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

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受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图2.4-1物料出口温度θ需要维持恒定,选用反馈控制系统。若考虑干扰仅是物料流量Q ,则可组成图 2.4-2前馈控制方案。方案中选择加热蒸汽量s G 为操纵变

量。

图2.4-1 反馈控制 图2.4-2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方块图,如图 2.4-

3。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1S G S G S G S Q S Q PC ff PD +=

(2.4-1)

式中)(s G PD 、)(s G PC 分别表示对象干扰

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s G ff 为前馈控 图2.4-3 前馈控制方块图

制器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扰动Q实现全补偿的条件是:

)

(≠

s

Q时,要求0

)

(=

s

θ(2.4-2)

将(1-2)式代入(1-1)式,可得

)

(s G

ff =

)

(

)

(

S

G

S

G

PC

PD

-(2.4-3)

满足(1-3)式的前馈补偿装置使受控变量

θ不受扰动量Q变化的影响。图2-4-4表示

了这种全补偿过程。

在Q阶跃干扰下,调节作用

c

θ和干扰作用dθ的响应曲线方向相反,幅值相同。因此它们的合成结果,可使θ达到图2.4-4 前馈控制全补偿示意图

理想的控制连续地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上。显然,这种理想的控制性能,反馈控制系统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变量的偏差动作的。在干扰作用下,受控变量总要经历一个偏离设定值的过渡过程。前馈控制的另一突出优点是,本身不形成闭合反馈回路,不存在闭环稳定性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矛盾。

1.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图2.4-5 反馈控制方块图图2.4-6 前馈控制方块图

由以上反馈控制系统与前馈控制系统方块图可知:

1)前馈是“开环”,反馈是“闭环”控制系统

从图上能够看到,表面上,两种控制系统都形成了环路,但反馈控制系统中,在环路上的任一点,沿信号线方向前行,能够回到出发点形成闭合回路,成为“闭环”控制系统。而在前馈控制系统中,在环路上的任一点,沿信号线方向前行,不能回到出发点,不能形成闭合环路,因此称其为“开环”控制系统。

2)前馈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

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一般只要用通用调节器

由于前馈控制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取决于干扰通道和调节通道的特性,且要求较高,因此,一般每一种前馈控制都采用特殊的专用调节器,而反馈基本上不论干扰通道的特性,且允许被控变量有波动,因此,可采用通用调节器。

4)前馈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则可克服所有干扰

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

服。而反馈控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克服。

5)前馈理论上能够无差,反馈必定有差

如果系统中的干扰数量很少,前馈控制能够逐个测量干扰,加以克服,理论上能够做到被控变量无差。而反馈控制系统,无论干扰的多与少、大与小,只有当干扰影响到被控变量,产生“差”之后,才能知道有了干扰,然后加以克服,因此必定有差。 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结构形式

1.静态前馈

由(1-3)式求得的前馈控制器,它已考虑了两个通道的动态情况,是一种动态前馈补偿器。它追求的目标是受控变量的完全不变性。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并没有如此高的要求。只要在稳态下,实现对扰动的补偿。令(1-3)式中的S 为0,即可得静态前馈控制算式:

)

0()0()0(PC PD ff G G G -= (2.4-4) 利用物料(或能量)衡算式,可方便地获取较完善的静态前馈算式。例如,图2-4-2所示的热交换过程,假若忽略热损失,其热平衡关系可表述为:

s s i p H G QC =-)(0θθ (2.4-5)

式中 p C ——物料比热

s H ——蒸汽汽化潜热

Q ——物料量流量

s G ——载热体(蒸汽)流量

i θ——换热器入口温度

0θ——换热器出口温度

由(2.4-5)式可解得: )(0i s p

S H C Q G θθ-= (2.4-6)

用物料出口温度的设定值10θ代替上式中的0θ,可得

s G = )(10I S

P H C Q θθ- (2.4-7) 上式即为静态前馈控制算式。相应的控制流程示于图2-4-7

图2.4-7 换热器的静态前馈控制

图中虚线框表示了静态前馈控制装置。它是多输入的,能对物料的进口温度、流量和出口温度设定值作出静态前馈补偿。由于在(2.4-7)式中,Q 与(θ1i -θ2)是相乘关系,因此这是一个非线性算式。由此构成的静态前馈控制器也是一种静态非线性控制器。

应该注意到,假若(2.4-5)式是对热平衡的确切描述的话,那么由此而构筑的非线性前馈控制器能实现静态的全补偿。对变量间存在相乘(或相除)关系的过程,非线性是很严重的,假若

经过对它们采用线性化处理来设计线性的前馈控制器,则当工作点转移时,往往会带来很大误差。

在化工工艺参数中,液位和压力反映的是流量的积累量,因此液位和压力的前馈计算一般是线性的。可是温度和成分等参数它们代表流体的性质,其前馈计算常以非线性面目出现。从采用前馈控制的必要性来看,一般是温度和成分甚于液位和压力。一方面是由于稳定前者的重要性往往甚于后者,另一方面温度和成分对象一般有多重滞后,仅采用反馈调节,质量还会不和要求。增加前馈补偿是改进控制的一条可行途径。对温度和成分控制应考虑采用非线性运算和动态补偿。图2.4—7中的前馈补偿器输出是作为蒸汽流量回路的设定值。设置蒸汽流量回路是必要的,它能够使蒸汽流量按前馈补偿算式(2.4-7)式的要求进行精确跟踪。

2.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在理论上,前馈控制能够实现受控变量的不变性,但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下列原因,前馈控制系统依然会存在偏差。

1)实际的工业对象会存在多个扰动,若均设置前馈通道,势必增加控制系统投资费用和维护工作量。因而一般仅选择几个主要干扰作前馈通道。这样设计的前馈控制器对其它干扰是丝毫没有校正作用的。

2)受前馈控制模型精度限制。

3)用仪表来实现前馈控制算式时,往往作了近似处理。特别

当综合得到的前馈控制算式中包含有纯超前环节s e τ或纯微分环节)1(+s T D 时,它们在物理上是不能实现的,构筑的前馈控制器只能是近似的:如将纯超前环节处理为静态环节,将纯微分环节处理为超前滞后环节。

前馈控制系统中,不存在受控变量的反馈,也即对于补偿的效果没有检验的手段。因此,如果控制的结果无法消除受控变量的偏差,系统也无法获得这一信息而作进一步的校正。为了解决前馈控制的这以局限性,在工程中往往将前馈与反馈结合起来应用,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这样既发挥了前馈校正作用及时的优点,又保持了反馈控制能克服多种扰动及对受控变量最终检验的长处,是一种适合化工过程控制、较有发展前途的控制方法。换热器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及其方块图分别表示在图2.4-8和图2.4-9。

图2.4-8 换热器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图2.4-9 前馈—反

馈控制系统方块图

图2.4-9所示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0s Q s θ=

)()(1)()()()(1)(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PC C PC ff PC C PD +++ (2.4-8) 应用不变性原理条件 0)(≠s Q 时,要求0)(0=s θ,代入(2.4-

8)式,可导出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

()()(s G s G s G PC PD ff -= (2.4-9) 比较(2.4-9)式和(2.4-3)式可知,前馈—反馈控制与纯前馈控制实现“全补偿”的算式是相同的。

前馈—反馈系统具有下列优点:

从前馈控制角度,由于增添了反馈控制,降低了对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要求,并能对未选作前馈信号的干扰产生校正作用。

从反馈控制角度,由于前馈控制的存在,对干扰作了及时的粗调作用,大大减小了控制的负担。

3.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分析图2.4-6换热器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可知,前馈控制器的输出与反馈控制器的输出叠加后直接送至控制阀,这实际上是将所要求的物料量F 与加热蒸汽量F S 的对应关系,转化为物料流量与控制阀膜头压力间的关系。这样为了保证前馈补偿的精度,对控制阀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希望它灵敏、线性及尽可能小的滞环区。另外还要求控制阀前后的压差恒定,否则,同样的前馈输出将对应不同的蒸汽流量,这就无法实现精确的校正。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工程上将在原有的反馈控制回路中再增设一个蒸汽流量副回路,把前馈控制器的输出与温度控制器的输出叠加后,作为蒸汽流量控制器的给定值。

图2.4-10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图2.4-11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

()(1)

()()

()(1)

()()(1)()()()(1)()(1)

()()

()()(2222112222112222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s Q PC C PC C PC C PD PC C PC C PC c PC C PC C ff ++++++=θ

(2.4-10)

因为串级系统最佳设计10

1=副主

ωω则

)

()(1)

()(2222s G s G s G s G pc c pc c +≈1,

根据不变性原理当0)(,0)(=≠s s Q θ

则 )()

()(s G s G s G PC

PD ff -= (2.4-12) 2.4-12 曲线

前馈控制规律的实施

1. 系统设计

对可测不可控的干扰,变化幅度大,且对被调参数影响大,工艺指标要求严格工艺要求实现参数间的某种特殊关系,即按某一种数学模型来进行调节

2. 前馈补偿装置的控制算法

经过对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典型结构形式的分析可知,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取决于对象干扰通道与控制通道的特性。由于工业对象的特性极为复杂,这就导致了前馈控制规律的形式繁多,但从工业应用的观点看,特别是应用常规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总是力求控制仪表的模式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以利于设计、运行和维护。实践证明,相当数量的工业对象都具有非周期性与过阻尼的特性,因此经常可用一个一阶或二阶容量滞后,必要时再串联一个纯滞后环节来近似它。 2111)(L L f P d

ff e S T S T K S G +-++-= (2.4-13) ⑴超前滞后环节

1

111+-+=++S T K K S T S T f f P (2.4-14) 1-=f P T T K (2.4-15) 图2.4-13 超前滞后环节的

等效图

⑵ 纯滞后补偿

12

121-+-=

-S S

e f f s f τττ (2.4-16)

当f τ较小时,Λ

Λ++++-+-==--2)

2(212)2

(212

222s s s e e e f f

f f s

S s f

f

f τττττττ =s s f f 212

1ττ+- (2.4-17)

2111)(L L f P d

ff e S T S T K S G +-++-= (2.4-18) 上式所示为带有纯滞后的“超前—滞后”前馈控制规律,其纯滞后环节按

12121-+-

=

-S

S e f f s f τττ (2.4-19)

近似展开。

此种“超前—滞后”前馈补偿模型,已成为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动态前馈补偿模式。这种通用型前馈控制模型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输出特性为:

1

)11(1)(T t

e t m αα--+= (2.4-20)

式中,12T T T T P f ==

α,α<1,f T < P T 过补偿;α>1,f T >P T 欠补

偿。 相应于α<1与α>1 的时间特性曲

线示于图2.4-14及2.4-15。

图2.4-14 过补偿(α<1)图2.4-15 欠补偿(α>1)

由图可见,当α>1时,即

T>P T,前馈补偿带有超前特性,适

f

用于对象控制通道滞后(这里的滞后是指容量滞后,即时间常数)大于干扰通道滞后。而若α<1时,即

T< P T,潜亏补偿带有滞后性

f

质,适用于控制通道的滞后小于干扰通道的滞后。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摘要 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被控量之一,因而流量控制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锅炉的流量控制对石油、冶金、化工等行业来说必不可少。本论文的目的是锅炉进水流量定值控制,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实现对水箱液位的过程控制。首先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实验建模法求取模型的传递函数。然后,根据被控对象模型和被控过程特性并加入PID调节器设计流量控制系统,采用动态仿真技术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实际控制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过程控制对提高系统性能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组态技术开始得到重视与运用,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 关键词:流量定值;过程控制;PID调节器;前馈控制;系统仿真

目录 一.前馈控制 1.前馈控制的定义 2.换热器前馈控制 二.前馈控制的特点及局限性 1.前馈控制的特点 2.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三.反馈控制 1.定义

2.反馈控制的特点 四.复合控制系统特性 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原理 2.复合控制系统特点 五.小结 六.参考文献 一、前馈控制 1.前馈控制的定义 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forward Control),是按干扰进行调节的开环调节系统,在干扰发生后,被控变量未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器根据干扰幅值,变化趋势,对操纵变量进行调节,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的方法。

2.换热器前馈控制 在热工控制系统中,由于控对象通常存在一定的纯滞后和容积滞后,因而从干扰产生到被调量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从偏差产生到调节器产生控制作用以及操纵量改变到被控量发生变化又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可见,这种反馈控制方案的本身决定了无法将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植之前,从而限制了这类控制系统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干扰作用的结果,如果直接按扰动而不是按偏差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当干扰一出现调节器就直接根据检测到的干扰大小和方法按一定规律去控制。由于干扰发生后被控量还未显示出变化之前,调节器就产生了控制作用,这在理论上就可以把偏差彻底消除。按照这种理论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前馈控制系统,显然,前馈控制对于干扰的克服要比反馈控制系统及时的多。 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结合下面图1所示的换热器前馈控制进一步说明,图中虚线部分表示反馈控制系统。 图1换热器物料出口温度前馈控制流程图 t一定。当被加换热器是用蒸汽的热量加热排管中的料液,工艺上要求料液出口温度 1 热水流量发生变化时,若蒸汽量不发生变化,而要使出口温度保持不变,就必须在被加热水量发生变化的同时改变蒸汽量。这就是一个前馈控制系统。 图中虚线所示是反馈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前馈控制及时。图1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于图2所示。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受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图2.4-1物料出口温度θ需要维持恒定,选用反馈控制系统。若考虑干扰仅是物料流量Q ,则可组成图2.4-2前馈控制方案。方案中选择加热蒸汽量s G 为操纵变量。 图2.4-1 反馈控制 图2.4-2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方块图,如图2.4-3。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 ()()() ()(1S G S G S G S Q S Q PC ff PD += (2.4-1) 式中)(s G PD 、)(s G PC 分别表示对象干扰 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 ) (s G ff 为前馈控 图2.4-3 前 馈控制方块图 制器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扰动Q 实现全补偿的条件是:

0)(≠s Q 时,要求0)(=s θ (2.4-2) 将(1-2)式代入(1-1)式,可得 ) (s G ff = ) ()(S G S G PC PD - (2.4-3) 满足(1-3)式的前馈补偿装置使受控变量θ不受扰动量Q 变化的影响。图2-4-4表示了这种全补偿过程。 在Q 阶跃干扰下,调节作用c θ和干扰作用d θ的响应曲线方向相反,幅值相同。所以它们的合成结果,可使θ达到 图2.4-4 前馈控制全补偿示意图 理想的控制连续地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上。显然,这种理想的控制性能,反馈控制系统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变量的偏差动作的。在干扰作用下,受控变量总要经历一个偏离设定值的过渡过程。前馈控制的另一突出优点是,本身不形成闭合反馈回路,不存在闭环稳定性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矛盾。 1.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图 2.4-5 反馈控制方块图 图 2.4-6 前馈控制方块图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前馈-反馈控制的对比 1、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属于负反馈的闭环控制 一般定值控制系统是按照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得到的偏差进行调节,属于闭环负反馈调节。其特点是在被控变量出现偏差后才进行调节;如果干扰已经发生而没有产生偏差,调节器不会进行工作。因此反馈控制方式的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 前馈调节是按照干扰作用来进行调节的。前馈控制将干扰测量出来并直接引入调节装置,对于干扰的克服比反馈控制及时。 现在以换热器控制方案举例,直观阐述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方案 反馈控制方案 2、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 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控制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控制一般采用通用PID调节器 反馈调节符合PID调节规律,常用通用PID调节器、DCS等或PLC控制系统实现。 前馈调节使用的调节器是是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调节规律的前馈调节器。 4、前馈控制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控制则可克服所有干扰 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服。而反馈控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

克服。 5、前馈控制理论上可以无差,反馈控制必定有差 反馈调节使系统达到动态稳定,让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附近动态变化,却不能使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不动。 前馈调节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6、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A、在生产应用中各种环节的特性是随负荷变化的,对象动态特性形式多样性难以精确测量,容易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为了补偿前馈调节的不准确,通常将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B、工业对象存在多个扰动,若均设置前馈控制器,那设备投资高,工作量大。 C、很多前馈补偿结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没有检测手段。 D、前馈控制受到前馈控制模型精度限制。 E、前馈控制算法,往往做近似处理。

40个发明原理的举例

技术创新方法作业:(四十个发明原理举例) 1、分割:①一个火锅分割成鸳鸯火锅;②电脑主机由多个部件 拼装而成;③整体床分割成可折叠床;④整个水龙头分割成 左右移动水龙头 2、抽取:①用狗叫作为报警声,而不是养一只狗;②高速公路 上的隔音屏蔽;③手电筒中的灯泡;④从废物中抽取的有理 物质 3、局部质量:①带橡皮擦的铅笔;②快餐盒中设置不同的间隔 区分热,冷和汤;③带灯光的钥匙扣;④带有刷眉毛刷的眉 笔 4、增加不对称原理性:①握剪刀的手柄不对称;②相机不对称 适合单手照相;③衣服不对称,追求形式变化;④茶壶不对 称 5、组合:①钉子和螺丝合并为螺丝钉;②电热器和茶杯合并为 电热杯;③水和熨斗合并为喷水熨斗;④将冷热水龙头合并 为一个水龙头 6、多用性原理:①多功能手机;②MP4;③多功能刀;④可视频 电话 7、嵌套:①望眼镜;②折叠伞;③伸缩式教鞭;④行李箱的拉 杆 8、重量补偿:①救生圈;②热水袋;③氢气球;④充气轮胎 9、预先反作用:①防盗装置;②汽车刹车;③防滑地板;④防

辐射衣服 10、预先作用:①双面胶;②带有粘性的海报;③水热后会响的 电炉子;④会跳闸的电饭煲 11、事先防范:①灭火器;②紧急出口;③体育课的保护垫子; ④报警装置 12、等势原理:①电视桌与沙发等势;②天平;③滑轮;④火车 站与火车的台阶等势 13、反向作用:①人反着跑有益身体健康;②双向火车;③磁铁; ④弹簧沙发改成空心沙发,实心改为空心 14、曲面化:①流线型汽车;②圆形建筑;③拱形桥;④可弯曲 的台灯 15、动态特性:①电脑屏保的移动;②移动门;③自动调焦相机; ④动态手机壁纸 16、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①商场电梯的不停运动;②声控灯每 次是等量的时间工作;③饮水机一直由加热到保温;④冲厕 所装置,每次等量的水冲洗 17、空间维数变化:①胶卷;②三维扫描仪;③房屋加层变楼房; ④通过一维图做出三维可视图 18、机械震动:①手机震动提醒来电;②利用共振达到破坏桥的 作用;③闹铃震动;④震动运输机 19、周期性作用:①手机中周期性闹铃;②杂志;③电视节目; ④传送带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 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受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图2.4-1物料出口温度θ需要维持恒定,选用反馈控制系统。若考虑干扰仅是物料流量Q ,则可组成图 2.4-2前馈控制方案。方案中选择加热蒸汽量s G 为操纵变 量。 图2.4-1 反馈控制 图2.4-2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方块图,如图 2.4- 3。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1S G S G S G S Q S Q PC ff PD += (2.4-1) 式中)(s G PD 、)(s G PC 分别表示对象干扰 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s G ff 为前馈控 图2.4-3 前馈控制方块图

制器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扰动Q实现全补偿的条件是: ) (≠ s Q时,要求0 ) (= s θ(2.4-2) 将(1-2)式代入(1-1)式,可得 ) (s G ff = ) ( ) ( S G S G PC PD -(2.4-3) 满足(1-3)式的前馈补偿装置使受控变量 θ不受扰动量Q变化的影响。图2-4-4表示 了这种全补偿过程。 在Q阶跃干扰下,调节作用 c θ和干扰作用dθ的响应曲线方向相反,幅值相同。因此它们的合成结果,可使θ达到图2.4-4 前馈控制全补偿示意图 理想的控制连续地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上。显然,这种理想的控制性能,反馈控制系统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变量的偏差动作的。在干扰作用下,受控变量总要经历一个偏离设定值的过渡过程。前馈控制的另一突出优点是,本身不形成闭合反馈回路,不存在闭环稳定性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矛盾。 1.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自动控制原理.第1—3章习题

第一章绪论 第1组 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是()。 A.系统是又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 B.机械系统与生命系统乃至社会经济系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并利用反馈进行控制 C.有些系统可控,有些系统不可控制 D.控制系统有两大类,即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中()反馈作用。 A.依输入信号的大小而存在 B.不一定存在 C.必然存在 D.一定不存在 3、控制系统依不同的初读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的分类是正确的。 A.线性系统和离散系统 B.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C.功率放大系统和工人控制系统 D.数字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4、关于反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 B.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相加C.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 D.反馈是输出以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作用5、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取决于()。 A.系统的实际输出 B.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之差C.输入与输出之差 D.输入 6、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 A.机床主动传动系统的控制论问题 B.高精度加工机床的控制论问题C.自动控制机床的控制论问题 D.机械工程领域中的控制论问题 7、对于控制系统,反馈一定存在于()中。 A.开环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 C.闭环系统 D.线性时变系统8、一下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确定性越小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B.不确定性越大的事件信息量越大C.信号越大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D.信号越小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9、以下关于系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系统只能有一个数学模型 B.系统动态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静态模型C.动态模型比静态模型好 D.静态模型比动态模型好 10、机械工程控制论所研究的系统()。 A.仅限于物理系统 B.仅限于机械系统 C.仅限于抽象系统 D.包括物理系统和抽象系统 第2组 1、学习机械工程控制论基础的目的之一是学会以()的观点对待机械工程问题。 A.动力学 B.静力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

前馈反馈水箱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名称:前馈反馈水箱控制系统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语: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班级姓名学号 综合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方案的介绍 (4) 二、工艺流程 (5) 三、前馈反馈控制的理论 (5) 四、设仪器仪表的选型 (5) 1、控制装置的选择 (5) 2、监测仪表 (6) 3、控制阀的选型 (6) 五、测量与控制端连接表 (7) 六、参数的整定 (7) 1、静态放大系数K F的整定 (7) 2、控制器参数的选择 (8) 七、总结 (9) 八、参考文献 (10)

九、附录 一设计方案的介绍 设计采用前馈反馈控制来实现水箱的液位控制。其中前馈控制可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扰动,前馈控制之后产生的余差则可以通过反馈控制进行修正,达到要求的控制精度。被控变量为水箱的液位,控制变量为水的流量。 采用两个支路,其中第一个支路为主回路,包括一个水泵(采用变频器变频控制电机模拟流量扰动),涡轮流量计;第二个支路为控制补偿回路,包括一个水泵(输出流量恒定),电动控制阀。除此之外在反馈回路中还需要一个液位测量仪表和PID控制仪表一台。前馈控制在不考虑控制通道与对象通道延迟,而且支路一流量可以准确的测量,需要一个PID控制仪表。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通过一个加法器连接,实现对控制阀的控制。 前馈反馈系统结构框图 1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原理图 2 二工艺流程 水箱液位的控制主要是控制水箱中的液位在要求的精度范围内。 一号水泵作为动力源给水的输送提供动力,进入水箱。并用变频器控制一号水泵用来模拟流量上产生的扰动。 二号水泵为补偿回路提供动力,为水箱提供水补偿。当扰动产生后,通过前馈控制调节阀对扰动产生补偿。补偿后产生的余差再通过反馈控制控制调节阀进行调节。 三前馈反馈控制的原理 前馈控制又称扰动补偿,它与反馈调节原理完全不同,是按照引起被调参数变化的干扰大小进行调节的。在这种调节系统中要直接测量负载干扰量的变化,当干扰刚刚出现并能被测出时,调节器就能发出调节信号使调节量作相应的变化,使两者在被调量发生偏差之前抵消。因此,前馈调节对干扰的客服比反馈调节及时。但是前馈控制是开环控制,其控制效果需要通过反馈加以检验。前馈控制器在测出扰动之后,按过程的某种物质或能量平衡条件计算出校正值。如果前馈支路出现扰动,经过流量计测量之后,测量得到干扰的大小,然后在反馈支路通过调整调节阀开度,直接进行补偿。而不需要经过调节器。 四仪器仪表的选型 1、控制装置的选择 由于不是大型生产过程,对自动化水平要求不高,所以选择采用常规仪表控制。考虑到价格、实用性等因素,选择数字化、智能化的国产电动控制仪表。如果考虑控制仪

40条发明原理的应用实例

40条发明原理的应用实例 序号 原理名 实例 1 分割 A.物体分成不同的部分以实现分离。实例:多格的快餐盒可以实现对于菜肴同时需要干或湿的要求。 B.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实例:组合家具,具有大立柜、五斗柜、食品柜、书柜、写字台等功能,能合能分,方便摆设等。圆珠笔笔芯和笔壳等。 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实例:活动百叶窗,以叶片的凹凸方向来阻挡外界视线,采光的同时,阻挡了由上至下的外界视线夜间,叶片的凸面向室内的话,影子不会映显到室外。 2 抽取 A. 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实例: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不会引发事故。 B. 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或属性。实例: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用狗的叫声做警报而不用真的养一条小狗。 3 局部性能 A. 将均匀的物体结构或外部环境改为不均匀的。实例: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 B. 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实例: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起子,尖刀,剪刀等)。 C. 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各自动作的最佳状态。实例: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相互影响味道。

4 不对称 A. 将对称物体变为不对称。实例: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不对称搅拌叶片加强搅拌,两脚插头再增加一脚后提高稳定性。 B. 已经是不对称的物体,增强其不对称的程度。实例: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 5 合并;(组合) A. 在空间上将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或操作加以组合。实例: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并行计算的多个CPU,火车车厢等。 B. 在时间上将物体或操作连续化或并列进行。实例:冷热水混和龙头,百叶窗的窄条连接起来,电话的拿起与接通。 6 通用 (普遍性) A. 使物体具有复合功能以替代其他物体的功能。实例: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键盘可以打字也可以打游戏,可打印复印扫描的一体机,门铃和烟气报警器组合等。 7 套装 A. 把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实例:俄罗斯嵌套娃娃,一筒纸杯。 B. 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洞。实例:伸缩式天线,伸缩式镜头,雨伞柄,液压装置等。 8 重量补偿

前馈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一、前馈控制系统设计 1、前馈控制系统选择原则 1.1 扰动量可测不可控原则 (2) 1.2 控制系统精确辨识原则 (2) 1.3被控系统自衡原则 (3) 1.4 优先性原则 (3) 1.5 经济性原则 (4) 2、工程整定 2.1 整定的总体原则 2.1.1 稳定性 (4) 2.1.2快速性 (5) 2.1.3 反馈控制的静差 (5) 3、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工程整定 (5) 二、实例仿真 (6) 2.1前馈控制系统整定 (7) 2.2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道稳定性分析 (7) 2.3、反馈控制系统整定 (8) 2.4、系统仿真 (9) 三、心得体会 (11) 四、参考文献 (12)

二、实例仿真 系统按结构分类,可分为: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等。 其中,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利用前馈抑制对系统影响较大的干扰,利用反馈控制抑制其他干扰以及前馈所“遗留”部分干扰。前馈调节器和反馈调节器的整定方法如前所述。一般为了实现系统无静差,反馈调节器多选PI控制方式。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仿真主要包括:系统识别、控制系统整定和系统仿真等内容。其中控制系统整定包括前馈控制系统整定和反馈控制系统整定两部分。本例采用前馈、反馈分别整定的方法。 假设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中各部分传递函数如下: e-10s 干扰通道传递函数为:G f(s)G2(s)=15 (81)(10s1) s++ e-8s 系统被控部分传递函数为:G1(s)G2(s)=6 s++ (51)(10s1) 给定部分传递函数为:Gc(s)=1

2.1前馈控制系统整定。 由于采用前馈反馈分别整定方法,所以,前馈整定参数为:K d=-2.5, T dl=8。若系统采用PID控制,则系统结构框图如图: 2.1.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方框图 2.2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道稳定性分析。 系统稳定性分析是实验调试中正确把握试验方法、试验参数的基本依据。对2.1.1所示系统反馈环节中开环稳定性分析(不含PID调节器部分),为分析方便,取: 不含PID调节器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近视写成:6 +++2 (3s1)(10s1)(5s1)

triz理论四十条发明原理例子

发明原理实例 1 分割 1)火车车厢之间是单独的个体,可调整车厢的数量 2)圆珠笔的笔心与笔套是两个可分的部分,笔心可以换 3)电风扇的三片叶片是三个独立的个体,可拆卸 4)田地里的浇水水管系统,每一段用一个接头连接。 5)自行车、摩托车等的链条是一环一环相接的,每环都是可以取下来的 2 分离 1)石油加工中,将一些油渣或其他有害物质提炼分离,已获得精度较高的汽油或柴油。 2)子弹发出后,弹芯与弹壳分离 3)电脑键盘与鼠标分开,为的是方便人们跟好的操作 4)火箭在冲出大气层的过程中将已经燃完燃料的部分解体分离 5)现在用在建筑中的隔音材料将噪音吸收或隔离,从而使噪音被分离出我们所处的环境 3 局部质量 1)锤子的一边做成平的一边做成扁的,增加了锤子的切削功能(采石场专用锤)。 2)自动笔。将笔心上作一对耳朵,再加一根弹簧。 3)电钻的钻头作成螺旋状,增加了打孔时的稳定性,防止打滑 4)三键模式的电脑鼠标,改变了原先单键的麻烦与不便。 5)改变杯子的开口,在上面做一个切口,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在倒水时泄漏(暖瓶外皮的口也是这样的) 4 不对称 1)衣服上的拉链,一边又拉头另一边没有。 2)电风扇的叶片 3)有天线的手机不对称 4)大刀从侧面来看是不对称的 5)眼镜的两个镜片因人眼近视程度不同,镜片度数不同 5 合并 1)将火车每个车厢合并在一起,增加载客。 2)电话的话筒与听筒合并在一个盒子里,可以方便人们打电话时可以腾出一只手来干别的事情。 3)农场里喂养牲畜的食槽连在一起,可以节省喂食的时间,提高效率。 4)将室内的多个等串联在一起,共用一个开关。 5)凳子上加一个靠背,两者合并成为椅子 6 多用性 1)键盘可以用来打字,也可以用来打游戏。 2)多功能手机 3)瑞士军刀(最多的功能可到五十多种) 4) mp3既可以听歌,也可以存储资料. 5) 现在的打印机集打印复印于一体 7套装 1)墨水、笔心、笔套套在一起 2)电视机的室内天线 3) 雨伞的伞柄 4)保温杯、暖瓶也是套装原理制成的 5)消防车和起重机

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如果系统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也就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样的系统称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谓反馈原理,就是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来进行控制,即通过比较系统行为(输出)与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既存在由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因此,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比较经济。缺点是无法消除干扰所带来的误差。 同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具有一系列优点。在反馈控制系统中,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外部扰动或系统内部变化),只要被控制量偏离规定值,就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去消除偏差。因此,它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对元件特性变化不敏感,并能改善系统的响应特性。但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而且增益选择不当时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为提高控制精度,在扰动变量可以测量时,也常同时采用按扰动的控制(即前馈控制)作为反馈控制的补充而构成复合控制系统。

主要从三方面比较: 1、工作原理:开环控制系统不能检测误差,也不能校正误差。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性能都比较差,而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动很敏感。合闭环控制系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外部扰动或系统内部变化),只要被控制量偏离规定值,就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去消除偏差。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性能都比较差,而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动很敏感。因此,一般仅用于可以不考虑外界影响,或惯性小,或精度要求不高的一些场合。 2、结构组成:开环系统没有检测设备,组成简单,但选用的元器件要严格保证质量要求。闭环系统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对元件特性变化不敏感,并能改善系统的响应特性。 3、稳定性:开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容易解决。闭环系统中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3) 1.2、概念的理解 (3) 1.3、前馈—反馈系统的组成.........................................3—4 1.4、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特点.. (4) 1.5、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中前馈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4) 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1、S7—300系统组成 (4) 2.2、CPU315—2DP (4) 2.3、模式选择开关…………………………………..…….4—5 2.4、状态及故障显示 (5) 三、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3.1、硬件组态 (5) 3.2、工程管理器的使用 (6) 3.3、新建工程....................................................6—9 3.4、组态监控画面. (9) 3.5、组态变量……………………………………………9—10 3.6、软件编程…………………………………………..10—15 3.7、实验结果分析……………………………………….15—17 四、控制系统的调试 五、实验总结

一、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系统中既有针对主要扰动信号进行补偿的前馈控制,又存在对被调量采用反馈控制以克服其他的干扰信号,这样的系统就是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2、概念的理解: (1)复合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即前馈、反馈(2)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对主要的干扰信号进行补偿,可以针对主要干扰信号,设置相应的前馈控制器 (3)引入反馈控制,是为了是系统能够克服所有的干扰信号对被调量产生的影响,除了已知的干扰信号以外,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的干扰信号,这些扰动信号对系统的影响比较小,有的是我们能够考虑到的,有的我们肯本就考虑不到或是无法测量,都通过反馈控制来克服。 (4)系统中需要测量的信号既有被调量又有扰动信号。 1.3、前馈—反馈系统的组成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主要由一下几个环节构成 (1)扰动信号测量变送器:对扰动信号测量并转化统一的电信号 (2)被调量测量变送器:对被调量测量并转化统一的电信号 (3)前馈控制器:对干扰信号完全补偿 (4)调节器:反馈控制调节器,对被调量进行调节 (5)执行器和调节机构 (6)扰动通道对象:扰动信号通过该通道对被调量产生影响 (7)控制通道对象:调节量通过该通道对被调量进行调节 前馈—反馈复合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如图所示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原理图(1) 为了方便分析,通常将前馈—反馈复合系统的原理图简化为下图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刘士荣版)--第6章

思考题与习题 6-6 具有纯滞后补偿的控制系统如图6-12所示,采样周期1T s =,对象为 221()1 s s G s e e s --= +, 求Smith 预估器的控制算式)(k y τ。 解 则预估器的传递函数为 21 ()()(1)(1)1 s s G s G s e e s ττ--=-= -+ 2()1()(1)()1 s s Ts Y s e G s e U s e s ττ----=-=+ () ()()(3)dy t y t u t T u t T dt ττ+=--- ()(1) ()(1)(3)y k y k y k u k u k T τττ--+=--- ()0.5(1)0.5(1)0.5(3)y k y k u k u k ττ=+---- 6-12 前馈控制结构图如图6-18,设被控对象的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s n e s s G 4191)(-+= s e s s G 21 301 )(-+= 采样周期T =1s 。试推导完全补偿前馈控制器()n D z 输出()n u k 。 解 () Y s 图6-12 具有纯滞后补偿的控制系统

s s s n n n e s s e s e s s G s G s N s U s D 2241 91301 301191 )()()()()(---++-=++-=-== 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2() 2(30[)()(9 -+--=+t n dt t dn t u dt t du n n 对上式进行离散化,得: )]2() 12 ()2(30[)()1()(9T k n T T k n T k n k u T k u k u n n n -+-----=+-- s T 1= ∴ 上式为: )2()]3()2([30)()]1()([9------=+--k n k n k n k u k u k u n n n )3(30)2(31)1(9)(10-+---=k n k n k u k u n n 即 )3(3)2(1.3)1(9.0)(-+---=k n k n k u k u n n 此式即为完全补偿前馈控制器的控制算法。 注意:1、除了上面的2道题外,第6章要求过的还有: 6-2 :参考课本内容及例题 6-3(包括响应曲线):参考课本内容及例题 6-11:参考课本图6-17和图6-22 第6章这些题要求全面掌握! 2、理解: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水位控制系统。 ⑴试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⑵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给定量(输入信号)。 ⑶画出系统工作原理的方框图。 进水 出水 h 水位 高度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6-1 已知系统状态方程为: ()100102301010100x x u y x ? -???? ? ?=--+ ? ? ? ?????= 试设计一状态反馈阵使闭环系统极点配置为-1,-2,-3. 解: 由()100102301010100x x u y x ? -???? ? ?=--+ ? ? ? ?????=可得: (1) 加入状态反馈阵()0 12K k k k =,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 32002012()det[()](2)(1)(2322)f I A bK k k k k k k λλλλλ=--=++++-+--+- (2)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期望特征多项式: *32()(1)(2)(3)6116f λλλλλλλ=+++=+++ (3) 比较()f λ与*()f λ各对应项系数,可得:0124,0,8;k k k === 即:()408K =

6-2 有系统: ()2100111,0x x u y x ? -????=+ ? ?-????= (1) 画出模拟结构图。 (2) 若动态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可否任意配置极点? (3) 若指定极点为-3,-3,求状态反馈阵。 解(1) 模拟结构图如下: (2) 判断系统的能控性; 0111c U ?? =?? -?? 满秩,系统完全能控,可以任意配置极点。 (3)加入状态反馈阵01(,)K k k =,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 ()2101()det[()](3)22f I A bK k k k λλλλ=--=+++++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期望特征多项式: *2()(3)(3)69f λλλλλ=++=++ 比较()f λ与*()f λ各对应项系数,可解得:011,3k k == 即:[1,3]K =

40条发明原理与例子

发明原理与实例 一、分割 1、自行车由于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都以拆解零件的形式运输。 2、饮料瓶的瓶盖、瓶身、标签分开生产。 3、键盘的每个按键都是单独一个。 4、茶杯的杯体和盖子。 5、剃须刀的两个(或三个)刀头每一个都是分开的;到头上的刀片也是独立的。 二、分离 1、铜的电解提纯把纯铜和粗铜分开放置。 2、笔记本电脑的外置光驱。 3、台式电脑主机与显示器分开放置。 4、手机的电池与机体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 5、手机的机身与充电器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 三、局部质量原理 1、篮球的气垫缓冲跳跃时的冲击力。 2、自行车把手的副把手防止骑车者因手滑而手突然离开车把手。 3、运动版水杯上的小口径出水口,使用者在运动时不打开杯盖的同时也能很方便的喝到水。 4、水杯上的吊带,使使用者用手指代替了一只手拿水杯的动作。 5、电风扇为了增加安全性所增加的网罩。

四、不对称原理 1、为了方便提拿箱子,提手总是设计在偏离中心线离重量大的一侧稍远的地方。 2、为了使用方便一个插板上的既有三口的插口也有两口的插口。 3、为了方便使用螺丝钉起子的头往往较细而把手较粗。 4、电脑键盘没有平均分割而是把数字键、字母键、方向键、功能键不对称分割。 5、为了减少质量,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和机体本身的厚度不一样。 五、合并原理 1、能吹冷热风的吹风机和空调。 2、笔记本电脑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与一体。 3、集打印复印与一体的打印机。 4、电往往以高压来传送,然后经过变压器低压分流给用户。 5、为了提高安全性所产生的夹丝玻璃(汽车前挡风玻璃)。 六、多用性原理 1、智能手机集打电话、拍照、播放器等于一身。 2、镜片具有一定近视度数的太阳镜。 3、集螺丝刀、开瓶器等于一体的瑞士军刀。 4、可折叠的躺椅。 5、集文字传送与语音传送的微信软件。 七、嵌套原理 1、自行车、摩托车的减震。

前馈控制系统

实验名称:前馈控制系统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四前馈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干扰对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干扰通道进行的。前馈控制的原理是给系统附加一个前馈通道(或称前馈控制器),使所测量的系统扰动通过前馈控制器改变控制量。利用扰动所附加的控制量与扰动对被控制量影响的叠加消除或减小干扰的影响。 前馈控制系统主要特点如下: 1) 属于开环控制 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稳定。但若系统中有一个环节不稳定,或局部不稳定,系统就不稳定。另外,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构成控制系统的每一部分的精度,所以对系统各环节精度要求较高。 2) 很强的补偿局限性 前馈控制实际是利用同一干扰源经过干扰通道和前馈通道对系统的作用的叠加来消除干扰的影响。因此,固定的前馈控制只对相应的干扰源起作用,而对其他干扰没有影响。 而且,在工程实际中,影响生产过程的原因多种多样,系统随时间、工作状态、环境等情况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甚至表现出非线性,这些都导致不可能精确确定某一干扰对系统影响的程度或数学描述关系式。因此,前馈控制即使对单一干扰也难以完全补偿。 3) 前馈控制反应迅速 在前馈控制系统中,信息流只向前运行,没有反馈问题,因此相应提高了系统反应的速度。当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器及时动作,对抑制被控制量由于扰动引起的动静态偏差比较有效。这非常有利于大迟滞系统的控制。 4) 只能用于可测的干扰 对不可测干扰,由于无法构造前馈控制器而不能使用。 按结构,前馈控制可分为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等。一个典型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和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两种: 1) 前馈控制和反馈或串级分别整定,确定各自参数,然后组合在一起; 2) 首先整定反馈控制系统或串级控制系统,然后再在反馈或串级的基础上引入前馈控制系统,并对前馈控制系统进行整定。 其中前馈控制的整定分成静态前馈系数整定、时间常数整定两步。

前馈反馈水箱控制系统

实用文案 课程设计 名称:前馈反馈水箱控制系统 系别: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河南城建学院 2010年12 月30 日·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语: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目录 一设计方案的介绍 (4) 二、工艺流程 (5) 三、前馈反馈控制的理论 (5) 四、设仪器仪表的选型 (5) 1、控制装置的选择 (5) 2、监测仪表 (6) 3、控制阀的选型 (6)

五、测量与控制端连接表 (7) 六、参数的整定 (7) 1、静态放大系数K F的整定 (7) 2、控制器参数的选择 (8) 七、总结 (9) 八、参考文献 (10) 九、附录 一设计方案的介绍 设计采用前馈反馈控制来实现水箱的液位控制。其中前馈控制可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扰动,前馈控制之后产生的余差则可以通过反馈控制进行修正,达到要求的控制精度。被控变量为水箱的液位,控制变量为水的流量。 采用两个支路,其中第一个支路为主回路,包括一个水泵(采用变频器变频控制电机模拟流量扰动),涡轮流量计;第二个支路为控制补偿回路,包括一个水泵(输出流量恒定),电动控制阀。除此之外在反馈回路中还需要一个液位测量仪表和PID控制仪表一台。前馈控制在不考虑控制通道与对象通道延迟,而且支路一流量可以准确的测

量,需要一个PID 控制仪表。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通过一个加法器连接,实现对控制阀的控制。 二 工艺流程 水箱液位的控制主要是控制水箱中的液位在要求的精度范围内。 一号水泵作为动力源给水的输送提供动力,进入水箱。并用变频器控制一号水泵用来模拟流量上产生的扰动。 二号水泵为补偿回路提供动力,为水箱提供水补偿。当扰动产生后,通过前馈控制调节阀对扰动产生补偿。补偿后产生的余差再通过反馈控制控制调节阀进行调节。 前 馈 反 馈 系 统 结 构 框 图 1 前 馈 反 馈 控 制 系 统 原 理 图 2

triz40个发明原理详解(带详细案例)

TRIZ 40个发明原理详解(1)——分割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方法工具 分割(segmentation)原理体现在3个方面 1. 将物体分割为独立部分。 比如:用个人计算机代替大型计算机;用卡车加拖车的方式代替大卡车; 用烽火传递信息(分割信息传递距离);在大项目中应用工作分解结构,等 2. 使物体成为可组合的(易于拆卸和组装)。 比如:组合式家具;橡胶软管可利用快速拆卸接头连接成所需要的长度, 3?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比如:用软的百叶窗代替整幅大窗帘;电子线路板(PCB表面贴装技术(SMT)中所使用的锡膏,主要成分是粉末状的焊锡,用这种焊锡替代传统焊接用的焊锡丝和焊锡条,从而大大地提升了焊接的透彻程度,等等。 TRIZ故事1――通红的玻璃板 在玻璃批量生产线上,对玻璃先进行加热然后再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的玻璃仍处于通红状态,需要将其输送到指定位置直至冷却下来。 现在的问题是,因为玻璃还处于高温,呈现柔软的状态,在滚轴传输线的输送过程中会因为重力下垂而造成变形,导致玻璃表面凹凸不平,后续需要大量的打磨工作来进行修正。 年轻的工程师提出将传输线上的滚轴直径做到尽量小,以减少玻璃悬空的面积,提高玻璃的平度。 我们可以将滚轴直径像火柴棍一样细,”年轻的工程师说,组成一个传输线” 那么,每米长度内将有大约500个滚轴,安装时需要像做珠宝首饰一样细致。”

老工程师说,想一想这个传输线的造价。” 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考虑滚轴传输线,”一位工程师说,最好用新的方法来替代它。” 有什么号办法呢?”年轻的工程师说道。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说,从方法上来选择。” 随后,一个基于分割原理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出来: 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将滚轴直径无限缩小,小到头发丝、1/100毫米、 1/1000毫米、1/10000毫米?…一直分割下去,会是什么呢?物质呈现分子、原子状态。 解决方案是:用熔化的锡来代替滚轴。传输线是一个长长的、盛满熔化锡的槽子。由于锡的熔点低而沸点高,正适合通红的玻璃板的冷却温度区间,熔化锡在重力作用下,会呈现出一个绝对平面,可以很好地满足此工序的要求。 而基于这个解决方案,又出现了很多的专利,比如给锡通电可以与磁铁一起作用,来完成对玻璃的成型加工。 40个发明原理详解(2) ——抽取(2009-04-13 17:51:39) 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方法工具 抽取(extraction )原理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将物体中负面”的部分或特性抽取出来。 比如:由于压缩机用于压缩空气,所以将嘈杂的压缩机放在室外。 2. 只从物体中抽取必要的部分或特性。 比如:用狗叫声,作为报警器的报警声,而不用养一条真正的狗。

过程控制系统第6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思考题与习题 1.基本练习题 (1)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什么结构特点? 答: 串级控制系统在结构上增加了一个测量变送器和一个调节器,形成了两个闭合回路,其中一个称为副回路,一个称为主回路。由于副回路的存在,使得控制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2)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能改善控制品质? 答: 前馈控制的特点:开环控制、比反馈控制及时、可以作为专用调节器。 反馈控制的特点:属于闭环控制、可以抑制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能够使被控参数稳定在设定值上保证系统的较高控制质量。 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能改善控制品质是因为该复合控制系统一方面利用前馈控制制及时有效的减少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利用反馈控制使参数稳定在设定值上,从而保证系统有较高的控制质量。 (3)前馈控制系统有哪些典型结构形式?什么是静态前馈和动态前馈? 答:静态前馈:是指前馈补偿器的静态特性,是由干扰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和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的比值所决定的,它的作用是使被控参数的静态偏差接近或等于零,而不考虑其动态偏差。 动态前馈:必须根据过程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加以确定,鉴于动态补偿器的结构复杂,只有当工艺要求控制质量特别高时才需要采用动态前馈补偿控制方案。 (4)单纯前馈控制在生产过程控制中为什么很少采用? 答: 因为前馈控制做不到对干扰的完全补偿: 1)前馈控制只能抑制可测不可控的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对不可测的干扰则无法实现前馈控制;2)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被控参数变化的干扰因素是很多的,不可能对每一个干扰设计和应用一套前馈补偿器;3)前馈补偿器的数学模型是由过程的动特性()F G s 和0()G s 决定的,而()F G s 和0()G s 的精确模型是很难得到的;即使能够精确得到,由其确 定的补偿器在物理上有时也是很难实现的。 (5)简述前馈控制系统的选用原则和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答: 1)前馈控制系统的选用原则为:

140个发明原理

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原理是获得冲突解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TRIZ 主要研究技术与物理两种冲突。技术冲突是指传统设计中所说的折中,即由于系统本身某一部分的影响,所需要的状态不能达到。物理冲突是指一个物体有相反的需求。TRIZ引导设计者挑选能解决特定冲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参数确定冲突,然后利用39×39条标准冲突和40条发明创造原理解决冲突。 1.分割原则 a.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2.拆出原则 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 3.局部性质原则 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b.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 c.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4.不对称原则 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5.联合原则 a.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b.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例:双联显微镜组;由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观察和记录。 6.多功能原则 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

例:提包的提手可同时作为拉力器(苏联发明证书187964)。 7.‘玛特廖什卡'原则 a.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等。 b.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反重量原则 a.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 b.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9.预先反作用原则 如果按课题条件必须完成某种作用,则应提前完成反作用。 例:杯形车刀车削方法是:在车削过程中车刀绕自己的几何轴转动。其特征是为了防止产生振动,应预先向杯形车刀施加负荷力,此力应与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力大小相近,方向相反"(苏联发明证书~536866) 10.预先作用原则 a.预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个的或部分的) b.预先将物体安放妥当,使它们能在现场和最方便地点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上述课题41的解决方案可作为该原则的例子: 11"予先放枕头"原则。 以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手段补偿物体的底可靠性。 12.等势原则 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土升或下降. 例:有一种装置不必使沉重的压模升降;这种装置是在压床上安装了带有输送轨道的附件(苏联发明证书264679). 13、"相反"原则 a、不实现课题条件规定的作用而实现相反的作用. b、使物体或外部介质的活动部分成为不动的,而使不动的成为可动的. c.将物体颠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