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

题及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五章

一、选择题

1、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一项是(C )。

A. 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 红细胞保钾排钠

C. 腺细胞分泌的酶排出细胞

D. 小肠对Ca、P的吸收

2、母鼠抗体从血液上皮细胞进入母乳,或者乳鼠的肠上皮细胞将抗体摄入体内,都涉及将胞吞和胞吐作用相结合。这种跨膜转运方式称为(B )。

A. 吞噬作用

B. 跨细胞转运

C. 协同转运

D. 胞吞作用

3、既能执行主动运输,又能执行被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是(A )。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孔蛋白

D. ABC转运蛋白

4、动物细胞对葡萄糖或氨基酸等有机物的吸收依靠(B )。

A.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B. Na+-K+泵工作行程的Na+电化学梯度驱动

C. Na+-K+泵工作行程的K+电化学梯度驱动

D. H+-ATPase行程的H+电化学梯度驱动

5、有关动物细胞胞内体膜或溶酶体膜上的V型质子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A.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器

B.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质基质

C. V型质子泵可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

D. V型质子泵有利于维持胞内体或溶酶体的pH酸性

6、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为(C )。

A. 吞噬作用

B. 胞膜窖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C.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D. 大型胞饮作用

7、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后( D)。

A. 将通过夸细胞转运到细胞的另一侧发挥作用

B. 受体返回质膜,而表皮生长因子进入溶酶体降解

C. 表皮生长因子被活化,刺激细胞生长

D. 进入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信号转导活性下降

8、一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其胞外浓度比细胞内浓度高。那么,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可能方式为(A )。

A. 被动运输

B. 简单扩散

C. 主动运输

D.以上都错

9、对P型泵描述正确的是(D )。

A. 位于液泡膜上

B. 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上

C. 其ATP结合位点位于质膜外侧

D. 水解ATP使自身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

二、填空题

1、质膜中参与物质运输的P型泵在物质运输中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水解ATP 功能,其二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

2、离子通道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离子选择和门控性。

3、多数动物病毒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细胞以内吞作用使病毒进入细胞。但有些有包膜的病毒,以其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

4、在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中,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格蛋白,而吞噬泡的形成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

三、判断题

1、载体蛋白既能进行主动运输,又能进行被动运输,而通道蛋白只能进行被动运输。()

2、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将H+逆着电化学梯度泵入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和细胞器内的pH酸性,而F型质子泵以相反的方式发挥其生理作用。()

3、所有胞吞的物质最终都会进入溶酶体被降解。(x)

4、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进入细胞内,然后从基底面出细胞进入血液。动物细胞对葡萄糖的这种吸收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跨细胞转运过程。(x )

5、抑制Na+-K+泵的功能,对动物细胞吸收营养没有影响。( x )

6、若硝酸银浓度过大,则对细胞具有很强的毒性。若红细胞被硝酸银毒死后,其在低渗溶液中仍将溶血。( x )

7、对于具有抗药性的肿瘤细胞或疟原虫,其质膜上的ABC转运蛋白比没有抗药性的细胞表达量要高。( x )

8、主动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且都有ATP提供。(x)

9、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受体一旦被胞吞进入胞内体,最后都会在溶酶体中降解。(x)

10、V型质子泵广泛存在于胞内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的膜上,能利用ATP水解功能将质子从这些细胞器转运到细胞质基质。(x)

四、名词解释

1、协同运输(symporter)

1、协同运输又称协同转运,是指一种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物质的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的物质运输方式,不直接消耗能量但是需要间接地消耗能量。协同转运又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同向转运的物质运输方向和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2、ABC super family

2、ABC超家族,是一类ATP驱动的膜转运蛋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多肽及多种小分子物质进行跨膜转运。ABC超家族包含有几百种不同的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中,所有ABC蛋白一般都含有4个核心结构域:两个跨膜结构域(T),形成运输分子的跨膜通道;两个胞质测ATP结合域(A),具有ATP酶活性

3、P type proton pump & V type proton pump

3、P型质子泵,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真菌和细菌的细胞质膜上的H+转运通道,将H+泵出细胞,建立和维持跨膜的H+电化学梯度,并用力啊驱动转运溶质摄入细胞,例如,细菌对糖和氨基酸的摄入主要是由H+驱动的同向协同运输完成的。

V型质子泵是存在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膜、溶酶体膜、破骨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胞的质膜,以及植物、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的液泡膜上。转运H+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其功能是从细胞质基质中泵出H+进入细胞器,保持特定的pH值。

二者的关系

P型质子泵和V型质子泵都只转运质子,且都属于ATP驱动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进行跨膜转运

4、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4、二者转运机制不同。载体蛋白与特异底物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实现对物质的跨膜转运,既能以被动运输方式又能以主动运输方式转运底物。而通道蛋白以被动运输方式,通过形成选择性或门控性亲水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通道蛋白转运速率比载体蛋白高

五、问答题

1、将蛙卵和红细胞放到纯水中,红细胞将会涨破但蛙卵却能维持常态。两种细胞内有几乎相等的离子浓度,同样的渗透压作用于两者,为什么红细胞在水中破裂而蛙卵却不然?

1、红细胞在水中破裂而蛙卵细胞却不破裂的原因如下:

(1)红细胞膜上有很多水孔蛋白。水孔蛋白是内在膜蛋白的一个家族,提供了水分子快速跨膜运动的通道。水孔蛋白能使红细胞适应所处环境中血浆渗透压力的变化,通过调节水的运输使红细胞表现为膨胀或皱缩。

(2)红细胞细胞质膜上水孔蛋白的密度很高,每个红细胞表面有200000个水孔蛋白,因而纯水能够迅速进入红细胞而将其涨裂。蛙卵细胞表面很少水孔蛋白,纯水无法大量进入细胞,而使细胞维持原来大小。

2、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

2、(1)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内吞首先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内陷形成包被小窝,继而形成包被膜泡进入细胞。这种胞吞作用是高度特异性的,能使细胞摄入大量特定的分子,而不需要摄入很多细胞外液,具有浓缩的效果,提高了物质运输效率。

(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过程举例

如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通常血中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以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形式存在和运输。当细胞需要胆固醇时,LDL颗粒可与细胞膜上LDL受体特异结合,这种结合可诱使尚未结合的LDL受体向包被小窝处移动来与LDL结合,并引起包被小窝继续内陷,形成包被膜泡。这样与受体结合的LDL颗粒很快被摄入细胞,接着包被小泡迅速地脱去网格蛋白衣被,并与细胞内其他囊泡融合,形成胞内体。在胞内体内的LDL颗粒与受体分开,受体随转移囊泡返回到细胞膜,完成受体的再循环;LDL颗粒则被溶酶体酶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进入细胞质,用于合成新的细胞膜。

细胞生物学第五至第八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 物质跨膜运输有哪三种途径?ATP驱动泵可分哪些类型? 答:物质跨膜运输有简单扩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三种途径。ATP驱动泵可分P型泵、V型质子泵和F型质子泵以及ABC 超家族,其中P型泵包括Na+—K+泵、Ca+泵和P型H+泵。 各种ATP驱动泵的比较: 2.简述钠钾泵的结构特点及其转运机制。 答:Na+—K+泵位于动物细胞的质膜上,由2个α和2个β亚基组成四聚体。Na+—K+泵的转运机制总结如下: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失去磷酸化,α亚基的构象再次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

胞,完成整个循环。 3、简述葡萄糖载体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转运机制。 答:葡萄糖载体蛋白,简称为GLUT,是一个蛋白质家族,包括十多种葡糖糖转运蛋白,他们具有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都含有12次跨膜的α螺旋。GLUT中多肽跨膜部分主要由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但有些α螺旋带有Ser、Thr、Asp和Glu残基,他们的侧链可以同葡萄糖羟基形成氢键。葡萄糖载体蛋白的转运机制为:氨基酸残基为形成载体蛋白内部朝内和朝外的葡萄糖结合位点,从而通过构象改变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转运方向取决于葡萄糖的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梯度转运。 4、举例说明协同运输的机制。 答: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浓度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同向协同与反向协同。 ①同向协同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人体及动物体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离子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 ②反向协同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即Na+的进入胞内伴随者H+的排出。选做:5、举例说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答:受体介导内吞作用大致分为四个基本过程∶①配体与膜受体结合形成一个小窝;②小窝逐渐向内凹陷,然后同质膜脱离形成一个被膜小泡;③被膜小泡的外被很快解聚,形成无被小泡,即初级内体;④初级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吞噬的物质被溶酶体的酶水解。具有两个特点,即: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特异的,具有选择性;②要形成特殊包被的内吞泡。 例如LDL受体蛋白是一个单链的糖蛋白,为单次跨膜蛋白。LDL受体蛋白合成后被运输到细胞质膜,即使没有相应配体的存在,LDL受体蛋白也会在细胞质膜集中浓缩并形成被膜小窝,当血液中有LDL颗粒,可立即与LDL的apoB-100结合形成LDL-受体复合物。一旦LDL与受体结合,就会形成被膜小泡被细胞吞入,接着是网格蛋白解聚,受体回到质膜再利用,而LDL被传送给溶酶体,在溶酶体中蛋白质被降解,胆固醇被释放出来用于质膜的装配,或进入其他代谢途径。 名词: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五章 一、选择题 1、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一项是(C )。 A. 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 红细胞保钾排钠 C. 腺细胞分泌的酶排出细胞 D. 小肠对Ca、P的吸收 2、母鼠抗体从血液上皮细胞进入母乳,或者乳鼠的肠上皮细胞将抗体摄入体内,都涉及将胞吞和胞吐作用相结合。这种跨膜转运方式称为(B )。 A. 吞噬作用 B. 跨细胞转运 C. 协同转运 D. 胞吞作用 3、既能执行主动运输,又能执行被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是(A )。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孔蛋白 D. ABC转运蛋白 4、动物细胞对葡萄糖或氨基酸等有机物的吸收依靠(B )。 A.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B. Na+-K+泵工作行程的Na+电化学梯度驱动 C. Na+-K+泵工作行程的K+电化学梯度驱动 D. H+-ATPase行程的H+电化学梯度驱动 5、有关动物细胞胞内体膜或溶酶体膜上的V型质子泵的描述,错误的是(B)。 A.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器 B.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质基质 C. V型质子泵可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 D. V型质子泵有利于维持胞内体或溶酶体的pH酸性 6、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为(C )。 A. 吞噬作用 B. 胞膜窖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C.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D. 大型胞饮作用 7、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后(D)。 A. 将通过夸细胞转运到细胞的另一侧发挥作用 B. 受体返回质膜,而表皮生长因子进入溶酶体降解 C. 表皮生长因子被活化,刺激细胞生长 D. 进入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信号转导活性下降 8、一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其胞外浓度比细胞内浓度高。那么,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可能方式为(A )。 A. 被动运输 B. 简单扩散 C. 主动运输 D.以上都错 9、对P型泵描述正确的是(D )。 A. 位于液泡膜上 B. 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上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 考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2)现象 ①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③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形态正常。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理和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特别提醒 (1)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成熟的含有中央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并且液泡中有颜色便于观察;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 (2)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外界溶液。 (3)蔗糖溶液浓度不能过高(如0.5 g/mL),否则会因为失水过多而死亡。 (4)如果用可穿膜的物质(尿素、脂肪酸、甘油、乙二醇、KNO3等)溶液实验时,会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因为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的同时,会通过自由扩散或主动运输吸收该类物质;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时,细胞开始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5)细胞液浓度越大,细胞吸水能力越强(细胞随着质壁分离的进

行,吸水能力不断增强)。部分植物为抵抗外界高浓度的不良环境,细胞会通过增加细胞液浓度,从而增加吸水能力。 (6)当植物吸水时,由于外面有细胞壁,不会因吸水而涨破。 拓展辨析 原生质:a.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不包括细胞壁; b.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c.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物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层半透膜。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3.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4.将动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5.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6.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液体均为外界溶液。(×) (必修1P60图4-1改编)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C)

第6讲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6讲物质的跨膜运输 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考纲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 膜的透性;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和复原。 生命 观念 物质与能量观:理解细胞内的物 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全国卷考情2018·全国卷Ⅱ(2)、2017·全国 卷Ⅱ(4)、 2016·全国卷Ⅰ(2)、2015·全国 卷Ⅱ(1)、 2015·全国卷Ⅱ(3)、2014·全国 卷Ⅰ(4)、 2013·全国卷Ⅰ(3) 科学 思维 归纳与演绎:分析不同物质跨膜 运输实例,归纳物质跨膜运输的 类型和特点 科学 探究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模拟 细胞膜透性实验、分析植物细胞 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 验 考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 (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现象 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①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②原理 (3)现象 a.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就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渗透作用发生条件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填空题 1.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和____。 2.被动运输可以分为____和____两种方式。 3.主动运输根据能量来源可以分为3种类型:____、____和____。 4.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相同之处主要在于____,主要区别在于____。 5.钠钾泵、钙泵都是多次跨膜蛋白,它们都具有____酶活性。 6.离子通道具有的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具有____,二是离子通道是____。 7.真核细胞中,质子泵可以分为3种,即____、____和____。 8.协同运输在物质跨膜运输中属于____(主动、被动)运输。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 顺电化学梯度的转移方向的关系,可以分为____和____。 9.Na+/K+泵的能量来源是____,植物细胞协同运输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 10.真核细胞中,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是通过____作用和____作用来完成的。 11.根据胞吞泡的大小和胞吞物质,胞吞作用可以分为____和____两种。 12.胞饮泡的形成需要____的一类蛋白质辅助。 13.细胞的吞噬作用可以用特异性药物____来阻断。 14.母鼠抗体从血液通过上皮细胞进入母乳,再经乳鼠的肠上皮细胞被摄入体内这种将内吞 作用与外排作用相结合的跨膜转运方式称为____。 15.动物细胞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的次级主动运输要借助于____的浓度梯度的驱动;细 菌、植物细胞中糖的次级主动运输要借助于____的浓度梯度的驱动。 16.影响物质通过质膜的主要因素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 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对协助扩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转运速率高,存在最大转运速率 B.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协助” C.对物质的转运是非特异性的 D.物质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 2.载体蛋白可以看作是结合在细胞膜上酶,但下列有关载体蛋白与酶的比较错误的是: A.都有特异的结合位点,可同特异的底物(溶质)结合 B.载体蛋白转运过程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曲线 C.都可以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都有对pH的依赖性 D.都能改变反应平衡点,加快物质沿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跨膜运动的速率 3.维持细胞内低钠高钾的蛋白分子是: A.Na+/K+泵 B.Na+通道蛋白 C.K+通道蛋白 D.Na+/K+通道蛋自 4.若对实验动物细胞使用乌本苷,不太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果: A.细胞内钠浓度增高 B.细胞内钾浓度增高 C.细胞因体积膨胀而趋于裂解 D.协同运输的效能降低 5.下列有关钙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跨膜蛋白,与Na+/K+泵的α亚基有高度同源性 B. 细胞内钙调蛋白与之结合调节钙泵的活性 C.钙泵每消耗l分子ATP,转运2个Ca2+ D.钙泵仅存在于细胞膜上,转运钙的方向是将其泵出细胞外 6.有关协同运输,下列哪项说法错误: A.协同运输必须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完成共运输的载体蛋白有两个结合位点,必须同时与转运分子结合后才能共运输 C.动物细胞只能以协同运输的方式转运葡萄糖分子 D.动物细胞常通过Na+驱动的Na+/H+对向运输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 7.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主要通过()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 题及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五章 一、选择题 1、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一项是(C )。 A. 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 红细胞保钾排钠 C. 腺细胞分泌的酶排出细胞 D. 小肠对Ca、P的吸收 2、母鼠抗体从血液上皮细胞进入母乳,或者乳鼠的肠上皮细胞将抗体摄入体内,都涉及将胞吞和胞吐作用相结合。这种跨膜转运方式称为(B )。 A. 吞噬作用 B. 跨细胞转运 C. 协同转运 D. 胞吞作用 3、既能执行主动运输,又能执行被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是(A )。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孔蛋白 D. ABC转运蛋白 4、动物细胞对葡萄糖或氨基酸等有机物的吸收依靠(B )。 A.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B. Na+-K+泵工作行程的Na+电化学梯度驱动 C. Na+-K+泵工作行程的K+电化学梯度驱动 D. H+-ATPase行程的H+电化学梯度驱动 5、有关动物细胞胞内体膜或溶酶体膜上的V型质子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A.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器 B.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质基质 C. V型质子泵可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

D. V型质子泵有利于维持胞内体或溶酶体的pH酸性 6、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为(C )。 A. 吞噬作用 B. 胞膜窖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C.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D. 大型胞饮作用 7、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后( D)。 A. 将通过夸细胞转运到细胞的另一侧发挥作用 B. 受体返回质膜,而表皮生长因子进入溶酶体降解 C. 表皮生长因子被活化,刺激细胞生长 D. 进入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信号转导活性下降 8、一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其胞外浓度比细胞内浓度高。那么,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可能方式为(A )。 A. 被动运输 B. 简单扩散 C. 主动运输 D.以上都错 9、对P型泵描述正确的是(D )。 A. 位于液泡膜上 B. 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上 C. 其ATP结合位点位于质膜外侧 D. 水解ATP使自身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 二、填空题 1、质膜中参与物质运输的P型泵在物质运输中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水解ATP 功能,其二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 2、离子通道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离子选择和门控性。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通过细胞质膜地转运主要有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地跨膜运输 脂双层地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细胞内外地离子差别分布主要由两种机制调控:一套特殊地膜转运蛋白地活性,质膜本身地脂双层所具有地疏水性特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膜转运蛋白分类载体蛋白通道蛋白.两者区别:以不同地方式辨别溶质,即决定运输某些溶质不运输另外地溶质.通道蛋白根据溶质大小和电荷进行辨别;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载体蛋白上结合部位相适合地溶质分子通过,载体蛋白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地转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有特异性结合部位,可与特异性底物结合,具有高度选择性,通常只转运一种类型地分子;转运过程具有饱和动力学特征;既可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又可被某种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有依赖性.载体蛋白也叫通透酶,与酶不同地是,它对转运地溶质分子不作共价修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形成跨膜地离子选择性通道.对离子地选择性依赖于离子通道地直径和形状,通道内衬带电荷氨基酸地分布,所以它介导地被动运输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只有大小和电荷适宜地离子才能通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与载体蛋白相比,离子通道地特征极高地转运速率,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在很高地离子浓度下通过地离子量没有最大值,非连续性开放,是门控地,即离子通道地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受控于适当地细胞信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根据信号地不同,离子通道分为: 电压门通道:带电荷地蛋白结构域会随跨膜电位梯度地改变发生相应地位移,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或关闭. 配体门通道:细胞内外地某些小分子配体与通道蛋白结合引起通道蛋白构想地改变,使离子通道开启或关闭. 应力激活通道:通道蛋白感应应力而改变构象,开启通道形成离子流,产生电信号.(例子:内耳听觉毛细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离子通道决定了细胞质膜对于特定离子地通透性,与离子泵(如酶)一起,调节细胞内地离子浓度和跨膜电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二单元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讲义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纲明细]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课前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玻璃纸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P60—问题探讨)(×) 2.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P61—正文)(√) 3.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P61—探究实验)(√) 4.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P61—思考与讨论)(√) 5.吃比较咸的食物,口腔和唇的黏膜有渴的感觉。(P61—与生活联系)(×) 6.将成熟植物细胞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再放入清水中可以复原。(P62—探究实验)(×) 7.植物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能够自由通过。(P63—相关信息)(×) 8.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P64—正文)(√) 9.不同的饮料浓度不同,浓度低的饮料可以用来补充体内水分。(P64—与社会联系)(√) 10.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农民在同一块田地里长期种植同种作物,对土壤肥力有利。(P64—拓展题)(×) 11.除了水、氧、二氧化碳外,甘油、乙醇、苯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P70—相关信息)(√) 12.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这是细胞的主动运输作用,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P72—思考)(×) 13.囊性纤维病是细胞中某些蛋白质结构异常导致的。(P73—与社会联系)(√) 14.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如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P73—拓展题)(√) (2018·全国卷Ⅰ)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 A 解析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N2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

2019版苏教版高考生物创新一轮复习:第2单元 第7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7讲物质的跨膜运输 [最新考纲]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考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5年4考) 1.渗透作用 (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1)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2)原理 (3)现象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的原理 1.(2017·湖南中部名校二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 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解析掌握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半透膜和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水分子扩散的方向(顺浓度梯度扩散)和扩散的速率是解题的关键。仔细观察图示,长颈漏斗内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将上升,由于实验初始阶段半透膜内外溶液浓度差较大,液面上升速率较大。 答案 B 2.(2018·河南豫北精英赛一联,3)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 B.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的液面上升 C.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上升,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两侧液面持平 D.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解析由题干可知,实验开始时,U形管两侧液面等高,当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时,水分子从低浓度一侧流向高浓度一侧的较多,即高浓度一侧的液面上升,低浓度一侧的液面下降,直至液面不再变化,此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力与液面差产生的压力达到平衡,所以半透膜两侧溶液浓

2020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强化训练:第二单元 第7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7讲物质的跨膜运输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1.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2,13,15 3,5,6,7,8,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9,10,11,12,14 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4,13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B.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 C.若向漏斗中滴入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解析: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由于渗透作用液面会继续上升,上升的时候将漏斗内的溶液稀释,渗透压下降,因此m减小;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漏斗内的浓度降低,渗透压下降,m将减小;注入了和开始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际上此时漏斗中的蔗糖溶液浓度增大了,因

此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增加,m升高;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a增大,b也增大,但b的增加值小于a的增加值,m减小。 2.(2019·山东青岛检测)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块茎切成形状、大小相同的细条,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mL蔗糖溶液中,绘制的失水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与图相关细胞的原生质层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B.由图推知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乙植物细胞液浓度 C.4 min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 D.8 min时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达到平衡 解析:甲、乙两种植物的块茎切成形状、大小相同的细条,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失水,因此细胞的原生质层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由图看出甲细胞失水较多,因此推知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乙植物细胞液浓度;4 min时,细胞仍在失水,因此4 min 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8 min时失水量不再变化,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达到平衡。 3.(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图中甲和乙反映物质进出细胞的两大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真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真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7讲 1.(2018·上海高考)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解析:选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故其运输速度的饱和值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2.(2018·上海高考)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解析:选A质壁分离依据的原理是渗透作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3.(2018·浙江高考)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细胞内浓度(mmol·L-1)细胞外浓度(mmol·L-1) K+ Na+ A.K+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解析:选D由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K+经离子通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以主动转运的方式排出细胞。 4.(2018·福建高考)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NaCl茉莉酸 ①+-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③--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注:“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专题06 物质的跨膜运输(解析版)

专题06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基础知识必备 1、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及实例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二、易错警示 1、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3、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达到平衡时,水分子的扩散不会停止。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进行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即使细胞膜内外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水分子依旧会不断进出细胞,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三、知识网络构建

对点训练 1.使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是因为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中央大液泡() 【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中央大液泡,可用来观察质壁分离,正确。2.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一个基础()【解析】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正确。3.所有的高等植物细胞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解析】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高时,细胞渗透作用失水,才发生质壁分离,错误。 4.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水分子的渗透作用()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原因就是细胞渗透作用失水,加之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才引起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正确。 5.若线粒体受损伤,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受阻() 【解析】葡萄糖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不需要能量,若线粒体受损伤,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不会受阻,错误。 6.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解析】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会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正确。 7.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解析】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海水中物质,积累溶质,以增大细胞液的浓度,防止质壁分离,正确。 8.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并且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蛋白质可通过核孔,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正确。 9.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中,水分子逆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

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要点列表梳理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要点列表梳理 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比较 2.胞吐和胞吞的比较

例析有关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辛建福 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在高中生物试题中经常出现,也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穿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常涉及的知识点 (1)常涉及到的细胞结构的膜的层数: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2层膜,液泡、细胞膜均为1层膜、核糖体、核膜上的核孔均为0层膜等。 (2)常涉及到结构和细胞: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粘膜上皮、肾小囊壁、肾小管壁细胞等均为单层上皮细胞,物质在穿越这些细胞时均穿越了两层细胞膜。 (3)常涉及到的生理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泌尿、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二、穿膜问题典型题例析 1.动物体内氧气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例1.空气中的02被吸收到人体内参加细胞的有氧呼吸,这一过程中02共穿过( )层膜 A.7 B.9 C.1l D.13 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 ①肺的通气:此过程中02没有穿膜行为,而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②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02需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及红细胞的细胞膜,最终进入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其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因此在此过程中02共需穿过5层膜;⑧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此过程中02始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没有出红细胞,因而没有穿膜行为;④组织处的气体交换:此过程中02需从红细胞出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中,依据上面的分析,此处共需穿过4层膜;⑤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02进入组织细胞后,还需进入线粒体内才能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是双层膜细胞器,因此此过程中02需穿过2层膜。综合上述五个过程,02共需穿过11层膜。 答案:C 2.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穿膜问题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五章 一、选择题 1、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一项是(C )。 A. 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 红细胞保钾排钠 C. 腺细胞分泌的酶排出细胞 D. 小肠对Ca、P的吸收 2、母鼠抗体从血液上皮细胞进入母乳,或者乳鼠的肠上皮细胞将抗体摄入体内,都涉及将胞吞和胞吐作用相结合。这种跨膜转运方式称为(B )。 A. 吞噬作用 B. 跨细胞转运 C. 协同转运 D. 胞吞作用 3、既能执行主动运输,又能执行被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是(A )。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孔蛋白 D. ABC转运蛋白 4、动物细胞对葡萄糖或氨基酸等有机物的吸收依靠(B )。 A.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B. Na+-K+泵工作行程的Na+电化学梯度驱动 C. Na+-K+泵工作行程的K+电化学梯度驱动 D. H+-ATPase行程的H+电化学梯度驱动 5、有关动物细胞胞内体膜或溶酶体膜上的V型质子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A.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器 B. V型质子泵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器中逆H+电化学梯度将H+泵入细胞质基质 C. V型质子泵可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

D. V型质子泵有利于维持胞内体或溶酶体的pH酸性 6、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为(C )。 A. 吞噬作用 B. 胞膜窖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C.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D. 大型胞饮作用 7、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后( D)。 A. 将通过夸细胞转运到细胞的另一侧发挥作用 B. 受体返回质膜,而表皮生长因子进入溶酶体降解 C. 表皮生长因子被活化,刺激细胞生长 D. 进入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信号转导活性下降 8、一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其胞外浓度比细胞内浓度高。那么,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可能方式为(A )。 A. 被动运输 B. 简单扩散 C. 主动运输 D.以上都错 9、对P型泵描述正确的是(D )。 A. 位于液泡膜上 B. 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上 C. 其ATP结合位点位于质膜外侧 D. 水解ATP使自身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 二、填空题 1、质膜中参与物质运输的P型泵在物质运输中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水解ATP 功能,其二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 2、离子通道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离子选择和门控性。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作业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名词解释 1、主动运输 2、钙泵 3、载体蛋白 4、细胞通讯 5、细胞识别 6、通道蛋白 7、协同运输 8、胞吞作用 9、胞吐作用 10、协助扩散 11、配体门通道 12、被动运输 13、简单扩散 14、组成型胞吐 15、调节型胞吐 二、填空题 1、协助扩散属于(主动/被动)物质运输,需要和两类膜转运蛋白协助。 2、主动运输过程按其所需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由A 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如,由A TP间接提供能量的如,以及由的主动运输。 3、根据物质跨膜运输是否需要能量,可分为和二类。简单扩散属于运输方式,其通透性取决于 和。 三、判断题 1、相对不溶于水的亲脂性小分子能够自由穿过细胞膜 2、质膜对于带电荷的小分子是高度不通透的 3、胞吞胞吐作用都是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 4、质膜是半通透的,一般说分子越小越容易通过细胞膜 5、水孔蛋白是跨膜蛋白,含有亲水性通道,能使水和比水分子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 6、协助扩散不需要提供能量就能完成。 7、钠钾泵存在于动物与植物细胞膜上 8、胞饮作用是一个需要信号促发的过程,吞入的物质为液体和极小的颗粒物质。 9、主动运输需要专一的载体蛋白参与,是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 10、载体蛋白既可以介导协助扩散,又可以介导主动运输。 11、钠钾泵每消耗1分子的A TP,可以泵出3各钠离子和2个钾离子。 12、所有的胞吞作用都是受体介导的。 13、通道蛋白的转运效率比载体蛋白低。 四、选择题 1、钠钾泵α亚基上的()氨基酸磷酸化可引起α亚基构象编号,从而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外 1 苏氨酸 2 丝氨酸 3 天冬氨酸 4 半胱氨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