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类影响环境

5.1人类影响环境
5.1人类影响环境

大许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教学案

第五章人与环境编制:孙晋护

第1课时第1节人类影响环境时间:11月12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危机感,使学生意识到控制

人口增长速率的重要性。

二、课前预习:【思考题】

1.什么叫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解决的措施有哪些?

2.人口增长带来了哪些压力?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三、重难点突破:【归纳总结】

1.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人口基数巨大、增长过快、素质亟待提高以及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3.人口增长带来了哪些压力:

(1)对粮食资源的影响:由于人口激增,耕地相对减少。世界人均耕地为0.15公顷,我国人均只有0.08公顷,形势非常严峻。

(2)对能源的影响:在已出现世界性的能源短缺,为了满足能源的需求,人类大力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尽管这样,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3)对其他资源的影响:人口激增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类无休止地开发矿藏、森林、淡水、海洋资源,使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4)对环境的影响:为了向土地索取粮食,人类向环境施用大量农药、化肥,这种无节制的使用,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过度开发资源引起资源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恶果。四、典型例题

.[例题1]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图1)”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

(2)1990年和1953年相比,我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的趋势。

(3)下列各项中,体现出人口可持续发展观的是(写代号)。

A. 合理的人口结构B.适度的人口规模C.提高国民素质D.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多于社会所需数量E.劳动年龄人口少于社会所需数量

[例题2] 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人口素质高③人口农村化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例题3] 大气污染是指( )。

A. 大气中含有有害物质B.大气中含废气和烟尘

C.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D.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造成生物死亡【例题4】.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

导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

题。模型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

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如下图,

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④4条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

①,②,③,④。

(2)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的、经济的和

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2002年以后,人口、资

源、工业生产污染将发生。

(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

五、课后巩固:

1. 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包括( )。

A. 杜绝人口出生B.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C.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D.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2. 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的二项是( )。A.酸雨B.臭氧层衰竭C.人口急剧增长D.温室效应

3. 下列各组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A.寒潮、霜冻、盐碱化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 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

4.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男女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亟待提高④人口城市化⑤人口老龄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5.国家海洋局目前公布的一项公报称,由于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逐年加重,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加大,仅2000年5月份在长江口、东海口区已多次发现条状、片状赤潮。面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引起赤潮现象发生的生物及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 大型海藻、海水富营养化 B. 浮游生物、海水富营养化

C. 浮游生物、全球气候变暖D.红藻和褐藻、渔民捕捞过度

6.(多选),下列各项中能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A. 计划生育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填湖造田D.优生、优育、优教

7. 环境污染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 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8.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湖流域)禁止使用含磷的家用洗涤剂(其中磷以三聚磷酸钠形式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

A. 含磷洗涤剂有毒B.避免磷污染水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

C.降低洗涤剂成本D.磷资源短缺

大许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教学案

第五章人与环境编制:孙晋护

第1课时第1节人类影响环境时间:11月12日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危机感,使学生意识到控制人口增长速率的重要性。

3.通过教材提供表格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前预习:【思考题】

1.什么叫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解决的措施有哪些?

2.人口增长带来了哪些压力?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3.什么叫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主要由什么引起的?

三、重难点突破:【归纳总结】

1.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人口基数巨大、增长过快、素质亟待提高以及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3.人口增长带来了哪些压力:

(1)对粮食资源的影响:由于人口激增,耕地相对减少。世界人均耕地为0.15公顷,我国人均只有0.08公顷,形势非常严峻。

(2)对能源的影响:在已出现世界性的能源短缺,为了满足能源的需求,人类大力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尽管这样,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3)对其他资源的影响:人口激增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类无休止地开发矿藏、森林、淡水、海洋资源,使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4)对环境的影响:为了向土地索取粮食,人类向环境施用大量农药、化肥,这种无节制的使用,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过度开发资源引起资源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恶果。四、典型例题

.[例题1]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图1)”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计划生育。

(2)1990年和1953年相比,我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上升,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老龄化的趋势。

(3)下列各项中,体现出人口可持续发展观的是A、B、C(写代号)。

A. 合理的人口结构B.适度的人口规模

C.提高国民素质D.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多于社会所需数量

E.劳动年龄人口少于社会所需数量

[解析] 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49~1982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曲线的斜率也有所下降。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合理的人口结构(城市化、农村化人口),适度的人口规模(人口基数、人口增长率)、提高国民素质。

[例题2] 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A )。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人口素质高③人口农村化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解析] 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答案] A

[例题3] 大气污染是指( C )。

A. 大气中含有有害物质

B.大气中含废气和烟尘

C.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

D.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造成生物死亡

[解析] 大气污染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中的一方面。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和汽车的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煤烟、粉尘、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当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常使人、畜、农作物中毒受害。工业生产发生故障,许多有害气体由于“事故排放”也会引起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大气污染严重时,会出现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现象,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答案] C

【例题4】.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导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模型以1900年到1970年世

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

据,预测曲线变化如下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④4条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

①自然资源②粮食③工业污染④人口。

(2)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的、经济的

和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2002年以后,人口、

资源、工业生产污染将发生人口迅速增加后迅速出

现下降;资源下降;工业生产增长趋缓后出现下降,污

染日趋严重。

(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五、课后巩固:

1. 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包括( A )。

A. 杜绝人口出生B.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C.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D.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A 执行计划生育是降低人口出生率,并不是杜绝人口出生。

2. 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的二项是( C )。

A.酸雨B.臭氧层衰竭C.人口急剧增长D.温室效应

【答案】.C 人口急剧增长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但人口急剧增长不是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3. 下列各组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D )。

A.寒潮、霜冻、盐碱化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 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

【答案】.D 森林减少,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大气中CO2浓度上升,引发温室效应,从而使海平面上升。

4.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C )。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男女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亟待提高④人口城市化⑤人口老龄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 C [辨析] 我国人口问题不仅包括人口数量,还有人口素质和一系列由此而引起的问题,但目前不包括男女性别比例失调,若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反而会影响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

5.国家海洋局目前公布的一项公报称,由于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逐年加重,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加大,仅2000年5月份在长江口、东海口区已多次发现条状、片状赤潮。面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引起赤潮现象发生的生物及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B )。

A. 大型海藻、海水富营养化

B. 浮游生物、海水富营养化

C. 浮游生物、全球气候变暖D.红藻和褐藻、渔民捕捞过度

[答案] B [说明] 赤潮生物不是指海藻,而是指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统称为浮游生物。能够引起浮游植物过度繁殖的是有关矿质元素过多,即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后,引起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出现赤潮。

6.(多选),下列各项中能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ABD )。

A. 计划生育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填湖造田D.优生、优育、优教

[答案] A、B、D [提示] 解决我国人门问题中有多项有效措施,但填湖造田已经被实践证明不是好方法,虽然耕地增多,但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许多问题,没有能够有效解决因人口过快增长引起的粮食短缺问题,现在已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

7. 环境污染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D )。

A. 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答案】.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只要排放的废物在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之内,就不会造成污染。只要生态系统存在,这种净化能力就不会阻断。显然环境污染与物质循环密切相关,并不是物质不循环,而是物质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如废弃物中大量的有机物不能被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使得物质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断,造成环境污染。

8.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湖流域)禁止使用含磷的家用洗涤剂(其中磷以三聚磷酸钠形式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B )。

A. 含磷洗涤剂有毒B.避免磷污染水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

C.降低洗涤剂成本D.磷资源短缺

【答案】..B N、P过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

环境知识问答

1. 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 A蔬菜、水果B绿颜色的食品C安全无污染食品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2.下列哪一项是可以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的垃圾?(C) A回收废塑料B回收剩饭C回收废纸D回收生物垃圾 3.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是那一位领导人的倡导下开创起来的?(D) 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周恩来 4.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A) A生物污染B食品污染C噪音污染D土壤污染 5.环境现状评价包括那三方面? A 环境污染评价B生态评价C美学评价D土地质量评价 6.我国酸雨面积区占国土面积的(B) A 20% B 40% C 30% 7.选无磷洗衣粉( B )。 A.保护衣物 B. 防止污染 C.保护双手 8.湿地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是国际自然保护的一个热点;世界湿地日为每年的:(C )。 A. 3月12日 B. 5月2日 C. 2月2日 9.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C)。 A.喀纳斯湖保护区 B.天池保护区 C. 阿尔金山保护区 10.巴音布鲁克天鹅国家级保护区是(B)大天鹅最集中的繁殖地。 A.我国 B.世界 C.亚洲 11.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扣式电池可污染(C)A.1立方米水B.1000立方米水 C.6万立方米水 12.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徽是(B ) A.丹顶鹤 B. 大熊猫 C.骆驼 13.新疆的动植物王国,被称为神秘莫测的仙境的是(A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A.哈纳斯 B.天池 C.阿尔金山 14.以下说那种是错误的:(C) A. 三个废餐盒可以做一把学生用尺 B. 废易拉罐溶解后可以100%的无数次循环再造成新罐 C. 废玻璃无法回收利用 1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A )。 A.一、二两级 B.重点非重点两级 C.一、二、三级 16.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C)。 A. 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 B.使用私人车 C. 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7.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A) A. 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B. 乱扔塑料垃圾 C. 尽量使用塑料制品 18.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环境变化是指(A) A.环境影响 B.环境改善 C.环境改造 19.使用复印机时,复印机的带高电压的部件与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B) A. 没有影响 B. 对人体健康有害 C. 对人体健康有益 20.环境监测的对象有:(A)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 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个切无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对自己的发展和活动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当然地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很不容易。因为一方面必须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了解和掌握各种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这本身是一项艰巨的、需要长时间实行探索的重大科学问题;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势头,包括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变动、活动的范围、消费的方式都是难以控制的。即使为了在一定水平上维持现有人口的生存,也还需要消耗相当数量的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产生相当不小的影响,这些问题在现有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下还很难躲开。所以在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人们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要贯彻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首先当然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再不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搞发展。这就要适度限制发展的行为,选好发展的领域,改变发展的方式,充实发展的科技含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来取得最大的效益。实际上,要充分做到这个点是很难的事,但面对我国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我们只能知难而进,不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再出难题了。实际上,如果按当前很多不可持续的方式搞发展,连当代人的生存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各级主持发展工作的决策者实在应该在作出决策之前为此而三思。 展是硬道理,很多问题只能在发展中求得解决。要发展而不动用一点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没有一点影响,或只有正面影响没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关键是要在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求得和谐发展。要发展城镇化,使相当一部分农民逐渐转化为城镇居民,还要发展交通运输而修路筑桥,不占一点儿耕地是不可能的。如何少占耕地,占得合理,占后有所补偿,这是和谐发展的必走之路。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应该严格保护,但相当数量已经开垦为耕地,特别是水稻田——人工湿地( 如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在当前要大面积退耕还湿地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合理布局和水利建设上面做好文章,使发展水稻田与改善现有湿地的状况相协调。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应该严格保护的。但森林同时又是以木材为主的一系列林产品的生产基地,这些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能够也应该合理经营利用的,而且应该通过科学的培育措施,越用越好。除了少数需严格保存的自然保护区之外,合理的采伐利用,仍是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要把森林的保护和经营利用更好地协调起来。在一些江河上(特别是西南地区)修建水电站,这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少C02排放,但水电站的建设也必然带来一些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这类矛盾必须分清轻重主次,趋利避害,适当妥协,使建设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起来。有些问题的处理,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能够以发达国家先走一步中得到的教训为鉴,但也不必完全跟着“洋人”的调子走。其实“洋人们”的看法也不是完全一致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实际工作者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带有普遍性。我们要学会实事求是全面看问题,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处理问题。 了解自然,尊重科学,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经过努力,力争取得高效的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考试要求

核心素养要求 1.关注温室效应、臭氧减少、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问题,认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 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根本原因 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增多。 (2)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 二氧化碳分子能俘获地面辐射的热量,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地球变暖。 (3)气候变暖的危害 ①全球性的影响 a.使南极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人类的栖息地将会被淹没,更多人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 b.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②对我国的影响 a.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北方干燥地区干旱加剧。 c.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e.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 (4)防治措施 ①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植树种草。 2.臭氧减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1)臭氧层的作用

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2)臭氧减少的原因 人类使用的氟利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量减少。 (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①使人类皮肤癌患病率上升,免疫功能将明显减退。 ②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减少。 (4)防治措施 召开国际会议,制定相应的协议书,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 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 (1)酸雨 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随着雨雪回降到地表就形成酸雨。所含的酸性产物主要是硫酸和硝酸,pH<5.6。 (2)危害 ①水体酸化,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使树木生长缓慢、易染病害。 ③破坏土壤肥力。 ④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 ⑤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不利。 (3)防治措施 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4.水体污染 (1)种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2)危害 ①使江、河、湖、海的水质恶化,饮用水的质量下降。 ②化学肥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③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给海洋生物带来灾难。 (3)水污染的治理 严格控制污染源、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采用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文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文 中国古代有个故事叫“孟母三迁”,讲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文1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

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 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教育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知道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人类加以开垦、搬运和堆积的速度已经逐渐相等于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的福祉。 人类活动常可使得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使环境的脆弱性变得显著,自我调整能力转趋薄弱,一方面使人类自身抗灾的能力亦日益下降,再一方面许多人类破坏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效应下,自然灾害的层出不穷和快速增长当然成为意料中事。 各地长期开发下,森林饱受破坏,生态逐渐失衡、土层裸露,控水能力变差,一经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乾季则缺少基流补注,以致无论旱涝均与时俱增。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植物营养素(无机盐)是物理环境的最主要要素,生物残体(如落叶、秸杆、动物和微生物尸体)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也物理环境的重要要素。物理环境除了给活的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之外,还为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需要的媒质,如水、空气和土壤。而活的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精密有序结构和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命舞台上各有角色。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自然世界所有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样也包括构造出生命的重要基石――染色体、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 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使生命在地球这个行星上的生存变得可能。没有生物多样性,你几乎不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生存下来,你也不可能喜欢这个灰暗的、无生气的、光秃秃的、无聊的世界。没有生物多样性,你不会感受到树林带给你的绿意、海洋带给你的蓝色,也不会有你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

继续教育环境保护

1、什么是环境?P1 所谓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即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野生生物、自然和人工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特性P2 (1)环境的整体性 (2)环境的区域性 (3)环境的有限性 (4)环境的多变性与稳定性 3、环境要素P4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生物和阳光等。 社会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等。 4、环境质量P5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环境,或者构成该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5、环境容量P5 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或则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 6、环境污染的概念P6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7、环境污染的分类P7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 8、污染物迁移P8 方式主要有:物理迁移、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9、富集P8 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10、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9 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恶化、固体废弃物垃圾成灾、水资源短缺 11、酸雨P10 酸雨是大气污染物(如硫化物和氮化物)与空气中水和氧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 12、生态恶化P11 森林锐减、土地退化与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 13、雾霾P14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则是由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二者有很大

人类影响环境

路井中学2016级生物学案:教师寄语: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编写:梁晓银年级审核: 班组:期数:22 学生姓名: 5.1 人类影响环境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2、关注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4、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重难点】 1、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2、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 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4、环境污染的种类。 自主学习 ------问题发现单 一、人口增长 1.人口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和 中与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组成的人的总称。 2.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我国人口发展还会较长时期处于的态势。 3.我国人口政策的重点是:。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明显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___________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更为重要。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1年,我国颁布了《》,从而把计划生育的_____________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4.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_________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5.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直接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_____________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_______和_____。 为此,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______________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______ ____;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_____农业等。 三、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问题的概念:指人口的过快增长给、以及经济发展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人口增长引发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丧失、等。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2.docx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2 1.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来源:Z#xx#k? Com]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解析】温室效应将会使全球温度升高,会导致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或者造成南北极的冰盖融化,海平血上升等。水体富营养化、酸雨加剧、臭氧层破坏都是 和温室效应一样属于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但三者的出现和温室效应联系不大。 【答案】A 2.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盐酸D?磷酸 【解析】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是由S02和NO经化学反应转变而形成的。 【答案】B 3.生物的多样性通常包括() 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结构多样性④功能多样性⑤DNA多样性⑥蛋白质 多样性⑦生态系统多样性⑧无机环境多样性 A.①②⑦ B.⑤⑥⑦ C.③④⑧ D.①③④ 【解析】牛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牛态系统多样性。[來源: 学#科# 网] 【答案】A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止确的是() A.人类活动是野生生物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 B.每种野生生?物的基因库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C. 一种目前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物种,将来也不会有任何价值 D.野生生物对人类的价值远不止那些实用、科学、美学、文学等方面的价值,它们对保持 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泄性所起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解析】一种现在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物种,将来很可能会出人意料地成为极有利用价值的 生物,也就是某一物种存在潜在的使用价值。 【答案】C 5.观察下列曲线,分析冋答。

精品【湘教版】选修六:1.1《环境概述》学案(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 第一节环境概述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 ③自然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水环境、土壤环境、⑤生物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人工环境,如⑦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 (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内容和形式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思维活动 1.怎样理解环境的内涵? 答案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中心事物),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哪种环境?答案虽然地震遗址公园中的破坏形态是地球内力爆发形成的,但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必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属于“社会活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该地震遗址按属性划分属于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⑩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思维活动 3.自然环境因素是纯自然的,人类不能改变吗? 答案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时,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然环境(如改变着水、大气的成分,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改变着地表形态等)。 三、环境质量 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3.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探究点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1)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苏教版必修三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人类影响环境 【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第118—122页,独立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和预习自测,用时10~15分钟; 2.不会的或有疑问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留到课堂解决; 3.正课结束后及时整理导学案,进行纠错反思。 I.教材助读:基础知识梳理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人口现状 ⑴措施:①20世纪70年代:我国全面推行了 _____________ 。 ②1982年:我国将_________ 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③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⑵结果:①人口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明显下降。 ②已进入___________ 水平国家的行列。 2.人口发展前景 ⑴情况:人口_________ ,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______________ 。 ⑵目标:①202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 __________ 以内。 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 _________ 亿左右。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2.采取的措施 ⑴控制______________ 。 ⑵加大保护__________________ 的力度。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探究案【问题1】人和其他种群共有的特征有哪些?提示: I .课内探究和知识拓展: 探究点一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 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规律的研究,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的资料,仅供参考。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找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分析。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第三,宇宙空间可能还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上,生存着高智慧的生命——外星人。当然,适合外星人生存的星球也许有像地球一样的宇宙环境。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 综上所述,"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成为学习地球宇宙环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并没有宽泛地要求了解宇宙,而是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为宇宙太大,地理课程没有必要关注与地球环境无关的宇宙部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以案例学习的思路,要求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个天体。 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高中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3.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观念 本模块内容设计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从整个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内容看,还是从本模块的内容看,学生学习首先需要明确地理学上所说的自然环境所包括的空间范围及其组成。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它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下至岩石软流层。为此,课程标准中安排了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

5.1人类影响环境

大许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教学案 第五章人与环境编制:孙晋护 第1课时第1节人类影响环境时间:11月12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危机感,使学生意识到控制 人口增长速率的重要性。 二、课前预习:【思考题】 1.什么叫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解决的措施有哪些? 2.人口增长带来了哪些压力?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三、重难点突破:【归纳总结】 1.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人口基数巨大、增长过快、素质亟待提高以及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3.人口增长带来了哪些压力: (1)对粮食资源的影响:由于人口激增,耕地相对减少。世界人均耕地为0.15公顷,我国人均只有0.08公顷,形势非常严峻。 (2)对能源的影响:在已出现世界性的能源短缺,为了满足能源的需求,人类大力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尽管这样,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3)对其他资源的影响:人口激增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类无休止地开发矿藏、森林、淡水、海洋资源,使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4)对环境的影响:为了向土地索取粮食,人类向环境施用大量农药、化肥,这种无节制的使用,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过度开发资源引起资源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恶果。四、典型例题 .[例题1]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图1)”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 (2)1990年和1953年相比,我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的趋势。 (3)下列各项中,体现出人口可持续发展观的是(写代号)。 A. 合理的人口结构B.适度的人口规模C.提高国民素质D.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多于社会所需数量E.劳动年龄人口少于社会所需数量

高中生物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上一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要求同学们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和数据,下面请几位同学将你所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推进新课 师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重要性,那么人类在对自然界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要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目前,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呢?生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离体保护。 师这三种保护方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生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师三种保护方式中,哪一种是最主要的、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生就地保护。 师对,对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是最重要的方式,等到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了、其中的物种变成濒危物种了再进行保护,就未免是亡羊补牢了。 师有人说,一些濒危生物数量稀少,已经没有生命直接或间接使用价值,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进行拯救? 生生物多样性还有潜在的使用价值,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基因库,

一旦灭绝,基因库就随之消失,其目前未知的使用价值也就随之丧失。师很好!以上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进行了讨论,课前要求同学们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搜集,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做一下交流。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我们人类又要利用自然资源,你如何看待这一对矛盾? 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只要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不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在海洋捕捞中,过度捕捞会造成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但适度捕捞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如果使种群数量维持在不低于K/2的水平,可以使种群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中。 …… 师非常好!但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关爱却并不总是这样理性,请看下列一些资料。 (学生阅读,老师课前准备的资料) 资料一:周代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3%,那里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但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日益迫切,森林被大量砍伐。从汉代开始不到400年的掠夺式的开采,终于使那里的植被彻底地破坏,成为名副其实的黄土地。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使黄河泥沙含量达到70%,黄河河床日益升高,有些地段甚至成为悬河。黄河由中国的母亲河成为了一条害河。

环境对人的影响

故事一: 一个世族大家,拥资百万。忽得奇思,建了一栋大房子,修了三道围墙,聚哑媪二十余,取私生之子及贫乏不能自育之弃女,令哑媪哺育之,饮食至外而达内,穴墙为窦而通之。积六年,群儿皆长,均不能作人语,别具一种语言,呦呦自相谈引。积十年,尽出之,未期月,人人咸能言矣。这个世族大家称之谓“天然声贫儿院”。(清·林纾《畏庐琐记》) 故事二: 吴中有一老,从前卑微而穷困,以表演蛇技为生,其长子行乞,次子钓蛙,季子打“莲花落”以丐食。晚致富厚。于是,延塾师馆,督令三子受业。逾季,塾师时时誉诸子业日益。其老乃具燕集宾,延名儒试之。名儒至,则试以耦语,初试季子云: “纷纷xx。”季子对曰: “哩哩莲华落。”继试xx: “xx枝头飞粉蝶。”xx对曰: “xx下钓青蛙。”卒试长子xx: “九重殿下,排两班文武官员。”长子对曰: “十字街头,叫 几声衣食父母。”其老窃聆之,咤曰: “阿曹云云,犹旧时所弄蛇家语也。”(明·耿定向《权子》) 故事三: 一皂隶骤富,使其子读书,欲改换门楣。然其子已习父业,不改父行。一日,隶兄手持羽扇而来,先生出对叫学生对,曰: “xx手中摇羽扇。”学生对:

“家君头上戴鹅毛。”又出六字对: “读书作文临帖。”对曰: “传呈放告排衙。”又出五字对: “读书宜朗诵。”对曰: “喝道要高声。”又出四字对: “七篇xx。”对曰: “四十大板。”先 生有气,说: “打胡说。”学生说: “往下站。”先生说: “放屁!”学生说: “退堂”。 先生: “哼。”学生: “喝。”(清·小石道人《嘻谈续录》卷上)故事一中世族大家把刚刚生下来的婴儿放到与会说话的人严格隔离的地方进行养育,过了六至十年,那些孩子都不会说话,只会“呦呦”叫。十年之后,又将他们放回到会说话的 人群中去,结果仅一个月时间就学会说话了。 故事二和三均是写旧时学生对联语而闹出的笑话,因为受所在生活环境的影响,加上不爱学习,词汇贫乏,只会运用一些家常应用的专业用语来应对,因而难免使人笑话。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等,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荒漠化 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 工业发达国家在本世纪初,只注意发展经济,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作代价去谋求经济的发展。当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并影响到经济的顺利发展时,才被迫去治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被后人称之为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方式,不但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会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类不按照环境科学规律办事,肆意破坏生态环境,也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统计资料表明:云南省1950年森林覆盖率为50%,平均九年遭到一次大的水旱灾害。由于乱砍滥伐等破坏,到1980年森林覆盖率仅为24.9%,影响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1950~1980年间竟发生了11次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环。这是环境给予人类的报复。 人类环境 使环境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学兵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是有权力保护地球,也有权力享有地球上的一切,海洋、高山、森林这些都是自然,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去爱护的。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环境,就会间接或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 作为政府来说,既要着眼于宏观的保护,又要从微观入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环境问题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是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文)(16篇)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文) 第1篇 人具有社会性,尽管每一个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有自我的个性和气质,些特定区别于别人。可是,人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到一内生因素的影响,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长期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生活的人,很难和其他环境中的人有共识和近似行为。一个圈子里的人,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他们的行为会有很大的相似度。因为对特定环境中问题的认知以及对某种行为作用的不一样认知能够产生不一样的社会态度,从而对人群的社会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个体作为社会的成员会受到很多外在环境的影响,态度与行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许多环境变量或者是心理变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比如吃辣椒,在一些喜欢吃辣椒的地区,人们的味觉、态度和喜好决定了对辣椒情有独钟。从很小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吃辣椒,家庭、食堂、餐馆,不吃辣成为“另类”。那么在其中他人的态度、社会准则、个体行为感知、经验习惯等都能够与态度一齐协同影响行为。没有人说辣椒的坏话,没有人拒绝辣椒,如果你迁移到哪些地方,渐渐也被同化,入乡随俗了。 还有一种现象,心理学称“认知失调”。就是你主张的和你所做的并不一样。你不喜欢肥胖,可是你却吃成了胖子;你赞同戒烟,自我却迟迟不能戒烟。因为什么呢?导致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外部因素比如总有人请你吃

饭和吸烟,他们都是朋友或者铁杆食客、烟民,你很难在样的圈子中特立独行。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文) 第2篇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许左岸是繁花似锦、蝶飞蜂舞,如果你能发现他们,亲近他们,你的内心就会充满诗情画意,久而久之,你便会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也许右岸是野草肆虐,鼠窜蛇行,如果你能发现他们,远离他们,你的内心就不会被邪恶占领。 环境的力量是强大的,有时却是无形的。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周围的景,周围的物,一切都能被捕捉到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改变你的一个因素,都会成为你生命内在的一部分。生命成长所需要的环境,不是锱铢必较的小集市,因为那里会让你成为斤斤计较的市井小民;也不是不愁吃喝的机关单位,因为那里会让你成为了无生趣的平庸者。充满礼仪和知识的地方,才是我们生命心之向往的所在。 所以,应对复杂的环境,我们应当学会选择,让完美环境成就完美人生,或许是“孟母三迁”的伟大意义吧。 艾略特在《空心人》中说“个世界轰然倒塌了,不是轰然一声,而是欷歔一声。”一战后的世界是凋敝的,也是迷茫的,像是塞满了稻草的“空心人”,麻木不仁。为何“空心人”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为何个世界在“欷歔一声”中倒塌?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 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思考题: 小山坡因政府投资大学和商人对学校外服务的建设,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上,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和美化,将不毛之地变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人文环境上,由长期无人问津到文化教育、科技、商业活动繁荣,人口稠密。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区域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作用。 例:东部季风区主要进行种植业生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进行畜牧业生产,这本身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是反过来,由于这种影响,东部季风区的人类活动(种植业)使很多自然景观变成了农田景观,而西部则为牧场等。 2、? 人地关系中,人类起主导作用。(学生解释其原因,或举例说明) 原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主动自觉的改造,使之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活动也可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人处于中间的管理调控地位。)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就体现了人的主导作用。 3、?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双重性:(学生举例说明) 草原放牧,一方面获得了经济效益,一方面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4、?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某个要素放加影响,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举例) 例:黄土高原只是破坏植被。 二、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中,要不断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实际上是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改造了自然,造福了社会,另一方面,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会对本地区甚至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就包括两方面: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1、阅读P25,矿产资源的开采:问答问题: 问题:山西省的煤炭开采有何有利影响?四小条 问题:开采煤又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哪此负而影响?另:依靠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城市还有一个问题(资源开发的后期城市转型问题) 思考: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全并非我国经济强省,最近,山西提出加快经济调的发展战略,根据山西煤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您认为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山西变为强济强省? 战略:发挥煤优势,但进行深加工(煤化工,西电东输等)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精修版【湘教版】选修六:1.1《环境概述》学案(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第一节环境概述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 ③自然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水环境、土壤环境、⑤生物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人工环境,如⑦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 (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内容和形式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思维活动 1.怎样理解环境的内涵? 答案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中心事物),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哪种环境?答案虽然地震遗址公园中的破坏形态是地球内力爆发形成的,但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必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属于“社会活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该地震遗址按属性划分属于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⑩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

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思维活动 3.自然环境因素是纯自然的,人类不能改变吗? 答案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时,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然环境(如改变着水、大气的成分,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改变着地表形态等)。 三、环境质量 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3.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探究点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1)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反思归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