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焦虑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iacapap

儿童青少年焦虑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iacapap
儿童青少年焦虑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iacapap

儿童青特点主审 柯小燕(南京医科大学附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的观点研究结果的出现而改变。读者在应用相关知另外读者在用药时也要考虑到一些特殊的药的组织机构、出版物和网站以说明问题或作应该批判性地去评价这些内容。且网站也可 ?IACAPAP 2018. 本书属于公开发表刊和复制,但须确保原始书籍被正确使用, 建议引用格式: Rapee RM. Anxiety diso Rey JM (ed), IACAP AP e-Textbook of Chil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Allied Professions 2焦虑障碍

IACAPAP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读本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

特点、发展、治疗及预防

2018版

Ronald M Rapee

附属脑科医院) 译者 封敏(南京医科大学的观点。本书基于作者所提供的科学证据,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相关知识时,须结合相应的指南及本国国情。部分药物在某些殊的药理作用,因为说明书不会囊括所有的剂量和副反应。题或作为更多信息的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编辑或协会站也可能出现变化或停止运营。

发表刊物,且经过了创作共享署名非商业许可证书许可。允许,且不用于商业用途。有关本书或本章节的建议可以发送至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ature, development, tr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 Geneva: International ions 2018.

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疗方案,但这有可能会因新的在某些国家是不允许使用的,。读者可引用或链接本刊物或协会支持他们的观点,读者允许在所有媒介中使用、分发发送至https://www.360docs.net/doc/1f12051086.html,.au ent,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In onal Association for Child and 章节

F.1

就在几年前,儿童焦虑障碍还被认为是相对罕见且影响较小的疾病。因此,我们对于儿童焦虑障碍的经验知识比成人焦虑障碍要少得多。然而,在过去的15到20年里,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数量急剧增加,我们现在正在积极了解这些疾病的性质、发展和治疗。尤其是最近,人们开始关注可以预防焦虑的方法。鉴于焦虑和抑郁之间的重叠,以及从儿童到成年的连续性,这项工作对于预防人们一生中的内化困难具有深远的影响。

成人领域的研究倾向于研究非常具体的单个疾病,而与成人领域的研究相比,在儿童和青少年领域,有一种更普遍的倾向,即更广泛地研究焦虑,在很多情况下,是将内化障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此,在本章中,我将非常广泛地描述焦虑障碍,并考虑与所有焦虑障碍相关的因素。这在治疗方面尤其如此,大多数有循证支持的心理治疗方案往往包括各种焦虑障碍患儿。鉴于本书中的其他章节侧重于强迫障碍、创伤后反应和分离焦虑障碍,我将尽可能更直接地关注剩余的疾病——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和特定恐怖症。事实上,自DSM-5发布以来,焦虑障碍不再包括强迫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使它们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风险因素和治疗方法。为了减少重复,我通常会使用“儿童焦虑”或“儿童期焦虑”等术语来代指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除非有必要进行特定的年龄区分。

描述和诊断

焦虑障碍的核心特征是回避。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包括明确回避特定情境、地点或刺激,但它也可能涉及更微妙的回避方式,例如犹豫、不确定、退缩或仪式化的行为。这些行为在各种焦虑障碍中相对一致,特定的焦虑障碍之间关键的区别是引起这种回避的触发因素不同。这种回避通常伴随着恐惧、痛苦或害羞的情感成分。然而,有些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很难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焦虑的发生是由于预期某些危险或不良事件即将发生,换句话说,是由于对威胁的预期。因此,在识别焦虑的孩子时,至关重要的一点,即确定回避是出于对某种威胁的预期。例如,两个孩子可能都会说他们不想去上学。第一种情况可能是他们和朋友一起去商店玩比去学校上学更开心;第二种情况可能是他们认为其他孩子在取笑自己。尽管两种情况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都在回避学校,但前一种情况并不会反映出焦虑,因为这种行为并非被感知到的威胁所激发。所有的焦虑障碍都会涉及对威胁的预期,并会以担心、沉思、焦虑预期或消极想法的形式出现。这些障碍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这些信念的内容,下文中会详细叙述。除了所描述的信念、行为和情绪之外,焦虑的孩子还会经常报告一系列相关躯体不适的主诉,反映出更高的觉醒;然而,这些很少是特定于某一种疾病的,因此很少诊断。焦虑的儿童中常见的身体症状包括头痛、胃痛、恶心、呕吐、腹泻和肌肉紧张。此外,许多焦虑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有很多担忧的孩子,常常会有睡眠困难。

如前所述,特定的焦虑障碍主要的区别在于焦虑的特定触发因素、回避的情境以及信念的内容,如表F.1.1所示。分离焦虑在第F.2章中有详细描述。

内化障碍

与“外化”或“不受控制的”障碍(undercontrolled disorders)相反,如品行障碍的儿童倾向于外化或表现出内心的冲突或情绪,例如,通过攻击的方式。而内化障碍则反映了自我内部的问题,例如恐惧、担忧和不快乐,传统意义上属于“神经症”、“过度控制”或“过度抑制”的问题。内化障碍的儿童倾向于在内部处理问题和情绪冲突而不表现出来。与外化障碍相反,内化障碍的儿童通常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而不是周围的人。

表F1.1 各种焦虑障碍的核心和相关症状

障碍名称核心症状相关症状

分离焦虑障碍当孩子与依恋对象要分开时,孩子会担心

或害怕自己或依恋对象(通常是父母)发

生不好的事情。由于这种想法,孩子会避

免与依恋对象分离。

?关于分离的想象或噩梦

?拒绝面对涉及分离的情况,包括不在家里睡觉、去

上学、拜访朋友或亲戚、独自或跟保姆呆在家里

?担心分离的后果,包括害怕被绑架或受伤,或者是

依恋对象受伤,或者在分开后被杀

?当预期到将要分离时,会出现身体症状,包括呕吐、

腹泻和胃痛。

广泛性焦虑障碍倾向于担心各种各样的消极可能性,即会

发生不好的事情

?对家庭财务、友谊、学业、体育表现、自我和家庭

健康以及轻微的日常问题等方面反复和广泛的担忧

?反复向父母或其他人寻求安慰的倾向

?逃避新奇、负面消息、不确定的情况和犯错误

?焦虑时出现躯体症状、失眠和烦躁。

社交恐惧症由于相信其他孩子会对自己进行负面评

价,因此害怕和回避社交互动或社交表现

?避免一系列社交活动或情境,包括在他人面前说话

或表演,结识新儿童,与教师等权威人物交谈,以

任何方式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及对青少年来说,对

约会的恐惧等

?担心其他人的负面评价,包括担心其他人会认为他

们没有吸引力,愚蠢,不愉快,过于自信或奇怪

?朋友较少并难以结交新朋友

?高度的自我意识或自我关注

特定恐怖症特定恐怖症的核心特征涉及对一系列特

定线索,情境或物体的恐惧和回避。有一

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对象或情境会导致人

身伤害

儿童常见的恐惧包括:

?狗或鸟等动物

?昆虫或蜘蛛

?黑暗

?大的噪音,特别是风暴

?小丑、面具或不寻常的人

?血液、疾病、注射

惊恐障碍和广场恐怖症*

惊恐障碍经历和害怕意外的惊恐发作,通常包括一

些躯体症状和对死亡或发疯的恐惧。

?几种躯体症状,通常相对较快地达到峰值并持续一

定时间

?症状通常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头晕、颤抖和胸痛

?至少对意外发生或“突然发生”有部分恐慌

广场恐怖症广场恐怖症涉及其他的恐惧并且避免几

种“恐惧症”环境,通常是由于害怕在这些

环境中发生惊恐发作

?回避因害怕症状或后果而导致的环境

?常见的恐惧环境包括快速逃生的地方,如公共交通

工具、封闭空间、电影院、理发店或拥挤的交通。

?通常依赖于特定的安全线索,通常是安全的依恋对

象。

*惊恐障碍和广场恐怖症都是在成年早期开始发病的,因此在儿童时期是罕见的。只有很稀少的病例发生在15岁之前,而少数病例是从15岁到18岁开始发病。

焦虑相关障碍(Anxiety-related disorders)

如前所述,在最新版的DSM手册中,两种以前被纳入焦虑障碍的疾病不再被纳

入这一范畴。它们在自己的章节中有所涉及,因此这里仅作简要介绍。患有强迫障碍(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的儿童会报告重复的、侵入性的想法、图像或冲动,通常伴有特征性的动作或行为,目的是减少焦虑。尽管某些形式的强迫障碍患者可能没有提及可预期的威胁感,并且更多地聚焦于一种厌恶感和一种认为某些行为是正确的信念,但通常来说,OCD的心理因素常聚焦于一些可预期的威胁或危险(因此与焦虑障碍重叠)。当预期的威胁确实存在时,相应的仪式行为就会出现,旨在防止或消除预期的危险。由于许多儿童,特别是小年龄的儿童无法清楚地描述他们的想法和动机,因此情况就会更加复杂。在儿童中,如果特定的行为没有得到充分的执行,就会出现一些仪式行为,最常见的仪式行为包括洗涤(以及对变脏的恐惧),以及检查或排序(以及对灾难的恐惧)。

创伤后应激障碍涉及一系列症状:高度唤醒(例如,跳跃)、入侵(例如,想起创伤相关事物和情境的痛苦体验)、分离(例如,无法会想创伤相关的事情,变得麻木和单调)、以及回避严重的(危及生命)事件后发生的情境。令人悲伤的是尽管世界上许多儿童都经历过危及生命的事件,但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儿童时期诊断并不常见(Rapee 等,2009)。一些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疾病诊断标准对儿童的表现不敏感,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这可能反映了儿童认知发展中过去和未来的感觉减弱。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第F.4章中有详细讨论。

拒绝上学

尽管在DSM或ICD中,拒绝上学并不是一个正式诊断,但由于各个领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因此在此进行简短的介绍。毫无疑问,许多儿童不想上学,有一小部分儿童,他们可能长时间都不去上学。这通常被称为拒绝上学。拒绝上学不是一种焦虑障碍,除了焦虑之外,它可能由许多因素引起,但当它发生时,焦虑是一个常见的潜在因素。然而,仅靠焦虑并不足以充分解释。拒绝上学既包括孩子不愿上学(有时由于焦虑)和社交的动机也包括父母对这种需求的默许。当然,后一种情况在不同的社会中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学校出勤的法律规定、社会规范和父母需求(如极端贫困)。但是,如果法律和规范对学校出勤有一定要求(出勤时间大多数国家有所规定),拒绝上学通常涉及一些困难,在家庭中或至少一个家长中。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不去上学有时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如父母可能希望孩子提供帮助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身体或精神残疾)或亲子关系可能因严重的婚姻问题而变得病态等等。换句话说,长时间拒绝上学可能反映出儿童的各种各样的焦虑(或其他)问题(例如,对学校工作的恐惧、分离焦虑、社会恐惧、欺凌等)以及父母或家庭困难,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缺乏社会支持(进一步讨论请见第F.2章)。

共患病

如前所述,对儿童焦虑的讨论通常关注广泛的焦虑障碍(有时是相关疾病),而不是只关注单一疾病。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各种焦虑障碍之间以及焦虑和其他内化障碍之间的严重重叠,尤其是抑郁症。临床上焦虑的儿童很少有单纯符合一种焦虑障碍的

社交焦虑

应该指出的是,社交焦虑儿童的社交技能并不一定差。这种情况通常被忽视或忽略而不是被拒绝。然而,由于他们的焦虑,他们有时可能会在社交方面表现得很笨拙,在社交场合表现得很差。例如,他们可能说得不多,或者说话声音很小,他们可能眼神交流很差,或者说话犹豫不定。

诊断标准。在寻求治疗的人群中,大约80%至90%的人至少符合不止一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大多数人(高达75%)至少符合不止一种焦虑障碍的标准。另外10%至30%的人也符合其它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这里的年龄差异很明显——大约30%寻求治疗的青少年符合其它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而只有约10%至15%的年龄较小的焦虑儿童符合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寻求治疗的大约25%的年龄较小的焦虑儿童也符合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患有单纯焦虑障碍的儿童比例略高一些,且在基于人群的样本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然而,即使在基于人群的样本研究中,患有焦虑障碍的儿童也可能会共患焦虑、情绪和行为障碍。有趣的是,焦虑的儿童似乎没有更大的药物滥用风险,这很可能反映了这些儿童通常遵守规则而不冒险的事实。然而,焦虑障碍和酒精滥用之间的重叠从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开始出现(Costello等,2003)。

流行病学

患病率

由于许多因素,包括诊断标准、评估工具和抽样的不同,儿童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研究中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在西方人群中大约有5%的儿童青少年在特定时期内符合焦虑障碍的标准(Rapee等,2009)。其他地区的数据很少,但波多黎各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相似的比率(Canino等,2004)。在大多数研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特定恐怖症和中度分离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及社交恐惧症。

性别分布

在一般人群中,焦虑障碍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大部分的人群研究表明大多数焦虑障碍患者的女性数量是男性的1.5倍到2倍。有证据表明,这一性别差异早在5岁时就出现了。相比之下,焦虑障碍在西方国家中性别分布更均衡,即使也有男性略多的情况,这可能反映了男性承受社会压力而不会焦虑。

发病年龄

焦虑障碍是发病年龄最早的障碍之一,通常大多数障碍起病于儿童中期到青春期中期。正如后面我们要讨论的,焦虑障碍的发生往往伴随气质抑制(见下文)和恐惧。因此很难确定焦虑障碍第一次发病的确切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焦虑的儿童从一出生就会焦虑。根据是否于儿童青少年期起病或成年人的回顾性报告,评估结果会产生变化。不同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的平均年龄(个案研究中发病的平均年龄更早)如下:

?动物恐惧症——儿童早期(大约6-7岁)

?分离焦虑障碍——儿童早期到儿童中期(大约7-8岁)

?社交焦虑障碍——青春期早期(大约11-13岁)

?广泛性焦虑障碍——从青春中期到成年期

?惊恐障碍——成年早期(大约20-24岁)

病程

焦虑障碍是精神疾病中表现最稳定的疾病,往往难以自然缓解。在青少年期和步入成年期,焦虑的儿童患其他障碍的风险也会增加。长期的跟踪研究也已表明,焦虑的儿童在青少年期有更高的风险患焦虑障碍、情绪和外化障碍,在成年期更易患焦虑障碍、情绪和物质使用障碍甚至自杀(Beesdo-Baum & Knappe, 2012; Bittner et al, 2007)。

其他人口学特征

有趣的是,儿童期的焦虑障碍很少有人口学危险因素。有一些证据表明低社会经济地位可能会为焦虑带来一些风险,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而且这种风险程度很小。同样,一些研究也提示社交性焦虑的儿童更有可能从一出生就开始焦虑,但是其他研究未能为这一发现提供支持。大多数其他人口学特征不能预测焦虑障碍的发生(除了前文提到的性别)。因此焦虑的儿童不具有特定的家庭规模、父母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或智力(Rapee et al, 2009)。

评估

临床评估一般包括问卷、诊断性访谈及行为观察。然而,在大多数临床环境中,诊断性访谈及少数的问卷一般比较合适。

诊断性访谈

目前有几个结构化的诊断性访谈支持DSM或ICD关于儿童期疾病包括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大多数访谈包括很多针对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的问题,并因它们的结构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一些使用广泛的工具包括:

?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Kiddie 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K-SADS)

?发展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ssessment, DAWBA)?儿童诊断访谈量表(Diagnostic Interview Schedule for Children, DISC)

如果主要关注具体的焦虑障碍,那么可以使用儿童焦虑障碍访谈问卷(Anxiety Disorders Interview Schedule for Children, ADIS-C),该量表主要关注具体的焦虑障碍(Silverman & Albano, 1996)。对年龄非常小的儿童来说,学龄前精神评估(Preschool Age Psychiatric Assessment, PAPA)是一个有用的工具(Egger et al, 2006)。大多数结构化访谈都有分别对父母和儿童(儿童年龄至少为8岁或8岁左右)的访谈,然后临床医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整合。

像大多数儿童期疾病一样,从父母和儿童获得的有关焦虑障碍的信息普遍包括几个不一致的方面。需要运用临床诊断和经验来决定哪个信息更重要并且怎样去整合这些信息更好(见第A.3章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讨论)。焦虑的儿童常“假装变好”(Kendall & Chansky, 1991),换句话说,就是否认焦虑的感受或提供一些他们认为是被社会所接受的答案。然而,许多家长也会焦虑(在下文讨论),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因为自己

的痛苦而夸大孩子的困难。因此,访谈者需要获得足够的细节来判断哪一个是最准确的报告,以及哪些方面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

从临床上来看,区分特定的障碍可能是困难的。如上文所述,明确特定行为背后的基本动机对于确定诊断是有重要意义的。例如,当父母计划外出时幼儿会发脾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行为会引起关注和获得好处,或者是担心分离后会出现一些负面事情而表现愤怒。临床上,一旦评估了所有行为、动机和诊断标准,并且确定一个孩子符合两个(或更多)明显不同的疾病的标准,那么确定哪一种疾病是主要的是很有用的。大多数作者把对儿童人生产生最大影响和干扰的障碍定义为主要障碍。因此,这一障碍通常是治疗中最初的关注点。大多数对儿童焦虑障碍治疗的经验性评估都是基于以焦虑障碍为主要障碍的儿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明确哪种障碍可能是潜在或因果问题可能更为重要。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正遭受抑郁、孤独和由社交焦虑而带来的痛苦,那么不论社交焦虑是否是主要障碍,都首先治疗,其对治疗的反应可能最佳。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特定的障碍可能会干扰对治疗的反应,因此可能需要重点关注,即使这不是主要障碍。例如,一个孩子的焦虑障碍可能是最具干扰性的,但是,其共患抑郁导致低动机,因此可能需要先治疗抑郁症才能进行焦虑治疗。

儿童焦虑的问卷评估

焦虑障碍的严重程度或焦虑症状的程度可通过几个问卷进行评估。对8或9岁儿童的大多数问卷都有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而且可以一直用到青春期中期或后期。从青春期中期之后,焦虑障碍的成人量表通常比较稳定。用于幼儿的量表很少。

有几个量表的分量表都采用类似诊断的结构,例如分离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或广泛性焦虑障碍。这几个量表大多数都有父母版和儿童版:包括:

?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pence Children’ s Anxiety Scale, SCAS)(免费提供多种语言版本)

?焦虑和相关疾病筛查(Screen for Anxiety and Related Disorder, SCARED)

?儿童多维焦虑量表(Multidimension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 MASC)

最近为学龄前儿童制定了类似量表,仅由其父母完成——学龄前焦虑量表-修订版(Preschool Anxiety Scale, Revised, PAS-R)(免费提供,并提供多种语言版本)。

一些版本较老的量表旨在更广泛地评估整体焦虑障碍。这些包括:

?修订儿童表现焦虑量表(Revised Children’ s Manifest Anxiety Scale, RCMAS)?儿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 STAIC)?贝克青少年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 for Youth)

一个相似的由父母完成的用来评估学龄前儿童内化症状的量表也已开发,即儿童情绪、恐惧和担忧量表(Bayer et al, 2006)。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对特定形式的焦虑进行更具体和详细的评估。在这些情况下,一些量表涉及焦虑的特定方面,包括: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期,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有调查资料报道,学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女孩明显高于男孩。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与成人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全相同,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甚至迁延到成年。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及智力的发育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什么叫儿童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感到有不祥的事要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焦虑是情绪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与恐怖、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其单独的患病率不确切。家庭生活不稳定的儿童更为焦虑,常表现出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倾向。有些儿童的焦虑有素质性(即遗传)因素,若加上父母对其焦虑症状又当面表现出恐慌、焦虑的反应,则会使症状更为加重。假若父母本身就是焦虑个性,受父母的长期影响,患儿的焦虑就会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对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大约15%的焦虑症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也患焦虑症。有的患儿在焦虑状态之前有急性惊吓的经历,如与父母突然分离,手术,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由突发精神因素引起的急性焦虑症状往往治疗效果较好,而具有素质因素者,治疗效果则不如前者。 焦虑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主观的焦虑体验,二是外显的不安行为,如多动、不安等,三是生理反应。不同的患儿,三方面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或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的临床形式。焦虑患儿总的临床印象是不安,易烦躁,不愉快的"麻烦的孩子","难照看难抚养的孩子"。由于儿童语言发育尚未完善,常难以很好地表达他们的不安或惶恐。年幼儿童表现为爱哭闹,不易安抚。年龄稍大的儿童不安惶恐的内心体验可以表达,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较多的患儿常同时出现胆小害怕,如不敢走黑路,不敢单独留在室内,不安地来回走动,不放心,反复检查。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环境更换时焦虑加重,如幼儿在改变抚养环境后变得更好哭闹,无生气,食欲下降,入睡困难,睡眠不宁,易惊醒,夜惊,大小便习惯紊乱,如尿床、便裤。有的患儿则纠缠父母寸步不离。学龄儿童焦虑可表现为上课不安,坐不住,烦躁,易和同学发生冲突,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敢当众讲话,回答问题不敢正视对方,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出汗心跳,手舌震颤,说话不流利。还有的焦虑儿童表现为不愿上学,逃学,离家出走,在外游荡等。焦虑症时的生理反应比较突出,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多汗、口干、头晕、恶心、腹部不适、四肢发凉,便秘,尿频、睡眠不宁、早醒、多梦等。有的在焦虑发作时会发生昏厥现象。 什么叫儿童恐怖症?

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及成因

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及成因 焦虑症又称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三组症状: 1、紧张不安和焦虑的心境; 2、伴发的心理症状,如注意困难、记忆不良、对声敏感和易激惹; 3、伴发的躯体症状,如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骨骼、肌肉紧张、口干、两手湿冷;副交感性症状如多尿、腹泻乃至大小便不自主排出、毛发竖起等也可能同时出现。 焦虑成因复杂后果不同 青少年学习焦虑症,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不尽相同,比如过分看重成绩和分数,考试过分紧张不安等。 都市学堂心理专家表示,简单地说,学习焦虑基本上是压力形成的。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压力,达到学生心理难以负荷的程度,就会衍生出焦虑。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同的衡量学生的方法是一种误导,并不是只有成绩最重要,成绩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应该被培养和考量的 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抗挫折能力。 从学生自身方面看,有些孩子天生就是焦虑型,遇事容易焦虑;有些受后天 影响,比如父母教养不当,环境引发不适应,认知偏差等也可能引起焦虑。如果 学生父母中有遇事易慌张焦虑的,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家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以内适当地感觉焦虑,是正常的,但是焦虑情绪一旦达到影响学习和生活的程度,就应该注意调节和治疗了。学习焦虑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严重自责心理,甚至更严重后果。无论哪一种程度的学习焦虑,如果不及时调节和控制,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和人格产生影响。轻则悲观、优柔寡断,造成忧郁型人格,或者易发脾气与人起冲突,成为冲动型人格; 重则可能终身患有强迫症,乃至产生精神疾病甚至心理崩溃。 有社会学家指出,一个个体的心理状况,不只是个体自身的问题,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和社会安定本身密切相关。如果无法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学生,是教育的最大失败。青少年的体质、智力发展固然重要,心智的健全更重要。 青少年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相关的具体治疗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一下支持性心理治疗。 耐心的听患者诉说,对他们的痛苦适当表示同情,消除他们的顾虑,以帮助控制他们感到不安全和失败的心情;也可以帮助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如适应环境困难或适应较慢的青少年,要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去适应,并且要防止太多的环境变迁。支持疗法通过对患者给予指导、保证、劝解、疏导和调整环境等,以加强青少年心理活动的防御能力,控制和恢复对环境的适应平衡。 首先,引导患者认识心理疾病的性质为功能性而非器质性,是可以治愈的,以消除病人的疑虑; 第二,部分患者有心理因素为诱因,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病因,进而去除病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90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 突双方的关系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人 2. 对人际交往认识错误的是() (A) 期望值不要太高 (B) 有选择 (C) 单向 (D) 平等 3. 培养个体科学的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4. 替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升华和补偿 (A) 表同 (B) 投射 (C) 升华和补偿

(D) 反向作用 5. “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说明() (A) 心理健康最重要 (B) 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是互为因果 (C) 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没有关系 (D) 生理健康最重要 6. ()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A) 快乐 (B) 愤怒 (C) 恐惧 (D) 悲哀 7. 事实表明,()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 (A) 认识 (B) 意志 (C) 情感 (D) 理性 8. 营造和谐共事的环境不包括() (A) 待人以诚 (B) 八面玲珑 (C) 直抒坦言

(D) 坦荡处事 9. ()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A) 快乐 (B) 愤怒 (C) 恐惧 (D) 悲哀 10. ( )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A) 智力表现正常 (B) 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C) 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D) 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 11. 睡眠前过饱、饥饿、口渴等也会直接影响睡眠属于()失眠 (A) 心理因素 (B) 生理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年龄因素 12.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 (A) 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 充分的回应 (B) 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 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多见于女孩。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

比死亡还强大的心理焦虑 (1)

比死亡还强大的心理焦虑 郭国旗 应该的魔咒 当有人告诉我们,让我们善待自我,远离忧虑的陷阱,放下不开心的情绪,让我们笑迎未来,让我们自信而走自己的路,让我们面临重要的考验时不要害怕和紧张……这之类的道理说的很好很精彩,但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但我们真正能够做的到吗?”,既然做不到,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说这些话的人是在安慰谁呢?从深层心理来看,说这些“语重心长”的话的人,正是没有能力带别人走出迷雾和沼泽地的向导,正是用这些说法掩饰自己的无能之人。 这一切都是依据“应该……”的魔咒,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而不是让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应该(不应该)模式产生的本质在于,当一个人无力把握世界的本质,也无法感受到事物的博动,更不能容忍不确定的震荡时,只有把一切还原成机械的静态,才能缓解焦虑,所以世界于他的思维必须是静止的才心安。 正是“应该……”的魔咒,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心理问题,让人们无法成长,正如同让一个幼稚的小孩子奔走在并不和善的人类丛林里,如何能获得快乐和宁静!为什么不能让人真正地成长呢?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对于一个要将生命抛弃掉的抑郁症者,“应该……”的魔咒,会说些做些什么呢?它会给我们一个标签,让我们站在悬崖的旁边,觉得我们是最没有危险的人,标签让我们心安,如果我们不幸跌入了深渊而死,我们就无法再说站在悬崖旁边并不安全,真相也就随着跌入深渊的人而沉默了,而且标签特别有买场,因

为“人需要太多的自欺,否则活得不轻松”。 “应该……”的魔咒对抑郁症者如是说,抑郁症不过是人们的感冒,谁会怕感冒呢?又有谁会当回事呢?但是这种人可能没想到上世纪初的感冒夺走了几千万人的生命,人们没有想到这样的一句话隐含的是什么,这句话让人心安,但是一个抑郁症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不知道自己内心冲突的根本原因,他会再次地走错方向而迷失,也许在转弯的路边会回到人们的身边,但却因为标签的舒服而死在茫然的路途上,转向我们自身,我们又有几个人没有内在的焦虑呢? 心理问题有很多,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点来展示心理的问题的模样,从而让大家有个感性的碰触。 焦虑性心理障碍 “焦虑比死神厉害” 一天早晨,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一个人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我要去带走100个人”死神回答。“太可怕了”那个人说。“事实就是这样,”死神说,“我必须这样做。”这个人跑去提醒所有人:死神即将来临。 到了晚上,他又碰到死神。“你告诉我你要带走100个人,”这个人说,“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我照我说的做了,”死神回答,“我带走了100个人,焦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焦虑是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笔者借用这个问题带领大家来了解心理问题的一角。焦虑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建设性的存在焦虑,涉及到命运与死亡,罪疚与惩罚,空虚与无意义,孤独与分离,它是促使人格成长,成长到能与各焦虑相伴。第二种是破坏性的神经症焦虑,它是由一系列的卑微感、责备感、荒谬感、疏离感合成,促使人格萎缩,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陷入问题。

儿童焦虑型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适用于8-16岁儿童青少年自评焦虑障碍。 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及科研的筛查工具[1]。 评定方法: 共41个项目,0-2三级评分。0=没有此问题 1=有时有 2=经常有 ~ 五个因子: 躯体化/惊恐:1,6,9,12,15,18,19,22,24,27,30,34,38 广泛性焦虑:5,7,14,21,23,28,33,35,37 分离性焦虑:4,8,13,16,20,25,29,31 社交恐怖:3,10,26,32,39,40,41 学校恐怖:2,11,17,36 指导语:请你根据最近3个月的实际感受填写下来,不要考虑怎样回答才“正确”,仅根据你的感知如实回答,在符合你的那一格打“√”。注意不要漏项。 ! 1.当我感到害怕时,出现呼吸困难(出气不赢)。 2.我在学校时感到头痛。 3.我不喜欢与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 4.如果我不在家里睡觉,就觉得内心不安。 5.我经常担心别人是不是喜欢我。 6.当我害怕时,感到马上要死去似的。 7.我总是感到紧张不安。 8.· 9.父母无论去哪里我总是离不开他们。 10.别人说我好像很紧张的样子。 11.当我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就感到紧张。 12.在学校时就出现肚子痛。 13.当我害怕时,自己感觉快要发疯,失去控制了。 14.我总担心让自己一个人睡觉。 15.我担心自己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好。 16.当我害怕时,感到恍恍惚惚,好像周围的一切不真实似的。 17.> 18.我梦见父母发生了不幸的事情。 19.我担心又要去上学。 20.我害怕时,心跳会加快。 21.我手脚发抖打颤。 22.我梦见发生了对我不利的事情。 23.我对于一些精心为我而安排的事感到不安和不自在。 24.当我害怕时,我会出汗。

儿童青少年焦虑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iacapap

儿童青特点主审 柯小燕(南京医科大学附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的观点研究结果的出现而改变。读者在应用相关知另外读者在用药时也要考虑到一些特殊的药的组织机构、出版物和网站以说明问题或作应该批判性地去评价这些内容。且网站也可 ?IACAPAP 2018. 本书属于公开发表刊和复制,但须确保原始书籍被正确使用, 建议引用格式: Rapee RM. Anxiety diso Rey JM (ed), IACAP AP e-Textbook of Chil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Allied Professions 2焦虑障碍 IACAPAP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读本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 特点、发展、治疗及预防 2018版 Ronald M Rapee 附属脑科医院) 译者 封敏(南京医科大学的观点。本书基于作者所提供的科学证据,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相关知识时,须结合相应的指南及本国国情。部分药物在某些殊的药理作用,因为说明书不会囊括所有的剂量和副反应。题或作为更多信息的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编辑或协会站也可能出现变化或停止运营。 发表刊物,且经过了创作共享署名非商业许可证书许可。允许,且不用于商业用途。有关本书或本章节的建议可以发送至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ature, development, tr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 Geneva: International ions 2018. 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疗方案,但这有可能会因新的在某些国家是不允许使用的,。读者可引用或链接本刊物或协会支持他们的观点,读者允许在所有媒介中使用、分发发送至https://www.360docs.net/doc/1f12051086.html,.au ent,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In onal Association for Child and 章节 F.1

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健康 摘要:焦虑是一种日常概念,同时也是临床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它有两个维度:紧张维度和恐怖维度;焦虑 是心理障碍的一种,与他相对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 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导致焦虑的有生物、社会和个性原因,焦虑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 面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心理健康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 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引发的种种心理压力又会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抑 郁,阻碍心身健康,本文且对焦虑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概念做一阐释,并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及它对心 理健康的影响。 一、焦虑的含义 1.生活中的焦虑概念 焦虑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概念,表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焦虑的经历,甚 至每天都会有焦虑的情绪,只不过其程度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焦虑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是因 为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在客观上增加了现代人的焦虑的机会,因此现代社会的心理保健 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生活中的人们用很多的词来描述焦虑,很少去考查焦虑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仅仅用它来表示一种特定的 心理状态。如果要问什么是焦虑,人们只能作描述性的说明,使用较多的词是:担心,烦闷,紧张,焦急, 这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们关于焦虑的看法是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的。 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焦虑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下面几点认识: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人们对焦虑 有不同的体验,或者说焦虑包括较多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表现。 2.科学中的焦虑概念 在科学研究中也有焦虑概念。心理学中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来研究,在临床心理学、心理保 健学等学科中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较多。 或者说是一种好的兆头, 当时人们将此描述为可接受的预兆, 在希腊文学和哲学中也有关于焦虑的描述。 这种情绪只有在所谓高尚的人身上才会出现,因此焦虑并不是人人都会有的。但到了中世纪,人们倾向于将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主要是指使人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是在人们不赞同某人、某物或某观点时才出

儿童情绪障碍护理常规

儿童情绪障碍护理常规 一、安全及基础护理 (1)提供安全住院环境,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2)落实有效身份识别制度,按要求佩戴腕带。 (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 (4)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保证合理饮食与睡眠。 (5)观察患儿排泄情况并记录。 二、症状及心理护理 (一)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真诚、尊重患者,运用同理心,传达关怀。 (二)针对性护理掌握病情,针对不同类型的情绪障碍给予相应的护理。 1.儿童恐惧症 (1)鼓励参与各种形式的松弛训练。 (2)交给社交技能,增加社交活动量,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模式。(3)鼓励患儿谈出自己的感受。 2.焦虑 (1)鼓励患儿表达焦虑的感受。 (2)注意倾听患儿的主诉,鼓励患儿有适度的情绪宣泄,帮助患儿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疑虑。 (3)在患儿躯体不适时,教会患儿放松技术,与医生合作,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3.强迫 (1)注意患儿的仪式性动作与行为,对限制的行为加以控制。(2)采用劝说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患儿多参与喜爱娱乐活动。(三)安排活动为患儿安排简单、轻松的活动,要有趣味性,并能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及症状的程度来调整活动内容。 (四)家长的心理干预对个别有焦虑倾向的家长,进行心理干预。 三、药物及健康宣教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八对,放藏药。 (2)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鼓励患儿参加文体活动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刺激。 (4)教会患儿和家属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5)向患儿及家属指导有关药物的知识,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有所了解。 (6)让家长正确认识患儿的康复与家庭支持密切相关。

儿童青少年考试焦虑有哪些表现

儿童青少年考试焦虑有哪些表现有人说“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20%是体质、技巧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考试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同样是这样。它不仅是对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的检验方式,同样也是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一种锻炼和考核。 考试焦虑在儿童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儿童青少年专科资深专家瞿洋介绍,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考试焦虑的表现通常不一,具体如下: 1、儿童考试焦虑通常表现为:出现各脏器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躯体上的疾病。如:考试前一二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发烧、荨麻疹、腹泻呕吐、心慌心跳等等;情绪障碍表现为茶饭不思、坐卧不宁、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脑子发木、学习效率下降等等。临考前,反复上厕所,但尿量并不多,肠蠕动过快,总想排便,或喉头出现梗塞感。肌肉紧张,四肢冰凉,拿到试卷后大脑一片空白,口干舌燥,手心出汗,不知从何下笔,有的连姓名都忘记填写,答卷时丢三落四,但答完题又不愿意仔细检查,只想尽快逃离考场。 2、在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儿童青少年的考试焦虑表现为情绪烦躁、行为冲动的现象较为常见。一位来访儿童青少年的这样叙述自己的体验“我的成绩不理想,终日陷于考试的烦恼之中,我感到肩上有千斤重担,压得我既抬不起又放不下,我只好弯着腰艰难行进,这是怎样一种滋味呀?我好难受!”。“就像一个奔驰的火车

头向我开来,但身后是坚硬的高墙,我没处躲,我要被挤碎了。越是临近高考,我的心情越焦躁,看到同学们紧张地复习,我就更紧张,时常打开书本,书上一片空白,什么也看不到,四周同学翻书的声音动作都会影响我的情绪,真想发火,回家后我实在控制不住了,躺在地毯上大哭大叫地翻滚才稍泄我心中之火。晚上失眠,入睡又整夜做噩梦,白天浑身酸胀像爬了一夜山,大把地脱发,考试时一手答题,一手拂卷子上的落发。” 正常人面临重大考试时,都会产生适度的焦虑情绪,但是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反应能力下降,智能发挥障碍。这类儿童青少年就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心理减压来帮助其应对考试焦虑。 2014年11月 雷晶晶

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4】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单项选择题】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 诊断 B. 咨询 C. 治疗 D. 特点【答案】D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快乐原则 D. 社会原则【答案】C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 防御机制 B. 动机冲突 C. 性的冲突 D. 克制能力【答案】C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 防御机制 B. 本能动力 C. 心理异常 D. 快乐原则【答案】A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答案】C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答案】A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答案】A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答案】C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A. 抑郁状态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C. 睡眠障碍 D. 精神运动性抑制【答案】A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 幻觉 B. 错觉 C. 妄想 D. 谵妄【答案】A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A. 内感性不适 B. 非真实感 C. 内脏性幻觉 D. 被洞悉感【答案】C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 真性幻觉 B. 假性幻觉 C. 主观幻觉 D. 脑内幻觉【答案】B 14. 思维鸣响属于: A. 思维障碍 B. 注意障碍 C. 情感障碍 D. 感知障碍【答案】D 15. 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奔逸 B. 思维散漫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答案】A 16. 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迟缓 B. 思维云集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答案】A 17. 违背本人意愿地在脑海中涌现出大量观念,这种症状可能是: A. 破裂性思维 B. 强迫观念 C. 强制性思维 D. 超价观念【答案】C 18. 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 A. 被害妄想 B. 钟情妄想 C. 关系妄想 D. 夸大妄想【答案】C 19. 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

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更容易手机成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2051086.html, 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更容易手机成瘾 作者:孔繁昌雷雳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第01期 截至2019年6月,我国上网的青少年约有1.44亿,占总网民的17%。“人手一機”在青少年中已经成为常态,手机逐渐取代电脑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媒介。然而,手机使用不当会使青少年产生手机依赖或手机成瘾。手机成瘾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不良的心理应激、睡眠障碍、较差的学业表现等症状,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探讨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机制对预防手机成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孔繁昌副教授团队和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雷雳教授合作,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法,以1141名青少年为被试,构建了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的影响关系模型。该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水平越高,其手机依赖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可能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表现出更多的退缩反应。而基于手机的网络社交有一定的匿名性,有助于其进行自我表露;同时,以文本信息为主的交流方式以及失同步性更加方便其修饰自我形象,从而减少对外在评价的恐惧,获得对人际沟通更高的控制感,最终使得手机成为面对面人际交往的替代品。 二是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对消极事件或者消极情绪进行自我反刍。即反复关注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思考当下的情绪状态及其可能的形成原因和后果,并往往通过手机的过度使用来缓解焦虑,从而产生手机依赖。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往往具有负性偏向,在社交中会将注意力资源集中在外部线索(如负面评价)和对假想观众的预测上,并运用这些线索来进行自我表征,从而产生反刍思维。因此,他们可能通过使用手机反复查看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来寻求支撑以减少焦虑。 三是自我概念清晰性会影响青少年的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当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时,将会出现较少的自我反刍,从而减少手机成瘾。有研究者指出,网络社交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受自身特征的调节。作为自我的重要内容,自我概念清晰性用于描述个体对自我概念界定的清晰程度、一致程度和稳定程度。青少年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较高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有助于其形成准确的自我认识和中肯且稳定的自我评价,从而降低对消极自我表征的焦虑。另外,高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青少年拥有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能管理好自身情绪,灵活地应对负性外部信息,从而减少反刍思维的形成。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治青少年手机成瘾时,可以通过直接降低青少年的社交焦虑以及反刍思维的干预(如正念训练)来减少青少年的手机依赖。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来减少手机依赖。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说明

南京工业大学2011-2012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设计 姓名:钟亮 学号:2302080119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 第一章案例及问题分析 §1-1 案例分析: 案例一:黄某,男,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时候父母的同事、朋友或亲戚到家里来,不敢打招呼,总是想办法躲起来。高中以后稍微好一点,但在集体场合还是不敢讲话。除非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一般的聚会、集体活动都不参加。尤其不敢和女孩子讲话,不敢看女孩子的眼睛,一讲话就脸红。读大学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虽然成绩很好,但内心很痛苦,别人无法理解。 问题陈述及分析: 这是社交焦虑的一个典型案例。案例中的案主黄某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长辈及同辈群体进行交流才导致社交焦虑这一症状的产生,到了高中时期还是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以及在公共场合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即认为黄某之所以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受到影响主要是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而正是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他人正常交流才会产生日后的社交焦虑症。我们认为社交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不自然、严重害羞的心理,脸红,心情紧张,举止表情不自然,口干,盗汗等。像小黄这样的社交焦虑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学会放松自己,缓解焦虑情绪;不断提高自我意向,积极看待自己;以及增加自己的交往吸引力等。 案例二: 小许是一名20岁的大学新生,每当她看到老师,她就会显得很害怕。这种情形是从进入高中后慢慢开始的,到了高三,情况越来越糟糕。平时与同学们交往还比较正常,可一与老师面对面,她会无端地感到害怕,手足无

措。成绩也不断下滑,以至于只考取了一所三本院校。小许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寄予其很大的希望。此次考试失利,心里十分难受。9月份来校报到后,她发现“恐惧感”仍如影随形。军训时,同学们与教官热热闹闹打成一片,她却远远地看着,不敢上前搭话。 问题陈述及分析:案例二中的案主小许患的是一种叫做社交恐惧症的一种心理疾病。社交恐惧症是常见的一种以心理疾病,患上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往往表现为惧怕与陌生人接触,与陌生人交谈就会出现面红耳赤,思维混乱等多种不良现象。之所以把这样的一个案例列出来是因为社交恐惧又名社交焦虑,两者虽不是同一种疾病,但在本质上还是相通的。都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害羞,脸红,口干舌燥,出汗,头晕,恶心等,还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受挫,不能同时也不敢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患有这种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很多,这样逐渐的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群体,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交恐惧症群,据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类患有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的案主们进行团体治疗。 第二章方案设计背景及理念 §2-1 方案设计背景: 人际交往是青少年与社会接触,与同辈群体接触的一个必要的途径,也是自己与他人内心交流的一个渠道和手段。和谐的人际交往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能都给身心带来愉悦。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青少年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他们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2011-2012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设计 姓名:钟亮 学号:2302080119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 第一章案例及问题分析 §1—1 案例分析: 案例一:黄某,男,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时候父母得同事、朋友或亲戚到家里来,不敢打招呼,总就是想办法躲起来。高中以后稍微好一点,但在集体场合还就是不敢讲话。除非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一般得聚会、集体活动都不参加。尤其不敢与女孩子讲话,不敢瞧女孩子得眼睛,一讲话就脸红。读大学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虽然成绩很好,但内心很痛苦,别人无法理解。 问题陈述及分析: 这就是社交焦虑得一个典型案例。案例中得案主黄某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长辈及同辈群体进行交流才导致社交焦虑这一症状得产生,到了高中时期还就是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以及在公共场合与她人进行有效得交流。弗洛伊德得精神分析理论即认为黄某之所以以后得学习、工作、生活受到影响主要就是与小时候得经历有关、而正就是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她人正常交流才会产生日后得社交焦虑症。我们认为社交焦虑症得主要表现为在与她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不自然、严重害羞得心理,脸红,心情紧张,举止表情不自然,口干,

盗汗等。像小黄这样得社交焦虑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学会放松自己,缓解焦虑情绪;不断提高自我意向,积极瞧待自己;以及增加自己得交往吸引力等。 案例二:小许就是一名20岁得大学新生,每当她瞧到老师,她就会显得很害怕、这种情形就是从进入高中后慢慢开始得,到了高三,情况越来越糟糕。平时与同学们交往还比较正常,可一与老师面对面,她会无端地感到害怕,手足无措。成绩也不断下滑,以至于只考取了一所三本院校、小许就是家中得独生女,父母寄予其很大得希望。此次考试失利,心里十分难受。9月份来校报到后,她发现“恐惧感”仍如影随形、军训时,同学们与教官热热闹闹打成一片,她却远远地瞧着,不敢上前搭话。 问题陈述及分析:案例二中得案主小许患得就是一种叫做社交恐惧症得一种心理疾病。社交恐惧症就是常见得一种以心理疾病,患上社交恐惧症得患者往往表现为惧怕与陌生人接触,与陌生人交谈就会出现面红耳赤,思维混乱等多种不良现象、之所以把这样得一个案例列出来就是因为社交恐惧又名社交焦虑,两者虽不就是同一种疾病,但在本质上还就是相通得、都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害羞,脸红,口干舌燥,出汗,头晕,恶心等,还有正常得人际交往受挫,不能同时也不敢与她人进行正常得语言交流。患有这种社交恐惧症得患者很多,这样逐渐得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群体,也出现了各种各样得社交恐惧症群,据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类患有社交焦虑(社交恐惧)得案主们进行团体治疗。 第二章方案设计背景及理念 §2-1 方案设计背景: 人际交往就是青少年与社会接触,与同辈群体接触得一个必要得途径,也就是自己与她人内心交流得一个渠道与手段。与谐得人际交往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完成日常得工作任务,能都给身心带来愉悦、良好得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得人际关系就是人们生存与发展得必要条件。青少年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得竞争与日益强大得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与正确处理她们人际交往中存在得问题具有及其重要得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青少年得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建立良好得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得人际交往环境,将有利于青少年形成与发展健康得个性品质与与谐得人际交往环境与交往空间。 但就是并不就是所有得人际交往都就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得,在有一些青少年得人际交往中与其她群体得交际变得困难,这一问题在她们与同辈群体得交往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我们列举出得案例一中,处于青少年期得黄某正就是受到了社交焦虑症得困扰,导致她得人际交往得功能得缺失。不敢也不能与其她群体进行有效得交流,如此以往,长期下来,就会变得很压抑,整个人也可能会因此患上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就就是内心没有得到很好得释放长期压抑导致得最终结果。

识别焦虑与抑郁

本期主题:精神疾患与“双心”问题主讲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希林胜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梅颜 发布日期:2011-08-05来源:健康报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医生常常碰到这类病人,但又无从判断他们到底是正常的心理情绪波动还是已经到了必须医治的程度。为此,本版编辑邀请有关专家针对社区医生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解答。 负性情绪:怎样区分正常还是病态 河南省兰考县中原油田第六社区医院刘海银医生:我们每天上班面对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人是知己,他会把家长里短的事告诉你,通过谈话,我们会知道他的抑郁情绪,给予引导。另一种情况是,医生与病人不太熟悉,患者有心理问题,但不跟医生说,你就要判断、分析,这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目前,基层医生普遍缺乏对心理疾病进行正确诊治的基本功,不知道该如何识别哪种是正常的心理情绪,哪些是病态的。 胜利:刘海银医生提的问题非常好,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前面一种情况,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区分普通的负性情绪和病态的负性情绪。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如何区分焦虑与着急、抑郁与郁闷的问题。 判断病理性焦虑的关键点是过分,特别是泛化到本来不至于着急、担心的事情上,甚至变成完全没有目标的惶惶不安。而且,作为符合临床标准的症状,除了过分担心的心情外,还要伴有身体症状,即运动性不安(如颤抖、小动作多)或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尿频、心慌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不良情绪都是病态情绪。 所谓抑郁,更是这样。其不是一般的郁闷不开心,而是心情极度消沉,泛化到对绝大部分事情的看法都明显消极甚至歪曲,严重到平时能顺利完成的普通事情,做起来都感觉困难重重。甚至,平时有明显愉快感的事情也难以找到愉快感,对愉快事件的回忆像被抽掉色彩的照片——影像(事件经过)都对,就是没了颜色(表述过程使听者体验不到他曾有过的、当时的快乐)。 这样看来,我们临床遇到的大多数负性情绪,都够不上典型的焦虑或抑郁,而更接近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烦闷、恼火、焦急……只是程度比平时重,持续的时间较长,有可能影响了人的日常功能的发挥和生活质量。 对于不大愿意当面和医生交流家庭琐事或负面问题的患者,采用自评工具往往能帮助医生发现他们的不良情绪,如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但作为专业人员应当知道,这些自评工具的特异度并不高,即焦虑自评筛查阳性的患者中,只有60%左右达到临床焦虑水平,抑郁的情况也差不多。另外40%的患者虽然够不上焦虑或抑郁,但也确实心绪不佳,心情不好。如果达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也可以对症处理。 精神疾病:如何与其他疾病鉴别 河南省新乡市幼儿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医院张天社医生:焦虑症与心慌气短有何联系?抑郁症与帕金森病有何区别?另外,对于来自当代社会的压力、困惑与焦虑,该如何有效防治? 胜利:心慌可以是焦虑状态下常见的躯体症状,但是否有心脏基础疾病(显然,心脏病患者也可以焦虑,特别是初发房颤患者焦虑情绪相当常见且强烈),是否可能是心脏以外其他器官的疾病引起(如甲亢导致心慌),需要认真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抑郁症与帕金森病的问题也是常见的鉴别诊断难题,因为两者表现有重叠,但抑郁症特有的无欲与不论病情好坏持续存在的情绪消沉,是可供确立抑郁症诊断的重要线索。情绪反应可以伴随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帕金森病晚期治疗中的开-关反应),有的患者在“关”的阶段符合抑郁症诊断,而在“开”的阶段不符合。抑郁也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及成因.pdf

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及成因 症又称障碍,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三组症状: 1、紧张不安和焦虑的心境; 2、伴发的心理症状,如注意困难、记忆不良、对声敏感和易激惹; 3、伴发的躯体症状,如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骨骼、肌肉紧张、口干、两手湿冷;副交感性症状如多尿、腹泻乃至大小便不自主排出、毛发竖起等也可能同时出现。 焦虑成因复杂后果不同 青少年学习焦虑症,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不尽相同,比如过分看重成绩和分数,考试过分紧张不安等。 都市学堂心理专家表示,简单地说,学习焦虑基本上是压力形成的。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压力,达到学生心理难以负荷的程度,就会衍生出焦虑。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同的衡量学生的方法是一种误导,并不是只有成绩最重要,成绩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应该被培养和考量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抗挫折能力。 从学生自身方面看,有些孩子天生就是焦虑型,遇事容易焦虑;有些受后天影响,比如父母教养不当,环境引发不适应,认知偏差等也可能引起焦虑。如果学生父母中有遇事易慌张焦虑的,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家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以内适当地感觉焦虑,是正常的,但是焦虑情绪一旦达到影响学习和生活的程度,就应该注意调节和治疗了。学习焦虑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严重自责心理,甚至更严重后果。无论哪一种程度的学习焦虑,如果不及时调节和控制,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和人格产生影响。轻则悲观、优柔寡断,造成忧郁型人格,或者易发脾气与人起冲突,成为冲动型人格;重则可能终身患有症,乃至产生精神疾病甚至心理崩溃。 有社会学家指出,一个个体的心理状况,不只是个体自身的问题,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和社会安定本身密切相关。如果无法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学生,是教育的最大失败。青少年的体质、智力发展固然重要,心智的健全更重要。 青少年焦虑症的 相关的具体治疗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一下支持性心理治疗。

由自卑焦虑引起的心理问题案例报告(66666)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由自卑焦虑引起的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北京市

由自卑焦虑引起的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摘要】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自卑焦虑引起心理问题的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来访者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进行纠正及针对个人的鼓励改善了求助者焦虑、紧张等情绪,让来访者找回自信,说明了合理情绪疗法对自卑焦虑心理的求助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案例详细介绍了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过程。 【关键词】:自卑,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张某,男,26岁,某大型集团公司总部培训经理 2.个人成长史:来访者身体健康,性格内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独 子。小学时因父亲挪用公款入狱,家境一落千丈,变得内向孤僻,高中时住校期间,因同宿舍室友误会被室友约同多人暴打却不敢反抗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在北京打工,从企业培训助理做起,两个月以前领导信任提拔为培训经理,负责新员工入职培训中的公司行政制度介绍工作。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紧张,言行一致,人格较 稳定。无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 4.身体状态:近一个月来睡眠很差,入睡困难。 5.社会功能:工作中无法集中精力,给新员工培训时很紧张怕出错,但越 紧张越出错。 6.心理测验结果:

(一)SAS:标准分59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我很珍惜这份工作,我就是学人力资源的,专业也对口,一毕 业就有机会在北京这样的大公司,我也想成为优秀的企业培训师,领导给的这个机会我太想把它做好了,我只有把现在新员工的培训做好,未来才有可能实现我当讲师的梦想,但现在每天工作都很紧张,很怕出错,怕领导觉得我无法胜任这个职位,但每次培训我都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就没有一次完美的培训!”“有一次新员工培训,我太紧张了,台下几十双眼睛盯着我,本来背好的话完忘记了,说的语无伦次,越紧张我越是说错,一个口误学员就在台下哈哈大笑,连坐后边的领导也跟着笑了,我觉得我都没脸在公司做下去了,我现在怀疑我还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2.个人陈述:来访者因在童年时6666666666,从活泼外向而变得自卑与早 熟,666666,生活的压力让他非常努力,很要强。上大学期间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虽不善言谈但也被老师同学接受,大三时认识了现在的女友,关系不错,交往至今。因成绩优秀毕业前成为全系第一批北京知名公司录取的同学。在公司做培训助理,主要负责培训场地的布置,学员统计等培训服务,人际交往和外界环境接触也不多,一个月前因领导认为他踏实稳重,且专业对口,提拔为培训经理,虽很珍视却紧张到影响工作,常常出小错误,担心失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经女友推荐主动来求助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