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 北京导学案2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 北京导学案2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 北京导学案2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

东北三省:位置、地形、气候、商品粮基地、我国最大的重工业

黄土高原:文明的摇篮(位置、名胜古迹、黄土风情)

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

京现代化大都市,要彻底改变旧城原有格局和原有风貌,

建筑有

改善北京的交通

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

东北平原有大面积

、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作物种类出现明显不同,原因是打坝淤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 与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祖国的首都—北京 习题(含答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 A. 中关村 B. 天安门广场 C. 浦东新区 D. 滨海新区 2. 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候冬冷夏热,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116°E、40°S C. 气候干旱,无河流流经 D. 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西部多山 3. 有关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③河流多自东南向西北流④故宫、天坛、明代长城等为世界文化遗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A. 天坛 B. 中南海 C. 天安门 D. 人民大会堂 5. 关于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B. 文化中心、经济中心 C. 交通中心、经济中心 D. 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6. 北京城位于() A. 东北平原的南部 B. 华北平原的西北角 C. 天津市的东部 D. 燕山以北 7. 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 A. 应全部拆除 B. 应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 应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 应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以上资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 A. 经济中心 B. 文化中心 C. 政治中心 D. 国际交往中心 9.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张家口又将联合举办冬奥会,说明北京是() A. 政治中心 B. 文化中心 C. 国际交往中心 D. 交通中心 10. 关于我国各区域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B. 塔里木盆地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C. 博彩旅游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 D. 黄土高原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11.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这句话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A. 金融中心 B. 政治中心 C. 文化中心 D. 国际交往中心 12. “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是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地区,拥有众多的博物馆,集中了大量的文艺团体.”据此说明北京的职能之一是()A. 全国的交通中心 B. 全国的经济中心 C.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D. 全国的军事中心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形图 (1)

第三节地形图 1教学目标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2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观看景观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 学生自己学习有困难的: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别坡度陡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3重点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教学过程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4.1.2学时重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进行识别。 4.1.3学时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环节 【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 【教师承转】:地图上显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米,但我们从山脚望向山顶其实没这么高,经登山者测算从珠峰大本营爬到峰顶垂直高度是3643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我们如何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呢?看图思考问题通过珠峰图片以及高度,引出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课题。 【阶段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讲解】: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他们的单位都是米。 【出示图片】:姚明与刘翔合影,突出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发思考】在地图上我们应该采取哪个高度来表示呢?为什么?观看演示文稿思考并回答问题 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将知识内容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独立完成 【阶段一】 学案内容 阶段小结 通过图片和练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得出地图上应采用“海拔”来表示地表某点的高度【阶段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四章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 ⑵人口的增长速度: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 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 ②欧洲 ③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 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 ②食——粮食紧缺 ③住——住房紧张 ④行——交通拥挤 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板书: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要点 1、1999年,世界人口突破60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突破70亿,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慢,此后世界 人口增长快,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在迅速增长 2、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 4、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 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地区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往往形成人 口稠密地区。 5、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南美洲的东部、北美洲的东部 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如撒哈拉沙漠)、寒冷的极地(如南极洲)、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如 青藏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如亚马孙平原) 6、人口密度=总人口数/领土面积单位用人/千米2表示 7、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自然方面: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引发自然灾害 ②社会经济方面:就业、居住、医疗、教育、经济等矛盾突出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8、人口如何增长才是合理的: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9、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的重要措施 10、近几十年来,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11、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 14、填写世界的语言有关问题 联合国工作语 言主要分布的地区和国家 汉语汉族、国内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 英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 法语法语、比利时、瑞士、加拿大、非洲一些国家 俄语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欧 西班牙语西班牙、除巴西外的拉丁美洲地区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十二课第一框直面升学与择业》导学案2(无答案)鲁教版

直面升学与择业

③有可能产生的焦虑现象有哪些? ④焦虑现象的影响是好是坏?(讨论) ⑤焦虑现象的有效调节方式有哪些「? 2 ?观察138学生的对话,解决面临的一个困惑的问题: ①正确填写志愿的原则要求是什么?②让大家来分享你的志愿,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二)就业与择业 1.阅读139页材料, ①认识初中毕业后面临的问题。②我们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途径的认识。 2.讨论书本P140的填空部分 ①认识职业的多样性。 ②谈谈对不同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③认识选择职业的原则要求、途径是什么? 三、展示纠错问题探究:(学生分组交流) 1、小欣遇到了什么问题?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有些同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出现紧张、心慌、记忆卡壳等考试焦虑现象。 在重要的考试面前,担心和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严重的考试焦虑则会影响学业水平的正常发挥,也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要克服、 调节考试焦虑。 2、你能帮她解决吗? (1)、勤奋学习,成竹在胸,从容应对 (2)、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以平常心对待中考。(3)自我训练,如想象训练法、暗示训练法、放松训练法等。 四、学习小结:【说明:这一环节由教师和 学生共冋完成,内容酌情而定,不"一定面面俱 至打大致包括:(1 )对本课获得的知识点能完整地联系来起进行综合,加深理解,强化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形成知识框架,归纳出规 律和方法,或使教学内容得到提炼,从而达到提升的目的。也可利用学生在展示环节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奇思妙想或并教师自己提出的深层次的问题加以讨论,从而总结出规律和方法或深层含义以便推广应用②质疑问难,不仅要总结学会了什么,还要提出不懂得,不会的东西,■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思 考;。业”还是“能赚大钱的职业才是好职业”?谈谈你的看法。 2、怎样正确选择职业(在课本上标划出答案并把问题写在对应处) 3、九年纪学生小赵,父亲因 长期卧床不起,母亲为了照顾一家生活,经常到小赵所在学校叫卖豆腐。每逢这时,小赵就会躲在宿舍不出来,觉得母亲的做法让他丢人现眼,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假如你是小赵的同学,你会怎样劝说他? 4、看P139材料,回答如果自己初中毕业后走向了社会,王兀成的成才道路对你有什么启示? 5、完成P140-141的填空,并回答你认为什么样的职业是 好职业?选择职业应考虑哪些因素? 激励、弓倾(评「价、鼓励,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6、合作探究:我们应怎样克 服考试焦虑现象? 7、老师指出:就业方式:劳 动部门介绍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小组讨论:"“有人认为,工作轻松的职业是好职业”,也有人认为,能赚大钱的的职业才是好职业“。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职业是好职业? 9、阅读P139的材料,说说王成元的成才的道路表明了什么?对自己有何启发? 讨论: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或老师的帮助。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积极地面对升学考试、克服考试焦虑。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品质?请列举出来。 材料分析:据2020年《中国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 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 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 工具:百叶箱、温度计 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4.气温的差异 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 工具:雨量器、量杯 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 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 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 4.降水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物理《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 I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 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幻灯片、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通过学生讨论,说 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 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意识。 II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及电话交换机的用处;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教学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 III 课时安排:1课时 IV 教学内容分析 1、由于电话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但教材介绍的内容非常有限,学生意犹未尽,可以让学生在“渴求”中从网上获取更多的资料,对这部分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电话的信息传递、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及电话交换机作用如果只靠机械记忆, 不仅给学生的印象不深刻而且学生不信服,所以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进行得出结论。V教学对象分析 1 、学生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教学中应该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2 、由于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幻灯片,这样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能使进度快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3、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可在放过幻灯片后让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激发创造热情,

从中体验成功感和幸福感,同时共享群体的智慧。 VI 教学策略、方法设计 现代教学手段与启发式教学,利用土电话引入,来帮助学生建立情景,所以完全可以利用网上课件中现有的一些资源加以简单的编辑用来演示,效果很好。把本节的重点放在先信息的传递和信号上,所以对于片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的策略是红调控整体教学进度,微观放活学生局部学习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有组织、有步的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照片中隐藏的内在规律。 VII 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提出 打开幻灯片如图所示: 2.引入课题点击下一页 分析得到电话机的结构:由话筒和听筒组成。电话的工作原理:利用变化的电流传播信息。 3、电话交换机 点击下图并介绍交换机,如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赵恩红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结束前三章自然地理学习之后,初次涉及的人文地理的知识,由前后紧密联系的四部分组成,分别为世界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首先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及人口分布,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计算的技能,并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通过探究活动呈现人口问题,使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最后通过了解三大人种特点及分布,明确自然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本节内容设置为1课时。 【教学构思】 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并联系当下实际,了解世界上的人口总数。 世界人口的增长,整合教材4.1及4.3图,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读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并根据数据在学案中绘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读图-绘图-得出结论过程,并根据抚顺2007年出生率、死亡率(本年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由学生计算自然增长率,巩固自然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体会人口负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由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人口密度公式,并根据抚顺,及本省省会沈阳的面积及人口数,巩固计算,并体会人口分布的疏密,过渡到世界人口的分布,教会学生“读图三部曲”,掌握读图方法,培养读图能力,并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影响人口分布原因,同时利用大量图片,使学生树立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观念。 人口问题,利用探究作为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思路:根据教材及学案给出材料(关于抚顺的人口迁移)探究人口过快、过慢增长、及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带来的问题,并请同学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全班交流(画漫画、情景剧、举例子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及与人合作能力,并利用图片视频等,使学生体会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大人种,利用课件三大人种图片及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利用组内交流、抢答形式明确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并树立种族平等观念。 小结利用歌诀“一二三四”总结主要内容,呈现本节内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汉字“人”的相互支撑的结构比拟我们人类和自然环境,体会只有相互支撑,才能和谐共处,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升华学生情感。 【媒体设计思路】 本节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世界人口日及北京节前大堵车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直观印象;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动画,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进行地理计算的基本技能;并将世界人口分布图及世界人种分布图等以powerpoint的形式呈现,指导学生学会读图方法,同时利用人种图片及人口问题图片,使重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 1.以人地关系为贯穿课堂,联系知识的线索,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学习生活中 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引出探究的思路。 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有些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既展现了个性才能,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飑线是一种天气现象,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产生.飑线产生后,其经过的地区通常有雷暴、大风、冰雹等过程,能量大,破坏力强,维持时间一般为4-10小时.2016年4月22日凌晨,一条飑线在广西境内形成,于4时移入我省境内,6时50分前后影响广州,自西向东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据此完成下题. 据资料推测,这天早晨广州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①气温骤升 ②狂风肆虐 ③大雨倾盆 ④电闪雷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山前桃花山后雪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2017年底渝贵铁路将全线贯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在施工期间最有可能造成临时停工的天气是( ) A. B. C. D. 4.如图是阆中某日天气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日所属季节, 我 们家乡景象可能是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蓝天碧秋菊花黄, 西风紧北雁南飞 D.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5.下列关于卫星云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大气图象 B. 卫星云图上的白色区域是云雨区 C. 因台风移动迅速,卫星云图不能正确显示 D. 卫星云星可以显示暴雨出现的位置和强度 6.年平均的气温最低的地形区是 A. 恒河平原 B. 尼罗河三角洲 C. 西西伯利亚平原 D. 湄公河三角洲 7.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其主要影响因素 A. 海陆因素 B. 纬度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类因素 8.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B. 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日最高气温减去日最低气温的差 C. 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 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的气温大于海洋的气温 9.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 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B. 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C. 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D.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10.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B. 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C.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D. 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11.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西侧的原因是 A. 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 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 12.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降水就是指下雨 B. 降水规律是极地多,赤道少. C. 背风坡降水多 D.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 13.关于降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纬度地区降水量相同 B.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C. 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量少 D.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西岸降水多 14.读“甲、乙、丙、丁四地气温、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完成下题。 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 15.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轮廓图” 三个大洲的轮廓图中加点地区的气候类型均为 学校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考号________ ………………………………………………………装……………………………………订……………………………线…………………………………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高考物理专题复习 第1课时 三种性质的力教案

第课时三种性质的力 【测控导航】 知识点题号 1.力的概念 1 2.重力和重心 2 3.弹力大小的计算及大小变化分析3、4、7 4.胡克定律7、10 5.摩擦力的理解5、6、9 6.摩擦力的综合考查8、11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B.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F,等弹簧再压缩x距离后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 D.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也一定不相同 2.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地球上的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受到重力 B.同一物体在某处向上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小,向下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大 C.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 D.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有关 解析: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受地球的吸引作用,故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均受重力,选项A错误;某物体在地球某点处所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一定,与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物体所受重力G=mg,在g一定时,G由m决定,选项D正确.

3.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相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中的AB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1)、(2)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1)、(3) C.图中的BC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2)、(3)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2)、(4) 解析:如果杆端受拉力作用,则可用等长的绳代替,若杆端受到沿杆的压力作用,则杆不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如图(1)、(3)、(4)中的AB杆受拉力作用,而(1)、(2)、(4)中的BC杆均受沿杆的压力作用,故选项A、C、D均错误,只有选项B正确. 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推力;绳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推力,这是杆和绳两种模型的最大区别. 4.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 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质量都为零,用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CD ) A.L2>L1 B.L4>L3 C.L1=L3 D.L2=L4 解析:弹簧伸长量由弹簧的弹力(F弹)大小决定.由于弹簧质量不计,这四种情况下,F弹都等于弹簧右端拉力F,因而弹簧伸长量均相同,故选项C、D正确.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练习题.doc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第四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50 分,每小题 2 分) 1.地球村里的 60 亿人口日是() A.1999 年 12 月 10 日 B.1999 年 10 月 12 日 C.1994 年 10 月 12 日 D.1987 年 7 月 11 日 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数×死亡数 C.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总人数 D.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4.目前,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南美洲 C.非洲 D.欧洲 5.世界人口增长地区差异很大,下列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最慢的是() A.拉丁美洲的国家和地区 B.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C.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 D.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6.人口密度是指() A.一个地区的人数与总面积的比值 B.人/ 千米 C.平均每 1 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D.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7.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均匀分布 B.分布不均 C.集中在几个地区,其他地区没有 D.七大洲都有人口分布 8.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人口共亿人,我国的陆地面积为960 万平方千米,那么,人口密度为() 人 / 平方千米人 / 平方千米 人 / 平方千米人 / 平方千米 9.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A.寒带气候分布的地区 B.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 C.温带海洋气候分布的地区 D.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10.亚洲的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B.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 C.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 D.工业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11.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 B.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总人口一半以上 C.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 D.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12.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A.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B.“高等”或“低等”的标准 C.人们的风俗习惯、语言等 D.居住地的自然环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单元总结 一、世界人口 1.人口增长率: 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2) 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 1.三大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 语种分布地区 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母语)/印度、菲律宾和南非(官方语言)

祖国的首都--北京

6.4祖国的首都--北京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将共话中国改革 发展,共商国家大事。结合材料,读北京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 A. 政治中心 B. 文化中心 C. 对外交流中心 D. 交通中心 2.李华同学打算去北京旅游.你认为他不能实现的愿望是 A. 参观清华、北大校园 B. 到王府井商业街购物 C. 参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D. 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3.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太行山区和内蒙古高原交会的枢纽地带 B. 北京人多车多,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因此要禁止私家车行驶和外来车辆进京 C.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D. 四合院是老北京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 【答案】 【小题1】A【小题2】D【小题3】B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两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选A。 本题考查北京的旅游景点。去北京旅游可以参观清华、北大校园,到王府井商业街购物,参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的西安。故选D。 本题考查北京市的地理位置、人口问题、地势、传统民居。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它的西面是西山(属于太行山),北面有燕山山脉、内蒙古高原,处于三者交会的枢纽地带,A正确;北京人多车多,交通拥堵问题严重,但要禁止私家车行驶和外来车辆进

京,不符合实际,B错误;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正确;四合院是老北京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4.伴随着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部门将迁往周边城市,这对 北京的影响是() ①交通压力将有所减轻②政治中心地位将大幅度降低 ③城市空气质量将进一步提高④住房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解: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北京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如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加剧,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空气污染严重等,一将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部门将迁往周边城市,可以大大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缓解住房紧张状况. 故选:D. 5.距离北京最近的海洋是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距离北京最近的海域,读图解答即可。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背靠群山,面向渤海,因此距离北京最近的海域是渤海,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 中,对这些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采取的措施是() A. 应全部拆除 B. 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 根据需要拆除 D. 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答案】D 【解析】略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北京与上海之间,2007年开工,于2010年运营,全长1318千米,设计时速高速350千米,北京至上海只需5小时。结合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的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

2009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目标评价实验资料(三)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出生数和死亡数 2.到目前为止,无常住人口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南极洲 C.非洲 D.欧洲 3、下列数据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是:() A.2.0%,1.7% B. 1.0%,0.8% C.1.5%,1.7% D. 2.5%,1.5% 4.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和北美洲 B.非洲和欧洲 C.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D.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5.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原因是: A.环境的改善 B.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C.医疗技术的进步 D.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6.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迅速增长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 B.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C.人口增长过慢,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读图“北半球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图”,完成7-9题。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8.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高山 B.严寒 C.暖和 D.干旱 9.B和C人口稠密的原因是:() A.工业发展较早 B.农业发展较早 C.经济发达 D.终年高温多雨 10“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多分布在较为寒冷地区”的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种人 11.由于人种间的相互通婚形成了:() A.因纽特人 B.印第安人 C.混血种人 D.阿拉伯人 12.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制度 B.地理环境 C.语言文化 D.风俗习惯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题文)下列国家或地区中,近年来经济增长最迅速的是() A.中国、印度尼西亚、北美洲B.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 C.美国、法国、澳大利亚D.中国、巴西、东南亚 2 . “青菜青了,绿油油;辣椒红了,像灯笼……”反映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A.农村B.牧村C.渔村D.林场 3 . 某地区一年内人口出生率为2.1%,死亡率为1.1%,则它的自然增长率为 A.3.2%B.1.1%C.1%D.0.5%读表,完成下题。 金砖五国资料 4 . 以下四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俄罗斯B.巴西C.南非D.印度 5 . 2010年除南非外其余四国经济增速均超世界平均水平,则当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可能是()A.9.6%B.8.2%C.4.8%D.4.4% 6 . 人们总是选择在适宜居住的环境定居。下列国家中,人们往往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居住的是()A.巴西B.澳大利亚C.英国D.美国 7 . 下图这一标志性建筑物所属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 8 . 下列有关人口语言宗教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美洲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 B.阿拉伯语是使用人口最广的语言 C.阿拉伯人属白种人,信仰伊斯兰教 D.大洋洲人主要信仰佛教 9 . 某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4%,而人口死亡率为1.0%,则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1.2%B.0.4%C.-1.2%D.1.6% 10 . 城市人口过多出现的问题有() A.就业机会多B.生活条件改善C.环境改善D.住房紧张 11 .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经济不发达,所以人口增长缓慢 B.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放缓 C.高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12 . 阅读材料,以下描述的是哪种宗教的传统婚礼过程 庄严的教堂,金色的十字架,洁白的婚纱,悦耳优雅的婚礼进行曲,女方的父亲亲手把女儿交到新郎手中,教士开始宣读圣经上婚礼的含义……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犹太教 13 . 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的建筑景观是()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图6.42说说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高低,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 3.读北京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 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前播放视频MV《北京欢迎你》 北京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活动】北京城市符号 首都北京符号; 古城北京符号; 现代北京符号。 【讲授】优越的自然条件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学生观看图片 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 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活动】位置与气候 读“影响北京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北京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活动】地形与河流 结合地图,分析北京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 从地形、地市、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的地理环境。 简单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的纬度位置优越,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 但距海较近。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交通位置优越,对外交通方便。 【讲授】城市职能 观察下列三组图片,讨论它们分别体现了北京哪些方面的城市职能? 北京的城市职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法学习地理的习惯和能力。 小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肩负着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 阶段小结:北京的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发达,这里有包括北大、清华等全国顶级大学在内的上百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社科院等各类科研机构,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有很多著名的国家级博物馆、展览馆……因此,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阶段小结:北京有众多的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多次成功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是中国与世界联系与交流的中心。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课后习题 v1、北京面向的海域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