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在治疗胰腺癌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来检测分析厄洛替尼的50%生长抑制剂量(GI50)及其对胰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因子活动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来观察ErbB受体家族中的4个成员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应用软琼脂实验来检测细胞集落的形成。结果厄洛替尼抑制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的GI50浓度范围从0.1μM到大于2.5μM。厄洛替尼能完全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GF

)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厄洛替尼是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依赖途径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这表明,厄洛替尼为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方法。

许多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在胰腺癌中是高表达的,它们影响肿瘤的生长分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体外和体内的实验研究表明,EGFR的活化参与调控在细胞转化和肿瘤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几个细胞功能,包括增殖与分化,转移,诱导血管生成及抗化疗与放疗[1]。基于这些资料,显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是治疗人类癌症的一个新靶点。厄洛替尼是一种Ⅰ型人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在细胞内通过与三磷酸腺苷竞争结合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胞内区催化部分,抑制磷酸化反应,从而阻止下游的细胞信号转导。体外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其对肺癌、大肠癌细胞的生长起着抑制作用。EGFR属于ErbB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这个受体家族包括四个成员,胰腺癌细胞常常过表达EGFR,ErbB-2,ErbB-3,ErbB-4。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实验显示EGF,TGF-α,HB-EGF和双调蛋白显著增强了这些细胞的增殖[2-3]。因此,胰腺癌细胞中ErbB受体家族的过表达提示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机制在胰腺癌细胞生长的致病机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EGFR及其配体EGF/TGF-α的同存与肿瘤的侵袭加强、肿瘤切除后更短的生存时间[2]以及与肿瘤的预后相关[3]。

厄洛替尼是一个选择性的小分子EGFR-TKI,能阻断涉及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的信号通路。实验已经证明厄洛替尼不仅仅减少细胞增殖而且诱导细胞周期进入停滞期,加速细胞凋亡,有抗血管生成作用[4]。我们从实验中已经得出了浓度依赖的厄洛替尼在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的值与EGFR的表达具有部分一致性,这预示着厄洛替尼通过靶向EGFR发挥其抑制作用。但是,表达较低水平EGFR的Mia-PaCa-2cells半数致死量的值达到了1.75μM,它有可能作用于除了EGFR外的其他靶点。厄洛替尼与化疗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中观察到相对较高的临床反应频率,这可能是由于厄洛替尼阻断了EGFR,ErbB-2ErbB-3信号通路。因此,我们推论厄洛替尼在胰腺癌中主要通过EGFR通路发挥效应,但也不能排除其他靶点和信号通路的可能性。我们的实验表明低浓度的厄洛替尼弱化了胰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效能。因为非锚定依赖性生长和细胞侵袭是肿瘤细胞升高生物毒性的标志,厄洛替尼能阻断这两个行为提示其可能是一个抑制肿瘤扩散和转化的很好的药物。

综上所述,虽然与病人血浆中厄洛替尼的水平比起来,在胰腺癌细胞中的半数致死量值相对较高,但低浓度的厄洛替尼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细胞的侵袭和克隆形成。考虑到胰腺癌糟糕的预后和高发的EGF家族受体和配体过表达,厄洛替尼凭借其显著的动力学机制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新试剂。祥加用户名交流!

胰腺癌科普知识.doc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即原本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需注意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还应指出的是,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这种反复发作的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胰腺癌: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只能针对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健康素质。 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营养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胰腺癌发生应做到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即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等。 除了上述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措施,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即二级预防更具现实意义。基于胰腺癌的发病特点, 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诱因上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突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突然加重,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需及时就医,并定期体检。 如何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无特殊诊断价值。血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中与胰腺癌相关的主要有CEA、CA19-9和CA242,三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且可作为普查手段,或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这些肿瘤标记物对胰腺癌虽然有一定的阳性率,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仅能供临床医生参考。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共33例: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d,静脉滴注;替吉奥胶囊口服75~100 mg/d,d1-14,每3 w重复1次,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3例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化疗。其中部分缓解7例(21.2%),稳定15例(45.4%),进展11例(33.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1个月(95%CI:3.7~6.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95%CI:7.2~11.8个月)。主要3-4度毒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血小板减少4例,贫血2例,恶心呕吐1例。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可耐受,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发生,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为本方案用于晚期胰腺癌化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标签:胰腺肿瘤;药物疗法;吉西他滨;替吉奥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之一,发病率在近年逐年上升。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胰腺癌患者就诊时80%以上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失去了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使得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到10%[1]。联合化疗是晚期胰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临床试验表明,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能够较明显改善晚期胰腺癌的预后[2-3]。我院自2011年1月~2015年11月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共33例,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2015年10月治疗3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病理确诊12例,影像学诊断21例,均为进展期或已有转移的晚期胰腺癌,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龄33~75岁,中位年龄为55.8岁。研究组内所有患者一般状况ECOG评分≤2分,预计生存期超过2个月,近1个月内未接受放化疗。均有影像学可测量病灶,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正常。 1.2方法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 d和第8 d,静脉滴注。常规应用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止吐。替吉奥75~100 mg/d,口服(体表面积<1.5 m2者,75 mg/d;体表面积≥1.5m2者,100 mg/d;),第1~14 d,间隔1 w,每3 w为1疗程。在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中重度骨髓抑制,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白介素-11、输注红细胞等措施升白、升血小板、改善贫血。 1.3观察指标每周期化疗前后常规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化疗间歇期间复查上述指标,结合查体作出一般情况评价。每治疗2个周期后,行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价疗效。 1.4疗效评价标准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及生存质量的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e6496539.html, 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及生存质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艳玲张金标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目的:探讨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埃克替尼组 30例,吉非替尼组31 例。结果:埃克替尼组的皮疹、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吉非替尼组,组间差异显著(P 【关键词】埃克替尼;吉非替尼;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 73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120-02 吉非替尼与埃克替尼均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靶向药物,均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类药物具有特异性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研究旨在比较吉非替尼与埃克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对实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试验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埃克替尼组30例,男性患 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42~79岁,平均年龄为(61.20±3.14)岁。吉非替尼组31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42~79岁,平均年龄为 (61.36±3.08)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被诊断为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无意识及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书写和阅读能力;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注册证号:H20090760,进口药品:英国 AstraZeneca KK)用法用量250mg/次,每日1次;埃克替尼组:埃克替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10061,生产单位: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用法用量为125mg/次,每天3次。

靶向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好吗

胰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发现胰腺癌时病情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相对比较困难,但是患者也不要丧失信心,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胰腺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如靶向治疗是近些年新兴方法,那么靶向治疗胰腺癌效果好吗? 在临床上,很多胰腺癌在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中晚期,此时癌细胞多已经出现了转移和扩散,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此时手术只能是姑息性的手术切除,易复发,而放化疗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缩小肿瘤,控制病情,但是大家都知道,放化疗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效果打打折扣,因此不少患者会选择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意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专家介绍,靶向治疗的原理非常振奋人心,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疗效也会非常好吧,但是现实与之相反,在目前所开发的靶向药物中,有些效果还可以,有些是没有效果的,多数药物效果有限。且靶向药物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耐药性等情况出现,建议还是根据情况使用。 对于胰腺癌的治疗,除了西医,中医药其实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癌症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对待每一位患者辩证施治,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以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无痛苦,疗效显著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 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患者资料:刘祥洲男51岁信阳固始县人胰腺癌结肠转移 201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确诊胰腺癌结肠转移,随后在当地县医院进行治疗,由于其恶性肿瘤黏连性较广,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因此建议其做化疗,但是患者对化疗恐惧,曾出现多次昏迷。因此患者家属多方打听后,决定使用中医中药进行保守治疗。 2012年7月27日患者女儿代诊,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进行求治,袁希福院长根据患者病例单以及患者检查报告以及女儿阐述,采用三联平衡疗法为其开取中药进行治疗。 患者服药4天病情好转,能少量进食症状减缓。 8月6日患者女儿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复诊为父亲拿药回家治疗,袁希福嘱其服中药以巩固治疗。 患病后,刘祥洲一直坚持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如今5年多过去了,刘祥洲的身体依然非常好,而且病情稳定! 以上就是胰腺癌靶向治疗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靶向治疗也要根据情况看自己是否适合,且靶向治疗副作用较大,建议患者不要盲目使用。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7T10:41:49.43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1月作者: Merlin Muktiali Elbert Kow [导读] 通过实验,针对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治疗的效果,对其安全性与疗效进行判定。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Merlin Muktiali Elbert Kow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针对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治疗的效果,对其安全性与疗效进行判定。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随机抽取8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取对照组患者40名,对其实施吉西他滨输注治疗,其余患者42名采用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进行化疗实验。每3个周期评价一次临床疗效。对临床表现、疾病控制、胃肠道副作用、肾损害、肾损害和肝毒性的总体有效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总有效率为40.5%,疾病控制指数为71.4%。与对照组相比,同对照组表现出的30.0%和55.0%相比,呈现偏高趋势,但差异微小。在出现的不良用药后效果方面。实验组骨髓抑制率为49.9%,胃肠道反应为54.7%,肝毒性为19.0%,对照组分别为42.5%、50%和15.0%。两组的肾毒性分别为7.1%和7.5%,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对于晚期胰腺癌治疗来讲,治疗总有效率比单纯静脉滴注吉西他滨高,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二种药物具有相似的安全性与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癌症控制方案。 关键词:替吉奥;吉西他滨;晚期胰腺癌;副作用【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zym 胰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位于消化系统,根据统计显示该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占据全国第四位。病情进展迅速和症状难以察觉是胰腺癌发病的主要特点。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只有部分进展,进行根治手术难度较大。故临床上常用的胰腺癌治疗方法为化疗。针对晚期胰腺癌进行治疗时,吉西他滨作为一线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总疗效常常不尽人意。据统计,每年的存活率只有20%。如果一线晚期胰腺癌不切除化疗,二线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化疗。目前,大多数科学家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对晚期胰腺癌实施联合治疗。本文根据吉西他滨和替吉奥联合治疗效果展开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受试者为82名晚期胰腺癌患者,他们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用吉西他滨治疗,年龄61.6岁±7.3岁,26名男性,14名女性,38例腺癌,2例神经毒性。胰头主要肿瘤24例,胰颈9例,尾部7例。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组,年龄62.2岁±8.1岁,男性29例,女性13例,腺癌40例,神经病变2例,其中胰头原发肿瘤27例,胰颈8例,胰尾共有7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活检疾病的诊断基于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胰腺癌的高级临床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晚期胰腺癌的诊断,一个月内无其他化疗治疗。胰腺癌患者没有手术就没有机会进行根治性手术。患者及其家人可以理解,他们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肝病、急性肾脏、肺心病、其他肿瘤切除、孕期或哺乳期,以及对噻嗪或双西他滨过敏者除外。 1.2处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静脉注射吉西他滨(江苏豪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g,批号:H20030105),1000mg/m2;同时静脉注射替吉奥(江苏恒瑞,规格-20毫克,批号-H20100135)口服,视体表40毫克/平方米,治疗持续3周时间。对照组单独在体表静脉注射吉西他滨1000毫克/平方米,每周静负荷1滴,持续时间30分钟,1 C。每个化疗周期治疗6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和副作用。化疗期间进行常规止吐、镇痛和营养治疗。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胸部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 2实验结果及分析 2.1疗效和监测指标 经过一年的观察,我们观察并分析了两组在副作用发生频率和疗效上的差异,还分析了两组患者一年的统计生存率。胃肠道反应、骨髓瘤、肝、肾毒性和其他毒性副作用均以世卫组织标准为依据,分为0-4度。根据疗效标准1.1的值:(1)完全缓解(CR),病灶消失;(2)部分缓解(PR):症状明显改善,病灶减轻50%;(3)稳定状态(SD):病灶减轻50%以内。随访1年后,对照组7例患者存活,存活率17.5%,实验组10例存活,存活率23.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骨髓及胃肠道副作用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肝、肾毒性发生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胰腺癌早期常有症状,早期胰腺癌的诊断率较低。据不完全统计,近80%的患者有胰腺癌的晚期诊断,没有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积极诊断胰腺癌非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管生成素的化疗仍然是首选的化疗方案之一。据统计,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的平均生存期约为6个月,年生存率仅为20%。因此,国内外科学家研究了一组化学药物治疗常见胰腺癌,监测其副作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希望有最好的临床效果。 吉西他滨适合口服,方便患者使用。它是从一个化学基团中衍生出来的,该化学基团修饰氟烷,由三种成分组成: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三种成分按比例混合,同时保持有效性,延缓了氟拉西林的工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消化系统的某些反应。 近期研究表明,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为27.3%-48.0%。研究表明,如上所述,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有效率为40.5%,控制率为71.4%,大于单用吉西他滨的数据30.0%与55.0%,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接受替吉奥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率远高于单独接受吉西他滨治疗的患者。实验组的存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化疗在28天周期内进行,研究为期21天。结果表明,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略好于单独使用吉西他滨,可作为晚期胰腺癌的化疗药物。

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在治疗胰腺癌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来检测分析厄洛替尼的50%生长抑制剂量(GI50)及其对胰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因子活动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来观察ErbB受体家族中的4个成员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应用软琼脂实验来检测细胞集落的形成。结果厄洛替尼抑制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的GI50浓度范围从0.1μM到大于2.5μM。厄洛替尼能完全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GF )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厄洛替尼是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依赖途径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这表明,厄洛替尼为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方法。 许多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在胰腺癌中是高表达的,它们影响肿瘤的生长分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体外和体内的实验研究表明,EGFR的活化参与调控在细胞转化和肿瘤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几个细胞功能,包括增殖与分化,转移,诱导血管生成及抗化疗与放疗[1]。基于这些资料,显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是治疗人类癌症的一个新靶点。厄洛替尼是一种Ⅰ型人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在细胞内通过与三磷酸腺苷竞争结合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胞内区催化部分,抑制磷酸化反应,从而阻止下游的细胞信号转导。体外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其对肺癌、大肠癌细胞的生长起着抑制作用。EGFR属于ErbB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这个受体家族包括四个成员,胰腺癌细胞常常过表达EGFR,ErbB-2,ErbB-3,ErbB-4。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实验显示EGF,TGF-α,HB-EGF和双调蛋白显著增强了这些细胞的增殖[2-3]。因此,胰腺癌细胞中ErbB受体家族的过表达提示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机制在胰腺癌细胞生长的致病机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EGFR及其配体EGF/TGF-α的同存与肿瘤的侵袭加强、肿瘤切除后更短的生存时间[2]以及与肿瘤的预后相关[3]。 厄洛替尼是一个选择性的小分子EGFR-TKI,能阻断涉及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的信号通路。实验已经证明厄洛替尼不仅仅减少细胞增殖而且诱导细胞周期进入停滞期,加速细胞凋亡,有抗血管生成作用[4]。我们从实验中已经得出了浓度依赖的厄洛替尼在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的值与EGFR的表达具有部分一致性,这预示着厄洛替尼通过靶向EGFR发挥其抑制作用。但是,表达较低水平EGFR的Mia-PaCa-2cells半数致死量的值达到了1.75μM,它有可能作用于除了EGFR外的其他靶点。厄洛替尼与化疗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中观察到相对较高的临床反应频率,这可能是由于厄洛替尼阻断了EGFR,ErbB-2ErbB-3信号通路。因此,我们推论厄洛替尼在胰腺癌中主要通过EGFR通路发挥效应,但也不能排除其他靶点和信号通路的可能性。我们的实验表明低浓度的厄洛替尼弱化了胰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效能。因为非锚定依赖性生长和细胞侵袭是肿瘤细胞升高生物毒性的标志,厄洛替尼能阻断这两个行为提示其可能是一个抑制肿瘤扩散和转化的很好的药物。 综上所述,虽然与病人血浆中厄洛替尼的水平比起来,在胰腺癌细胞中的半数致死量值相对较高,但低浓度的厄洛替尼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细胞的侵袭和克隆形成。考虑到胰腺癌糟糕的预后和高发的EGF家族受体和配体过表达,厄洛替尼凭借其显著的动力学机制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新试剂。祥加用户名交流!

胰腺癌晚期病人吃靶向药有用吗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恶性程度较高,大约6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定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25%患者为局部晚期。当胰腺癌到了晚期时,很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药物治疗成了重要的治疗方法,如靶向药,那胰腺癌晚期病人吃靶向药有用吗? 对于一些晚期病人来说,吃靶向药是有一定作用的,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抑制肿瘤生长,控制病情发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靶向药虽然对胰腺癌治疗有效,但靶向药至今仍无法摆脱耐药难题,且随着靶向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往往会产生耐药性。另外,靶向药也有其特定使用人群,使用靶向药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有相应的“驱动基因”突变才能使用相应的靶向药,不可盲目使用。 袁希福老中医曾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靶向药物的原理不同于传统化疗药好坏细胞都杀,而是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后进行‘精确攻击’,这就像打鸟一样,你想打鸟,首先得知道鸟的位置,瞄准鸟。假如你连树上有没有鸟都不知道,想着先凭运气盲打两枪试试,真把鸟打下来的概率自然是非常低的!”“不做基因检测,不知道有没有基因突变就吃靶向药说白了也就是盲吃!用药的时候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没有经过基因检测就吃靶向药,万一没有靶点,药在身体内怎么可能不影响病人身体呢?” 当然,对于那些不能进行靶向药治疗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其他方式的治疗,比如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胰腺癌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宝贵案例。在中医看来,胰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胰腺癌讲究辩证论治,注重整体治疗,一方面有助于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调理患者机体,增强患者免疫力。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袁希福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上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行医,到嘉庆年间已经远近闻名。同治十年、光绪元年,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诏封袁希福祖上名医袁积德为“奉直大夫”。而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水平,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并师从多位名家。后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已帮助众多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瘤。由于病情危重,女儿立刻安排她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切除。可谁也没想到,2017年4月26日复查显示:肝尾叶见大小约1.3x1.1cm异常信号,考虑转移。医生建议化疗,可路雨自手术过后身体便变得很差,高烧不止,体重仅80多斤,家人怕老人身体耐受不住。后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1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10剂药吃完,路雨烧就退了,恶心呕吐也减轻了,想吃东西了。看到疗效不错,6月2日她就去希福医院复诊了,取了22天的药。从这以后,药吃完,其女儿便亲自去取药,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2019年5月30日,家属再次复诊,反馈道:复查彩超显示:“肝、胆、胰、脾、肾均未见明显异常”,对比2017年4月26日的检查结果,肝尾叶上的病灶已经消失。精神、气色、饮食、睡眠都相当不错。"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吉西他滨为主,但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极差,故其有效治疗亟待新型药物的研发。90%以上的胰腺癌RAS基因(以KRAS为主)存在突变和过度活化,RAS的过度表达与突变将导致持续的细胞增殖,为肿瘤发生的关键步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配体的过度表达对肿瘤包括胰腺癌的细胞生存、增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的入侵及转移等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胰腺癌的进展、局部浸润及转移均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针对RAS、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或其配体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成为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重点。 第八届全国胰腺癌大会(全国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倪泉兴教授在主题演讲中,针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也做了精彩的分析。除对ABX(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治疗专业性胰腺癌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进行了播报外,对曲拓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局限性或转移性首次接受化疗胰腺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B/I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同时,倪教授指出,对于在研小分子RAS抑制剂安卓健(Antroquinonol)联合吉西他滨治疗Ras突变的进展期胰腺癌的EAP 临床研究也即将启动。研发人员预示,安卓健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

滨单药治疗相比,将有可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以上。 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完成的1项Ⅲ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NCIC PA.3)结果显示,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期均优于仅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者,分别为24 % vs 17 %与6.4个月vs 5.9个月,且差异有显著性。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适应证。然而,厄洛替尼作为二线药物用于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的胰腺癌,尚未获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目前已完成的其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尚未能证实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针对EGFR及其配体的单克隆抗体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虽然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了抗新生血管药物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但其疗效未获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旨在研究吉西他滨与厄洛替尼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疗效的AVITA研究,也未能证实该组合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axitinib与舒尼替尼等药物在晚期胰腺癌的应用目前亦仍有待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

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26T16:14:41.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左宏波 [导读] 观察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左宏波(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吉西他滨 1000mg/m2,第1.8天;替吉奥口服40-60 mg/次,2次/日,第1-14天)对1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至少进行2个周期化疗,并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 12例患者中,有效率(CR+PR)为33.3%(4/12),NC为41.7%(5/12)。中数存活期和1年存活率分别是8.6个月和33%,12例患者中,研究观察到的3-4度毒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33%)、贫血(8%)、血小板减少(17%)、胃肠道反应(25%)。结论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 【关键词】替吉奥吉西他滨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之一,发病率在近年逐年上升。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胰腺癌患者就诊时80%以上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失去了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使得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低。化疗是中晚期胰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我院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采用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了1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2例,其中术后病理确诊5例,影像学诊断7例,均为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患者,不能行手术治疗,未接受放化疗治疗,KPS评分≥60分。年龄33-71岁,中位年龄62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替吉奥口服,每日2次、每次40~60mg(具体依个体体表面积决定:<1.25m2用 40mg;1.25~1.5m2用50mg;≥1.5m2用60mg),第1-14天。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21天为一周期。化疗中常规给予托烷司琼止吐,出现骨髓抑制给予瑞白等支持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患者化疗前均行CT检查,每2周期化疗后复查CT评价疗效一次,疗效评定标准按WHO(1981)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以CR + PR率为有效率(RR)。 1.4 不良反应 按照WHO(1981)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观察评价分为Ⅰ-Ⅳ度。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12例患者,CR0例(0%),PR4例(33.3%),NC 5例(41.7%),PD3例(25%),有效率(CR+PR)为33.3%(4/12),临床受益率 (CR+PR+NC)为75%(9/12)。 2.2 不良反应 治疗相关性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多为I/II度;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分别为:贫血8%,中性粒细胞减少33%,血小板减少17%。3例患者出现Ⅲ度胃肠道反应。3例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没有观察到肾功异常的病例。 3 讨论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一种恶性肿瘤,2002年全球胰腺癌患者约232300人,因胰腺癌死亡患者约227000[1]。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常已达晚期,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约3.5个月,90%的患者1年内死亡。吉西他滨单药方案是目前进展期胰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有效率为20%~30%,1年生存率不足20%,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6个月[2]。而吉西他滨联合方案目前只被证实对体力状态良好的患者在至疾病进展时间方面具有潜在良好的效应。目前常用于联合方案的药物包括厄洛替尼、奥沙利铂以及氟尿嘧啶类。 替吉奥是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的复方制剂,组成摩尔比为1:0.4:1。替加氟为抗肿瘤药氟尿嘧啶的一种口服前体药物,毒性只有氟尿嘧啶的1/7-1/4,然它的化疗指数却提高了1倍[3]。吉美司特是一种强力二氢嘧啶脱氢酶抑制剂,它能通过有效减缓氟尿嘧啶的分解、延长药物暴露时间而提高替加氟的抗肿瘤效力,同时降低用药者对替加氟治疗的个体差异程度[4]。奥替拉西的目的则在于借助其口服后能选择性地分布在胃肠道中并抑制氟尿嘧啶的磷酸核糖化、由此预防氟尿嘧啶磷酸化相关胃肠道毒性[5]。1999年在日本首次获准上市,2005年被批准用于转移性胰腺癌等治疗。一项日本Ⅱ期临床试验显示替吉奥加吉西他滨方案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耐受性良好并安全,其疗效亦似优于现行氟尿嘧啶加吉西他滨联合方案[6]。 我院于2010年2月开始采用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取得较好疗效,12例患者有效率(CR+PR)为33.3%(4/12),NC 为41.7%(5/12)。中数存活期8.6个月,1年存活率为33%。治疗相关性毒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及转氨酶升高,多为I/II度,经对症、支持治疗均能缓解。结果显示,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耐受性好,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但本组研究病例数较少,仍需在今后工作中增加病例来证实其疗效。 参考文献 [1]Parkin DM,Bray F,Ferley J,et a1.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2]郭春光,赵平.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2008,6(1):25. [3]Malet-Martino M.Martino R.Clinical studies of three oral prodrugs of 5-fluorouracil(capecitabine,UFT,S-1):A review.Oncologist,2002;7(4):288-323. [4]Shirasaka T,Shimamato Y,Ohshimo H,et a1.Development of a novel form of an oral 5-fluorouracil derivative(S-1) directed to the

胰腺癌晚期扩散了靶向治疗有效果吗

胰腺癌这种恶性肿瘤疾病,不仅发病快而且治愈难,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病情到了晚期,多会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一旦扩散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较大,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方法,那胰腺癌晚期扩散了靶向治疗有效果吗? 目前在胰腺癌的治疗中,靶向药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胰腺癌晚期患者通过靶向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不过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一般来讲,患者在吃靶向药之前是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的,如果盲目用药,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延误病情。 袁希福老中医表示:“靶向药物的原理不同于传统化疗药好坏细胞都杀,而是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后进行‘精确攻击’,这就像打鸟一样,你想打鸟,首先得知道鸟的位置,瞄准鸟。假如你连树上有没有鸟都不知道,想着先凭运气盲打两枪试试,真把鸟打下来的概率自然是非常低的!不做基因检测,不知道有没有基因突变就吃靶向药说白了也就是盲吃!用药的时候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没有经过基因检测就吃靶向药,万一没有靶点,药在身体内怎么可能不影响病人身体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靶向治疗所需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患者在选择靶向治疗时,一定要考虑身体状况、病情以及经济情况,切勿盲目选择。如果不能靶向治疗,也不要轻易的放弃,中医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胰腺癌应用广泛,副作用小,像年老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使用,而且在治疗时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将抗癌与调理并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还注重调节患者机体,恢复气血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帮助众多肿瘤患者通过中医中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增强了肿瘤患者抗癌、治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从事中医治癌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临床案例,更为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瘤。由于病情危重,女儿立刻安排她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切除。可谁也没想到,2017年4月26日复查显示:肝尾叶见大小约1.3x1.1cm异常信号,考虑转移。医生建议化疗,可路雨自手术过后身体便变得很差,高烧不止,体重仅80多斤,家人怕老人身体耐受不住。后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1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比较石磊 发表时间:2019-08-13T10:21:20.0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7期作者:石磊 [导读] 目的:研究比较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学。 石磊 北京四季青医院药剂科 100089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学。方法:选取2016年至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NSCLC),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服用吉非替尼,每天250mg,B组服用厄洛替尼,每天 150mg。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药物经济学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药物治疗费用和费用疗效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对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吉非替尼比厄洛替尼花费更少,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比较 目前,我国肺癌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肺癌也成为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比较多的癌种,在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ECFI-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最为常用。本次研究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研究对比了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来为NSCLC患者找到即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案。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和B组(n=50),A组服用吉非替尼,B组服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批准文号:H20040767,为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批准文号:H20060108,美国Schwarz Pharma公司生产。A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7.12±4.13)岁,鳞癌16例,腺癌28例,其它6例;B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7.82±2.73)岁,鳞癌16例,腺癌27例,其它7例,对比两组患性别、年龄、癌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非小细胞临床肺癌临床指南中》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2],接受过至少一个疗程的放化疗,且这一个疗程距本次研究开始超过一个月,并排除其它恶性肿瘤的存在。 1.2 方法 A组每天口服吉非替尼,每次250mg,每日一次,服药时间为每天早上;B组口服厄洛替尼,每次150mg,每日一次。服药时间均为每天早上饭后2h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反应。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病灶缩小≥75%,且维持时间大于4周;部分缓解,病灶缩小≥50%,且维持时间大于4周,稳定,病灶缩小≥25%,且维持时间大于4周,进展,病灶缩小<25%,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病例数。 药物经济学评价,本组仅药物资料费用不同,所以本次研究仅计算药费。治疗费用=治疗药品的费用+缓解不良反应药品的费用,费用疗效比=治疗费用/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肺癌是我国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非小细胞肺癌可细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几种,其生长较为缓慢,扩散相对较慢,但发现时一般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3]。 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是临床中使用较为广泛的靶向抗癌治疗药物,与传统的抗癌药物相比,效果更显著,且副作用更低[4]。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主要为腹泻)和皮肤反应(瘙痒、皮疹、皮肤干燥),且反应较为平

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服替吉奥,对照组30例患者用化疗加安慰剂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中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6例,总有效率76.7%;对照组CR 3例,PR 9例,总有效率4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CEA、CA199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构成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服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S-1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Method:A total of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30 patients treated with S-1 and gemcitabine in the treatment group,and 30 patients treated with gemcitabine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CEA and CA199(P>0.05).KP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before,the effect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1 combinded chemotherapy has a better effect and safety on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Key words] S-1;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Clinical study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胰腺癌的死亡率由第十位上升至第五位[1]。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且侵袭性强、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目前对胰腺癌治疗的共识为综合治疗,首选的治疗仍是手术切除,但一年生存率仍很低(小于20%)[2]。因此寻找控制肿瘤的发展过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抗癌药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替吉奥是替加氟、吉美拉西和奥替拉西钾复方制剂,其中替加氟起抗癌作用,吉美拉西增加其疗效,奥替拉西钾减低替加氟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替吉奥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探索中晚期胰腺癌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本试验患者诊断和排除标准,全部观察对象为2011年3月-2012年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