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园林风格简介

宋代园林风格简介
宋代园林风格简介

简述宋代园林的风格特色

摘要:南宋和北宋(公元960—1271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收到重视,善于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诣,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文人园林风格特征对三大类型园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了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领域。

关键词写意化文人园林山水园林简远疏朗

1.总说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属于写意山水园林范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方面则尤为突出。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首先,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教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向内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的自我完善。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向精微细腻的方向迈进。正如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宋之世”进入完全成熟的

时期,并流传海外。韩国和日本在两宋期间大量吸收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造园理论、绘画、茶道、艺术等方面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园文化和艺术风格。

2.形成的原因

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发展和内容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年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潮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1、经济的高度繁荣。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像东京、临安这样的封建都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漕运、陆运方便,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经济开始发展。传统的坊里制已经名存实亡,转而形成繁华的商业大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就是汴梁虹桥繁华的大街景象[2],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生活的浮荡、奢靡的繁华。在这种氛围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大兴土木、广营园林。2、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瞩目成就。建筑技术方面,以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成为官方和民间对但是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另外,在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方面有所提高,园艺技术发达,出现了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各种花卉栽培的方法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浮现。3、文人占社会的主流地位。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许多大官僚同时也是知名于世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由于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趣,他们有的直接参与园林的规划设计,有些著写“园记”描述,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和隋唐园林风格相比,两宋园林规模缩小,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腻。另外,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而进行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场所,那就是园林。4、诗词、绘画艺术造诣达到顶峰。在宋代,画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百姓,大力宏扬绘画之风,在画坛上呈现为人物、山水、花鸟鼎足三分的兴盛局面,山水画尤其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达到最高水平,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境界,阐述了“对景造意,造意而后自然写意,写意自然不取琢饰”。两宋的山水画都十分讲究以各种建筑物来点缀自然风景,画面构图在一定程度上

突出人文景观的分量,表明了自然风景与人文相结合的倾向。从南宋到北宋,园林景色和园林生活越来越多地成为画家们所倾注心力的题材。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2.1 皇家园林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其规Array模和气势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的精细程度则过

之,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园林。以“寿山艮岳”为例,

由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具体主持修建工程的宦官

梁师成“博雅忠荩,思精志巧,多才可属”。造园

之前经过周详的的规划设计,制成图纸。徽宗举全

国之力,经营此园,供“放怀适情,游心赏玩”。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

筑。建筑中的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

图1 艮岳平面设想图

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的土石山,

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型水池名为“曲江”,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水分两股注入园中最大的水池雁池,最后从东南口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座人工山水园的园林景观十分丰富,有以建筑点缀为主的,有以山、水、花木而成景的。艮岳的造园成就是多方面的,在筑山方面,运用象征的手法摹拟杭州凤凰山,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宾主分明、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水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概括,有体现了山水画“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和画理。在置石方面,选用太湖石、灵璧石等上等石料特置或叠石为山,反映了当时相当高的艺术水平[3]。在理水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全部的天然水体,是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形成了“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状”的画理。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了乔木、灌木、果树、水生植物、药用植物等品种,尤其对梅花的应用和欣赏赞美达到了顶峰[4]。还在园中放养了

大量的鸟兽,增加了园中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了园林景观。在建筑方面,其布局

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需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观景”的作用。总而言之,艮岳称得上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

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它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2.2私家园林

到宋代,文人的私家庭园占士流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

园林。以平江城沧浪亭为例,由被贬官

员苏舜钦在旧址上重新修葺而成。踱步

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

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

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水融为一体。园

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

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

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

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园林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富于情趣。大体上讲,可以把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概括为简远、舒朗、雅致、自然四个方面,是对文人艺术趣味在园林中的集中体现,促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次重大升华。

2.3寺庙园林

宋代禅宗文化的兴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至深至广。佛教禅宗与大自然山水风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禅宗寺院大多建置在山水风景优美的地方,禅僧于山水风景之美也具备很高的鉴赏品味,经常用山水花木等大自然景物和景象来比拟禅境,启发悟性。以灵隐寺为例,是寺观建设、园林建设、和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的典范,以优美的外围园林化环境倍受文人青睐。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寺院一般都拥有田地、山林,成为寺院地主,享有减免赋税和徭役的特权,有的还经营第三产业。随着禅宗与文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沟通,一方面在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禅悦之风,另一方面,禅宗僧侣也日益文人化。许多禅僧都擅长书画、以文会友,文人园林的趣味也就会更广泛地渗透到佛寺的造园活动中,

从而使佛寺园林由世俗化 图2 沧浪亭

而更进一步地“文人化”。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它们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着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基本上已完全消失了。另外,寺观园林选择风景优美的基址,建筑布局则结合于山水林木的布局地貌而创为园林化的环境。

2.4 对国外的影响

赵宋时期与高丽交流频繁。高丽从中国引入宋代的文字、艺术、法律、政治经济制度、佛教等方面对高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宋代是中国建筑的成熟时期,留下了《营造法则》,中国的建筑艺术,从宋代流入日本、韩国,对日本、韩国的建筑风格影响深远。高丽受到中国宋朝建筑倾向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丽在初期发展了一种使用在柱顶有曲线撑臂的隅撑的建筑风格,其代表性建筑有庆尚北道安东的凤停寺极乐殿、浮石寺无量寿殿;忠清南道礼山修德寺大雄殿;江原道江陵客舍的大门[5]等。镰仓和室町时代,宋代禅宗和绘画的传入对寺院枯山水庭园产生深刻影响[6],日本著名东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筑模式,与广东潮州开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样,证明当时的宋代建筑风格已为海外多学习。

3.结论

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士流园林全面地“文人化”,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皇家园林也受到了文人园林的影响,园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派有所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细腻、简约。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构成园林的主体。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作为造园要素之一,对于园林的成景起着重要作用。在建筑细部、小品、室内家具陈设等方面造诣很高。宋人的诗词和绘画多以园林为题材,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使园林呈现“画化”的趋势。景题、匾联的运用更加形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深化了园林意境的含蕴,真正完成了写意山水园林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郭风平,方建斌.中外园林史[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3]江俊浩.南宋园林及其文化遗产价值探讨[D].广西城镇建设,2011(3):62-66.

[4]荣斌.一代咏梅成正声[J].东岳论丛,2003(1):113-117.

[5]高履泰.中国建筑文化对韩国古建筑的影响[J].古建园林技术,1983:39-44.

[6]陈薇.中国私家园林对日本、欧洲造园的影响及比较[J].中国建筑史论汇

刊,2005(4):273-292.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风格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包含雕刻、绘画、园艺、山池等要素,有着意境之美、形式之美、和谐之美等特征。我国现存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很多建筑,象征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要求,功用价值非常高。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并探讨了其风格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风格 建筑艺术时人类历史的积淀,能够呈现出特定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想象能力。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追求天然之趣为主,由画家、文人、造园匠师们共同打造而成。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构图中,主体是不规则平面里面的自然山水,为了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古典园林观赏性,会设置很多形态各异的建筑,并合理布置植物,道路曲折迂回,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达到美的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一)廊 通畅、狭长、空透、弯曲是廊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景区与景点连接起来,有着组合景物、分割空间的功能。通畅而狭长能够诱发人一种盼望与寻求的欲望,实现“引人入胜”

的目的;空透而弯曲能够欣赏到风格各异的景色,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同时,走廊柱头具有框景的作用。当我们散布于颐和园长廊中,能够欣赏到昆明湖全部景色;而苏州怡园的走廊被花墙所分割,墙上设计有各种风格的漏窗,使得园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多端。 (二)亭 休息观景是亭子的主要作用,也可以作为景点。不管是路边桥头,还是山岭都可以设计建设亭子。亭子的形式各样,根据平面形状可分为圆亭、方亭、八角亭、矩形亭和三角亭;根据屋顶形状可分为歇山亭、掂尖亭;根据所处位置分为廊亭、井亭、路亭、桥亭等。同时,园林设计人员可以凭借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亭子造型多变,为园林增添一抹亮点[1]。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拙政园的别有洞天半亭、苏州西湖的湖心亭等。 (三)其他 主要包括阁、堂、榭。一般建造在花畔和水面,成为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榭是一种精致敞亮、小巧玲珑的建筑,室内装饰清新淡雅,近可观鱼赏花,远可远观风景,是园林景点游览的最佳点,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建筑。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处的建筑物,是用来休息品茗的。阁楼一般有两层以上的房屋,形体空透,可观赏四面的风景。堂常常是一种封闭形式,只有正面设有门窗,一般都是主人的起居之地。堂

一派雅致天然——浅谈宋代文人园林

一派雅致天然 ——浅谈宋代文人园林 【摘要】宋代文人园林创建了古典园林史上私家园林的一个高峰,其如诗如画的中式写意园林风格独树一支,意境影响深远。文章通过对宋代文人园林的研究,为最近流行的“新中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宋代; 文人; 园林; 新中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北宋)晏殊·浣溪沙 谈及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明中叶至清中叶这段时期毋庸置疑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最为成熟、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然而经济、艺术、哲学思想等空前发展的两宋时期,其园林发展也不得不说是尤为重要的一笔。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将北宋和南宋时期归为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阶段。而在两宋的园林发展中,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活跃;皇家园林也较多受到私家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寺观园林也由世俗向文人园林风格转变。宋代私家园林“多少寓有魏晋南北朝以来一脉相承的隐逸思想和显而易见的文人的精神寄托”(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因此本文将此类私家园林统称为“文人园林”。 1 宋代文人园林之概况 中原和江南是宋代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又相继为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政治中心之所在地。中原的洛阳、东京两地,江南的临安、吴兴、平江( 苏州) 等地,都是文献记载中私家园林盛兴之地。 中原地区的私家园林当首推洛阳。洛阳自汉唐以来就是历代名园荟萃之地。当时有“洛阳名公卿园林,为天下第一”的说法。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写过一篇《洛阳名园记》,记述了他所亲历亲见19 处名重于当时的园林,其中有18 处为私家园林。这18 处私家园林中,有6 处属于宅院性质,如富郑公园、环溪、湖园等;10 处单独建造的游憩园,如董氏西园和东园、独乐园、丛春园等;2 处专以培植花卉为主的花园是归仁园和李氏仁丰园。据《洛阳名园记》描述,单独设置的游憩园占了多数,而无论是私家宅院还是游园,都是定期向公众开放,供公卿士大夫进行宴会、游赏活动,均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记载中可见,洛阳多数私家园林都有较为广阔的敞地,树林中有空地“使之可张幄次”,且多有规格较大的堂、榭等建筑;园中建筑丰富但数量少,布局基本趋于疏朗,园中筑台,或做点景,或做登高远眺以及借园外之景之用;园林的堆山未曾提及有叠石假山,可见中原私家园林仍以土山为主,可能是假山用的叠石需要由南方原道运来,成本太高;另外一点是洛阳私家园林均以植物造景取胜,如竹林、梅林、桃林等,更有李氏仁丰园“人力甚治,而洛中花木无不有”,园中建有五亭分别作为四时赏花之所,还有归仁园“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 江南地区在唐末五代中原战争频发的时期便有钱氏所建立的吴越国维持安定局面,直至北宋,江南经济文化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待到宋室南渡,江南遂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更是从园林中寻找精神庇护所。因此江南园林之兴盛自不必说。临安作为南宋时期江南最大的城市,最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又紧邻西湖和三面环抱的群山,无论是经济还是环境都为私家园林的兴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梦梁录》、《武林旧事》多有记载临安私家园林,大多分布在西湖一带,或是城内和城东南郊的钱塘江畔,如韩佗胄

中国园林史框架

中国园林史框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一)背景:1。狩猎为主2。群聚3。感性适应4。原始公社 (二)进入园林的萌芽状态 二.第二阶段: (一)背景:1。自觉开发自然2。理性适应3。城市集镇出现 (二)特点:1。服务对象2。造园主流:封闭的内向型的3。造园目的4。造园者 (三)此阶段园林的概念 (四)早期园林 1.园林文字字源:囿、圃 2.神话传说:宗教经典 (1)“瑶池”、悬圃(2)圣经:伊甸园(3)佛教:极乐世界(4)伊斯兰教:天园3.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造园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经营 (五)独特的园林体系 (六)按四要素分类:1。规整式园林2。风景是园林 三。第三阶段: (一)背景:1。农业——工业2。亲和——敌诉3。改良学说 (二)改良学说: 1.F.L奥姆斯特德——城市园林化思想(1)1857年与C。沃克斯纽约“中央公园”2。活化的“田园城市”设想 (三)特点:1。公共园林2。内向型——外向型3。造园目的4。造园者 四。第四阶段: (一)背景 (二)特点: 1。出现“园林城市” 2。区域性大地景观规划 3。跨学科的综合性与公众参与性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一.按园林基址(一)人工山水园(二)天然山水园 二.按园林隶属关系 (一)皇家园林周文王灵台灵沼 1.大内御苑 2.行宫御苑 3.离宫御苑A。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皇山、静明园天然山水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圆明园人工山水园:畅春园人工园 4.承德避暑山庄 (二)私家园林形式: (1)宅园(2)游憩元(3)别墅园:A。别业:唐。王维,辋川别业东晋,石崇,河阳别业B。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 (三)寺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绪论 二、生成期 三、转折期 四、全盛期 五、成熟期一 六、成熟期二 七、终结期 八、基础知识

绪论: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完整word版)风景园林硕士中国园林史作业

中国园林历史作业 授课老师: 风景园林12级 古代风水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影响 摘要:风水理论究竟是不是中国古代城市营造的主流思想?是不是一说到古代的思想与古代的城市就要扯上关系,把其定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规律与风水与风水迷信的区别,我们可以认为风水不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主流思想。 关键字:风水、城市 一、风水的来源 风水源出南方,在南方也远较北方流行,这有大量证据。这种可以追求官财运的思想,为民众所追捧,但风水理论究竟是不是中国古代城市营造的主流思想?是不是一说到古代的思想与古代的城市就要扯上关系,把其定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 中国古籍中不乏用“风水”表示自然界的风和水的记述。如:“风水春来洞庭阔”1;“关山多雨血,风水损毛衣。”2;“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3;“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4。这里的“风水”是表示自然的现象。“风水迷信”则出发源于周末至秦汉间,也有所谓“望气者”一类江湖术士,这一流人观望一地之气,以定其吉凶“。这一惯例沿传了下来,。把风水迷信敷演成一体系的最早的经卷,人们都以为是郭璞(276-324)所作《葬书》。郭璞把他的原理应用于祖墓的择址,以求保障子孙后代的福禄。这一体系以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一中国式独特观点为基础,相信某些地形—得阴阳之和者最佳—能钟毓有利的“生气”,而在另一些地形,“生气”却会随风飘散;认为水如得地,会成为最好的屏障,能防“生气”飘散。西方风水也是收在“伪科学和怀疑主义传统”这一章中的5。这里的“风水”,不是指自然界的风和水,“气”是这个风水的核心。因此不可将风和水分开作为自然的物质来理解,它是一个自有其特定内涵的完整的词。此气也不是科学中的空气、大气,而是一种“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说不清是什么东西的超自然的神秘。 而把“气”与风水应用于选择城址与城市建设,史志中只有部分模糊不清的反映。公元三世纪时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秦始皇东游时有个“望气者”告诉他,在未来的南京之处,“有王者都邑之气”。我们已提到郭璞在317年曾为东晋太庙卜址。552年,梁元帝朝中对是否还都建康(南京)分为两派。有个反对还都的人说:“建业虽是旧都,王气已尽”,意思是古来虽都认为此城王气森然,但如今却已枯竭了。但1138年一位大臣阻止宋高宗从南京迁都杭州。他的一部分论点是:“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气象雄伟,且据都会以经理中原(1127年沦于女真)。 后来学者们又回到“气”的理论上来,并敷演出一套“风水”体系,因为风水不但应用于都城,而且扩大应用于整个中国的山川地理。特别在南宋得到了发展,是一种环境宿命论,

宋代园林风格简介分析

简述宋代园林的风格特色 摘要:南宋和北宋(公元960—1271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收到重视,善于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诣,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文人园林风格特征对三大类型园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了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领域。 关键词写意化文人园林山水园林简远疏朗 1.总说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属于写意山水园林范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方面则尤为突出。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首先,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教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向内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的自我完善。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向精微细腻的方向迈进。正如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宋之世”进入完全成熟的

时期,并流传海外。韩国和日本在两宋期间大量吸收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造园理论、绘画、茶道、艺术等方面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园文化和艺术风格。 2.形成的原因 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发展和内容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年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潮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1、经济的高度繁荣。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像东京、临安这样的封建都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漕运、陆运方便,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经济开始发展。传统的坊里制已经名存实亡,转而形成繁华的商业大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就是汴梁虹桥繁华的大街景象[2],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生活的浮荡、奢靡的繁华。在这种氛围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大兴土木、广营园林。2、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瞩目成就。建筑技术方面,以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成为官方和民间对但是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另外,在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方面有所提高,园艺技术发达,出现了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各种花卉栽培的方法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浮现。3、文人占社会的主流地位。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许多大官僚同时也是知名于世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由于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趣,他们有的直接参与园林的规划设计,有些著写“园记”描述,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和隋唐园林风格相比,两宋园林规模缩小,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腻。另外,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而进行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场所,那就是园林。4、诗词、绘画艺术造诣达到顶峰。在宋代,画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百姓,大力宏扬绘画之风,在画坛上呈现为人物、山水、花鸟鼎足三分的兴盛局面,山水画尤其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达到最高水平,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境界,阐述了“对景造意,造意而后自然写意,写意自然不取琢饰”。两宋的山水画都十分讲究以各种建筑物来点缀自然风景,画面构图在一定程度上

中国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3、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4、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天然山水园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 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 “贵族园林”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 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三、秦 皇家园林的起源 1、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 四、西汉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宫(宫殿建筑群);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观;生产基地 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是一个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 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 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5、兔园 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苑:建置

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建筑教材系列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004-国内外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第四章 国内外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园林 1840年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园林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出现了城市公园及西方国家的造园思想和技艺大量传入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近代史阶段。此期内,中国园林所发生的变化是空前的。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的思想得到了发展。在一些高等院校里(如中央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开设了造园课程。1928年,还成立过“中国造园学会”。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租界,他们用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在租界里营造公园,以满足殖民者的游憩生活需要,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外滩公园,或称“外滩花园”(现黄浦公园,建于1868年)、虹口公园(建于1902年)、法国公园(又名顾家宅公园,现复兴公园,建于1908年)、天津英国公园(现解放公园,建于1887年)、法国公园(现中心公园,建于1917年)等。1926年,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才内定将公园对中国人开放,后于1928年付诸实施。 除了租界公园和殖民地城市公园(如哈尔滨董事会花园,今兆麟公园,1906年建)之外,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也出现了一批中国人自建的公园。其中较著名的有:齐齐哈尔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建于1897年),无锡城中公园(建于1906年),北京农事试验场附设公园(建于1906年,现归入北京动物园),成都少城公园(建于1910年,现人民公园),南京玄武湖公园(建于1911年)等。这些公园多为地方当局所开辟,少数为乡绅集资筹建。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皇家苑囿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其中,先农坛于1912年开放为城南公园,社稷坛1914年于开放为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颐和园于1924年开放,北海于1925年开放。此期中,中国沿海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城市也陆续建立了一批城市公园。其中,有些是新建的,如广州中央公园(现人民公园)和黄花岗公园(均建于1918年)、武昌首义公园(1916年建)、四川万县西山公园(1924年建)、重庆中央公园(1926年建)、南京中山陵园(1926~1929年建)等;也有些是将过去的衙署园林或孔庙开放,供公众游览,如四川新繁县东湖公园(1926年开放),上海文庙公园(1927年开放,现南市区文化馆)等。此后,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由于民族灾难深重,战火纷飞,城市建设每况愈下,中国各地城市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类

个人愚见不外乎园林中的那几种造园要素,山石、园林建筑小品,水体,植物等等那些在学校已经让老师给耳朵磨出茧子的东西,且因势利导地将其组织在一起而创造出的一些景致,也可说是一种排列组合。这些要素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尤其是植物。园林、园林,贵在其中有一个林字,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决不可缺少的、也是绝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不管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现在的中国园林人要想在世界园林界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学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是不的两个体系,不同就不同在对园林的诠释上,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人定胜天,这也就造就出西方园林中的大的绿地模纹和类似凡尔赛宫的被剪成圆柱体的树木排成的树阵的出现,而中国的园林中出现大块的模仿山势的假山,曲折的小路,以及四季多变且模仿自然植物群落中的林冠线和林缘线的植物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是西方园林所不能匹敌的,不光是造景本身,其中所蕴含的寓意也会让人有一番回味。像南方私家园林中最常见的竹与石的搭配,白墙上攀爬的枯藤等等,无一不让人觉得很有嚼头,还有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恭谦,松柏的傲骨,牡丹的富贵等等,植物在这里被古人们赋予了人性化的品质,是中式园林中的又一层含义,这是西方园林所欠缺的。 在九十年带初的中国园林建设中,我们看到了不少运用西方现代园林中有关平面构成技法所造就的一大批广场,游园,其中一广场为最。出现了中国园林所没见过的树阵,大草坪、大模纹、大面积广场铺装(据说还有能和天安门广场面积差不多的)等新的造景手法,并风靡一时,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开始纷纷效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技法却没了踪影,荡然无存。 好在这几年,中国的园林人终于有所醒悟,这还得亏是日本现代园林给我们提的醒。日本古典园林完全是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它不是单纯的抄作业,要不日本的现代园林很可能也是大广场,大草坪了。他兼收了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意境,加入了西式园林中的平面构成手法,糅合在一起造就了日本现代园林景观 ,摒弃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小家子气,加入了西方园林中的恢宏大气(但不是傻、大、粗),很适合现代城市的口味,不显得十分突兀。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的是神、势、气,中国艺术历来主张"师法造化","观象于天,观法 于地",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②,古代中国先哲们的时空观是互补共生的,并不像西方近代哲学和科学将时间与空间割裂开;这种古代中国的艺术哲学是一种朴素的整体美学观。其艺术创造追求于象形、图解,追求"术而不作,慎终追远" ②。因此特别强调精神,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主体的思、品、悟;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及文化传统的原由③。 我们都知道研究中国古典艺术必然牵涉到"意境"一词,"意境"一说最早可追溯至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知来冥境,得玄即真"④。按字面来理解"意"即意象,属于主观范畴,"境"即景物,属于客观范畴,也谓哲学中常提到的"能指"与"所指"。但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却认为:"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故能写真感情、真景物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④。然而,"意境"作为一个更加具体的美学概念,不能被简单的看作是意与境的叠加,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心理学和哲学意味,它的包容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园林鉴赏论文

故宫与苏州园林的异同鉴赏 苗辉 水建电气112 2011011936 关键词:苏州园林故宫建筑特点 故宫: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名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迄今560多年历经24个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然保持原来的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楼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三公里,四面矗立着风格绚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由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化、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东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瑞门,形成宫门前面一长系列建筑的前奏。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午门后有一方形广场有弯曲的金水河横贯,河上跨五座汉白玉单孔石桥,桥北是九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门,其两侧并列昭德、贞度二门。广场东西有通往文华殿和武英殿的协和、颐和二门。三大殿是外朝的主体建筑,入太和门迎面是面阔11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殿,中间是方形单檐攒尖顶的中和殿,最后为九间重檐歇山顶的保和殿,三座殿建在一个工字形三层汉白玉的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丽的建筑群。内廷从乾清门开始,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周围的十二座院落。乾清宫东西各有六组自成体系的院落,即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南面有奉先殿、斋宫,西六宫前面是养心殿。内廷中轴线之东有宁寿宫一组建筑,俗称外东路,西有慈宁宫、寿康宫、英华殿等。内廷另有花园三座,御花园在故宫中轴线的煞尾处宁寿宫花园在宁寿宫养心殿之西,慈宁宫花园在慈宁宫之前。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明、清两代历史和历代艺术的重要资料。 燕山夜话——藏着的故宫 故宫,5个多世纪的最高权力中心、明清两代皇宫、24个皇帝的起居之地;位列世界五大之首的“殿宇之海”,收藏百万无价之宝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藏着的故宫,是占故宫总面积近三分之二的办公区,这里被铁锁紧闭,或被" 游人止步”阻拦,在你踏入故宫圣地之时,你便注定无法见到;这里被故宫人精心珍藏,悉心爱护,自紫禁城建成500余年来,从未开放,是世人眼中永远的禁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

中国园林史论文

中国园林史期末论文 王昳博 风园11-3班 110354301 指导老师:王劲韬

皇家园林的发展中的继承和变化 摘要 皇家园林又称为宫苑、苑囿。一般泛指供帝王家皇帝个人所有或者皇室所私有的园林。皇家园林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由当时最简单“圆”的形式发展成后来精致美妙,恢弘大气的宫殿。这种继承和变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源流,比如在皇家园林的建造之中对“对称格局”的偏爱,还有对“一池三山”造园手法的喜欢等等,本篇论文就是对皇家园林的历史源流进行一次简单的回顾,论述其发展中的继承和变化。 关键词:皇家园林源流一池三山对称中轴格局 正文 下面笔者简单的概括了一下自己在对中国园林史的学习中总结出的皇家园林的一些特点: 1. 由于受当时的政治因素影响,皇家园林更多的处在北方,在建筑风格,装饰色彩,绿植上都更多地受到北方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 2.皇家园林的设计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意识,故皇家建筑园林常常使用中轴对称方式布局。 3.皇家园林的艺术风格包罗万象,囊括四海,会模仿、汲取甚至微缩、照搬全国各地至世界上优秀的园林。圆明园尤其体现了这一个特点。 4.“一池三山”模式的广泛应用,自从秦汉时期的上林苑率先应用了“一池三山”的模式之后,这种造园手法广泛的流传到了后代,对后来的皇家园林甚至现代的园林设计都有影响。 5.皇家园林的功能丰富,从最初皇家园林的雏形“囿”中,笔者发现了园林的功能有栽培圈养通神,后来的皇家园林功能更加丰富,听政起居玩赏简直是无所不有。 6.皇家园林的选址比较自由,尺度相对较大,这也是皇家财力雄厚的一个体现。 下面笔者想论述一下不同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以此来看看皇家园林是如何发展的,并且在皇家园林的发展中继承了什么创新了什么。 1.1商、周时期 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一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我们发现了有关皇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园林史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天人合一 2、园林 3、人工山水园 4、文人园林 5、无心画 6、离宫御苑 7、行宫御苑 8、大内御苑 9、意境 10、曲水流觞 11、隐逸 12、计成 13、规则式园林 14、台地园: 15、枯山水 16、寺观园林 17、退晕式 18、连房广厦 二、填空、选择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 囿和台和,另外“园圃”也是第三个源头。 2、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及畅春园、圆明园。 3、《绛守居园池》属于园林 4、唐长安三大内指的是? 5、在英国__________园内建有中国式塔,是由____________(人名)引进的。美蒂奇庄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园林。

6、________________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他与建筑师 C.沃克斯合作,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园林的选址和开发方式不同,园林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分为台地园林、美蒂奇式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 8、清代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园中园是颐和园的______ ,它是以江南_____ __为蓝本。 9、兰亭是____________。 10、颐和园的构图中心是 11、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是以寺观园林的出现为标志。 12、《园冶》的作者是___时期_______;《作庭记》的作者是_____时期__________。 13、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另外“园圃”也是第三个源头。 14、________________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他与建筑师 C.沃克斯合作,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纽约中央公园。 15、按照园林的选址和开发方式不同,园林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6布朗是英国自然风景园设计师 17从秦时期开始,中国园林开始有了求仙的功能 18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是指中国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 19、在中国古典园林选石讲究“____、_____ 、_____、 ____”。 20、中国四大名园?苏州四大名园?粤中四大名园? 21、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是? 22、真正使勒特诺尔出名的庭园是维贡特府邸花园。 23、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皇家园林是西汉的? 24、寺观园林出现于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 25、文艺复兴初期园林特点的是? 26、文人园林的特点:疏朗、简远、雅致、天然 27、北宋时期的离宫别馆中,琼林苑是以植物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园林风格发展及特点简述

园林风格发展及特点简述 文/余翔 引言 从不同角度分,园林风格有许多种,并且随着不断的发展,园林风格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抛开不谈细致的园林设计类型等专业内容,只简单陈述各园林风格特点。 从园林发展体系上园林主要分为东亚(中国)体系、西亚体系和欧洲体系三大世界园林体系和现代城市园林。每一种园林体系都经过了漫长而不断变化的过程,并影响着人们的居住文化。 东亚(中国)体系 东亚(中国)园林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萌芽期,此时期“天人合一,君子比德思想”和“神仙思想”促成了园林的发展走向。这一时期是中国园林从囿(多指用于狩猎圈养动物的地方)向集狩猎、游憩、娱乐于一体的苑的转变时期。最著名的属史书记载的吴国的姑苏台和楚国的章华台、荆台。 秦汉时期是中国园林史上第一个造园高潮,此时期苑囿以模拟天上星宿图案为主,布局较自然,因山就水,随遇而作。此时期的秦咸阳宫苑和西汉长安上林苑最具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美的追求成为这一时期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对中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发展方向。此阶段最大的贡献是私家园林的产生,艺术表现形式由单纯摹仿自然山水,进而概括、提炼,进行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本于自然进而高于自然方面进行探索。 唐宋时期是中国写意画园林的代表时期。此时期诗文、绘画、园林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中国园林开始向写意化方向发展,已经具备了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代表作有唐朝皇家园林兴庆宫、九成宫。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主要文人、画家直接参与到了造园的活动中,形成了以写意为主的趋向和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的变化。 不断变化中的中国园林体系从单纯满足皇家需求讲究华丽宏放,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社会普遍性,融入了更多文学、绘画艺术方面思想指导的生活写实和风景写意性的园林风格。园林风格上以山水风景,遵循自然环境为基本特征,强调建筑物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融合。 从特点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有目的的加工改造,再现出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