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遗址文物

晋国遗址文物
晋国遗址文物

大克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铭文前段14行有阳线格栏,后段格栏制范时除去。铭文用笔厚重质朴,笔势遒劲雄伟,形体舒展、挺拔,虽用圆笔,也有其伟岸与雍容之态度。"大克鼎"出土于清末金石学和金石书法鼎盛时代,故其铭文书法在当时倍受推崇。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

第四节曲沃晋侯墓地

晋侯墓地位于山西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曲村天马遗址内,位于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曲村村东,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沃晋侯墓地是一处西周早期晋国王侯贵族墓地,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早期晋侯墓地,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

晋侯墓地现共发现晋侯及夫人墓九组十九座,出土有大量华丽精美的玉器、青铜礼器等随葬品。随葬的玉器种类繁多,装饰华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除附属车马坑和若干陪葬品尚未清理外,整个墓地已被完整揭露出来。天马-曲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曲沃和翼城两县的交界处,东距翼城县城12公里、西南距侯马城区(新田遗址)30公里。遗址所在为侯马盆地的北部边缘。遗址的分布范围大致在天马、曲村、北赵、三张四个自然村之间,东西约3800米、南北约2800米,总面积约近11平方公里。晋侯墓地即位于上述遗址范围的中部。天马-曲村遗址发现于1962年,翌年进行过小规模的试掘和钻探。自1979年初开始,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天马-曲村遗址开展了持续十余年的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期间发掘了近千座西周至战国时期的晋国中小型墓葬及数万平方米的居住址。1986年晋侯墓被盗掘,90年代初盗掘之风日盛。1992年初春,北京大学考古系人员向国家文物局及国务院办公室报告了盗墓情况,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批准由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晋侯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自1992年4月至1994年10月考古队先后进行了5次考古发掘。共清理晋侯及其夫人的墓葬8组17座、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并探明车马坑5座。2000年,又发掘1组2座墓葬。

晋侯墓地是目前同时期、同规格墓地中保存最完整、排列最清楚、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处。9组19座墓葬,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延续至春秋初年。

晋侯墓地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2000余件,其中数百件青铜器,几乎涵盖了同期青铜器的全部器类,其中猪尊、兔尊、鼎形方盒、方座筒形器、裸人为足的盉等是十分少见之器。青铜器铭文可以证经补史,晋侯墓地中就有5位晋侯的名号。另一类是大量出土的玉器,由玉覆面、佩玉、葬玉、玩玉等组成。晋侯墓地中还出土有金器、漆器、陶器、骨器、石器等,特别是成组出现的编磬与编钟一起为晋国早期乐器,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484864.html,是礼仪之邦的晋国礼乐文明的真实写照。

一号车马坑21*15M,陪葬战马百余匹、战车24辆,是目前所发现全国西周时期最大的,而且是真车真马,比秦始皇兵马俑早606年(公元前812年)。

晋国墓地完整的布局、有序的排列和带铭文铜器的出土,对晋国史、周代历史,社会与

墓葬制度及青铜器研究等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为人们了解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工艺科技以及葬俗礼仪提供了实证,为"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列王编年提供了年代标尺。该遗址的发掘连续被评为1992、1993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并被《考古》杂志评为"二十世纪中国100个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484864.html,晋侯墓地保留了丰富的信息,揭示了晋国早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晋国墓群的发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和"中国二十世纪考古大发现"之一,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晋国博物馆在晋侯墓地基础上新建,无疑对研究晋国早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和西周早期晋国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丰富的信息和价值。

据悉,新建晋国博物馆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已经山西省发改委审批通过。建成后的晋国博物馆将是山西迄今为止最大的晋国博物馆。(

位于曲沃县城东北曲村--天马遗址的中心,北依崇山,东、南面为滏河河谷,占地面积有20000余平方米。曲村--天马遗址被曲村、天马、北赵、毛张四个自然村覆盖,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共计约11平方公里。遗址涵盖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和龙山文化层、夏文化层、西周到战国文化层及秦汉元明文化层等四大文化层,核心部分是晋侯墓地。晋侯墓地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发现的,自九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这里进行了七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晋侯墓地的考古发掘在92年、9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曲村--天马遗址规模宏大,延续的时间较长,考古资料表明,这里在西周初期就兴起,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是鼎盛时期,春秋以后,逐渐衰落。1996年国务院公布该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侯马晋国遗址

春秋时代的晋国,从晋景公十五年(前584)到晋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家分晋,共经历了208年。在这208年里,都城新田(今侯马一带)为晋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此时正是我国奴隶制度崩溃、封建社会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解放后发掘出的侯马晋国遗址,为我们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简介

晋国遗址现已在侯马发现的古城遗址有5座。位于牛村的一座古城称牛村古城,位于

晋国遗址文物

平望村附近的一座古城称平望古城。古城遗址现场被压在地下一米左右深处。平望古城遗址的东南角和牛村古城遗址的西北角叠压在一起。牛村古城南北长1340米,东西宽1100米至1400米,城墙是分块夯筑的,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484864.html,南墙内有一条绕墙而行的行车道,墙外有宽6米、深4米的护城河。宫殿建筑遗迹,位居城中北部。殿基成正方形,高约0.8米,长宽各52米。平望古城的宫殿遗迹,在城中偏南,分为三级,最下一级是正方形,长宽各7.5米,第二级高出地面4米,第三级位于第二级的北半部,南北35米,东西45米。两座

古城都有一米多厚的建筑坍塌物。同时发现的还有白店古城、台神古城、马在古城。从古城遗址可以想像出当时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的国都建筑是何等宏伟。据《左传》记载:成公六年(公元前585)晋人由故绛(jiang4深红色)迁都于汾浍(hui4水名)之交的新田,仍称绛,直至晋亡(据《史记》为前376年;据《竹书纪年》为前370或前369)。以后该地归于魏,渐

晋国遗址

废弃。旧说新田在今曲沃县西,据考古发现证明应即今侯马晋国遗址。1954年由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后经多次勘查发掘,主要有:1956~1957年发掘、勘探,发现古城;1961年发掘平阳机械厂2号铸铜遗址;1962、1965年对遗址进行全面勘探;1962~1964年发掘平阳机械厂22号铸铜遗址;1965~1966年发掘盟誓遗址;1959~1986年多次发掘上马墓地;1984~1986年发掘北坞古城府库遗址和呈王古城东建筑群遗址。侯马晋国都城废弃后未经大的兴建和破坏,地下遗存保存较好,是春秋中晚期的代表性城址。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现东周古城址7座。城墙为夯土构筑,仅有湮埋地下部分,宽度3~16米不等。位于西北部的4座古城互相毗连。其中白店古城位置偏南,保存甚差,整体情况不详。其他3座

晋国遗址

古城整体平面呈品字形。西南的台神古城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约1250米;东南的牛村古城东北部呈缺角状,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宽约1100米;北部的平望古城东北角外凸,南北长约1025米,东西宽约900米。这3座古城面积约4.7平方公里,应是新田的主体部分。平望古城中部有大型夯土台基1座,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484864.html,南北长约95米,宽约75米,北高南低呈阶梯形,现存高约8.5米。台基南分布大型夯土基址20余处。牛村古城西北部有方形夯土台基1座,每边长约52.5米,现存高6.5米。南面亦分布一些残破夯土基址,其东、南两面有长约400米的夯土围墙与牛村古城城墙相接。这些地方应是当时的宫殿区。

此外,台神古城西北汾河岸上有大型夯土台基一处。东北部的马庄古城平面曲尺形,中部有南北向城墙相隔,东城南北长约350米,宽约300米,内有夯土台基1处;西城南北

晋国遗址文物

长约250米,宽约200米。东部的呈王古城平面曲尺形,中部有东西向城墙相隔,北城东西长约400米,宽约168米,内有数处建筑基址;南城东西长约214米,宽约105米。北坞古城在遗址东北部北坞村东南,距中心地带较远,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包括东西并列两座近方形的古城。东城边长约550米,西城边长约380米。东城中部探出成组建筑基址,西南部发掘出3座东西并列的府库类遗址,每座南北长58米,宽16米。按其时代、形制等分析,可能为卿大夫的封邑。牛村古城南郊一带分布着密集的铸铜、制石、制骨、制陶等作坊遗址。浍河南岸上马村东为一处西周至东周时期的墓地。呈王古城东南一带为与祭祀有关的排葬墓、埋牲坑、盟誓遗址和建筑基址。分布在牛村古城南郊。2号与22号两处铸铜遗址相距约400米,面积各约2万余平方米。发掘出房屋70余座,井、窖穴、灰坑、窑、瓮棺葬等遗迹1500余个和一处长70余米、宽

晋国遗址

7~8米的工作场所。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少量为窑洞式,平面长方形、方形或圆形,一端有台阶式门道。窖穴、灰坑多长方形、圆形,个别弃埋有人骨骸。水井皆长方形,深13~15米,大部两侧壁上有脚窝。出土与铸铜有关的生产工具有铜和骨制的多种刻刀和多量砺石,还有大量陶范、熔炉、通风管、炼渣和100余件铅锭。熔炉一般直径约30厘米,草泥质,由一、二层炉圈和炉盆相接构成。通风管亦草泥质,多呈牛角状,长40~50厘米。共出土陶范约5万余块。各遗址生产上可能有分工。2号遗址的产品以鼎、簠、壶、舟、匜、鉴等礼器和编钟为主,另有车軎、当卢、马衔等车马器和阳燧、带钩、镜等用具。陶范中约半数为模,多数范未经浇铸,有的且已合好待铸。22号遗址产品以、斧、凿等工具为主,多达数千件,另有少量剑、戈、镞等兵器和空首布范。绝大部分范经浇铸,另出多量熔炉、通风管。西南的54号遗址出土空首布芯10万个以上。空首布范和空首布皆为耸肩、尖足,个体较大。

西北部一个灰坑1964年采集带钩和车马器范1万余块,带钩形制多样,有的大小成列。陶范中有花纹的约1万块。最常见的主体纹饰为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的蟠螭纹,形式富于变化。云雷、绹索、鳞片、贝纹多作为镶边、界带或衬地。常见纹饰还有蟠虺、蟠螭衔虺、兽面、龙、凤、虎、牛、鸟、垂叶、涡纹等。其中蟠螭衔虺、兽面衔螭及凤纹为多层浮雕式,雄浑古朴,极富特色。还

晋国遗址

有作为器物座承的人形,其中女性为立人,头戴月牙形冠,着长衣,腰系带,打双蝴蝶结;男性为跪坐人形,"断发纹身",腰系带,背部斜插短剑。纹饰中还有多量错镶纹饰,构图简练,线条粗细相间,末端尖尾,铸造后局部或全部需再错镶其他金属或矿物。铸造较简单的器物用双合范一次浑铸,有的一件多器,陶范可多次使用。铸造较复杂的器物采用复合范,如大型编钟范、芯共96块,分块、榫卯、浇注系统等,设计合理,分型面平整,合范严密,制作技艺纯熟。器物附件多采用分范合铸。纹饰带则普遍采用截取一部分作为模板翻制范块,再按器形需要拼接成为较大的范块,极大地提高了工效。另外发现少量叠铸小件器物的范。还发现一些器物胚模、装配模和练习范。较大面积的墓地仅发现上马墓地1处,面积约20万平方米。已发掘1300余座墓葬和3座车马坑。时代从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墓地分为若干区,墓葬之间少有打破关系,可能属于有亲缘关系的若干家族。形制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式绝大多数为仰身葬(直肢或曲肢)。较大型墓40多座,墓圹长4~6米,宽2.5~5米。葬具一椁一棺或一椁重棺。随葬青铜器较多,有列鼎3件和簠、簋、盘、匜、舟以及车軎、马衔、戈、镞等,还有陶鬲、石圭和玉、石、骨质装饰品。墓主身分应属下层贵族。其中M13位于墓区北部,时代属春秋中期,随葬铜鼎7件,可组成3件列鼎2套。其中2件无盖鼎上有铭文,作器者为"(徐)王之子庚儿"。另有鬲4件,甗、簋(敦)、簠、方壶各2件,盘、匜、舟各1件,编钟9件,编磬10件以及兵器、车马器、装饰品等。中型墓150多座,墓圹长3~4米,宽约2米。多用一棺,少数有椁。随葬铜器有鼎、簋、舟、豆等一至数件和车軎、戈、矛等,另有陶鬲、陶壶和少量石圭、玉、石装饰品。小型墓占80%以上,一般约长2米,宽0.8米,多用一棺,少数无葬具。一般仅随葬一件陶鬲和少量骨、石、玉质饰品。遗址中发现的遗物种类甚多,有、斧、凿、削、空首布、镞等铜器,刀、锥、簪、梳等骨器以及角镳、角?、蚌刀、蚌镰、石圭等。陶器数量最多。用这些陶范制作的生

活用具(或祭祀用的礼器)有鼎、豆、壶、簋、边(音夷)鉴、敦、匕、匙、镜、带钩;乐器有钟;兵器有剑。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亡。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战,刘备被陆逊所败。 公元222~225年曹丕攻吴。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 公元227~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38年魏平辽东。 公元239年曹芳继位,魏政权动摇。 公元246年蒋琬、董允相继去世,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曹爽。 公元249~258年姜维连年对魏用。 公元251年司马师专魏。 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攻蜀,刘禅降魏,蜀亡。 公元264年吴国孙皓即位。 公元264年钟会、邓艾内讧。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废魏帝,魏亡。 公元275年司马炎诏令以官奴婢代。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全国重新统一,晋颁行户调式制度。 公元280年晋杜预、王浚等伐吴,吴亡。 公元285年陈寿撰成《三国志》。 公元290年司马炎卒,司马衷继帝。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291年晋后专权,八王之乱开始。 公元299年江统作《徙戎论》。 公元301年晋惠帝复位,齐王冏辅,氐族人李特率流兵起义。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进入洛阳,李雄称王,刘渊起兵。公元306年八王之乱结束。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汉,十六国。 公元311年永嘉之乱。 公元312年石勒据襄国称霸。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称赵王。 公元322年王敦之乱。 公元327年苏峻、祖约之乱。 公元330年石勒称帝建后赵。 公元339年王导去世。 公元339年慕容皝建前燕

春秋战国纪年表

春秋战国纪年表 春秋战国纪年表 王正鹏(土家族)/文 春秋战国纪年表主要依据《史记》历史纪年资料,及《资治通鉴》历史纪年资料,起由周平王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阳为始,止由秦始王公元前221年灭挣齐国为终,春秋战国历时长达550年。以周室王室纪年为主干,旁以秦国、晋国、齐国、楚国作参考,在诸侯国众多,人物纵横交错的情况下,尽量接近精确。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 周幽王无事举烽火,诸侯以为有外来的敌人入侵,带兵齐至,褒姒捧腹。后周幽王欲杀皇太子,申候(皇太子的娘舅)怒,结合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再举烽火,众诸侯以为欺己,不至,周幽王遂被杀于骊山之下,众人推选原皇太子为王,即周平王,周平王即位后,因忧于犬戎的威吓,遂东迁,迁都洛邑,从此周王室彻底式微,各诸侯起头壮大,春秋战国拉开序幕。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周室衰弱,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始大。 公元前722 年鲁隐公即位。同年郑庄公(郑因为辅佐王室迁都有功,主朝政,在五霸以前,郑强盛,庄公于公元前701年身后,诸子争立,内乱,郑国从此式微)之弟段反,庄公伐之,段败,出奔。因为庄公母与其弟同谋,庄公迁其母,并誓词:不到黄泉,勿相见(黄泉见母的故事由此而来)。 公元前719年桓王(平天孙)。 公元前717 年郑庄公入朝,桓王不礼(因桓王之父,曾为质于郑国,后死于郑国,桓王由此怨郑,后郑又擅自收割皇帝田之禾,其矛盾愈深)。 公元前712 年鲁杀其君隐公,立桓公。 公元前707 年周桓王伐郑,郑射伤桓公。 公元前696 年庄王元年。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及夫人(齐襄公妹妹)至齐,齐襄公(齐桓公之兄)与其妹私下勾结,鲁桓公察觉,震怒。齐襄公恐,令力士杀鲁桓公。襄公众弟因齐乱,纷纷出奔,次弟纠奔鲁,次弟小白(后来的齐桓公)奔莒。

两晋十六国大事年表

两晋十六国大事年表 265年 12月 -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帝国。旋大封司马氏皇族为王,亲王统率500-5000人不等的封国军队,内斗从此埋下祸根。 270年 6月 - 鲜卑秃发部落首领树机能在万斛堆起兵叛晋。 271年 1月 - 并州匈奴监国右贤王刘猛叛晋出塞。 279年 12月 - 秃发树机能战败被杀,凉州平定。 280年 3月 - 晋龙骧将军王浚率军攻入建业,吴主孙皓请降,吴国亡,中国一统。 281年 10月 - 鲜卑慕容部落兴起,首领大单于慕容涉归开始攻击辽西。 290年 4月 -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白痴皇帝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掌权。 291年 3月–贾皇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消灭当权的杨氏集团(皇太后杨芷的娘家),并召汝南王司马亮进京辅政。八王之乱开始。 6月 - 不满司马亮削夺诸王军权,司马玮与贾皇后再次发动政变,杀司马亮。而贾皇后在太子少傅张华建议下,随即又瓦解司马玮所部,逮捕并处死司马玮。 294年 5月 - 匈奴部落首领郝散叛晋。 8月 - 郝散归降后被杀。 295年

本年 - 鲜卑索头部落拓跋氏兴起。 296年 夏季 - 郝散的弟弟联合羌人和卢水胡人起兵叛晋。 秋季 - 秦、雍二州匈奴、羌、氐各部落全部起兵叛晋,拥立氐人齐万年为皇帝,官军不能平定。 12月 - 仇池氐族首领杨茂搜自略阳返仇池,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 298年 本年 - 略阳巴氐人李特兄弟,受秦、雍流民拥护,率流民自汉中进入梁、益二州以避战乱。 299年 1月 - 齐万年叛乱平定。 本年 - 太子洗马江统上《徙戎论》,主张将中原各少数民族外迁,未被采纳。 300年 3月 - 贾皇后使人杀害废太子司马遹。 4月 - 赵王司马伦借机发动政变,逮捕并废黜贾皇后,随即又假传圣旨将其毒死。贾氏集团被消灭。 8月 - 淮南王司马允(不在八王之列)因不满司马伦剥夺其军权,出兵攻击司马伦,失败被杀。 本年 - 益州刺史赵钦,因是贾皇后亲族,拒绝朝廷征调返京,起兵攻略州郡,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并自建年号。李特等前往归附。 301年 1月 - 散骑常侍张轨出任凉州刺史。 3月 - 司马伦篡位称帝,惠帝司马衷被尊为“太上皇”。 3月 - 赵钦因猜忌寻机杀李特之弟,李特起兵复仇,攻陷成都,赵钦败亡。梁州刺史罗尚遂率军入成都。 3月 - 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司马伦。 4月 - 京都洛阳的官员发动政变,逮捕司马伦,司马伦服毒自杀。司马衷复位。 6月 - 三王同时被授以权柄。但司马颖辞让官职,返回封地邺城。大权落于司马冏之手。

晋国六百三十年兴亡史(五)霸业永定

晋国六百三十年兴亡史(五)霸业永定 少年英主:恩威并施,政治风气大革新前573年正月,洛邑的寒气逼人,年仅十四岁的公子周接受荀罃和士鲂的邀请,动身前往绛城。通过荀罃和士鲂的讲述,公子周似乎闻到了绛城中浓浓的血腥气。公子周抵达清原后,栾书带领朝中大夫列队迎接,公子周不等栾书发话,对众人说道:“我的初心不是这样,既然已经这样,难道不是天意吗?人们要求有国君,就是为了让他发布命令,立了以后又不听他的,哪里还用得着国君?你们用得着我,在今天;用不着,也在今天;恭敬听从国君,这是神灵所保佑的。”众人一听这个少年口吐不凡,先是一惊,然后齐声应道:“听从国君的命令,这正是下臣们的愿望,岂敢不唯命是从?”众人言毕,公子周叫来旁边的侍从,写下刚才的对话,让众人一一签名,自己最后签下了名字,然后对天发誓说:“神人明鉴,有背盟者,人人诛之!”众人闻言,屏气凝神,沉默良久,栾书眉头微皱,似有所思。在栾书的带领下,众大夫陪伴公子周进入绛城,公子周没有急着即位,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驱逐了七个惑乱君心扰乱朝纲者。等到了第二个月,公子周方才举行隆重的即位典礼,这便是晋悼公。晋悼公即位前谨慎行事,步步为营,即位后却变得雷厉风行,犹如成人。他首先废黜专横的栾书,而后破格提拔厚道的下军将韩厥升任执政。以

韩厥为代表,一批性格温和、忠于国事的人成为公卿大夫,他们受命重修晋国先贤之高德善政,以改变晋国充满戾气的政治氛围。由于异姓公卿的势力太多强大,七十八年前,里克在两个月内连杀了一个少年君主奚齐和一个幼年君主卓子;三十四年前,赵盾、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而今,晋厉公又死在了栾书、中行偃手里。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晋悼公增设了军尉之职,军尉以下是军佐、司马、候奄,其中地位最高者是中军尉,他们负责管理为将佐驾御车马的吏卒、训练听从国君号令的军队,以达到制衡异姓公卿、提高君主威望的目的。第一任中军尉是祁奚,中军尉佐是羊舌职,祁氏和羊舌氏皆为晋国国君之后,晋国公室的力量由此也得到了提升。晋悼公任命公卿大夫后,又下达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减免百姓赋债、救济孤寡贫弱、提拔有用之才、禁止作奸犯科、提倡节俭风气、按时征用百姓等等。一时之间,晋国的百姓们纷纷感慨:“文公复生,晋国有望啦!”晋悼公就像是一个经验老到的高级工程师,他快刀斩乱麻地稳定了晋国混乱的局势,采用各种措施提升了晋国国君的权威,真不愧是一个举世罕见的少年英主!其实,公子周不仅是这场动乱的受益者,也是这场动乱的参与者。在栾书陷害郤氏家族谋反、欲立公子周成为国君的过程中,公子周听从栾书的命令,与出使洛邑的郤至见面谈话,晋厉公由此产生疑心,并最终决定委派胥童除掉郤氏家族。或许,当公子周参与晋国内乱时,

晋国末期大事年表(前453年~前349年)

前453年(晋出公二十二年) 赵无恤、魏驹、韩虎共灭智瑶而分其地。是年河绝于扈。 前452年(晋出公二十三年) 晋大夫智开率其邑奔秦。 晋出公闻三家共分智氏之地,打算讨伐三卿,并将此事转告齐、鲁两国,却被三家攻伐,晋出公被迫出走,奔楚,道死。(《史记》误以三家杀智伯事为四卿分范、中行事,且误作出公十七年奔齐) 三家立晋昭公曾孙骄为国君,是为晋哀公。 前451年(晋哀公元年) 此年为晋哀公元年,《史记晋世家》作晋哀公,《世本》作晋懿公,《竹书纪年》作晋敬公,这里谥号姑且依照《晋世家》。或许“哀”、“懿”、“敬”皆是晋侯骄的谥号,一君三谥,如韩威侯即韩宣惠王,亦一君三谥也。 前448年(晋哀公四年) 晋大夫智宽率其邑人奔秦。 前446年(晋哀公六年) 魏驹(魏桓子)卒,其子魏斯(魏文侯)立(《史记》谓文侯乃桓子孙,误)。 前441年(晋哀公十一年) 晋赵嘉会诸侯之大夫,与越令尹宋盟于巩,遂以伐齐,齐人始为长城于济。(赵嘉即赵桓子,赵襄子之子,《史记》误作赵襄子同母弟。此条出自《清华简系年》,晋哀公十一年时赵襄子尚在世,故有学者认为此条中“赵桓子会诸侯之大夫”当为“赵襄子会诸侯之大夫”之误,今从原文。) 前434年(晋哀公十八年) 晋哀公薨,子柳立,是为晋幽公。 前433年(晋幽公元年) 幽公立,独有绛、曲沃,馀皆入韩、赵、魏三家。幽公反朝韩、赵、魏三家。 前431年(晋幽公三年) 是年为卫昭公元年,是时三晋强,卫如小侯,属之。

前430年(晋幽公四年) 晋赵狗率师与越王朱句伐齐,晋师入(齐)长城句俞之门。 前427年(晋幽公七年) 晋大旱,地长生盐。 前425年(晋幽公九年) 赵无恤(赵襄子)卒,献子赵浣立,治中牟。赵浣,赵无恤兄赵伯鲁之孙。赵无恤之子赵嘉(《史记》误作赵襄子同母弟)逐赵献子自立,是为赵桓子。 韩虎(韩康子)亦卒,子韩启章立,是为韩武子。 丹水出相反击。 前424年(晋幽公十年) 晋魏斯始称侯,是为魏文侯。(《史记楚世家》:“简王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而《周本纪》云:“威烈王二十三年,命韩、魏、赵为诸侯。”则此年当是魏斯称侯之年,而赵桓子赵嘉、韩武子韩启章皆称子,即未称侯之证。至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天子以三晋为诸侯,犹如战国时魏、齐会徐州相王之后,魏、韩又相王之事。) 赵嘉(赵桓子)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子赵浣。 前423年(晋幽公十一年) 晋韩启章伐郑,杀郑幽公,郑人立公子骀,是为郑繻公。 前422年(晋幽公十二年) 楚简王命莫敖阳为率师城黄池、雍丘。晋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围黄池。 前421年(晋幽公十三年) 楚简王命莫敖阳为率师侵晋,夺宜阳,围赤岸,以报黄池之师。晋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救赤岸,楚人舍围而还,与晋师战于长城。楚师无功,多弃旃幕,宵遁。 鲁季孙会晋幽公于楚丘,晋取葭密,遂城之。 前419年(晋幽公十五年) 晋魏斯城少梁,秦攻之。

东晋与十六国年表

公元年号皇帝备注 ---- ---- ---- ----- 317 建武元帝(司马睿,276-321)即位建康(今南京) 318 太兴 322 永昌明帝(司马绍,-325) 323 太宁 325 成帝(司马衍,-342) 326 咸和 335 咸康 342 康帝(司马岳,-344) 343 建元 344 穆帝(司马聃,-361) 345 永和 353 王羲之(303?-361?)等27人开阑亭之会 356 桓温(312-378)北伐,夺回洛阳 357 升平 361 哀帝(司马丕,-365) 362 隆和 363 兴宁 363 葛洪(284-363?)逝,著有《抱朴子》 364 甲子年 365 废帝(司马奕) 365 陶渊明(365-427)生 366 太和 371 咸安简文帝(司马昱,-372) 372 孝武帝(司马曜,-396) 373 宁康 376 太元 379 淨土宗始祖慧远(334-416)于庐山结白莲社383 淝水之战,谢石谢玄(343-388)破秦军苻堅(338-385) 396 安帝(司马德宗,-418) 397 隆安 399 法显(337?-423?)往印度取经 402 元兴 405 義熙 418 恭帝(司马德文) 419 元熙 420 东晋(317-420)结束 Sixteen Kingdoms 十六国(304-439,计136年) 304 甲子年

304 刘渊(-310)国号汉,刘曜(-333)改为赵,即前赵(304-329) 304 成(汉)立(304-347),即前蜀 319 石勒(274-332)立后赵(319-350) 324 前涼立(324-376) 329 前赵灭 337 慕容皝立前燕(337-370) 347 成(汉)灭 348 后赵僧佛图澄(232-348)逝 350 后赵灭 351 苻健立前秦(351-394) 364 甲子年 366 沙们乐僔起造敦煌石窟 370 前燕灭 384 后秦立(384-417) 384 慕容垂立后燕(384-409) 385 西秦立(385-431) 386 吕光(337-399)立后涼(386-403) 394 前秦灭 397 南涼立(397-414) 398 南燕立(398-410) 400 西涼立(400-420) 401 沮渠蒙逊(386-433)立北涼(401-439) 401 天竺国鳩摩罗什(Kumarajiva,343?-413?)到长安403 后涼灭 407 赫连勃勃(-425)立夏(407-431) 409 北燕立(409-436);后燕灭 410 南燕灭 414 南涼灭 417 后秦灭 420 西涼灭 424 甲子年 431 西秦灭,夏灭 436 北燕灭 439 北涼灭 439 十六国(304-439)结束

晋国知氏兴灭及世系考

2002年8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ug.,2002第25卷 第4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Vol.25 No.4【史学研究】 晋国知氏兴灭及世系考 曹丽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关键词:春秋;晋国;知氏;兴灭;世系 摘 要:晋大夫逝遨庶子首别封于智,故其后以邑别为知(智)氏,则荀首为晋知(智)氏之祖。 其后世嫡子世系为:首生 , 生朔,朔生盈,盈生跞,跞生甲,甲生瑶,至瑶知氏灭族。春秋时期姬姓荀氏别族知氏,为晋国六大世卿之一,曾长期控制晋之国政,对晋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中图分类号:K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2)04-0024-03 收稿日期:2002-01-16 作者简介:曹丽芳(1969-),女,山西平顺人,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①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与《晋世家》均只云“取 ”,不书“取祭”。 42

52

邓氏所记知氏世系缺甲一代,疑有脱简。故甲为跞之子,名甲;生卒年不详,谥宣子,故曰智宣子。其事仅见于《晋语九》。 七 智宣子甲生知襄子瑶 《古今姓氏书辨证》曰:“跞生文子荀瑶,号知伯”;然据《赵世家》司马贞《索隐》引《世本》、《晋语九》,则瑶与宵均为甲之子,邓氏所记知氏世系缺甲一代,疑有脱简。故瑶为甲之子,名瑶;生年不详,卒于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谥襄子,故曰智(知)襄子。事见哀二十三年《传》、哀二十七年《传》、悼四年《传》、《晋语九》、《墨子?非攻中》、《秦本纪》、《晋世家》、《赵世家》、《六国年表》。其生平主要事迹如下: 晋出公初年,智宣子甲立知襄子瑶为后。 ①晋出公三年(前472),瑶伐齐,齐师败绩,亲擒齐大夫颜庚。晋出公七年(前468),瑶帅师伐郑,因齐陈成子召颜庚之子晋以救郑,晋 师乃还。晋出公十一年(前464),瑶帅师围郑,将攻城,瑶以对赵氏家臣赵孟不浚而被赵襄子所 。晋出公十七年(前 458),知伯与赵、韩、魏共分范氏、中行氏地以为邑;②四卿又 攻出公,出公奔齐而死于道,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哀公,知伯始专国政;瑶伐卫,因卫边境有备,至境而返。晋出公十八年(前457),瑶与韩虎(韩康子)、魏驹(魏桓子)三卿宴于蓝台,瑶戏韩虎并辱其相段规;瑶攻中山(在今河北定县境),取穷鱼之丘。晋出公十九年(前456),瑶为室美。晋出公二十年(前455),瑶索地于韩、魏,均予之,又求地于赵,赵不与;瑶与魏驹、韩虎遂率韩、魏之师伐赵,赵无恤奔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南古城营),三家遂围之。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赵襄子无恤、魏桓子驹、韩康子虎三卿大败瑶师,杀瑶于师,三分其地,知氏遂亡,③赵、魏、韩“三家分晋”。 综上所论,晋大夫逝遨庶子首别封于智,故其后以邑别为知(智)氏,则荀首为晋知(智)氏之祖。其后世嫡子世系为:首生 , 生朔,朔生盈,盈生跞,跞生甲,甲生瑶,至瑶知氏灭族。姬姓荀氏别族知氏为晋国六大世卿之一,曾长期控制晋之国政,对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A Study on Zhi(name of a family)’s Rise and F all and Pedigree of Jin(name of a state)in Chun -qiu Period CAO Li -fang (School of Chinese L anguage and Culture ,N anjing Norm al U niv.,N anjing ,20097,China ) K ey w ords :Chun -qiu ;Jin (name of a state );Zhi (name of a family );rise and fall ;pedigree Abstract :Residing in Zhi (name of a place ),the descendants of the son of Shi ’ao Xunshou formed Hhi family.Xunshou is the ancestor of Zhi.Its direct line of descendents was Shou ,Y ing ,Shuo ,Y ing ,Li ,Jia and Yao chrono 2logically.Zhi during which Zhi was doomed during Yao. (责任编辑 郝锦花) 6 2①②③ 据《秦本纪》张守节《正义》,晋出公二十三年(前452)瑶子开奔秦,其子孙均处于秦;又据《国语?晋语九》与《韩非子?十过》,甲立瑶后,智果惧灭宗,故别族于太史为辅氏,故其族未灭。另外,据《国语?晋语九》,智宣子甲又生庶子宵,其后自然别族,不详是否被灭宗;据《古今姓氏书辨证》知起、知徐吾,皆知氏之族,盖其别族,不详其所处,亦不详其是否被灭宗;均存疑待考。 从《史记?晋世家》。《赵世家》与《六国年表》系于周定王十五年(前454)。《国语?晋语九?》未载甲立瑶之年世,晋出公三年时瑶已帅晋师伐齐,则甲立瑶或在晋出公初年。

山西历史大事年表

山西历史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时期 约180万年前 西侯渡人生活在芮城一带 约60-70万年前he河人生活在芮城一带 约20万年前 丁村人生活在襄汾一带 约10万年前 许家窑人生活在阳高县一带 约2万8千年前 峙峪人生活在朔州一带 约4千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尧都平漾,舜都蒲坂,禹活动在晋南一带。 奴隶社会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一度迁都安邑 约公元前11世纪商先世一度活动于山西 公元前1046年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 公元前636年 重耳归国继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 公元前453年 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智,三分晋国公室

公元前403年 周王室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封建社会时期 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在位,任用李悝等人进行变法 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侵扰 308年匈奴贵族刘渊建汉,迁都平阳 398年北魏迁都平城 399年法显赴天竺研究佛教 617年太原留守李渊与子世明等起兵,渡河入长安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951年刘崇在太原称帝,建北汉 986年杨业率军收复云、朔、寰应等州。后因潘美指挥失当,败兵朔州狼牙村 1126年金兵攻陷太原,而后南下,攻占开封,北宋灭亡 1357年北方红巾军进军山西 1630年-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三次大规模的进入山西 1660年潞安机户“焚机罢市”,反抗封建剥削 1853年4月赵城曹顺领导农民起义 距今约10万年前 丁村人,丁村文化。属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在今山西襄汾丁村。 距今约2万8千年前 峙峪人,峙峪文化。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今山西朔县峙峪村。 约公元前26世纪至前21世纪 帝喾子放勋立,是为帝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号陶唐氏· 尧禅位于舜,名重华,都蒲坂(属今山西永济),号有虞氏. 禹代舜立,姒姓,名文命,都安邑(属今山西运城). 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10世纪

轩辕剑大事纪年表(四版)

轩辕剑?事纪年表(四版) 上古神话年代:盘古以盘古斧开天辟地。众神以昆仑仙境中的造物仙?进?造世?程。?娲造出了世间?灵,包括?以及妖魔,并以造物仙?为原型制造了缩略版——炼妖壶。伏羲以太?之轮决定天下万物的?克规律。不知何故众神升天,昆仑仙境也??间消失。神农?尝百草,并以神农?敖炼仙药。为了救活病亡之爱???,伏羲取出伏羲琴,??娲造出?娲?,以伏羲所研究出的“天???轮”救活??。昆仑镜?昆仑天宫失踪。崆峒印出现。路西法(撒旦)堕天,赛特前世也随着?起叛乱,并设计反曼陀罗阵。西?魔界?侵中原,中华诸神布下九天结界。 五?天帝并?时代:饕餮被昊天帝以伏魔古镜封印于雍州伏魔?。炎黄之争,氐?族逃避战?来到东海,盘古赐予其?中?活的能?。天?青?为助爱侣黄帝,携带天神之剑与琴、笛、笙、磬四件乐器落到凡尘。其中四件乐器交付于炎帝之?——巫??神,?天神之剑则为黄帝所?。后蚩尤与黄帝约战涿?,蚩尤败,但天神之剑亦断。天?以??纯阳之?进?修复,名之为轩辕剑。但修复神剑的同时,天?的体质改变,不仅?法回到天上,更化作“旱魃”之?。黄帝?炎帝?中夺取东皇钟,并以此创造?海界,将炎帝麾下四灵诸侯以及追随他的异种异族(含部分氐?)放逐其中。因天?的体质,?界异变,故黄帝不得已又将天?放逐于?海界。被流放于?海界的天?,又被初代青龙圣者分为灵魄?三者,并以青龙圣兽所化之青龙灵?将天?之?封印。因天?失去回天界的能?,天帝震怒,遂决定不再帮助?类。 ?魔?战年代:炎黄之争结束后,?类和妖魔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轩辕剑侠使?轩辕剑,?败妖魔,妖魔分为两派,?类主和,领导者称为“善神”,?类主战,领导者称为“恶神”。轩辕剑壹故事开始?七年前,善神决意联?恶神,和妖魔消灭?类。在?场战役中,?部分?类和妖魔同归于尽,善神、恶神以及轩辕剑侠下落不明。此后,?间处于暂时性的和平,?类与妖魔和平共处。好景不长,?年之后?类组织了轩辕剑帮,对于妖魔咄咄相逼,妖魔的?存受到了极?的威胁。其后,?名?称“恶神”的妖魔巴蛇出现,并给?地带来了许多强?的妖魔,形式逆转。?此,巴蛇所盘踞的?焰?与轩辕剑帮形成长期势?对峙状态,??间又是???灵涂炭。为了牵制轩辕剑帮,巴蛇?下?凤凰绑架了轩辕剑帮帮主之?江如红(?倩)。轩辕剑壹故事开始。?魔最后?次?战之后?七年,轩辕剑侠之?少年何然(燕?霞)奉师命闯荡江湖。经过?番历练,结识??侠客杨坤硕(宁采?),在凤凰塔救出江如红,打败?凤凰。轩辕剑壹故事结束。轩辕剑贰故事开始。何杨江三?结伴??,决意去打倒恶神巴蛇。途中,他们在遇到了离开初建伊始的仙狐村中千年?狐古?圣,以及炼妖壶的管理者壶中仙。打倒了恶神巴蛇之后,按照壶中仙的意思将炼妖壶放?昆仑仙境中的造物仙?。但这时?娲出现,告知壶中仙的真实意图——将世界收?炼妖壶。最终何然,杨坤硕,古?圣以及江如红挫败了壶中仙的阴谋,壶中仙的头颅被轩辕剑封印于炼妖壶的?神之塔。轩辕剑贰故事结束。公元前25世纪之前:柒与撒旦沟通,发明??。之后柒被封印于?茧,前?代?明古国蜀国也??暴?的缘故消失于历史中。 公元前25世纪?20世纪左右:前?代?明的遗民领袖蚕从王重新建?蜀国,留下严禁解除柒的封印的命令。 公元前12世纪左右,?海界中,天?之灵替代衰弱的初代青龙圣者维持天?之?的封印。 公元前11世纪左右(周朝建国):姜太公在太?之轮上留下了“周克商”的?克(由于太?殿千年?开,时间上有冲突,推测是以类似五岳阵的?法进?)。蜀国内乱,??巨?神像被送?刚刚建?起的周王朝,且被周公旦下令铸为九?。之后,姜太公将夏后祭器封印在各个奇异的空间中:青龙之圭藏于和齐国?封神台相连的苍龙界;?虎之琥藏于与秦国陈宝祭庙相连的西王母所居昆仑界,并以昆仑镜对其设下结界;朱雀之璋藏于楚国中云梦泽下的湘君界;?武之璜藏于晋国;黄麟之琮藏于宋国;苍螭之璧

夏代年表2013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禅让制太康失国少康中兴成汤灭夏 商代年表(16 11世纪) 武王伐纣盘庚迁都至殷伯夷叔齐 西周年表(11 前771年) 政治分封制成康之治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经济井田制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政治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3],名小白。 [4]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5]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宋襄公 初立,以贤臣子鱼、公孙固为辅,宋国由此大治。国际上紧跟齐桓公 不久辞世,终其一生未能主霸诸侯,含恨而终 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 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 秦穆公(?-前621年),部份记载中被称为秦缪公,春秋时代秦 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齐 齐国 临淄 山东淄博东北 山东、河北的一部分。 楚国 鄢郢后迁寿春 湖北荆州后为安徽寿县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 燕国 蓟后迁辽东

3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 220年------魏黄初元年 ?正月﹐曹操死﹐子丕袭爵﹐嗣为丞相。十月﹐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汉亡。建国号魏﹐都洛阳 ?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 221年------蜀章武元年 ?刘备称帝﹐是为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都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刘备率兵东进﹐攻孙权 ?孙权接受魏国封号﹐称吴王于武昌 222年------蜀章武二年 ?蜀军出峡﹐与吴陆逊军相持于夷陵﹐被火攻击溃﹐是为夷陵之战。刘备败退白帝城223年------蜀章武三年 ?刘备死﹐太子禅继位﹐是为蜀后主刘禅﹐诸葛亮辅政。遣邓芝使吴修好﹐共抗曹军224年------魏黄初五年 ?魏文帝攻吴﹐至广陵﹐临江而还 225年------蜀建兴三年 ?诸葛亮平南中 226年------魏黄初七年 吴黄武五年 ?魏文帝死﹐子叡继位﹐是为魏明帝曹叡 ?吴交州刺史吕岱遣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 227年------蜀建兴五年 ?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上表请伐魏 228年------蜀建兴六年 ?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魏破蜀先锋马谡于街亭。诸葛亮出散关攻陈仓﹐不克

?吴王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孙权﹐国号吴﹐迁都建业 230年------吴黄龙二年 ?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过海达夷洲 231年------蜀建兴九年 ?诸葛亮出祁山攻魏﹐造"木牛"运粮 234年------蜀建兴十二年 ?诸葛亮由斜谷攻魏﹐屯五丈原﹐卒于军 237年------吴嘉禾六年 ?山越出山。吴将诸葛恪经过三年围困﹐使十万山越出山﹐其中得甲士四万238年------魏景初二年 ?司马懿攻辽东﹐杀公孙渊于襄平 239年------魏景初三年 ?魏明帝死﹐齐王芳即帝位﹐太尉司马懿﹑宗室曹爽辅政 241年------魏正始二年 ?魏邓艾兴淮南屯田﹐开渠三百余里﹐溉田两万顷 249年------嘉平元年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杀曹爽﹑何晏﹐遂专魏政 251年------嘉平三年 ?魏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于淮南起兵反司马懿﹐兵败被擒自杀 252年------吴太元二年 ?孙权死﹐太子亮即位 253年------建兴二年 ?吴孙峻杀诸葛恪﹐任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专吴朝政

春秋晋国史大事年表

第一章:文侯勤王至曲沃代翼(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679年) 前770年(辛未 周平王元年、晋文侯十一年) 晋文侯、秦襄公等帅兵护送平王,入于洛邑,自是年史称东周(出土楚简《系年》则曰::“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将东迁之事系于前759年)。 周平王宜臼赐秦襄公以岐山以西之地,秦始列于诸侯。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是为周携王。 前760年(辛巳 周平王十一年、晋文侯二十一年) 晋文侯杀周携王余臣(《今本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系此事为平王二十一年,兹从《古本竹书纪年》),周王室统一。 前757年(甲申 周平王十四年、晋文侯二十四年) 晋人灭韩。 前746年(乙未 周平王二十五年、晋文侯三十五年) 晋文侯仇薨,子昭侯伯立。 前745年(丙申 周平王二十六年、晋昭侯元年、曲沃桓叔元年) 晋昭侯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号桓叔,其邑大于晋都,晋由是分裂。晋靖侯之孙栾宾相桓叔。 前739年(壬寅 周平王三十二年、晋昭侯七年、曲沃桓叔七年、晋孝侯元年) 晋大夫潘父弑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晋人拒之,桓叔败归曲沃。晋大夫共立昭侯子平,是为孝侯(按《史记》,孝侯当年改元,即昭侯七年为孝侯元年)。 前731年(庚戌 周平王四十年、晋孝侯九年、曲沃桓叔十五年) 晋曲沃桓叔成师卒,子鱓(《晋世家》作鳝,《十二诸侯年表》作代)立,是为曲沃庄伯。 前729年(壬子 周平王四十二年、晋孝侯十一年、曲沃庄伯二年) 狄攻晋翼郊。 前724年(丁巳 周平王四十七年、晋孝侯十六年、曲沃庄伯七年) 晋曲沃庄伯入翼弑晋孝侯,晋大夫逐曲沃庄伯,立孝侯子郄,是为鄂侯。 前723年(戊午 周平王四十八年、晋鄂侯元年、曲沃庄伯八年) 晋曲沃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 前719年(壬戌 周桓王元年、晋鄂侯五年、曲沃庄伯十二年) 晋鄂侯焚曲沃之禾而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