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并购案例分析

资本运营并购案例分析
资本运营并购案例分析

资本运营经典案例 解密碧桂园

资本运营经典案例解密碧桂园 碧桂园公司概况1992年发家于广东顺德的碧桂园以开发超级大盘见长,且近年来扩张迅速,截至2008年4月,已有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区域,以及在湖南、内蒙古、江苏、辽宁、安徽等地的45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项目。1992年起 家于广东顺德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于2007年4月3日确定以上限5.38港元 定价,发售24亿股,当中21.6亿股(90%)为国际配售,2.4亿股(10%)作公开 认购,集资超过129亿港元。每股招股价4.18至5.38港元,4月20日正式挂牌。碧桂园上市后,总市值即突破了千亿港元,成为来自内地在港上市的房地 产第一股。报道显示,碧桂园近年的收益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建筑及装饰、 物业管理和酒店营运四方面业务,其中房地产开发是获利最丰厚的一块。截至 去年年底,碧桂园在内地共拥有2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大部分位于广东省内,此外还开发有10家四至五星级的酒店。碧桂园上市重组过程翻开碧桂园招股说明书中的"历史、重组及集团架构"部分,可能谁都想不到,一向以低调务实示 人的碧桂园,在资本化之路上能够使出如此眼花缭乱的手段。令观者叹服。4 月20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碧桂园,2007.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一大早 开盘报7.01港元,全天最高价达到7.350港元,收市报7.270港元,较其招股价5.38港元高出35.130%,全日成交额为72.26亿港元,成交量10.04亿股。 碧桂园的股价果如之前市场预期,远超每股净资产。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比 起上市后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的精彩表现,碧桂园在上市重组过程中的一系 列资本运作同样令人眩目。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碧桂园的重组就开始,动作不大,神神秘秘,因为是典型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有典型的民营家族企业的 特性,更多的是内部瓜葛不清的资本结构,这个重组计划似乎不太容易。典型 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海外上市重组,一般要做三件事:第一步,企业转制,把 原来结构不清楚的转成外资企业,这是为境外上市做准备。第二步,就是重组 复杂的结构,让公司成为业绩漂亮、业务特色明显、发展有前途、财务状况良 好的企业。第三步,就是调整财务管理体系和会计政策,为上市铺平最后、也 是最关键的道路。剥茧抽丝般的重组方案据粗略统计,碧桂园目前有顺德碧桂 园公司等15家地产公司,增城凤凰城酒店公司等10家酒店,以及1家物业管 理公司广东管理公司,2家建筑公司、装修及装饰公司腾越建筑工程公司和雅 骏装饰公司,以及一家主题公园公司红荔文化村公司。总计28家有名有姓的企

企业并购案例

最新企业并购案例 一二案例一百威英博并购案例并购双方:2011年2月14日,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正式宣布,百威英博与大连大雪集团有限公司和麒麟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辽宁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并购方情况: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是一家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百威英博公司十分注重销售建设,在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市场中占据第一或第二的位置。百威英博亚太区总裁傅玫凯先生表示,中国是全球啤酒销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啤酒市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发展有着长期承诺和坚定信心。现今,百威英博在中国13 个省份拥有超过33 家现代化酿酒厂,管理超过25 个啤酒品牌,包括百威啤酒、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等全国重点

品牌。作为一家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售为推动力的大型公司,百威英博旗下经营着300多个品牌,其中包括百威、时代(Stella Artois)、贝克啤酒等全球旗舰品牌;Leffe、Hoegaarden等迅速成长的跨国畅销品牌;以及Bud Light、Skol、Brahma、Quilmes、Michelob、哈尔滨啤酒、雪津、双鹿、Cass、Klinskoye、Sibirskaya、科罗娜、Chernigivske、Jupiler 等本土明星品牌。此外,公司拥有Grupo Modelo公司50%的股份。Grupo Modelo 是墨西哥领先的啤酒制造商,也是享誉全球的科罗娜啤酒品牌所有者。被并购方情况: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 年,目前为辽宁省市场份额高居前三位的酒厂之一。大雪酒厂主要生产、销售和市场推广“大雪”、“小棒”和”大棒”等啤酒品牌,2010 年年销量逾20 万吨。辽宁省是中国第四大啤酒消费大省,收购大雪将加强百威英博在辽宁啤酒市场的战略地位,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华的业务格局。案

《并购重组与资本运营》

《并购重组与资本运营》 课程背景: 今天,中国正进入金融大爆发时代的起点,更开放的金融政策、更多元的投资渠道、更丰富的投资产品、更国际化的金融理念……所有的变化,都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选择与机遇,实业与资本结合的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变革创新的热潮中,如何抓住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和投资机遇,来推动实现经济创新、产业转型和企业变革,成为当前中国企业家以及自身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并购,已成为境内资本市场的主题词!但并购活动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以失败而告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之高的失败率?如何避免并购中的误区和陷阱,使得并购得以成功进行?如何把控并购这一企业发展的双刃剑以真正帮助企业增强竞争优势? ——产业经营是做“加法”,兼并收购是做“乘法”。很多企业家看到了“乘法”的高速成长,却忽视其隐藏的巨大风险。现实中,有太多在产业界长袖善舞的企业家最后在资本运营中折戟沉沙:唐万新、顾雏军……这些企业家的悲情结局浓缩了太多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的性格乃至宿命。弱者被无情地吃掉,强者则将崛起称霸。产业资本并购的帷幕逐渐拉开,你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本套课程《并购重组与资本运营》从实战落地的角度全方位剖析资本运营之道。 课程收益: 了解企业现金流管理及如何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 熟悉公司战略与投资决策、融资决策 学习企业并购重组的方案、设计和创新 学习各种并购重组的估值方法与评估途径 掌握公司并购重组主要模式 了解并购重组的种类与有中国特色的并购重组动机 企业并购、上市的资本运作中的策略 掌握企业上市过程一般会碰见的10大问题及解决之道 学会如何使用股权魔法进行全产业链整合 学会股权投资关于项目的筛选要素 学会如何用资本思维构建企业融资通道 了解股权基金的管理构架 运用资本工具帮助企业快速登录资本市场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DOC)

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 300027,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 关于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作了如下概括:“我们的业务实际是两大板块,电影电视及其衍生产品放在一起是一个板块,娱乐营销、音乐公司和经纪人公司划分到第二大板块。相互补充的强势产业链,形成了华谊兄弟的核心竞争力。” (一)公司发展进程 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1998年开始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2008年华谊兄弟并购经纪公司中乾龙德和影视公司金泽太和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资本运作 华谊兄弟成功之处在于其出色的资金运作,将自身从单纯的制片商转型为资金管理和版权管理的平台,以少量投资撬动了大片制作,加快资金周转。其在影片运作、资金链管理、版权经营上的独到模式。并在融资手法、利用多种资金拍片、激励导演和艺人创利等方面,体现了出色的财技。经过多年经营,华谊兄弟已完成了在电影、电视剧、音乐三大内容制作方面的布局。 除了电影的老本行,在演艺经纪方面,华谊兄弟2000年底收购王京华的经纪公司;并向发行环节延伸产业链,在2003年5月,华谊兄弟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40%的股权,并将其改名为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在2004年收购战国音乐,组建了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2005年,华谊兄弟进入电视行业,并购天音传媒,收编了张纪中和黄磊。电视剧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利润贡献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DOC38)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 ................................... 第一部分概述............................................ 第二部分企业并购........................................ 第三部分风险投资........................................ 第四部分其它资本运营方式 ................................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 第一部分概述 一、概念 (一) 资本运营:又称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 (二) 资产重组:是指为了整合经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置换、出售、转让,或对企业进行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的行为,以实现资本结构或债务结构的改善,为实现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二、目的 为企业的战略服务,实现企业的纬构调整;为生产经营服务,实现产品升级;

实现企业资本价值的一般增值。 资本扩张 (二)募集资金 (三)企业改制 (四)业务与资产整合 (五)开拓新的市场 (六)转移风险 (七)获取收益 三、资本的收益及退出途径 (一)公开上市 1、国内证券市场 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2、国外证券市场 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等。 (二)通过产权交易实施退出 1、将产权转让给其它企业或其它投资者; 2、出售给其它风险投资公司; 3、通过被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退出。 (三) 其它投资者溢价增资

第10章 公司并购与重组习题答案

第十章《公司并购与重组》习题答案 思考题 1、案例分析: 反击盛大新浪启动毒丸计划 新浪公司2005年2月22日宣布,其董事会已采纳了股东购股权计划,以保障公司所有股东的最大利益。按照该计划,于股权确认日(预计为2005年3月7日)当日记录在册的每位股东,均将按其所持的每股普通股而获得一份购股权。 购股权由普通股股票代表,不能于普通股之外单独交易,在购股权计划实施的初期,股东也不能行使该权利。 只有在某个人或团体获得10%或以上的新浪普通股或是达成对新浪的收购协议时,该购股权才可以行使,即股东可以按其拥有的每份购股权购买等量的额外普通股。盛大及其某些关联方目前的持股已超过新浪普通股的10%,而购股权计划允许其再购买不超过0.5%的新浪普通股。 一旦新浪10%或以上的普通股被收购(就盛大及其某些关联方而言,再收购新浪0.5%或以上的股权),购股权的持有人(收购人除外)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新浪公司的普通股。如新浪其后被收购,购股权的持有人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收购方的股票。每一份购股权的行使价格是150美元。 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 新浪将就该购股权计划向美国证监会提交8-K表备案,该表将包括关于购股权计划具体条款更为详尽的信息,公众可以在美国证监会的网站上查阅。在购股权计划中的股权确认日之后,新浪将向每位股东发送一封信函,进一步详述购股权计划的细节。新浪董事会已经聘请了美国摩根士丹利担任公司的财务顾问,美国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和开曼群岛梅波克德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协助公司实施购股权计划。 (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e6704182.html,/chinese/news/792769.htm) 问题: ⑴本案例中的收购方和被收购方分别是谁?被收购方启动了什么反收购措施?

资本运营案例分析1

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 海航集团收购GE SEACO 关键词:海航集团、GE SEACO、收购、国际化 摘要:2006年以来,海航逐渐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并将国际化作为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2010年初,海航顺利完成对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旗下的优质航空租赁业务收购,使其航空租赁业务一举进入行业前十。2011年初,海航集团在经过审慎性调查后,携合作伙伴香港投资公司Bravia Capital参与竞购GE SEACO。经过三轮激烈竞标后,在最后一轮以10.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中标,并在2011年7月29日正式签署意向协议。 正文: 一、企业介绍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600221),简称海航,是一家总部设在海南省海口市的中国第一家A股和B股同时上市的航空公司,IATA代码为HU,ICAO 代码为CHH,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为基地。海南航空是继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及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后中国第四大的航空公司。也是中国首家航空被SKYTRAT评为五星级的航空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海南航空集团下属航空运输产业集团的龙头企业,1998年8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正式批准海航入股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成为首家拥有中国机场股权的航空公司。海航集团是一家以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为三大支柱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截至2010年12月,海航集团资产规模逾2000亿元,营业总收入达647亿元。海航集团已拥有全国第一家租赁上市公司渤海租赁及境内外多家租赁企业,涉足基础设施、飞机航材等各类租赁业务,旗下大新华物流是国内第一家海陆空一体化大型物流集团。截至2010年12月,海航集团资产规模逾2000亿元,营业总收入达647亿元。2006年以来,海航逐渐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并将国际化作为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2010年初,海航顺利完成对澳大利亚ALLCO金融集团旗下的优质航空租赁业务收购,使其航空租赁业务一举进入行业前十。2010年,海航又参与了美国Triton集装箱租赁公司(同为世界前五大集装箱租赁公司)的全球竞购,但在最后一轮竞标中因出价比竞争对手稍低未能中标。 GE SEACO公司于1998年成立,是通用电气资本公司(General Electric Capital Corporation )与海洋集装箱有限公司(Sea Containers Ltd,后被SEACO取代)的合资公司,它的注册地位于巴巴多斯,是一个独立运营的企业。GE SEACO是全球第五大海运集装箱租赁公司,拥有并管理着超过130万TEU的标准集装箱,其集装箱出租率、回报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运营总部位于新加坡,业务网络覆盖6大洲,为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方位集装箱租赁服务,同时在全球设有21家分支机构,在40个国家拥有超过120个仓库。截至2010年底,通用海洋(GE SEACO)总资产达19.08亿美元,总收入3.55亿美元。它的总部位于新加坡,在8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GE SEACO在近几年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doc38)(1)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1 第一部分概述1 第二部分企业并购2 第三部分风险投资19 第四部分其它资本运营方式24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 第一部分概述 一、概念 (一) 资本运营:又称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 (二) 资产重组:是指为了整合经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置换、出售、转让,或对企业进行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的行为,以实现资本结构或债务结构的改善,为实现资本运营的

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二、目的为企业的战略服务,实现企业的纬构调整;为生产经营服务,实现产品升级;实现企业资本价值的一般增值。 资本扩X(二)募集资金(三)企业改制 (四)业务与资产整合(五)开拓新的市场(六)转移风险(七)获取收益 三、资本的收益及退出途径(一)公开上市1、国内证券市场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XX证券交易所、XX证券交易所 2、国外证券市场XX联交所: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等。 (二)通过产权交易实施退出1、将产权转让给其它企业或其它投资者;2、出售给其它风险投资公司;3、通过被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退出。 (三) 其它投资者溢价增资 (四) 被投资企业、原来的投资者或管理层回购; (五) 清算、破产。 第二部分企业并购 一、概述(一)概念所谓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X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财产、经营权或股份,并使一

资本运营之核心:兼并、收购与重组.pdf

资本运营之核心:兼并、收购与重组 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那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乔治。J.斯蒂格勒(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资本运营是指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的运用,兼并、收购与重组是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最复杂、最普遍的运作形式,也是资本运营的核心。 由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影响,从宏观上讲,中国的资源配置极不合理;从微观上看,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的发展仍主要是依靠内部管理型战略来实现。大多数企业家对交易型战略还是陌生的。即使是有所了解并致力去实施的那些企业,交易型战略的运用也远未到位,远没有充分发挥这种全新战略对快速扩张企业价值的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1992年,一些处境困难的国营、民营企业,在超前意识的驱动下,利用历史性机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结果是这些企业不但摆脱了困境,而且获得了奇迹般的飞跃发展:企业资产规模成几何级数增长,远远超过上市前若干年增长幅度的总和;新产品的推出,先进技术的引进,前所未有的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是企业改制上市前想都不敢想的。 但与股份化和上市相比,企业的兼并、收购则是更复杂和更经常的运作手段。它既是大幅度提高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但中国很多企业家并没有悟透其中的真谛:当你兼并、收购一家企业时,你并不是简单地往外掏钱买东西,而是得到了现实的生产资源,而对这些资源进行筹划在先的资产重组后,你就可以获得企业价值的激增和融资、再融资以求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一、企业资本扩张——兼并与收购 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兼并与收购 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它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对企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是全过程的。特别是兼并、收购,往往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实力雄厚的大财团、大企业的成长史,我们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兼并、收购等交易型战略的多次运用才取得现有的企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兼并、收购等外部交易型战略的运用,不仅是谋求生存的方式,同样是其实现“以小吃大”进行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 首先,交易型战略的实施,有助于迅速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增强资本扩张的能力。企业通过交易型战略的运用使自身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得到扩大,将使企业拥有更大的能力来控制它的成本、价格、资金的来源和顾客的购买行为,改善同政府的关系,从而形成更加有利的竞争地位;企业规模的扩大还将使企业有可能将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集中在一家企业之内,一方面可以保证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好地衔接,保证原材料、半成品的供应,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运输费用、节省原材料和燃料,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企业并购与重组的论文

一、绪论 下面从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阐述。(一)研究背景 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是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加快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资本运作形式,可以说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形式之一。我国企业并购经历了启动、沉寂、蓄势待发和蓬勃发展进入高潮的发展轨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第六次企业并购浪潮迭起,我国企业并购也逐渐进入高潮,会同全球化的经济背景深刻推动我国的企业深度重组和产业整合。企业并购、重组所涉及的会计、税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并购与重组在交易对象、主体、价格、结果等方面与传统商品交易的差别影响着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使得现代财务会计模式受到巨大冲击,涉税问题随之繁复。 (二)研究意义 纵观有关并购、重组的科研论著与学术论文,对并购、重组的税务筹划问题的论述为数不多。税务安排能节约税金支出,是企业并购、重组增值的重要来源之一。 所以,如何在现行的会计与税法制度下合理的进行税务筹划,也引起了众多企业的关注。我们以并购与重组的税务筹划为研究对象,是对该领域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三)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将从国际、国内关于税务筹划的研究评述及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税务筹划的研究述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国际上关于税务筹划的研究述评 早在19世纪中叶,意大利就出现了包含有税务筹划行为的税务咨询业务,但税务筹划真正从法律上得到认可并为社会所关注,要追溯到20

世纪30年代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在判决过程中,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针对此案发表了有关税收筹划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11]汤姆林爵士的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至此,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涉税案件的判决中仍常常引用到这一原则精神。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税收筹划的文献资料才开始大量涌现。当时以税收筹划为主题的财经杂志有《会计师税务》、《税收筹划》、《税收顾问》、《财务规划》、《财务世界》、《会计工作》等。[9]近年来税收筹划的新发展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税收筹划进行研究分析。即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如LISREL模型),采集相关数据,或从政府角度出发,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征收更多的税款;或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利用税务筹划达到真正节税的目的。二是有效税收筹划与无效税收筹划的讨论。[10] 2、国内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现状 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企业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利润分配等一系列的涉税业务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优惠政策及可选择条款,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以达到企业税负得以减少或延缓,获得最大的税后收益为目的的一系列谋划活动。[1] 在我国,税务筹划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以后,其功能和作用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所重视,已经成为有关中介机构一项特别有前景的业务。 3、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税务筹划的研究述评 我国对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税务筹划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不多。较早谈及并购行为税收因素是陈共、周升业等《公司并购原理与案例》一文中,是从目标公司、目标公司股东、兼并公司三个角度

现代企业应当如何进行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又称资本经营,是中国大陆企业界创造的概念,它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简言之就是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买卖企业和资产而赚钱的经营活动和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 一、资本运作含义 资本运作热火朝天很多年了,但是到底什么是资本运作?资本是企业的“血液”,资本运作是指对企业可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目标。资本运作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和艺术,各个门类无其不包,它推动着当前经济成规模、成规范、合理配置资源的向前发展。成功的资本运作,可以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失败的资本运作,甚至可以导致资产上亿的企业面临破产。 企业资本运作的基本原则: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资本运作,这一原则为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本运作提供了方向。 资本运作通过兼并重组、风险投资和发行股票等方式从企业外部筹资,资本运作的主要战略有:企业兼并、股市融资、风险投资战略。 二、资本运作如何成功的进行企业兼并和重组 1.企业兼并重组的形式及其原则。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兼并重组日益受到重视,企业兼并重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深化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企业收购兼并行为是指一家企业以资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它能清楚地说明所有资本运作活动,包括产权交易、资产重组、联合、合并等形式的实质,所以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核心内容。 企业兼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承担债务式,即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购买式,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的资产;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控股式,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它企业的股权,达到控股,实现兼并。 资本运作https://www.360docs.net/doc/1e6704182.html,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企业相互自愿协商的原则,不受地区所有制行业隶属关系限;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立足优势互补,有利于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兼并方有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和向被兼并企业增加资金投入,盘活存量资产,搞活企业的能力;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债权人和职工的权益,不得形成垄断和妨碍公平竞争;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按照新的企业经营机制运行,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治理。 从企业自身上讲,资产重组或产权重构,将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扭亏为盈,实现资本利润的最大化。 2.如何成功地进行企业兼并和重组。

资本运作案例分析

资本运作案例分析:高盛收购双汇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另外,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 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根据挂牌信息,此次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要求受让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资产规模超过500 亿元的国外资本、财务投资者、管理团队不变、税收留在当地。另外,双汇集团规定意向受让方或其关联方在提出受让意向之前,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闻讯,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国际资本展开了对双汇股权的激烈争夺。 从受让者条件来看,本来JP摩根是最有可能获胜的。相比早有准备的JP摩根,进入较晚的高盛赢面并不大。因为高盛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双汇受让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销了双汇最大竞争对手南京雨润的IPO,并持有雨润13%的股份,而且在雨润董事会派驻了一名非执行董事,不符合竞标条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辉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事实上并不符合双汇要求的管理资产500亿元的条件。但最后的胜出者却是罗特克斯,实在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 高盛和鼎辉能够最终胜出,其竞标之外的运作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他们的理解,以万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在此次股权转让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为此,高盛和鼎辉将

资本运营营销——理论与案例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 第一部分概述 一、概念 (一) 资本运营:又称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 (二) 资产重组:是指为了整合经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置换、出售、转让,或对企业进行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的行为,以实现资本结构或债务结构的改善,为实现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二、目的 为企业的战略服务,实现企业的纬构调整;为生产经营服务,实现产品升级;实现企业资本价值的一般增值。

资本扩张 (二)募集资金 (三)企业改制 (四)业务与资产整合 (五)开拓新的市场 (六)转移风险 (七)获取收益 三、资本的收益及退出途径 (一)公开上市 1、国内证券市场 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2、国外证券市场 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等。 (二)通过产权交易实施退出 1、将产权转让给其它企业或其它投资者; 2、出售给其它风险投资公司; 3、通过被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退出。 (三) 其它投资者溢价增资 (四) 被投资企业、原来的投资者或管理层回购;

(五) 清算、破产。 第二部分企业并购 一、概述 (一)概念 所谓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财产、经营权或股份,并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并购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品牌、市场、资金、管理、文化等优势,让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使呆滞的资本运动起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并购的具体育式包括企业的合并、托管、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产权交易、企业联合、企业拍卖、企业出售等具体方式。 (二)并购动因与效应 1、并购的理论基础 (1)企业外部发展优势论 企业发展通过外部兼并收购方式比靠内部积累方式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也高。 首先,兼并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和成本,投资见效快。 其次,可以有效地冲破行业壁垒进入新的行业。 第三,兼并充分利用了经验的效应,在很多行业中,当企业在生产经

资本运营并购案例分析

腾讯娱乐交友博客00:584769963 管理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 ___________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第一百货合并华联商厦 管理学院院(系)会计102专业课程名称资本运营 学号109104174 学生姓名陶浩杰 指导老师张红侠 起讫日期2012-04-22

第一百货合并华联商厦 2004年11川26H,第一仃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的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合 并后的心续公司上海l'i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卜称“仃联”)的股票已于半H 正式复牌,这意味着市场嘱11的第一百货和华联商贬合并案尘埃落定。而就在此一个月前,“百联”耕免邀约收购华联超市、物贸中心、友谊股份、华联商厦、第一百货等5家上市公司股票义务的川请被证监会批准,至此,“百联”在ΠL2-周岁Z际为门己献.上了沉甸甸的生口大礼,同时也在中国流通产业续写打造银河战舰的传奇。 一、企业介绍 1.第一百货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般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4月成立,前身是创立于1949 年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是闻名全国、首屈一指的人型国营商业流通企业。其主营业务以仃货零售经营及批发为主,在“一业为主,笋种经营”的发展思想指导下,已逐步向餐饮、旅馆、服装生产、商用计算机系统开发及销售、进出口贸易等其他业务拓展。 公司已和继在上海和外地开设了数家百货公司,还陆续在H本、北美、南非、法国等地设立了窗口。强大的经莒实力和家喻户晓的竞争地位使得公司连续10 多年保持国内零售企业销售额第一,主要经济指标一白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是世界百货联合会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会员。 公司的核心金业一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是中国首家通过ISo 9002质量认证体系的商业企业。公司股票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30指数屮唯-?的商业股。 2.华联商厦 上海华联商厦前身为上海永安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上市以来获得了重大发展。无论其营业面积还是销售额在上海乃至全国的零售业中均首丿Hi—指。公司将经莒重点放在连锁超市领域。其控股的上海华联超市在全国超市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连锁超市公司。公司更大的价值在于其商铺的增值。 故近10多年以来,上海市的巨大变化让上海的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尤其是黄金地段的地价呈现10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南京路作为中国最大的、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更是寸土寸金!而公词正是处于上海市最繁华的南京路商业中心。 同时,正是因为公司成立早、规模大,因而在上海房地产价格尚耒出现大幅上涨的时候,公司已经在上海市最主要的商业屮心建成了多家百货公司,拥有大量商铺,在上海地价暴涨之后,就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新加坡汇亚集团收购南京机轮酿造集团酿化总厂 基本情况介绍 新加坡汇亚集团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新加坡福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其下属全资企业,其产品主要以食品为主。新加坡汇亚集团经营领域十分广泛,涉及房地产、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它的主要业务之一是投资业务,从事企业并购、出售、重组等。从2001年1月起,开始与南京酿造集团接触,经过历时6个月的艰苦谈判及尽职调查,于2001年7月收购了南京酿造集团属下的最大的一个企业酿化总厂。 新加坡福达集团 新加坡福达集团成立于己于1995年,成立时总部设在香港,是新加坡汇亚集团的全资附属企业。福达集团成立时主要从事投资业务,1996年9月成功收购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开平广合腐乳有限公司及贵州凤辣子有限公司。至此,福达集团涉猎了部分调味品、非调味品的生产及销售,建立了自己相当完善的供应链体系。2001年7月,收购南京机轮调味品有限公司,继续向调味品行业挺进。 福达集团涉及了食品行业的两大类型,调味品、非调味品类。这两大类别在生产经营、技术质量方面差异很大,不利于公司专业化战略的实施,于是集团决定出售非调味品类企业。在集团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相继出售了深圳银鹰干货有限公司、上海新景西餐有限公司,开平嘉士利果子有限公司。对调味品类企业,

则实行扩建,集团继续投资南京机轮调味品有限公司和贵州凤辣子有限公司。 图4-1:集团组织结构图 南京酿造集团 主营产品或服务: 机轮牌酱油、涮料、干调粉;涮料火锅料企业经济性质:国营企业 经营模式:公司注册地:

生产型南京市 注册资金: 人民币8000 万元员工人数:1100 人 公司成立时间:1958 年营业额: 2000万元(2000年) 南京机轮酿造集团有限公司酿化总厂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成立于1958年,生产销售江苏省著名品牌“机轮牌”系列调味品。它是南京机轮酿造集团的主体企业,它的生产销售额占集团公司80%以上。1992年后,在国外品牌和迅速成长起来的国内品牌的冲击下,调味品(包括酱油)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南京机轮牌酱油的销售受到巨大冲击,经营每况愈下,2000年公司的销售额只有1500万元,由于食品行业是微利行业,总厂出现巨额亏损,大部分工人的工资被拖欠,企业营运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由于体制的影响,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多年来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没有资金进行广告促销,也无法进行产品改造、设备更新,南京市政府决定将该企业出售。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 一、海尔集团的进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峻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如此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独的国家质量治理奖。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不管是品牌的知名度依旧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通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治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事实上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二、资本运营的两种方式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闻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同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颧进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存进展起来的。海尔集团进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1993年国家进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那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职员,转变为要面对股东、职员、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职员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如此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股民、职员、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上市三年多,海尔通过改制,使企业发生了专门大的变化,冰箱产量是由上市时93年的30多万台,猛增到96年的151万台,增长了5倍,企业利润总额也由93年的8187万元,增长到96年的20065万元,增长了2. 5倍,职员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3年上市的1.7亿元扩张为96年末的3.26亿,而公司每股收益却由上市时的0.41元,增长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时刻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没有稀释,反而有提高,也确实是说企业在不断扩容的同时,资本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

投资与并购理论知识点汇编

企业需要对企业投资的基本类型有所了解,进而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式对项目进行投资。企业投资的基本类型包含有:按投资回收期限分类,按投资回收期限的长短,投资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按投资的方向不同,按投资的方向不同,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按投资行为的介入程度,按投资行为的介入程度,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投资前,需要了解企业投资的主要分类有哪些,进而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式。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有如下的分类: 1.按投资回收期限分类 按投资回收期限的长短,投资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回收期在一年以内的投资,主要包括现金、应收款项、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投资;长期投资是指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长期投资等。 2.按投资的方向不同 按投资的方向不同,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从企业的角度看,对内投资就是项目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投放于为取得供本企业生产经营使用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垫支流动资金而形成的一种投资。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为购买国家及其他企业发行的有价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或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向其他企业(如联营企业、子公司等)注入资金而发生的投资。 3.4按投资行为的介入程度 按投资行为的介入程度,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包括企业内部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前者形成企业内部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的各项资产,后者形成企业持有的各种股权性资产,如持有子公司或联营公司股份等。间接投资是指通过购买被投资对象发行的金融工具而将资金间接转移交付给被投资对象使用的投资,如企业购买特定投资对象发行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