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ABC法则、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 分析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ABC分类法应用说明

ABC分类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列,从而实现区别对待区别管理的一种方法。ABC法则是帕累托80/20法则衍生出来的一种法则。所不同的是,80/20法则强调的是抓住关键,ABC法则强调的是分清主次,并将管理对象划分为A、B、C三类。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首先将ABC法则用于库存管理。1951年至1956年,朱兰将ABC 法则运用于质量管理,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另一种管理方法——排列图法。1963年,德鲁克将这一方法推广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1.ABC法则与效率

面对纷繁杂乱的处理对象,如果分不清主次,鸡毛蒜皮一把抓,可想而知,其效率和效益是不可能高起来的。而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对象,却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在库存管理中,这一法则的运用就可以使工作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

在一个大型公司中,库存存货的种类通常会很多,动则就可能是十几万种甚至几十万种。鸡毛蒜皮一把抓的管理把管理者累得直不起腰,其收效却甚微,而且可能出现混乱,进而造成重大损失:

第一,盘点清查非常困难,而且难以确保准确性。对于非重要的材料,比如低值易耗品,可能影响还不大,但对于重要材料,例如产品关键部件,如果计数错误,却可能导致缺料,生产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进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丧失市场机会,失去客户。

第二,存量控制困难。重要材料的存量应该作为重点监控,确保不断料又不积压,非重要材料由于其重要性不高和资金占用量小,则可以按一定的估计量备货。如果实行一把抓式的管理,就可能将目光集中在大量非重要材料上,而疏忽了对重要材料的控制。

有一句俗话,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就是不会应用ABC法则的人在我们处理日常事务上,ABC法则的效率和高回报也是显著的。面对众多的问题,如果进行ABC分类,然后处理主要问题,次要的和不重要的问题常常也会迎刃而解。

2.如何进行ABC分类

我们面临的处理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量化的,一类是不能量化的。

对于不能量化的,我们通常只有凭经验判断。对于能够量化的,分类就要容易得多,而且更为科学。现在我们以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分类。

第一步,计算每一种材料的金额。

第二步,按照金额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

第三步,计算每一种材料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比率。

第四步,计算累计比率。

第五步,分类。累计比率在0%~60%之间的,为最重要的A类材料;累计比率在60%~85%之间的,为次重要的B类材料;累计比率在85%.100%之间的,为不重要的C类材料。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ABC分析表来进行上述步骤。从表1可以看出,A、B、C、D、E为A类,F、G、H、I、J、K、L、M、N、0为B类,P、O、R为C类。

表1 库存ABC分析表

材料名称料号年使用量单价使用金额占总金额比率累计比率分类

A 25%25%A类

B 16%41%

C 8%49%

D 6%55%

E 5%60%

F 2%62%B类

G 1.8%63.8%

H 1.5%

I 1.4%

J 1.3%

K

L

M

N

O 85%

P C类

Q

R 100%

合计100%

对于不同的对象,分类时采用的指标是不一样的。上面库存管理,采用的是存货价值指标。对于客户管理,可以采用客户进货额或者毛利贡献额为指标。对于投资管理,可以采用投资回报额作为指标。

应用时机:

该工具经常被用于库存管理,实际上,它和80/20法则一样,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管理工具,企业各项事务都可能用到它。

应用典范

西斯科(Syseo,美国企业,主营食品杂货批发)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西斯科位于第179位。

ABC法则更多地应用于仓储和物流管理中,在以批发业务为主的西斯科公司,ABC法则的应用相当广泛。

ABC分类法的基本程序

、开展分析

这是“区别主次”的过程。它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数据。即确定构成某一管理问题的因素,收集相应的特征数据。以库存控制涉及的各种物资为例,如拟对库存物品的销售额进行分析,则应收集年销售量、物品单价等数据。

2)计算整理。即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包括计算特征数值,特征数值占总计特征数值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因素数目及其占总因素数目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

3)根据一定分类标准,进行ABC分类,列出ABC分析表。各类因素的划分标准,并无严格规定。习惯上常把主要特征值的累计百分数达70%~80%的若干因素称为A类,累计百分数在10%~20%区间的若干因素称为B类,累计百分数在10%左右的若干因素称C类。

4)绘制ABC分析图。以累计因素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主要特征值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所列示的对应关系,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成曲线,即绘制成ABC 分析图。除利用直角坐标绘制曲线图外,也可绘制成直方图。

2、实施对策

这是“分类管理”的过程。根据ABC分类结果,权衡管理力量和经济效果,制定ABC 分类管理标准表,对三类对象进行有区别的管理。

ABC分类法的具体步骤

1、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打算分析针对某一系统搞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2、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3、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物品名称;第二栏品目数累计,即每一种物品皆为一个品目数,品目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第三栏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即累计品目数对总品目数的百分比;第四栏物品单价;第五栏平均库存;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为各种物品平均资金占用额;第七栏为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第九栏为分类结果。

制表按下述步骤进行:将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以大排队方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栏。以此栏为准,将相当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栏、物品单价填入第四栏、平均库存填入第五栏、在第二栏中按1、2、3、4...... 编号,则为品目累计。此后,计算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填入第三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填入第七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填人第八栏。

4、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

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三栏累计品目百分数和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一1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60一8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一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一30%的物品,确定为B类;其余为C类,C类情况正和A类相反,其累计品目百分数为60一8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5%。

5、绘ABC分析图

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第三栏和第八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曲线,则绘成ABC曲线。

按ABC分析曲线对应的数据,按ABC分析表确定A、B、C三个类别的方法,在图上标明A、B、C三类,则制成ABC分析图。

本文来自德仔工作室https://www.360docs.net/doc/1f1390274.html,/Channel/Informationize/ArticleShow.aspx?AI=58599

严歌苓说,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从陌生进展为熟识,从熟识走向陌生,同样是正常进展。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牢固,也许前一秒钟还牵手一起经历风雨,后一秒就说散就散,所以,你要懂得善待和珍惜。

人与人相处,讲究个真心,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给予真情,我还你真意,人心是相互的。

两个人在一起,总会有人主动,但主动久了,就会累,会伤心,心伤了就暖不回来了,凡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多一份忍耐和谦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气和误解,也少了一些擦肩而过。

做人不要太苛刻,太苛无友,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重在包容。包容是一种大度,整天笑呵呵的人并不是他没有脾气和烦恼,而是心胸开阔,两个懂得相互包容的人,才能走得越久。

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份真诚,俗语说,你真我便真。常算计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孰不知被欺骗过的人,就会选择不再相信,千万别拿人性来试人心,否则你会输得体无完肤。

人与人相处不要太较真,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句话而争辩的面红耳赤,你声音大,我比你嗓门还大,古人说,有理不在声高,很多时候,让人臣服的不是靠嘴,而是靠真诚,无论是朋友亲人爱人都不要太较真了,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你对我好,我又岂能不知,你谦让与我,我又怎能再得寸进尺,你欣赏我,我就有可能越变越好,你尊重我,我也会用尊重来回报你,你付出爱,必会得到更多的爱。

与人相处,要多一份和善,切忌恶语相向,互相伤害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彼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平,每个人心中都藏一份柔软,表面再强势的人,内心也是渴求温暖的。

做人要学会谦虚,虚怀若谷。人人都喜欢和谦虚的人交往,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这就是胸怀。

有格局的人,心中藏有一片海,必能前路开阔,又何愁无友。

人与人相处,开始让人舒服的也许是你的言语和外表,但后来让人信服的一定是你的内在。就如那句,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人这一生,遇见相同的人不容易,遇见正确的人更不容易,只有选择了合适的相处方式,带上真诚与人相处,才会走得更长,更远更久。

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份真诚,俗语说,你真我便真。常算计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孰不知被欺骗过的人,就会选择不再相信,千万别拿人性来试人心,否则你会输得体无完肤。

人与人相处不要太较真,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句话而争辩的面红耳赤,你声音大,我比你嗓门还大,古人说,有理不在声高,很多时候,让人臣服的不是靠嘴,而是靠真诚,无论是朋友亲人爱人都不要太较真了,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你对我好,我又岂能不知,你谦让与我,我又怎能再得寸进尺,你欣赏我,我就有可能越变越好,你尊重我,我也会用尊重来回报你,你付出爱,必会得到更多的爱。

与人相处,要多一份和善,切忌恶语相向,互相伤害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彼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平,每个人心中都藏一份柔软,表面再强势的人,内心也是渴求温暖的。

做人要学会谦虚,虚怀若谷。人人都喜欢和谦虚的人交往,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这就是胸怀。

有格局的人,心中藏有一片海,必能前路开阔,又何愁无友。

人与人相处,开始让人舒服的也许是你的言语和外表,但后来让人信服的一定是你的内在。就如那句,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是排列图的特殊形式。它们被用来区分问题的重要程度,以便于确定最重大的问题。帕累托图能帮助团队获得一个起最大作用的清晰图。 历史 在帕累托图的背后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帕累托”来自维尔弗累多·帕累托(1848-1923)。生于巴黎,他的家人为了寻找更多的政治自由,逃离了意大利的热那亚。帕累托,经济学家,对财富的分配不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制定数学模型来量化这种分配不均。 乔M.朱兰博士,质量领域的世界知名领袖,在1940年年底准备质量控制手册。他需要一个简短的名字来命名“重要的少数”和“琐碎的多数”现象。他在手稿里描述了一些累计曲线,在下面写上字,“帕累托分配不均原则……”。文字很清楚地表明帕累托仅仅在他的收入和财富的研究中应用了这一原则;朱兰博士把它说成是“普遍性”原则。因此,这个图应该命名为“朱兰图”。累计曲线图在1904-1905年首先被米.澳.洛伦茨使用,让事情变得复杂。 简单地说,这一原则指出(在多数场合),少数问题(约20%)将呈现最大的改进机会(约80%)。 典型帕累托图 LEGEND TITLE: SHIPPING ERRORS PERIOD: 1/89-4/90 SOURCE: RECEIVING REPORTS NAME: DIANA MAGNETTI DATE: JUNE 1, 1990

为什么要用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用来: (A)从全新的视角分析问题; (B)把注意力集中在按优先次序排好的问题上; (C)在不同时期比较数据的变化; (D)为建一条累计线提供基础。 简单的数据安排过程可能显示一些重要的,要么就是被忽略的。在问题的调查中,选择分类,将数据列成表格,处理数据,构建帕累托图,在问题的调查中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用的目的。 “要事第一”是帕累托图背后的思想。正确的构造图应该表明资源能被最好地用于解决“大”问题的地方。 累计线很方便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缺陷等级能构成所有缺陷的70%?” 当有限的资源可用时,帕累托图以一个系统的方式来直接反映问题。 需要注意的事项 操作型定义很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总是提出假设,又不去实现它。 以下面的方式来考虑操作型定义。 操作的:我们都同意该做什么? 定义:我们都同意每个词的意思? 操作型定义的两个好的信息来源是W.爱德华戴明的摆脱危机(第9章)和朔尔特斯的团队手册(2-28—2-29)。 帕累托图 概述 一张帕累托图就是一个栅栏图。栅栏的长度代表发生的频率或成本(金钱,时间)。因此,图表视觉上显示了更为明显的那种形式。 何时使用 当小组分析数据,揭示未被察觉的模式时 当试图将重点放在最重要的问题或原因时 当和别人交流你的数据时 当通过比较原因和影响的帕累托典型图,叙述原因和影响时 当通过比较之前的和之后的数据,评估改进时 步骤 1.决定你会使用的项目组的类型 2.决定图表要包含的时期 3.决定使用的测量方法——频率,百分比,成本,时间,数量。 4.收集数据。

帕累托相关原理及其应用

帕累托相关原理及其应用 前言: 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西方经济学被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的是实际经济体系的运行,它对经济行为作出相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经济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简单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会如何”的问题,但是除此之外,西方经济学家还应该回答“应当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即他们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这就是规范经济学的内容。由此看来,我们这学期的课程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具体的说,福利经济学就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和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政策问题,换句话说,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配置以及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即资源的最有配置。 如何判断各种不同的资源配置的优劣,以及确定所有可能的资源配置中的最优资源配置呢?在这个问题面前,经济学上接受了帕累托相关原理。 关键词:帕累托最优福利最大化帕累托法则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 经济学的目的是全社会福利的极大化。但是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全社会的福利总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困难在于不同人的福利无法相加。没有任何分析方法可以严格证明,我多赚一元钱,同时你多亏一元钱,可使社会福利总和保持不变,尽管人们可能这样猜想。福利的最后依据是人的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既然是主观的,就无法对它作客观的运算。 严格的帕累托最优可以用多目标数学规划来描述。假设我们同时有若干个目标,这些目标彼此独立,又无法加权求和。试问我们如何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一般而言,如果突出某一个目标,必定会牺牲其它的目标。所以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的目标。帕累托最优的意思是尽量改进各个目标,一直达到某一程度,此时任何一个目标的改进要以恶化其它目标为代价。这一状态,就称为帕累托最优。它不是一个唯一解,对各个目标照顾的程度不同便有不同的解。但它避免了存在有改进余地而没有利用的不利状态。 将这一概念应用到经济学,我们的多目标是社会中每一个公民的物质条件。市场经济就是帕累托最优的一个解。如果任何个人的物质条件尚有改进的机会,而不必以降低别人的物质条件为代价,则我们还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经济的繁荣发达就是用不断朝帕累托最优改进的方法来实现的。举例说,如果双方同意做一笔买卖,彼此都能获利,而且不存在负的外部性(使第三者受损),那么促成这种交易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而阻止交易的实现就是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简单说来,经济的繁荣就是靠利用一切交换获利的机会来实现的。 经济学应用帕累托最优的概念,隐含着三个极重要的前提。第一,它假定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权利是相同的,如果损害某人而让别人得益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它的深刻含义是市场经济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经济。在被帝王贵族统治下的经济,统治者的权利高于被统治者,因而那里不可能实现市场经济。第二个前提是在市场经济中帕累托的最优解取

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 百科名片 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解释 所谓帕累托最优,一种解释: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处境变好。如果一种变革能够使没有任何人处境变坏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得更好,我们就把这个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一般地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现状不是处在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相应地,如果没有任何帕累托改进余地,就意味着现状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另种解释:它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在有更好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两种解释大同小异,任选一种即可。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条件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交换最优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产品混合最优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ABC法则、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 分析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ABC分类法应用说明 ABC分类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列,从而实现区别对待区别管理的一种方法。ABC法则是帕累托80/20法则衍生出来的一种法则。所不同的是,80/20法则强调的是抓住关键,ABC法则强调的是分清主次,并将管理对象划分为A、B、C三类。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首先将ABC法则用于库存管理。1951年至1956年,朱兰将ABC 法则运用于质量管理,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另一种管理方法——排列图法。1963年,德鲁克将这一方法推广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1.ABC法则与效率 面对纷繁杂乱的处理对象,如果分不清主次,鸡毛蒜皮一把抓,可想而知,其效率和效益是不可能高起来的。而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对象,却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在库存管理中,这一法则的运用就可以使工作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 在一个大型公司中,库存存货的种类通常会很多,动则就可能是十几万种甚至几十万种。鸡毛蒜皮一把抓的管理把管理者累得直不起腰,其收效却甚微,而且可能出现混乱,进而造成重大损失: 第一,盘点清查非常困难,而且难以确保准确性。对于非重要的材料,比如低值易耗品,可能影响还不大,但对于重要材料,例如产品关键部件,如果计数错误,却可能导致缺料,生产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进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丧失市场机会,失去客户。 第二,存量控制困难。重要材料的存量应该作为重点监控,确保不断料又不积压,非重要材料由于其重要性不高和资金占用量小,则可以按一定的估计量备货。如果实行一把抓式的管理,就可能将目光集中在大量非重要材料上,而疏忽了对重要材料的控制。 有一句俗话,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就是不会应用ABC法则的人在我们处理日常事务上,ABC法则的效率和高回报也是显著的。面对众多的问题,如果进行ABC分类,然后处理主要问题,次要的和不重要的问题常常也会迎刃而解。 2.如何进行ABC分类 我们面临的处理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量化的,一类是不能量化的。 对于不能量化的,我们通常只有凭经验判断。对于能够量化的,分类就要容易得多,而且更为科学。现在我们以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分类。 第一步,计算每一种材料的金额。 第二步,按照金额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

帕累托原则

帕累托原则 在落后的管理观念中,人们看不到时间的价值,不知道时间的作用。如车间里工人成批闲聊;订某一项合同,需盖半年橡皮图章,而此时引进项目也已成为落后项目等等。成功与成就往往来自科学地安排时间,现代人一定要树立时间观念。 一、树立你的时间观念如何树立现代管理的时间观念? 1. 把握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紧时间,可以创造机会。没有机会的人,往往都是任何时间流逝的人。很多时候,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行动快的人得到了它,行动慢的人自己错过了它。所以,要抓住机会,就必须与时间竞争。 2. 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现代人从事企业工作,重要的是时间管理,很多企业人十分辛苦,每天早出晚归,疲于奔命,但如果加以认真研究,仍可发现,许多工作是在白白浪费时间。结果,大事抓不了,小事也抓不到,企业人应有自己的时间安排,抓住关键,掌握重点。 3. 讲话、开会也要讲究成本经常开会,讲话既多又长,并非优点。有效的会议,时间不多,又取得成效。文山会海无非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可以生产很多产品,这就是会议的成本。应该计算一下,有效益的会当然可以多开,如果没有效益,还是应该减少这样的会议。 4. 开展时间管理学的研究时间观念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观念,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就是降低效率。应该重视对时间管理学的研究,设立专门的时间管理学课程,让每一个人都用正确的时间观念思考问题的行动,讲求效率,充当时间的主人,迎接未来的挑战。 企业人节约时间的秘诀: ①。处理公务切忌先办小的,后办大的,应先做最重要的事。 ②。用大部分时间去处理最难办的事。 ③。把一部分交给秘书去做。 ④。能打电话解决的就打电话,少写信,必须写信时就尽量短写。 ⑤。减少会议。 ⑥。拟好工作时间表。 ⑦。分析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多少时间被浪费了。

项目经理必备时间管理技能(3)-帕累托原则

项目经理必备时间管理技能(3)—帕累托原则小故事: 有一位哲人看见见一个农夫正在砍树,每一斧头下去都只能砍下一小块树皮——明显是因为这把斧头太钝了。 于是哲人就问农夫:为什么你不先把斧头磨快了再砍? 农夫回答说:我没有时间磨斧头! 农夫是真的没有时间吗?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小时候就学过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农夫会有这样的思想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时间管理的重要利器——帕累托原则:——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比如,总是那些20%的客户给你带来了80%的业绩,可能创造了80%的利润;世界上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80%的人只分享了20%的财富。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应当对要做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进行如下的排序: A.重要且紧急〔比如救火、抢险等)——必须立刻做。 除非是这些情况都同时出现(老天,请不要这种情形发生吧),否则你就能够处理它们。因此它们的紧急和重要性,要比其他每一件事都优先。如果拖延是造成紧急的因素,则现在已经不能再拖延了。在这些情形下,时间管理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 B.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学习、做计划、与人谈心、体检等)——只要没有前一类事的压力,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 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所谓重要的事情都不是紧急的,我们可以现在或稍后再做。在很多情形之下似乎可以一致拖延下去;而在太多的情形下,我们确定这样拖延着。这些都是我们永远没有着手的事情。 例如:你要参加提升你专业技术的培训班;你想找出时间先做一番初步资料搜集之后,再向老师提出你的计划。 这些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点:尽管它们具有重要性,可以影响到你的健康、财富和家庭的福利,但是你如果不采取初步行动,它们可以无限期的拖延下去。如果这些事情没有涉及到

帕累托图、鱼骨图、散点图、条形图、直方图、趋势图、控制图总结概论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 各种图的总结

目录 帕累托图 (3) 一、定义 (3) 二、最优 (3) 三、最优的条件 (4) 四、定律 (4) 鱼骨图 (6) 一、定义 (6) 二、鱼骨图的三种类型 (6) 三、鱼骨图制作 (6) 四、鱼骨图使用步骤 (7) 五、鱼骨图案例分析 (8) 六、用统计工具软件MINTAB制作鱼骨图 (8) 散点图 (9) 条形图 (10) 一、简介 (10) 二、描绘条形图的要素 (10) 直方图 (11) 一、科技名词定义 (11) 二、百科名片 (11) 三、目录 (11) 四、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12) 五、用直方图来观察和分析生产过程质量状况 (12) 六、如何判断直方图是否正常的形状: (13) 七、直方图在摄影上的应用 (15) 趋势图 (16) 一、简介 (16) 二、柱形图 (16) 控制图 (19) 一、百科名片 (19) 二、定义 (19) 三、作用 (20) 四、控制图的预防原理 (20) 五、统计过程控制的实质 (20) 六、计量值控制图 (21) 七、计数值控制图 (21) 八、判断稳态的准则 (22) 九、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问题 (23) 十、基本结构 (24) 十一、详细分类 (24) 十二、扩展阅读 (24)

帕累托图 一、定义 帕累托图又叫排列图、主次图,是按照发生频率大小顺序绘制的直方图,表示有多少结果是由已确认类型或范畴的原因所造成。它是将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改进项目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可以用来分析质量问题,确定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 按等级排序的目的是指导如何采取纠正措施:项目班子应首先采取措施纠正造成最多数量缺陷的问题。从概念上说,帕累托图与帕累托法则一脉相承,该法则认为相对来说数量较少的原因往往造成绝大多数的问题或缺陷。 帕累托图 排列图用双直角坐标系表示,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分析线表示累积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到右排列,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以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帕累托法则往往称为二八原理,即百分之八十的问题是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所造成的。帕累托图在项目管理中主要用来找出产生大多数问题的关键原因,用来解决大多数问题。 在帕累托图中,不同类别的数据根据其频率降序排列的,并在同一张图中画出累积百分比图。帕累托图可以体现帕累托原则:数据的绝大部分存在于很少类别中,极少剩下的数据分散在大部分类别中。这两组经常被称为“至关重要的极少数”和“微不足道的大多数”。 帕累托图能区分“微不足道的大多数”和“至关重要的极少数”,从而方便人们关注于重要的类别。帕累托图是进行优化和改进的有效工具,尤其应用在质量检测方面。 二、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重要

二八定律和帕累托积累

二八定律和帕累托积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同样帕累托积累告诉我们: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以上两项“铁律”已被社会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比如以下:20%的产品或20%的客户,为企业赚得约80%的销售额;20%的罪犯的罪行占所有犯罪行为的80%;20%的驾驶员,引起80%的交通事故;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20%的人口所消耗;世界财富的80%,为20%的人所拥有;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二八定律和帕累托积累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现实:这个世界原本是不公平的,公平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二八定律还会产生一个效果,那就是性感的“马太效应”,什么是马太效应?很简单,就一句话“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关于20%富人和80%穷人相互流动的问题解释:社会的各个阶层正在悄悄形成,从房地产开始,富人与富人住在一起,穷人与穷人挤在一处,将来社会阶梯一旦形成,攀登起来将是十分辛苦的,因壁垒会越来越难以逾越,所以说所谓的流动,在未来10年内会逐渐趋于封闭,直到最后形成世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不是开玩笑,这种局面真的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现实中,受到良好教育的富家子女在辛苦打工积累社会经验,获取相关知识,以便日后管理庞大的家族资产。而有些穷家子女却在家里作威作福,讲吃讲穿,即使有个温饱工作也惦记着超前消费,真正的“贫家出娇儿”。要知道压力不仅在于一代人,因若不努力,一代过得不好,必然会殃及下一代,使他们世世代代不得翻身,因那时梯子已经形成,投机的机会越来越少,对于许多能力平平的人来讲,制度设计得再平等也没有用,因为很多事情从出生时就注定了。20%和80%的社会结构最终会趋于封闭,然后毁灭,这是必然。但是新成长起来的王朝或力量,不出几年还是会变成20%和80%的结构,就好比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朝代更替,但本质都没有改变,无非是农民造反成了皇帝反过来再压迫农民,这就是人类私欲的结果,无穷无尽。因此不管是当年的20%落魄为如今的80%,还是当年的80%摇身一变挤进了如今的20%,大局总会是二八定律衍生出的金字塔结构,在动态中稳定,直到人类毁灭。 事情的本质是一个朴素而简单的道理:个人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价格涨跌,而在于你身处哪种阶级地位。有本事混到那20%的“统治阶级”当中,无论价格怎样涨跌,都不会影响你的决策,甚至强大到一定程度,你还可以“做局”来操纵价格的涨跌。没本事的普通人永远属于那80%的“被统治阶级”范围内,所以一边被控制,一边不服气,这就是结果!你们记住“被统治阶级”就是统治者圈养的牲口,是食利集团一生追逐的唯一且最大的血源。 人类社会是分等级的:社会阶级构成在100年以内肯定都是金字塔型的,不论怎么改朝换代,永远是少数人掌握大部分资源,永远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人与人之间永远是有差别、有等级、有层次,这就是结果!千秋万代也不要指望80%的人有一天能同时生活的很富裕,这是幻想。即使未来某一天能实现,我们这代人也早死了几百年了,骨灰都没有了,见不到那一天的,这就是结果!细心反思一下:普通人几乎在所有的经济问题上都捉襟见肘,比如:买个小房、结个小婚、生个孩子、给老人看个病......

帕累托分布

小组成员:142090304 李志慧 142090308 杜晶鑫 142090311 葛霞 142090313 宋志娟 142090321 刘芳 帕累托分布 一、什么是帕累托分布 帕累托分布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命名的。是从大量真实世界的现象中发现的幂次定律分布。这个分布在经济学以外,也被称为布拉德福分布。 帕累托因对意大利20% 的人口拥有80% 的财产的观察而著名,后来被约瑟夫·朱兰和其他人概括为帕累托法则(80/20 法则),后来进一步概括为帕累托分 布的概念。 帕累托分布的提出背景 19 世纪末期,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认为,贫与富的存在,既是经济 问题,也有政治原因。 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最终总会流向少数人群;他还发现,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比较确定的计量经济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模式可

以重复出现,甚至可以预测。经济学把这一社会财富的分布状态,称为“帕累托 分布”。 帕累托分布可以归纳为一个非常简洁的表述:通过市场交易,20% 的人将占有80% 的社会财富,如果交易可以不断进行下去,那么,“在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 的收获来自20% 的努力; 其他80% 的力气只带来20% 的结果”。丹尼尔·贝尔在《帕累托分布与收入最大化》中进一步叙述到:“如果待分配的财富总量是100 万元,人数为100 人,那么我们会有这样一组对应的分配比例:排在前面的20 个人,分得80 万元;同理,这20 人中的 4 个人,分得64 万元; 4 个人中的 1 个人,分得50 万元。” 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用数学公式简单处理一下,就会显示一条收缩中的“财富 曲线”以及一条发散中的“贫困曲线”。它的最终走向,是必然会“清零”的,也只有如此,“财富”中所包含的生产力因子才能重新释放出来。 帕累托分布从经济学角度论证出,社会分配的“绝对的失衡”必然导致“绝对的贫困”,甚至 导致“宗教末日审判”的来临,除非我们可以通过政治手段,人为地阻止财富向高端不断聚集, 否则,贫富双方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二、帕累托参数分布

帕累托标准

1、简述帕累托标准的三个条件。 答:要达到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⑴交换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商品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都相等。⑵生产效率条件。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⑶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2、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①公共物品失灵。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即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市场机制往往发生失灵;②外部性失灵。外部正、负效应都交扭曲资源配置有效状态。③垄断性失灵。垄断现象的存在使市场上竞争性均衡机制失去作用。④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⑤收入分配失灵。两极分化是市场机制的必然后果。⑥宏观经济的失衡。经济周期性波动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经常性特征。 3、如何通过公共财政机制实现公共部门经济职能。 答,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是通过公共财政机制的发挥而得以履行的。1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财政投资、政府预算、税收等于段调节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结构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特别是那些基础产业、瓶颈产业、具有重人技术创新意义的产品等。调节资本品和消费品结构.影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生产什么”。公共财政还可以通过改变生产过程投入资源的组合、生产布局、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影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如何生产’。2政府可通过税税收如累进税、转移支付和购买支出、公共管制等方式健进全社会范刚内的分配公平3政府可通过自动政策、,相机抉择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关税政策等,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 4、公共产品有什么特征? 答:公共产品的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5、公共产品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答:分类标准是,根据某一产品具有这两个特征的多少,在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还可分为拥挤性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准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6、简述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有效定价原则的区别。 答: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私人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和产量的调节者,当某一价格水平下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时,私人产品就达到了均衡;而在公共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产量的接受者和价格的调节者,当人们为公共产品愿意的总支付等于公共产品提供者在这一产出水平上的供给价格时,公共产品就达到了均衡。因此,私人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为价格

帕累托最优知识讲解

帕累托最优 摘要: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帕雷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 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 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 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关键词: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重要前提、条件、资源配置、效率、“80/20”法则、资本配置 引言:关于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学迄今所能给与的明确界定就是“帕累托效率”,也称为“帕累托最优”。 所谓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基础之上。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如果一个经济制度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有三个重要前提: 第一,它假定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权利是相同的,如果损害某人而让别人得益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它的深刻含义是市场经济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经济。在被帝王贵族统治下的经济,统治者的权利高于被统治者,因而那里不可能实现市场经济。

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维弗雷多·帕累托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定律)也叫巴莱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 理论来源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二八定律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出现的概率很小)。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人们所采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二八现象 1.管理学: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这个80/20定律被 一再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占了80%,拥有20%的财富;第二种只占20%,却掌握80%的财富。 2.心理学: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他们一出生就鹤立鸡群。 3.日常生活中的“二八法则”:以下是二八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态度不好 2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功--------------80%的人不愿改变环境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80%的人永远谩骂、批评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品质管理QC七种(大)手法工具--帕累托图.

品质管理QC 七种(大手法工具--帕累托图 一、概述 工场内常常需处理不良品、灾害、故障、投诉等问题点,这些问题点按项目分类后会有2-3个项目占全体的大部分。帕累托图是针对这些问题点按现象、原因来分类,将数据按由大至小的顺序排列,以柱状图和累积曲线图作成 帕累托图是在不良对策中发现重要问题点的情况下使用。也就是说,不良损失额的大部分是由几个主要项目构成,残余的小部分则为多数的不良项目。其意义在于对前者的不良项目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实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数或使成本大幅度的减低。 二、帕累托图的作法 步骤1 数据的收集

对于发现的不良、灾害、及错误等问题点收集数据,数据收集期间我们可以根据问题发生状况及性质来决定数据集计的周期,例如:以一个月、三个月(一年四次)为周期,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每星期每星期的来收集。 下表是某制品检查中所发现的不良数,期间是一个月,检查台数为500台。表一不良的数据 步骤2 将数据根据原因及内容进行分类 原因可按材料、机械、作业者、作业方法分类;内容可按不良项目、场所、时间进行分类 步骤3 根据分类项目来整理数据,并作成计算表 分类项目按数据多少由大到小排列,“其他”项目不论多大都是排在最后表二计算表 例如:到涂装位置的累积件数为

(脏污)+(涂装)→31+18=49 并且, 最后项目的累积件数一定要等于总件数步骤4 图表中纵轴和横轴的作成 纵轴和横轴最好是一样长, 并适当的决定刻度的间隔纵轴:坐标终点应稍大于数据的合计数, 并且恰当选择(凑整 横轴:按项目的数据多少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并在下面记入相应的项目名称纵轴是记录件数、金额等特征值;横轴记录分类项目下面是纵轴、横轴记录项目的具体举例: 表三项目举例 步骤5 柱状图的作成 柱状图中“其他”项放置最右端,各项目之间无间隔。“其他”项不论它有多大,应放在最右端作为最后一个项目,并且作为检讨的对象步骤6累积曲线的作成

多目标规划帕累托解算例

Pareto: In the single objective case, one attempts to obtain the best solution, which is absolutely superior to all other alternatives. 在单目标的情况下,一个试图以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是绝对优于所有其他的替代品。 In the multiple objective case, there does not necessarily exist a solution that is best with respect to all objectives because of incommensurability and conflict among objectives. 在多个目标的情况下,不存在必然存在着一个解决方案,最好是不可通约性和目标之间的的冲突,因为所 有的目标。 There usually exist a set of solutions; nondominated solutions or Pareto optimal solutions, for the multiple objective case which cannot simply b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通常存在的一整套解决方案;非支配的解决方案或帕累托最优的解决方案,为多个目标的情况下,不能简单 地互相比较。 For a given nondominated point in the criterion space Z, its image point in the decision space S is called efficient or noninferior. A point in S is efficient if and only if its image in Z is nondominated. 对于一个给定的的标准空间z的非支配点,其形象在决定空间S点是所谓的效率或劣。非支配当且仅当其 在Z的形象是一个S点是有效的。 Definition 1: For a given point z0€Z, it is nondominated if and only if there does not exist another point z€Z such that, for the maximization case,where, z0 is a dominated point in the criterion space Z. Definition 2: For a given point x0€S, it is efficient if and only if there does not exist another point x€S such that, for the maximization case,where, x0 is inefficient.定义1:对于一个给定的点Z0属于Z,它非支配当 且仅当不存在另一点于属于z的,最大化的情况下,其中,Z0是在标准空间Z.的主导点 定义2:对于一个给定的点x0属于S,它是有效的当且仅当不存在另一点x属于S,最大化的情况下,其 中,X0是低效的。 Example 1: Two-objective (bicriteria) linear programming 例1:两个目标(bicriteria)线性规划 m ax We can observe that both regions are convex and the extreme points of Z are the images of extreme points of S. 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两个地区是凸的并且极端点的Z是极值点S的的图像。 The extreme points in the feasible region S of the decision space are shown in Fig. 4.1: 在可行区域的决策空间小号的极端点如图.4.1:

帕累托图

度依次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可以用来分析质量问题,确定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 或者任何与数据关联的描述符来进行分类表示,该是一件多么便捷的事情。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 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在有更过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3条件 交换最优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 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混合最优 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 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 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另外,著名的帕累托法则(或80/20 法则),则是由约瑟夫·朱兰(Joseph M. Juran)根据维弗雷多·帕雷托本人当年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而得推论出来的。

帕累托最优

所谓帕累托最优,一种解释: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处境变好。如果一种变革能够使没有任何人处境变坏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得更好,我们就把这个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一般地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现状不是处在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相应地,如果没有任何帕累托改进余地,就意味着现状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另种解释:它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在有更好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两种解释大同小异,任选一种即可。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条件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交换最优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产品混合最优 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其他法则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著名的帕累托法则(或80/20法则),则是由约瑟夫·朱兰(Joseph M. Juran)根据维弗雷多·帕雷托本人当年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而得推论出来的。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译自英文维基) 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在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得到应用的经济学概念。这个术语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帕累托使用这个概念研究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问题。 假设为一组个体进行了初次的商品分配,改变分配,使得至少一个个体更好而没有任何其他个体变坏,称为帕累托改进。不能进一步做帕累托改进的分配称为“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是效率的最小概念,并不一定形成社会期望的资源分配结果:它没有考虑公平问题,或社会的整体福祉。 概述 非帕累托效率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改变商品分配可以使一些个体在没有任何个体变坏的前提下变得更好,因此可以通过帕累托改进达到帕累托效率。这里的“变得更好”通常被解释为“置于占优位置”。人们普遍接受,非帕累托效率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效率是经济体系和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任何体系中的经济分配是非帕累托效率的,就有帕累托改进的潜力,以达到帕累托 效率:通过重新分配,至少有一个分配对象的福祉可以被改善而不减少其他任何分配对象的福祉。 (上图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显示了生产效率是帕累托效率的先决条件。A点对生产来说不是有效率的,因为在不减少其他商品的生产的前提下能够生产更多两种商品(黄油和枪)中的一种或两种。因此,从A到D的移动可以在没有其他人变坏的前提下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改进)。不是帕累托效率的,因为枪的生产减小了。同样,从A到B的移动也不是帕累托效率的,由于黄油的生产减小了。具有相同X或Y坐标的边界曲线上的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的。) 在实际中,为确保旨在提高经济效率的改变没有使任何人受损,可能需要对一个或多个当事方进行补偿。举例来说,如果经济政策的变化使受法律保护的垄断不复存在,使市场变得具有竞争力和更有效率,这种变化就使得垄断者受损。然而,垄断者的损失将被效率上的增益远远抵消。这意味着垄断者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同时经济中的其他人也能够实现效率上的增益。因此,没有人变坏而有人变好的要求达到了。在现实中,实际的补偿工作会有可观的相关成本(frictional costs),也可能导致激励扭曲,既然大多数现实世界中的政策变化的参与者都不是原子的,而是有相当大的市场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