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资料-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第34章抗病原微生物药概论

一. 抗病原微生物药

定义: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的总称。

三.常用概念

1.抗生素: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

2. *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广谱抗菌药、窄谱抗菌药)

3. *抗菌活性

抑菌药:药物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杀菌药:药物能杀灭病原菌

4.最低抑菌浓度(MIC)

5.最低杀菌浓度(MBC)

6.抗菌后效应

7.化学治疗: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

8.*化疗指数=LD 50/ED 50

四.*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

2.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

多粘菌素-胞浆膜上的磷脂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真菌胞浆膜的固醇类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4.抗叶酸代谢

磺胺类、甲氧苄啶(TMP)

5.抑制核酸的代谢

利福平、喹诺酮类

五.细菌的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定义: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反复接触一段时候后,对其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交叉耐药性-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之间易发生

完全交叉耐药性

单向交叉耐药性:链霉素-庆大、卡那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方式]

1.产生灭活酶

β内酰胺酶

乙酰转移酶

2.靶位的修饰和变化

3.降低外膜的通透性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吐血整理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就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得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与治疗疾病得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得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就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得作用及作用机制得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就是指药物对机体得初始作用,就是动因。 药理效应:就是药物作用得结果,就是机体反应得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就是指药物作用得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得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得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得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得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得不良反应:与用药目得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得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得与治疗无关得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就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得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得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得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得不正常得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得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得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得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得效应量)得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就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得增减呈连续性量得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得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得比小得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得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得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得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得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得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得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得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与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得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与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与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与力双有内在活性得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得亲与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得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得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与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得动态规律。

《药理学》填空题归纳

《药理学》(药)填空题归纳 1.药理学是研究_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原理_的科学,主要包括___药效学_和__药动学__两方面。 2.药物是指_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_______________。 4.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__兴奋_____和__抑制_______。 5.根据药物作用发生机理和剂量不同可分为_最小有效量__、治疗量__、最小中毒量___和_致死量____。 6.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___。 7.部分激动药是指_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无内在活性__。 》 8.药物的治疗作用包括___对因治疗____________和__对症治疗_________。 9.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剂量或浓度称为药物__效价_____________。 10.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及速度被称为__生物利用度____________________。11.口服某些药物,在___胃肠道_______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__肠粘膜_及_肝脏酶_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是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作首关消除。 12.药物在体内超出转化能力时其消除方式应是_恒量消除____。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_吸收__、__分布____、__代谢___________和____排泄__________。 13.临床所用的药物治疗量是指__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但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________。 14.某药物经肝转化,其t1/2为5小时,肝功能降低时其t1/2应是__大于5小时__________。、 当恒速恒量给药经一定时间后其血药浓度可达到__坪值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药物依赖性可分为_身体依赖性__________和__精神依赖性________________。16.LD50/ED50之比值称为__治疗指数___________________。 17.最小中毒量是指__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__________________。 18.常用给药途径有口服___、_注射___、舌下给药__、_吸入给药___、_直肠给药___和_局部给药法______。

药理学填空题

三、填空题(每空1分) 1、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科学称为;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的科学 称为____________。 2、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 3、药物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及特异质反应等。 4、大多数药物按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其通过速度与膜两侧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_____________,但只有____________;当它和激动药同时在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7、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8、受体激动药是指某一药物对其受体既有___________,又有。 9、长期用激动药使相应受体数量减少,称为_____________;长期用拮抗剂使相应受体数量增多,称为 _______________。 10、可避免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有、、、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等。 11、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在药物的排泄中,最重要的途径是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在后一条排泄途径中,有的药物可形成 __________,而使作用时间延长。 13、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称为_______________;其值越____则强度_______。 14、弱酸药aspirin在酸性的胃液中药物分子__________型比例较大,_____________通过生物膜吸收。 15、经简单扩散通过细胞膜的弱酸性药物,转运环境的pH值越大,则药物解离得越________,通过细胞膜就越 _________。 16、酶诱导可引起合用的底物药物______________,因而药理作用和毒性反应____________。 17、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可分为两步,第一步为____________,第二步为_______________。 18、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______________,常以_____________符号表示。 19、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多数药物按二室模型转运,二室模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室。 21、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从神经末梢释放后作用消失的主要方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而乙酰胆 碱(acetylcholine)(ACh)作用消失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22、胆碱受体激动药可分为下列两类,即_______________激动药,_______________激动药。 23、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滴眼后能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4、新斯的明禁用于或等病人。 25、中、重度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应采用和进行解救。 26、常用的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7、胆碱受体阻断药,按其对受体选择性不同,可分为_____阻断药和______阻断药两大类。 28、阿托品(Atropine)是受体阻断药,对、病人应禁用。 29、山莨菪碱(Anisodamine)主要用于治疗和。 30、骨骼肌松弛药可分为_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型,这两类药物过量引起呼吸肌麻痹均可用__________来治疗。 31、除极化型肌松药的代表药为______________,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的代表药为_____________,后一类药物过量引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50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环磷鸟苷( )、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化疗)——是指针对所有病原体的药物治疗,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一、抗微生物药的常用术语 1.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包括广谱抗菌药和窄谱抗菌药; 2.抑菌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能力的抗菌药物; 3.杀菌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且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4.化疗指数(CI) 化疗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指标——化疗指数高表明药物的毒性低、疗效高,使用药物安全度大。 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 注意:化疗指数高者并不是绝对安全,如青霉素几乎无毒性,但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5.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评价抗菌活性的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6.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抗菌药物分类 抗生素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多肽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其他…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 ◆磺胺类 四、细菌耐药性(抗药性) ——系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一)细菌耐药性种类 1.固有耐药性 2.获得耐药性 1.固有耐药性 ——是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也称天然耐药性。 原因: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种属特性决定的,如:革兰阴性菌具有外膜通透性屏障,决定了这类细菌对多种药物不敏感。 2.获得耐药性 ——是指由于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的表型。 获得耐药性发生有三种因素。 ①染色体突变; ②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③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二)多药耐药性(MDR) 是指对一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靶点不同的抗菌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

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不利的反应。 2、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3、毒性反应:主要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物在体蓄积过多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4、首关消除:有些口服的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即发生灭活,使进入体循环有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 为首关消除。 5、反跳现象: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时所出现的症状,使病情加重的现象。 6、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药酶的合成或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 7、药物半衰期:指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8、耐受性:有少数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低,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9、生物利用度:是指给药后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量度。 10、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1、治疗指数:指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此值愈大,药物的安全性愈大。 1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又被重吸 收进入血液经肝门静脉再次进入肝脏,称为肝肠循环。 13、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亦称为过敏反应。 14、安全围:是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围,此围越大,药物的毒性越小,安全性越大。 15、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二、填空 1、药理学研究的容;一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称为药效动力学。二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称为药代动力 学 2、药物的体过程包括_吸收、_分布、代和排泄_四个基本过程。 3、药物慢性毒性的三致反应是: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4、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 副作用_,_毒性反应_,_变态反应,_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类型。 5、肾上腺素激动α1受体使皮肤、粘膜和脏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舒。 6、写出下列药物的拮抗剂: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异丙肾上腺素心得安、阿托品毛果芸香碱。 7、癫痫小发作首选_乙琥胺_,大发作首选_苯妥英钠,精神运动性发作以_卡马西平_疗效最佳 8、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的增大依次可出现镇静__、_催眠_、抗惊厥和_麻醉_等作用。 9、传出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 10、兰中毒致快速型心律失常时首选苯妥英钠,致心动过缓时首选阿托品。 11、冬眠合剂是: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12、可致低血钾的利尿药有高效能利尿药和中效能利尿药两类。 13、阿司匹林的解热阵痛抗炎主要机制是:抑制体环氧酶,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14、可致高血钾的利尿药有螺酯和氨苯喋啶等两种。 15、硝酸甘油抗急性心绞痛的给药途径为:口腔黏膜吸收和皮肤吸收;作用特点:1.扩周围血管,降低心肌耗氧 量、2.舒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区血流量、3.重新分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膜血液供应、4.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缺血的损伤。 16、可待因可用于_镇咳_其主要不良反应是_成瘾性_。 17、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特点为:增加心肌收缩效能、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18、地西泮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和镇静催眠作用以及较强的抗惊厥作用和抗癫痫作用。另外它还有中枢 性肌松作用。 19、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断药,可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和高血压等。 20、 一酰胺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_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_是_繁殖期_杀菌剂。

药理学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 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 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 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另有:毒扁豆碱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症状:1、M样作用症状2、N样作用症状3、中枢抑制系统症状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氯磷定:肌注或静注 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滞药 1、M胆碱受体阻滞药:平滑肌解痉药:阿托品 2、N1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主用降血压,有六甲双铵、美加明

药理学-填空(整理)

填空题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规律)的学科。 2.药物一般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与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但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3.受体是一类大分子的(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或(胞浆)或(细胞核)。 4.药物的量效曲线可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 5.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和(停药后综合征)等。 6.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7.受体激动药的最大效应取决于其(PD2)的大小;当(PA2)相同时药物的效价强度取决于亲和力。 8.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包括(高度特异性)、(高度敏感性)、(受体占领饱和性)和(药物与受体是可逆性结合)。 9.安全范围是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10.竞争性拮抗药存在时!激动药的整个半对数浓度效应曲线的变化特点是(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右移)和(最大效应不变)。 11.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转运)及(转化)。 12.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有(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3.经被动转运通过细胞膜的弱酸性药物,其转运环境的pH值越大,则药物解离型者越(多),由于呈解离型者脂溶性(小),所以此药

通过细胞膜也越(少)。 14.主动转运可(不受)膜两侧浓度高低的影响,消耗(能),(有)饱和性及竞争性抑制。 15.促进苯巴比妥排泄的方法是(碱)化体液,促进水杨酸钠排泄的方法是(碱)化体液。 16.药物通过生物转化,绝大多数成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产物,(易)从肾排泄。 17.药物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是(简单扩散),其转运快慢主要取决于(膜两侧浓度差)、(药物分子量)、(脂溶性)和(解离度和极性),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易跨膜转运。 18.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属于病人生理因素的有(性别),(年龄),(精神),(遗传)和(病理状态)。 19.联合用药的结果可能是药物原有作用的增加,称为(协同),也可能是药物原有作用减弱,称为(拮抗)。 20.长期连续用药可引起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包括(成瘾性)和(习惯性)。 21.肝素的抗凝作用机制是(增强抗凝血酶III的作用) 22. 尿激酶的作用机制是(激活纤溶酶) 23.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机制是(拮抗维生素K) 24.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聚集) 25.肝素过量出血时应用的拮抗药是(鱼精蛋白) 26.双香豆素过量时应用的拮抗药是(维生素K) 27.链激酶过量时应用的拮抗药有(氨甲苯酸)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吐血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吐 血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药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药理学》 一、填空题: 1.国内外应用广泛的一线抗高血压药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四大类药物。 2.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包括_____障碍和_____障碍。 3.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4.肝素所致严重出血可用_____对抗;双香豆素所致出血可用_____对抗。 5.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机体到离开机体,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几个过程。 6.钙通道阻滞药对心脏的作用有____、____、____和____,常用的代表药有____、____和____等。 7.平喘药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四大类。 8.糖皮质激素类药临床上常用于抗____、____、____和____等休克。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 括号内。 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t1/2为4小时,单次给药后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为 A.8 h B.16 h C.20 h D.4 h E.12 h 2.静脉注射某药500 mg,其血药浓度为50 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应约为 A.25 L B.20 L C.15 L D.10 L E.5 L 3.下列哪个参数可反映药物的安全性 A.minimal effective dose B.minimal toxic dose C.LD50 D.ED50 E.therapeutic index

4.药物产生副作用是由于 A.用药剂量过大 B.用药时间过长 C.药物代谢缓慢 D.药物作用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敏感性增高 5.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是 A.缩瞳、降低眼压、远视力障碍 B.缩瞳、降低眼压、近视力障碍 C.扩瞳、升高眼压、近视力障碍 D.扩瞳、降低眼压、近视力障碍 E.缩瞳、升高眼压、远视力障碍6.治疗肾绞痛宜用 A.Morphine B.Atropine C.Fentanyl D.Aspirin E.Pethidine + Atropine 7.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A.Phenylephrine B.Noradrenaline C.Dopamine D.Isoprenaline E.Adrenaline 8.属 1肾上腺素受体选择性阻断药的是A.Phentolamine B.Tolazoline C.Phenoxybenzamine D.Prazosin E.Y ohimbine 9.属H2受体阻断药的是 A.西米替丁 B.哌仑西平 C.奥美拉唑 D.苯海拉明

(完整版)药理所有知识点结构图

4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A,分布D,代谢M及排泄E过程。 药理学研究内容: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药物体内过程和相互作用等。 临床前药理学——分为主要药理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等 临床药理学——分为I、II、III、IV期临床实验 副作用: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 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易降低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然残存的生物效应 撤药效应: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重的效应 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使少数特异质患者出现的特异性不良反应(先天缺陷疾病) 致畸作用:有些药物能有些胚胎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部分激动剂和完全激动剂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 非特异性药物-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通过改变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特异性药物- 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最小中毒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也会相应增加,直到出现最大效应。以后若在增加剂量效应不会进一步增加,反而会出现毒性反应 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极量(是用药安全的最大限度)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机体方面:年龄、性别、病理状态、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种属差异 药物方面: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反复用药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主要任务 新药药理学 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机制 影响药效的因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第七篇化学治疗药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它合成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其它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 抗疟药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抗血吸虫和抗丝虫病药 抗肠道蠕虫病药 抗肿瘤药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化疗)——是指针对所有病原体的药物治疗,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 一、抗微生物药的常用术语 1.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包括广谱抗菌药和窄谱抗菌药。 2.抑菌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能力的抗菌药物。 3.杀菌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且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4.化疗指数(CI)

化疗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指标——化疗指数高表明药物的毒性低、疗效高,使用药物安全度大。 化疗指数=LD50/ ED50或 LD5/ ED95 注意:化疗指数高者并不是绝对安全,如青霉素几乎无毒性,但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5.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评价抗菌活性的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6.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抗菌药物分类 抗生素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多肽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其他…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 磺胺类 四、细菌耐药性(抗药性) ——系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一)细菌耐药性种类 1.固有耐药性 2.获得耐药性 1.固有耐药性 ——是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也称天然耐药性。 原因: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种属特性决定的,如:革兰阴性菌具有外膜通透性屏障,决定了这类细菌对多种药物不敏感。 2.获得耐药性 ——是指由于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的表型。 获得耐药性发生有三种因素。 ①染色体突变; ②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③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二)多药耐药性(MDR) 是指对一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靶点不同的抗菌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是导致抗感染药物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出现的“超级细菌”也是多药耐药性的一种。 细菌的多药耐药性主要与内酰胺酶的变异有关。 (三)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1.药物不能到达其靶位 ①细菌降低外膜的通透性 ——药物不能进入细胞内 ②加强主动排出系统 ——降低药物在菌体内浓度 2.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3.细菌所产生的酶使药物失活(产生灭活酶) 4.代谢拮抗物形成增多 五、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病原菌,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药学综合知识-100-个重要知识点

药学综合知识-100-个重要知识点

药学综合知识100 个重要知识点 考点1:药学服务的对象:广大公众,包括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和卫生工作者、药品消费者和健康人群。 考点2:特殊人群是指:如特殊体制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制者、小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透析者听障、视障人士等。 考点3:用药咨询的目标:可以将其分为患者、医师、护士和公众的用药咨询。 考点4:沟通的技巧:认真聆听,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谈话时尽量使用短句,使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从中判断其对问题的理解和接触程度。与患者的谈话时间不宜过长,提供的信息也不宜过多。 考点5:处方的概念:是指有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主力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执业药师或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人质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物凭证的医疗文书。 考点6:医师处方印刷用纸: ①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 ②急诊处方印刷用纸质为淡黄色,右上角标注“急诊”。

③儿科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绿色,右上角标注“儿科”。 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⑤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房印刷用张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 考点7:“四查十对”:查对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要命、剂量、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症状、用法用量;查药用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考点8: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学的影响:作用相加或增加疗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敏感化作用,拮抗作用,增加毒性或药品不良反应。 考点9: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考点10: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无适应症用药;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 种以上药理作用机制相同药物的。 考点11: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药品因素等。 考点12:理论效价:系指抗生素纯品的质量与效价单位的折算比率,多以其有效部分的1ug 作为1IU(国际单位),如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以纯游离碱1ug 作为1IU。

抗微生物药物概述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基本内容] 化疗、抗菌药物、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化疗指数和抗菌后效应等概念。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 [基本要求] 掌握: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化疗指数及抗菌后效应的概念;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了解:细菌的耐药性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基本概念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所用的药物简称化疗药物。 抗菌药物: 由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抗菌谱: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分为广谱抗菌药和窄谱抗菌药。 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杀菌药:不仅能抑制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最低杀菌浓度(MBC):杀灭培养基内细菌(即杀死99.9%供试微生物)的最低浓度。化疗指数: 评价药物的安全性,通常用某药的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该药对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来表示。 抗菌后效应(PAE): 当抗菌药物和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

最新药理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讲解

药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前言 药物(drug):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临床前药理试验: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新药毒理学研究 临床药理试验: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Ⅳ期临床试验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2. 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继发性反应:二重感染 后遗效应 致畸作用 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根据受体调节的效果将受体调节分为: 向下调节:在激动剂浓度过高或长期激动受体时,会导致受体数目减少。向下调节与耐受性有关 向上调节:激动剂浓度低于正常时,受体数目增加。向上调节与长期应用拮抗剂后敏感性增加有关 1. 激动剂(完全激动剂):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Emax 2. 部分激动剂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 拮抗剂与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成为竞争性拮抗剂,拮抗作用是可逆的 特异性药物:作用于受体、酶等蛋白靶点,作用机制与药物化学结构有关 对受体的激动或拮抗、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影响酶的功能、影响体内活性物质 量效关系有关概念: 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也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效价强度: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效能:药物的最大效应 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这种反应类型称量反应 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作为统计量这种反应类型称质反应 治疗指数TI 50:TI50 = LD50 / ED50,比值越大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

(完整版)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 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 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另有:毒扁豆碱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症状:1、M样作用症状2、N 样作 用症状3、中枢抑制系统症状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氯磷定:肌注或静注 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滞药 1、M胆碱受体阻滞药:平滑肌解痉药:阿托品 2、N1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主用降血压,有六甲双铵、美加明 3、N2胆碱受体阻滞药:骨骼肌松驰药,用于麻醉辅助剂,有琥珀胆碱、筒箭毒碱 一、M胆碱受体阻滞药:阿托品: 作用:1、松驰内脏平滑肌2、增加腺体分泌3、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4、心血管系统:低剂量心率减慢5、中枢神经系统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用于各种内脏绞痛2、抑制腺体分泌:全身麻醉前给药3、眼科: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4、抗体克:感染中毒性休克5、抗心率失常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中毒症状:用镇静药或抗惊厥药对抗阿托品的中枢兴奋症状,用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化”。东莨菪碱:小剂量有明显镇静作用,大剂量有催眠作用。与苯海拉明用于晕船,晕车。呕吐。山莨菪碱:有明显抗外周胆碱作用,能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粘度。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 二、N1胆碱受体阻滞药----神经节阻滞药:美 加明、咪噻吩:主用作麻醉辅助药。 三、N2胆碱受体阻滞药----骨骼肌松驰药:本 类药物的阻断作用可被胆碱酯酶抑制剂 (新)拮抗。 1、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筒箭毒碱:全麻辅药使肌肉松驰,中毒 用新斯的明解救。大剂量血压下降,支 气管痉挛。泮库溴铵:作用是筒的5 倍, 不引起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 2、去极化型肌松药:琥珀胆碱:口服不 吸收,起效快,维持短。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а受体激动药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氧化,在碱性中迅速氧化。口服无效。一般静滴。作用:1、血管:除冠状动脉外,几乎所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均出现强烈收缩作用。2、心脏: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3、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都升高。应用:1、休克:忌用大剂量及长期应用。2、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1、局部组织坏死2、局部肾功能衰退3、停药后的血压下降。间羟安:(阿拉明)替代NA用于各种休克早期。二、α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作用同NA可静滴肌注。防止脊椎麻醉或全身麻醉的低血压,快速短效扩瞳药。三、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用于降血压。第二节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口服无效。一般皮下注射。作用:1、心血管系统:①心脏:激动心脏β1受体,是一个强效的心脏兴奋药。②血管:α缩血管,β2收血管。 ③血压:升高2、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3、代谢:促进糖原及脂肪分解,使血糖升高。4、中枢神经系统: 1

大专自考药理学填空题

①过敏性休克首选用(肾上腺素)。 ②氯丙嗪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大脑皮层)通路中的DA受体,从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③可的松在肝内转化为(氢化可的松)才能生效。 ④预防单纯甲状腺肿可用(小剂量碘),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⑤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⑥苯妥英钠为肝药酶的(诱导)剂,红霉素为肝药酶的(抑制)剂。 ⑦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 ⑧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为(维拉帕米)。 ⑨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临床用于治疗(平喘)。 ⑩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关节病变,(小儿)和(孕妇)禁用。 11 阿昔洛韦主要用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12 药物消除动力学有两种类型(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 13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是(两性霉素B);治疗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地西泮)。 14 阿托品的禁忌证包括(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和幽门梗阻。 1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16 吗啡的临床应用包括(镇痛)、(心源性哮喘)和止泻。 17 在量效关系中表达的效应有两类:(量反应)和(质反应)量效关系。 18 治疗指数是(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19 糖皮质激素抢救危重病人时应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治疗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应采用(小剂量代替)疗法。 20 左旋多巴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肝昏迷)和(抗帕金森病)。 21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最大的特点是容易渗透到(骨)组织中,因此对急、慢性(骨髓炎)炎疗效好。 22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具有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者,称为完全拮抗剂。23 琥珀胆碱属于(去极化)型肌松药。 24 临床上将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组成极化液,以纠正细胞内缺K+。 25 糖皮质激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偶可诱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对儿童可致(惊厥)。 26 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用(10%葡萄糖酸钙)和(0.1%肾上腺素)抢救。 27 在复合麻醉中,硫喷妥钠可用于(诱导)麻醉和(基础)麻醉。 28 属于硝酸酯类的两个抗心绞痛药物是(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 29 哌唑嗪可选择性地阻断(α1)受体,可单独应用于治疗(中度)高血压。 30 泼尼松在(肝脏)转化为(波尼松龙)才有生物效应。 31 四环素类易影响骨及牙齿的生长,故对(妊娠5个月以上孕妇)和(7岁以下儿童)禁用。 32 对革兰阴性菌亦有抗菌作用的抗结核药是(磷霉素)和(利福平)。 33 常用利尿药中均有保(留)钾作用的是(螺内酯)和(氨苯蝶啶)。 34 口服溴隐亭治疗帕金森病时,血中药物浓度的(个体间)差异大,用药量应(个体)化。 35 色甘酸钠可用于预防(运动诱发)所致的哮喘,其作用机制是(组织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和降低哮喘病人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 36 抗高血压药中通过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而降压的药物是(硝普钠);通过阻断β受体而降压的药物是(普萘洛尔)。 37 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特异性解救药为(碘解磷定)及(阿托品)。 38 苯妥英钠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是(阻止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向周围正常脑组织扩散)。 39 氯丙嗪对(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恒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升降;其镇吐作用是由于(它抑制位于延脑与催吐化学感受区旁的呃逆的中枢调节部位)。 40 解热镇痛抗炎药对(COX-2的抑制)作用是其治疗作用的基础,对(抗心律失常)作用是其产普萘洛尔适用于治疗的心律失常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41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有(松弛血管平滑肌)。 42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可致(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宜用(甲酰四氢叶酸)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