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鼾声的真正源头是松弛的咽腔肌肉

既然鼾声的真正源头是松弛的咽腔肌肉
既然鼾声的真正源头是松弛的咽腔肌肉

既然鼾声的真正源头是松弛的咽腔肌肉,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锻炼咽腔肌肉,增强咽腔肌肉的力量,使它变得结实。独家奉献自创的除鼾大法,彻底根治顽固呼噜声的练习:

【1】伸舌练习。尽力把舌头伸出,缩回来再尽力伸出,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2】干漱口练习。不含水,把腮帮子鼓起来,再缩回去,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含水漱口也可。

【3】扫牙龈练习。用舌头快速扫过牙齿外侧(脸颊侧)的牙龈,先舔上颚的牙龈,快速从左扫到右,再从右扫到左,一次做50下以上。然后同法舔下颚的牙龈,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4】卷舌练习。舌头顶着上颚,用力向后卷舌头,不离开上颚,一次做50下以上,直到软腭感觉很酸。

前三个练习锻炼整个咽腔肌肉,最后一个练习则是单独针对软腭的强化锻炼。年轻人舌头松弛比较少见,打鼾往往是软腭松弛引起的,因此专门增加这个动作。这4个练习,每天有空就做。初次锻炼时,做到50下,就感觉咽腔很酸,这恰好证明了原来的肌肉是很无力的,急需锻炼。我现在已经可以连续做伸舌和干漱口800下,含水漱口200多下,扫牙龈200下,卷舌100下。

因为咽腔肌肉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得不到锻炼,只需要稍微锻炼,对肌肉的刺激特别大,所以以上练习的见效特别快,效果特别好!快则几天,慢则几十天,就会彻底消除睡眠鼾声,甚至连粗重的呼吸声也会消除。科学原理:咽腔肌肉得到锻炼后,肌肉变得结实紧致,富有弹性,使呼吸道变宽。即使在熟睡时,完全放松的肌肉所占的体积仍然远小于原来的体积,软腭下垂的程度也减少,呼吸道就宽阔了。我们做个类比就知道了:常锻炼的人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全身肌肉仍然紧致有弹性,相反,没经过锻炼的肥肉就会松松垮垮的。其实止鼾器的原理也是通过拉伸舌头,把软腭和呼吸道分离,与我的练习是一个道理。中国民间治疗打鼾的偏方,例如喝花椒水、用冰盐水漱口刷牙等,目的也是使咽腔的肉收缩,体积减小,从而使呼吸道宽阔,但这些偏方的效果比较有限,只有锻炼咽腔肌肉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咽部肌肉松弛锻炼

咽部肌肉松弛锻炼--治疗打呼噜 既然鼾声的真正源头是松弛的咽腔肌肉,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锻炼咽腔肌肉,增强咽腔肌肉的力量,使它变得结实。独家奉献自创的除鼾大法,彻底根治顽固呼噜声的练习: 【1】伸舌练习。尽力把舌头伸出,缩回来再尽力伸出,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2】干漱口练习。不含水,把腮帮子鼓起来,再缩回去,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含水漱口也可。 3】扫牙龈练习。用舌头快速扫过牙齿外侧(脸颊侧)的牙龈,先舔上颚的牙龈,快速从左扫到右,再从右扫到左,一次做50下以上。然后同法舔下颚的牙龈,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4】卷舌练习。舌头顶着上颚,用力向后卷舌头,不离开上颚,一次做50下以上,直到软腭感觉很酸。 前三个练习锻炼整个咽腔肌肉,最后一个练习则是单独针对软腭的强化锻炼。年轻人舌头松弛比较少见,打鼾往往是软腭松弛引起的,因此专门增加这个动作。这4个练习,每天有空就做。初次锻炼时,做到50下,就感觉咽腔很酸,这恰好证明了原来的肌肉是很无力的,急需锻炼。我现在已经可以连续做伸舌和干漱口800下,含水漱口200多下,扫牙龈200下,卷舌100下。因为咽腔肌肉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得不到锻炼,只需要稍微锻炼,对肌肉的刺激特别大,所以以上练习的见效特别快,效果特别好!快则几天,慢则几十天,就会彻底消除睡眠鼾声,甚至连粗重的呼吸声也会消除。科学原理:咽腔肌肉得到锻炼后,肌肉变得结实紧致,富有弹性,使呼吸道变宽。即使在熟睡时,完全放松的肌肉所占的体积仍然远小于原来的体积,软腭下垂的程度也减少,呼吸道就宽阔了。我们做个类比就知道了:常锻炼的人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全身肌肉仍然紧致有

球囊扩张术在儿童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应用1例

万方数据

?280? 天3次,于上述治疗0.5h前经胃管注入。 2结果 2.1治疗前临床评价,患儿口腔唇、舌、软腭运动功能较好,吸吮动作有力,咽反射存在,吞咽动作较小,喉上抬幅度较小,结果为重度咽期吞咽障碍。 VFSS检查:患儿安稳配合吞咽造影检查,整个检查过程如同正常进食一样;U腔期影像学无异常,咽期吞咽反射延迟,反复吞咽钡剂食物返流入口腔吐出,梨状隐窝及会厌谷有大最食物残留。偶有渗漏到喉I;{『庭 图I治疗前VFSS影像 3讨论 吞咽中枢存在于脑干的延髓内,该中枢的中间神经元控制咽阶段,除执行吞咽程序外,还支配与吞咽肌群相关的颅神经核团,因此延髓损伤常导致吞咽模式化顺序运动丧失,即吞咽协调性障碍,双侧咽肌功能障碍,咽阶段延长,临床E常表现为环咽肌完全不开放或开放不完全。环咽肌功能失弛缓如果不给予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则其吞咽功能恢复往往不尽人意[3_6]。本例患儿病程9个月后吞咽功能仍不能恢复。 我们曾用14号超滑球囊导尿管扩张治疗成人环咽肌功能失弛缓患者,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n]。基于成年人的治疗原理及经验。我们采用8号超滑球囊导尿管应用于此患儿,扩张过程基本与成人相同,但上提球囊管时强调吞咽的协调性和吞咽再学习训练,在球囊位于环咽肌下口时注水1~3ml,引导患儿做吸吮吞咽动作[7],以直接训练相关吞咽肌群的肌肉力量,同时吞咽时环咽肌也得到一个放松收缩的协调交替;而成人扩张时球囊内注水1~9ml,上提球囊时只嘱患者按口令作吞咽动作,这是两者扩张的不同之处。当吞咽肌群力量能把一定直径的球囊送入时,说明环咽肌开放已达到通过相应大小食团的程度。球囊扩张术应用于儿童吞咽障碍的治疗在国内未见报道,疗效评定需进行更多病例研究。 近年来吞咽造影技术应用于成年人吞咽障碍较为多见,普遍是用碘水凋配食物显影。但因碘水味较苦,后自行咳出,无误吸,偶有钡剂进入食道,提示环咽肌开放不完全(图1)。 2.2治疗后临床评价,患儿r丁腔唇、舌、软腭运动功能较好,吸吮动作更有力,吞咽动作及喉上抬幅度较前大,结果为轻度咽期吞咽障碍。 再次行VFSS检查,食物能较顺畅地进入食道,有少茸钡剂残留于会厌谷和梨状隐窝,有少量返流,无呛咳或误吸,环咽肌开放基本正常(图2)。经口安全进食足够的能境。拔除鼻胃管出院。 图2治疗后VFSS影像 吞食较多时可导致患者肠胃刺激及腹泻,患者难以接受,而应用于儿童造影检查更难以施行。我们近两年来已将上述造影剂改良,用硫酸钡粉调配造影剂并根据患者的喜好加入草莓味、苹果味、香草味以及甜味等口味的果酱,调眄己成不同性状的造影剂,一般情况下成人可调配成稀流质、浓流质、糊状、固体4种性状。本例患儿因年纪太小,只调配了稀流质及糊状2种性状。上述不同口味的造影食物受到患者欢迎,同时食物更接近正常饮食,诊断更准确,特别是对于儿童吞咽障碍的检杏,也是值得推荐的。 [参考文献] [1]窦祖林。万桂芳,王小红,等.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2例报告[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66—170. [2]杨海芳,王素愫,陈红霞.2例神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总结[J].中华I临床医学杂志,2007,13(6):707~709. [3]张婧,周筠.赵性泉.等.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存咽障碍的特点及相关机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1);772. [4]Aydogduel,ErtekinC,TarlaciS,eta1.Dysphagiainlateralmedul-laryinfarction(Wallenbergssyndrome)[J].Stroke,2001,32:2081.[5]HamdvS,RothwellJC,BrookesDJ,eta1.Identificationofthecere—brallociprocessinghumanswallowingwithH2(15)OPETactiva—tion[J].JNeurophysiol。1999,81:1917--1926. [6]HomerJ,BuoyerFG。AlbertsMJ。eta1.Dysphagiafollowingbrainatemstmke.ClinicalcorrelatesandOutcome[J].ArchNeurol,199l,48:1170—1173. [73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9。354—355. (收稿日期:2009—1l—04) 万方数据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随着全身麻醉的增加,肌松药应用明显增多,随着临床应用肌松药的种类增加和经验积累,有必要对《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09)》进行修订,以指导更合理和安全地应用肌松药. 一、使用肌松药的目的 l.消除声带活动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 2.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肌松的要求。 3.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 4.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不同步。 二、肌松药的合理选择 (一)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 1.选用起效快和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内插管时间,维护气道通畅、防止反流误吸,降低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2.起效最快的肌松药是琥珀胆碱和罗库溴铵。婴幼儿诱导期应用琥珀胆碱后短时间内追加琥珀胆碱有可能引起重度心动过缓,严重者可引起心搏骤停。琥珀胆碱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3.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置入喉罩其剂量为l-2倍ED95,气管内插管应地延长作用时间及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4.常用肌松药ED95及气管内插管剂量、追加剂量、起效时间和临床作用时间见表1,2 (二)全麻维持期

1.根据手术对肌松程度的要求,应相应地调整肌松深度;肌松药的追加时间和剂量应根据肌松药特性、患者病理生理特点、手术对肌松的需求及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定。 2.选用中、短时效肌松药有利于肌松程度的及时调节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较快恢复。 3.应注意吸入麻醉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有协同作用,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时,应适当延长追加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时间和减少其剂量。 (1)间断静脉注射肌松药:通常间隔30 min追加初量1/5-1/3的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尽可能以最少量的肌松药达到临床对肌松的要求。(2)持续静脉注射肌松药:按手术期间对肌松深度的不同要求,调整肌松药静脉注射速率。肌松药个体差异大,持续静脉注射时应监测肌力变化。可持续静脉注射短时效肌松药,应慎用持续静脉注射中时效肌松药,不宜持续静脉输注长时效肌松药。同时需注意,改变肌松药静脉注射速率到出现肌松效应的变化有一个滞后过程。 4.多次追加琥珀胆碱或持续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超过半小时以上有可能发生阻滞性质变化。 5.常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气管内插管剂量、追加剂量见表2;常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持续静脉注射速率见表3。 三、肌松药的相互作用 提倡麻醉全过程使用同一种肌松药,根据手术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剂量。 为减少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肌颤和术后肌痛),给予琥珀胆碱前静脉注射少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应注意非去极化肌松药会减弱琥珀胆碱的肌

除鼾大法——让软腭运动起来!

除鼾大法——让软腭运动起来! 但愿人长久,同眠不觉晓 ——不做手术不吃药、不戴器械不花钱,自创妙招根治打鼾,对任何人都有效,挽救千万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1、千古难题何时休? 呼……呼…… 每晚,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发出这样的鼾声,大约有19.5亿人饱受打鼾折磨。在家里打鼾影响家人休息,出差打鼾影响同事休息,住集体宿舍影响舍友休息。呼噜其实已经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家人和朋友? 打鼾(俗称打呼噜)乃是千古难题,古往今来,为了消除鼾声,吃药、做手术、枕头垫高、侧睡、戴止鼾器、各种民间偏方……,五花八门的方法,总是对少数人有效,大多数人无效,昨天挺有效,今天又无效,老是得不到解决。打鼾到底应该怎么治疗,鼾声到底是从哪里产生的,究竟有没有对所有人都有效的方法?这是无数家庭被折磨得无可奈何后,最想知道的答案。但是所有的医生都只会说一句话,“肥胖者、抽烟喝酒者、白天过度疲劳者会打鼾”。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打鼾呢,为什么有些人很瘦也会打鼾,为什么老年人打鼾的比例比年轻人高?为什么很多人做了手术后仍然打鼾?这 些都是医生不肯回答的问题。因为如果回答了这些问题,他们就赚不到钱了。鼾声就象幽灵一样,总是在不防备的时候出现,你认为已经解决了,它却又冒出来,让你痛苦不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音绵绵无绝期。 我是一个不信邪、敢于质疑的人,经过潜心细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鼾

声背后的真正秘密。本文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揭露鼾声的真正本质! 2、手术是否真有效? “本院耳鼻喉科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数字低温等离子技术,对鼻咽部做微创消融成型手术,全程无痛苦,只需30分钟,让您一劳永逸地告别鼾声。无需住院,随治随走”,打呼噜者听到这句广告词,是否心动了呢?做手术曾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除鼾手段,但是近来的无数病例证明,其复发率极高,几乎100%复发。我要告诉广大打呼噜者,目前不论采用哪种手术,根本不能治疗大多数人的鼾声!因为通过手术消除鼾声,对于绝大多数人的生理机制就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样,吃药、枕头垫高、侧睡、戴止鼾器、各种民间偏方都不能消除鼾声。原因详见下文。 3、鼾声和睡眠呼吸暂停是不一样的概念,切勿被忽悠 澄清最重要的概念:鼾症(打鼾)这个词,医院和老百姓的解释是完全不同的,医院把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称为鼾症(打鼾),大众老百姓把睡觉有鼾声称为鼾症(打鼾)。所有医院的鼾症手术,无论是公立三甲医院还是私立民营医院,无论它的广告做得多么天花乱坠,其手术目的只能是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并不是消除鼾声。做了鼾症手术后,鼾声变小或不变甚至变大都有可能,这是所有医生都不愿意向患者说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和由此导致的睡眠缺氧,通过手术即可治愈。但是通过手术难以根除鼾声,而且几乎全部复发。很多患者花了上万元做腭咽成形手术,不到一年鼾声依旧,甚至更大声。这时候去质问医生,他们就说“我治好了睡眠呼吸暂停,手术是成功的”。这难道不是忽悠么?

环咽肌失弛缓症,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症状,环咽肌失弛缓症治疗【专业知识】

环咽肌失弛缓症,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症状,环咽肌失弛缓症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环咽部是由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muscle,UESM)、环咽肌、甲咽肌、食管上端环形肌以及软骨质的下咽部和环状软骨组成。UESM和环咽肌的感觉与运动由舌咽神经的感觉纤维和迷走神经的随意运动纤维所支配。所以吞咽可以随意愿开始,也可以反射性地由于口咽刺激而引起。静息状态下,UESM处于紧张状态。吞咽时,食物经口腔、舌肌、咽肌等强力收缩,将食团推至咽部,UESM松弛,食团进入食管后随即收缩,此过程约0.3s(0.13~0.63s)。食管体部在吞咽运动后,产生一个蠕动收缩,并于0.5~1s之后将之推进到胃内,随后关闭。因此,吞咽运动是下咽部、UESM、食管体部和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muscle,LESM)松弛和收缩协同动作的结果。如果在吞咽过程中出现吞咽与其松弛不协调时,食团就难以从咽部进入食管,造成吞咽困难,即环咽肌失弛缓症,又称食管口痉挛。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环咽部肌群功能失调可因神经或肌肉的退行性变所引起。 1.神经肌肉性疾病脑血管意外病人可出现语言障碍及表情障碍。构语障碍可能伴有咽喉和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muscle,UESM)活动的不协调,并出现食团形成及推进的困难。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由于丧失了运动神经元和控制功能,可出现随意吞咽消失、构语障碍和反复误吸。赖利-戴综合征(Riley-Day syndrome)是一种先天性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为直立体位低血压,少汗、膀胱和性功能障碍。此类病人有呼吸中枢的化学或机械感受器功能异常,因此常出现呼吸困难,使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降低,可同时有下咽障碍。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是一种老年性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

肌肉松弛药的药代动力学

一、箭毒的发现 ?箭毒:蝎、毒蚁和某些植物蒸馏汁的调制品去浸泡箭--毒马钱子(strychnos toxifera )?1516 年,意大利的传教士 d‘Anghera PM首先描述了南美印地安人使用箭毒 ?德国化学家Boehm R根据箭毒的不同配制和储存方法,将其分为筒箭毒和葫芦箭毒

?1811 年,英国的Bancroft EN 和Brodie B证实,箭毒引起的动物死亡是使呼吸停止 ?1857年,法国生理学家Bernard C阐明了箭毒对神经肌肉传导的阻滞作用?Vulpian D ,提出箭毒作用部位是神经肌肉接合部的运动终板

?1934 年Dale HH 和Feldberg W 证实了在神经肌肉传导中运动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收缩 ?1936年Dale HH 和Bacq ZM 等人明确了箭毒能够阻断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的作用,导致肌肉麻痹

二、箭毒的临床应用 ?1859年开始使用箭毒治疗术后破伤风的病人,1869 年已有记载,箭毒用于治疗癫痫病人,到了1941年,箭毒已经被推荐用于治疗肌肉痉挛、士的宁中毒的惊厥状态、子痫以及癫痫大发作的抽搐状态 ?Gill R医师→ McIntyre 教授→ 麻醉科医师Griffith H →Griffith H 和Jonhson E→手术(1942年)

?1943 年Cullen SC 报道了131 例全麻手术病人,给予了右旋筒箭毒碱,手术条件明显优于没有给予右旋筒箭毒碱的病人,从而正式确立了箭毒能够用于临床麻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结束了深麻醉的时代,开始了现代麻醉学的新纪元,即深肌松和浅麻醉的时代

实验一 肌肉的收缩特征

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征 [目的和原理]目的: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原理:当给神经肌肉标本一个阈上刺激时,肌肉即发生一次收缩反应。用记录仪描记收缩过程,可得到一次单收缩曲线。每个单收缩曲线依次分为三个时期,即潜伏期、收缩期与舒张期。如相继给两个以上阈刺激,刺激之间的间隔超过一个单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将出现一连串各自分离的单收缩;若刺激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持续时间短,则前一个收缩还未结束就开始后一个收缩,这样两次收缩就会重叠起来,这种现象称复合收缩。如果后一个收缩是在前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内发生,各自收缩复合的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锯齿状的收缩曲线,这种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若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收缩期短,后一收缩就在前一收缩期内发生,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收缩曲线,完全看不到舒张期的形迹,这样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动物]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肌槽、万能支台、蛙板、蛙类手术器械、肌肉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任氏液。 [实验步骤] (一)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一只,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图4-1A),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将探针抽出再由枕骨大孔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的四肢松软,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进行捣毁。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 cm处剪断脊柱(图4-1B),左手握蟾蜍后肢,用拇指压住骶骨,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上垂,右手持大剪刀沿两侧除内脏及头胸部(图4-1C),仅留下后肢、髋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 3、剥皮:左手提脊柱断端,右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图4-1D),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皮肤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既然鼾声的真正源头是松弛的咽腔肌肉

既然鼾声的真正源头是松弛的咽腔肌肉,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锻炼咽腔肌肉,增强咽腔肌肉的力量,使它变得结实。独家奉献自创的除鼾大法,彻底根治顽固呼噜声的练习: 【1】伸舌练习。尽力把舌头伸出,缩回来再尽力伸出,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2】干漱口练习。不含水,把腮帮子鼓起来,再缩回去,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含水漱口也可。 【3】扫牙龈练习。用舌头快速扫过牙齿外侧(脸颊侧)的牙龈,先舔上颚的牙龈,快速从左扫到右,再从右扫到左,一次做50下以上。然后同法舔下颚的牙龈,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4】卷舌练习。舌头顶着上颚,用力向后卷舌头,不离开上颚,一次做50下以上,直到软腭感觉很酸。 前三个练习锻炼整个咽腔肌肉,最后一个练习则是单独针对软腭的强化锻炼。年轻人舌头松弛比较少见,打鼾往往是软腭松弛引起的,因此专门增加这个动作。这4个练习,每天有空就做。初次锻炼时,做到50下,就感觉咽腔很酸,这恰好证明了原来的肌肉是很无力的,急需锻炼。我现在已经可以连续做伸舌和干漱口800下,含水漱口200多下,扫牙龈200下,卷舌100下。 因为咽腔肌肉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得不到锻炼,只需要稍微锻炼,对肌肉的刺激特别大,所以以上练习的见效特别快,效果特别好!快则几天,慢则几十天,就会彻底消除睡眠鼾声,甚至连粗重的呼吸声也会消除。科学原理:咽腔肌肉得到锻炼后,肌肉变得结实紧致,富有弹性,使呼吸道变宽。即使在熟睡时,完全放松的肌肉所占的体积仍然远小于原来的体积,软腭下垂的程度也减少,呼吸道就宽阔了。我们做个类比就知道了:常锻炼的人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全身肌肉仍然紧致有弹性,相反,没经过锻炼的肥肉就会松松垮垮的。其实止鼾器的原理也是通过拉伸舌头,把软腭和呼吸道分离,与我的练习是一个道理。中国民间治疗打鼾的偏方,例如喝花椒水、用冰盐水漱口刷牙等,目的也是使咽腔的肉收缩,体积减小,从而使呼吸道宽阔,但这些偏方的效果比较有限,只有锻炼咽腔肌肉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13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 于永浩、王庚、王焱林、仓静、庄心良、刘斌、连庆泉、吴新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张卫、杭燕南、欧阳葆怡(共同执笔人)、赵晶、俞卫锋、倪东妹、徐世元 随着外科学的长足发展,临床麻醉的不断进步,全身麻醉在手术麻醉中的比例逐渐增加,肌肉松弛药(简称为:肌松药)临床应用明显增多。近年来,不断有新型肌松药及其拮抗药应用于临床,肌松监测等设备和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普及,有必要对《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3)》进行修订,以便更安全且合理地指导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一、使用肌松药的目的 l. 消除声带活动,顺利和安全地置入通气设备。 2. 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骨骼肌松弛(肌松)的要求。 3. 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 4. 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不同步。 二、全身麻醉时使用肌松药的基本原则 (一)给予肌松药前 1. 确认患者使用肌松药的必要性以及没有使用肌松药的禁忌证。 2. 评估气道和通气功能,如预计有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者,应参照“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3. 患者既往如接受过肌松药,应明确有无严重不良反应。

4. 确定所选择肌松药的种类、合理剂量及给药方式。 5. 准备面罩通气和建立人工气道的器具。 (二)给予肌松药时 1. 患者清醒时不能直接给予肌松药,需先给予有效镇静,待患者意识暂时消失后才使用肌松药。 2. 接受肌松药者都必须行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确保有效的通气量。 3. 监测和评估肌力并调控肌松程度,以最少剂量的肌松药达到临床肌松的要求。 (三)给予肌松药后 1. 术毕应维持人工通气,直到肌松药作用消退、气道保护反射恢复和呼吸功能恢复正常。 2. 术毕应确定患者没有残余肌松作用后,方可拔除气管内导管。患者如存在肌松药残余作用,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并使用肌松拮抗药。 三、肌松药的给予方法 (一)全身麻醉诱导 l. 选用起效快和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内导管的时间,及时维护气道通畅、预防反流误吸,减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2. 目前起效最快的肌松药是琥珀胆碱和罗库溴铵。琥珀胆碱引起不良反应较多,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球囊扩张术在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球囊扩张术在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 应用与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球囊扩张术;环咽肌失弛缓症;护理 环咽肌失弛缓症是环咽肌常见疾病,环咽肌不完全松驰的原因尚不明,可能病因包括脑损伤、脑干部位的脑卒中、头颈部恶性肿瘤、继发于放射及手术瘢痕形成、插管后状态等[1]。临床上患者感觉喉咙中有块状物或食物粘着于食道内,呛咳,常有口、鼻反流等吞咽障碍表现。自200703~200904,我科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对36脑卒中所至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疗效较好,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脑梗死25例,脑出血11例,年龄35~70岁,病程28~60d,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饮水呛咳,咽反射迟钝、咽环肌失迟缓症等。做球囊扩张术前均给予做吞咽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进食和饮水时会厌谷和梨状窝有无滞留、残留、误吸、环咽肌开放等情况。 1.2 方法一般由治疗师(医生)与护士2人合作完成此项治疗

操作。 1.2.1 操作前准备:14号乳胶导尿管、水、10ml注射器等,插入前先注水入导尿管内,使球囊充盈,检查球囊是否完好无损,然后抽出水后备用。 1.2.2 操作步骤:①由1名护士按插鼻饲管操作常规将备用的14号导尿管经鼻孔插入食道中, 确定进入食道并完全穿过环咽肌后(长30cm),将导尿管交给操作者原位保持。②护士将抽满10ml水(冰水或温水)的注射器与导尿管相连接,向导尿管内注水6~9ml,使球囊扩张(直经 2.22~2.71cm),顶住针栓防止水逆流回针筒。③治疗师将导尿管缓慢向外拉出,直到有卡住感觉或拉不动时,用记号笔在鼻孔处作出标记(长度18~23cm),以使再次扩张时或扩张过程中判断环咽肌长度作为参考点。④治疗师嘱护士抽出适量水(根据环咽肌紧张程度,球囊拉出时能通过为适度)后,操作者再次轻轻的反复向外提拉导尿管,一旦有滑过感觉,或持续保持2min后拉出,阻力锐减时,嘱护士迅速抽出球囊中的水。⑤治疗师再将导尿管从咽腔插入食道中,重复操作4~5遍,自下而上的缓慢移动球囊,通过狭窄的食道入口,充分牵拉环咽肌降低肌张力。 1.2.3 操作后处理:上述方法1~2次/d,每次需时约半小时,5d/周,一般做5~15次。环咽肌的球囊容积每天增加0.5~1ml较为适合。扩张后,可给予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雾化吸入,防止黏膜水肿,减少黏液分泌。 1.2.4 注意事项:插管时及上下提拉、移动尿管容易引起鼻黏膜

13-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

13-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7) 于永浩、王庚、王焱林、仓静、庄心良、刘斌、连庆泉、吴新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张卫、杭燕南、欧阳葆怡(共同执笔人)、赵晶、俞卫锋、倪东妹、徐世元 随着外科学的长足发展,临床麻醉的不断进步,全身麻醉在手术麻醉中的比例逐渐增加,肌肉松弛药(简称为:肌松药)临床应用明显增多。近年来,不断有新型肌松药及其拮抗药应用于临床,肌松监测等设备和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普及,有必要对《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3)》进行修订,以便更安全且合理地指导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一、使用肌松药的目的 l. 消除声带活动,顺利和安全地置入通气设备。 2. 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骨骼肌松弛(肌松)的要求。 3. 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 4. 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不同步。 二、全身麻醉时使用肌松药的基本原则 (一)给予肌松药前 1. 确认患者使用肌松药的必要性以及没有使用肌松药的禁忌证。 2. 评估气道和通气功能,如预计有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者,应参照“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3. 患者既往如接受过肌松药,应明确有无严重不良反应。

4. 确定所选择肌松药的种类、合理剂量及给药方式。 5. 准备面罩通气和建立人工气道的器具。 (二)给予肌松药时 1. 患者清醒时不能直接给予肌松药,需先给予有效镇静,待患者意识暂时消失后才使用肌松药。 2. 接受肌松药者都必须行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确保有效的通气量。 3. 监测和评估肌力并调控肌松程度,以最少剂量的肌松药达到临床肌松的要求。 (三)给予肌松药后 1. 术毕应维持人工通气,直到肌松药作用消退、气道保护反射恢复和呼吸功能恢复正常。 2. 术毕应确定患者没有残余肌松作用后,方可拔除气管内导管。患者如存在肌松药残余作用,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并使用肌松拮抗药。 三、肌松药的给予方法 (一)全身麻醉诱导 l. 选用起效快和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内导管的时间,及时维护气道通畅、预防反流误吸,减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2. 目前起效最快的肌松药是琥珀胆碱和罗库溴铵。琥珀胆碱引起不良反应较多,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1.基础训练是针对摄食-吞咽活动相关器官进行功能训练,也称间接训练。 (1)头颈控制训练:头颈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口腔颜面部的运动功能,因此在床旁就应进行头颈控制训练。训练方法:身体朝前坐正,头部从正中开始,分别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做旋转运动和提肩、沉肩运动,每个动作持续5秒再回至正中位。(2)口唇运动: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 u -i”音。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若患者口唇肌群无力时,用指尖或冰块叩击唇周、短暂的肌肉牵拉和按摩等可促进口唇肌肉的运动。唇闭合力度训练,让患者在闭合的两唇之间放置一压舌板,用两手指在压舌板的两端向下压,口唇应尽量保持闭合状态;也可用系线的纽扣置于口内,向外牵拉纽扣,患者闭唇尽量不让其拔出。在训练过程中应使患者的口唇始终保持在正中位置。(3)颊肌运动:要求患者轻张口后闭上, 然后做鼓腮动作, 随后轻呼气;也可让患者作吸吮手指的动作, 借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增强肌力。每日2次, 每次重复5遍。 (4)下颌运动及咀嚼训练:大多数患者下颌运动幅度不充分,治疗者应辅助患者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

动。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 (5)舌体运动训练:舌体无任何运动时,治疗者用压舌板或勺子的凸面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若舌体可自主运动时,应指导患者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均可增加患者舌体灵活性。 (6)软腭训练:指导患者发“ge-ge-ge”音;或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10秒钟,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 (7)喉部运动:喉上提训练方法是患者头前伸,使颌下肌伸展2~3秒,后在颌下施加压力,嘱患者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抵住硬腭或进行辅音的发音训练。目的是改善喉入口的闭合能力,扩大咽部的空间,增加食管上括约肌开放的被动牵张力。 (8)口腔感知觉训练:指导患者用温水和冰水交替漱口进行冷热温度刺激,或给予不同味道的食物如柠檬、辣椒、糖等进行味觉刺激。 (9)冰刺激:用头端呈球状的不锈钢棒醮冰水或用冰棉签棒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刺激,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冷刺激可以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改善吞咽过程中神经肌肉的活动,增强吞咽反射,减少唾液腺

肌肉松弛药物

3肌肉松弛药物 (1)氯化琥珀胆碱(司克林)为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物,起效快,肌肉松弛完全且短暂,临床主要用于气管插管,用量为1~2mg/kg由静脉快速注入。副作用可引起心动过缓及心率失常,广泛骨骼肌去极化过程中可引起血清钾升高,肌肉强直收缩时可引起眼压、颅内压及胃内压升高,有的患者术后主诉肌痛。(2)维库溴胺(万可松)为去极化药,肌肉松弛作用强,作用时间短,用于气管内插管和术中维持肌肉松弛,静脉注射0.02~0.03mg/kg维持术中肌肉松弛。 (3)阿曲库胺(卡肌宁)为非极化肌肉松弛药,肌肉松弛作用为万可松的1/5~1/4,作用时间较短,用于全身麻醉插管和肌肉松弛维持,静脉注射0.5~0.6mg/kg可行气管插管,0.1~0.2mg/kg维持全身麻醉期间肌肉松弛。过敏体质及哮喘患者忌用。 (4) 顺苯磺酸阿曲库胺 4麻醉辅助药 (1)地西泮(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作用,可作为麻醉前用药及麻醉辅助用药,也可作为全身麻醉诱导及预防和治疗轻度局麻药毒性反应。 (2)咪达唑仑具有较强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降低肌张力作用,起效快,半衰期短,静脉注射1~2mg患者即可入睡,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剂量为0.1~0.2mg/kg。 (3)异丙嗪(非那根)具有较好的镇静和抗组胺作用,常与哌替啶和用(异丙嗪25mg,非那根50mg)。(4)氟派利多为中枢性镇静药,具有较好的神经安定及镇吐作用。 (5)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可消除紧张和焦虑,并引起欣快感,有成瘾性,能提高痛阈,解除疼痛,成人用量为5~10mg皮下或肌内注射。 (6)哌替啶(杜冷丁)具有镇痛、安眠、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对心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对呼吸有轻度抑制。 (7)芬太尼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其他阿片类药物相似,镇痛作用为吗啡的75~125倍,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应用镇痛剂量2~10μg/kg,麻醉剂量30~100μg/kg。 5常用局部麻醉药 (1)利多卡因是效能和作用时间均属中等的局部麻醉药,组织弥散性能和黏膜穿透力都好,适用各种麻醉方法,表面麻醉浓度为2%~4%,局部浸润的浓度为0.25%~0.5%,神经阻滞的浓度为1%~2%,起效快,作用维持1~2h,成人一次限量为表面麻醉100mg,局部浸润和神经阻滞400mg。此药发生作用后可产生快速耐药性。 (2)布比卡因是一种强效和长效局部麻醉药,用于神经阻滞的浓度为0.25%~0.5%,较少用于局部浸润麻醉,使用浓度为0.25%,成人一次限量为150mg。 (3)甲磺酸罗哌卡因(赛乐品) 常用麻醉方法药物的准备 1 全麻1)麻醉前用药抗胆碱药目的在于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减少气道分泌物。常用药物有东莨菪碱0.3mg或阿托品0.5mg术前30min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H2受体拮抗剂目的在于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液PH值,以防误吸及减轻误吸后危险,常用有昂丹司琼2只,兰索拉唑1只。 2)吸入麻醉药恩氟烷或七氟烷。 3)静脉麻醉药氯胺酮(主要用于小儿麻醉),咪唑安定1只,异丙酚(50ml,20ml),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舒芬,依托咪酯1只,顺阿曲或万可松。 4)其他立止血2只、氟马西尼2只、凯纷2只、地佐辛2只 2 椎管内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备昂丹司琼2只、赛乐品3~4只、兰索拉唑1只、立止血2只、凯纷2只、地佐辛2只、利多卡因1只、布比卡因1只。 3 局麻利多卡因1~4只,常用浓度为2%、1%、0.75%、0.5%作用时间120min(加入肾上腺素),一次剂量不超过500mg。

2肌肉收缩汇总

第二章肌肉收缩 (一)单选题 1.在完整机体内各种形式的躯体运动得以实现,都依赖于()。 A.骨骼肌的紧张性收缩; B.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C.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细调节; D.神经系统控制下的骨骼肌活动。 2.细胞具有兴奋性,表现为在有效刺激作用下产生()。 A.局部反应; B.局部兴奋; C.电位变化; D.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3.评价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简易指标是()。 A.刺激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时间阈值。 4.评价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常用指标是()。 A.基强度; B.利用时; C.时值; D.阈强度。 5.与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股四头肌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无区别; D.先短后长。 6.细胞兴奋性维持是因为()。 A.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 B.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Na+和K+的易化扩散; D.膜的Na+-K+泵作用。 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8.若减少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导致()。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B.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 9.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是()。 A.局部兴奋由阈下剌激引起; B.局部兴奋可实现时间或空间的总和; C.局部兴奋可向周围传播,且幅度不变; D.局部兴奋向邻近部位呈电紧张性扩布。 10.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传与钾平衡电传之差。 11.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是肌肉对刺激所产生的收缩反应现象 分类 肌肉对单个刺激发生的机械反应称为单收缩。根据肌肉收缩时肌长度和肌张力的变化, 可将肌肉收缩分为三种形式。 缩短收缩 又叫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 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 如:推举杠铃,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最大等长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2)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但器械阻力不恒定。 等动练习器: 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 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拉长收缩 离心收缩,又叫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等长收缩 特点: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长度不变。 作用:支持、固定、维持某种身体姿势。其固定功能还可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条件。 如:站立、悬垂、支撑等动作。 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收缩速度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比向心收缩大50%,比等长收缩大25%) (2)代谢:输出功率时,离心收缩能量消耗低,耗氧量少。 (3)肌肉酸痛:离心收缩疼痛最显著,等长收缩次之,向心收缩最轻。 等长训练 等长训练是指在肌肉两端(起止点)固定或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这种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收缩又称为“等长收缩”等长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快,用时少。 训练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动作时所选用的角度。如某块肌肉某个部位比较薄弱,那就应选择好练这薄弱部位的最淮动作角度进行超负荷训练。 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反复进行等长收缩1一5次,然后休息2一3分钟,休息时可练其他部位的肌肉,因等长训练时间较短,消耗能量相对较少,不易发生酸疼。每周进行一次正规的等长训练就能保持增长的力量。等长训练可引起血压增高,因此高血压、心脏病及动脉硬化者一般不宜进行等长训练。 等张训练 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训练,称为等张训练。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以最大重量进行3旬4组的练习,每组做166次。负荷标准是以能重复的最多次数(RM)来表示。一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一次的重量;两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两次的重量。依此类推。显然,RM越小,重量越大。实践证明,用次数少、接近最大重量的练法最能增长力量,也最能长肌肉。等张训练一般比等长训练时间长,消耗的能量多,易使人疲劳,引起肌肉酸痛。因此,等张训练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休息恢复。 等张训练要先练大肌群,若先练小肌群,身体疲劳了,再练大肌群效果就不会好。 等动训练 动作速度不变。器械的阻力与练习者用的力量成正比,保证动作过程中肌肉始终受到最大的负荷刺激。这种练法称为等动训练。等动训练是通过等动练习器(联合器械)进行的。

早期吞咽综合训练在气管切开伴环咽肌失迟缓患者中的应用

早期吞咽综合训练在气管切开伴环咽肌失迟缓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18T14:02:03.5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作者:黄嗣煜刘丽容梁珊珊冯重睿刘初容 [导读] 对一例延髓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吞咽功能临床评估,经吞咽造影(VFSS)检查诊断为环咽肌失迟缓。在拔管前开始进行早期吞咽综合训练,拔管后进行导管球囊扩张术。强调了早期吞咽治疗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早期吞咽综合训练在气管切开伴环咽肌失迟缓患者中的应用 黄嗣煜刘丽容梁珊珊冯重睿刘初容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广州510510) 【摘要】对一例延髓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吞咽功能临床评估,经吞咽造影(VFSS)检查诊断为环咽肌失迟缓。在拔管前开始进行早期吞咽综合训练,拔管后进行导管球囊扩张术。强调了早期吞咽治疗基础训练的重要性,缩短了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减少痰液量,再进行导管球囊扩张术,能有效缓解环咽肌失弛缓,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 【关键词】吞咽综合训练气管切开环咽肌失迟缓球囊扩张术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475-02 脑损伤患者为解除呼吸道梗阻,需进行气管切开术,病情好转需实施气管拔管,吞咽功能综合训练是患者伴有明显的吞咽功能障碍时,可通过刺激吞咽器官,唤醒或维持患者吞咽反射,避免了口腔分泌物流入气道而引发的误吸,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环咽肌是一组保持张力性收缩的括约肌,分隔咽和食管;食管上括约肌和环咽肌的感觉与运动由舌咽神经的感觉纤维和迷走神经的随意运动纤维所支配。静息状态下,括约肌处于紧张状态。吞咽时,食物经口腔、舌肌、咽肌等强力收缩,将食团推至咽部,括约肌松弛,食团进入食管后随即收缩。如果在吞咽过程中出现吞咽与其松弛不协调时,食团就难以从咽部进入食管,造成吞咽困难,即环咽肌失弛缓症。 1研究对象 患者欧某,因“间断右枕部头痛伴颈部紧绷感1月余”入院,给予行颅脑MRI检查提示桥脑、延髓腹侧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延髓肿瘤,术后患者留置气管套管、胃管,不能经口进食。 2.研究目的 本研究着重对气管切开伴环咽肌失迟缓的早期吞咽综合训练进行探讨,拔管后行球囊扩张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吞咽与呼吸的协调性,有效缓解环咽肌失弛缓。 3.研究过程 3.1吞咽功能评估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晰,由专业语言治疗师进行染料测试:给患者吞咽定量的蓝色染料混合食物后,直接观察或用吸痰器在气管套中抽吸痰液,观察痰液是否有蓝色染料食物。患者有咳出或从气管套吸出有蓝色染料食物,怀疑可能存在误吸,再进行吞咽造影(VFSS)检查,可见会厌谷和梨状隐窝有食物滞留和残留,咽腔底部有大量食物聚集,食团不能通过食管上段入口进入食管中。食物溢入喉前庭,流入气管,提示环咽肌完全不开放[1]。 3.2吞咽基础训练采用诱发咽反射、咳嗽反射等被动手法刺激为主的训练方法,具体操作:用长棉棒蘸水或酸液体刺激舌后根、腭弓、软腭诱发吞咽动作,诱发咳嗽或呕吐反射。 3.3 气脉冲训练将简易气囊连接输氧管,置于患者前咽弓、舌根部、咽后壁,快速按压气囊3~4次,引出吞咽动作或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3.4改良振动棒应用将改良振动棒头部放于口腔需刺激部位,如唇、颊等部位,开启电源后在口腔内或外滑动,直到被刺激器官产生动作或感觉。 3.5 舌肌康复器应用①用舌肌康复器吸住舌头,轻轻牵拉舌头,做往返和双向绕唇运动,重复1O到2O次;②用舌肌康复器练习抗阻伸舌与收舌,重复10到20次。 3.6 Vitalstim 电刺激电极片置于双侧咽肌,最下方电极恰好位于甲状软骨上切迹上方,治疗强度6.0mA~8.0mA,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3.7 呼吸训练使用呼吸训练球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学会呼吸控制并运用有效呼吸模式,改善通气功能及协调功能。 3.8 说话瓣膜的应用采用由美国引进新技术佩戴Passy-Muir说话瓣膜,恢复患者的声门下压力,减轻渗漏、误吸程度和减少误吸的发生等相关临床问题[2]。 3.9 球囊扩张术采用14号乳胶导尿管经鼻扩张,将导管经鼻道插入食道,配合患者吞咽动作,确定进入食道并完全穿过环咽肌后(长度28-30cm),第一天向球囊注射2ml生理盐水,使球囊扩张,将导尿管缓慢向外拉出,经过环咽肌口有阻力,此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反复吞咽动作后,一旦有滑过感觉或拉出时阻力锐减,即表明球囊已滑过环咽肌,抽出约2ml生理盐水,从患者鼻中抽出导管,避免窒息,保证安全;休息片刻;每天重复上述操作8-10次;扩张操作期间,根据导管经过环咽肌口的阻力情况逐渐以0.5-1ml/每次增加球囊注水量,但当天注水增加量最大不超过5ml。术后给予地塞米松、a一糜蛋白酶、庆大霉素雾化吸人,以防止黏膜水肿及减少黏液分泌。 3.10门德尔松训练当吞咽唾液时,让患者感觉有喉部向上提时,同时保持喉上抬位置数秒。 3.11 Shaker训练让患者仰卧于床上,尽量抬高头,但肩不能离开床面,眼睛看自己的足趾,重复数次。看自己的脚趾抬头30s以上,肩部离开床面累计不应超过3次。 3.12 摄食训练进食酸奶、浓流质、糊状食物,3ml一口量,每日经口摄食总量30ml,经反复吞咽,结合用力吞咽法、门德尔松吞咽法。 4 结果 经过两周的吞咽综合训练,患者咳嗽力量增强,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后一周进行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术后一周,进行吞咽造影(VFSS)检查,可见会厌谷和梨状隐窝有食物滞留和残留外,患者经反复多次吞咽后,少许食物才能通过食管上段入口进入食管中,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