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总分:171.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4,分数:14.00)

1.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期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分数:1.00)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15岁

解析:

2.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是()。

(分数:1.00)

A.感知运动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前运演阶段

D.具体运演阶段

解析:

3.提出“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解析:

4.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1.00)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解析:

5.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

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分数:1.00)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左右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左右√

解析:

6.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

7.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解析:

8.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

段是()。

(分数:1.00)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解析:

9.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分数:1.00)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解析:

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解析:

11.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分数:1.00)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解析:

12.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

渡的时期。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分数:1.00)

A.运算能力的培养

B.操作能力的培养

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析:

1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意指()。

(分数:1.00)

A.最新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B.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解决问题水平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解析:

14.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作反应,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

(分数:1.00)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

二、填空题

(总题数:2,分数:2.00)

1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重要概念是()。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解析:

16.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2)前运算阶段(2~6、7岁);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解析:

三、名词解释

(总题数:8,分数:40.00)

17.心理发展

(分数:5.00)

正确答案:(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

)

解析:

18.离差智商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离差智商是根据标准差和平均数来计算智商的,即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来衡量。)

解析:

19.知觉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解析:

20.气质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解析:

21.最近发展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解析:

22.学习风格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解析:

2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解析:

24.自我意识

(分数:5.00)

正确答案:(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解析:

四、简答题

(总题数:7,分数:35.00)

25.简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他的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元论。成分智力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经验智力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情境智力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

26.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摆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一是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二是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解析:

27.简述社会化。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 解析:

28.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目前一般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基础,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发展方向。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则把这种可能性转为现实。

(1)遗传因素。所谓遗传是指受精作用个体生命开始之初,父母的特征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过程。(2)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包括政治,法律,道德,风俗习惯以及衣食住行的方式等。

(3)家庭因素。家庭是人生活中最主要的环境,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的养育中长大。(4)学校因素的影响。首先是老师的影响。其次是同学之间的影响。再次是学习过程的影响。)

解析:

29.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

(2)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3)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解析:

30.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1)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2)重新定位教学观。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自己。

(3)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

(4)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备课、上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解析:

31.简述认知发展的规律。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感知运动——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形式运算。以上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异,而存在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而且不能互换。每一行为模式源于前一阶段的结构,由前一阶段的结构引出后阶段的结构。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并为后者所取代。各个阶段不是截然的阶梯式,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解析:

五、论述题

(总题数:4,分数:80.00)

32.论述斯滕伯格智力三元理论观点及其应用。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斯滕伯格(Sternberg,1985,1988)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他的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元论。

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一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例如,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这个决定就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二是执行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三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s),是指个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例如,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

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应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能力,而就业面试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情境智力,他们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 解析:

33.阐述评价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一员,埃里克森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修正了弗洛伊德只强调生物的性的因素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和教育在人格发展的作用,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不再终止于青春期,他所提出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涵盖了人一生的发展,比较早地对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这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完整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埃里克森的理论把分析重点从本能冲动的无意识方面转移到自我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意识方面。他强调自我的作用,引进了心理危机的概念,并相应地重视家庭和社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他对于各阶段的发展危机的描述,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提醒我们重视每个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他所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混乱”,对于我们研究和解决青春期问题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埃里克森虽然也十分强调发展的顺序性,但在他的理论中,并不存在发展与不发展的问题,而只有发展的好坏。发展的成功与否与发展的阶段无关,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都可能出现成功或不成

功之处,这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内容,但并不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出现。每个人都会完成八个阶段的发展,但是他们在每个阶段中的发展质量是有差别的。这种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

但是,埃里克森的理论也有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认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经历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在不同的社会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俗,这些文化习俗对于个体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解析:

34.联系实际论述人格的本质特征。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35.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4)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有其内在的规律。)

解析: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4.doc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4 (总分:3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11.00) 1.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这里的适应是()。 (分数:1.00) A.生理适应 B.心理适应 C.人际关系适应 D.环境适应 2.学习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这种变化()。(分数:1.00) A.都可以直接观察到 B.都不可以直接观察到 C.既有生理成熟的,也有心理发展的 D.既有可以观察到的,也有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3.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强调模仿的作用 B.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C.强调中介变量的作用 D.强调强化的作用 4.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分数:1.00) A.发现性 B.接受性 C.间接性 D.方向性 5.在梅耶学习过程模式中“工作记忆”是指()。 (分数:1.00)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6.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是()。 (分数:1.00) A.直接经验的学习与间接经验的学习相结合 B.把新信息纳人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C.理解公物之间的关系、结构和性质等 D.让学生面临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7.学习可以通过()表现出来。 (分数:1.00) A.行为的持久变化 B.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C.个体外部行为的变化 D.相应的行为变化 8.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变化是()的结果。 (分数:1.00)

A.适应 B.学习 C.生理成熟 D.刺激物的持续作用 9.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行为()。 (分数:1.00) A.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 C.近朱者赤 D.蜜蜂采蜜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分数:1.00)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小鸭子的印刻现象 C.蜘蛛织网 D.儿童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 11.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分数:1.00)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二、填空题(总题数:1,分数:1.00)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________变化。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分数:10.00) 13.学习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知识领会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 1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述生成学习理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P4)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6) (1)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P14) (1)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 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性。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 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 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 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 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1903年 第二章学生心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3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P34)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平衡化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8) 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是人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西方: 冯特桑代克 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1914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俄国: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西方: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扩大②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前苏联:①注重理论观点的探讨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布隆斯基、鲁宾斯坦②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我国:20世纪初,出现第一本《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0年代学习和介绍苏联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 西方:①内容日趋集中,初步形成理论体系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前苏联:①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由排斥到亲近②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③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我国:("文革")中断 四.深化拓展时期(20C80年代以后) ①各理论派别分歧越来越小,东西方相互融合 ②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国:复苏繁荣19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1、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

1.当代教育学的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学习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2.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谈谈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围绕学习过程的内容有: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个体差异与教育和学习动机,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以及各类学习如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等。教学心理的发展要晚于学习心理。 3.比较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同化和顺应不断平衡的过程,个体在不平衡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样,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维果斯基认为发展原因: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既不在主张毫无根据的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维果茨基发展理论对几教育的影响: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的思想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建构主义者们不再局限于仅仅强调教学的结果和处外部变量,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部变量,如一些变量性和过程性变量。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启发下,教育研究者对学习和教学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 ○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的区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 ○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4.简要的叙述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何影响? 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有 (1)感觉通道 ○1视觉型学习者。 ○2听觉型学习者。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 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 (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 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 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 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 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1.1复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如图所示: 2.学习与教学因素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帮助师生传递信息。

(5)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影响教学过程,后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教学、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投入和学习策略,社会情境因素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家庭影响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和测量 通过对学习与教学行为的描述和测量来界定本领域的概念,是进行学习和教学实证研究的基础。 2.理解和说明 旨在理解观察到的学习和教学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 运用测量工具与相关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 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学习与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2.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学习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教学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情境和内容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当代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读《当代教育心理学》有感 第一次接触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当时市面上有关教育的心理学教材有很多,比如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等。最后,权衡再三,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主编为陈琦和刘儒德。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自从1997年第一版问世之后,于2007年再版,此次修订对教材的内容、结构、体例以及文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该书属于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并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前设立内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关键术语界定与思考问题等;在全书后面还罗列了参考文献。文字上力求文字简练,概念明确,举例精当,引文翔实,新增许多图片、图解和表格。本书可用作高等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和心理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可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学材料,可作为各种教育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还可用作各种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参考用书。时隔一年之后再看此书,其主要知识点依然历历在目,深感此书体系之科学、逻辑之严谨,语言之简练,内容之翔实。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总分:171.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4,分数:14.00) 1.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期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分数:1.00)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15岁 解析: 2.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是()。 (分数:1.00) A.感知运动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前运演阶段 D.具体运演阶段 解析: 3.提出“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解析: 4.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1.00)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解析: 5.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 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分数:1.00)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左右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左右√ 解析: 6.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 7.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解析: 8.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 段是()。 (分数:1.00)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解析: 9.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分数:1.00)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解析: 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解析: 11.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分数:1.00)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当代教育心理学资料

选择题:(答案在课本上每章练习之后,请同学们自行翻阅。) P25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 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 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 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P75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点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 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P104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

当代教育心理学

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研究者首先明确分析志研究的问题,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

相关关系做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这种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要”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质性方法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做法、看法和体验,强调事件的整体性和情境性,强调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主事研究问题和资料收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质性研究并不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5、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体现出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行动研究大致可分为如下环节:(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2007-08-12 23:05:21|分类: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 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 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 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 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 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 ,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二、发展时期(1920~60) 弗洛伊德 杜威 维果斯基 三、成熟时期(60~80) 布鲁纳 罗杰斯 四、完善时期(1980~) 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只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的传递,现在是将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3、合作,共享教——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1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1 (总分:24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1,分数:21.00) 1.有些低年级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一看到有“X比Y多”的条件就采用加法进行计算,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数:1.00) A.已有知识概括化程度低 B.消极的定势√ C.已有知识不稳定 D.智力水平低 解析: 2.在学习与原有知识十分相似而又不同的新知识时,有经验的教师常采用一些可以区分的变式帮助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分数:1.00) A.增强已有知识的概括化程度 B.增强已有知识的可辨性√ C.增强已有知识的稳定性 D.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解析: 3.问题解决的试误说是由()提出的。(分数:1.00) A.杜威 B.苛勒 C.桑代克√ D.纽厄尔 解析: 4.把人脑比拟为计算机,又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是()。(分数:1.00) A.试误说 B.联结说 C.顿悟说 D.信息加工论√ 解析: 5.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 )。(分数:1.00)

A.算法式 B.问题空间 C.算子√ D.手段一目的分析 解析: 6.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小的目标,然后进行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的策略是()。(分数:1.00) A.系列搜索策略 B.手段—目的分析√ C.启发式 D.算法式 解析: 7.( )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分数:1.00) A.杜威√ B.纽厄尔 C.华莱士 D.邓克尔 解析: 8.认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组织所构成,每一个心理组织都把问题汇综成更狭小、更明朗的陈述,逐渐接近问题解决的理论是()。(分数:1.00) A.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 B.杜威的五步模式 C.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 D.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 解析: 9.根据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原型启发”一般出现在()。(分数:1.00) A.准备阶段 B.孕育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解析: 10.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是()。(分数:1.00) A.分析思维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征进行测量和 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 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4.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 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6.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 概括。 7.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8.人际智能: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 求的能力,以及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9.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10.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与1974年首次提出,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 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1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 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12.专家型教师:指从教15年以上,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 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13.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14.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15.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 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16.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 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17.经典性条件作用:一个新刺激替代另一个刺激与一个自发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18.操作性条件作用: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19.强化物:跟随在行为之后能够增强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的事件。 20.正强化:通过呈现的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21.编码系统: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22.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 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23.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 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24.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 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25.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6.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27.成就需要:希望出类拔萃的内部驱使力。 28.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的信念。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教材精讲-学生心理(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学生与教师心理[视频讲解] 第二章学生心理[视频讲解]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日内瓦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一)建构主义发展观 1.图式(schemas) 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在不断编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 认知结构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是图式(scheme)。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示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起点,因此图示的形成和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最初的图示来源于先天的遗传。 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一系列的图示。 图示的变化要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2.同化(assimilation)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示之中。(个体对环境的作用) 每个人都“同化”过程。比如:会将“乘法”归纳进“加法”里面;会将“北极熊”纳入到“熊”里面。都是“同化”的表现。 同化不是导致一个原有“图式”变化。它更多的是给“原有图式”增添更丰富的内容。 3.顺应(accommodation) 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顺应说明一个人的知识的横向扩展。在遇见“新事物”或“新刺激”的情况(学习到新知识)的时候,由于没有原有的知识经验能纳入,需要重新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有长期有顺化的例子。如先学语文后,再学数学。如篮球规则与游泳规则。 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在人在认知变化过程中,同化,是一种量的变化;顺应,是一种质的变化。 同化与顺应之间既有不同,又相互补充。一个人的认知发展,需要同化和顺应起作用。如果同化和顺应的任何一个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势必会限制一个人智力发展。 儿童只有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完成认知体系的建构,才能达到认知的平衡状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打印版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7)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7)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7)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7)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7)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8)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8)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8) 一、研究的方法★ (8) 二、研究的步骤 (9) 三、研究的有效性 (9) 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9)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9)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9)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10)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1) 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11) 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11) 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12) 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12) 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12) 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13) 第三章教师心理(重点章) (13)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13) 一、教师的角色★P77 (13) 二、教师的特征 (13)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13) 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13) 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14) 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14) 第三节师生互动 (14)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14) 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14) 三、师生的相互作用 (14) 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14)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14) 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15) 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 (15)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15)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P101) (16)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16)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9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9 (总分:1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41,分数:41.00) 1.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是( )。(分数:1.00)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行为规范的学习 D.认知策略的学习 解析: 2.概念是用()来表示的。(分数:1.00) A.语言 B.词和词组√ C.言语命题 D.句子 解析: 3.概念是用某种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的()的观念。(分数:1.00) A.某种事物或其特性 B.肯定实例 C.一类事物或其特性√ D.否定实例 解析: 4.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分数:1.00) A.概念的可用性 B.概念的可学性 C.概念的明晰性 D.概念的定义√ 解析: 5.根据概念的关键属性的结合方式可将概念划分为合言概念、选言概念和()。(分数:1.00) A.具体概念 B.初级概念

C.关系概念√ D.日常概念 解析: 6.根据概念的定义的严格程度可以分为科学概念和()。(分数:1.00) A.初级概念 B.具体概念 C.日常概念√ D.易下定义概念 解析: 7.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分为辨别关键属性、()、整合、分化和表述等阶段。(分数:1.00) A.抽象、假设、验证、选择√ B.选择、抽象、假设、验证 C.抽象、选择、假设、验证 D.假设、验证、抽象、选择 解析: 8.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是()。(分数:1.00)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解析: 9.儿童通过概念形成获得的概念都是()。(分数:1.00) A.初级概念√ B.二级概念 C.不易下定义概念 D.易下定义概念 解析: 10.奥苏贝尔认为在校学习的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分数:1.00) A.二级概念 B.定义概念 C.概念形成 D.概念同化√ 解析: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8.doc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8 (总分:19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29.00) 1.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是()。 (分数:1.00) A.学习目的 B.学习动机 C.学习兴趣 D.学习态度 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1.00) A.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正比 B.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反比 C.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关系 D.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倒U型曲线关系 3.—个学生在考试时要求获得好成绩的愿望过分强烈,以致十分紧张而产生了“怯场”现象,竟答不出自己本来十分熟悉的问题,这种现象是由于()。 (分数:1.00) A.线索不足导致了遗忘 B.动机强度过低造成的 C.动机强度过高造成的 D.狭隘的动机造成的 4.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激发学生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分数:1.00) A.近景性动机 B.远景性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5.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分数:1.00)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意识到的动机 D.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6.试图论证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耶基斯 B.阿特金森 C.勒温 D.麦克里兰德 7.最能说明“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水平,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就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理论是()。 (分数:1.00) A.麦克里兰德的成就动机观 B.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韦纳的归因理论

8.属于麦克里兰德成就动机观的是()。 (分数:1.00) A.高成就动机者能积极地全力以赴地完成某种困难的任务,并获得成功 B.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速度快慢 C.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趋向 D.人们参与学习活动,并非只是使成就需要得到满足 9.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对成就动机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1.00)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阿特金森 D.韦纳 10.对数学或音乐的特殊兴趣和爱好是()。 (分数:1.00) A.广泛性动机 B.狭隘性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11.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指的是()。 (分数:1.00) A.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是可以彼此交替、相互转换的 C.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成倒U曲线关系 D.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2.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不同,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的努力归因是一个()。(分数:1.00) A.内部但可变的归因 B.内部仍不时变的归因 C.外部但可变的归因 D.外部但可控的归因 13.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处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状态的归因方式常常是()。 (分数:1.00) A.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 B.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外部因素 C.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不错,将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D.将失败归因于学习太难,将成功归因于天资聪明 14.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 (分数:1.00) A.求成的动机、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三者数值越大,则争取成功的行为趋向也越强 B.任务越难,成功概率就越小,故诱因价值越小 C.任务越易,成功概率就越大,故诱因价值越大 D.当一个人有了较高的求成动机水平,成功的概率越大,最有可能做出争取成功的行为 15.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属于()。(分数:1.00)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 16.问题情境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