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学考点

物流经济学考点
物流经济学考点

●现代物流特点: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2.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统一;

3.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

4.物流设施的标准化,以及物流

作业的规范化。现代物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标志识别技术、EDI技术、GIS技术、GPS技术。

●物流的增值功能:1.物流咨询与方案设计功能:提供行业信息咨询、物流技术和物流方

案的设计服务。2.物流业务委托管理功能:可代替顾客办理库存管理,也可充当货主的物流专家、代替货主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以及对以上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3.物流业务费用结算功能;4.物流信息查询功能;

5.交易功能:包括现货交易功能、期货交易功能、网上电子交易功能和商品展览展示功

能。

●物流业发展的4个阶段:1.物流发展的萌芽和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美国首

先提出;2.物流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生产供应物流和销售配送物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3.物流管理重点转移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的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对物流战略的研究上。系统观点。社会物流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4.物流的现代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物流费用。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呈现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第三利润源:有效降低在企业成本中占据相当高比例的物流费用,就等于提高了企业的

利润,因而。

●物流的空间价值:1.内涵:是在“物”的流动过程中由于“物”的空间转换所产生的价

值。(1)从供给方看,空间价值就是“物”实现空间转换前后给供给方带来的收益的差额。(2)从需求方看,空间价值是由于“物”的空间转换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或消费者剩余的增加。<1>效用满足是指由于“物”的移动使当地没有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流通到当地,并产生相应的效用,体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源于经济资源的比较优势所产生的、区域之间的替代产品或同质产品的价格差。2.相关收益:(1)显形部分:产品在异地实现的销售收入,Ix。这部分主要受商品的销售量、市场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隐形部分:因产品空间转换而给供给方带来的、不容易计量的那部分收益,Iy。3.相关成本费用:(1)由于外运,丧失了在当地或在原有交易地以原有价格进行交易的机会。机会成本:Cj(2)成本消耗:

Cz=Cr+Cw+CqCz为物流活动的总成本;Cr人力成本(工资福利奖金);Cw物料成本(燃料的消耗、材料的投入);Cq资金成本(资金投入及其占用的成本)(3)时间成本:Cs=Ch+Cg Cs时间成本;Ch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Cg包括货物潜在损失在内的其他相关时间成本。4.空间价值的度量:V=Ix+Iy-Cj-Cz-Cs

●物流的时间价值:1.内涵:从形式上看,时间价值就是物品流动时机所形成的价值。从

构成实质上看,时间价值的内涵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更好地把握商机形成的增量价值。将上述两层关系结合起来理解,时间价值得内涵可理解为在物流时间中增加相关收入,减少资源占用和资源消耗成本。2.主要组成部分:资金时间价值、时机价值、时间协调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1.资金的机会成本或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2.挖掘资金时间价值

的两个途径:(1)尽可能缩短物的流动过程,也就是缩短物品在采购、运输、加工、库存、销售过程中的时间占用。(2)尽可能减少物流过程的资金占用水平,具体来说,是在权衡得失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途中占用资金、库存占用资金、在制品占用资金、结算占用资金等。

●时机价值:1.又称商机价值。内涵:是指由于商品交换的时机不同所形成的综合交易价

值差异。2.不同的交易时机,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综合交易价值。交易价格变动(时令商品、新产品鲜活物品)、交易成本变动(涉及保管成本和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交易费用可能与交易时机有一定的联系(成本价格、增收税费、交易程序、发生的交易费用)。

3.交易时机形成的机理主要有两方面:消费行为(消费者消费偏好)、价值规律的作用。

4.从形式上来看,交易时机价值有两种基本形式:单纯的商机因素、消费时差价值(先

机价值、延时价值)

●时间协调价值:1.时间协调价值是通过协调相关物的流动时间而获得的价值。2.从时间

协调价值的挖掘对象上分析,分为三大类:以物的纯流动过程为挖掘对象形成时间协调价值(加工企业原材料采购、运输过程对产品加工周期的制约状况,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以被加工物的流动过程为挖掘对象形成的时间协调价值(“搅拌车价值”

平行作业价值)、综合协调价值(将前面两种分析对象结合起来,更具普遍性与可能性。

再造过程不仅涉及物流时间协调问题,还与专业化价值、空间有化价值密切结合。流程再造:<1>场内再造<2>寻求合作。优势标准:工艺、技术,资源)。业务外包:要考虑时间、经济。

●利息和利率:利息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尺度。1)单利法:F=P(1+ni) 2)复利法:F=P(1+i)^n ●资金等值计算公式:1.一次支付终值公式:复利终值系数;(F/P,i,n)

2.一次支付现值公式:复利现值系数;(P/F,i,n)

3.等额分付终值公式:年金终值系数;(F/A,i,n)

4.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偿债基金系数;(A/F,i,n)i /[(1+ i)^n-1]

5.等额分付现值公式:年金现值系数;(P/A,i,n)

6.资金回收公式:资金回收系数;(A/P,i.n)

●净现值:NPV=NPV=∑(CI-CO)/(1+i)^t式中:CI——现金流入,CO现金流出,(CI-CO)第t年

净现金流量,i基准折现率首期投入计算时t=0,投入后的第一年现金流量,t=1

NPV=A*(P/A,i,n)+F*(P/F,i,n)-P

●现值指数:PVI=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PVI>1可行,越大越好。

●动态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的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

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Tp

●内部收益率=

(CI 为第i年的现金流入、CO 为第i年的现金流出、ai为第i年的贴现系数、n 为建设和生产服务年限的总和、i为内部收益率)

计算年金现值系数A(p/A,IRR,n)-P=0,在利用内插法,即可求出。

●相关成本:1.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

策中,必须予以考虑的成本,又称有关成本。2.包括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

●差量分析法: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前一个方案较优;否则后一个方案较佳。只考虑预期

总收入和预期总成本。

●贡献毛益分析法:1.是通过比较备选方案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

的方法。2.贡献贸易总额=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3.必须以贡献毛益总额(或以单位工时所创造的贡献毛益的大小)作为选优标准,而不是以单位产品提供的毛益额为标准作为判断。

●变异系数法:1.变异系数是样本标准差与样本期望值的比值。CV=σ/μ(μ就是 x)2.

比较离散程度,CV越大,表示资料的离散程度越大,该资料越不平均。3.变异系数一般表示投资风险,CV越大,投资风险越大。

●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1.根据决策者所持态度。2.先把不确定型决策转换为确定型决

策或风险型决策。3.不确定型决策通常有以下4种方法:大中取大法(乐观态度、“最大的最大收益值法”)、小中取大法(审慎、稳健态度,“最大的最小收益值法”)、大中取小法(审慎、稳健态度,“后悔值”损失额)、折衷决策法(现实主义折衷标准,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确定一个乐观系数α。它的值要大于0,小于1.接近1则比较乐观,接近0则悲观。再计算“预期价值”<各方案预期价值=最高收益值?α+最低收益指?(1-α)>预期价值最大为最优方案)

●物流市场结构类型:

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

厂商数大量大量少数唯一

商品同质性同质有差别同质或有区别无相近的替代品

进入条件自由自由困难封锁

信息的完全性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

●影响物流供给的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物流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物流需求。2.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物流活动的时空范围很大,在气象条件恶劣、地形地貌复杂的时期和地区,会使物流的供给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3.物流技术和设备:是物流供给的基础性条件。(1)技术是物流供给的重要决定因素,物流技术与设备水平的提高,能对物流供给能力产生革命性的影响。(2)物流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对物流供给有较大的影响。(3)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影响物流公司效率和供给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物流设施装备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表现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4)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4.物流服务价格和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变化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是供给与需求变化最有利的调节杠杆。物流服务价格的基础是物流成本,随着成本变化。5.

进出门槛和产业竞争程度。6.物流企业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7.人力资源。8.制度和政策。

●物流市场的均衡:供给量=需求量;供给价格=需求价格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

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需求和供

给曲线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程度及

方向,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变动程度的大小和方向。

●平均成本定价理论:P=F/Q+Cv+r P物流服务价格;F固定总成本;Q物流服务产量;Cv

单位变动成本,r单位物流服务的利润。

●边际成本定价理论:MC=d TC/d Q TC总成本,Q业务量

●“黑大陆”学说:彼得德鲁

克提出。

●物流成本计算的一般方法:

1.主要有三种方式:会计方

式、统计方式、以及会计和

统计结合方式。2.会计方法

计算物流成本: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1)强物流成本计算与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双轨制)2)将物流成本计算与会计成本核算相结合。(单轨制)3.统计方式计算物流成本:主要是通过企业现行成本核

算资料的解剖分析,分离出物流成本的部分,按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新归类、分配和汇总,加工成所需物流成本信息。4.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式计算物流成本:要点是将物流耗费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会计方式予以计算,另一部分内容通过统计方式计算。

显性成本主要取自会计核算数据,隐形成本主要通过统计方式进行计算。1)显性物流计算、2)隐形物流计算、3)定期物流成本计算、4)非定期物流成本计算。4,。显性物流计算:选取会计科目、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计算物流成本;5.隐性成本计算:1)指标对比法: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前期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2)因素分析法。

●目标利润率法:目标利润率法是指根据有关物流目标利润率指标来测算企业的物流目标

利润。目标利润=预期物流服务收入*同类企业平均物流服务利润率;目标利润=本企业净资产*同类企业平均物流净资产;目标利润=本企业总资产*同类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运输距离对运输成本的影响:按照支出和运输距离的关系,运输支出可分为发到作业费、

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3个部分。单位运输成本=每吨发到作业费/运输距离+每吨公里中转和运行作业费;运输成本(百分比表示)C单=发到作业成本所占百分数/(1+?)+中转和运行作业成本所占的百分数?运输距离变化例,C单=20%/(1+200%)+80%

●劳动生产率对运输成本的影响:1.劳动生产率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

工资支出在运输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而工资支出的多少取决于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

2.通过改善劳动组织、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量采用先进操作方法,提高

主要工种的劳动生产率,并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所占的比重,就能以较少的人力完成相同的运输任务,从而节约人力、减少活劳动消耗,降低运输成本。3.设工资在运输成本中所占比例为A,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率?,运输成本降低幅度A*?/(1+?)

●材料、燃料消耗对运输成本的影响:1.在运输成本中,生产力特别是燃料、电力和各项

设备运用与维修消耗数量是很大的,其费用约占运输成本的1/3;2.采取定额管理、尽量节约物资消耗,可显著降低运输成本;3.运输成本降低率=燃油费占运输成本比率*燃油消耗额降低率

●运输规模对运输成本的影响:1.运输活动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性2.运输规模经济是指随

着运输网络上总产出的增加,平均运输成本下降的现象。3.运输规模经济包括运输密度经济和幅员经济中的运输距离经济。1)运输密度经济:线路通过密度经济(特定产品的密度经济、多产品的线路通过密度经济)、运载设备载运能力规模经济、车(船、机)队规模经济、港站(枢纽)处理能力规模经济2)幅员经济:线路延长、运输距离经济●3种仓储类型优缺点:1.自有仓库: 优点1)可以很大程度的控制仓储活动;2)期限长、

利用率高的自有仓储等于形成一种规模经济,其成本可能低于租赁仓库和合同制仓库;

3)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客户信任感。 缺点:1)自有仓库位置固定,难以适

应变化的市场需求;2)自有仓库容量固定,占用大量的资金,造成企业资源浪费;3)前期建设资金规模大,资金难以筹集,机会成本高。2.租赁仓储: 优点:1)企业不需自建仓库的巨大投资,避免财务风险2)满足企业库存高峰时的大量额外需求3)使用租赁仓库,企业可以灵活改变库存策略 缺点:1)租赁期间,仓储空间固定,仓储供给难以适应仓储需求的变化2)企业对仓库的直接管理难度较大。3.合同制仓储: 优点:1)企业不需自建仓库的巨大投资,避免财务风险2)合同制仓库与自有仓库结合形成仓储设施网络,扩大企业市场覆盖范围,增强企业经营的灵活性3)设施设备利用率高,具有规模效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4)可以得到全方位专业化仓储服务,避免管理上的麻烦与困难 缺点:1)存储商品种类繁多,为实现有效的区分,需增加包装成本2)企业容易对物流活动失去直接控制。

●电子商务配送:1.信息化浪潮在全球飞速推进,互联网的普及与扩展推动电子商务快速

发展。2.为适应网络经济与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配送应运而生。3.电子商务配送包括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和门到门服务等作业流程。4.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

●影响装卸搬运成本的因素:1.搬运次数和距离:货物在物流过程中搬运次数越多,相应

的搬运距离就越长,会增加装卸搬运作业量,进而增加装卸搬运成本,降低物流速度。

因此,在整个物流计划中要合理安排装卸搬运的次数,以降低装卸搬运成本。2.装卸搬运作业方式:不同作业方式的相同货物装卸搬运成本是不同的。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应根据物流量、搬运距离等情况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降低成本。3.装卸搬运设备:设备新旧程度对设备的维修有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新设备被旧设备维修成本少。装卸搬运设备的合理配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4.装卸搬运人员:进行装卸搬运活动,必须有足够的装卸搬运人员。装卸搬运作业量大,人员与设备需求量也大,因此需要较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投入,这些劳动消耗要计入装卸搬运成本中,如能降低劳动消耗,就能降低成本。5.事故损失:在装卸搬运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装卸人员伤亡事故及货物损坏事故,人员伤亡影响加大,货物损坏则造成赔付带来的经济损失。

●提高包装加工经济效益的方法:1.增加作业量: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

2.降低成本:从成本角度出发,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物流组合:

适应大生产的规模效应;流程优化有效降低物流成本。4.与上下游企业的融合:包装和流通加工业务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关系密切。在产品生产时就考虑到包装、流通加工作业,或者将消费者的信息上传到生产企业,综合考虑生产、销售、消费问题,制定全程物流解决方案。5.开拓新的加工业务:我国流通加工市场还有较大的潜力,发掘新市场,开拓新业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6.开发多层次、多功能的流通加工服务:按照比较成本优势经济原则,分层考虑对象,根据客户规模范围划分市场类别,根据商品原料生产等特点设计服务水平;根据产品特点设置不同库存、运输方式、加工地点(产品差异性);多功能服务是提高附加值,精髓是系统的整合,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

●降低包装加工成本的措施:1.降低包装成本的措施:1)优化包装设计:包装一定要达到

一定的目标,如实现其保护和营销功能2)包装机械化:提高作业效率、缩减劳动工资

3)实施包装标准化:是制定、贯彻实施包装标准的全过程活动4)强化包装回收和再利用:

是指将使用过的包装物及其他辅助包装材料,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回收、修复、净化等工作以便包装物再次使用5)组织无包装运输:“散装”运输6)包装要适宜:包装是辅助作业手段,其轻型化、简单化、实用化能减少无效劳动。2.降低流通加工成本的措施:1)消除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流通加工地点设置不合理、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合理、流通加工成多余环节、流通加工成本过高2)与其他物流功能配合3)合理配置物流加工设备

●物流固定设备:1.港站及其附属设备2.线路及其附属设备:广义的物流路线是指可以行

驶和航行的陆上、水上、空中线路,狭义的物流路线是指已经开辟的、可以按规定进行物流经营的路线和航线3.仓库及其附属设备4.流通加工设备:流通加工是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的辅助性加工,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和有利于配送。

●指标预处理:1.极小型(成本型)指标x:令x*=M-x或x*=1/x x>0,M为指标x的一

个允许上界。

m为指标x的一个允许下界;M为指标x的一

个允许上界。

这样,非极大型指标都能转换为极大型

指标。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主要由于量纲量级的不同)也叫指标数据的标准化、规模化,

即通过数字变换来消除原始指标量纲影响的方法。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原始数据矩阵称为规范化矩阵。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处理法xij*=(xij-?xj)/sjsj样本均方差xij*标准观测值、极值处理法xij*=(xij-mj)/(Mj-mj)Mij=max{ xij},mij=min{xij}、线性比例法xij*=xij/xj'xj'为一特殊点,一般为mj、Mj或?x、归一化处理法xij*=xij/∑(n,i=1)xij、向量规范法

xij*=xij/√{∑(n,i=1)xij^2、功效系数法xij*=60+(xij-mj')/(Mj'-mj')*40 Mj'、mj'分别为指标

xj的满意值和不容许值。

●模糊综合评判法:1.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

不宜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务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2.步骤:第一步按每个因素单独评价;第二步按所有因素综合评价。3.优点:数学模型简单,容易掌握,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价效果比较好,识别的数学分支和模型难以替代的。4.特点:评价逐对进行,对评价对象有唯一的评价值,不受评价对象所处集合的影响。5.模型和算法:1)评价指标:U={u1,u2,…,um}为描述评价对象的m种因素;评价等级:V={v1,v2,…,vn}为描述每一因素所处状态的n种决断。2)构造评价矩阵和确定权重。6.进行模糊合成和作出决策:B*C=p

●数据包络分析法: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

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

均流动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资产总额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

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本年所权增长额=

所权年末数-所权年初数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净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年末不良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中难

以参加正常经营运转的部分,包括3年以上应收账款、积压商品物资和不良投资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库存(短期偿债能力,变现能力1:1)●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服务绩效的属性指标:服务可得性(缺货频率、供应比率、订货完成率)、服务作业绩

效(速度、一致性、灵活性和故障与恢复)、服务可靠性(准确无误的信息)。

●3类客户服务要素指标:交易前的服务要素(缺货通知、销售代表客户投诉率、监控客

户的库存水平、就新产品开发进行客户咨询、产品信息可得率、产品信息准确率);交易中的服务要素(订货的便利性、订单确认、处理客户询问、送货频率、订货周期、订货周期的可靠性、准时送货率、送货延迟通知、装运延迟通知、处理紧急订单的能力、订单履行率、订单状况、订单跟踪能力、延迟订货率、供应比率、装运短缺、产品替代);

交易后的服务要素(发票准确性、退货率、残损率、客户投诉处理周期、售后质量保障)。

●常用的3个绩效指标:完美订单、绝对绩效、客户满意度

●物流成本绩效评价指标:1.最大的服务:最大化服务水平,很难实施。一个意在提供最

大化服务的系统试图每2~4小时持续的发送商品,这样的系统将设计重点从成本转移到可用性和发送绩效。2.利润最大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3.最大竞争优势:通常组织会在最小成本或最大服务系统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修正,以获得最大竞争优势。4.最小的资产配置:期望投入物流系统资产的最小化。

●亚当斯密《国富论》、凯恩斯《通论》、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发展原理》

●空间效用:表现为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客服生产和消费在地理空间上的分离。物

流的空间效用是使产品在合适的地点被购买或被消费而为产品创造或增加的价值。经济效果:(1)投入(劳动消耗):(直接或间接)劳动消耗、劳动占有;(2)产出(劳动成果):数量、质量、时间;(3)投入和产出比较:差额指标、比值指标、差额-比值指标●时间效用:表现为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了商品生产和消费时间上的不一致。

这种时间体现在两方面:时效性和持续性。时效性要求尽量缩小生产和消费间隔,保持短期快速连续性,或者在约定时间完成约定事宜,即准确性。持续性要求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时长期连续的,但商品从生产到消费有一定的时间差,这种时间差表现为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时间矛盾。商品流通过程中储存等投入的劳动恰好可以解决这种矛盾,表现为商品时间效用的增加。

●品种效用:表现为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商品生产和消费品种方面的不一致。

目前,生产厂家往往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其余辅助商品或配件往往有多家专门化分工企业生产,商品流通可以将多家生产的产品集中起来供应消费者,这方面的投入增加了商品的品种效应。

●批量效用:表现为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生产和消费批量的不一致。随着社会

化大生产,企业逐渐向专业化和规模化迈进,同时伴随着商品流通的加快,彼时企业的大批量、小批次订货也开始向小批量、大批次转变。所以,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虽然生产批量较小,而需求则是大量集中的。这时,商品流通中的劳动就是将分散的货源加以集中,从而表现为从散到整的集流过程。所有这方面投入的劳动成果都表现为批量效用。

●信息效用:表现为专业商品流通企业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如买卖双方的信息,产品说明

和使用情况,发展情况,用户的意见,供求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整理和分析,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指导自己的工作,同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供求双方,形成一种知识学习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对数据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整个物流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根本性变革。

●风险效用:表现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存在和隐藏这许多风险,如质量风险、信贷风险、政

策风险、汇率风险、财务风险等。让商品流通双方谁来承担这些风险责任可能都会是一种讨价还价的过程,会极大地加大交易费用甚至阻碍商品流通的真正完成。由专业商品流通企业来承担这些风险无疑会极大的提高供求双方的信心,同时加快流通和再生产的过程。

●物流企业收入的特点:1.物流收入金额小、频率高、数量大。2.传统物流企业较现代物

流企业收入低。

●业务层次的影响因素:1.货物因素:1)货物品类2)货物密度3)特殊产品;2.质量因

素:1)物流质量2)服务质量;3.物流方案设计4.产品因素5.规模因素6.价格因素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公式:价格p,总成本C,固定成本Cf,单位变动成本Cv,销量Q,

销售收入总额R,利润E,R=PQ C=Cf+CvQ E=R-C=Pq-(Cf+CvQ)=(p-Cv)Q-Cf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即TCM=(p-Cv)Q 由于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

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E=TCM-Cf所以,边际贡献总额=税前利润+固定成本:TCM=E+Cf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UCM=p-Cv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CMR=1-Cv/p 变动

成本率(VCR)=Cv/p CMR=1-VCR VCR=1-CMR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确定盈亏平衡点有图示法和计算法两种方法。1.图示法:

2.计算法:1)保本量Q*=Cf/(p-Cv)2)保本额

R={Cf/(p-Cv)}*p 若销售收入总额含税率,则用p(1-t)代替

p,t为税率盈亏平衡点作业率=盈亏平衡点业务量/正常

业务量=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总额/正常销售收入总额

●安全边际量=正常或现有业务量-盈亏平衡点业务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正常或现有业务量

●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销售额的增减不会改变固定成

本总额,但会使单位固定成本随之增减,从而提高或降

低单位产品的利润,并使利润的变化率达与业务量的变化率。这种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销售上较小幅度的变化引起利润上较大幅度的变动的现象,就称为经营杠杆,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杠杆=利润变动率/销售收入总额变动率=边际贡献/利润=(固定成本+利润)/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创新具有风险性:过度创新导致的风险(伦理道德问题)、未把握机会成本导致沉没成

本加大的风险(错失机会使创新产品变复制品)、判断失误导致的风险(将本不存在的机会误以为是机会)

●创新会带来先发优势和先发劣势:1.先发优势:资源先取和成本优势2.先发劣势:技术

瓶颈、经验教训借鉴、市场的不稳定性、产业进入壁垒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等因素。

●经济体制: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通常指国家经济组织的形式,它规定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调控或影响社会经济流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各个个人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体系表现出来。

●服务内容的创新:1.有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传统物流服务难以体现不同服务

商之间的差异,也不容易提高服务收益。一体化物流服务则根据客户需求,在各项功能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以个性化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

增值服务实际上是将企业物流外包的领域由非核心业务不断性核心业务延伸。2.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打造“一站式”服务;货主只有以更多的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看待物流外包。3.由实物流箱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物流管理的基础是物流信息,实用信息流控制是物流。一体化物流服务商想要与客户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要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实现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运作。

●服务方式的创新:从短期交易服务到长期合同服务、从完成客户指令到与客户协同工作、

从提供物流服务到进行物流合作

●物流技术创新:1.硬技术创新:主要包括运输技术创新(ETC自动付费系统、ASV先进

安全汽车、UTMS行驶志愿系统新交通管理系统、互联网ITS)、储存技术创新、装卸搬运技术创新(AGV自动导引小车、LGV激光导引自动车)和包装技术创新(智能、绿色、标准、合理化)。2.软技术:条码技术、EDI技术、GPS技术、GIS技术、RF技术(射频技术)。

第三方物流经济学分析(doc 4

第三方物流经济学分析(doc 4)

第三方物流经济学分析 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契约物流、物流效用或综合服务物流等,准确地说,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供应一体化过程中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的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三方物流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除了适应时代需要以外,也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1937年,科斯在其著作《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市场运行中广泛地存在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至少包括两项费用:一是企业为搜集有关交易对象和市场价格的信息而付出的相应费用,称之为获取准确市场信息的费用,即搜寻费用;二是为避免冲突进行的谈判、缔约并付诸法律支付的有关费用,称之为谈判、履行费用以及监督。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在科斯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界定了交易费用,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交易费用和事后交易费用。 最早提出委托代理概念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股份制公司的管理体制问题。代理问题就是研究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使经理层在按自身利益最大化行动时,最大程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是委托人不得不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而这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委托代理问题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只要当事人各方在拥有的信息上有不对称性,就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 二、交易费用理论及委托代理理论在第三方物流中的应用 (一)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有助于减少交易费用

1.从交易主体的行为来看,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将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建立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双方对不确定因素的认识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从而避免过多的讨价还价引起的交易成本。 物流外包方与物流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会迫使企业采用自营方式,这种方式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企业间可以通过建立物流联盟这种自我约束机制使交易双方将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交易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2.从交易过程来看,由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具有经常的沟通与联系,这样可使搜寻交易对象的费用大为降低;物流伙伴之间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依赖,可以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在冲突发生的时候,可以根据契约通过协商加以解决,避免繁琐的讨价还价以及诉诸法律所产生的费用。 3.从交易特征的几个方面来看,交易双方的依赖性会使企业间建立物流联盟。对于那些物流在企业战略中起关键作用,但自身物流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将会在物流设施、运输能力和专业管理技巧上收益极大;对于物流在其战略中不占关键地位,但其物流水平很高的企业则可以寻找伙伴共享物流资源,通过增大物流量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对于那些物流在其战略地位并不很重要,自身物流管理能力也比较欠缺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是最佳选择,这样能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费用。 交易频率高意味着双方交易量大,相应地会产生较高的交易费用,采取联盟的形式可以通过长期契约的方式大大减少谈判和签约的次数,达到减少事前交易费用的目的;

物流经济学要点

1.3.1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学是研究物流领域经济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的经济学科。 一方面,随着对物流诸子系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物流领域的经济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需进行专门、系统、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物流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是要降低成本,创造新的利润源泉,物流问题实质上最终是经济问题。 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流系统的经济规律以及对各种物流实践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评价和优选的问题。 .3.2物流经济学的概念 物流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内,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1.3.4物流经济学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2.系统性 3.应用性 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2.1.2物流的时间价值 1.时间价值的内涵 在物流经济中,时间价值的内涵则可理解为与物流时间把握相关收入的增加、资源占用及资源消耗成本的减少。 2.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理论解释,是把资金时间价值的内涵定义为资金的机会成本。资金被某一项经济活动占用后必须放弃其他投资机会的获利可能。

3.时机价值 时机价值,又称为商机价值,其内涵是指由于商品交换的时机不同所形成的综合交易价值差异。所谓综合交易价值,就是指实现交换过程企业获得的综合价值,包括交换价格、交易成本费用、交易时机不同引起的资金时间价值的差异等。 交易时机价值有两个基本类型。其一是单纯的商机因素。其二是消费时差价值。这一价值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先机价值”(抢先),另一部分为“延时价值”(等待)。 4.时间协调价值 时间协调价值是指通过协调相关物的流动时间而获得的价值。 时间协调价值的挖掘方式并不是缩短某项物流过程的时间占用,而是通过协调相关的若干种类物的流动时间,缩短由这类物组合而成的产品的生产周期。 2.3.1差量分析法 这里涉及到的差量指不同备选方案的差别,主要是“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两方面。而差量收入是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的差异数,差量成本则是备选方案之间预期成本的差异数。 差量分析法,就是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比较来确定哪个方案较优的方法。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前一个方案较优;如果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则后一个方案较优。 例题 【例2-4】某物流公司利用现有设备可以承接某类产品的包装业务,设备的包装能力是100 000机器小时,但是实际开工率只有70%。现准备利用剩余包装能力来承接新的包装任务A或B,原来包装任务及新任务A与B资料如表2—3。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物流经济学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机密★启用前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核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物流经济学(A 卷) (闭卷) 考核方式:考试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2011级 本科 本卷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120分钟 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有边际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贡献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 2 物流生产的形式包括:仓储、配送 、运输 、流通加工、装卸搬运。 3 物流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有: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 4 仓储合理化是影响物流时间效益的重要因素,仓储合理化的标志主要包括: 质量标志、数量标志、时间标志、结构标志、分布标志、费用标志。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物流供给 物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能够向市场提供有效物流服务的能力或资源(2分),也就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各种物流服务的数量(1分),物流供给的实质就是物流服务的提供(2分)。 2 物流空间效益的度量 物流空间效益是指“物”实现空间转换前后给供给方带来的收益的差额,因此它的度量可以表示为:V 空=I 显+I 隐-C 机-C 流-C 时 式中V 空表示物流空间效益,I 显表示显性收益,I 隐表示隐性收益,C 机表示机会成本,C 流表示流动成本,C 时表示时间成本。 3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能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单价、营业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也能得分) 4 效益背反理论 效益背反是物流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具体包括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间的二律背反,物流成本各环节费用之间的二律背反、物流子系统功能与耗费间的二律背反等(3分)。例如包装问题,节省的包装可能会降低产品的防护效果从而造成大量损失(举例2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GDP 总量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1分) (2) 产业结构(1分) (3) 经济空间布局(1分) (4) 技术进步(1分) (5) 企业竞争战略与经营理念的转变(1分) (6) 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的变化(1分) (7) 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价格(1分) (8) 人口增长与流动(1分) (9)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关系(1分) (10) 季节因素(1分) 2 物流空间效益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 基于分散生产所创造的空间效益(1分) 举例(1.5分) (2) 基于集中生产所创造的空间效益(1分) 举例(1.5分) (3) 基于中间集散所创造的空间效益(1分) 举例(1.5分) (4) 基于纸盒生产需求分散所创造的空间效益(1分) 举例(1.5分) 3 物流时间效益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 缩短时间所创造的效益(1分) 举例(1分) (2) 延长时间差所创造的效益(1分) 举例(1分) (3) 错位时间效益(1分) 举例(1分) (4) JIT 效益(1分) 举例(1分) (5) 利用物流时间生产所创造的效益(1分) 举例(1分) 学院: 专业: 年级: (本、专)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密 封 线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物流经济学考点

●现代物流特点: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2.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统一; 3.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 4.物流设施的标准化,以及物流 作业的规范化。现代物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标志识别技术、EDI技术、GIS技术、GPS技术。 ●物流的增值功能:1.物流咨询与方案设计功能:提供行业信息咨询、物流技术和物流方 案的设计服务。2.物流业务委托管理功能:可代替顾客办理库存管理,也可充当货主的物流专家、代替货主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以及对以上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3.物流业务费用结算功能;4.物流信息查询功能; 5.交易功能:包括现货交易功能、期货交易功能、网上电子交易功能和商品展览展示功 能。 ●物流业发展的4个阶段:1.物流发展的萌芽和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美国首 先提出;2.物流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生产供应物流和销售配送物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3.物流管理重点转移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的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对物流战略的研究上。系统观点。社会物流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4.物流的现代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物流费用。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呈现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第三利润源:有效降低在企业成本中占据相当高比例的物流费用,就等于提高了企业的 利润,因而。 ●物流的空间价值:1.内涵:是在“物”的流动过程中由于“物”的空间转换所产生的价 值。(1)从供给方看,空间价值就是“物”实现空间转换前后给供给方带来的收益的差额。(2)从需求方看,空间价值是由于“物”的空间转换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或消费者剩余的增加。<1>效用满足是指由于“物”的移动使当地没有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流通到当地,并产生相应的效用,体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源于经济资源的比较优势所产生的、区域之间的替代产品或同质产品的价格差。2.相关收益:(1)显形部分:产品在异地实现的销售收入,Ix。这部分主要受商品的销售量、市场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隐形部分:因产品空间转换而给供给方带来的、不容易计量的那部分收益,Iy。3.相关成本费用:(1)由于外运,丧失了在当地或在原有交易地以原有价格进行交易的机会。机会成本:Cj(2)成本消耗: Cz=Cr+Cw+CqCz为物流活动的总成本;Cr人力成本(工资福利奖金);Cw物料成本(燃料的消耗、材料的投入);Cq资金成本(资金投入及其占用的成本)(3)时间成本:Cs=Ch+Cg Cs时间成本;Ch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Cg包括货物潜在损失在内的其他相关时间成本。4.空间价值的度量:V=Ix+Iy-Cj-Cz-Cs ●物流的时间价值:1.内涵:从形式上看,时间价值就是物品流动时机所形成的价值。从 构成实质上看,时间价值的内涵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更好地把握商机形成的增量价值。将上述两层关系结合起来理解,时间价值得内涵可理解为在物流时间中增加相关收入,减少资源占用和资源消耗成本。2.主要组成部分:资金时间价值、时机价值、时间协调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1.资金的机会成本或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2.挖掘资金时间价值 的两个途径:(1)尽可能缩短物的流动过程,也就是缩短物品在采购、运输、加工、库存、销售过程中的时间占用。(2)尽可能减少物流过程的资金占用水平,具体来说,是在权衡得失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途中占用资金、库存占用资金、在制品占用资金、结算占用资金等。 ●时机价值:1.又称商机价值。内涵:是指由于商品交换的时机不同所形成的综合交易价

第三方物流经济学意义的理论分析

vip.******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关于第三方物流经济学意义的理论分析 ????font color="#000000">??? 摘要:物流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存在着巨大的尚待挖掘的潜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一企业都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控制库存、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立化、专业化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并为企业加强JIT管理、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零库存运营 20世纪中叶,当世界经济开始由危机阶段向复苏阶段转化时,商品的生产规模和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明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将有效的物流管理视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的战略手段。与纵向物流模式和横向物流模式相比较,第三方物流具有问世时间短、独立性强、专业化突出等特点,在实践中显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企业的横向物流与纵向物流模式的比较分析 所谓横向物流协同化,是指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就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统一运营的机制。就产业内部而言,不同的企业之间为了有效地开展物流服务,降低高额物流成本,有必要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通过配送中心,使企业之间的物流管理协调配合,以共同实现规模效益。这种产业内部横向物流协同化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承认并保留各企业原有的配送中心,通过配送中心间的沟通或联合,实行商品的集中配送和处理;二是各企业放弃自建配送中心,通过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来实现物流管理的效率性和集中化。这种形式的物流,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关系突出,所以在第三方物流产生之前,市场中并不常见,效果并不明显。比较而言,不同产业间进行的物流协调,更容易被不同的企业所接受。因为这些企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不存在直接的竞争替代性,因而既能保证物流集中处理的规模性,又能有效地维护各企业的利益以及经营战略的有效实施。 所谓纵向物流协同,是指处于流通渠道不同阶段的企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为实现共同利益链接而成的物流管理系统。其主要形式有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的物流协作,生产商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协作和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协作。生产商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协作可根据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分为生产商主导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和批发商主导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在生产商力量较强的产业,为强化批发物流机能或实现批发中心的效率化,多由生产商自设批发中心,代行批发功能,或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对批发企业多频度、小单位配送服务给予支援。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协作也有不同的主导类型。当零售商力量强大时,往往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批发商经销的商品必须经由该中心再向各商场或店铺进行配送。这种零售商主导型的物流中心,多见于大型的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及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巨型超市。而对于中小型零售企业而言,则通常借助于实力雄厚的批发商所建立的物流中心,实现销售商品的即时配送。 现代企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社会化的大物流与之相适应,同时为社会化的大物流创造条件。社会化的大物流已拓展到包装、配货、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项增值服务,从而涉及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应当承认,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到来,工业时代精细的分工相对于早期农业、手工业式的粗放经营,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各种经济理论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了精细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所体现出的巨大优势。然而,现代生产企业却又在时效性受到制约的另一面反映这种精细分工所存在的问题。在这种分工体系下,每一组织或职能部门只是完整流程的一部分,各组织部门被限定在从事专门业务活动的特定单元之中,各单元间的联系与沟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

物流经济学重点

物流经济学重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物流经济学 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 一、流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的物流系统内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是以物流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动中如何遵循经济规律,依据经济目标而对物流行为进行优化的学科。物流经济学具有一般经济学的特点,即最佳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对于物流经济学而言,研究的是如何实施物流活动所必需的物流资源(包括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最佳的物流经济效果。 三、物流经济学的特征1综合性2系统性3应用性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四、国际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运输管理阶段、物流管理阶段和供应链管理阶段 五、物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各种物流实践(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过程、物流政策等)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选优,其目标就是物流总成本最低。 六、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流系统的经济规律以及对各种物流实践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优选的问题。根据这可以将其定位于在

对两方面内容的研究;一是对从事物流活动主体的研究:而是对物流活动客体的研究。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一、物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物流技术创新原理(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熊彼特把创新概括为五种形式;①生产新的产品②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过程③开辟新市场④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⑤采用新的组织方法(2)资金报酬原理(3)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化原理;供应链系统是包含物流系统(具有7种功能;商品的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服务)、制造系统、销售系统等子系统的复杂大系统。 二、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1)物流投资(2)物流成本与费用; ①成本通常指为获得商品和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②主要成本有物流会计成本、物流机会成本、物流经济成本、物流沉没成本、物流营运成本、物流变动和固定成本以及物流边际成本(3)物流税收与税金(4)利润(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是会计利润)(5)经济效果:成果与消耗之比、产出与投入之比。(6)社会影响效果 三、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1)边际分析法(2)成本收益分析法(特征:①自利性②经济性③计算性)(3)贡献分析法:贡献=增量收入—增量成本;单位产品贡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4)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每计量单位的贡献差数 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手中的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物流经济学重点

物流经济学 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 一、流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的物流系统内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是以物流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动中如何遵循经济规律,依据经济目标而对物流行为进行优化的学科。物流经济学具有一般经济学的特点,即最佳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对于物流经济学而言,研究的是如何实施物流活动所必需的物流资源(包括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最佳的物流经济效果。 三、物流经济学的特征1综合性2系统性3应用性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四、国际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运输管理阶段、物流管理阶段和供应链管理阶段

五、物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各种物流实践(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过程、物流政策等)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选优,其目标就是物流总成本最低。 六、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流系统的经济规律以及对各种物流实践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优选的问题。根据这可以将其定位于在对两方面内容的研究;一是对从事物流活动主体的研究:而是对物流活动客体的研究。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一、物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物流技术创新原理(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熊彼特把创新概括为五种形式;①生产新的产品②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过程③开辟新市场④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⑤采用新的组织方法(2)资金报酬原理(3)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化原理;供应链系统是包含物流系统(具有7种功能;商品的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服务)、制造系统、销售系统等子系统的复杂大系统。 二、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1)物流投资(2)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背诵版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背诵版(经济一和二的考生用) 导论 社会注意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主义本生固有的价值的规定性在社会经济关系上的体现,其内容和特征涵盖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社会注意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放弃探索一种适应我国国情和生产力状况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1978 年开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济体制改革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创新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面的制度创新,实现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需要有深入彻底的理论创新。21 世纪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有适应中国国情、结识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学。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当代实践中新的理论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知识要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价值量的规定 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 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深化 小结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或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关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不是使用价值或供求关系,而是它们内在的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比较分析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 流的比较分析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比较分析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逐渐成为一个产业,尤其是在世纪之交,IT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让物流业的发展如虎添翼,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它帮助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随着物流模式的不断变革,当第三方物流刚刚被世界物流界普遍认同时,一种全新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在物流界倍受瞩目。目前,我国正掀起一股物流热潮,各地争上物流项目,上百万、上千万的大型物流项目已不鲜见,企业自办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一浪高过一浪。究竟我国适合发展哪种物流模式,还需要通过比较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2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比较 发展比较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由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买卖,而是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和谈判等。 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虽然在某个和几个企业看来,物流运作是高效率的,但从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不一定高效率,甚至是低效率的。因此,第三物流从解决一定范围内企业物流应该说是有效的,但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物流瓶颈以及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是远远不够的。正是这一矛盾催生了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Fourth-Party Logistics,简称4PL)是企业货主为解决后勤管理、降低成本,而用外购(outsourcing)方式给第三方物流的下游延伸部分,它扮演承担、分享协作(share-sourcing)的作用,由于来自速度、灵活性、全球性压力等增加,第四方物流负责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之外的职责,即第四方物流负责传统的第三方安排之外的功能整合,并分担了更多的操作职责。它专注于供应链的整合,强调分享资源,因此成功的第四方物流组织,是在分享风险与分享回报的原则下成立的,这个组织经常以客户与第四方组织之间合资的形式出现。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特点比较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1)信息化。具体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信息化能更好协调生产与销售、运输、储存等各环节的联系。常用的技术有: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条形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等。 (2)合同化。物流经营者根据合同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并用合同规范所有服务活动及过程。第三方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物流经济学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400734 课程名称:物流经济学 标准学时:48 课程类型:理论课 物流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内,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臵、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理论体系,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同时又以微观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为基础,关注微观物流活动的经济问题,为企业微观物流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是以物流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动中如何遵循经济规律,依据经济目标而对物流行为进行优化的学科。物流经济学具有一般经济学的特点,即最佳配臵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对于物流经济学而言,研究的是实施物流活动所必需的物流资源包括人、财、物的合理配臵,从而取得最佳的物流经济效果。

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熟悉、了解和学会利用物流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分析方法以及相关工具,对物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服务水平与效率、主要物流活动环节进行经济分析,以及对物流绩效和创新效益评价。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对物流过程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经济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模型,对物流过程进行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物流经济学基本性质、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综合实训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

物流学概论复习要点

物流就是包括运输、搬运、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活动,它是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不属于经济活动范畴的物质实体流动,不属于物流。 物流在社会经济的作用 1.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 体现:1.物流是商业的一个主要支出,与其他经济活动相互影响。 2.物流服务于许多经济交易活动,它实际上是所有商品和服务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物流对社会的作用 体现:1.物流保障生产 2.物流服务于商流 3.物流是实现‘一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4.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5.物流—现代经济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有机结合并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 仓储的功能 1.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是指为满足市场的基本储存需求,仓库所具有的基本操作或行为,包括存储,管理,拼装,分类等基础作业。 2.增值功能 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信息的传递 3.社会价值 时间调整功能;价格调整功能;衔接商品流通的功能 仓储管理的业务流程 1.货物的入库 货物入库的准备;货物的接运;货物的验收;货物的入库 2.货物的保管 3.货物的出库 货物出库的方式:货主自提;送货上门;代理托运 货物出库的程序:审核仓单;核对登帐;配货备货;复核查对;点付交接;填单销帐 零库存的意思 1.是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 2.是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与劳动消耗同时趋于零 零库存的实现途径 1.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2.推行配套生产和分包销售制度 3.实行看板供货制度 4.依靠专业流通组织准时而均衡供货 现代仓储业的发展趋势 1.物品由静态仓储变为动态仓储 2.仓储业由储备型转为流通型 3.仓储业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经济学视角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管理

Logistics 物流商论 https://www.360docs.net/doc/1e2045670.html, 2012年11月 141 经济学视角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管理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 肖文珍 摘 要:随着市场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全球第三方物流正在以一个迅猛的态势发展。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受到外来经济力量的冲击,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正在不断结合西方观念和本土文化的情况下发展。本文旨在通过运用经济学角度,剖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和管理中的弊端和对策。关键词:经济学 第三方物流企业 管理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c)-141-02 在物流行业中,发货人为“第一方”,收货人为“第二方”,“第三方物流(3PL)”是指由第三方来从事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模式,通过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从而为客户提供专业、快速、便捷的物流代理服务[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规模的逐渐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愈加迫切。基于此,研究物流企业管理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对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的助推,以及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都极具意义。 1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要比西方国家晚,第三方物流相对来说 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它的概念起源于企业业务的外包。业务外包是资源外置的手段之一,是指企业遵循核心竞争力理论,把生产资源和精力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将非核心业务交付给比较专业化的第二方企业,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目的。第三方物流的由来是企业把自己的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外包给一些专业的物流企业。这种第三方物流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收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行业环境、国内外经济状况、国家法律法规等等的制约,它的发展是处在一个宏观的经济环境下的。从解放初期到现在为止,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稳步增长,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应征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源自西方,它代表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我国物流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记载,著名的丝绸之路是典型的代表,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等路线的“丝绸之路”,不少丝绸被运到了西方。这种商品的交换就是最初简单的物流。 2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现代经济发展当中,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很多 的困难,在不断的摸索和借鉴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第三方物流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2.1 第三方物流的萌芽阶段 第三方物流的萌芽是在1950~1978年期间,那个时候国家刚刚解放,全国的经济可以说是一盘散沙,我国经济还没有完全开放,学习了苏联的是计划经济管理制度,工商企业被管制,企业的所需物资、固定资产都被提前计划,一切根据计划分配来生产。在这个时期,物流只是针对产品的运输和储存,这是我国比较传统意 思的第三方物流。这种传统的物流的活动正是日后现代化物流活动的原型。 2.2 第三方物流的起步阶段 第三方物流的起步是在1979~1992年期间,1978年,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对我国的经济起到非常重大的影响,改革开放让中国打开了国门,吸收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技术,经济体制不再是以前保守的计划经济,而是转变为自由活跃的市场经济体制,工商企业得到了自由发展的权限,企业开始重视效益,受到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业务外包理念,让其他企业来帮助自己完成物流活动,将资源放在核心业务上。物流活动也因此开始发展起来,物流业务比以前拓展了,物流系统也更加完善了。2.3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阶段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在1993年以后,改革开放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经济进入了大力发展的阶段。企业改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于物流活动的要求更加高了。市场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政府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帮助物流行业的成长,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很多的帮助。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不少政策的开放,我国出口贸易大大的增加了,国外的企业也大量的进驻了中国。我国物流的需求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大,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开始转向物流外包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更加广阔。 3 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战略构建 3.1 战略构成要素分析 CRM 战略的构成要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是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前提。往往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关注对象也不相同,其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基本构成要素也与众不同。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看,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核心要素是客户细分、客户价值、客户忠诚度以及客户满意度[5]。 (1)客户细分:不同类型的客户在需求的角度上都存在差异,而为了让不同类型的客户都得到满意,企业就必须符合客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若要满足这种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对客户群体进行客户细分时就必须以不同的标准。 (2)客户价值:即客户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并满足客户的价值。从企业角度看待客户价值,也就是客户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值,是企业从客户中可以获得的利润,与其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并且愿意为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支付合适价格。 (3)客户忠诚度:是指客户基于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强烈需求,以发展为偏好,从而进一步演化为一种重复购买的趋向。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忠诚客户的情感、行为及意识方面的表现看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