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对城市美学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城市美学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城市美学的影响

浅谈高层建筑对城市美学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里来,造成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大,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高层建筑乃至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成为了必然。它的出现,大大的丰富了城市的形象,扩展了城市的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的可能性;然而,过度的不当的建造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美学;人性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040-01

一、高层建筑的现状

(一)国际四类高层划分

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曾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第一类9-16层(50米以下);第二类17-25层(75米以下);第三类24-40层(100米以下);第四类40层以上(超过100米)。而我国一般习惯于将100米定为界限,超过100米高度的高层建筑在我国被定义为超高层建筑。

(二)高层建筑的规模扩大化发展趋

每一栋建筑在各自的城市中都承担着各自的功能,例如商务办公、居住、工业、娱乐、交通等。而近几年出现的“综合体”模式更是流行。它可以是居住与商店的综合,也可以是文化娱乐的综合,

完整高层建筑全流程施工过程,看完一目了然

完整高层建筑全流程施工过程,看完一目了然 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为一栋高层住宅楼,总高30层,地下1层,高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框剪结构。 一、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1、地质勘察 地质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据设计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拟建场地通过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做出分析评价出具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2、文物勘察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3、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 设计方案评审是指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的安全、经济、合理

等方面的技术性论证。其目的是:为加强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土方开挖图确定后,依据国家相关规定: 建设单位应委托评审组织机构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 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4、工程测量定位 是指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5、施工现场市政临水临电报批 建筑单位在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工程许可证之后,持证明分别到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办理临水临电审批手续。 6、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具体指: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随着现场办公信息化,增加通讯、通网(五通)或通讯、通网、通邮、通气(七通)) 7、工地围栏及大门建设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主要路段围墙不低于米,一般路段的围墙不低于米(用于企业宣传的围挡钢架及基础应

简谈建筑设计的美学原则

简谈建筑设计的美学原则 摘要:建筑美不仅关系到建筑的面貌,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市容,甚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活力,给市民带来美学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抚慰。 【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结合 引言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主要标志。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其外观不仅可以反应一个时代的进程,同时也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建筑的美学性就是在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当下的施工设计水平以及时代美学法则的条件下,将美学与建筑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过程。二者在现实的发张中体现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其结合的程度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的变迁步伐。 1 结构美学的历史传统 我国的建筑工程为人类的文明创造出十分伟大的业绩。长城是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地球上最雄伟壮观的建筑艺术品。 从赵州桥、芦沟桥、故宫、应县木塔、西安大小雁塔到

长安、平遥、兴县等城市的古城墙;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北京新图书馆,到亚运会建筑群、杨浦斜拉桥、许多出色的立交桥等等,哪一个不是卓越的结构工程和最迷人的艺术创造?哪一个不是从结构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技术的美、工艺的美,从而加强了建筑艺术的美?说实在些,建筑物的内在美 ,首先在于结构的美。中国建筑有着几千年的结构美学传统,读一读醉人的“阿房宫赋”谁都会明白这一点。从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看,也不难发现相似的运动轨迹。1 8 世纪后期英国工程师TelfordT就是以结构表现建筑美的开创者。他18 15年设计的以铸铁为主材Craigellachie桥就是表现个人风格的典型例子。他特别关心结构的外观他把工程的技术质量和美学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另一位著名的结构工程师是美国的RoeblingJ.A,他是美国第一个结构艺术家。1 8 8 3 年他设计了著名的Broklyn桥,他的才华表现在能以低的工程造价使结构获得美的表现力并采用多种结构手法使桥具备人情味,让这种硕大而结实的建筑结构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2 建筑结构的美学原则 2.1结构力度美原则 建筑结构是承受各种荷载和作用的系统,它自然应当表现出力度。建筑结构的力度使人感到安全、奋起、充满信心与力量。

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的区别及优缺点评析

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的区别及优缺 点评析 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建筑类型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听起来可能大家都会犯迷糊,下面小编总结了这些名词的概念和特点,一起来了解一下。 多层 多层住宅主要是借助公共楼梯垂直交通,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它与中高层(小高层)和高层住宅相比,有一定的好处: (1)在建设投资上,多层住宅不需要像中高层和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得房率比较高。 (2)在户型设计上,多层住宅户型设计空间比较大,居住舒适度较高。 (3)在结构施工上,多层住宅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因而多层住宅的建筑造价一般较低。 但多层住宅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算理想,底层住户的安全性、采光性差,厕所易溢粪返味;顶层住户因不设电梯而

上下不便。此外屋顶隔热性、防水性差。 (2)难以创新。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住宅在结构上、建材选择上、空间布局上难以创新,形成“千楼一面、千家一样”的弊端。如果要有所创新,需要加大投资又会失去价格成本方面的好处。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较多,基本类型有梯间式、走廊式和独立单元式。 小高层 一般而言,小高层住宅主要指7~10层的集合住宅。从高度上说具有多层住宅的氛围,但又是较低的高层住宅,故称为小高层。对于市场推出的这种小高层,似乎是走一条多层与高层的中间之道。这种小高层较之多层住宅有它自己的特点: (1)建筑容积率高于多层住宅,节约土地,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成本较多层住宅有所降低。 (2)这种小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角度来看,则大多采用板式结构,在户型方面有较大的设计空间。 (3)由于设计了电梯,楼层又不是很高,增加了居住的舒适感。但由于容积率的限制,与高层相比,小高层的价格一般比同区位的高层住宅高,这就要求开发商在提高品质方面花更大的心思。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主要是指建筑本身的高度或层数超过一定的范围,这类建筑均被称之为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的界定各国均有着不同的标准,如美国将7层或是24.6m以上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英国则是将高度≥ 24.3m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注意内容: 高空作业多 主要是由高层建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高层建筑楼高层多,从而使得垂直运输工作量相对较大。高空作业需要处理大量的建筑材料、机具设备以及人员运输等工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该环节的安全问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工程量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工程总量较大,分项工程项目较多,从而形成了多单位、多工种共同作业的局面,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且大型的高层建筑,总承包与分包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协调管理等方面的难度,应在施工过程中强化集中管理。 基础埋深度较深 由于高层建筑本身体量较大、高度较高,故此其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为有效地确保高层建筑稳定性能够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地基基础的埋深度应不小于建筑实际高度的1/12,若采用的是桩基础结构,除应不小于

建筑高度的1/15外,还应有至少一层的地下室结构。 施工周期长 据不完全统计,普通的高层建筑施工周期大约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方可完成。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及装饰的施工周期是最长的,务必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来缩短施工周期。 施工要求相对较高 在大部分的高层建筑施工中, 主要结构材料采用的基本都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这就需要对钢筋连接、模板加工、结构安全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同时,建筑消防、装饰、防水等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些都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论文

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 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一个能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周边环境之中,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健康地发展下去。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从微观角度阐述高层建筑如何与城市空间相融合。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空间;人性化;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ity space of the elements, excellent high building and not rejection of urban space star building but a can create the human nature of the place, and harmony with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not to destroy the city space harmony. good high-rise building to consider the needs of users, with the city’s public interests as the pursuit of the goal. we must be in top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balance, and to create better urban landscape and suitable for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along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dow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project cases from the microcosmic perspectives high-rise building

多层住宅及高层框架结构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

多层住宅及高层框架结构 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土建造价师必知的一些换算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m2 7、别墅: 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 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 2、模板面积占建筑面积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 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 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 ×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方普通砂 1、水泥:普通水泥比重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2、建筑垃圾:~M3 1、天然花岗岩:2500-2800kg/m3 2、C35混凝土:2400-2500kg/ m3; 24KN/ m3 3、水泥砂浆:1800-2000kg/ m3; 20KN/ m3 4、一般贴面石材:1000kg/ m3以上 5、一般石砂垫层:1400-1700kg/ m3 6、粘土砖、灰砂砖:1600-1800 kg/ m3 7、粘土空心砖:1000-1400 kg/ m3 8、新型轻质砖:150-250 kg/ m3 9、普通粘土:1500-1800 kg/ m3(视含水量) 10、泥炭等腐质土:200-300 kg/ m3(视混合比例) 11、陶粒或珍珠岩:20-30 kg/ m3 1吨等于多少升 油的密度:*1000千克/立方米,比水的密度小,所以能浮在水上在。理论上1立方米的水等于1吨,因为m=ρ*v(即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所以1吨油的体积=1000立方米/*1000千克/立方米=千克=1235升,所以1吨油=1235升油 1吨沥青混凝土等于多少立方 荷载规范写的沥青混凝土密度按立方米;定额上写的是; 碎石一个立方是多少吨 碎石颗粒越小重量就越大;一般的堆积密度吨/立方米左右 一方土等于多少吨位土。多少吨位要看是什么土,沙土2吨、粘土吨、混凝土3吨左右。 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1、基础埋置深度深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地基的埋置深度一般要超过高层建筑高度的1/12。如果是桩基,那么地基的埋置深度要超过建筑物高度的1/15,并且至少配备一层地下室。所以,在对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地面以下5m;如果建筑物的高度过高,那么其地基埋置深度甚至超过20m。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如果地基越深,处理地基的复杂程度就会相应的增加。尤其是软土地基,可以选择的基础施工方案比较多,进而对造价和工期产生较大的影响。 2、建筑物高度高 高层建筑物比一般建筑要高很多,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增加一定的技术难度。在高层建筑物中,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建筑物本身比较高,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在高层建筑中,作业的项目比较多,比如高空材料的运输,高空建筑物的浇注等一些作业项目都增加了高空作业的难度。另一方面就是高层建筑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随着安全生产的不断开展,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中的施工标准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等材料进行修建,但是钢筋混凝土和普通材料的一些标准不同。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钢筋混凝土比一般材料的标准要高一些,这样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

的标准。 3、施工周期长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技术难度要大,因而施工周期也比较长。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比较恶劣的天气,比如雨季等,容易延长施工期。一般情况而言,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期为两年。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缩短施工的工期,比如缩短结构,不同建筑物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根据建筑物不同的结构,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来缩短施工期。 4、施工条件比较复杂 一般的城市而言,高层建筑物修建在城市的中心,在密集的建筑群中,用地比较紧张。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尽量缩短施工现场摆放的设备,一些材料的储备等。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合理选择一些设备,比如利用一些商品化的产成品等。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保护建筑物周围的一些基本设施。一般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挡土或者加固。特别是开挖基坑的时候,要保护周围的一些基础设施。

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转帖]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高层建筑有力地显不了人类在面临城市人日迅速增加,用地紧张的困境时,更有效地开发和运用高技术、新材料、新手段,从向允分利用有限空间开拓扩大生存空间的信心和能力,高层建筑作为较大体量的实体,它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对其所在的空间区域构成较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必然是环境的建筑。高层建筑的出现,对城市环境的方方面面存在着无法忽略的影响。对十目前尚不完全成熟的高层建筑,人们应当以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不能存在“追捧”或“打扭”的心理。山十当前中国的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所以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出讨论。 1高层建筑对城巾环境的积极影响 1.1 省地 当前中国人日已远远超出本国资源所能承担的人日数量,向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日集中十城市之中。在中西部小城镇战略没有发挥应用效能之前,城市用地相应地口趋紧张。高层建筑正好可以少占上地,使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朝空中发展。据$ll略统计,30层的建筑比5层建筑竹约用地40%以卜,空出来的上地对社会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空出的上地意义在十:可以增加绿化,改否城市环境,较高的绿化率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城市噪音、调竹地段的度,降低风速,当然还可以美化环境,使城市的空间环境更加优美、健康,适宜人们生活,居住。当城市发生火灾、地震或其他灾害时,高层建筑竹约下来的用地,就可以起到安全区和疏散居民的作用,增大城市居民的安全指数。 1.2竹约市级工程的投资 这已是目前看起来短期效益最明显的点。高层建筑可以使地卜、地下的各种管道相对集中,缩短道路的长度,从向降低市级工程的投资,在地价昂贵的城市建设高层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可大大降低。 1.3联系与交往的便捷 高层建筑山十其具有空间叠加的特点,所以使工作在内的人们联系与交往非常方便。设置在同栋楼单的相关单位只需乘电梯就可以很快到达。而且,囚为高层建筑往往成群成片,使大量的单位都集中在某个较小的片区,使小片区内的工作、生活功能非常齐全,这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就近的方便。 1.4地下层是城市的防空避难所 高层建筑都会设计相应的地下室,这些地下室平时行使其自身的功能,向到了战时,则自然成了疏散城市居民的最适合场所。平战结合,可以竹约建设另外的防战设施的上地与资个。不过这点需要在设计时有着允分的考虑并做出相应的设置,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如美国9.11世贸大楼的倒塌,其地下室不仅没能成为避难所,反向成为巨大的坟墓,有很多人被困死在其中。 1.5大都市的重要景观 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密集的片区,如今已无疑被视为大都市中心的象征。无论是纽约的燮哈顿,法国的德方斯新区,还是卜海的浦东,都是如此。高层建筑之所以被人们视为景观,不仅是囚为高层建筑本身的体量宏大,自然成为人们视觉的中心,更囚为高层建筑被视为是对人的智慧与伟大的人文主义讴歌,是人类技术与文化的物质丰碑。高层建筑71总了相应都市在建筑结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所有科技卜最高的成果,表现出了该都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程度和现代化步伐。 高层建筑正是有着以卜优点,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刁以星火燎原之势,从芝加哥迅速席卷全世界。然向,作为尚不完全成熟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有着其对环境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得见其积极的面,向且也要了解其消极的面,从向在设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主和从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建筑形式美法则 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

要空间(图4)。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图5)。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图6)。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虚和实的对比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图7)。 均衡和稳定 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时候

高层建筑风环境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高层建筑风环境及其影响研究 江清源 概述 随着经济特区的发展,一座座标志性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人们自然关心风这个自然因素对这些高层建筑有什么影响?反过来这些高层建筑围又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风环境?它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近年来风工程研究工作者都在对高层建筑的风环境进行研究。 所谓“高层建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在1972年召开的年会上曾建议将高层建筑分为四类:即9~16层最高50米者为第一类;17~25层最高75米者为第二类;26~40层最高100米者为第三类;40层以上高于100米者为第四类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10层以上就称为高层建筑。但目前的标准已定为:20层左右为中高层建筑;30层,高100米左右为高层建筑;50层,高200米以上为超高层建筑。 国外高层建筑及其群体所造成负面影响——不良风环境问题,甚至风灾,事故频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国近几年来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屋顶搭盖物被大风吹毁的事例也不少。如上世纪末回族自治区某宾馆在偶发阵风作用下,一片幕墙玻璃飞落,当场把在宾馆门口迎宾的新娘子砸死。还有大学逸夫楼在一夜大风劲吹下,所有的幕墙玻璃几乎都被吹毁。至于台风季节建筑物、结构物、幕墙玻璃及覆盖物等被风吹毁的事例,在沿海城市更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如9914#台风登陆吹倒了会展中心施工塔吊,太古飞机工程公司机库钢板屋面被风掀翻,也是人所共知。 除上述建筑物及其群体在大风中其覆面材料或构件被毁坏的事例外,由于建筑物的体型及其群体布局不当而给行人及地面交通、生活环境等带来的不良风环境影响的事例也更多。 在大风季节时,高层建筑及其群体的布局,可能造成对自身及其围不良风环境,甚至风灾的课题,已责无旁贷地展现在今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部门、施工单位的面前。如同城市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采光权纠纷等环境问题一样,能否在高层建筑的规划与布局伊始,事先就密地考虑到优化风环境,防不测风灾,而进行认真的论证和试验,这已成为评估城市建设规划优劣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显然,良好的风环境指的是,在气象工作者给出的某一大区域里风特性的条件下,为了使人们工作、居住生活与活动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城市规划与设计部门能否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去营造一个安全而舒适的风环境,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之需。本文笔者尽所能地收集国外带有普遍性的高层建筑风环境问题的详实资料

高层建筑施工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施工注意事项: 一、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深基坑(h≥2m)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施工用电 必须设置电房,两级保护,三级配电,施工机械实现“四个一”;施工现场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供电系统中心采用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电源电缆。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确保电阻值小于规范的规定。 配电箱、开关箱:采取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两级漏电保护器应匹配。 三、模板工程 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 支撑系统:应经过充分的计算,绘制施工详图。 安装模板应符合施工方案,安装过程应有保持模板临时稳定的措施。 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拆除时要设警戒线,专人监护。 四、脚手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材质:钢管Q235(3#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对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一方面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另一方面是按质量计划对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它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审查控制;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控制;对工程所需的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审查;对施工方法、方案和工艺进行审查;审查与控制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下达各部位的质量标准;把好开工关。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质量产生过程中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约束管理下,去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另一方面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还有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检查检验以及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事中控制虽然包括自控和监控两个环节,但关键还是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坚持质量标准作为根本,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过程中,事中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 事后控制

城市高层建筑的概念

城市建筑┃建筑经济·管理┃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C ONSTRUCTION E CONOMY AND M ANAGEMENT 297 城市高层建筑的概念 Concept of City High-rise Building ■ 彭作军 ■ Peng Zuojun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加之土地使用量的快速增加,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建筑工程正朝着高层发展。随着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出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科技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分布和结构布置的要求不断地提高。本文在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的基础上, 定义了高层建筑的概念,并提供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基本特征以及质量管理。 [关键词] 城市高层建筑 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le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coupled wi- th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land use, land resour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carce, construction is facing the hi- gh-rise development. High-rise buildings appear constantly, c- onstantly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people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ults, along with the people of build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layout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high-rise building is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cepts, and provide the hig- 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basic features and quality man- agement. [Keywords] city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前言 随着经济增长有效提升了人们生活水平,高层建筑朝着功能多样化、体型负责的综合性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结构形式的复杂多样。一直以来,高层建筑以高度大、层数多、体型复杂以及施工难度大都特征,要控制质量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管理和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和深入探究。对于高层建筑的质量上无论是施工还是管理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探究高层建筑的施工及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二、 高层建筑施工的基本特征 各行业都有其自身特征,当然高层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但是相比其他的建筑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高。高层建筑高度较高,这就为垂直运输带来极大难处,如没有合理垂直运输设备,就会为施工带来困难;其次由于高空作业较多,因此对高空的安全保护、用水、用电以及通讯、施工技术、消防、装饰、设备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要确保方方面面高要求才能正常施工。 (2)深。该特征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只有达到科学合理的深度才能确保整体的稳定性;一旦地基上没有达到合格要求,必然严重影响到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3)长。主要指高层建筑施工周期时间长,而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季节性施工。 (4)密。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大都处于密集建筑 群之中,故此施工用地十分紧张,要想方设法压缩场地,降低现场的制品、材料以及各种设备储存量;可以说,高层建筑所处的环境用一个密来形容特别贴切。 三、 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的生命线就是质量,也是发展之根本。这也是高层建筑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要其施工质量管理也同样重要。因此,以下从几个方面简单探讨施工质量管理。 1.施工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质勘查,拿出比较准确的地质数据与资料,对调查详尽分析,要全面考虑设计的图纸,计算好荷载与内力分析,了解清楚地下滑坡、软土层、孔洞以及墓穴等等底层的构造。只有得到详尽、准确的数据和图纸,才能有针对性制定出预防措施,及各方面充分准备,避免出错。 2.施工时处理好地基 地基是建筑之根本及建筑优良的重要标准之一。要依据地下实况处理好地基和上部的结构有机结合;对充填土、软土、杂填土、土洞等等不均匀的地基要做好加固处理。 3. 选择好建筑材料 优质材料是确保质量之关键。因此在购买建筑材料之时,一定要择优选择,最好是选用知名度较高声誉较好的厂家,加强材料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4. 构建合格施工队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高层建筑施工素质好坏关系着工程质量优劣,一旦高层建筑项目被批准后,就要经过招投标或者议标来选择合格施工队伍。因为拥有一支合格的施工队伍至关重要。 一听,要仔细听施工队伍介绍各方面的施工专业问题。这是考核施工队伍重要方法之一。 二看,必须到施工完成的工程去实地考察,听取入住户的评价,并监察所建工程的质量。 三查,要严格考察招标施工单位设备、企业等级、技术力量以及资格证书。 四访,对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进行走访,询问使用单位为工程队伍进行评价,便于了解企业的信誉。 5. 签订施工合同 一旦确定好了施工队伍之后,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要签订法律认可的合同;合同一旦签订之后,就要经过相关部门到公证处以及法律的监督,在实施中发生问题就按照合同办事。 6. 制定完善的养护制度 混凝土一旦完成,就要对养护措施及现场的养护情况实施记录,保证养护有效性。 四、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可以看出;确保工程质量做法上仅仅依靠合理管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从技术方面加强质量控制。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事实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展现出来。 1. 控制建筑混凝土强度 由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经常受到气候、环境条件等影响,因此做好混凝土强度控制十分重要,也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 (1)选定配合比。在施工之前,就要按照相关设计要求来配制出各种强度的混凝土。当然在施工现场,还必须要依据实况进行适当调整含水率确定砼配合比。 (2)完善养护制度;高层建筑施工之时大都使用泵送混凝土,这种方式不但能够降低施工周期,还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施工的性能。但是从实际使用中发现,就是严格控制原材料、配比以及振捣情况下,还是时常发生混凝土不足之现象。主要根源在于许多施工队伍抢工致使养护时间不足造成。因此养护上要从水源、时间、人员以及昼夜、覆盖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还要依据不同水泥品牌与砼的要求来决定养护的时间,不能漏掉关键细节。 (3)做好混凝土的强度评定;要依据相应的评定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评定,评定之时最好实施分批分块评定;不能够什么都混合在一起进行评定,走走过场而已,这样的评定和没有评定相差不大;试验的混凝土块要在浇筑点进行随机抽取,而不能够弄虚作假,要确保试块真实性。 2. 控制高层建筑裂缝 (1)设计措施。在设计措施上要做到放与抗方面的措施,两者是缺一不可,不能够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两者结合使用就能够有效的控制高层建筑裂缝。 必须要加强构造钢筋配制,提防结构断面发生突变造成应力集中;如果使用了混凝土的小型空心砌块等等轻质的墙体,要加设出间距小于3 m 构造柱,而每层墙高中部都要加设出厚度为120 mm 和墙一样宽的腰梁;砌体没有约束一段还要加设构造柱;在各种不相同的基体连接处,要使用钢丝网处理等。还要科学设置出后浇带,使用相应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而且对于混凝土中还要科学的掺杂进纤维素类物质。 (2)施工措施。要控制高层建筑的裂缝,早期对混凝土养护十分重要。在早期时要降低其收缩,做好构件湿润养护的控制,防止表面的水分过快蒸发,要提防出现较大收缩导致内部约束而开裂。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应该加强控制砼升温,降低砼降温速率及收缩,增强砼的拉伸值极限,改善完善与约束构造设计等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 3. 控制施工的测量 高层建筑不但层数多、高度高而且还必须要求高测量精度,因此施工之前就要制定出测量方案,而且还要对该方案实施可行性分析。同时还应该选择好测量仪器,依据施工的方案构建出施工控制网。对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测量,要依据实况使用切实可行方法实施,还要对结果进行校对与复核,保证结果准确无误。 当然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不仅仅体现在上面几个方面。 (下转第283页)

高层公共建筑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

高层公共建筑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 [摘要]从高层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形象的角度分析,建筑的造型是多方面的考虑和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为了全方位的分析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从人文主义、体验过程及审美变异几个方面构建造型系统 并进行分析。 [Abstract]: From the senior public buildings the outer space image Angle analysis, the modelling of architecture are many consider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actors of the results.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modelling design, from the humanism, experience process and aesthetic aspects modelling system construct variations And analyzed.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形象设计;美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Keywords]: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s, Image design, The aesthetic principle 1.高层公共建筑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近代高层建筑发展的开始阶段。由于1851年发明了电梯系统,1857年出现了第一台自控客用电梯,因而为解决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创造了条件,加之钢铁工业的发展,又为近代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5年,随着二次大战的结束,建筑活动又有了较大的发展。高层建筑除

建筑设计知识:多层、高层、小高层有哪些区别

建筑设计知识:多层、高层、小高层有哪些区别 多层、高层、小高层有哪些区别? 多层住宅主要是借助公共楼梯垂直交通,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它与中高层(小高层)和高层住宅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1)在建设投资上,多层住宅不需要像中高层和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得房率比较高。 (2)在户型设计上,多层住宅户型设计空间比较大,居住舒适度较高。 (3)在结构施工上,多层住宅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因而多层住宅的建筑造价一般较低。 但多层住宅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算理想,底层住户的安全性、采光性差,厕所易溢粪返味。顶层住户因不设电梯而上下不便。此外屋顶隔热性、防水性差。 (2)难以创新。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住宅在结构上、建材选择上、空间布局上难以创新,形成千楼一面、千家一样的弊端。如果要有所创新,需要加大投资又会失去价格成本方面的优势。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较多,基本类型有梯间式、走廊式和独立单元式。 一般而言,小高层住宅主要指7层~10层高的集合住宅。从高度上说具有多层住宅的氛围,但又是较低的高层住宅,故称为小高层。

对于市场推出的这种小高层,似乎是走一条多层与高层的中间之道。这种小高层较之多层住宅有它自己的特点: (1)建筑容积率高于多层住宅,节约土地,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成本较多层住宅有所降低。 (2)这种小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角度来看,则大多采用板式结构,在户型方面有较大的设计空间。 (3)由于设计了电梯,楼层又不是很高,增加了居住的舒适感。但由于容积率的限制,与高层相比,小高层的价格一般比同区位的高层住宅高,这就要求开发商在提高品质方面花更大的心思。 高层住宅是城市化、工业现代化的产物,依据外部形体可将其分为塔楼和板楼。 (1)高层住宅的优点:高层住宅土地使用率高,有较大的室外公共空间和设施,眺望性好,建在城区具有良好的生活便利性,对买房人有很大吸引力。(2)高层住宅的缺点:高层住宅,尤其是塔楼,在户型设计方面增大了难度,在每层内很难做到每个户型设计的朝向、采光、通风都合理。而且高层住宅投资大,建筑的钢材和混凝土消耗量都高于多层住宅,要配置电梯、高压水泵、增加公共走道和门窗,另外还要从物业管理收费中为修缮维护这些设备付出经常性费用。 高层住宅内部空间的组合方式主要受住宅内公共交通系统的影响。按住宅内公共交通系统分类,高层住宅分单元式和走廊式两大类。其中单元式又可分为独立单元式和组合单元式,走廊式又分为内廊

高层建筑施工总结

高层建筑施工总结

2.1塔楼1层至11层的柱和核心筒剪力墙内采用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凝土内为十字形、工字型钢骨,钢骨总用钢量1500T,现场连接焊缝要求为等强对接全熔透抗拉一级焊缝,钢柱现场焊接、垂直度的控制、钢柱箍的安装、混凝土梁与钢柱的连接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 2.2 B栋裙房五层30米跨度型钢砼结构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梁下支撑稳定性以及型钢梁的制作、运输和吊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3 A栋首层层高为10m,局部16m,二层层高为6m,七、十七、三十层避难层层高均为6m,均属高支模。如何保证模板支撑架搭设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 2.4结构采用高强度和抗渗的商品砼,其制备技术要求高,泵送施工高度达191.8m,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高。 3 施工技术措施 3.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 本工程在塔楼1层至11层的柱和墙配置了钢骨,在屋面停机坪四周设置了钢梁,钢骨采用H型和十字型,本工程钢结构总用量为1500吨,经过采用钢-混凝土结构,保证了结构安全,极大地减少了钢筋用量,减小了构件截面,增加了使用面积,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另外,钢-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 3.1.1钢结构制作与安装 十字型钢柱加工工艺结构特殊,加工制作难度较高,为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加工工艺,十字柱加工流程图如下:放样、下料(工艺隔板铣端)→组装H型钢、T形钢→焊接H型钢、T形钢→校正→H型钢、T形钢铣端、钻孔→组装十字柱→焊接十字柱→校正→十字柱铣端→组装柱上零件板→焊接零件板→清理。 钢结构的安装:标准柱竖向投点控制网闭合,测量,排尺,放线→柱顶标高测量,定相对标高控制值→确定柱顶位移值→超偏处理→抄平结果与下节柱预检数据综合处理→安装钢柱,确定借位值进行粗校→分析测量数据→钢柱垂直度重校正→会审安装测量记录,指定施焊顺序,确定特殊部位处理方案→施焊,测量跟踪观测柱→焊接检验→验收→标准柱竖向投点控制的闭合→提供下节钢柱预控数据图。 所有的全熔透对接焊缝在完成外观检查之后进行100%超声波无损检测,标准执行GB 11345-89《钢结构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结果分级》焊缝质量不低于B级的一级。超声波检查有缺陷的焊缝,应从缺陷两端上加50mm作为清除部分,并以与正式焊缝相同的焊接工艺进行补焊、同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复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