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题-蛛网模型——数学建模

第3题-蛛网模型——数学建模
第3题-蛛网模型——数学建模

六、问题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7.1问题分析

由题可知,该问题是多目标优化问题,满足居民人体的营养均衡、平衡进出口贸易、土地面积等条件下,满足购买成本尽量低、使种植者获益尽量大这两个目标。

7.2弹性理论及蛛网模型

弹性描述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即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表示某一经济变量变动1%时,所导致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化比例

1.需求弹性价格:价格每变动1%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通常用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率表示。它们之间的比值称为弹性系数,记为Ep,即:

2..供给价格弹性:价格每变动1%引起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一般地,Es>0,斜率为正。

3.蛛网模型理论(Cobweb Model Theorom)

蛛网模型是对弹性理论的运用,用来考察某种商品(主要用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产量的影响。蛛网理论有一系列假定条件: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任何消费者和厂商都不能单独影响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当期商品价格不受当期产量的影响,当期产量由前期价格决定。根据某种商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蛛网理论分为收敛性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类型。

(l)收敛型蛛网

需求弹性绝对值大于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当市场受到干扰偏离均衡状态时,价格和产量围绕均衡水平波动,但是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

网。图中S曲线为供给曲线,D曲线为需求曲线,E点为均衡点,P

0,Q

分表代表均

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在第一期,假定由于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导致减产,实际产量Q

I

,导致价格

从P

0上升到P

l

在第二期:生产者在P

l

的位置上愿意把产量从Q

l

增至Q

4

,此时Q

4

>Q,生产者为

了把商品出清,价格跌到P

2,此时P

2

在第三期:生产者根据第二期P

2的价格愿意提供的产量为Q

3

,此时Q

3

,消费

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上升为P

3,此时P

3

l

,在P

3

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有安排了Q

2

的产量,如此循环,产量和价格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初始的均衡状态。可见,初始均衡点E是稳定的。

以时间为自变量将图2.6中价格波动的情况反映在坐标图中(如图2.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因所导致的价格波幅越来越小,最后逐渐接近于初始均衡价格P

(2)发散型蛛网

当需求弹性绝对值小于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的情况下,产量和价格波动越来越大,越来越远离初始均衡点,称为发散型蛛网(如图2.8所示)。图中符号及含义同图2.6。

在第一期,假定由于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导致减产,实际产量Q

1

,导致价格

从P

0上升到P

l

在第二期:生产者在P

l

的位置上愿意把产量从Q

2

,此时Q

2

>Q

,生产者为了把

商品出清,价格跌到P

2,此时P

2

在第三期:生产者根据第二期P

2的价格愿意提供的产量为Q

3

,此时Q

3

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上升为P3,此时P0

以时间为自变量将图2.8中价格波动的情况反映在坐标图中(如图2.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因所导致的价格波幅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价格和产量无法再回到初始均衡状态,而且偏离均衡状态越来越远。

(3)封闭型蛛网

在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和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相等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始终按同一波动幅度进行,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无法回归至初始均衡状态,上述情形称为封闭型蛛网(如图2.10所示)。

在第一期,假定由于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导致减产,实际产量Ql

在第二期:生产者在Pl的位置上愿意把产量增加至Q2,此时Q2>Q0,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出清,价格跌到P2此时P2

在第三期:生产者根据第二期P2的价格愿意提供的产量为Q1,此时Ql

数学建模 练习题1

2.14成绩与体重数学建模 一、问题 举重比赛按照体育运动员的体重分组,你能在一些合理、简单的假设下,建立比赛成绩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吗?下面是下一届奥运会的成绩,可供检验你的模型。 一、问题分析 成绩与肌肉的力度有直接关系,随着力度的增加,成绩呈上升趋势。 假设力度与肌肉横截面积成正比,而截面积和体重都与身体的某个特征尺寸有直接关联。由此可以找到成绩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以此建立模型。

二、模型假设以及符号说明 1.本模型主要考虑运动员举重总成绩和体重的关系,所以假设运动员其他条件相差不大。 2.运动员的举重能力用其举重的总成绩来刻画 3.符号说明: 人的体重 W 人的身高 h 肌肉横截面积 S 人的体积 V 肌肉强度 T 举重成绩 C 非肌肉重量 W1 斜率 K 三、模型构成 模型一 1.题中给出举重比赛按照体育运动员的体重分组,所以我们猜测成绩与体重应该是正比关系。 2.画出坐标图,体重越重,成绩越好,进一步验证了正比关系。 最大体重

从上图可以看出,体重越大,举重总成绩相对越好,所以我们猜测举重总成绩与体重大概成线性关系。则,我们可以用一次函数C=kW+b对三个体重进行拟合,根据图中数据,可得: = = 2.66, = = 1.45, = = 1.17 把b代入得出三个一次函数为: = 2.66W+143.8, = 1.45W+75.1, = 1.17W+69.7, 用上述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并画出图表与原图表进行比较: 最大体重

通过比较两个图表,我们可以推测体重与成绩数据的推测图表和已知图标的拟合度并不是特别的理想,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用线性函数对举重总成绩与体重进行拟合的模型过于简单、粗略,考虑的因素比较少。 模型二 我们这一次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分析建模。 通过查阅各种自然科学磁疗,我们可以近似以为:一般举重运动员的举重能力是用举重成绩来衡量,而举重运动员的举重能力与其肌肉强度近似成正比关系,从而举重运动员的举重总成绩与其肌肉强度近似成正比,即: C = T (为常数且>0) ○1从运动生理学得知,肌肉的强度与其横截面积近似成正比,即: T = S (为常数且>0) ○ 2综合○1,○2可得 C=T=S ○3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假设肌肉的横截面积正比于身高的平方,人的体重正比于身高的三次方,即可得: S = , W = (,为常数且>0,>0) 综合上述所有算式,我们有: C= S = ○ 4 因为W = ,我们可以推测出举重运动员举重总成绩与其体重的关系为: C = 利用题目表格中所给的体重和举重总成绩数据,求出上述模型的常数M。利用题目表格中所给的体重和举重总成绩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上述模型的系数 K 。因为体重超过108千克的运动员的体重没有具体的数据,为了模型的准确性,故将这个数据舍去。经过代入9次运算得出平均常数,为=20.3,=9.6,=9.0。于是举重运动员的举重总成绩与体重的关系模型为

如何巧解小学数学题

如何巧解小学数学题 概要:各种“变换”是小学数学解题的基本技巧,想要真正做到运用自如,还 需要对数学知识不断积累和运用,更需要教师的刻苦钻研,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几种“变换”的方法。 一、变换思路 例1:学校要付360元钱买来8张课桌,6张椅子,每张课桌比每张椅子多付 10元,一套桌椅多少元? 如果按一般思路进行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要求一套桌椅多少元?就要找出 总价和总套数,可是题中只有总价,桌椅数不配套,难以解答;二是分别求课桌,椅子张多少元?可是课桌和椅子分别的总价没有交代,也无法解答。 若能换另一种想法,把6张椅子改为6张课桌,又在差价上补上,扩大总价, 这样,就可以求出每张课桌多少元,就是(360+10×6)÷(8+6)=30元。那么, 按题意,椅子每张价钱是:30-10=20元,每套课桌多少元就迎刃而解,即 30+20=50元。 由此可见,变换思路可以改变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解题捷径,大大开 拓了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二、变换数据 例2:一批煤分三天运完,第一天运了总数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运30吨,第三天运了150吨,这批煤有多少吨? 这類题学生会知道用“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局部求整体”的方法解答,可是题中确切的几分之几和数量没有出现,如何求解呢?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变换数据”的方法去解答。即假设第二天和第一天运同样多煤,那么,第三天只能少运30吨。这样,问题产生整体效应,得到一个简捷的解法:(150-30)÷(1-■×2)=600吨。上述的变换,就能按已知部分求整体的算法,给解题带来了方便,也开 发了智力。 三、变换关系 例3:某车间制造一批零件,甲独做每天做240个,乙完成这批零件的时间是 甲的■,乙独做每天做多少个零件?

数学模型习题解答解读

上机练习题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1.建立起始值=3,增量值=5.5,终止值=44的一维数组x 答案: x=(3:5.5:44) 2.写出计算 Sin(30o )的程序语句. 答案: sin(pi*30/180) 或 sin(pi/6) 3.矩阵??????????=187624323A ,矩阵???? ??????=333222111B ;分别求出B A ?及A 与B 中对应元素之间的乘积. 答案:A = [3,2,3; 4,2,6; 7,8,1] B = [1,1,1; 2,2,2; 3,3,3] A*B ;A.*B 4计算行列式的值1 876243 23=A 。答案:det(A) 5对矩阵 ???? ??????=187624323A 进行下述操作。 (1)求秩。答案:rank(A) (2)求转置。答案:A' (3) 对矩阵求逆,求伪逆。答案:inv(A) ,pinv(A) (4) 左右反转,上下反转。答案:fliplr(A),flipud(A) (5) 求矩阵的特征值. 答案:[u,v]=eig(A) (6) 取出上三角和下三角. 答案:triu(A) tril(A) (7)以A 为分块作一个3行2列的分块矩阵。答案:repmat(a) 6 计算矩阵??????????897473535与???? ??????638976242之和。 >> a=[5 3 5;3 7 4;7 9 8]; >> b=[2 4 2;6 7 9;8 3 6]; >> a+b 7 计算??????=572396a 与?? ????=864142b 的数组乘积。 >> a=[6 9 3;2 7 5]; >> b=[2 4 1;4 6 8];

数学建模--杨桂元--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习题 1.设用原料A 生产甲、乙、丙的数量分别为131211,,x x x ,用原料B 生产甲、乙、丙的数量分别为232221,,x x x ,原料C 生产甲、乙、丙的数量分别为333231,,x x x ,则可以建立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 ??? ??? ?? ?????=≥≤+--≤+--≥--≤+--≥--≤++≤++≤++++++++-+=) 3,2,1,(,00 5.05.05.004.0 6.06.00 15.015.085.008.02.02.006.06.04.012002500 2000..8.38.56.78.18.36.52.08.16.3max 33231332221232 22123121113121113332312322 21131211333231232221131211j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x x x x S ij LINDO 求解程序见程序XT1-1-1。 求解结果: 1200 ,22.1482,33.473,0,78.1017,66.1526322212312111======x x x x x x 0,0,0332313===x x x ,24640max =S (元) 。 2.设用设备,,,,,32121B B B A A 加工产品Ⅰ的数量分别为54321,,,,x x x x x ,设备121,,B A A 加工产品Ⅱ的数量分别为876,,x x x ,设备22,B A 加工产品Ⅲ的数量分别为109,x x ,则目标函数为: 976321)5.08.2())(35.02())(25.025.1(max x x x x x x S -++-+++-= 4000 7200700011478340008625010000129731260001053005 1048397261x x x x x x x x x x ?-+?-+?-++?-+? -整理后得到: ??? ??? ?=≥=-=-+=--++≤≤+≤+≤++≤+-+-++---+=)10,9,8,7,6,5,4,3,2,1(,00;0;0;40007;7000114;400086; 100001297;6000105..2304.19256.15.03692.115.135.04474.0375.07816.075.0max 10987654321510483972611098765 4321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x x x x x S j 整数 LINDO 求解的程序见程序XT1-1-2。 求解结果: 324,500,0,571,859,0,230,120010987654321==========x x x x x x x x x x 446.1155max =S 3.设自己生产甲、乙、丙的数量分别为312111,,x x x ,外协加工甲、乙、丙第数量分别为322212,,x x x (外协加工的铸造、机加工和装配的工时均不超过5000小时),则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具体的题目实例,使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 数学建模分析和解决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的学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 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实验题目 (一)题目一 1、题目:电梯问题有r个人在一楼进入电梯,楼上有n层。设每个 乘客在任何一层楼出电梯的概率相同,试建立一个概率模型,求直 到电梯中的乘客下完时,电梯需停次数的数学期望。 2、问题分析 (1)由于每位乘客在任何一层楼出电梯的概率相同,且各种可能的情况众多且复杂,难于推导。所以选择采用计算机模拟的 方法,求得近似结果。 (2)通过增加试验次数,使近似解越来越接近真实情况。 3、模型建立 建立一个n*r的二维随机矩阵,该矩阵每列元素中只有一个为1,其余都为0,这代表每个乘客在对应的楼层下电梯(因为每 个乘客只会在某一层下,故没列只有一个1)。而每行中1的个数 代表在该楼层下的乘客的人数。 再建立一个有n个元素的一位数组,数组中只有0和1,其中1代表该层有人下,0代表该层没人下。 例如: 给定n=8;r=6(楼8层,乘了6个人),则建立的二维随机矩阵及与之相关的应建立的一维数组为: m =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c = 1 1 0 1 0 1 1 1 4、解决方法(MATLAB程序代码):

n=10;r=10;d=1000; a=0; for l=1:d m=full(sparse(randint(1,r,[1,n]),1:r,1,n,r)); c=zeros(n,1); for i=1:n for j=1:r if m(i,j)==1 c(j)=1; break; end continue; end end s=0; for x=1:n if c(x)==1 s=s+1; end continue; end a=a+s; end a/d 5、实验结果 ans = 6.5150 那么,当楼高11层,乘坐10人时,电梯需停次数的数学期望为6.5150。 (二)题目二 1、问题:某厂生产甲乙两种口味的饮料,每百箱甲饮料需用原料6 千克,工人10名,可获利10万元;每百箱乙饮料需用原料5千 克,工人20名,可获利9万元.今工厂共有原料60千克,工人 150名,又由于其他条件所限甲饮料产量不超过8百箱.问如何 安排生产计划,即两种饮料各生产多少使获利最大.进一步讨 论: 1)若投资0.8万元可增加原料1千克,问应否作这项投资. 2)若每百箱甲饮料获利可增加1万元,问应否改变生产计划. 2、问题分析 (1)题目中共有3个约束条件,分别来自原料量、工人数与甲饮料产量的限制。 (2)目标函数是求获利最大时的生产分配,应用MATLAB时要转换

数学建模训练题

数学建模训练题 1、个人住房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个人住房贷款的最长期限为30年,5年(含5年)的年利率为5.31%(折合月利率为4.425‰),5年以上年利率为5.58%(折合月利率为4.65‰)。同时还规定了个人住房贷款的两种按月还本付息的办法。第一种是等额本息还款法,即在贷款期间借款人以月均还款额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第二种是等额本金还款法(又叫等本不等息还款法),即在贷款期间除了要还清当月贷款的利息外,还要以相等的额度偿还贷款的本金。 (1)试给出两种还款法的每月还款额、还款总额和利息负担总和的计算公式。 (2)若一借款人从银行得到贷款40万元,计划20年还清。试以此为例说明借款人选择何种还款法更为合算? 2、某居民区有一供居民用水的圆柱形水塔,一般可以通过测量其水位来估计水的流量。面临的困难是,当水塔水位下降到设定的最底水位时,水泵自动启动向水塔供水,到设定的最高水位的时候停止供水,这段时间无法测量水塔的水位和水泵的供水量。通常水泵每天供水一两次,每次约3h. 水塔是一个高为12.2m,直径为17.4m的正圆柱。按照设计。水塔水位降至约8.2m时,水泵自动启动,水位升至约10.8m时水泵停止工作。 下表是某一天的水位测量记录(符号“//”表示水泵启动),试估计任何时刻(包括水泵正供水时)从水塔流出的水流量,及一天的总用水量。 表1 水位测量记录 (符号//表示水泵启动) 3、某探险队驾驶一越吉普车穿行2000km的大沙漠。除起点能得到足够的汽油供应外,行车途中的燃料供应必须在沿途设立若干的储油点,依靠自己运输汽油来解决。该车在沙漠中行车平均每公里耗油0.25L,车载油箱及油桶总共只能装载250L汽油。请设计一个最优的行车方案,使行车耗油最少而通过沙漠。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和评价。 4、由于军事上的需要,需将甲地n名战斗人员(不包括驾驶员)紧急调往乙地,但是由于运输车辆不足,m辆车无法保证每个战斗人员都能同时乘车,显然,部分战斗人员乘车,部分战斗人员急行军是可行的方案。设每辆车载人数目相同,只有一条道路,但足以允许车辆,人员同时进行,请制定一个调运方案,能最快地实现兵力调运,并证明方案的最优性。 5、为向灾区空投一批救灾物资,共2000kg,需选购一些降落伞,已知空投高度为500m,要求降落伞落地时的速度不能超过20米每秒,降落伞的伞面为半径为r的半球面,用每根长

数学模型实验报告

数学模型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lingo和MATLAB解决数学模型问题 实验原理: 实验环境:MATLAB7.0 实验结论: 源程序 第4章:实验目的,学会使用lingo解决数学模型中线性规划问题1.习题第一题 实验原理: 源程序: 运行结果: 、 管 路 敷 设 技 术 通 过 管 线 不 仅 可 以 解 决 吊 顶 层 配 置 不 规 范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问 题 , 而 且 可 保 障 各 类 管 路 习 题 到 位 。 在 管 路 敷 设 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看 护 关 于 管 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连 接 管 口 处 理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弯 扁 度 固 定 盒 位 置 保 护 层 防 腐 跨 接 地 线 弯 曲 半 径 标 等 , 要 求 技 术 交 底 。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中 包 含 线 槽 、 管 架 等 多 项 方 式 , 为 解 决 高 中 语 文 电 气 课 件 中 管 壁 薄 、 接 口 不 严 等 问 题 , 合 理 利 用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 线 缆 敷 设 原 则 : 在 分 线 盒 处 , 当 不 同 电 压 回 路 交 叉 时 , 应 采 用 金 属 隔 板 进 行 隔 开 处 理 ; 同 一 线 槽 内 强 电 回 路 须 同 时 切 断 习 题 电 源 , 线 缆 敷 设 完 毕 , 要 进 行 检 查 和 检 测 处 理 。 、 电 气 课 件 中 调 试 对 全 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 在 安 装 过 程 中 以 及 安 装 结 束 后 进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整 试 验 ; 通 电 检 查 所 有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相 互 作 用 与 相 互 关 系 , 根 据 生 产 工 艺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要 求 , 对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空 载 与 带 负 荷 下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控 试 验 ; 对 设 备 进 行 调 整 使 其 在 正 常 工 况 下 与 过 度 工 作 下 都 可 以 正 常 工 作 ; 对 于 继 电 保 护 进 行 整 核 对 定 值 , 审 核 与 校 对 图 纸 , 编 写 复 杂 设 备 与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方 案 , 编 写 重 要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方 案 以 及 系 统 启 动 方 案 ; 对 整 套 启 动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调 试 工 作 并 且 进 行 过 关 运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指 导 。 对 于 调 试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问 题 , 作 为 调 试 人 员 , 需 要 在 事 前 掌 握 图 纸 资 料 、 设 备 制 造 厂 家 出 具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报 告 与 相 关 技 术 资 料 , 并 且 了 解 现 场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布 置 情 况 与 有 关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系 统 接 线 等 情 况 , 然 后 根 据 规 范 与 规 程 规 定 , 制 定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方 案 。 、 电 气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电 力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配 置 技 术 是 指 机 组 在 进 行 继 电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总 体 配 置 时 , 需 要 在 最 大 限 度 内 来 确 保 机 组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安 全 , 并 且 尽 可 能 地 缩 小 故 障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破 坏 范 围 , 或 者 对 某 些 异 常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工 况 进 行 自 动 处 理 , 尤 其 要 避 免 错 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动 作 , 并 且 拒 绝 动 作 , 来 避 免 不 必 要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突 然 停 机 。 因 此 , 电 力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要 求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做 到 准 确 灵 活 。 对 于 差 动 保 护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技 术 是 指 发 电 机 一 变 压 器 组 在 发 生 内 部 故 障 时 , 需 要 进 行 外 部 电 源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切 除 从 而 采 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主 要 保 护 装 置 。

三峡大学数学建模第一题电力生产问题

电力生产问题 为满足每日电力需求(单位为兆瓦(MW)),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发电机。每日电力需求如下表1。 所有发电机都存在一个启动成本,以及工作于最小功率状态时的固定的每小时成本,并且如果功率高于最小功率,则超出部分的功率每兆瓦每小时还存在一个成本,即边际成本。这些数据均列于表2中。 ( 只有在每个时段开始时才允许启动或关闭发电机。与启动发电机不同,关闭发电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问题(1)在每个时段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最小总成本为多少? 问题(2)如果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那么每个时段又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此时最小总成本又为多少? 电力生产问题的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解决的是电力生产问题,在发电机的发电量能满足每日的电力需求的条件下,为了使每日的总成本达到最低,我们建立了一个最优化模型。 对于问题一:由已知条件可知有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启用成本,据此,我们确定了三个指标:即固定总成本、边际总成本、启动总成本。总成本即为这三项总成本之和。每天分为七个时段,发电机共有四种型号,方案结果应该包括每个时段每种型号平均功率及该时段该型号发电机的数量,一共有56个未知数,为减少未知数,并将非线性约束条件转化为线性约束条件,将整数规划转化为非整数规划,我们以每个时段每种型号的几个发电机发出的总功率为变量,并列出相应的约束条件,然后通过LINGO求出个时段各种型号发电机的总功率,再采用分支定界法求出最小总成本为

146.9210万元。再根据总功率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出总功率所对应的该型号发电机的数量(见表一)。 对于问题二:题目要求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其他条件与问题一相同,因此,只需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即发电机机组所能发出的最大总功率乘以80%后大于用电需求。为锻炼编程技术,故在第二问改用Matlab软件编程来求解,将所要求的7个时段4种型号的发电机的平均功率一共28个未知数用X1,X2,,,,X28表示,将其对应的发电机数量用X29,X30,,,X56表示,并利用矩阵列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然后编程并运行求解,得到的发电机数量有的不为整数,然后采用分支定界法,得到调整后的结果,最小总成本为157.5426万元。 ! 关键词:线性规划、总功率、使用数量、总成本 1.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为满足每日电力需求(单位为兆瓦(MW)),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发电机。每日电力需求如下表1。 所有发电机都存在一个启动成本,以及工作于最小功率状态时的固定的每小时成本,并且如果功率高于最小功率,则超出部分的功率每兆瓦每小时还存在一个成本,即边际成本。这些数据均列于表2中。 任何代价。 1.2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在每个时段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最小总成本为多少? 问题(2)如果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那么每个时段又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此时最小总成本又为多少? 2.模型假设 假设1:调整发电机功率没有成本 :

数学建模作业——实验1

数学建模作业——实验1 学院:软件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软件工程2015级 GCT班 邮箱: 电话: 日期:2016年5月10日

基本实验 1.椅子放平问题 依照1.2.1节中的“椅子问题”的方法,将假设中的“四腿长相同并且四脚连线呈正方形”,改为“四腿长相同并且四脚连线呈长方形”,其余假设不变,问椅子还能放平吗?如果能,请证明;如果不能,请举出相应的例子。 答:能放平,证明如下: 如上图,以椅子的中心点建立坐标,O为原点,A、B、C、D为椅子四脚的初始位置,通过旋转椅子到A’、B’、C’、D’,旋转的角度为α,记A、B两脚,C、D两脚距离地面的距离为f(α)和g(α),由于椅子的四脚在任何位置至少有3脚着地,且f(α)、g(α)是α的连续函数,则f(α)和g(α)至少有一个的值为0,即f(α)g(α)=0,f(α)≥ 0,g(α)≥0,若f(0)>0,g(0)=0,

则一定存在α’∈(0,π),使得 f(α’)=g(α’)=0 令α=π(即椅子旋转180°,AB 边与CD 边互换),则 f(π)=0,g(π)>0 定义h(α)=f(α)-g(α),得到 h(0)=f(0)-g(0)>0 h(π)=f(π)-g(π)<0 根据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则存在α’∈(0,π),使得 h(α’)=f(α’)-g(α’)=0 结合条件f(α’)g(α’)=0,从而得到 f(α’)=g(α’)=0,即四脚着地,椅子放平。 2. 过河问题 依照1.2.2节中的“商人安全过河”的方法,完成下面的智力游戏:人带着猫、鸡、米过河,船除需要人划之外,至多能载猫、鸡、米之一,而当人不在场时,猫要吃鸡、鸡要吃米,试设计一个安全过河的方案,并使渡河的次数尽量的少。 答:用i =1,2,3,4分别代表人,猫,鸡,米。1=i x 在此岸,0=i x 在对岸,()4321,,,x x x x s =此岸状态,()43211,1,1,1x x x x D ----=对岸状态。安全状态集合为 :

利用特殊值法巧解中考数学填空题

利用特殊值法巧解中考数学填空题利用特殊值法巧解中考数学填空题 解法二:取AE=AG的特殊位置(如图2-3),则四边形AGPE、PFCH都是正方形。由矩形PFCH的面积为矩形AGPE面积的2倍,得出PH=-PE ∵PA=-PE ∴PH=PA,易得PA=PH=PF,以P为圆心,PA为半径画圆,则∠HPF=90°∴∠HAF=45° [点评]:这道题若按常规做法解题,过程非常繁杂;针对填空题的特点,采用特殊值法,则非常方便。解法一,主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知识,解法与学生的想法基本吻合;解法二,通过作圆的辅助线,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具有思路新颖,解法简单的特点。 例4.如图3-1所示,△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则△AMN 的周长为____。(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解析]:由题意可知:△ABC是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M、N是在满足∠MDN=60°前提条件下AB、AC边上的动点,在移动过程中肯定存在MN∥BC的情况,取MN∥BC 的特殊位置,可以非常简单的求出△AMN的周长。 取MN∥BC的特殊位置,过D点作DH⊥MN垂足为H(如图3-2),

可得△MDN也是等边三角形,∠BDM=∠HDM=30°, ∠MBD=∠MHD=90°,△MBD≌△MHD,∴MB=MH;同理可证,NC=NH,最后可得△AMN的周长=AB+AC=6。 [点评]:常规作法是延长NC到H点,使CH=BM,先证明 △DCH≌△DBM,得出∠BDM=∠CDH,∠NDH=∠NDM=60°,再证△NMD≌△NHD,得出NM=NH,最后得出△AMN的周长等于AB+AC=6。与常规作法相比,特殊值法的解法比较简单。 总之,利用特殊值法解决有关填空题,特别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会有很好的解题效果,这种解法充分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最后,提醒同学们两点: ①不是所有的填空题都适用特殊值法,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根据题的特点决定能否采用特殊值法。 ②采用特殊值法,设特殊的值或特殊的点时,一定要在允许的范围内。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习题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总结与练习内容总结 第一章 1.简述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2.简述数学建模的分类方法。 3.简述数学模型与建模过程的特点。 第二章 4.抢渡长江模型的前3问。 5.补充的输油管道优化设计。 6.非线性方程(组)求近似根方法。 第三章 7.层次结构模型的构造。 8.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分析。 第五章 9.曲线拟合法与最小二乘法。 10 分段插值法。 第六章 11 指数模型及LOGISTIC模型的求解与性质。 12.VOLTERRA模型在相平面上求解及周期平均值。 13 差分方程(组)的平衡点及稳定性。 14 一阶差分方程求解。 15 养老保险模型。

16 金融公司支付基金的流动。 17 LESLLIE 模型。 18 泛函极值的欧拉方法。 19 最短路问题的邻接矩阵。 20 最优化问题的一般数学描述。 21 马尔科夫过程的平衡点。 22 零件的预防性更换。 练习集锦 1. 在层次分析法建模中,我们介绍了成对比较矩阵概念,已知矩阵P 是成对比较矩阵 31/52a b P c d e f ?? ??=?????? ,(1)确定矩阵P 的未知元素。 (2)求 P 模最大特征值。 (3)分析矩阵P 的一致性是否可以接受(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0.58)。 2. 在层次分析法建模中,我们介绍了成对比较矩阵概念,已知矩阵P 是三阶成对比较矩阵 322P ? ???=?????? ,(1)将矩阵P 元素补全。 (2)求P 模最 大特征值。 (3)分析矩阵P 的一致性是否可以接受。 3.考虑下表数据

(1)用曲改直的思想确定经验公式形式。 (2)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经验公式系数。 4.. 考虑微分方程 (0.2)0.0001(0.4)0.00001dx x xy dt dy y xy dt εε?=--????=-++?? (1)在像平面上解此微分方程组。(2)计算0ε=时的周期平均值。(3)计算0.1ε=时,y 的周期平均值占总量的周期平均值的比例增加了多少? 5考虑种群增长模型 '()(1/1000),(0)200x t kx x x =-= (1)求种群量增长最快的时刻。(2)根据下表数据估计参数k 值。 6. 布均匀,若环保部门及时发现并从某时刻起切断污染源,并更新湖水(此处更新指用新鲜水替换污染水),设湖水更新速率是 3 (m r s 单位:)。 (1) 试建立湖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下降的数学模型? 求出污染物浓度降为控制前的5%所需要的时间。 7. 假如保险公司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险种:35岁起保,每月交费400元,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养老金标准为3600元,请估算该保险费月利率为多少(保留到小数点后5位)? 8. 某校共有学生40000人,平时均在学生食堂就餐。该校共有,,A B C 3 个学生食堂。经过近一年的统计观测发现:A 食堂分别有10%,25%的学生经常去B ,C 食堂就餐,B 食堂经常分别有15%,25%的同学去

[数学建模,高职,能力]关于利用数学建模训练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关于利用数学建模训练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逐步发展,为了确保人才质量,高校数学教学必须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与生产实践,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建模为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结提供了桥梁和枢纽,采用数学建模不仅可以对实际问题加以数学形式的描述,还为实际问题的理论分析及科学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由于数学建模均来源于生活实践,并非固定、唯一的答案,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深入生产及生活实践,去寻找并解决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1、数学建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 数学建模,即采用数学思想及方法解决实际生活及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同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联系的枢纽,并直接展现了数学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如今,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各高校纷纷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并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将数学教育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中,转变了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局面,为数学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接提供了可行之道. 在如今这个注重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发展的新时代,提高大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著名数学家丁石孙先生曾经说过:数学公式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同时,根据自身所学知识,不断创新,寻求更多新的途径,这远非在课堂中死啃定理即可实现的.我们采用何种方法,才能使更多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认为,建模竞赛就是一种很可行的方法.数学建模使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创新,寻求更多解决途径,在此过程中,不仅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其创新意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推动了应用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改革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数学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数学建模为大学生有效运用数学思想、理论知识及方法体系提供了途径.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如微分方程、概率统计、优化方法、拟合等理论知识方面,同时,还应加强前沿理论成果的介绍,注重提高学生常用数学软件的使用等等,以逐步积累建模知识,开拓思路,提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使大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推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数学建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数学建模采用了计算机、信息查询等数学工具,针对实际生活及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数学研究同工业、农业、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交叉组合所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学建模是针对所研究事物的实际特征及数量关系,借助于形式化数学语言进行近似性表达所形成的数学结构,具体而言,常常表现为一套具体算法,或一系列数学关系式.在构建数学模型时,不仅要全面反映出问题的实质,还要将问题予以适当简化,以方便进行分析和推导,回到实际研究对象中将问题予以顺利解决,此外,合适的数学模型还应能够对误差范围进行科学估计.图1为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是由简单问题出发,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从而初步理解数学模型构建的思路及方法,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利用活动小组或实习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对不同模型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相

画线段图巧解数学问题

学解决数学问题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有不少的数学问题, 文字叙述比较抽象, 数量关系比较复杂, 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因此,他们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如果教师一味的从字面去分析题意, 用语言来表述数量关系, 即便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也难以理解掌握。即便是学生理解了, 也只是局限于会做某个题了。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言而喻,大家都会想到借助线段图,以线段图作为学生理解抽象数量关系的一个拐杖,而往往由于咱们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他们通常不善于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主要是由于他们对这种表示方法的“陌生感”所造成的。为了让线段图成为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一种工具,我们有必要考虑线段图的提前渗透问题。 关于线段图没有定义, 词典中也没有解释。在新教材里,线段定义为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特点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但关于线段图却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线段图是有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它的特点就是从抽象的文字到直观的图形的再创造、再演示过程。明了线段图的特点之后,我们就要思考它在具体教学中有何价值。 一、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以来,线段图虽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逐渐减弱,但是在以解决问题为载体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有利于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有的数学问题综合性强,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涉及多个数学概念的应用。由于某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上自身遗忘等原因,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变得比较模糊,不能准确地理解题目中的重要概念,弄清已知条件的意思,进而阻碍了问题的解答,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在“和倍问题”中有这样一题:“一套衣服共456 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2 倍多6 元。这套衣服的上衣和裤子各多少钱?”,学生在二年级时通过摆实物认识过“倍”的意义,但是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且有“多6 元”的干扰,大多数孩子头脑里对“上衣和裤子价格的相互关系”不能直接获得清晰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实现概念到图形、“几倍”到“几份”的转化,通过这样的“半抽象化”过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把裤子的价钱看成1 份,上衣的价钱就是这样的 2 份还多6 元”这样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奠定基础。 2 、有利于把隐藏的数量关系显性化。 有的数学问题已知条件多,而且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不明显,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推理才能弄清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受到阻碍。如果有效利用直观图形手段辅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试卷及答案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试卷及答案 二、本题10分(写出程序和结果) 蚌埠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2,x在 [-5 ,5] 区间内的最小值,并作图加以验证。求函数yxe,,,3《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补考试卷答案 f1=inline('x.^2 +exp(-x)-3')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09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1,2班 2、本试卷共1页,附答题纸1页。满分100分。 x=fmin(f1,-5,5) 3、考查时间100分钟。 y=f1(x) 4、考查方式:开卷 fplot(f1,[-5,5]) 一、填空:(每空4分,共60分) x = 0.3517,y== -2.1728 123111,,,,, ,,,,三、本题15分(写出程序和结果) 1. 已知,,则A的秩为 3 ,A的特征值为 A,612B,234,,,, ,,,,,215531,,,,,360000xx,,,12,max2.5fxx,,求解:, stxx..250000,,,1212-1.9766 4.4883 + 0.7734i 4.4883 - 0.7734i ,若令 A([1,3],:)= B([2,3],:),则,x,150001,A(2,:)= 6 1 2 ; 解: xxx,,,22,123,model: 2. 的解为 1.25 ,0.25 0.5 ; xxx,,,521,123max=2.5*x1+x2; ,242xxx,,,123,3*x1+x2<=60000;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2*x1+x2<=50000; 3. 将1234521 分解成质因数乘积的命令为_factor(sym(‘1234521’)),

2019年数学建模训练题

西安市蔬菜价格变动分析及采购计划的制定 摘要 食品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成本和农民收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问题。在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上涨将使人民群众明显感到生活成本增加,特别是蔬菜价格的变化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菜价的上涨将严重影响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本文应用时间序列法来研究蔬菜价格的变动以及蔬菜价格指数的编制问题,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来进行蔬菜价格的短期预测。 针对问题一,要求根据所选的5种蔬菜近几年的价格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这5种蔬菜价格随月份的变化规律,并预测2015年这5种蔬菜每月的价格。通过绘制5种蔬菜价格随月份变化的折线图,发现蔬菜价格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动。显然,5种蔬菜价格分别是5个时间序列,利用EViews软件对5个时间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全部5个时间序列都是平稳时间序列。因此,本文分别对5个时间序列建立了ARMA模型,利用EViews和MATLAB软件进行参数求解和模型检验得出具体的时间序列模型,并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一年内的蔬菜价格进行了预测。 针对问题二,本文首先利用SPSS软件对17种蔬菜进行了系统聚类,将17种蔬菜分为三类,通过分别计算三类蔬菜价格的平均值来给各类蔬菜对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值。然后考虑人们的消费习惯对价格指数的影响,本文查找网上资料,按销量将17种蔬菜分为五类,用各类蔬菜的销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消费习惯。通过各类蔬菜的销量来给各类蔬菜对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值。最后对于上述两种因素,本文凭借生活经验,人为的对两种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进而计算每月蔬菜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求出每月的定基价格指数。通过检验发现价格指数仍是一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同第一问一样建立ARMA模型进行研究。 针对问题三,本文对问题二所得到的蔬菜价格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利用SPSS软件绘制散点图,发现在95%的置信区间内可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然后利用SPSS软件做线性回归,得到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线性回归模型整体显著。由回归方程可知近几年蔬菜价格总体升高,结合蔬菜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可知西安市每年一月至四月蔬菜价格总体处于高位。 针对问题四,本文根据题目要求,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以采购蔬菜的最大重量为目标函数,分别对四个蔬菜批发市场建立整数规划模型。通过LINGO软件进行求解,得出到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一次采购可以使得当天采购蔬菜的总重量最大。 关键词:蔬菜价格时间序列 ARMA模型价格指数线性回归整数规划 一、问题重述 为监测食品价格的实际变化情况,西安市物价局对食品价格一直进行着严密的监测,每周都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食品价格监测数据。为了跟踪研究西安市农副产品价格变动的规律,请从该网站下载查阅相关监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如下问题:

十字交叉法巧解小学数学题

十字交叉法巧解小学数学题 奥数教练慧思老师: 十字交叉法是理科中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重要的方法,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都会用到十字交叉法,但很多人又只是听说过,却不能熟练运用,很好的运用十字交叉法,有助于快速准确的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我们小学数学如何运用到十字交叉法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慧思老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十字交叉法巧解数 学问题。 题型一:比较分数的大小 我们知道在分数的比较中,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值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值大;异分母分数则要把分母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我发现让学生记住这几条并不难,可是却非常容易混淆,或者是根本就不会运用。但是如果运用十字交叉相乘法,学生不但都能很快的得出答案,而且不管什么分数间进行比较都能够通用。 例1:比较大小。 3/8()4/9 解析:方法一:常规解法

方法二:十字交叉相乘法 注:所得的积必须写在分数线上方(即作为新分子)。 从上例很明显可以看出,十字交叉法比较两分数的大小的实质上就是通分。不过,却省去了学生对分数进行通分的过程和时间,从而一步到位,更简单更直接,只要会乘法的学生,在比较分数之间的大小时基本上都不费吹灰之力了。 题型二:解比例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可当比例变化为a/b=c/d(a≠0,c≠0)这种形式时,有些学生便找不着内外项了,或者有某些学生还要把上式化为a:b=c:d(a ≠0,c≠0)的形式,这就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不说而且变换后也很容易出错。 解:3x=5×9 x=45÷3 x=15 可见,利用此方法既直观又便于记忆,而且在较复杂的比例中,更能体现出些法的简便性与适用性,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