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运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所产生的一个应用

统计学分支,它的任务就是向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提供分析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工具。它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的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的前提。

该课程的特点:(一)逻辑分析性强;(二)概念和公式运用多;(三)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量化地分析、认识教育和心理现象和规律。因此在考生自学及自考命题过程中,应充分地重视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自学应考者理解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与基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能力,并能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考生应该懂得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独立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直至科学决策。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分析处理;能够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来解决教育、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采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一门课程,因此与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有相对密切的联系。统计学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具备一些统计学上的预备知识对于学习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当然,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在内容上会更注重统计学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应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课程是一种方法性课程,它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工具,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为这种方法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载体,在应用中不断得到理论和方法的完善。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应该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全面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具体的应用中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二是要注意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处理的应用条件和操作过程。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材的重点是2~8章,介绍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常采用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第1章是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要求对此有相关的了解;第9~14章是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不要求掌握。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体系,形成对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整

体认识;

2.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3.了解本学科必备的预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重点:预备知识中的概念的理解

本章难点:随机变量的分类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一)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

(二)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的涵义

(三)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专著

(四)预备知识

1.随机现象及随机变量的概念。

2.常用的符号及其计算法则。

四、考核要求

(一)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识记)

(二)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的涵义(领会)

(三)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专著(识记)

(四)预备知识

1.随机现象及随机变量的概念(识记)

2.常用的符号及其计算法则(领会)

第一章常用的统计表与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次数分布的概念以及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能够编制单次

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

2.了解几种常用的统计图的涵义,并能绘制和在实际中应用它们。

本章重点:次数分布表的编制

本章难点:组限、组中值的算法。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一)次数分布表与图

1.次数分布的概念

2.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

3.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的编制

(二)几种常用的统计分析图

1.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涵义

2.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编制

四、考核要求

(一)次数分布表与图

1.次数分布的概念(识记)

2.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识记)

3.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的编制(简单应用)

(二)几种常用的统计分析图

1.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涵义(识记)

2.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编制(简单应用)

第二章常用统计参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中数、众数等集中量数的

涵义、算法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灵活应用;

2.掌握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等差异量数的定义、算法并能够针

对具体的数据进行灵活应用;

3.理解百分位数、百分等级分数等地位量数的涵义;

4.掌握相关的涵义,理解相关系数意义并能够合理应用各种相关系数衡量变

量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计算

本章难点:几何平均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一)集中量数

1.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的定义、公式与符号表达

2.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公式表达

3.几何平均数的基本公式

4.中数的定义

5.众数的定义;

6.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及其优缺点

7.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

8.正确计算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

9.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10.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及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11.对一组数据能用观察法确定其中数

12.利用皮尔逊经验法计算众数

(二)差异量数

1.平均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

2.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

3.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

4.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

5.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与意义;

6.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

7.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

8.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

9.应用标准差的性质确定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

10.应用差异系数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对差异程度

(三)地位量数

1.地位量数的涵义

2.百分位数的涵义

3.百分等级分数的涵义

(四)相关分析

1.相关的涵义;

2.相关系数的概念与符号表示

3.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4.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

5.肯德尔W系数的计算公式

6.相关散点图

7.对相关系数的解释

8.积差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

9.等级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

10.点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

11.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

12.利用原始数据计算积差相关

13.利用原始数据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四、考核要求

(一)集中量数

1.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的定义、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

2.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公式表达(识记)

3.几何平均数的基本公式(识记)

4.中数的定义(识记)

5.众数的定义(识记)

6.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及其优缺点(领会)

7.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领会)

8.正确计算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简单应用)

9.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应用)

10.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及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简单应用)

11.对一组数据能用观察法确定其中数(简单应用)

12.利用皮尔逊经验法计算众数(简单应用)

(二)差异量数

1.平均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

2.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

3.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

4.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

5.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与意义(领会)

6.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简单应用)

7.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简单应用)

8.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简单应用)

9.应用标准差的性质确定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综合应用)

10.应用差异系数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对差异程度(简单应用)

(三)地位量数

1.地位量数的涵义(识记)

2.百分位数的涵义(领会)

3.百分等级分数的涵义(领会)

(四)相关分析

1.相关的涵义(识记)

2.相关系数的概念与符号表示(识记)

3.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识记)

4.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识记)

5.肯德尔W系数的计算公式(识记)

6.相关散点图(领会)

7.对相关系数的解释(领会)

8.积差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领会)

9.等级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领会)

10.点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领会)

11.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领会)

12.利用原始数据计算积差相关(简单应用)

13.利用原始数据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简单应用)

第三章概率与分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随机现象以及概率的定义和涵义;

2.理解二项分布的定义及均值、方差及标准差;

3.掌握正态分布定义、基本性质以及应用,理解标准正态分布的涵义以及与

一般正态分布的转换关系。

本章重点:概率的涵义及其应用;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含义及其应用

本章难点:正///////////用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一)概率

1.随机现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

2.概率的统计定义

3.概率的古典定义

4.概率的加法定理

5.概率的乘法定理

(二)二项分布

1.二项式定理

2.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及标准差的应用

(三)正态分布

1.标准分数的定义

2.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

3.标准正态分布及其与一般正态分布的转换关系

4.正态分布曲线下概率面积的查表计算

5.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

四、考核要求

(一)概率

1.随机现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识记)

2.概率的统计定义(识记)

3.概率的古典定义(识记)

4.概率的加法定理(领会)

5.概率的乘法定理(领会)

(二)二项分布

1.二项式定理(识记)

2.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及标准差的应用(简单应用)

(三)正态分布

1.标准分数的定义(识记)

2.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领会)

3.标准正态分布及其与一般正态分布的转换关系(领会)

4.正态分布曲线下概率面积的查表计算(简单应用)

5.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综合应用)

第四章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科学、合理地获取样本资料或实验数据,是采用各种推断统计方法对总

体情况做出科学结论的前提。

2.了解调查和实验中常用的各种抽样技术,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

层抽样等。

3.了解不同情况下必要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

4.理解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涵义,以及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5.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本章重点:几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和主要的抽样分布, 查χ2分布表、t分布表与F 分布表求临界值

本章难点:几种主要的抽样分布,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一)抽样的基本概念

1.总体、个体与样本的概念

2.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

3.常用参数与统计量的符号表示

(二)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2.等距抽样的方法

3.分层抽样的方法

(三)抽样分布

1.正态分布的特点与标准正态分布的转化

2.χ2分布的特点及应用

3.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4.F分布的应用及两个主要结论

5.查χ2分布表、t分布表与F分布表求临界值

(四)样本容量的计算

1.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

(五)参数估计

1.参数估计的概念

2.参数估计的一般思想

3.点估计的涵义

4.区间估计的涵义

5.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6.平均数的点估计

7.方差的点估计

8.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四、考核要求

(一)抽样的基本概念

1.总体、个体与样本的概念(领会)

2.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领会)

3.常用参数与统计量的符号表示(识记)

(二)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领会)

2.等距抽样的方法(领会)

3.分层抽样的方法(领会)

(三)抽样分布

1.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转化(领会)

2.χ2分布的特点(识记)

3.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识记)

4.F分布的用处及两个主要结论(识记)

5.查χ2分布表、t分布表与F分布表求临界值(简单应用)

(四)样本容量的计算

1.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简单应用)

(五)参数估计

1.参数估计的概念(领会)

2.参数估计的一般思想(领会)

3.点估计的涵义(领会)

4.区间估计的涵义(领会)

5.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领会)

6.平均数的点估计(领会)

7.方差的点估计(领会)

8.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简单应用)

第五章假设检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以及假设检验中的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

2.掌握在不同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3.掌握在不同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4.掌握两正态总体方差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本章重点:假设检验的原理

本章难点: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准确判断情况类型,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和公式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一)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

1.系统误差的概念

2.假设检验的原理

3.两类错误的概念

4.假设检验中的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方法

5.假设检验的步骤

(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

1.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σ2已知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2.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σ2未知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3.总体非正态的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4.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准确判断情况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与计算公式,

并按照标准的假设检验步骤进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

(三)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σ

12、σ

2

2都已知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

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2.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σ

12、σ

2

2都未知,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情

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3.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σ

12、σ

2

2都未知,n

1

和n

2

都是大样本容

量的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4.两组样本相关,配对数据平均数的检验方法

5.两组样本相关,已知两样本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四)两正态总体方差的显著性检验

1.方差齐性检验的概念

2.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3.两样本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一)其他的假设检验

1.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

2.两总体比例差异的假设检验

3.总体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4.两总体相关系数差异的假设检验

四、考核要求

(一)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

1.系统误差的概念 (识记)

2.假设检验的原理(领会)

3.两类错误的概念(领会)

4.假设检验中的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方法(简单应用)

5.假设检验的步骤(简单应用)

(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

1.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σ2已知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

会)

2.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σ2未知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

会)

3.总体非正态的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

4.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准确判断情况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与计算公式,

并按照标准的假设检验步骤进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简单应用)

(三)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σ

12、σ

2

2都已知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

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

2.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σ

12、σ

2

2都未知,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情

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

3.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σ

12、σ

2

2都未知,n

1

和n

2

都是大样本容

量的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

4.两组样本相关,配对数据平均数的检验方法(领会)

5.两组样本相关,已知两样本相关系数的检验(领会)

6.根据给出条件判断两总体是独立样本还是相关样本(简单应用)

7.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准确判断情况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与计算公式,

并按照标准的假设检验步骤进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综合应用)

(四)两正态总体方差的显著性检验

1.方差齐性检验的概念 (识记)

2.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简单应用)

3.两样本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简单应用)

(五)其他的假设检验

1.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领会)

2.两总体比例差异的假设检验(领会)

3.总体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简单应用)

4.两总体相关系数差异的假设检验(简单应用)

第六章方差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与多因素方差分析

3.能区分独立样本性质的完全随机设计和相关样本性质的随机区组设计

4.掌握平均数逐对检验方法和多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方法

本章重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本章难点: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单因素)和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设计原则及在不同实验设计下的方差分析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方差分析的概念

2.总离差平方和的概念

3.组内离差平方和的概念

4.组间离差平方和的概念

5.组间均方的概念

6.组内均方的概念

7.总均方的概念

8.F值的计算公式

9.方差分析的功能与应用

10.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

(二)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

1.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过程

2.已知原始试验数据的条件下进行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

3.只有各组统计量而无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1.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单因素)的设计原则

2.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四)多个平均数之间的比较

1.运用N-K法进行多个平均数的多重比较

(五)两因素方差分析

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概念

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概念

两因素析因实验的方差分析的原理

两因素析因实验的方差分析

四、考核要求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方差分析的概念(领会)

2.总离差平方和的概念(识记)

3.组内离差平方和的概念(识记)

4.组间离差平方和的概念(识记)

5.组间均方的概念(识记)

6.组内均方的概念(识记)

7.总均方的概念(识记)

8.F值的计算公式(识记)

9.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识记)

10.方差分析的功能与应用(领会)

(二)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

1.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过程(领会)

2.已知原始试验数据的条件下进行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简单

应用)

3.只有各组统计量而无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

析(简单应用)

(三)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1.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单因素)的设计原则(领会)

2.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综合应用)

(四)多个平均数之间的比较

1.运用N-K法进行多个平均数的多重比较(综合应用)

(五)两因素方差分析

1.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概念(识记)

2.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概念(识记)

3.两因素析因实验的方差分析的原理(领会)

4.两因素析因实验的方差分析(综合应用)

第七章回归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拟合优度(测定系数)的计算

3.回归方程的检验和应用

4.掌握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拟合优度(测定系数)的计算、回归方程的检验和应用

本章难点:回归方程的建立以及回归方程的检验和应用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一)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1.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2.回归分析的意义

3.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模型

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步骤

3.回归方程有效性高低的指标-决定系数R2的意义

4.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估计因变量主值和主值区间

5.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单个因变量实测值进行预测

6.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进行有效性检验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

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过程

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解题步骤

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检验方法

6.自变量显著性检验方法

7.逐步回归法

四、考核要求

(一)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1.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识记)

2.回归分析的意义(领会)

3.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领会)

(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模型(识记)

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步骤(领会)

3.回归方程有效性高低的指标-决定系数R2的意义(领会)

4.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估计因变量主值和主值区间的方法(简单应用)

5.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单个因变量实测值进行预测的方法(简单应用)

6.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进行有效性检验的方法(简单应

用)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领会)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领会)

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过程(领会)

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解题步骤(领会)

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检验方法(综合应用)

6.自变量显著性检验方法(综合应用)

7.逐步回归法(领会)

第八章χ2检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χ2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够检验总体的分布是否符合某一理论分布

3.掌握独立样本和相关样本的情况下的χ2检验

4.掌握在2×2设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χ2缩减公式

5.了解χ2与总体比例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和中位数检验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本章重点:χ2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独立样本和相关样本的情况下的χ2检验

本章难点:独立样本和相关样本的情况下的χ2检验

四、考核要求

(一)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

1.χ2统计量的一般表达式(识记)

2.χ2检验的应用场合(领会)

3.连续变量观测次数分布的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领会)

4.非连续变量观测次数分布的假设检验(简单应用)

(二)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下的χ2检验的专用公式及其校正公式(识记)

2.r×K列联表下的χ2检验的公式(识记)

3.列联系数c与χ2值的关系(领会)

4.2×2列联表下的χ2检验(简单应用)

5.r×K列联表下的χ2检验(综合应用)

III.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能使自学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分析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在逻辑分析应用的基础上,既能区分各种统计方法的严格界定,又熟知他们的相互联系和衔接,综合运用这些统计方法解决教育和心理领域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方法指导

1. 本课程由各部分内容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每部分各章、每章中的各节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考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既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更要从总体上把握其框架,弄清楚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2.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例题和习题进行学习。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它是以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作为自身的研究对象的,考生应多看例题,并认真地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增加感性认识,更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本该课程的特点是公式较多,怎样有效的记住并应用是考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一般地说,初次学习要重在对问题的理解: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来,它是如何建立其计算公式或进行论述的,在整个大的问题中,它又是处于什么样的知识网络点上,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等等。

4. 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自学者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多个选择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

题后括号内。)

1.下列哪个测定,即可进行加减运算,也可进行乘除运算:()。

A 称名变量

B 顺序变量

C 等距变量

D 等比变量

2.表示相对差异的特征量为()。

A差异矩阵

B 差异系数

C 平均差

D众数

二、多项选择题(在多个选择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正态分布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均值决定曲线的形状;

B、均值决定曲线的位置;

C、标准差决定曲线的形状;

D、标准差决定曲线的位置

E、和共同决定曲线的形状

2.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其实际应用:()

A、计算标准分数;

B 、确定录取分数线;

C、确定某一分数界限内的考生人数;

D 、由或的中任一值,求得另一值

E、由标准分知道原始分

三、简答题

1.简述假设检验的原理

2.什么叫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什么叫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单因素),它们的设计原则及优缺点是什么?

四、分析计算题

1.为研究三种教材的教学效果,随机抽取12名学生,随机地分为3组,每组随机地接受一种教材进行实验,经一段实验后进行统一测试,结果如下表。请完成数据的分析。

2.两组年龄不同的女性对日常化妆品问题发表意见,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问:在日常化妆品问题上,年龄与态度之间是否具有连带关系?

西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网上作业

1、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26kg,体重的标准差是3.2kg,平均身高2750px,标准差为150px,问体重与身高的离散程度哪个大(a )? A. 体重 B. 身高 C. 离散程度一样 D. 无法比较 2、下列一组数据3,7,2,7,6,8,5,9的中位数是(b) A. 6 B. 6.5 C. 6.83 D. 7 3、设X是正态变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2,则X的绝对值小于2的概率约为(b )。 A. 5% B. 70% C. 90% D. 95% 4、欲考察考生类型(应届/历届)与研究生录取(录取/不录取)的关系,应该用什么相关方法( d )? A. 二列相关 B. 点二列相关 C. 四分相关 D. Φ相关 5、数值56的精确上下限为(c) A. [55.5-56.5] B. [55.49-56.5] C. [55.5-56.49] D. [55.49-56.49] 6、在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两类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b )。 A. 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 B. 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C. 完全随机取样 D. 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 7、甲乙两人不知道“本题”的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只好随机猜测作答。结果两个人答案都正确的概率是( a ) A. 1/16 B. 3/16 C. 1/8 D. 9/16 8、最常用来与中数一起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差异数量是(d )。 A. 方差 B. 标准差 C. 百分位差 D. 四分位差 9、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8和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2,再乘以3,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那么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b) A. 30,2 B. 30,6 C. 26,2 D. 26,6 10、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均值是60,标准差是10,有一个样本,容量为100,则样本均值有95%的可能性位于( c )。 A. (40, 80) B. (50, 70) C. (58, 62) D. (57.5, 62.5) 11、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c )。 A. 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增大 B. 与显著性α无关 C. 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减小 D. 与显著性α的平方根成正比 12、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来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大小以及变化趋势的是(d) A. 直方图 B. 线形图 C. 条形图 D. 散点图 13、下列方法中,一定不能用于处理两组均值比较问题的是?(a) A. 中数检验法 B. 方差分析法 C. t检验 D. Z检验 14、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假设检验包括显著性检验与差异显著性检验 B. 非参数检验属于假设检验 C. 假设检验中的α型错误与β型错误两者的概率相加等于1 D. 方差分析不属于假设检验 15、对120位学生家长进行测试得到其家庭教养方式四种类型(如民主型、专制型等)的人数,欲描述其次数分布,应使用的次数分布图是?(c) A. 散点图 B. 线形图 C. 条形图 D. 直方图 16、下列可用于主观题区分度评价的相关系数是?(c) A. 点二列相关 B. 二列相关 C. 皮尔逊相关 D. 斯皮尔曼相关 17、下列描述中,属于零假设的是?(d) A. 少年班大学生的智商高于同龄人 B. 母亲的耐心程度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C. 在高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简单反应时优于低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简单反应时

《交通工程专业基础和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交通工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1.1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交通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交通工程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交通工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三年一月

2.2 考试内容及要求 2.2.1 专业基础知识 2.2.1.1交通工程基础知识 (1)考试要求 掌握车辆的基础知识,包括技术参数、动力特性、交通性能、换算系数等 掌握道路使用者的基本特性,包括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非机动车驾驶人员的交通特性和行人的交通特性 熟悉基本交通法规,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2)考试内容 ①车辆的基本性能 ②汽车行驶动力及阻力 ③汽车动力特性、行驶稳定性和制动特性 ④标准车辆的交通特性 ⑤各类车辆的换算系数 ⑥交通法规中各类车辆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2.2.1.2道路线形设计基础知识 (1)考试要求 掌握道路的基本概念、等级分类,包括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 掌握道路基本要素,包括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基本组成 熟悉道路交叉口的基本要素和组成 了解以上内容的设计要素基本要求及设计规范 (2)考试内容 ①各级、各类道路的基本概念、等级分类 ②道路基本要素组成 ③交叉口基本要素及组成 ④基本设计要求及规范基本要求 2.2.1.3道路通行能力基本知识 (1)考试要求 掌握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熟悉换算的基本原则,能对不同级别的道路进行当量换算 掌握道路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熟悉不同级别服务水平的定义和范畴 掌握高速公路、路段、交织区、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立交桥交叉的通行能力计算原则,熟悉计算方法和过程 了解城市中普通道路通行能力和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专用道、大容量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

复试《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951工程经济学 适用专业: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085239 项目管理 081400 土木工程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参考书:刘晓君,工程经济学(第二版),中国建工出版社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第一章绪论约5% 第二章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约10% 第三章投资、成本、收入与利润约5% 第四章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约20% 第五章工程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约10% 第六章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约7% 第七章工程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约5% 第八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约8% 第九章设备更新分析约 15% 第十章、价值工程约 15%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名词解释 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计算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五、考试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进行工程技术方案选优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六、各章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要求:了解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熟悉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掌握技术方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可比条件才有可比性。 第二章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 要求:掌握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经济要素和现金流量图绘制方法;掌握单利、复利的计算方法;掌握终值、现值、等值、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的概念、计算,等值的计算与应用。 第三章投资、成本、收入与利润 要求:了解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的构成及其计算,掌握销售收入、利润与税金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要求:掌握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理解各评价指标的经济含义及评判准则,掌握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的概念和计算,熟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的概念和计算;掌握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净现值率(NPVR)、净年值(NA V)、费用现值(PC)、费用年值(AC)的概念和计算;掌握互斥方案的选优方法,独立项目的经济比较与选优方法。 第五章工程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要求:了解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及概率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 要求:了解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工程项目财务分析报表的编制及财务评价。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学前教育学 课程名称(英文):Preschool Pedagogy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多选):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素养□信息素养□领导力素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72 学分: 4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史、学前心理学 开设专业:学前教育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功能、目标与内容、课程与教学、幼儿与教师以及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管理、家园合作等问题,基本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同时,该课程将着重阐释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方法、原则等,力图体现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质,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以此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熟悉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和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内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方面: ?掌握设计幼儿园教学、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基本技能; ?具备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 3.专业情感方面: ?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 ?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4.综合素养方面: ?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能合理分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具备搜集、查阅、整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

西南大学006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网上作业及答案

西南大学[006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网上作业及答案 1、设X是正态变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2,则X的绝对值小于2的概率约为()。 1. 5% 2. 70% 3. 95% 4. 90% 2、欲考察考生类型(应届/历届)与研究生录取(录取/不录取)的关系,应该用什么相关方法(1. B. 点二列相关 2.二列相关 3.Φ相关 4.四分相关 3、在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两类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1. E. 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 2.完全随机取样 3.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4.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 4、甲乙两人不知道“本题”的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只好随机猜测作答。结果两个人答案都 正确的概率是() 1. 1/8 2. 9/16 3. 3/16 4. 1/16

5、最常用来与中数一起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差异数量是()。 1.四分位差 2.百分位差 3.标准差 4.方差 6、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8和 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2,再乘以3,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那么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1. 30,6 2. 26,2 3. 30,2 4. 26,6 7、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均值是60,标准差是10,有一个样本,容量为100,则样本均值有95%的可能性位于()。 1.(58, 62) 2.(57.5, 62.5) 3.(50, 70) 4.(40, 80) 8、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1. C. 与显著性α无关 2.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减小 3.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增大 4.与显著性α的平方根成正比

9、当样本平均数落入已知总体抽样分布的拒绝域时,表示正确拒绝零假设的概率的符号是? 1. 1-α 2.α 3.β 4. 1-β 10、下列关于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1.方差分析用于多组比较,比两两t检验有更好的误差估计 2.方差分析用于多组比较,比两两t检验时,α型错误更小 3.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著后,可以使用两两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 4.方差分析用于多组比较,比两两t检验的检验次数更少 11、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1.假设检验包括显著性检验与差异显著性检验 2.非参数检验属于假设检验 3.假设检验中的α型错误与β型错误两者的概率相加等于1 4.方差分析不属于假设检验 12、下列可用于主观题区分度评价的相关系数是? 1.点二列相关 2.二列相关 3.皮尔逊相关 4.斯皮尔曼相关 13、下列统计图形中,不能用于描述变量的次数分布的是? 1.圆形图

06962_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熟悉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确定与控制(即计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料、机消耗量定额的测定及单位估价表(即计价表)的编制与应用,掌握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确定原理;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课程共分为十一章,在对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学科基础、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工程造价的构成、计价方式与计价依据、工程造价全过程计价各阶段,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的编制方法。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工程造价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 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理解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计价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及方法。 3. 掌握工、料、机消耗量定额的测定及单位估价表的编制与应用;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确定程序与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管理的交叉学科,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宽泛。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识图、建筑施工、工程经济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工程造价的含义及计价特点;论述了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对工程造价 计价与控制的影响,同时也介绍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成都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草稿)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制定时间:2015年10月14日 成都电中教学教务科制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54 开设学期:3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技能(核心)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为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0—6岁学前儿童教育特点、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科学。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

童教育的宏观问题及其一般活动规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等。本课程将向学生阐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介绍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组织实施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知识,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学前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观、儿童观以及师幼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的概念,了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2.明确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了解一些学前教育家的重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3.理解学前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明确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讨论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5. 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及目标; 6. 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内容: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一日生活活动季节假日活动。 8. 明确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精)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 一、选择题 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 B、75 C、25 D、50-51 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 A、平均差 B、平均误 C、平均次数 D、平均值 3、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D=2.55,其自由度为() A、39 B、38 C、18 D、19 4、在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当Z≥2.58时,说明() A、P〈.05 B、P〈.01 C、P〉.01 D、P≤.01 )5、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 B /S 这个公式中X应为() B A、12 B、10 C、9.5 D、10.5 6、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7、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 项分布的近似值?() A、N〈10 B、N≥10 C、N〉30 D N〉10 8、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 数据是()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9、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十分精确的 B、注明单位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10、在X2检验时,遇到下面哪种情况时不宜再用X2检验?() A、F〉10 B、F〈5 C、F〉5 D、F〈10 二、填空题 1、统计是一种(),它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用曲线图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时,如果两组被试的人数不同,就不能用 ()比较,用()数进行比较 3、在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的() 4、当平均数大于中数或()时,曲线向()偏斜 5、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也随着(增加),说明这两者间有着()关系 6、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系数()等于零 7、正态分布因其M和()不同而各异,M值大,曲线的集中趋势在横轴上越偏() 8、无论总体分布是否正态,从中抽取许多大样本,其平均数的分布都趋于 ()分布 9、统计检验结果的显著与否是()的,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说明了()可能有多大 10、显著检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平均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地大于()误差 三、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交通工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及其应用 (一)考试内容 交通工程学的概念,交通工程学的建立,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2.理解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发展过程与发展概况及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交通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 第二章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一)考试内容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驾驶疲劳、饮酒与驾驶、生物节律、性格倾向。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介绍驾驶员的交通心理和交通生理特征 2.理解视力、视觉、眩目、视野的概念,反应特性的影响因素等,驾驶疲劳的概念、 成因、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和预防,饮酒驾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第三章交通量调查及分析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量的基本概念,交通量随时间、空间变化特性,交通量调查步骤及方法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量的种类, 2.理解交通量的月变系数M、日变系数D的计算方法,交通量的方向部分的计算方 法等。 3.掌握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 位小时交通量的计算方法,交通量调查的意义、基本 步骤及方法。 第四章交通流速度调查及分析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速度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地点车速的观测和分析、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的观测及分析、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车速资料的应用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交通流速度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车速资料的应用。 2.掌握地点车速观测的量测方法及数据整理和分析、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的观测方法 及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五章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密度的基本概念、交通流密度调查方法、交通延误的定义和调查方法。 (二)考试要求 1.理解密度调查的出入流量法 2.掌握交通流密度的定义、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车道占有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密度调查的出入流量法、交通延误的定义及调查方法和数据整理。 第六章交通流理论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交通流中排队理论、跟驰理论、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二)考试要求 1. 了解排对论的基本概念、单通道排队服务(M/M/ 1)系统、多通道排队服务(M/M/ N )系统 2. 理解泊松分布、车流中的波。 3. 掌握交通流基本模型、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相互的关系、交通流的泊松分布、二项分布和负指数分布的特点、参数及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车辆跟驰特性分析、线性跟驰模型的建立、车流连续性方程的建立、车流中的波速及各种波的计算方法、车流波动理论的应用。 第七章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一)考试内容 道路通行能力的概念、道路服务水平、通行能力计算,通行能力的应用及提高通行能力的途径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影响通行能力的条件,道路通行能力的种类,影响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因 素,通行能力计算,通行能力的应用及提高通行能力的途径 2.理解道路服务水平分级

工程经济学自考大纲

课程代码: 28888 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管 理专业 (独立本科段) 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了解工程经济的 理论与应用图景, 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具备初步的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 深刻认 识工程经济在现代科技、 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 专门的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十一章。前四章是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部分, 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及计算、 工程经济要素的构成、 工程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多方案 的比较与选择过程等;后七章是实践应用部分,包括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他类型项目的经济评价和工程经济学在工 程中的应用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应考者对工程经济的原理和应用有一个全面和正 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理解并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实践应用。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工程经济学是土木工程和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 覆盖的 学科领域非常广泛, 它是土木工程、 管理学、 经济学和法律等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因此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土木工程的相关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法律等,这些课程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工程经济的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 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学习该门课程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作为其课程内容的 概念和计算基础, 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的理论及计算、 资金的等值原理以及利息和利率的概 念及计算。 (二)学习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和计算,为该门课程打造学习的理论和计算基础。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利息与利率的意义及计算;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意 义 及计算。 2、熟练掌握:资金的等值原理;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一) 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进行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的一些基本原 理, 素、工程经济性判断的基本指标、 工程方案经济性分析比较的基本 方法、 费用效益分析。 (二)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工程经济性判断的基本指标并能 够熟练应用; 掌握工程经济要素的相关内容、 价值工程原理; 认识工程经济性分析比较的基 本方法及费用效益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工程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现金流与投资回报;现金流的年序;工程方案经 济 性分析比较的基本方法;费用效益分析。 2、掌握:工程经济要素基本构成;价值工程原理;成本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熟练掌握:工程经济判断的基本指标的意义、计算及应用。 第三章 多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方法 (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多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包括工程经济要 价值工程原理以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运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所产生的一个应用 统计学分支,它的任务就是向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提供分析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工具。它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的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的前提。 该课程的特点:(一)逻辑分析性强;(二)概念和公式运用多;(三)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量化地分析、认识教育和心理现象和规律。因此在考生自学及自考命题过程中,应充分地重视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自学应考者理解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与基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能力,并能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考生应该懂得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独立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直至科学决策。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分析处理;能够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来解决教育、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采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一门课程,因此与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有相对密切的联系。统计学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具备一些统计学上的预备知识对于学习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当然,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在内容上会更注重统计学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应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课程是一种方法性课程,它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工具,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为这种方法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载体,在应用中不断得到理论和方法的完善。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应该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全面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具体的应用中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二是要注意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处理的应用条件和操作过程。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材的重点是2~8章,介绍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常采用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第1章是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要求对此有相关的了解;第9~14章是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不要求掌握。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交通工程基础》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交通工程基础》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重点测试原理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 考查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推导题、名词解释题、问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具体考查题型会有适当变化。 四、考试知识范围 第一章绪论 理解、掌握交通的定义及交通工程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内容和目的。 熟悉交通工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熟悉交通工程学科重点及其发展阶段。 了解我国在综合运输、公路交通、城市交通方面的交通现状以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交通特性 1、人车路基本特性 理解交通特性分析的意义。 全面理解驾驶员的交通特征、乘客的交通特征、自行车的交通特征、行人交通特征、汽车交通特征、道路基本特性。 理解和掌握驾驶员特性及其在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2、交通量特性 理解交通量的概念及其派生出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的定义。 理解并掌握交通量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相关参数及其应用和计算。 掌握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定义并能灵活应用。 3、行车速度特性 深刻理解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运行车速、行程车速、临界车速、设计车速的基本定义 及应用。 掌握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及其应用。 理解并掌握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应用。 熟悉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4、交通密度特性 掌握交通密度、车头间距、车头时距的内涵,深入理解并掌握其相互关系和应用。 掌握密度资料的应用。 第三章交通调查 1、交通量的调查 理解并掌握各种交通量的用途和交通量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方案的确定。 掌握浮动车法调查交通量的调查方法和数据计算。 掌握交叉口的流量流向调查的调查过程以及交叉口交通量的表示方法。 2、车速调查 掌握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调查的目的,熟悉其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 掌握跟车法和流动车法的调查方法和数据计算。

工程经济学自考大纲

课程代码:28888 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及项目融资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及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工程经济学及项目融资》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了解工程经济的理论及应用图景,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深刻认识工程经济在现代科技、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及利用培养专门的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十一章。前四章是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部分,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及计算、工程经济要素的构成、工程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多方案的比较及选择过程等;后七章是实践应用部分,包括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建设项目不确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他类型项目的经济评价和工程经济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工程经济的原理和应用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理解并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实践应用。 (三)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工程经济学是土木工程和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它是土木工程、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等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土木工程的相关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法律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工程经济的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第一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学习该门课程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作为其课程内容的概念和计算基础,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的理论及计算、资金的等值原理以及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及计算。 (二)学习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和计算,为该门课程打造学习的理论和计算基础。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利息及利率的意义及计算;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意义及计算。 2、熟练掌握:资金的等值原理;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 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及评价的基本原理 (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进行工程经济分析及评价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工程经济要素、工程经济性判断的基本指标、工程方案经济性分析比较的基本方法、价值工程原理以及费用效益分析。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工程经济性判断的基本指标并能够熟练应用;掌握工程经济要素的相关内容、价值工程原理;认识工程经济性分析比较的基本方法及费用效益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工程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现金流及投资回报;现金流的年序;工程方案经济性分析比较的基本方法;费用效益分析。 2、掌握:工程经济要素基本构成;价值工程原理;成本概念的区别及联系。 3、熟练掌握:工程经济判断的基本指标的意义、计算及应用。 第三章多方案的经济比较及选择方法 (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多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高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试卷附答案

某高校成教学院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结业试卷 20XX、X、X 姓名▁▁▁▁▁▁班级▁▁▁▁▁▁学号▁▁▁▁任职单位▁▁▁▁▁▁(说明:以下题目的答案数据一律保留2位小数) 一、4个数据分别为70、60、70、90。填出下表中所缺的统计指标名称、统计学符号、EXCEL函数及计算值。(28分) 注:差异系数以总体标准差为基准。 二、36个学生在一次测验中的得分如下: 606265687071717374757576 767777777879808080808182 828283858586868888888995 请以5分为一组制作简单次数分布表及次数分布多边图。(12分) 三、某年级甲、乙、丙三个班级学生人数分别为50人、55人、55人。期末数学考试各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85分,使用加权平均数求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指出丙班的权数和权重。(10分) 四、在一次测验中,全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为90分,标准差为4分。得94分的学生,他的标准分数为多少?另一个标准分数为-2 的学生,他的原始分数为多少?(6分) 六、分)

1、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之和为▁▁▁▁: A、0 B、1 C、2 D、不是一个确定值 2、教育统计学与教育学科其它分支学科相比,其特点之一是通过对教育领域中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 A、发现其变化规律 B、预测其结局 C、描述相关 D、揭示其原因 3、在统计学书籍中,小写希腊字母一般用来表示▁▁▁▁。 A、集中量数 B、总体参数 C、 差异量数 D、样本统计量 4、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A、称名数据即类别数据 B、计数数据是根据称名数据统计出来的 C、比率数据必然是等距数据 D、称名数据是测量水平最高的数据 5、在▁▁▁▁时,中数肯定与某一个原始数据的值相等。 A、原始数据按升序排列 B、原始数据为连续数据 C、原始数据个数为奇数 D、原始数据为顺序数据 6、相关系数的量纲单位▁▁▁▁。 A、与原始数据单位一致 B、无测度单位 C、是原始数据单位的平方 D、以占原始数据总和的百分比来表示 7、在统计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指标是▁▁▁▁。 A、平均数 B、标准分数 C、Z检验 D、相关系数 8、方差属于▁▁▁▁。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相关系数 D、总体参数 9、使用加权方法计算出来的平均数总是▁▁▁▁不使用加权方法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等于 B、大于 C、大于或等于 D、上述答案都不对 10、两极差▁▁▁▁。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总是非负数 D、总是非零数 11、对几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通常使用▁▁▁▁。 A、Z检验B、F检验C、t检验D、Χ2 检验 12、全距为零,意味着全体数据▁▁▁▁。 A、全部相等B全部为零、C、的中数为零D、的平均数为零 13、扇形图又称为▁▁▁▁。 A、象形图 B、圆形图 C、曲线图 D、统计地图 14、几何平均数为零时,▁▁▁▁。 A、变化率为0 B、增长率为0 C、原始数据均为0 D、缺乏实际意义 15、教育统计学包括▁▁▁▁等分支。 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教育评价D、教育测量

交通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交通工程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一、指导思想 为了真实反映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交通工程基础》学科成绩,促进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学好本门课程,使学生顺利通过本课程的考试,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本考试大纲依据 本考试大纲依据《交通工程基础》教学大纲(修订版)。 三、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 1、本课程考试采用书面笔答闭卷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 2、本课程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合成,其中平时成绩(课堂考核和平时作业)占30%,期末试卷成绩占70%。 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考试内容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及研究对象,交通工程学的特点 考试要求 1.掌握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及研究对象. 2.理解并掌握交通工程学的特点有哪些.

(二)、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考试内容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行人交通的交通特性,汽车的行驶条件,汽车动力性能的评判指标 考试要求 1.掌握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行人交通的交通特性 2.理解并熟练掌握车的行驶条件,汽车动力性能的评判指标 (三)、交通量调查 考试内容 交通量的定义、分类,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考试要求 1.理解交通量的定义、分类 2.掌握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3.理解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4.了解了解交通量资料的应用 (四)、车速调查 考试内容 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地点车速调查的方法,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方法,车速资料的数学分析及整理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

2.理解并掌握地点车速调查以及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方法 3.了解车速资料的数学分析及整理 (五)、交通密度 考试内容 交通密度的概念,交通密度调查的方法 1.了解交通密度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交通密度调查的方法 (六)、延误 考试内容 延误的概念,路段行车延误调查方法,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延误的概念. 2.掌握路段行车延误以及,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 (七)、交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 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掌握交通流的基本关系式 (八)、交通流理论 考试内容

大学《工程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单选题 在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计算投资应依据的定额或者指标是( ) 收藏 A. 概算定额 B. 投资估算指标 C. 概算指标 D. 预算定额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25.某企业欲从国外引进甲或乙两种先进技术,假如两种技术的生产效率相同,引进甲技术的一次性投资为300万元,年生产成本为20万元,引进乙技术的一次性投资为400万元,年生产成本为10万元,设基准收益率为6%,则( )。 收藏 A. 应该引进乙技术 B. 应该引进甲技术 C. 甲、乙技术经济效益相同 D. 不能判断应该引进哪种技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某分项工程施工采用方案A的成本为5万元,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其他方案的合理成本为4.5万元。对方案实施价值工程,可以认为方案A的价值系数为( ) 。 收藏 A. 0.53 B. 0.90 C. 1.11 D. 0.10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下列关于股权式合资结构、契约式合资结构和合伙制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收藏 A. 有限合伙制下,每个合伙人对合伙机构承担有限责任 B. 股权式合资结构下,股东对于公司承担的责任以公司发起成立时的公司权益资本为限 C.

契约式合资结构下,投资各方的权利义务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D. 一般合伙制下,每个合伙人对合伙制机构的债务和其他经济责任及民事责任均承担无限连带经济责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项目融资的特点包括() 收藏 A. 项目投资者承担项目风险 B. 用于支持贷款的信用结构固定 C. 项目融资成本较高 D. 贷款人可以追索项目以外的任何资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采用股权式合资的新设项目法人,按《公司法》的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 收藏 A. 40% B. 30% C. 50% D. 20%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某项目的建设投资5000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建设期利息30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投产后正常年营业收入3500万元(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营业税金及附加50万元,经营成本2000万元(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折旧和摊销400万元,当年应支付利息100万元。该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为() 收藏 A. 20.18% B. 16.67% C. 19.37% D. 18.42%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家庭的半自动洗衣机,经过多次维修也无法使用,准备购买全自动的新洗衣机,这一措施属于对()。收藏 A. 无形磨损的局部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