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褐变机理及控制的研究

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褐变机理及控制的研究
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褐变机理及控制的研究

2006

年第

卷第

10

摘要:为了探讨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褐变的机理和控制,将几种可食用的化学添加剂在杀菌前加入混浊苹果汁,考察在杀菌过程中果汁的颜色变化和成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混浊苹果汁杀菌中发生的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酚类的氧化聚合而引起,Maillard反应不显著。褐变可通过添加0.006%VC(w/w)加以控制。关键词:混浊苹果汁;杀菌;非酶褐变;酚类物质;VC中图分类号:TS275.5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6-22

[作者简介]赵光远

(1973-),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深加工及食品生物技术。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

褐变机理及控制的研究

赵光远1,李

娜2,王

璋3

(1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2漯河市食品工业学校,河南漯河462000;

3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036

)0前言

目前混浊苹果汁加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三

大技术难题:色泽稳定性的保持、混浊稳定性的保

持、营养素的损耗。果汁的褐变主要包括发生在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非酶褐变及在随后储藏过程中的非酶褐变。能引起非酶褐变的主要反应有4种类型,

即Maillard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降

解及酚类化合物的氧化聚合[1]。由于不同果蔬汁所用原料、加工工艺及成分互不相同,

故4种非酶褐

变在不同果汁中存在的种类与程度各不相同[1,2]。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混浊苹果汁在装瓶后杀菌的过程中果汁会有轻微褐变的发生。为得出较好的通蒸汽破碎的工艺参数,探讨果汁杀菌过程中褐变的

机理和控制,

减轻果汁杀菌过程中的褐变,

将几种

可食用的化学添加剂在杀菌前加入混浊苹果汁,

过考察果汁在杀菌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成分变化的关系来探讨果汁杀菌过程中褐变的机理和控制。

试验材料及方法1.1

试验材料破碎打浆机,

自制。此设备可在通蒸汽条件下

将苹果在90s内打成浆并使浆温达到95℃以上,

并设有冷却夹套和内置冷却盘管,可使95℃的果

浆在6min内降至40℃以下,且此设备在升降温过

程中密封。此外,

此设备还备有内置温度计以便于

随时测量果浆温度;WSC-S测色色差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22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XJ-Ⅱ离心沉淀机,

上海

医疗器械厂。

VC和植酸、柠檬酸和六偏磷酸钠均为分析纯;

所用富士苹果果实成批购置,4℃保藏。

1.2试验方法

1.2.1

混浊苹果汁的制备

苹果(8kg)破碎的同时通蒸汽使苹果浆的温度在80s内由室温达到95℃,然后通冷却水使果浆温度迅速冷却至35℃以下,将果浆经三足离心机

离心,

过滤。得到的果汁再经LXJ-Ⅱ离心沉淀机

离心20min(3000r/min),制得果汁产品,果汁的可溶

性固形物含量(SS)为10.1°

Bx,pH为4.0。1.2.2混浊苹果汁的杀菌和储藏

将果汁分别加入不同量的VC和植酸、柠檬酸和

六偏磷酸钠(按质量分数添加,添加量为0.012%),装

瓶,

封盖后在100℃沸水浴中杀菌10min,

取出逐

级冷却。测定果汁颜色和浊度后在40℃避光储藏。

10

2006

年第

卷第

10

30d后,取瓶顶部果汁测定浊度,

然后摇匀后测定

果汁颜色。

1.2.3

果汁颜色的测定[3]

取果汁进行测定。果汁颜色变化(!E)计算公

式见文献[4],"E={(Lt-L0)2+(at-a0)2+(bt-b0)2}1/2

,式中t

为60min。#E越大则表示果汁颜色变化越大。

1.2.4还原型VC和总VC含量的测定[5]1.2.5

果汁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苹果中总酚的提取按文献[6]并稍做改动。取

10g果浆或10ml摇匀的果汁溶于甲醇中,然后用

80%乙醇定容至50ml,过滤,

取滤液按文献[7]测

定总酚。

1.2.6总糖及还原糖含量的测定[8]取1ml果汁,

加入100ml的容量瓶中,

加入

5ml20%(质量分数)的中性醋酸铅溶液,摇匀。静置15min后,

加入5ml10%的硫酸钠溶液,

用去离

子水定容至100ml。过滤,取1ml滤液用DNS法[9]

测定还原糖含量;另取25ml滤液加入到50ml的容

量瓶中,

再加入2.5ml6mol/L的盐酸,

在68 ̄70℃水浴中放置15min,取出立即流水冷却,

用6mol/L

的氢氧化钠中和,

然后定容至100ml。取1ml用

DNS法测定总糖含量。总糖含量与还原糖含量之差为蔗糖含量。

结果与讨论

2.1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的褐变及其机理的探

由表1可知,

不含添加剂的果汁在杀菌前的L

值、a值和b值分别为30.44、-4.03和8.36,

杀菌

后变为29.05、-2.90和7.17。这表明果汁颜色发生了劣变,

亮度降低,

颜色变红变黄,

果汁的颜色

变化($E)在所有样品中最高(2.1506)。

当往果汁中添加了不同量的VC和0.012%

(质量分数)的柠檬酸、植酸和六偏磷酸钠后,再在

同样的条件下杀菌,果汁的颜色变化的指标(%E)

都小于空白,

表明非酶褐变较空白都有不同程度的

改善。根据表1最后一栏的&E的大小顺序,

不难

发现添加剂的防褐变的能力为1/2VC>VC>1/4

VC>六偏磷酸钠>植酸>柠檬酸。可见VC是较好的防褐变剂。

对于添加VC和1/2VC的果汁,

它们杀菌后的

L值

(30.79、30.57)大于杀菌前空白的L值(30.44),杀菌后的a值(-4.09、-4.05)小于杀菌前空白的a值(-4.03)。这表明添加0.0060%的VC有效地防止了果汁在杀菌中的褐变,而添加量增加到0.012%

时还有轻微的漂白作用。

由于果汁中PPO已表现为无活力(结果未列出),果汁的颜色变化应为非酶褐变。非酶褐变包括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Maillard反应、焦糖化反应、抗

坏血酸降解[1]。

为了辨明果汁在杀菌中发生的是何种非酶褐变,我们利用数学方法,

分别考察了添加不同试剂

后,

果汁中的颜色变化(’E)与果汁中成分(可能参

与褐变的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系数(R2),见表2 ̄

表4。

表1

添加物对果汁杀菌中颜色变化的影响

添加剂

杀菌前后颜

色变化(ΔE)

Lab1/2VC30.57-4.057.930.4497VC30.79-4.097.990.51281/4VC

30.11-3.977.580.8432六偏磷酸钠

30.17-3.407.201.3427植酸30.01-3.207.001.6503柠檬酸29.41-2.837.241.9379空白(杀菌后)29.05-2.907.172.1506

空白(杀菌前)

30.44

-4.03

8.36

注1

表中VC表示添加量为0.012%(质量分数)。1/2VC表示

添加量减半,1/4VC表示添加量再减半;

2下同不加说明表示为杀菌后的数据。

由表2可知,还原型VC、总VC的变化量与颜色变化(!E)

的相关系数(R2)

分别为0.829、0.8449,但为反相关。也就是说,

果汁中还原型

VC、总VC消耗得越多,果汁褐变越轻。这充分

表明果汁褐变不是由VC降解所引起,相反,

VC

的降解可保护某种物质免遭降解从而减轻果汁的褐

变。E数据见表2。

表2

果汁杀菌中颜色变化与VC含量变化的关系

添加剂

还原型VC(mg/ml)

总VC(mg/ml)

杀菌前杀菌后变化量杀菌后杀菌前变化量

VC0.05800.12340.06490.14800.15900.01101/2VC0.01460.06570.05110.08450.09570.01121/4VC

0.00340.03690.03350.05380.06290.0090

柠檬酸0.00200.00380.00180.03150.03400.0025植酸0.00220.00380.00160.03200.03400.0020六偏磷酸钠0.00230.00380.00150.03210.03400.0019不加任何(空白)0.00220.00380.00160.03180.03400.0022与ΔE相关性

(R2)y=-0.036x+0.0685

R2=0.829y=-0.006x+0.0133

R2=0.8449

由表3可知,果汁杀菌中颜色变化与总酚含量

变化的相关方程为:y=9.7998x+7.9867,相关系数

(R2)为0.9093。表明果汁杀菌中颜色变化与总酚含量变化的相关性较好,

总酚含量减少越多,

果汁颜

色褐变越严重。据此初步断定非酶褐变主要由酚类的氧化聚合引起。

11

2006

年第

卷第

10

表3

果汁杀菌中颜色变化与总酚含量变化的关系

添加剂

杀菌前总酚含量(mg/L)

杀菌后总酚含量(mg/L)

总酚的变化量(mg/L)

杀菌前后颜色变化(!E)

VC530520100.51281/2VC530515150.44971/4VC

530512180.8432柠檬酸530502281.9379植酸530508221.6503六偏磷酸钠530510201.3427不加任何(空白)

530

500

30

2.1506

与!E相关性(R2)

!y=9.7998x+7.9867!

R2=0.9093

成熟的苹果中淀粉含量较少,主要含有果糖、

葡萄糖和蔗糖。苹果经过较长时间的储藏其中的淀粉才会转变成还原糖和少量低聚糖[10]。我们在混汁的加工中未使用淀粉酶,果汁中几乎不含低聚糖。

所以,

果汁中的糖类主要是来源于苹果中的果糖、

葡萄糖和蔗糖,

我们定义的总糖就是这三者的总

和。由表4可知,总糖的变化量与!E的关系式

为:

y=47.366x+0.7621,

相关系数(R2)为0.155,

表明果汁中发生的是非酶褐变。表4

果汁杀菌中颜色变化与总糖含量

变化的关系

添加剂

杀菌前总

糖含量(OD540)

杀菌后总糖含量(OD540)

总糖的

变化量

ΔOD杀菌前后颜色变化(ΔE

)VC0.3950.3950.0000.51281/2VC0.3950.3780.0170.44971/4

VC

0.3950.3880.0070.8432柠檬酸0.3950.3840.0111.9379植酸0.3950.3830.0121.6503六偏磷酸钠0.3950.3820.0131.3427不加任何(空白)0.395

0.380

0.0152.1506

与ΔE相关性

(R2)y=47.366x+0.7621!

R2=0.155

*用DNS法测定,结果以在540nm的吸光值

(OD540)表示。褐变不是由Millard反应和焦糖化反应所造成。

至此,我们认为果汁的非酶褐变主要由酚类物质的

氧化聚合引起。

2.2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的褐变的防止

VC、六偏磷酸钠、植酸和柠檬酸都有防褐变的作用,

但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又有差别。金属离

子对酚类的氧化有催化作用[4],

六偏磷酸钠、植酸

和柠檬酸都有螯合金属离子的作用[11],

这样三者通

过阻止金属离子对酚类的氧化的催化作用而起到了防褐变的作用,

三者的防褐变效果也因螯合金属离

子能力的差别而不同。VC本身易于被氧化而消耗果汁瓶中的氧气,使酚类氧化所需的氧气的不足。

另外,

VC会将酚类氧化的中间体———醌还原为酚

类。从这两层意义上讲,

是牺牲了VC而保护了酚

类。

从食品安全、防褐变效果和成本等角度考虑,应选择VC作为添加剂来防止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的褐变(表5)。但VC的作用有浓度依赖性,添

加量小效果不佳,过多则成本过高,

且有刺鼻的味

道,

还会额外增加VC氧化降解带来的颜色劣变。

从表5可知,

由于过度漂白,

添加0.024%VC(质

量分数)的果汁的L值最高。储藏30d后,!E仅

次于空白,

颜色发黄,

这是过多的VC氧化降解所

致。添加0.0030%VC的果汁颜色在储藏前后都发红,

表明添加量的不足。添加0.0060% ̄0.012%(质

量分数)的VC的果汁的颜色在储藏前后差别不大,从经济角度而言,以后实验取0.0060%的添加量。

表5

VC的添加对果汁在储藏中颜色变化的影响

添加剂

储藏初期

30d后

ΔEL

abLab2VC27.98-0.608.5426.091.989.583.4VC27.88-0.738.4926.231.387.183.01/2VC27.52-0.598.2926.041.516.533.11/4VC

27.07-0.388.0326.021.876.582.9空白

25.84

0.22

7.59

25.20

3.64

5.74

3.9

40℃避光保藏。

3结论

混浊苹果汁杀菌过程中的非酶促褐变主要是由

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引起,VC的氧化及Millard反

应对果汁颜色劣变贡献不大。几种试验的添加剂防止褐变的效果从好到弱依次为VC>六偏磷酸钠>植酸>柠檬酸。褐变可通过添加0.0060%的VC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清泉.果汁非酵素性褐变及其抑制方法(下)[J].食品工业,1992,24

(1):45 ̄53.[2]ROINGMG,BELLOJFandRIVERAZS.Studiesontheoccur-renceofnon-enzymaticbrowningduringstorageofcitrusjuice[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1999

(32):609 ̄619.[3]GERALDM,SAPERSFandFREDERICWDOUGLAS.JR.Mea-surementofenzymaticbrowningatcutsurfacesandinjuiceofrawap-pleandpearfruits[J].JFoodScience,1987,52

(5):1258 ̄1262.[4]陈清泉.果汁非酵素性褐变及其抑制方法(上)[J].食品工业,1992,24

(1):45 ̄53.[5]罗平.饮料分析与检验[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3,132 ̄136.[6]COSETENGMY,LEECY.ChangesinApplePolyphenoloxidaseandPolyphenolConcentrationinRelationtoDegreeofBrowning[J].JFoodScience,1987,52

(4):985 ̄989.[7]OUGHCS,AMERINEMA.Methodsforanalysisofmustsand

12

2006

年第

卷第

10

wines[M].SecondEdition,NewYork:AWiley-IntersciencePublication,JohnWiley&Sons,1988,203 ̄205.

[8]大连轻工业学院等合编.食品分析[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9,173;174 ̄178.

[9]JAMESCS.AnalyticalChemistryofFoods[M].PublishedbyBlackie

AcademicandProfessional,London,Glasgow,Weinheim,NewYork,Tokyo,Melbourne,Madras,1995,137 ̄139;124 ̄125.[10]吴卫华.苹果加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9.[11]FEBBEMAOR著[美国],王璋,许时婴,江波,等译.食品化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47.

Researchonreasonforandcontrolofbrowningofcloudyapplejuiceduringsterilization

ZHAOGuang-yuan

(SchoolofFoodandBiologyEngineering,ZhengzhouInstituteofLightIndustry,Zhengzhou450002,Henan,China)

LINa

(LuoheSchoolofFoodIndustry,Luohe462000,Henan,China)

WANGZhang

(SchoolofFoodScience,SouthernYangtzeUniversity,Wuxi214036,Jiangsu,China)

Abstract:Inordertostudythereasonforandcontrolofbrowningofcloudyapplejuiceduringsterilization,severalediblechemi-caladditiveswereaddedtothejuicebeforesterilization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hangesincolourandcompositionduringsterilizationwasinvestigated.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non-enzymaticbrowningofthejuiceduringsterilizationwasmainlycausedbytheoxidationandpolymerizationofpolyphenols,andthattheMaillardreactiondidlittletoit.Thebrowningcouldbeavoidedbyadding0.006%VC(w/v)tothejuice.

Keywords:cloudyapplejuice;sterilization;non-enzymaticbrowning;phenoliccompound;VC

可口可乐公司欲试水澳洲酒精饮料市场

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软饮料品牌可口可乐现在看准了澳洲的酒精饮料市场。

Coca-ColaAmatil(CCA)是可口可乐品牌产品的一家授权灌装公司,也是亚太地区非酒精

类饮料的最大灌装企业。

该公司的市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在该公司扩大了经营范围,

开始涉足酒精饮料的包装。

CCA的首席执行官特瑞戴维斯表示,他们的这

一决定是理性的,会给可口可乐这个瓶装巨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

竞争越来越激烈,CCA公司的利润越来越低。

戴维斯先生NineNetwork的周末商务节目中表示,

位于悉尼的CCA公司将积极开拓酒精饮

料包装方面的业务,主要通过购买技术或自型

研发新技术来进行。

戴维斯先生原是福斯特集团葡萄酒部的经

理,他承认制作塑料瓶的成本提高了。

自2003年起他已经在新产品开发上花了

7.5亿澳元,主要是水果包装、纯静水冷冻方面

的产品,为超级市场、自动售货机和便利商店

提供服务。

戴维斯先生说,“过去的3 ̄5年里我们是

非常明智的,

我们从未被排除到酒精饮料事务

之外。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我们一直围绕供给链条做文章。”他告诉记者,如果不努力降低成

本就将被市场淘汰,“我们已经在市场上站稳

了脚跟,

如果别人可以做这笔生意,

我们也能

做。”

戴维斯还提到公司的新产品CokeZero市场表现良好,

提升了可口可乐的总销量。CCA公

司本月初表示这种饮料的成功将把2006年的纯利润提高4.5%。上周五CCA公司的股票从5澳元升至7.05澳元。

(来源:慧聪)

13

外骨骼机器人设计、控制机理研究

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论文 外骨骼机器人设计、控制机理研究 院(系)名称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自动化 学生姓名刘旭郑博文徐健伟 学号刘旭38030410 郑博文38030423 徐健伟38030518 指导教师刘正华副教授 2011年4月1日

摘要 外骨骼,类似某些动物的外壳,是一种能穿在人身上,提供额外的动力的机械装备,能够实现行动障碍人士的康复训练以及负重行走等功能。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机械部分,软件部分,电气部分。其中机械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承担负重,保证系统能实现运动的功能;软件部分主要用于整个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信号的发出;电气部分主要用于给系统供电、完成信号采集、发送和运动的功能。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外骨骼机器人。本文针对此项作品主要介绍了当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本作品的制作背景,阐述了一种负重型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过程及相关结构。本文是对“外骨骼机器人设计、控制机理研究”作品的比较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外骨骼,机器人,PID控制,电机控制,虚拟样机 Abstract Exoskeletons, like the shells of some sorts of animals, are a kind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that can help the disabled to learn to move normally and provide the users with extra strength to bear more than he can actually do walking or running. In general,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mechanical part, software part and electrical t part. Among these, the mechanical part is used to bear the weight, the software part is to get state data and send out control signal and the electrical part is to power the system, pick signal and move. We have already made a sort of this, and with regard to i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the previous studying condition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is work. In addition, the procedure of our designing and working with the kind of exoskeletons is specifically described. This article i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our work …The design of a sort of exoskeletons and study of how to control it?. Abstract Exoskeletons, Robort , PID Control, Motor control, Virtual prototype

服务过程控制程序(含记录)

服务过程控制程序 (依据GB/T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标准编制) 1.0目的 识别并确定用户对技术服务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技术服务。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交付产品的开通、维修、改造和现场保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返厂设备(备件)维修、管理,备件及配件供应等技术服务,收集和分析产品使用和服务中的信息。 3.0术语 批量:单机产品生产了10台以上,系统产品生产2套以上。 4.0职责 各部门的职责见表1。 表1

5.0程序要求 5.1与用户沟通 5.1.1沟通的基本要求 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客户服务中心和各单位相关人员负责产品交付后与用户的沟通,接受处理用户的意见抱怨、投诉,解答用户提出的各种疑问。在满足用户技术服务的需求和期望的同时,及时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传递给公司相关部门。 5.1.2沟通的途径与方法 5.1.2.1客户服务中心按“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用户产品与服务等信息。 5.1.2.2客户服务中心和相关单位按“服务电话记录”、“服务传真记录”和“服务收件记录”、“服务发件记录”,并负责将用户需求、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记录在案。上述记录每年汇编成册,由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保存,保存期为5年。5.1.2.3客户服务中心和各单位通过电话、传真等通信工具和其它渠道保持与用户的沟通和联系,定期组织对用户进行走访和调查等活动,主动与用户进行沟通。 5.2对服务人员的要求

5.2.1基本条件 a)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熟悉本公司产品的原理、使用和掌握维修技术; b)具备良好的从业心态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工作吃苦耐劳,待人热情有礼; c)经过服务规范、产品技术等相关业务培训。 5.2.2其他要求 5.2.2.1参与服务的各类人员应认真履行质量职责,严格遵守《客户服务人员服务规范》等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与法规。 5.2.2.2参与服务的各类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产品质量信息、用户使用信息和需求信息的收集,发现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和反馈。 5.3技术服务流程 技术服务流程见图1。 5.4技术服务计划 5.4.1客户服务中心在每年四月份前,根据公司对服务过程的目标要求和产品订货(交付)信息及用户需求,组织拟制本年度“技术服务计划”,对全年的技术服务工作做总体安排。“技术服务计划”经客户服务中心领导审核,上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结合用户临时服务需求组织实施。 5.4.2“技术服务计划”应包括服务目标方针、举措和用户培训计划、用户走访计划以及培训教材编写计划及维修件预投计划等内容。 5.5技术服务实施 5.5.1技术服务的时机、方式、内容、要求 技术服务的时机、方式、内容、要求具体见表1。 5.5.2客户服务中心应保持工作日内服务热线电话(传真)、手机畅通和值班手

情绪背景下的行为抑制控制及其神经机制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2), 210-216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307284.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307284.html,/10.12677/ap.2019.92027 The Study of Behavioral Inhibitory Control and Its Neuromechanism in Emotional Context Zinan Ren The Laboratory for Affect Cognition and Regulation,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10th, 2019; accepted: Jan. 24th, 2019; published: Jan. 31st, 2019 Abstract Behavioral inhibitory control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an individual to control inappropriate beha-viors in a specific contex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ecutive function, behavioral inhibitory con-trol has attracted researchers’ attention, and its time course and neural mechanism have been well studied.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re is interaction between emotion and behavior inhibitory control,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emotional valence and its intensity on beha-vior inhibitory control ability. This review introduced experimental paradigms of behavioral inhi-bition control and its neural mechanism,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on behavioral inhi-bitory control, and summarized studies on behavioral inhibitory control in the context of emotion. In addition, the behavioral inhibition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genders in response to emotional stimuli with different valences we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was put forward. Keywords Behavioral Inhibitory Control, Emotion Valence, Response Conflict, Response Inhibition, Gender Differences 情绪背景下的行为抑制控制及其 神经机制研究 任子楠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收稿日期:2019年1月10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24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31日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91354

1.目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满足客户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 3.定义 无 4. 职责 4.1供销部 4.1.1负责根据合同要求,及发货需要,制定销售计划。 4.1.2 负责生产过程中所需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 4.2生产部 4.1.1 生产部经理负责确保本程序的有效实施和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4.1.2负责按生产任务书组织实施生产,完成生产任务。 4.1.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点及控制参数进行管理控制。 4.1.4车间班主任、班组长及相关人员共同对本程序在本班组各工序的正确有效运行负责。 4.1.5负责组织生产设施维修管理。 4.1.6负责对符合产品生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3质检部 4.3.1负责对生产的产品实施验证、生产过程中关键点、操作方法及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作业等进行监督检查检验。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相应工艺及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4.3.2 质检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反馈、纠正和追踪,并负责产品品质的确认。 4.3.3 产品质量技术员负责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与生产工艺的改良。 5. 程序 5.1 生产策划和准备 5.1.1 食品加工工艺策划和准备 5.1.1.1 按照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输出文件编制每类食品的加工工艺文件,包括: 1)食品工艺流程及描述,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2)产品包装明细表,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3)原料辅料和食品直接接触材料特性由质检部负责组织编制; 4)作业指导书(包括设备、过程、卫生等),由生产部、质检部、技术员负责编制; 5)根据公司生产产品类别制订的《HACCP计划书》 6)其它合适文件,由相关部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完成经审批后交办公室统一控制发放。 5.1.1.2 每天生产前,技术员落实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确认生产过程中相应的工艺文件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1.3 每天生产前,生产设备管理员确认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设施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2 质量控制准备 5.1.2.1 当值质检员负责确认食品质量检验规范齐备和检测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5.1.3 物料准备:生产部应根据供销部门签订的合同发货要求及生产物资库存情况,制定出产品“生产计划表”的生产经理批准,并下发到各生产车间实施,由生产车间主任按照已批准的“生产计划表”,开出“领料出单”到仓库领料,并发放至生产部收料区。当所需物资不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记录(参考范例)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记录文件目录
被评价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评价类别 □预评价 □安全评价 □验收评价 □现状评价 □专项评价
报告编号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记录文件目录
序号
文件名称
数量(页数)
备注
1
风险分析和审核意见记录
包含附图
2
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
3
组建评价项目组及项目组长任命记录
4
安全评价实施计划记录
5
安全评价技术文件资料收集记录
6
关于提请提供安全评价所需资料的函
7
关于催请提供安全评价所需资料的函
8 《关于催请提供安全评价所需资料的函》回执
9
安全评价现场沟通记录
10
安全评价现场检查记录
包含现场照片
11
安全评价不符合项复查记录
整改前后照片
12
安全评价报告审核流程控制记录
13
安全评价报告内部审核记录
14
安全评价报告技术专家审核记录
15
安全评价报告技术负责人审核记录
16
过程控制负责人审核记录
17
安全评价报告交付客户记录
18
被评价单位意见调查反馈表
19
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工作业绩表
20
安全评价报告归档目录
1

风险分析及审核意见记录
风险分析内容
分析结果
评价范围
是否涉密项目
□是(密级
)□否
投资规模
地理位置
周边环境(附图)
项目基本概况
政府批文和许可 行业类别
主要产品和原料
本机构 安全评价能力
项目的经济性 项目的可行性 风险分析日期
行业风险特征
被评价单位的 安全管理状况
被评价单位 对评价时间要求
被评价单位 资信和付款能力
□合理 □较好
□不合理 □一般
资质业务范围符合性 □符合 □不符合
现有评价师专业能力 是否满足项目需要 是否需要聘请 相关专业技术专家
□是 □是
□否 □否
评价服务费是否合理 □合理 □不合理
本公司承担此项目 是否可行
□可行
□不可行
年月日
相关部门负责 人审核意见(是 否签订合同)
业务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过程控制负责人
□签订 □签订 □签订
□不签订 □不签订 □不签订
分析人签名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机构负责人 审批意见
□签订合同
审批人签名:
2
□不签订合同 审批日期: 年 月 日
批注 [cd1]: 分析人与程序文 件规定的人员一致,不遗漏; 分析人核实填写分析内容并 签名确认。
批注 [cd2]: 签名必须由本人 亲笔完成!后同

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机理研究

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机理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故障发生后快速将故障隔离在最小范围并恢复受影响的健全区域供电。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机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网故障“自愈”控制 abstract: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and safe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hope in failure will quickly after failure isolation in the least scope and restore the affected area of sound power suppl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ir own work practice experience expounds th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fault from the control mechanism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intelligent power grid, power grid failure “self-healing”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近年来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配电网规模持续增长,网架结构进一步改善,配电网供电能力得到提升,配电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得到了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理解要点: 1)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2) 过程检验(Process testing),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3) 工厂应以明确的表达方式指明,哪些生产过程工序对认证产品的关键特性(安全、环保、EMC)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工厂应对在关键工序岗位的人员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保证在岗人员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5) 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需要及其详略程度与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只有在确认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时,工艺作业指导书才是必需的; 6) 通常,工艺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必要时,可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现场观察,确认工厂是否明确了关键生产工序; 2) 通过查阅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判断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3) 在现场审查时,注意在规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工序上,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理解要点: 1)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 2) 工厂应识别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其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应提供和管理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工厂还应对这些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的参数及控制要求(如果有);

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记录

天水长城开关有限公司 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记录 Product Process Control Record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编号:Product Name: Specification and Type: Product No. 定货单位Ordering organization: 合同号 Contract No. 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 V 序号No. 检验内容 Inspecting item 技术要求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检验记录 Inspecting Record 序 号 No. 检验内容 Inspecting item 技术要求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检验记录 Inspecting Record 1 箱柜体的涂覆 层Cladding and coating of cabinet 1米内平视无缺陷,涂层无损伤 There is no defect seeing paralleling within 1m, and there is no damage in coat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7 绝缘线卡子压接牢固 The crimp connection of insulated clip is fastness. Accord with technics 2 门缝均匀度 (mm)Uniformity of door gap 门缝均匀度≤1.5;1米平行缝均匀差≤ 2 Uniformity of door gap is less than 1.5, differently of door gap within 1m is less than 2 Accord with technics 母线支撑符合工艺 Busbar supporter meets technics Accord with technics 3 门板 Door plank 平整开启不小于90度 It should be open more than 90 degree Accord with technics 4 元件安装布置 及调整 The installation, arrangement and adjustment of components 元件安装位置与图纸相符 The installing position of the component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draw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8 母线喷漆,搪锡 Painting and tinning of busbar 喷漆无流痕、无起皮、平整均匀 Painting is perfect and uniformity, there is no flow mark on the surface. Accord with technics 元件规格符合图纸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component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draw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元件调整符合图纸要求 The adjusting of component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draw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9 电气间隙及爬电 距离(mm) Electrical clearance and creepage distance 最小电气间隙:5.5□;8□;20□ Min. electrical clearance Accord with technics 5 紧固件、镀层、 铭牌、安装接地 措施Fastener, coating, 螺丝漏出3-5扣,镀层无损伤 Screw leaks 3-5 buckles, there is no damage in coat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爬电距离:8□;10□;20□ Creepage distance: Accord with technics 铭牌安装正确,牢固 The installation of nameplate is correct Accord with 10 防护等级验证 Protection degree Ф2.5mm试棒不能插入□ Accord with 1

最新记录控制程序(20190919070842).pdf

版本号 A 记录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2017年10月01日第 1 页共 8 页 目录 1 目的 (2) 2 范围 (2) 3 职责 (2) 4 控制程序 (2) 4.1 记录的范围、分类与形式 (2) 4.2 记录表格的编制和审批 (3) 4.3 记录表格的发放和更改 (3) 4.4 记录的使用和管理 (4) 4.5 记录的特殊控制 (5) 4.6 记录的保存期限 (6) 4.7 记录的处置 (8) 5 相关文件 (8) 6 记录 (8)

1 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记录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证实其过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提供客观的证据,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形成的各项记录,包括:文字、图表、声像及电子文件等。 3 职责 1)档案室负责所有归档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2)各部、室负责本部门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有关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3)工程总承包各项目部对归档前各阶段产生的记录负责管理和控制,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试运、开车阶段所涉及活动中产生的记录; 4) 记录的填写人员,对所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同时应满足各类记录表 格的审批职责和权限。 5)质量安全标准部对本程序实施控制管理。 4 控制程序 4.1 记录的范围、分类与形式 4.1.1 记录的控制范围 1)凡与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报告、检验和验证数据等,均属记录的控制范围,记录 表格是一种文件,按文件进行控制,对于记录的特殊性则应按本程序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2)记录控制是一个过程,其输入是通过策划制定所需要的记录内容和表格,其输出是 具有客观证据的报告或填写后的表格,其过程内容包括策划、编制、标识、贮存、保护、 检索、借阅、保存、归档、处置和改进等。 4.1.2 记录的分类 记录按其性质和使用范围可分为以下四类: 1)管理职责方面的记录(包括文件控制的记录),如管理评审记录,目标实施记录, 文件受控清单等。 2)资源管理方面的记录,如人员教育培训、经历、资格、考核记录,设备管理、设备 维修记录,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记录等。 3)产品实现方面的记录,如产品要求评审记录,供方评价记录,特殊过程确认记录,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和产品让步放行记录等。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程序.doc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使公司的生产管理工序控制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合同要求和生产处 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准备过程、制造过程的控制。 3权责 3.1生产部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对过程进行安排,编制相应文件并监督实施。 3.2质量部负责过程检验,对过程状态进行监控。 3.3生产部负责现场管理,确保生产实施规定的过程控制要求。 3.4工程设备部、管理部配合生产部做好相应的工作。 4工作程序 4.1过程策划 生产部根据同客户确定的供货合同及仓库产品库存、现有生产能力、原料采购周期等 情况,进行生产计划的安排。 4.2生产准备 4.2.1仓库接到通知后,负责核对库存原材料数量,对缺货数量应及时向采购部门和生产 部门联系。 4.2.2 采购应根据生产的动态和库存情况及时将原材料采购进厂 , 进厂后 , 质量部门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4.2.3生产部门提前做好生产前的设备检修、人员安排、清场工作。 4.3原材料准备 4.3.1 计划下达后,由生产车间根据生产批量填写领料单(或配料单),交由仓库准备原料。 4.3.2 仓库接到领料单(配料单)后,进行原料准备,并在规定时间送达车间指定存放地 点。 4.4设备、工具管理 由工程设备部相关人员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维修、保养、管理与控制。特殊设备由厂家定期维修、保养。

4.5过程质量控制 4.5.1 生产车间在确认人员安排妥当、设备运行生产、原材料到位后,开始组织产品的投 料生产。 4.5.2 生产管理人员根据具体生产质量要求,下发生产批记录(记录中含作业指导书内容),并交代操作人员操作注意事项。 4.5.3 操作人员根据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生产过程注意过程变化,操作内容和过程参数记 录在生产批记录内。 4.5.4 质量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有关中控工作,并对生产软硬件环境进行监控管理,对违反 有关质量管理规定的操作有权对车间提出整改建议。 4.5.5 对于设备、工艺等条件的变更,质量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有关方案进行验证,验证 通过的,可以同意车间组织生产。 4.6 人员管理 4.6.1 操作人员上岗前需经过员工手册教育、安全教育、岗位操作技能和岗位操作规程教 育后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4.6.2 特殊岗位需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4.6.3 按工艺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技术规定进行生产,并做好自检。 4.6.4 人员需做好操作记录、交接记录等的填写工作。 6支持性文件 6.1 工艺规程 6.2 岗位操作规程 7相关表格 /记录 使用各相关文件规定的表单

生产过程控制

优质产品源于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 1.产品质量是基本要求 DEC产品质量包括多方面的要求,如客户对产品功能与性质的定义、法规标准的要求,以及产品整个生产过程的相关环节控制等。顾客的要求与法规、标准的要求可以看作产品质量控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ISO9000-2000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中,第一大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顾客的要求包括对产品功能、性能的要求以及目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了顾客的要求,产品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法规要求是保障安全生产、职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依据。环保性也是近年来要求日益严格的一项要求。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必须遵循国标、行标的规定,并由国家授权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後,方可投入批量生产和出售。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标或行标,应该建立企业的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验收的依据。产品标准在充分考虑顾客要求、法规规定和安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考虑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对环境的保护。 2.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在满足法规、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企业还需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验收、仓储的全过程实现严格控制,才能生产出真正的合格产品。

产品设计控制包括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及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和设计改进控制。产品设计控制不只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的加工工艺、成本控制等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合格、合理的设计是最终高效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基础。其控制过程应包括以下因素:依据顾客、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设计输入;对设计输出应评审其与标准的符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工艺性和标准化等;设计验证控制,证明与设计输入的符合性;设计确认控制,验证记录和实施运行,证明产品满足预期要求;送国家授权检验机构作审查;设计更改,不论是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更改要求,都应进行评审和授权人批准,方可实施更改 4.产品原材料质量控制 合格的原材料以及供应商产品的稳定性是保证设计性能的关键,因此选择具有优异质量保证能力的客户至关重要。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供应厂商的选定;评估供应厂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供货能力、投诉处理及服务能力;通过评估资格的供应厂商送样、少量试用、小批量试用、中批量试用到批量供货;原材料进厂验收;原材料存放;仓库管理。 5.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前述所有前期控制的基础上,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还需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相关因素,包括:加工工艺文件控制;人员控制;设备工装控制;工作质量的控制;工艺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4.1.5 《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4.2 试生产 4.2.1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4.2.2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事宜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生产人员方可单独进行设备操作。 4.2.3 生产人员应熟悉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知道其所涉

文件记录控制程序

1目得 规范公司记录得管理,为追溯、改进与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证实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得持续性、适宜性与有效性,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得所有记录得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 行政部负责记录得统一编号、发放与管理,建立《记录管理一览表》。 3、2 品质部负责产品检验记录得管理。 3、3 各部门负责各自相关联记录得管理. 4流程图 见附件 5内容 5、1 记录得分类 凡就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得记录、报告及与产品相关得质量数据均属于记录范围。 5。1。1 与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有关得记录主要有: 管理评审记录、内部审核记录、文件控制记录、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记录、设施管理记录、产品与过程监视与测量记录等等。 5。1。2与采购、销售、生产、检验与交付有关得记录主要有: 产品要求得评审记录、供方评价记录、产品检验记录、监视与测量装置得校准记录、统计技术得应用记录、顾客投诉及服务记录等等。 5.1.3记录得形式为书面形式(如:书面得表格形式、报告文件形式等)、硬拷贝、磁盘等电子媒体等形式。 5、2 文件记录表格得设计、审批、印制与领用。 5。2。1 各部门设计自己所需得记录表格,并将空白表格交行政部审核后报管理者代表或其授权人审批后交行政部印制. 5.2.2 印制好得记录表格由仓库负责保管,各部门根据需要从仓库领用. 5、3 文件记录得填写 文件记录由开展该项活动得直接责任人按要求及时填写,填写要求如下: 5。3.1 正确:质量记录所记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填写方法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字迹清晰,不随意涂改。需更改得部分采取划改,但需更改人签字并注明更改时间。 5。3.2及时:按规定时间填写、传递,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文件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版房负责拼版。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 性负责。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 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 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 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 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 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 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试生产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

设计过程控制程序(含记录)

设计过程控制程序 (ISO13485-2016) 1.0目的 使设计过程系统化,以确保产品设计品质,满足客户要求,并顺利导入生产。 2.0范围 公司所有要开发的新产品及衍生的产品均适用。 3.0定义 无 4.0权责 4.1每一个项目一般由一个开发组完成,组内成员包括机械、电子、软件方面的工程师。 4.2开发部总工与市场部、品质部、生产计划部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4.3总工程师负责督导和审查开发的实施,负责设计评审领导,产品设计更改批准,开发进度的控制,对项目的设计质量负直接责任。 4.4开发组成员接受总工程师的委派任务的实施,并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开发设计进程和其他设计部分同步进行。确保设计按计划进度完成。当工作分配发生冲突时,由总工程师组织协调。 4.5总工程师根据设计阶段需要,应要求相关辅助部门参与规划、执行、控制和研讨以确保开发设计符合设计输入要求。 4.6开发分级

5.0流程图 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开发组、市场部 总工程师及市场部 开发组 开发部、市场部、品质部 开发组 Rej 开发部、市场部、品质部 开发组 开发组 生产部门、品质部 开发组、生产部门、品质部 总工程师、客户、认证机构 开发组生产部生产工程部 6.0程序 6.1设计任务分析

6.1.1总工程师收到经董事长批准的【新产品开发任务书】,制订初步的【TIME TABLE】和【设计开发计划书】后,要召集开发组成员对拟开发的产品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并就设计输入形成【设计输入评审报告】。 6.1.2对拟开发的新产品项目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 (1)产品功能方面; (2)可靠性方面; (3)经济性方面(包括制造和使用); (4)人、机和环境结合方面。 6.1.3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将产品按系统组成进行分解,以便准确分析各分系统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6.1.4在清楚了解各系统的功能之后,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及潜在客户的要求,对各系统进行参数确定。 6.2概念设计 6.2.1确定了系统组成及主要参数和指标之后,总工要组织项目组成员,通过电脑模拟计算及各种功能效果图研究,将各分系统的可能方案进行展示,在考虑整体性及潜在客户要求前提下,选择最佳设计概念。 6.2.2要对所选择的设计概念进行充分研究,以确定是否满足功能、技术、成本目标。 6.2.3如属于客户指定开发的产品,还需要将相关的功能效果草图交客户确认,市场部负责将客户签回的意见转交给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依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沟通或改进,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并且能达到开发设计要求。 6.3编制技术任务书

GJB9001C质量记录控制程序(附表格)

XXX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程序文件 拟制: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2017-7-1 发布 2017-7-1实施 XXX 有限公司发布

7、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IQM07-2017B 1 目的 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 3职责 体系中心:负责产品检验相关的所有记录的保管和控制。 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产生的记录的管理和控制,并接受体系中心的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记录填写要求 a) 记录的填写要认真,内容真实、准确、字迹要清晰。用黑色墨水钢笔、签字笔填写,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填写。记录应填写完整,不应有漏项、空格,空白处用斜杆划掉; b) 所有记录都有记录人签名,注明日期。纸张大小要统一,以便装订; c) 质量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d) 记录不允许随意涂改,保持清晰,易于识别;若因笔误写错时,记录人应在错误的地方划上双杠线,然后在其旁边空白地方填写上更正后的内容,并由改写人签名或盖印章; e) 记录表格由相关的人员编制。编制的表格要适用,可操作,尽量减少记录人写字。 4.2记录的保管和贮存 ---记录要有标识,如名称,编号等;记录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乱放。 ---记录贮存在文件柜中,按一定的顺序分类存放,便于检索,还要能防潮,防虫害。 4.3记录的保存期 ---记录要登记,见附表IQM07-01B。 ---对于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存期办理。 ---与产品直接有关的记录,军品保存期与产品的寿命期相适应,民品保存期一般为五年。 ---其他方面的记录保存期为四年。 4.4记录的查阅 ---记录不外借阅,需查阅者到保管记录处查看,经记录保管人同意,调阅相应的记录。 ---查看记录的人不得在记录上乱画,保持记录清晰,看后交于记录保管人存放。 ---需要复印记录者,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记录保管人按批准的要求进行复印。 4.5记录的处理 ---记录到保存期限后,由记录保管人做好登记,经主管领导批准,统一销毁,销毁人签名。 5 执行本程序所形成的文件

评价过程控制记录

JX-5301A评价过程控制记录文件目录被评价 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专项评价项目评价类别□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其他报告编号评价过程控制记录文件目录序号文件名称数量(页数)备注1 风险分析和审核意见记录包含附图2 评价技术服务合同3 组建评价项目组及项目组长任命记录 4 评价方案 审核记录表5 评价实施计划记录6 评价技术文件资料收集记录7 关于提请提供评价项目所需资料的函8 关于催请提供评价项目所需资料的函9《关于催请提供评价项目所需资料的函》回执10 评价现场沟通记录11 评价现场检查及不符合项复 查记录12 评价报告审核流程控制记录13 评价报告内部审核记录14 评价报告技术负责人审核记 录15 过程控制负责人审核记录16 评价报告交付客户记录17 被评价单位意见调查反馈表18 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工作业绩表19 安全评价/职业卫生报告归档目录1 JX-5302A 风险分析及审核意见记录分析人签风险分析内容分析结果名□一级□二级□三级被评价单位基本概况□一级□二级□三级项目投资规模□一 级□二级□三级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一级□二级

□三级地理位置项□一级□二级□三级周边环境目□ 严重□较重□一般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等级(卫评填写)风险□-级丄级□三级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值、检测方法(卫评填写)分析才级T级 □三级检测条件(环境、仪器设备及计划)(卫评填写)□一级□二级□三级行业风险特性□一级□二级□三级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一级□二级□三级本机构安全/职业卫生评价资质业务范围□一级□二级□三级本机构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技术构成)□一级□二级□三级项目的风险□一级□二级□三级企业名称、项目名称□一级□二级□三级评价范围□一级□二级□三级双方的权利、义务合同□一级 d级□三级公司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风□一级□二级□三级完成时间险分□-级丄级□三级价格及付款方式析□-级□二级□三级纠纷处理及违约责任□一级□二级□ 三级其它双方另行约定的事项□一级□二级□三级合同格式□一级□二级□三级评价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和符合性□一级□二级□三级项目组人员和技术专家的稳定性评丁级丁级上级技术支撑单位的可能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价过□-级丄级□三级现场勘查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程□-级d级□三级技术交 底的深度风□一级□二级□三级项目组人员之间及专家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