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教案[1]

《宇宙的边疆》教案[1]
《宇宙的边疆》教案[1]

《宇宙的边疆》

教学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把握说明的顺序,品味说明文的的语言

3.体会本文议论和抒情的好处

4.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把我说明的顺序,品味说明文的的语言

3.体会本文议论和抒情的好处

4.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

要有最宽广的胸怀,请先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

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

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疆?

有,是暂时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

没有,是扩张的;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所以面对未知的宇宙,主动权在人类手中。人类是勇敢、光荣的,我们以我们渺小的身躯,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广阔的宇宙的未来……

二、作者介绍:

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

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

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明确的对象、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所以,解说词注重文艺性。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解说词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解说词的写作应注意什么?

解说词要紧扣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解说词要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要用好知识和情理的扩展。

2.速读全文,用圈圈出各段的说明对象。。

3.如何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回答:这样的说明顺序好还是不好?或者回答:为什么用这样的说明顺序?)

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11)——恒星(12-14)——太阳系(15-16)——行星(17-18)

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先整体后局部,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符合宇宙演化规律。

电视解说词,解说随着摄影镜头缓缓推进,解说与画面同步协调,表述清晰。

跳出宇宙之外,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思维习惯宇宙演,镜头推进又转换

跳出宇宙好解说,更清晰也更直观

空间说明的好处: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四、合作探究

1.用曲线画出文中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2.议论与抒情表达了作者怎么的观点?(议论对象+作者观点)

3.如何理解这些议论与抒情句子的作用?

议论与抒情句子摘要:

1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心情激动。

2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4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

6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行星、恒星和星系特别稀罕而珍贵。

8在星系里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

9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

10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13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14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

17地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18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议论与抒情句子要点归纳:

(1).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2).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五、语言和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

2.修辞句:类比、比喻、排比

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1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比喻说明。生动形象。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多用文学散文手法。)

2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平易通俗。)

3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0之后接33个0)。(列数字、举例子。平易严谨。)

4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M31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描写说明、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生动形象,风趣引人。)5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生动形象。)6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打比方、作诠释。生动形象,平易通俗。)

7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描写说明,生动形象。)

8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打比方、平易)

议论与抒情句子分类重组: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心情激动。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行星、恒星和星系特别稀罕而珍贵。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在星系里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

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地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宇宙的边疆》批注

卡尔?萨根

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布菜斯?始斯卡《感想录》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T.H.赫胥黎

1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这样”反复,“现在、过去、将来”形成对比,强调突出了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强调突出了宇宙的物质性、运动性。)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探索宇宙奥秘是让人心情激动的事情。)

2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地球)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只是地球上的问题,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的,所以)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这一段论述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令人兴奋;提醒我们;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奥非凡,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这一段作者观点:探索宇宙,我们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怀疑精神,想象能力。)

4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含义是我们也应该从宇宙那里获得知识)。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用“大海”比喻辽阔的宇宙及其奥秘,形象具体)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语言富有诗意。)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此句让我们无比怀念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为天文科学献身的科学家们。)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这一段进一步论述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来自宇宙,我们渴望遨游宇宙。)(1—4段属于议论和抒情。)

5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真空中光速c=299792.458公里/秒),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1光年等于9.46053万亿公里),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这一段说明宇宙距离量度单位。)

6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就是代表性)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星体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宇宙广阔无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0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这只能是中大奖的几率)。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这一段用对比法、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宇宙中真空所占的体积远远大于天体所占的体积。宇宙中天体是很宝贵的。)(1—6段说明对象:宇宙。说明要点:永远这样;辽阔无垠;大部分是漆黑寒冷的真空;天体各不相同,稀少宝贵。)7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描写、打比方。)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星系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现在天文观测仪扩展到20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说明对象:星系的形态。无数模糊纤细光须,大部分群集,离地球80亿光年)

8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

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说明对象:星系。说明要点: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以及行星等构成的,形状各异。)

(星系千姿百态,各不行同。哈勃把它们分成三大类: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每一类中又有很多类型。)

9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平均”一词可以删除吗)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1011×1011=1022。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嵌”字说明银河系只是“本星系群”中的很小一部分)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广阔的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粒尘埃。再次说明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性、迫切性。)(星系的组成,恒星与行星的数量。)

10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银河系所在的星系团)”。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大约”可以删除吗)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又叫仙女座星系,是我们银河系的近邻,从它那儿发出的光需要200万光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地球。它是本星系群中质量最大的一个),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有两个卫星(分别是M32(NGC221)和NGC205),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作比较说明:地球的引力“使我呆坐在椅子上”,M31的引力“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这个“自然法则”的含义是什么?各有各的引力)

11 M31 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已的星系。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亿5千万年旋转一周。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但是,假如我们希望找到地球的话,就必须将方向扭转到银河系的边远地带,扭转到接近遥远的旋涡臂边缘的模糊的地方。

12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那不叫三星系和四星系,叫三合星和四合星,也有六合星、七合星。三合星、四合星是指三颗或四颗恒星组成的聚星系统,以引力互相维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象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青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太阳)。

(这一段介绍银河系中恒星的密度、转化、亮度、转动、光芒、年龄、数量)

13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他们自己

小小的行星以及他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议论:说明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认识很不容易。)

14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他们也许正在从事某种巨大的工程建设来改造他们的行星世界,他们是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他们跟我们的差别很大吗?他们的形状、生物化学、神经生态、历史、政治、科学、技术、艺术、音乐、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

(说明:行星系的组成、由来。预测: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

15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比喻彗核),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也代表彗星)。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最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彗尾。

(说明对象:太阳系中的彗核。介绍彗核的位置、组成、运作。)

(内太阳系指太阳系中太阳和小行星带之间的区域,包括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外太阳系通常是指海王星以外的区域。)

16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太阳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作近似圆周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唯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作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16段,说明对象:太阳系的行星。特点:热量来自太阳;围绕太阳运动。)

17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虽然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以知识、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亩的热情。也正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痛苦和不安”,因为我们还不能真正了解宇宙。)(介绍地球在宇宙中只是无数星球中的一个。激励人们去探索宇宙奥秘。)

18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地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强调我们有探索宇宙奥秘的条件,坚信人类必将能认识宇宙的奥秘。)

(17、18段,说明对象:地球。)

《宇宙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二、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 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可能是仍然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

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然一声就诞生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这两方面。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那么,存在着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 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霍金在其最新写就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地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但是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塌缩。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设计 设计者:资阳中学屈小林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配乐:丹顶鹤的故事。(展示一些动物游戏场景图片) 导语:游戏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试想如果没有游戏,我们童年的回忆是多么的苍白,没有游戏,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了无生趣。那动物呢?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动物游戏之谜》,一起走进动物王国,揭开了动物日常游戏行为的神秘面纱。去探寻动物游戏的奥秘。 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提取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筛选信息,概括叙述的能力。 3.情感培养目标:领悟丰富的人文内涵。 信息筛选 一、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请学生速读文本,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指导:说明文的概括首先圈各段的说明对象,画出说明的要点或者说明对象的特点) 明确答案: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的事例? 2.科学家认为,动物的游戏有几种类型? 3.科学家对动物游戏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4.作者最终有没有给我们呈现一个确定的结论呢? 整体感知、把握层次: 1.弄清各段落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分析,列出提纲; 3.由学生讨论后明确其内在联系。 明确: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在形式上是“总——分——总”式。作者展开了层层说明,由现象到分类,再到动物游戏的意义,逻辑严明,非常符合人的

宇宙的边疆__ppt

宇宙的边疆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 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 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 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 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清晰的?序 1、将文章分层并指出每层的大致内容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文章结构解读 题记: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 .解说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以及宇宙的广阔.解说星系的组成. 三.解说恒星的性质.数量.及其行星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四.解说彗核.太阳系及其行星.

五?以美丽的地球及人类的知识与探索作结.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从说明顺序上看,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 绍的。 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i恒星—太阳系 十行星—地球 3、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 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 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理解下列语句 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解说: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2.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解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 也是人类拥有 未来的希望。 3.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解说: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高中语文 动物游戏之谜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单元设计 一、内容概要 我们所处的世界神秘而又精彩纷呈,深邃而又奥妙无穷,因而,我们的生活从来就离不开科学。科学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标志人类文明的尺度。本单元学习科普文章。 本单元安排的几篇课文都是科普文章,反映了人类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探索和科学家的成长,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优秀的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精神。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感受科普文章语言清晰、简捷、准确的风格。 语文课中学习科普文章,并非以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发明为主要目的,而是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精神主要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关于科学精神,一般认为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单元学习《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前两篇文章都是科普作品,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但风格有所不同。最后一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作者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 《动物游戏之谜》揭开动物日常的游戏行为的神秘面纱,摆出研究者的种种结论,既让我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让我们明白了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介绍了宇宙的基础知识。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有无尽的遐想,也有无尽的思考和探索;在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讲述了引导加来道雄走上并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的两件童年趣事。拥有成为科学家梦想的青年也许能从加来道雄的成长中得到一些启发。 学习这一单元,首先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科学文艺作品语言严谨、精确、有分寸,在涉及科学知识的问题上,毫不含糊,本单元课文中的许多句子都体现了这一点,这也体现了科学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另外,提到《动物游戏之谜》的结构,可能大多数老师把这一结构板书在黑板上就算完了,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科技小论文之所以一般都采用这样的结构,实际上是因为这符合科学发现的一般思维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可见,学习科普文章所反映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有时候并不是虚头巴脑的事,完全可以落到实处。 二、单元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 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 (1)把握科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学习科普文章所反映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教学方法 本单元四篇小说都以鉴赏分析为主要方法,前两篇教师要适当介绍一些小说的相关知识,以教师点拨为辅,学生思考、讨论为主;后一篇以教师提供导读提示,学生自学为主。 3.课时安排 《动物游戏之谜》 1课时 《宇宙的边疆》 1课时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课时 (设计者:周晓荣) 动物游戏之谜 总体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类比的方法,是学生熟练的掌握分式的定义以及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列式,由分数的式子自然转到分式的式子,从而引出分式的概念,导入新课. 2.通过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分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 2m ,如果它的长为a m ,那么它的宽为_____m . 上面的问题中出现了s a ,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a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数.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1)赋值法 (2)增值代入作商法 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2.各分式的分母中所有字母或因式都要取到; 3.相同字母(或因式)的幂取指数最大的; 4.所得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或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其中系数都取正数)即为最简公分母. 例:约分 4 4422+--x x x 解: 4 4422+--x x x =2)2()2)(2(--+x x x =2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 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宇宙的边疆》(讲)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品味文章语言,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二)能力目标: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说词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发现真理的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队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这类型的句子,体会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简明的特点;用科学的宇宙观探索宇宙及其起源。 (二)难点: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从相关的说明材料逐步掌握解说词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正文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动物游戏之谜》,想必大家也都开了眼界,没想到动物也有属于自己的游戏;由此可知,我们对于我们周边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未知的,况且对于地球以外的宇宙呢?宇宙究竟是怎样的,这些都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宇宙的边疆》 2.作者简介 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的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 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接》《宇宙》《布鲁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相关的宇宙知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学生交流,把握大意(课前预习) (1)从标题上看,这是一篇要探讨关于空间与时间边疆的文章,请个同学说说,这篇解说词主要们解说了什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

《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 教学参考 0521 1450 《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点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晕眩(yūn)颤栗(zhàn)戎装(róng)徘徊不前(huí) B、踝节(huái)璀璨(càn)束缚(fù)人才济济(jǐ) C、广袤(mào)磅礴(pó)椭圆(tuǒ)区区可数(shù) D、纤细(xiān)旋涡(wō)俘获(fú)好大喜功(hào)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覆盖神密奄奄一息与世隔绝 B、附着荒芜辽阔无垠尘埃落定 C、边缘篷勃穿流不息作伴相随 D、闪铄想像茫无际崖面目全非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B、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 C、大概许多恒星郡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 D、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二、文段阅读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第4~6题: ①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最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彗尾。 ②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作近似圆周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惟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部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这些行星近年均被发现有更多的卫星甚至卫星群相伴随。──编者)。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doc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同合九义校研究课教案 课题: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21.2.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师:蒋正团 班级:八、三班 时间:2010年 3月10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类比的方法,是学生熟练的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列式,由分数的式子自然转到分式的式子,从而引出分式的概念,导入新课。 2 通过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分式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分数入手进行教学,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类比与比较的思想能力。 2 通过分数与分式的联系与区别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不等 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 可类比分 数的基 本性 用式子表示是: 质来识记。 AAMA A M , (其中M B BMBB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 二、时间与探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例 2:约分 ( 1) 16x 2 y 3 ; ( 2) x 2 4 20xy 4 2 4x 4 x 解(2) x 2 x 2 4 4 = ( x 2)( x 2 2) = x 2 . 4 x ( x 2) x 2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 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 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二、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 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可能是仍然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然一声就诞生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这两方面。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那么,存在着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 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霍金在其最新写就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地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但是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塌缩。 宇宙膨胀问题已经让天文学家们着迷了17年之久。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无限未来的宇宙吗?马丁·里斯教授说:“这正是林德以及霍金和图罗克试图要弄明白的问题。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得出不同的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三、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c≠0? 解:∵c≠0,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x≠0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x ≠0, 学生口答. 解:∵z ≠0, 例2 填空: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练习1: 化简下列分式(约分) (1)2a bc ab (2) (3) 教师给出定义: 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 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 小明: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 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 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d b a 24c b a 323223-()()b a 25b a 152 +-+-y x 20xy 5222x 20x 5y x 20xy 5= x 41xy 5x 4xy 5y x 20xy 52=?=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 一课时 一导语: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泪、创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同学们,请你们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应该是属于什么体裁?总体上看,是说明性文字,但是它有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因为我们还会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有强烈而浓郁地抒情。其实这是中央电视台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的解说词片段,那么解说词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也写出一篇漂亮的解说词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宇宙的边疆》一文来了解解说词吧! 二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解说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请写出顺序流程图。 2 解说词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 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三具体分析。 1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 拓展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总结:解说词特点1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 拓展2:文中增加了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还将宇宙比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4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 学习重点: 1.探索分式的意义及让学生知道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的方法. 2.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学习难点: 1、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2、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学习过程: 填空: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住售价是______元. 观察你列出的式子,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给出分式的定义: 形如B A (A 、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 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例2、探究: 1、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x x ; (2)141 +-x x .

2、当x 是什么数时,分式522 -+x x 的值是零?根据分式的意义判断. 3、x 取何值时,分式11 -+x x 的值为正?可能为负吗? 4、x 取何整数值时, 16 -x 的值为整数? 例3、已知分式b ax a x +-2,当x =3时,分式值为0,当x =-3时,分式无意义,求a ,b 的值. 可类比分数来解.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 质来识记. 分式的约分 例4、约分 (1)4322016xy y x -; (2)444 22+--x x x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讨论: (1)求分式4322361,41,21xy y x z y 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中的系数2,4,6,取其最小公倍数12;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的字母,字母x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x 3 ,字母y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y 4,再取字母z .所以三个分式的公分母为12x 3y 4z .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分式的基本性质.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形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的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非常接近,只是将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替换成“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这里的由“数”到“式”是数学中抽象化的表现.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初步运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学习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转化的思维能力.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用分式的进本性质探求分式变形的符号法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培养正确进行分式变形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分子和分母都要变形,而且都要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避免学生出现只乘分子或只乘分母的错误,也要避免只乘分子和分母中部分项的错误,另外还要避免出现所乘(或除以)的整式不是同一个整式的错误.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下列分数是否相等?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1)3 4 和 15 20 ;(2) 9 24 和 3 8 . 解:(1)33515 44520 ? == ? ;(2) 9933 242438 ÷ == ÷ . 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宇宙边疆教学设计.docx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要点。 2、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3、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思想、观点。 4、了解并学会运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诵读体悟和鉴赏感受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科学之美,且感受科学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科学奉献的精神。 2学情分析 1、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学生接触过类似的文章,对这类文章有印象,有一定的知识积 累,但是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自主思考习惯、探究问题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尚且不足,本文注重关注他们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并尝试运用之。 2、学生知识比较肤浅,有时候可能只注重知识部分,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会其科学精神, 方法的运用和说明顺序的掌握是难点。 3、在根据以上情况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学会应用说明文方法学写文章。 3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解说词特点,学会运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难点 : 引导学生感受解说词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4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结构以及说明顺序

2、对能够引领课文结构及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评论 (0)学时重点 把握课文结构以及说明顺序 评论 (0)学时难点 难点问题的探讨 教学活动活动 1【讲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播放一小段萨尔的《宇宙》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解说词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和 初步把握解说词在影片中的作用。 一、文章结构及说明顺序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几部分介绍宇宙的?概括说明。(因为学生已经预习了,所以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明确: 1、总分为五部分 探索宇宙的奥秘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介绍宇宙中的星系;介绍宇宙中的恒星; 介绍恒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各部分详细说明 宇宙( 1—6):主要说明了宇宙是广袤、永存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探索宇宙 的意义、方法、程度及宇宙的组成。 星系( 7— 11):主要介绍星系的组成部分以及星系同样大的令人惊讶,继而介绍了星系群、子星系,其中子星系是详细介绍的。 恒星( 12—15):写了恒星的自身的特点(发光)、存在的状态和它们年龄的判断方法(所 发光的颜色);同时也写了恒星被行星包围的及彗尾的产生原因。 行星( 16— 18):写了我们所在的星系及地球,进而介绍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旅程将会还在继 续。 2、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三、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2 填空: (1) () 3 x xy y =, () 2 2 33 6 x xy x y x ++ = 解:∵x≠0, 同理可化简第二个. (2) ()() 222 12 , a b ab a b a a b - == 学生自己解答.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练习1:

化简下列分式(约分) 例3(1)23 225;15a bc ab c - (2) (3) 教师给出定义: 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 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 小明: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 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 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彻底约分后的分式叫最简分式. 练习2(通分): 把各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29;69x x x -++22 6126. 33x xy y x y -+-y x 20xy 5222x 20x 5y x 20xy 5=x 41xy 5x 4xy 5y x 20xy 52=?=

初中数学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式的变号法则。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1.分式324 x x +-中,当x 时分式有意义,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0。 2.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实践与探索 1、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例1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例2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例3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 232y x 的值如何变化?若x 、y 的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呢? 2、分式的通分 (1)把分数6 5,43,21通分。 解:126261621=??=,129433343=??=,12 10625265=??= (2)什么叫分数的通分?

答: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不改变分数的值,叫做分数的通分。 3.和分数通分类似,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4.讨论: (1)求分式4 322361,41,21xy y x z y 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中的系数2,4,6,取其最小公倍数12;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的字母,字母x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x 3,字母y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y 4,再取字母z 。所以三个分式的公分母为12x 3y 4z 。 (2) 求分式2241x x -与4 12-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先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即 4x—2x 2= —2x (x -2),x 2—4=(x+2)(x—2), 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所有的因式都取到,其中,系数取正数,取它们的积,即2x (x+2)(x-2)就是这两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请同学概括求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步骤。 5.练习:填空: (1)()z y x z y x 43231221=; (2)()z y x y x 43321241=; (3) ()z y x xy 4341261=。 求下列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1)22265,41,32bc c a ab ; (2);2)3(21,)3)(2(1,)2(31++--x x x x x (3)1 1,1,2222-++x x x x x 6、例3 通分 (1) b a 21,21ab ; (2)y x -1,y x +1; 答: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学习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填空: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_ 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_ 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住售 价是 _____ 元。 111 (4)根据一组数据的规律填空:1,-,—.............. (用n表示) 4 9 16 观察你列出的式子,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给出分式的定义:

A 形如B (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 M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 先根据题意列代数式,并观察出它们的共性:分母中含字母的式子。 (二)实践与探索 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丄;⑵-;(3) 3 ;(4)3x y. x 2 x y 3 例2、探究: 1、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x x 1 (1)x 2 ;(2)4X 1。 x 2 2、当x是什么数时,分式2x 5的值是零?根据分式的意义判断。 3、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正?可能为负吗? x 1 4、x取何整数值时,—的值为整数? x 1 例3、已知分式―_—,当x=3时,分式值为0,当x=-3时,分式无意义,求2ax b a,b的值。可类比分数来解。 (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作业: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2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 教学目标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分式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识记。 (二)实践与探索 例4、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22x xy x y x x ++= (2)1 121122-++=-+y y y y y (y ≠—1). 特别提醒:对22x xy x y x x ++=,由已知分式可以知道x 0≠,因此可以用x 去除以分式的分子、分母,因而并不特别需要强调0x ≠这个条件,再如1 121122-++=-+y y y y y 是在已知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y+1得到的,是在条件y+1≠0下才能进行的,所以,这个条件必须附加强调。 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y x y x 32213 221-+; (2)b a b a -+2.05.03.0. 仔细观察分母(分子)的变化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题。深入理解。尝试解题。 例6:约分

(1)4322016xy y x -; (2)4 4422+--x x x 解(2)44422+--x x x =2)2()2)(2(--+x x x =2 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练习:约分: 222(1)3ax y axy 2()3()a a b b a b -++(2)23()()a x x a --(3)242x xy y -+(4) 2239m m m --(5) 299198-(6)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四)小结与作业:请你分别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表述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运算,用到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发表,互相补充,归结为:(1)因式分解;(2)分式基本性质;(3)分式中符号变换规律;约分的结果是,一般要求分、分母不含“-”。 作业: (五)板书设计 分子分母是单项式 例 约分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 (六)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