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关键词]误诊;原因

回顾我院近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病历资料,即:①多发骨髓瘤;②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③腰段椎管内肿瘤;④腰椎转移瘤;⑤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分析误诊原因,旨在为基层医院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女,56岁,主因行路时不慎摔倒后腰痛,即往有慢性腰痛史。以腰痛收入我院内科,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诊断为: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遂转入我科。经过查体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脊柱及骨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症状及体征与诊断不符,查骨盆x线片及腰椎CT后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后经过行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15个月后去世。

1.2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女,63岁,平素有慢性腰痛史,于当地个体诊所行腰部按摩后疼痛加重,转侧不能,于疼痛科行针灸理疗治疗无好转,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左侧硬膜囊受压,故收入内科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科,当时患者卧位疼痛减轻,转侧不能,动则痛甚,汗出,查体受限,经给予PCA自体镇痛术治疗后,查体疼痛点位于T12S1棘突水平,无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90°,加强实验阴性,左侧脐平面至髂嵴水平皮肤痛觉过敏,经查胸腰段MRI提示T12S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绝对卧床6周,口服接骨药物后恢复良好。

1.3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男,4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疼痛4年余,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经济困难拒绝住院系统检查,曾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多家医院门诊行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贴膏药,牵引,按摩等多方法保守治疗,均无效,且逐渐加重。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发病早期有间歇期,咳嗽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呈刀割样,卧位加重,坐位可缓解,后期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查体右侧直腿抬高实验30°,加强实验阳性,腰椎CT加强扫描及MRI检查提示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后经手术切除肿瘤送病检,回报为神经鞘瘤。术后1年回访患者原有麻木疼痛症状消失,肌肉萎缩部分恢复。

1.4腰椎转移瘤患者男,78岁,腰及双下肢疼痛5d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既往有肺癌病史1年。患者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剧烈,腰椎棘突旁扣击痛阳性,右下肢麻木,痛觉减退,直腿抬高实验阳性,CT汇报腰L4~5,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症状无好转,经MRI及ECT检查明确诊断肺癌,多发骨转移。半年后去世。

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即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突出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2)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3)中央型,可压迫马迫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成人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仅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因此,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由于脱水,髓核张力减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身体的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的各层纤维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从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因此,随着年龄的线大,腰椎间盘的结构老化,其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长期劳累与磨损,致使关节中央软骨消失或关节外围软骨肥厚、增生。骨关节折后遗症,便会导致骨关节长期疼痛。滥用激素药物和食物添加剂中所含激素,会加速骨关节的退化性变化。 腰椎的构成 腰椎共有五个椎骨,两椎体之间由软而具有弹性的椎间盘构成椎间关节,这种结构使腰椎骨之间可前后左右弯屈及小范围旋转。椎间盘是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的。软骨板为覆盖纤维环和髓核上下两面的透明软骨,它与椎体骨紧密相连,将椎间盘限制在上下两个软骨板之间。纤维环由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构成菱形,牢固地附着在上下软骨板和椎体骨缘上,可耐受各种压力,限制椎体之间的过度扭转和滑移活动,并能缓冲外力,吸收震荡。髓核是由胶原纤维、粘多糖和大量的水分所组成的半胶体,它被限制在纤维环和软骨板之间,随外力作用而改变形状和位置,并将外力平均传导到纤维环和软骨板上,使其对纤维环及软骨板的压迫降到最底,有效的保护了后两者。成年人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怎样才知道自已得了腰间盘突出呢? 当你弯腰取物或无明显诱因引起腰痛牵掣腿痛,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时,你就有可能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症,你就应当马上到医院去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期诊断,防止病情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椎的生理与病理和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根据椎间盘突出发病特点,其病机可如下; 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这一观念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大量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原有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12~2013年收治的58例恙虫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入院初步诊断恙虫病25例,误诊有33例,误诊率达57%;该病早期易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血液病、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药物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律失常等疾病。33例误诊病例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恙虫病特异性焦痂确诊,其中12例外斐试验阳性;经及时诊治,预后良好。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本病应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合理分析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多科会诊,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恙虫病及减少误诊极其重要。 标签:恙虫病;发热;误诊;胃肠炎;胆囊炎 恙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叮咬处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特征,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较多,本地既往发病少,近年来发病增多,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一旦发生本病,容易误诊。我院在2012~2013年共收治恙虫病58例,其中入院时收入内科33例,均误诊,首诊误诊率达57%,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8例患者均生活在农村,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33~82岁,平均48岁;诊断按照第7版《传染病学》标准[1],发病在10月2例,11月53例,12月3例,发病高峰为11月;所有病例否认既往有血液、心、肝、肾等疾病史。 1.2 临床症状体征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在38.0~41.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明显头痛及全身酸痛。其中伴咳嗽、咯痰26例,呼吸困难4例,胸闷、心悸16例,腹痛、呕吐、腹泻7例;便秘1例;神志恍惚、重听4例。主要体征:伴有肝脾肿大者8例,均无压痛。伴结膜充血12例。肺部湿罗音5例,墨菲征阳性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相对缓脉14例。58例均可见一个焦痴或溃疡,皮损分布于颈段8例,腋窝及胸腹背部12例,腹股沟、会阴部38例;皮损附近有淋巴结肿大,多在腹股沟、腋下,大小不一,个别大于2cm,活动性好,有压痛6例,伴有皮疹18例,为充血性暗红色斑丘疹,多发生在胸腹背部,少数可发生于四肢。 1.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3.5~1 2.5×109/L),白细胞正常42例,升高5例,下降11例;血小板计数减少者3例;蛋白尿(+)以上者6例;肝功能ALT升高≥正常值12例,≥正常值2倍者5例,AST升高10例,无总胆红素升高;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升高18例,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19例,C反应蛋白升高24例,无肌酸激酶、CK同工酶升高,肾功能尿素氮升高2例,无肌酐升高;血清外斐反应(+)22例(>1:160)。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关键词]误诊;原因 回顾我院近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病历资料,即:①多发骨髓瘤;②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③腰段椎管内肿瘤;④腰椎转移瘤;⑤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分析误诊原因,旨在为基层医院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女,56岁,主因行路时不慎摔倒后腰痛,即往有慢性腰痛史。以腰痛收入我院内科,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诊断为: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遂转入我科。经过查体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脊柱及骨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症状及体征与诊断不符,查骨盆x线片及腰椎CT后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后经过行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15个月后去世。 1.2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女,63岁,平素有慢性腰痛史,于当地个体诊所行腰部按摩后疼痛加重,转侧不能,于疼痛科行针灸理疗治疗无好转,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左侧硬膜囊受压,故收入内科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科,当时患者卧位疼痛减轻,转侧不能,动则痛甚,汗出,查体受限,经给予PCA自体镇痛术治疗后,查体疼痛点位于T12S1棘突水平,无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90°,加强实验阴性,左侧脐平面至髂嵴水平皮肤痛觉过敏,经查胸腰段MRI提示T12S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绝对卧床6周,口服接骨药物后恢复良好。 1.3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男,4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疼痛4年余,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经济困难拒绝住院系统检查,曾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多家医院门诊行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贴膏药,牵引,按摩等多方法保守治疗,均无效,且逐渐加重。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发病早期有间歇期,咳嗽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呈刀割样,卧位加重,坐位可缓解,后期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查体右侧直腿抬高实验30°,加强实验阳性,腰椎CT加强扫描及MRI检查提示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后经手术切除肿瘤送病检,回报为神经鞘瘤。术后1年回访患者原有麻木疼痛症状消失,肌肉萎缩部分恢复。 1.4腰椎转移瘤患者男,78岁,腰及双下肢疼痛5d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既往有肺癌病史1年。患者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剧烈,腰椎棘突旁扣击痛阳性,右下肢麻木,痛觉减退,直腿抬高实验阳性,CT汇报腰L4~5,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症状无好转,经MRI及ECT检查明确诊断肺癌,多发骨转移。半年后去世。

灰指甲易被误诊的几种疾病

据广州日报曾经报道的一篇新闻就说到:梅州小伙阿华(化名)嗜烟如命,5年前开始感觉手指和脚趾都出现间歇性疼痛,还伴有发冷、怕凉、麻木和烧灼感,但对生活好像影响不大,所以没在意。后来,阿华的脚趾开始出现溃烂,他才不得不到当地医院就诊。在医院,阿华被医生诊断为患上严重的甲沟炎,并帮他做了脚趾甲拔掉。可拔掉趾甲后,阿华发现自己的伤口长期不愈,并逐渐往上溃烂,心急的阿华遂到广州求医。最后,阿华被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TAO)。医生发现他有十几个脚趾、手指已经溃烂严重,无法保全,不得不建议他做截肢手术。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是没有被报导出来,今天,小编根据广州省药物研究所附属医院灰指甲科专家的口述,整理出一些与甲沟炎症状相似的疾病,广大朋友患有甲沟炎或是没有患甲沟炎的朋友都可以看看,以备不时之需。或增加一些医疗小常识。 一、脓性指头炎 疾病名称:脓性指头炎 所属部位:下肢上肢 就诊科室:外科外伤科

症状体征:发热,脓疱,囊肿,头痛 症状: 1.手指末节常面肿胀,外观呈蛇头状,伴剧烈跳痛,手下垂时加重。 2.掌侧皮肤张力大,微红且有明显压痛,局部波动感多不明显。 3.处理不及时,可自行破溃,创口久治不愈,X线片可显示末节指骨坏死。 4.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二、急性肿瘤 疾病名称:急性脓肿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皮肤科外科内科 症状体征:发热,脓疱,囊肿 症状: 1.浅表脓肿略高出体表,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小脓肿,位置深,腔壁厚时,波动感可不明显。

2.深部脓肿一般无波动感,但脓肿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疾病名称: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所属部位:下肢上肢 就诊科室:风湿科外科手外科内科 症状体征:发热,脓疱,囊肿,头痛 症状: 1.患指除末节外,呈明显的均匀性肿胀,皮肤极度紧张。 2.患指所有的关节轻度弯曲,常处于腱鞘的松弛位置,以减轻疼痛。 3.任何微小的被支的伸指运动,均能引起剧烈疼痛。 4.检查时,沿整个腱鞘均有压痛。化脓性炎症局限在坚韧的鞘套内,故不出出波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保守治疗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 ,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脑的普及,长期的不良姿势得不到纠正,使得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如果不注意预防和锻炼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症状,严重的话会让患者过早的失去劳动能力,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所以如何预防和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预防;方法;康复锻炼1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1.1年龄因素:退变是一个重要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现在越来越年轻化。1.2职业因素:司机和重体力劳动者是高发人群,长期坐位办公人员也是好发人群。1.3受冷:受冷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导致椎间盘突出。1.4腹压的增加: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高,导致本病的发生。2预防 绝对卧床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方法,但很难坚持。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姿势睡姿:首先是床的选择,最好的床应该是硬板床,这样有助于缓解腰背肌的疲劳,像席梦思最好不用,有很多人睡席梦思早上醒来以后腰酸背痛,就是因为腰背肌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仰卧和侧卧位是比较好的睡眠体位。仰卧时双髋及双膝微屈,垫一软枕在双下肢下面,可以减轻椎间盘压力,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睡姿应该是这样的体位。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下肢并拢。双脚下最好垫一凳子,使髋部略低膝关节。对于有靠背的椅子,最好买专门靠背垫于腰部,腰背紧贴椅背在正确的坐姿基础上,这样就会减轻腰骶部的肌肉疲劳。站姿: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等宽。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可以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最后到足。防止髓核突出,使人体的重力线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不能过久站立。驾车姿势:双目平视,双手握在方向盘的10点10分处,上臂与方向盘呈90度角。座椅的靠背呈23度后倾角,坐垫呈7度向前翘起,臀部置于坐垫和靠背的夹角中,以在操作时不会向前移动为适宜。科学家们发现,腰骶部的固有频率和行车中驾驶座椅的振动在同一个低频范围,所以开车时腰椎很容易和汽车产生共振。特别是路况非常差时,这种共振意味着脊柱不断地被压缩与拉伸,可使周围组织肌肉也跟着疲劳,增加速腰椎间盘的退化、变形。所以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开车姿势,尽可能的少开车。3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症状的话要及时做检查,查出来以后及时采取措施,不要等到非常严重时再去做检查,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的原因及对策

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病例加以总结,并分析误诊原因,制定解决对策。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8月转至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2例住院患者资料加以分析,所有患者在来我院就诊前,均在其他医院接受过检查,并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我院对患者进行最终诊断,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对这22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加以分析,并进行进一步确诊,其中肾癌3例,腰椎转移癌3例,下肢动脉栓塞4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椎结核4例,椎管内肿瘤6例。结论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的原因,包括忽视检查的重要性、夸大CT的诊断作用及CT扫描方式不当。因此,临床医生应严格进行诊疗检查、全面认识影像学检查和掌握不同疾病特点,以预防误诊的发生,提高诊断准确率。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原因;对策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多发于青壮年劳动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腿痛及腰痛等症。据相关研究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约占门诊腰腿痛患者的15%左右,占住院腰腿痛患者的40%左右,在我国腰腿痛患者中,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达20%左右[1-5]。由于诱发该病的原因较多,临床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也并不鲜见。为达到进一步深入认识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服务的目的,我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的原因加以深入分析,并制定了相应解决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转至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5~66岁,平均(45.9±0.7)岁,所有患者在来我院就诊前,均在其他医院接受过检查,并首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腰腿疼痛,在我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后,判定为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 1.2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最终诊断,并且分析误诊原因。其中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和血液生化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片、CT和MRI等检查。 2 结果 对这22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加以分析,并进行进一步确诊,其中肾癌3例,腰椎转移癌3例,下肢动脉栓塞4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椎结核4例,椎管内肿瘤6例。 3 讨论 3.1误诊原因

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狂犬病3例分析

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狂犬病3例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因恐水症状明显,本病又名恐水症。本病是急性传染病,死亡率近100%,正确的诊断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损失。但由于狂犬病早期症状的复杂多样,患者及家属医学知识水平不高及医务人员本身的原因均可导致该病的误诊。 Abstract:Rabies is a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rabies virus infection,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because of fear of water, also known as hydrophobia. This disease is a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the mortality rate of nearly 100%, the correct diagnosis can not only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can reduce the family economic loss. But because the early symptoms of rabies are diverse and complex, can cause medical patients and their knowledge level is not high and the medical personnel can lead to mis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Rabies;Clinical manifestation 本病潜伏期一般在3个月内,但有文献报道可长达17年之久。本病主要在动物间传播,蝙蝠、鼠类、家犬可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本病早期大多数患者有低热、头痛、乏力、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喉头紧缩感。兴奋期患者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呼吸困难、多汗流涎,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视、幻听等。因早期症状不典型,易导致误诊。笔者遇到3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狂犬病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具体见下。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70岁,农民,因”吞咽困难、气促3d”入院。入院前3d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我院门诊以”食道占位、心肌缺血”收入心血管科。查体:体温36.8℃,脉搏86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18/70mmHg。斜坡卧位,左下肺闻及少许湿罗音。余体征(-)。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0.3×109/L,中性87%。甲功正常;肌钙蛋白2.63ng/ml;D-二聚体阴性;肝肾功血糖血脂正常;胸片、腹部B超、头颅CT无异常;诊断”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入院后患者病情恶化,呼吸困难、进食饮水吞咽困难,惊恐、烦躁不安,频繁吐口水。追问病史患者于3月前被自家养的狗咬伤,未处理伤口,也未注射狂犬疫苗。自家的狗未发病。请感染科会诊诊断”狂犬病”。后患者自动出院,2d后死亡。发病至死亡共6d。 例2:患者男,42岁,因”腰腿疼3d,呼吸困难6h”入我院脑外科。入院时查体:表情痛苦,双手各手指屈曲,不能伸直,余体征(-)。行腰椎间盘+椎体螺旋CT平扫示:腰4/5椎间盘轻度膨出。诊断:①腰椎间盘突出;②呼吸困难待诊。入院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暗示治疗、对症等治疗。后因频繁吐唾液转消化内科,转入后患者躁动不安,频繁吐唾液,怕风、畏光、恐水。经感染科会诊拟诊”狂犬病”转科。转入后追问病史,患者无明确被狗、猫等抓伤及咬伤病史。转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292606.html,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作者:王民集 来源:《家庭医学》2017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坏,髓核脱出,突入椎管,压迫临近的脊髓、脊神经根,引起以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疼痛常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甚者出现间歇性跛行,长期压迫可使脊髓神经支部位的皮肤麻木或感觉丧失。目前本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是由于慢性劳损造成,好发于腰4-5椎和腰5骶椎1两个节段。本病若不注意保养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腰痛”范畴。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然均存在局限性,且复发率高,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是医学界的当务之急。有报道认为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而愈,需要手术的病例不超过10%。考查近10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报道,非手术疗法中多种疗法的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发展趋势。 哪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合保守治疗 虽然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办法,但对于大多数轻症患者来说,手术并不是首选。尤其是一些具有下列适应症的患者,更适宜选择保守治疗。 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腹压增高时则腰腿痛加剧。 2.查体发现腰4-5椎或腰5骶椎1有明显的压痛点;腰脊柱侧弯甚至后弓时活动受限。 3.屈颈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4.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甚至肌肉萎缩。 5.X线检查可见脊柱侧弯,椎间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 6.CT、MRI检查可见椎间盘后缘或侧缘有局限性软组织密度影突向椎管,有时突出物伴有钙化,同时可见黄韧带增厚、侧隐窝狭窄等;椎管与硬膜囊之间的脂肪层消失;或硬膜囊受压移位和神经根受压移位;有时突出物突出后纵韧而游离于硬膜外间隙中。 7.因为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接受手术的患者。

最新数学建模题目及其答案(疾病的诊断)

数学建模疾病的诊断 现要你给出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胃癌患者容易被误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或非胃病者。从胃癌患者中抽取5人(编号为1-5),从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5人(编号为6-10),以及非胃病者 中抽取5人(编号为11-15),每人化验4项生化指标:血清铜蓝蛋白( X)、 1 蓝色反应( X)、尿吲哚乙酸(3X)、中性硫化物(4X)、测得数据如表1 2 所示: 表1. 从人体中化验出的生化指标 根据数据,试给出鉴别胃病的方法。

论文题目:胃病的诊断 摘要 在临床医学中,诊断试验是一种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好的诊断试验方法将对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和疾病的治疗效果起重要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疾病不断发现新的诊断试验方法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传统的诊断试验方法有生化检测、DNA检测和影像检测等方法。而本文则通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判别分析及SPSS软件的辅助较好地解决了临床医学中胃病鉴别的问题。在临床医学上,既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又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起了重要效果,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判别分析是在分类确定的条件下,根据某一研究对象的各种特征值判别其类型归属问题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的判别准则,建立一个或多个判别函数,用研究对象的大量资料确定判别函数中的待定系数,并计算判别指标。 首先,由判别分析定义可知,只有当多个总体的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时,进行判别分析才有意义,且总体间差异越大,才会使误判率越小。因此在进行判别分析时,有必要对总体多元变量的均值进行是否不等的显著性检验。 其次,利用判别分析中的费歇判别和贝叶斯判别进行判别函数的建立。 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判别函数进行回判并测得其误判率,以及对其修正。 本文利用SPSS软件实现了对总体间给类变量的均值是否不等的显著性检验并根据样本建立了相应的费歇判别函数和贝叶斯判别函数,最后进行了回判并测得了误判率,从而获得了在临床诊断中模型,给临床上的诊断试验提供了新方法和新建议。 关键词:判别分析;判别函数;Fisher判别;Bayes判别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胃病诊断中,胃癌患者容易被误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或非胃病患者,为了提高医学上诊断的准确性,也为了减少因误诊而造成的病人死亡率,必须要找出一种最准确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诊断疾病,必须从人体中提取4项生化指标进行化验,即血

误诊为肺炎的几种特殊疾病分析

误诊为肺炎的几种特殊疾病分析 摘要:目的提高对肺炎的诊断水平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了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共计13例患儿,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从新生儿到学龄前儿童,对他们的病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这13例患儿都被误诊为肺炎收入院,分别是先天性肺囊肿3例,脓胸1例,膈疝2例,支气管异物3例,伤寒1例,肺部多发性畸形1例,有机磷中毒1例,缺铁胆黄素1例。 关键词临床肺炎误诊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一些少数疾病因呼吸道症状明显被误诊为肺炎。现将这些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共收集到13例患儿分别被误诊为肺炎。其中新生儿1例,婴幼儿8例,学龄期儿童4例,男性11例,女性2例。1.1 本组3例先天性肺囊肿被误诊为肺炎 例1.为出生后4天男性足月,因咳嗽,口吐沫,呈阵发性青紫一天来院。查体:精神萎靡,呼吸浅促,口周发绀,双肺可闻及散在喘鸣音及湿罗音。经吸氧、抗炎对症等综合治疗3天后好转出院。出院后3天又因咳嗽,呼吸困难再次入院。经吸氧、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排胸片诊断:右肺为多发性囊肿。施行手术切除肺囊肿后呼吸困难解除。一周后复查胸片,肺部正常,治愈出院。 例2.为8个月抱养女婴儿,平时经常咳、喘,近一周咳喘加重,呼吸困难来就诊。查体: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及细小水泡音,肝于肋下2.0cm,诊断为肺炎及心衰。经抗炎、平喘、对症等综合性治疗症状减轻不明显。排胸片:右肺上可见2个薄壁环形透亮区。诊断为:先天性肺囊肿。手术切除肺囊肿,呼吸平稳,6天后治愈出院。 例3. 为8岁女孩儿,因突然咳血一天来就诊,门诊以支气管扩张待查收入院。经排胸片诊断为肺囊肿。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 1.2 1例肺肿瘤误诊为脓胸入院。 该患儿为3岁男孩儿,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一个月,在省内某大医院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腰腿痛常见的极重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主要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度负荷、急性损伤及遗传因素等相关,除此之外,吸烟、糖尿病也就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因素。 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长期承受挤压、屈曲与旋转等负压,很容易在纤维环后部产生裂隙甚至断裂。在此基础上,一次较重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伤,均有可使退变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使髓核组织膨出或脱出。 2、过度负荷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与举重运动的人可因过度负荷造成椎肩盘的早期退变。另外,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如建筑工人、煤矿工人等亦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3、外伤外伤就是腰椎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就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与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外伤并不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只就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4、长期振动汽车与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座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较大,加重椎间盘突出与退变。 5、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如印第安人、非洲黑人等少见。 6、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有调查显示,多次妊娠的妇女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7、吸烟长期吸烟可使椎间盘营养不良,促使椎间盘退变。 8、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加剧,影响营养椎间盘的周围动脉壁结构,降低其血流量,减少了椎间盘组织的代谢要求,最终可引起椎间盘组织的破裂。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腰腿痛本病的重要症状,疼痛的主要原因就是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邻近组织的神经纤维。多数患者先有腰痛,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腿痛。疼痛范围较广,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而且腰痛症状很少完全影响生活与工作。当椎间盘突出时,腰背痛急性发作,腰痛重且可有肌肉痉挛,轻者可坚持工作,重者疼痛难忍,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2、坐骨神经痛95%的患者发生在L4~5、L5~S1,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疼痛主要为放射性刺痛,痛起始于腰部,沿臀部、大腿与小腿后外侧至足背。患者常可指出确切的放射痛线路。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时,症状可以加重。为了减轻疼痛,减轻坐骨神经受压所承受的张力而弯腰就是取屈髋屈膝位。 3、神经功能改变 (1)感觉改变:受压神经根支配的皮肤节段欣会出现感觉变化,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肌力减退: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肌力减退。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S1神经根引起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改变:如L3~4椎间盘突出可出现膝反射减弱或消失;L5~S1椎间盘突出常出去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马尾神经综合征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物或纤维环完全破裂,可压迫马尾神经,患者可出现感觉减退,如会阴部麻木、刺痛等: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二便功能障碍,

最容易被误诊乳腺癌的疾病

最容易被误诊乳腺癌的疾病——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是乳腺组织发生的炎症,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根据病理特点分为哺乳期细菌性乳腺炎和非哺乳期非细菌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一般为急性发作,是由于哺乳期乳汁淤积和乳管阻塞的一般细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大多是一种慢性的非细菌性炎症,常命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或“浆乳”(Plasma cell mastitis,PCM)。由于它病理特点复杂多变,又有多种命名,如“闭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样乳腺炎”等。 北京当代医院解析:现代社会,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往往倍感压力,“浆乳”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浆乳”发生在30岁以上女性为多,大多数病人有乳头内陷畸形,乳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分泌功能紊乱,乳管内分泌物积聚,乳管扩张,产生的化学物质刺激乳腺组织引起炎症。“浆乳”最可怕的是误诊为乳腺癌,所以需要病理组织活检确诊,易误诊的疾病为: ·细菌性乳腺炎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结核 ·乳腺癌 如果你在哺乳期出现发热,乳头排乳不畅,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你可能患的是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通过疏通乳管和一般抗炎治疗,大多会完全治愈。如果你在非哺乳期突然感觉乳房局部疼痛,在乳晕下触及较硬的肿块,边界欠清,乳房皮肤有红肿和桔皮样改变,但你并没有发热,也许几天后肿块有所消退,当你正为此庆幸时,红肿再次发作,肿块逐渐变大,渐至小脓肿,使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最后形成大脓肿,不得不通过外科手术切开乳房皮肤,引流脓液,有时红肿会自行破溃,迁延不愈,形成瘘管,甚至彼此相通,难以愈合,乳房外观千疮百孔。这就是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很多女性不认识这种病。 依据PCM的病程及表现可将其分为四期: ·导管扩张期 ·炎症肿块期 ·脓肿形成期 ·瘘管窦道期 一旦明确诊断后,治疗还是很棘手的,需要长期应对和耐心。 手术是治疗的另一种选择,外科医生必须正确诊断乳管内微小病变,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鉴别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而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很重要。在扩张期和炎症期,以中药外敷内治为主;在脓肿期,手术以抽取脓液和局部切开排脓为主;瘘管期可选择切除有病的乳腺导管,关键是翻转乳晕,彻底清除病灶,清洁所有创面,以求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同时保持外形的完美,必要时需行乳头內翻整形术,避免再次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20T13:32:49.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杨秋葵[导读] 可行较轻工作,直腿抬高试验较有改善,部分症状消失;无效:各项指标均无变化。 杨秋葵(钟楼区南大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常州 213000)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238-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整体护理干预为关键环节。我院对部分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实施了整体化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20-68岁,平均(44.8± 2.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经MRI或CT扫描确诊,病程9d-6年。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推拿、中药热敷、牵引、神经阻滞等综合理疗,及配合镇痛消炎、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应用。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基础护理患者在疾病急性期活动受限,疼痛较为剧烈,需绝对卧硬板床行1周休息,平卧时对腰椎、骶尾等处的血液循环情况加强观察,定时按摩,以对褥疮形成进行预防。疾病恢复期离床活动需用腰围防护腰部,注意保暖,戒烟,以免咳嗽导致椎管压力增加,使疼痛感加重[1]。 1.2.2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保守治疗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积极主动应对治疗。 1.2.3 针对保守治疗护理①牵引:做好受压及牵引部位血液循环情况的观察,对患者疼痛有无加重进行询问,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②中药热敷:此方法可促进局部代谢,血液循环得以改善。缓解肌肉痉挛,对瘀血及炎症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且药物可直接被病灶吸收,疗效更为直接。热敷治疗早期,护理人员需做好准确定位,药袋温度通常为38-42度,>45度造成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向患者强调合理温度的重要性,打消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心理,避免过热烫伤皮肤。③针灸推拿:协助患者取俯卧位,选择突出椎间隙为针灸中心,常用穴位包括阿是、肾俞、大肠俞等,20min/次,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并与红外线配合治疗。推拿需轻柔,加强保暖,避免对急性期患者进行推拿操作[2]。④神经阻滞:患者疼痛较为剧烈时,可采取神经阻滞应用,需在应用时无菌操作,加强心电监护,阻滞后对患者有无心慌、胸闷等现象进行观察,确保生命安全。⑤理疗护理:包括微皮、超声波等,具有缓解血管痉挛,对炎症代谢产物的消除加以促进、温通经脉的效果。多在疾病急性炎症期应用,护理人员需做好局部皮肤的评估,依据患者敏感度对频率、温度等进行调节,以免发生意外。 1.2.4 功能锻炼:患者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不宜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但经有效处理疼痛缓解后,可依据机体情况,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循序渐进的开展锻炼,以使腰背肌保护椎间盘的功能增强。 1.2.5 饮食及出院指导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防止便秘,以免复压增加使疼痛加重。强调患者出院后保持正确姿势及体位,注意保暖。经常行体育训练及腰背肌功能锻炼,劳逸结合,定期复查[3]。 1.3 效果评定痊愈:可恢复原工作,直腿抬高试验约80度,麻醉或疼痛不适接近消失或完全消失;显效:工作可基本恢复,直腿抬高试验>70度,大部分症状消失;好转:可行较轻工作,直腿抬高试验较有改善,部分症状消失;无效:各项指标均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满意度构成与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条件者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所有数据经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1%)及患者护理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1%、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28)。 3 讨论 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有较高的发生几率,为纤维环破裂后,引发髓核突出对脊神经根产生压迫所致,好发于30-50岁的青壮年,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若处理不当,甚至劳动能力丧失,造成残疾,保守治疗可取得较佳效果,其中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是确保预后的关键环节[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各项理疗针对性干预、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整体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为预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玉萍. 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的护理[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7): 353. [2] 吴英,洪晓牌.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和康复指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20): 249-250. [3] 尚经轩.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方法综述[J]. 社区医学杂志. 2009(22): 11-12. [4] 牛东英. 中医综合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2(5): 88-90.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1206215;修订日期:2001208226作者简介:刘新(19632),男,安徽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创伤1?论 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时间与 疗效的关系 刘 新,王剑风 (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深圳 518001) 摘要: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中延长治疗时间与治愈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1995~2000年选取148名患者,治疗时间为6个月,采取对椎间盘突出中无菌性炎症的治疗,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功能锻炼治疗。结果 优良率为9415%,其结果令人满意。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症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无菌性炎症”,其治疗应以保守为主。延长保守治疗时间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我们应以重视手术的态度来重视非手术治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34(2002)022******* The rela tion sh ip between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ti m es i n con serva tive trea t m en t of lu m bar d isc hern i a tion L I U X in1,W AN G J ian2fen (D epartm en t of O rthopedics L ouhu ho sp ital of Shenzhen,518001,Ch 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 ss the relati on sh i p betw een treatm en t and ti m es in treatm en t of lum bar disc hern iati on.M ethods 148cases w ere treated fo r six mon th s in199522000.T he m ethod conclued the treatm en t of inflamm ati on and renew ing sp inal stab ility.Results excellen t rate is 94.5%,It is satisfacto ry.Conclusion T he m ain reason of lum bar disc hern iati on is asep tic inflam2 m ati on w h ich is very i m po rtan t in con servative treatm en t.W e m u st treat it in con servative treat2 m en t at first.It obvi ou sly has increased cu ring rate that p ro long ti m e of con servative treatm en t. W e m u st payatten ti on to con servative treatm en t as w e ever pay in su rgical treatm en t. Key words:lum bar dise hern iati on;con servative tream en t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中时间是一个重要指标,八十年代要求为1个月,以后要求3个月,近年来要求在6个月以上[1],延长保守治疗可以提高和巩固治愈率。延长保守治疗时间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进步。本人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现将临床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5—2000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48例,男58例,女90例,年龄22~68岁,平均43岁,其中L4,577例,L5S151例,L3,44例,L2,32例,L4,5 +L5S116例。左侧78例,右侧48例,双侧22例,突出物高度从4mm~10mm,27例合并腰椎管狭窄,诊断是根据腰腿痛症状,理学体检,特别是定位体检,影像学检查核实等综合判断。111 治疗方法 整个治疗分两个时期,急性期的任务是“消除炎症、减轻症状”,使破裂的纤维环有一个稳定的瘢痕愈合期,根据纤维韧带结构的愈合时间,定为1个月。恢复期的任务是“功能锻炼、稳定脊柱”。通过逐步增强腰背肌、腹肌肌力,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训练神经根的适应能力,等待可能的突出椎间盘被吸收变小,此期为5个月。具体方法如下: (1)急性期治疗方案 ①卧床:除吃饭大小便外卧床4周;②牵引: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2周,牵引重量依据体重及耐受情况而定;③理疗:热水袋敷腰背,每日2次,每次1小时,2~4周;④腰围:下床时保护腰部;⑤为抑制免疫反应和化学刺激,静脉滴注地塞米10m g 日,3~4天,并给非甾体类消炎解热止痛药,如英太青等。为改善神经根血循环,可给尼莫地平40m g,3 日,1周。为改善神经营养,可给复合维生素B、C、能量合剂等。有骨质疏松者可给相关

误诊真相:发生率平均30%左右

误诊真相:发生率平均30%左右 纪小龙教授是《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的编委,他亲自动手解剖过300多个病例、整理过3000多例死亡患者的资料。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矛盾越来越激化,大众对于医疗差错的现状不了解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他认为有必要将医疗差错的真相告知大众,还原医疗现状的原貌,因为这才是逐步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根本。 误诊比你想象的严重:有些疾病误诊率大于40% 古今中外,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发生错误的历史记载及统计资料都已经确凿地告知人们,医疗错误不可避免,在我国古代就有《医林改错》的专著出版。这说明医生误诊和为改正错误所作的努力自古就存在。 从1950年至今,国内外对于误诊的研究显示,误诊率都在30%左右。 比如肿瘤中,鼻咽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胰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平均误诊率在40%以上;结核病中,肝结核、胃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中耳结核、咽结核等肺外结核的平均误诊率也在40%以上;传染病中,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钩虫病、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的平均误诊率在30%以上;器官异位中,甲状腺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等的平均误诊率在60%以上。

在2013年美国《病人安全与医疗质量》杂志(Patient safety &quality healthcare)上的分析中,估计全美每年死于医疗事故的人数为21万~44万,成为美国人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可见问题之严重。 我国医院每年每月都有医疗数据的统计,对于误诊率从来都是在5%以内的,这是不符合实际并且会误导大众的。人们长期以来以为到医院看病不能出错,即使出错也是极个别的事。当然,不管符合率的百分数是高还是低,对于每个具体的病人来说只有对与错,也就是100%与0%。谁遇到出错谁就是100%误诊。 误诊带来的后果误诊一旦发生,其后果多种多样,对被误诊的患者个人及其家庭、造成误诊的医生和医院以及社会3个方面都将带来负面影响。但从误诊直接作用于患者本人看,误诊也有3个不同的结局: 1、虽然误诊,但并没有在错误诊断的指导下实施任何措施,没有给患者造成任何不良后果(精神和肉体的痛苦、缩短生命、死亡等),这种误诊也就被忽略了。 2、由于误诊,接下来的治疗也就是错误的,给患者造成了不良后果(精神和肉体的痛苦、缩短生命、死亡等),但没有被人发现,误诊被自然淹没了。 3、误诊导致误治,给患者造成了不良后果(精神和肉体的痛苦、缩短生命、残废、死亡等),并且被发现,引起了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