔上了,有没有什么不舒服?请您在床上不要动,以免玻璃罐掉下,20分钟后我给您起罐。 12、拔罐洗过程中注意观察罐口吸附情况,患者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13、20分钟到,*床,**,时间已经到了,我现在给您起罐,请不要紧张。一手夹持管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利起罐。取纱布清洁皮肤。 14、协助患者穿衣,躺平,整理床单位,拉开幕帘,开窗通风,消毒双手。 15、*床,**,拔罐已经完成了,您现在有什么不舒服吗?呼叫器放在您的枕边,您有需要或感到不舒服就呼叫我,我也会经常过来看您的。谢谢您的配合,再见! 16、回治疗室整理用物,医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洗手,签字,记录。 口诉:操作完毕。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08、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主要有: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操作规范 1施术前准备 1)药物: 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3、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4、贴敷时间

中医护理操作常规—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 主讲人:董亚萍 时间:2012年5月23日 地点:门诊输液室 参加人员: 学习目的:1、什么是穴位按摩 2、基本操作程序 3、适应症与禁忌症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目标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禁忌证: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物品准备 治疗巾。 操作程序 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中医头部按摩法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压力也不断增加。大多数人都曾出现过头痛、头晕、头胀、失眠、昏沉不清等诸多不适,所以向您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头部保健按摩法以缓解头部不适。 按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1、开天目: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皮肤,以前臂带动手指,自下而上,做双手交替,有节律的抹法。双手共20次,注意力量轻柔,以前额皮肤不变红为度。 2、推前额: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前额正中皮肤,以指根带动指尖两手分别向左右两旁做抹法,至眉梢处再推回前额中央。注意力量不宜过大。 3、点按攒竹、鱼腰及太阳:用双手拇指指端持续用力,作用于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鱼腰穴(位于瞳孔直上的眉毛中)、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持续数秒或半分钟。如头痛、头晕、昏迷不清可适当用力。如失眠则不宜用力,应以轻揉为主。 4、点按四白及迎香:用双手拇指指端持续用力,作用于四白穴(位于瞳孔直下,正对鼻翼处)、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凹陷处)。如眼痛眼涩可重按四白穴,如鼻塞流涕可重按迎香穴。)。持续数秒或半分钟。 5、摩掌熨目:两掌互相摩擦,搓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两眼上,使患者有温热的舒适感。重复操作3至5次,对于用眼疲劳,视力不佳者可多做几次。 6、疏通经络:用两大拇指指端沿头部经络线依次点按。自头发发际前沿正中开始到发际后沿正中为正中线;正中线旁开一横指为第二线;自额角处开始,平行于正中线至发际后沿为第三线;自太阳穴(定位见上)开始绕耳廓至发际后沿为第四线。如遇痛点可适当做局部的反复弹拨,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7、梳头栉发:两手十指弯曲,从前至后做梳头的动作。重复操作5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中药泡脚 一、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治疗目的:在经过了妊娠、分娩的过程之后,产妇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每天的中药泡脚,能够恢复体力,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疲劳。一般来说,产妇自产后每天晚上用含有补充血气功效的中药进行15-20分钟的泡脚,不仅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消除产后疲劳,还可通过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止痛止汗,缓解产妇产后身痛、腹痛、自汗盗汗等症状,促进产妇产后尽早康复,并能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拥有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 三、穴位按摩:通过足部穴位反射区的刺激和皮肤的吸收作用,通过调节脏腑活动、加快周身血液循环,起到补血益气的功效。 1、三阴交: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 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2、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四、操作注意事项: 1.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38°C-40°C) 2. 中药足浴的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时间不能太长 3.在执行中药泡脚过程中,如果产妇大汗淋漓,应立即停止,只有保

持一定的温度才能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3.宜在饭后30分钟后进行(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以免引起虚脱。 4.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擦干双足。 中药泡脚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

中药换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内容分 值 扣分细则扣分 目的在病人的伤口应用各种中药制剂,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提脓祛腐、收敛生肌的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 2 未答 -2 评估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目的。 2.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 3.伤口局部的情况。 4.环境。 10 缺一小项 -1 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 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 2.环境:温度适宜,相对独立,注意保护隐私。 3.用物:无菌弯盘一付、无菌镊子2~3把、消毒棉球、生 理盐水棉球、敷料、棉签、胶布、绷带、掺药、治疗巾、 必要时备屏风。 10 缺一项 -2 用物少一项 -0.5(6分止) 操作流程1.环境准备: ·调节换药室或病房内的温度; ·调节换药室或病房内的照明; ·核对病人,接病人到换药室,不能走动的病人在床边换 药,注意遮挡病人; ·协助病人选择舒适体位,伤口下置治疗巾,并注意保暖。 2.揭除沾染敷料: ·检查伤口敷料情况; ·由外向内先用手取下外层敷料; ·内层敷料用镊子取下; ·内层敷料若与创面粘帖,应用生理盐水浸湿后轻柔除 去。 3.清理伤口: 观察伤口颜色、分泌物、辩阴证、阳证。 ·根据伤口类别用消毒棉球消毒皮肤; ·用生理盐水棉球或其他药物棉球沾拭创面去除原药迹; ·用器械剪除坏死组织、痂皮等; ·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4.创面用药: 再次核对涂药部位. ·选药适合、将药物摇匀(水剂)或调匀(膏药)。 涂药正确,厚薄均匀不污染衣物,根据伤口选择盖上油 纱。 5.包扎伤口: ·根据伤口分泌物量,加盖纱布; ·外用胶布固定或酌情用绷带包扎; ·取下治疗巾,整理床单元,安置病人舒适体位。 6.终末处理,归还原处。 7.洗手、记录及签名。 60 未核对病人 -2 未遮挡 -2环境不适宜 -2 未取舒适体位 -2 未垫治疗巾 -2 取镊子方法不正确-2 未检查敷料外观 -2 揭外层敷料方法错误 -4 揭内层敷料方法错误 -4 未观察伤口 -2 清洗伤口正确-2 选择消毒液错误 -3 消毒方法错误 -3 未沾拭创面 -4 未剪除坏死组织、痂皮 -3 未留取标本 -2 未观察 -2 未核对涂药部位-2 选药适合-2 创面用药错误 -3 包扎不合适 -2 未取下治疗巾 -2 未安置患者 -2 未洗手记录 -2 终末处理1.接触过病人的一次性用品全部扔黄色垃圾袋里。 2.换药室紫外线消毒。 3.弯盘等物品清洗后送供应室消毒灭菌。 3 未按规定处理各-1(3分止) 注意事项 1.两把镊子不可混用,一把夹无菌敷料,另一把接触创口 敷料。 2.操作过程中应具有爱伤观念,动作轻柔、熟练,注意病 人保暖,保护隐私。 3.发现伤口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 5 一项未答 --2(5分止) 相关知识 1.告知患者尽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2.避免搔抓局部皮肤以及碰伤、烫伤、虫咬等。 3.饮食:阴证者多食山药、百合汤、银耳、乌骨鸡汤甲鱼 汤等,勿吃老鹅等发物。结合原发病做健康宣教。 5 一项未答 -2(5分止) 评价1.涂药方法、部位准确。皮肤清洁。 2、病人和家属了解换药目的,消除紧张情绪,并愿意配合。 3.操作达到预期目的。 4、操作正确、熟练,动作轻巧。 5 一项未达到 -1(5分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