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 I V 目录............................................................................................................ I 前言.. (1)

1绪论 (2)

1.1空调的概述 (2)

1.2空调的发展历史 (2)

1.3空调的发展趋势 (4)

1.4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5)

2系统硬件的选择及其功能特性 (6)

2.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及其功能 (6)

2.1.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6)

2.1.2AT89C51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 (7)

2.1.3时钟震荡器 (10)

2.1.4闲散节电模式 (11)

2.1.5掉电模式 (12)

2.1.6程序存储器的加密 (13)

2.2 DS18B20温度传感器 (13)

2.2.1 DS18B20概述 (13)

2.2.2 DS18B20测温操作 (14)

2.2.3报警操作信号 (15)

2.3 LED数码管 (16)

3硬件电路的设计 (18)

3.1时钟电路 (18)

3.2显示电路的设计 (19)

3.3按键电路设计 (20)

3.4温度传感器电路 (21)

3.5复位电路的设计 (22)

3.6系统总电路 (22)

4软件系统设计 (24)

4.1概述 (24)

4.2主程序流程图 (24)

4.3程序源代码 (25)

总结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空调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 T89C51单片机的温度检测、调节、控制的空调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特别是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设计。

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在通过单片机控制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

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DS18B20与A T89C51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AT89C51 LED数码管DS18B20 数字温度计

Abstract

With the era of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air conditioning has become popular we live, work, greatly improved people's quality of life.This paper describes a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ased on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regulate and control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use of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focusing on the sensor under the SCM hardware connection, software programming, and the modular systemconducte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in particular,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data collection process.On various parts of the circuit is also introduced one by one.

The system can easily achieve the realization of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and display, and can be arbitrarily set the upper and lower temperature control through microcontroller.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use, with high precision, wide range, high sensitivity, small size, low power consumption, suitable for our daily lives and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s temperature can also be embedded in other systems processing modulein the main system as the other auxiliary expansion.DS18B20 combined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implest AT89C51 temperature detection system, the system is simpl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suitable for harsh environments spo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Key words: AT89C51,LED digital tube,DS18B20 Temperature,Sensor

前言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功能也不断增强,许多高性能的新型机种不断涌现出来。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工业生产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器件,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如在工业生产中如:锅炉、蒸汽机等大型设备中,PLC(大型)作为主控器件有着不可替代的的优势,但是PLC设备一般价格比较昂贵,体积也比较大的,所用电源电压也相对较高。所以在小型系统中多采用单片机,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其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稳定性及控制功能也满足了智能空调控制系统的要求,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因此我们采用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而设计。

此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学习有关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单片机对智能空调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使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设计,同时也研究了另一重要器件DS18B20温度传感器。这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内容。

第二阶段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具体的电路,并确定满足具体技术指标的软件,掌握电路中重要器件的使用方法,以及绘制该课题电路。

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成功完成基于单片机智能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1绪论

1.1空调的概述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Room Air Conditioner),一般用于给封闭空间区域提供处理空气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追求人性化的事物,传统的空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的智能空调不仅利用了数字电路技术与模拟电路技术,而且采用了单片机技术,实现了软硬件的结合。既完善了空调的功能,又简化了空调的控制与操作;不仅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环境温度的不同要求,而且能全智能调节室内的温度及湿度等,使得空调具有节能、操作更简单、无机械装置、安全性能更强等特点。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价格低廉而又实用的控制系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所以本次毕业设计就选择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1.2空调的发展历史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区发生罕见的干旱天气,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美国率先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其英文名称是:Air cool Chiller,简称为Chiller。

在空调历史中,美国已经发展和改进了有风管的中央单元式系统,并得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和修理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分销商和经销商的强力支持。WRAC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系统,能够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购得,并在持续高温来的时候自己安装。同时,无风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别于美国市场的动力下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进。之后,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在90年代被转让到中国,这是通过与当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压缩机、热交换器、电机、精细阀和电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组成的合资公司进行的。在90年

代中国也从其它先进国家吸收了较大型空调设备的先进高新技术,并与多数是美国的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现今,中国当地主要工厂和合资企业制造了大量SRAC和SPAC以满足增长的国内市场和出口需要。中国现今已是最大的空调出口国,在2010年有4189万台机组出口。下面介绍我国家用空调产品外观历史演变

1. 第一代格栅式面板家用空调器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KF-19G1A在华宝空调器厂诞生,当时华宝还给它取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雪莲。雪莲的诞生开启了我国家用空调器行业的一个新时代,此后,春兰也拥有了自己的挂机生产线。华宝和春兰生产的空调器统治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近10年的时间,他们生产的空调器在外观上极其相似:扁平的大长方体结构。与此同时,大量的进口产品外观在90年代中期以前与此也大体相仿,所以,当时的空调器特别是挂机,如果不看商标很难辨别出是哪个品牌。1988年华宝空调器厂研制出第一台分体壁挂机KF—19GA是格栅式面板产品的一个典型代表,直到1995年,春兰的KFR—22G依然是挂机市场的主导产品,这也说明了当时国产空调品仍旧以格栅式面板为主流。

2. 第二代格栅式面板家用空调器

当家用空调器渐渐普及,其外观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20世纪80年代甚至到1995年,中国空调市场是进口机一统天下,进口机为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许多国产品牌的生产就是引进配件加以组装,这种启蒙作用也包括对我国家用空调器产品室内机外观的改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三菱电机、日立、松下等为代表的进口空调器出现了一种小型室内机,这种室内机一改以往那种庞大敦重的形象,外观精巧整洁,与家居环境融为一体,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国内众多空调工厂对此类产品的普及生产,第二代格栅式面板空调器主导了空调市场并流行至今。

3. 第三代光面板时代

2005年度国内各个工厂的新产品,与往年格栅式面板占主流相比,绝大多数品牌在2005年度推出了光面板系列的空调产品,如格力的天

丽系列、海尔的高效氧吧系列、美的的Q2系列和V系列等等。空调行业各厂家的这种集体行为将我国家用空调产品推至光面板时代。

与格栅面板相比,不仅是外观上的一种进步,更是产品技术上的一种转变。光面板挂机的上进风下出风取代了原来的正面进风下出风的循环风路,而光面板柜机的侧进风或进风口开合式设计也渐渐与原来传统的下进风上出风的循环风路共同主导柜机产品的设计趋势。

4. 第四代彩色面板

在国内空调市场,将彩色引入空调面板设计并形成一种传统风格是韩国品牌三星和LG的创举。与此同时,其他工厂开始逐一效仿。至2005年度,绝大多数工厂都有彩色面板的产品面市;而且,面板的颜色种类也开始变得异彩粉纷呈,其中又多款彩色面板产品堪称经典,如海尔的彩屏双新风、格力的天丽、志高的花好月圆、TCL的君兰系列和海蒂娜系列等等。

1.3空调的发展趋势

由于近几年国家的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促进环保,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并发布《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我国将实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我国的能效标识制度自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能效标准是由能效比得来的,首先介绍一下空调能效比的计算方法:能效比=制冷量/制冷功率。本着响应国家政策发展节能技术,内的空调生产商也开始逐步走向变频空调的市场。在2009年新空调年,美的变频空调整体销售目标为250万套,其中国内市场销售预计达150万套,占据国内变频空调60%以上市场份额。“明年对所有做变频空调的品牌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变频空调的销售量很可能翻番,所占市场份额可能达到10%以上。”海信科龙总裁王士磊对明年的变频空调市场抱乐观态度,而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几大空调厂家闻风而动,开始对变频空调“投怀送抱”。

除了发展变频空调外,还有新冷媒(R410A)的推广,静电除尘技术的普遍利用,负离子技术的广泛使用也都预示我国的空调行业向着高效、节能、环保的趋势前进。

1.4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本设计关键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 A/D 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 转换电路,其中还涉及到电阻与温度的对应值的计算,感温电路比较麻烦。而且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放大时容易受温度的影响出现较大的偏差,空调机内高密度的电路以及电子器件更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影响空调性能。

进而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 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电路简单,精度高,软硬件都以实现,而且使用单片机的接口便于系统的再扩展,对于整个系统费用较低,可靠性高,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满足设计要求。所以此处选用DS18B20方案。 LED

温度显示

单片机空调器

继电器控制系统

温度传

感器

图1.1 总体控制方案图

2系统硬件的选择及其功能特性

本章主要就选择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数码管作说明。

2.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及其功能

实际参考本系统的组成及所需功能的准确性,本文采用的是AT89C51单片机。

2.1.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AT89C51单片机与Intel 80C51在引脚排列、工作特性、硬件组成、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内含4KB的Flash存储器,擦写次数1000次;

内含128字节的RAM;

具有32根可编程I/O线;

具有2个16位可编程定时器;

具有6个中断源、5个中断矢量、2级优先权的中断结构;

具有1个全双工的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

具有1个数据指针DPRT;

两种低功耗工作模式,即空闲模式和掉电模式;

具有可编程3级程序锁定位;

AT89C51的工作电源电压为5(1±0.2)V且典型值为5V;

AT89C51最高工作频率24M Hz;

其基本组成(参见图2.1):中央处理器、Flash存储器、数据存储器(RAM)、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

1.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完成运算和控制功能。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

运算器主要用来实现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位操作。其中包括逻辑运算单元AUL、累加器Acc、B寄存器、程序状态字PSW和两个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说明 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对大厦内的各种机电设施,包括中央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其中,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是楼宇自动化系统节能的重点[1]。由于中央空调系统十分庞大,反应速度较慢、滞后现象较为严重,现阶段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几乎都采用传统的控制技术,对于工况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控制惯性较大,节能效果不理想。传统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难以解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空调系统温湿度影响及控制品质不够理想。而智能控制特别适用于对那些具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不存在已知算法和变动性大的系统的控制。“绿色建筑”主要强调的是:环保、节能、资源和材料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洁净度的要求,因此,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控制系统涉及面广,而要实现的任务比较复杂,需要有冷、热源的支持。空调机组内有大功率的风机,但它的能耗很大。在满足用户对空气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只有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才能达到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以下将从控制策略角度对与监控系统相关的问题作简要讨论。 2 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空调系统结构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2] [3]:

(1) 新风部分 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采集部分室外的新鲜空气(即新风),这部分新风必须满足室内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最小新鲜空气量,因此空调系统的新风取入量决定于空调系统的服务用途和卫生要求。新风的导入口一般设在周围不受污染影响的地方。这些新风的导入口和空调系统的新风管道以及新风的滤尘装置(新风空气过滤器)、新风预热器(又称为空调系统的一次加热器)共同组成了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 (2) 空气的净化部分 空调系统根据其用途不同,对空气的净化处理方式也不同。因此,在空调净化系统中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的简单净化系统,也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的一般净化系统,另外还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三级过滤装置的高净化系统。 (3) 空气的热、湿处理部分 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和降温、去湿,将有关的处理过程组合在一起,称为空调系统的热、湿处理部分。在对空气进行热、湿处理过程中,采用表面式空气换热器(在表面式换热器内通过热水或水蒸气的称为表面式空气加热器,简称为空气的汽水加热器)。设置在系统的新风入口,一次回风之前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一次加热器;设置在降温去湿之后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二次加热器;设置

空调自控系统方案设计(江森自控)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 HVAC暖通空调自控系统 技术方案设计书

一. 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用户对项目要求,并结合沈阳建筑智能化建筑现状,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是屹今为止整个沈阳所有建筑物厂区当中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的。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里面分布着大量的暖通空调机电设备。 ?如何将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集中监测和控制,提高设备的无故障时间,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何能够使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经济的运行,既能够节能,又能满足工作要求,并在运行中尽快的将效益体现出来; ?如何提高综合物业管理综合水平,将现代化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管理上提高效率。 这是目前业主关心的也是我们设计所侧重的。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子系统: 冷站系统 空调机组系统 本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之设计是依据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的设计要求配置的,主体的设计思想是结合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为准。 1.1冷站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根据项目标书要求,暖通自控系统将会对以下冷站系统设备进行监控:监控设备监控内容 冷却水塔(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却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却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冷水机组(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冻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冻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回水流量; 分集水器分水器压力、集水器压力、压差旁通 阀调节; 膨胀水箱高、低液位检测; 有关系统的详细点位情况可参照所附的系统监控点表。 (2)控制说明 本自控系统针对冷站主要监控功能如下: 监控内容控制方法 冷负荷需求计算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和回水流量测量值,自动计算建筑空 调实际所需冷负荷量。 机组台数控制根据建筑所需冷负荷自动调整冷水机组运行台数,达到最佳节 能目的。 独立空调区域负荷计算根据Q=C*M*(T1-T2) T1=分回水管温度,T2=分供水总管温度, M=分回水管回水流量 当负荷大于一台机组的15%,则第二台机组运行。 机组联锁控制启动:冷却塔蝶阀开启,冷却水蝶阀开启,开冷却水泵,冷冻 水蝶阀开启,开冷冻水泵,开冷水机组。停止:停冷水机组, 关冷冻泵,关冷冻水蝶阀,关冷却水泵,关冷却水蝶阀,关冷 却塔风机、蝶阀。 冷却水温度控制根据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启停台数,并且自

小议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探讨

小议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探讨 摘要:由于能源十分紧张, 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 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所以开发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 使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工况条件下, 都能以最佳效率运行, 并且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是非常迫切的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暖通空调;低效运行;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最消耗一般占整个建筑耗能的50%以上。但目前实际情况是,空调系统是按满足用户最大需求而设计,所有的空调系统长时间处在低负荷下运行。由于能源十分紧张,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开发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使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工况条件下,都能以最佳效率运行,并且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是非常迫切的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暖通空调系统 1. 整体工艺。暖通空调工作原理就是制冷剂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的交换而汽化, 从而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 然后, 被汽化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 变成高温高压气体, 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冷却, 又从气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液体, 同时被降温的冷冻水经冷冻水水泵送到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 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 通过送风管道送入被调房间。如此循环, 在夏季, 房间的热量就被冷却水所带走, 在流经冷却塔时释放到空气中。 2. 供水系统。常用的冷冻水( 水为载冷剂) 系统的冷冻水管道均为循环式系统。变流量系统根据其组成装置不同, 又可分为“相对的变流量系统”, 即冷量制备环路是定流量, 而冷量输送环路是变流量的; 和“真正的变流量系统”, 即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系统, 流过蒸发器的水量由负荷端的需求来确定, 后者能够充分发挥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潜力。 3. 空气处理单元。在暖通空调空气处理单元中,首先是新风与部分回风混合, 形成混风, 混风经过热交换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形成送风, 在冬天, 混风吸收能量温度提高, 在夏天, 混风温度降低, 送风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送风管道进入房间, 与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 最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灯光控制系统方案

一、系统概述 系统原理概述 系统所有的单元器件(除电源外)均内置微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由一对信号线(UTP5)连接成网络。每个单元均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通过输出单元控制各回路负载。输入单元通过群组地址和输出组件建立对应联系。当有输入时,输入单元将其转变为数字信号在系统总线上广播,所有的输出单元接收并做出判断,控制相应回路输出。 系统通过两根总线连接成网络。总线上不仅为每个组件提供24伏直流电源,还加载了控制信号。通过系统编程使控制开关与输出回路建立逻辑对应关系。 系统元件采用 模块化结构、并已 经有系统化产品、 系统扩展方便。同 时,通过专用接口 元件及软件,可能 直截接入电脑进行实时监控,或接入以太网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因此在设计时更加简单、灵活。 系统为分布式控制,模块化结构,可靠性高。任何控制模块均内置CPU,每个输入模块(场景开关、多键开关、红外传感器等)都可直接与输出模块(调光器、输出继电器)通讯(发送指令→接受指令→执行指令),避免了集中式结构中央CPU一旦出现故障造成整个系统瘫痪的弱点。 与BA系统的集成

诺雅照明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专用接口软件,可方便地与其他系统连接,如楼宇自控系统、门禁系统、保安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

系统结构图

二、系统功能和优点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学校应用的功能和优点: 1、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 可用手动控制面板,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精心地进行灯光的场景预设置,使用时只需调用预先设置好的最佳灯光场景,使人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随意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 2、美化环境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灯光设计,能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环境,增添其艺术的魅力。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利用灯光的颜色、投射方式和不同明暗亮度可创造出立体感、层次感,不同色彩的环境气氛,不仅使学生有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可以产生一种艺术欣赏感,对课程产生强烈的研究精神。 3、可观的节能效果 由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预先进行光照度的设置,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保证将灯关掉;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区域其实不需要把灯全部打开或开到最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用最经济的能耗提供最舒适的照明;系统能保证只有当必需的时候才把灯点亮,或达到所要求的亮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学校的能耗。 4、延长灯具寿命 灯具损坏的致命原因是电压过高。灯具的工作电压越高,其寿命则成倍降低。反之,灯具工作电压降低则寿命成倍增长。因此,适当降低灯具工作电压是延长灯具寿命的有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 I V 目录............................................................................................................ I 前言.. (1) 1绪论 (2) 1.1空调的概述 (2) 1.2空调的发展历史 (2) 1.3空调的发展趋势 (4) 1.4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5) 2系统硬件的选择及其功能特性 (6) 2.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及其功能 (6) 2.1.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6) 2.1.2AT89C51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 (7) 2.1.3时钟震荡器 (10) 2.1.4闲散节电模式 (11) 2.1.5掉电模式 (12) 2.1.6程序存储器的加密 (13) 2.2 DS18B20温度传感器 (13) 2.2.1 DS18B20概述 (13) 2.2.2 DS18B20测温操作 (14) 2.2.3报警操作信号 (15) 2.3 LED数码管 (16) 3硬件电路的设计 (18)

3.1时钟电路 (18) 3.2显示电路的设计 (19) 3.3按键电路设计 (20) 3.4温度传感器电路 (21) 3.5复位电路的设计 (22) 3.6系统总电路 (22) 4软件系统设计 (24) 4.1概述 (24) 4.2主程序流程图 (24) 4.3程序源代码 (25) 总结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空调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 T89C51单片机的温度检测、调节、控制的空调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特别是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设计。 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在通过单片机控制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

PLC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中央空调现已广泛的应用在各大商场、办公大厦等场所中,传统控制系统中在控制较适宜的温度的同时,却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央空调的舒适性和节能性,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央空调冷冻泵机组控制系统,为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及有效节能提供了技术条件。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央空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了传统中央空调的缺点,即冷冻泵、冷却泵不能自我调节负载,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随着变频技术日趋成熟,利用变频器、PLC、数模转换模块、温度传感器等器件的有机结合,构成温差闭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水泵的输出流量达到节能目的。该系统采用西门子的S7—200PLC作为主控制单元,利用传统PID 控制算法,通过西门子MM440 变频器控制水泵运转速度,保证系统根据实际负荷的情况调整流量,实现恒温控制,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通过对中央空调的理论分析,验证了以出回水温差为根据对其进行变流量控制的可靠性。对变频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为实现温度信号远距离传送,设计了基于USS 协议的RS-485总线通讯的网络。通过西门子TD200 文本显示器实现人机界面的设计,最后使用MCGS 工控组态软件进行了系统的组态设计研究。 关键词中央空调;PLC;变频器;PID;RS-485 - I -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中央空调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2) 1.2.1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发展 (2) 1.2.2 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发展 (3) 1.3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工作 (4) 第2章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原理 (5) 2.1 中央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5) 2.1.1 概述 (5) 2.1.2 制冷原理 (5) 2.1.3 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 (5) 2.2 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原理及特点 (5) 2.2.1 变流量空调系统概述 (5) 2.2.2 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实现方式 (7) 2.2.3 中央空调系统变流量系统的特点 (9) 2.3 电机的软启动原理及应用 (10) 2.3.1 软启动设备介绍 (10) 2.3.2 软启动器的应用场合 (10) 2.3.3 软启动器与变频器之间的区别对比 (10) 2.4 PID控制的设计 (11) 2.4.1 PID控制原理 (11) 2.4.2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12) 2.4.3 PID的反馈逻辑 (12) 2.4.4 P、I、D参数调整原则 (13) 2.4.5 对空调系统的PID变频控制 (13) 2.4.6实现设定值的自动调节 (13) 2.4.7 PID控制器设计及实现 (13) 2.5 本章小结 (14) 第3章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15) 3.1 变频器的原理 (15) 3.2 西门子MM440变频器性能介绍 (15) 3.2.1 主要特征 (16) 3.2.2 控制性能的特点 (16) 3.2.3 保护功能 (16) 3.2.4 变频器运行的环境条件 (16) 3.2.5 使用变频器设计系统时需注意的问题 (17) - II -

中央空调装置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中央空调装置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8-10-17T15:43:19.9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作者:谢若锋[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冬夏的气温变得反常,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空调。 (东莞供电局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冬夏的气温变得反常,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空调。随着空调的不断普及,几乎各家各户、各个单位企业都安装了空调设施,空调的大量使用过程中,能耗是其中较为受关注的一个方面。高能耗的空调会导致运行成本高,给人们的使用带来经济上的压力,所以如何降低空调的运行能耗是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本研究从中央空调的智能控制方面对空调的节能技术作以分 析。 关键词:中央空调;智能控制;节能空调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随着空调的不断普及,空调的电力消耗在家庭用电和企业用电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想做到节约能源,实现绿色节能的生活,根本上要从降低空调的能耗上进行研究。我国现有的某些企业在空调的研发和制造上已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可以说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所以应当肩负起提升世界空调节能技术水平的使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本研究就从智能控制方面对中央空调的节能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1.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1.1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原理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家用电器趋向于智能化。智能化的设备能够自主进行调控,可以减少大量的人为操作,真正的成为人性化的家用电器。过去大多数的电器仅仅是能够满足简单的功能,无法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只能依靠人们的手动操作来进行功能、功率等方面的调控。就空调的发展来说,当前基于控制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技术能够自行实现对空调的智能调控,能够极大地降低人们繁琐的调控工作,真正的做到智能化。模糊处理技术能够对一些非线性的、不确定的问题进行处理。模糊处理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将环境的数据作为模糊变量,通过模糊控制器提供的模糊逻辑进行运算,最终得到结果,进行执行,并实现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功能。人们可以对模糊控制器进行编程,所以模糊控制器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控制能力。对于神经网络,这是一种仿生技术。神经网络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模仿人脑的思考方式和过程发展而来的。人脑的有无数个神经元组成,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的也有大量的控制单元进行数据的分析。自身的结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自身优势,将结构作为处理控制器,极大地提升了系统在处理非线性、不确定的问题时能力。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就是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两种技术基本可以各种不确定的状况,实现对中央空调自主的监控功能,并能够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提供一个好的温湿度状况。 1.2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控制特点 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为智能电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由于环境的多变性,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也需要面面俱到。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控制中具有以下几种特点。首先,中央空调运行的环境多变导致了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多干扰性。对于一个房间来说,阳光辐射、气温、天气等都会对空调运行时的环境温度产生影响。并且房间的换气也不可避免。在诸多的因素烦扰下,空调需要的运行功率会进行上下浮动,导致功率的不确定性。多工况性是说空调运行具有季节性,在冬夏两季运行时的工作方式不同。多工况性就要求空调具有处理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智能控制技术的自动控制机制就会变得相对复杂,要求进行维护和操作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温、湿度相关性主要是指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多变。在进行温度控制时还应当考虑湿度对温度影响。温度和湿度并不是直接相关,但是仍具有较大的联系。并且中央空调需要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所以在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1.3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途径 变风量智能调节技术和定风量智能调节技术时智能控制技术对中央空调智能调节的主要途径。由上文可知,智能调节技术的核心是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处理技术,其原因是中央空调的变风量智能调节技术主要依靠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的。神经网络能够对室内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迅速做出反应,能够保证调节的灵敏性,对于传入系统的数据进行快速运算,并且能够保证结果的精确度,所以,中央空调可以应用变风量智能调节技术快速的对温度、湿度做出调节。定风量智能调节技术主要依靠模糊处理技术实现。模糊处理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对环境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和各种不确定性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并能够得到最优结果和处理方法,可以极大的提升中央空调的智能性。依靠这种技术,定风量智能调节技术可以通过循环送风和混合自动送风的方式对室内的环境进行自主调控。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变风量智能调节技术和定风量的智能调节技术能够最大的发挥中央空调对室内温湿度的调控能力,保证中央空调的正常运行,提升其智能性,让中央空调的管理和调控变得更加便捷。 2.中央空调系统智能控制应用要点 2.1蓄能技术 对于中央空调这种大型电器设备的使用,用电的时间不同在电能的资金投入也就不同。所以蓄能技术便应运而生。蓄能技术一般是应用于夏季或者空调制冷的时候。顾名思义,蓄冷技术就是避开用电高峰期,在一定时间内储存一定的冷量,然后再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将冷量进行释放,从而降低电力供应的压力。蓄能技术的实施基础是蓄能机房的建设。应当对建筑物的面积进行合理评估后确定蓄能机房的大小和蓄能能力。蓄能机房作为一个冷量或热量的中转站,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能量的释放和储存,从而达到节约能源节约资金的目的,能够缓解供电压力。 2.2变流量技术 空调最主要的就是冷水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这两大系统保证了热量的运输,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变流量技术就是基于这两个系统的平衡调节,进而达到对室温的调控。变流量系统就是通过对冷水循环和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流量进行调节,保证温度差的稳定,从而降低能耗,提升空调的运行效果的系统。冷却水系统具有能够随空调运行的负荷大小变化而对流量调节的特点,还能够保证冷却水和冷水在循环时的温度差保持相同。变流量技术通过传感器进行温度等数据的采集,传送给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处理后,得到最终的执行数据,通过冷凝器的调节从而到达对冷水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调节作用,达到减少能源损耗的目的。 2.3热回收技术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概要

自控系统介绍 一、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建筑物迅速崛起及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必然条件。而现代化建筑物的大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必然导致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技术性能复杂,维修服务保养项目的不断增加,管理工作已非人工所能应付。因此,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及计算机管理已成为现代建筑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可以大量的节省人力、能源、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提高建筑物总体运作管理水平。 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质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Central Control Monitoring System, 简称CCMS),有时称为综合中央管理系统。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领域,以提供对各类建筑物内设备进行高效率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 BA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对机电设备实现以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 以运行状态监视和计算为中心的设备管理自动化; 以安全状态监视和灾害控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自动化; 以节能运行为中心的能量管理自动化。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智能建筑设备控制中机房设备相对比例较大,控制流程和技术较复杂,涉及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图形及显示技术等。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它不仅涉及对大厦的电、风、水等设备进行控制,而且与大厦的IT(信息技术)应用了有紧密的联系。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控制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给楼宇控制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工程中投资较大的部分。 1、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 UPS、暖通设备、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一旦机房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机房的集中管理更为重要,一旦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尤其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机房环境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在许多地方的机房不得不安排软件人员或者不太懂机房设备管理甚至根本不懂机房设备维护的人员值班,这对机房的安全运行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自控方案实现了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实现了机房的科学管理。

酒店客房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酒店客房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北京威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零零八年一月

目录 一、系统的概况及需求分析 (2) 二、威控客房控制系统为酒店带来的经济效益 (2) 三、VC-RC1000系统简介 (3) 四、VC-RC1000系统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节能、节省配置、节约人力资源、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更安全的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人性化的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全面提高酒店管理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高性能的成熟系统产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VC-RC1000系统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系统优势体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威控客房控制器与其它厂家控制器的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VC-RC1000系统的整体设计详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酒店客房控制系统的构建................................................................................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单客房系统设计构成及主要设备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6.3通讯系统的结构及设备 (7) 6.3.1 系统通讯结构 (7) 6.3.2 系统通讯设备 (8) 6.4客房控制系统软件 (8) 6.4.1 最可靠的平台、最安全的技术保障 (9) 6.4.2 软件功能强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9) 6.4.3 可靠性高 (11) 6.4.4 灵活通用,模块化结构 (11) 6.4.5 界面友好 (11) 七、系统运行模式及功能 (13) 7.1无人模式 (13) 7.2入住模式 (13) 7.3欢迎模式 (13) 7.4普通控制模式 (14) 7.5睡眠模式 (15) 7.6已租外出模式 (15) 7.7退房模式 (15) 7.8特别模式 (15) 八、VC-RC1000系统的实施步骤 (16) 附图一:RCU工作原理图 (17)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设计原则及依据 (2) 第一节设计原则 (2) 第二节设计依据 (2) 第三章中央空调系统 (3) 第一节中央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 (3) 第二节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4) 第三节中央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 (4) 第四章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设计 (8) 第一节系统构成 (8) 第二节监控设计的注意事项 (8) 第三节机房监控系统设计 (9) 一、机房监控点位的布置 (9) 二、控制部分设计 (9) 第四节测点一览表 (11) 第五章新风系统监控设计 (11) 第一节系统功能及组成 (11) 一、系统功能 (11) 二、系统组成 (12) 第二节主要设备及选择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3)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系统尤其是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像宾馆、办公楼等这类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建筑,普遍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可以达到经济节能,环保,节约空间,个性化,简化管理,提升档次,投资方便等优点,是未来空调的发展方向之一。其统一的管理,良好的舒适度,高档的品位,广阔的利用空间一定能使用户的生活提高一个档次。而统一供冷供暖的方式,可以节约一大部分能量,环保的特质也会让用户感到特别满意。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建筑为一商贸综合楼,共10层,建筑面积5997平方米,主要功能有餐饮、客房、办公室等。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餐饮、客房、办公室等的多联机空调设计;空调系统采用MDV智能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无论从经济、使用寿命,还是从美观、清洁的角度讲,该系统都很符合建筑用途的要求。 在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之前,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要求,配合建筑专业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进行了详细计算。通过计算使建筑热工设计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为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奠定基础。 第二章设计原则及依据 第一节设计原则 1)设备保证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执行标准,须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并通过国家、行业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设备。 2)产品及其所有零部件应是技术先进、设计正确、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节省能源、遵守机械、电器及建筑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维护方便。制造产品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性能,且为原厂生产,并有该厂商标。产品必须是最新制造生产,不得有生锈、陈旧、过时的配件。 第二节设计依据 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智能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 (2) 1 意义与要求 (2) 1.1 意义 (2) 1.2 设计要求 (2) 2 设计总体方案 (2) 2.1 设计思路 (2) 2.2 总体设计方框图 2.3 完整原理图 (4) 2.4 PCB制图 (5) 3设计原理分析 (6) 3.1 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7) 3.2 声光报警控制电路 (7) 3.3 排气电路工作原理 (8) 3.4 整体工作原理说明 (9) 4 所用芯片及其他器件说明 (10) 4.1 IC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图 (11) 5 附表一: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电路所用元件 (12) 6.设计体会和小结 (13)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1 意义与要求 1.1.1 意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煤气或者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及时检测出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并将其排除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本人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联系实际,设计出一套有毒气体的检测电路,可以在有毒气体超标时及时抽排出有害气体,使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一个保障。 1.2 设计要求 当检测到有毒气体意外排时,发出警笛报警声和灯光间歇闪烁的光报警提示。当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能自行启动抽排系统,排出有毒气体,更换空气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抽排完毕后,系统自动回到实时检测状态。 2 设计总体方案 2.1 设计思路 利用QM—N5气敏传感器检测有毒气体,根据其工作原理构成一种气敏控制自动排气电路。电路由气体检测电路、电子开关电路、报警电路、和气体排放电路构成。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QM—N5检测到有毒气体,元件两极电阻变的很小,继电器开关闭合,使得555芯片组成的多谐电路产生方波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间歇发光;同时LC179工作,驱使蜂鸣器间断发出声音;此时排气系统会开始抽排有毒气体。当气体被排出,浓度低于气敏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范围时,电路回复到自动检测状态。

浅谈智能空调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谈智能空调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8-07-18T11:35:16.190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6期作者:李昊 [导读] 模块化开发流程体系和技术在空调上的应用成果明显,这是一种解决研发设计效率和产品开发周期困境的有效方法。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随着大气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如何提供清洁的优质空气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空调制造行业,特别是商用机领域,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是客户非常关注的需求。而在空调箱领域的市场,由于门槛低,技术优势不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这一产品的竞争中。模块化开发流程体系和技术在空调上的应用成果明显,这是一种解决研发设计效率和产品开发周期困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模块化;智能空调;系统设计;功能实现 引言 为满足家用空调的现代审美要求和功能需求,引入系统设计方法,把智能空调系统设计因素分解为内部和外部系统元素,并运用系统化设计程序,模块化成套设计可以用最少量的模块,组合出满足不同用户群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能够依靠用户大资源去换取供应商的一流模块资源,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业务过程简化,为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奠定了基础。模块化是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特点,以解决复杂系统快速响应设计、供货和制造的高级标准化形式。模块化设计主要从平台基本型着手,通过在基本型基础上进行变型和不同模块的组合配置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差异化产品。由于模块化装配是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前提,因此在模块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制造工艺标准化、减少过程检验和延迟差异化生产,尽可能通过接口的标准化和结构协同性来满足装配效率要求。 1.智能空调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要点 依据满足用户需求的模块管理架构把相关零部件按照其影响的产品设计参数和模块驱动因子进行模块聚类。以面板模块为例,它包括面板、装饰板、装饰条、面板框4类基本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共同影响了内机宽度、深度、高度、罩壳、面板、骨架造型和面板自动升降等7类设计参数,这些参数在影响用户需求的评价方面比较相近,面板造型影响度略高、面板自动升降影响度略低。模块化产品架构中的模块通常由数种零件组合而成,高层级的模块包含着低层级的模块。由于模块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因此可单独生产、采购、检验和装配。有的模组由模块商直接供应组装好模块,有的模组由厂内的预装线完成模块预装,以模组型式上总装线生产。罩壳模块和其他模块的接口数量最多,在设计时应注意罩壳模块的接口标准化设计,以避免产生过多模块,提升装配效率。 2.NB—IOT网络智能控制设计 2.1NB—IOT模块控制系统框架 NB-IoT主要服务于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的连接需求,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具有广覆盖、大连接、低成本、低功耗四大特点,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NB-IoT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通过UART接收主控制器的数据并上传到云平台;接收从云平台传输的空调控制命令并通过UART下发给主控制器。空调远程控制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云平台将电脑客户端或者手机移动端的控制命令通过NB-IoT模块下发到主控制器,进而下发给空调,实现对空调的控制。主控制器将定时采集到的空调运行状态数据通过NB-IoT模块传输到NB-IoT基站,经核心网传送到云平台,用于Web界面展示和手机移动端的访问,从而实现用户通过手机或Web界面对空调运行状态的查询及空调的远程控制。 2.2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主控制器的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串口接收中断服务程序等。主程序首先对STM32进行初始化,以及NB-IoT模块初始化,主要负责定时向空调发送运行状态査询命令,完成空调状态参数的定时采集,并按规定的协议将空调状态数据上传云平台。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雅士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1.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基本类型 (1)空调系统的控制要求 空调的用户或工艺条件不同,空调系统的控制要求也往往不同,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安全保护 2)空调房间温度(或回风温度、或送风温度)的自动控制 3)独立空调系统的温湿度(室内、回风或送风)控制 4)区域内多个空调系统的集中管理与控制(集散式控制或分布式控制) 5)其它控制要求,如风量控制(变风量或定风量)、压差控制(过滤器压差、洁净室正压或负压、缺风保护等)等 在以上几种情况中,第5)类控制要求一般不会独立提出,一般伴随第2)~4)几种情况同时出现。第1)种控制要求独立提出时,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范畴,应该归于低压配电系统更为贴切。 在目前国内的空调自动控制类项目实施中,大部分按照目前的专业分工情况,对强弱电分柜制作和安装,即由独立的起动控制柜(配电箱)负责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安全保护,弱电控制器及其相关部件则集成于另一个独立的弱电控制柜中。在雅士的标准中,我们倾向于强弱电一体的集成方案,即将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单元与弱电控制单元集成于同一个控制柜中,可有效减少外部接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然,采用强弱电一体的方案时,必须消除强电部分对弱电部分的电磁干扰。 (2)空调自动控制设备系统的基本类型 按照空调设备系统前述的不同控制要求,就有了以下几类典型的空调自动控制设备系统: 1)起动控制柜(配电箱)ASP 起动控制柜内集成了设备的供电控制回路(主回路)和保护控制回路(二次回路),其主要功能有二:手动或自动通断设备的供电电源,以控制设备的起停;提供过载、欠压、失压、缺相、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保证受控设备及供电系统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生活智慧人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广东领航者科技有限公司

一、概述 本方案设计采用witlife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维德莱夫品牌源自澳大利亚,始创于1989年, Witlife维德莱夫—智能生活·智慧人生,系智能化酒店,智能化家居的领航者,在大洋洲和大中华地区设有研发和业务机构。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经销商和代表处。为智能化生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为智能化领航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不变的核心理念:为智能生活,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全程智能服务,实现超乎客户满意的惊喜。 Witlife维德莱夫大中华地区总部成立于2010年,Wit life维德莱夫是一家专业从事家庭智能化控制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球知名企业,是全球知名的智能家居公司。 Witlife维德莱夫智能家居系统,是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通讯技术、无线射频(RF)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显示、即时控制、预设控制、远程控制等功能,可以用家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RF遥控器、触控面板等多种方式进行控制。通过网络可以完全掌控家庭、酒店所有的灯光、空调、电视、音响、热水器、饮水机、电饭煲、房门、窗帘、供养、浇花等。 Witlife维德莱夫,智能生活,智慧人生,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推出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家居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现代住宅中的安防监控、灯光窗帘、温度湿度、音乐影院等智能控制,并能无

缝接入小区网络对讲、家庭物联网。 二、网络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标准 本设计方案主要参照以下设计标准: 1、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EN50090 (欧洲电工标准) 三、智能家居系统结构原理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网络架构,分散控制各个子系统,最适合现代家居的应用,其结构如下: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结构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是网络点,网络点通过网络线接入路由器构成的家庭局域网。可以高速双向传输控制、信息、视频、音频等。 由上图可看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平台能够搭载各种控制子系统,除了继电器控制信号,它能控制任何控制协议,传输任何音频、视频、信息数据,并能双向反馈。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具有: ?居家安防控制 ?居家监控系统 ?灯光智能控制

智能空调系统设计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报告题目名称:智能空调控制系统 姓名:xxx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2012级2班 学号: 201201050503 同组人:xx 指导教师:xxx 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2015年7月 24日

指导教师评语

摘要 本系统以STC89C51为核心,采用温度采集模块、继电器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响铃模块、指示灯模块、键盘输入模块、实时时钟模块,实现了基于空调温度控制系统。 本设计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控制各项功能。采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来采集室内温度,当采集温度超出温度阈值发出警告,并通过继电器控制220V的大电压,使空调工作。采用DS1302 构成实时时钟模块,设定初始时间后,可进行计时。然后采用两块共阴极4位七段数码管构成显示模块,可将时间、温度等数据显示出来,又用了4个普通的非自锁按键,可自由切换显示的数据。采用的存储器是AT24C02,用来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数据和程序,具有掉电保护功能。 关键词:STC89C51、温度采集、数据显示、温度调控

目录 前言 (5) 第一章设计要求 (6) 第二章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系统的组成 (6) 2.2、系统的工作原理 (6) 2.3、系统各模块功能的实现 (7) 2.3.1、按键切换功能及显示功能 (7) 2.3.2、按键调节功能 (8) 2.3.3、指示灯指示及响铃功能 (8) 2.3.4、存储功能 (8) 2.3.5、空调自动启动和关闭功能 (8) 第三章电路设计 (9) 3.1、单片机最小系统 (10) 3.2、显示模块设计 (11) 3.3、温度采集模块设计 (12) 3.4、实时时钟模块设计 (13) 3.5、继电器模块设计 (15) 3.6、响铃模块设计 (15) 3.7、键盘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16) 3.8、存储模块设计 (17) 3.9、指示灯模块设计 (18) 3.10、系统原理图 (19) 第四章系统仿真与调试分析 (20) 4.1、系统仿真模型 (20) 4.2、仿真结果 (20) 4.2.1、室内温度在阈值范围之内及之外仿真结果 (20) 4.2.2、按键S1切换显示内容仿真结果 (21) 4.2.3、按键S2、S3、S4切换调节阈值仿真结果 (24) 4.2.4、掉电存储功能仿真结果 (26)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