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聊斋志异》之悍妇形象 毕业论文

浅论《聊斋志异》之悍妇形象  毕业论文
浅论《聊斋志异》之悍妇形象  毕业论文

Talking about shrew image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摘 要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短篇文言志怪小说集,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不仅有侠骨柔肠的红玉、天真善良的婴宁、温柔多情的狐女、安分贤惠的邵九娘,还有虐待公婆的尹氏、毒打丈夫的江城、虐待子嗣的牛氏、咆哮公堂的邵女。本文对其中写得尤为出色的悍妇形象及她们的结局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不幸的命运,看到当时妇女为争取幸福快乐的生活而迈出的艰辛步伐,看到她们为了尊严而不懈努力的拼搏精神,还可以看到那些扭曲的人性背后那令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本文将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悍妇,对她们的行为做出解释,还她们以本来面目。

关键词:聊斋志异;悍妇形象;新视角

题 目 (中、英文)

Abstract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s the most famous classical short mystery novel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a, which occup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literary histor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is works, not great and softhearted Hongyu , innocent and kind-hearted infant, gentle and amorous female fox , law-abiding and virtuous Shao Jiuniang, but female Yin who abusing her mother in-laws, Jiangcheng who beating his husband, male Niu who beating his children and femle Shao roaring at law court.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about the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shrew image and their results, in which we not only can see the lower status and unfortunate fate women who were in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the women who made difficult pace and tireless efforts for freedom and equalityand happy life at that time, their unremitting efforts and the fighting spirit for dignity , but also can see the questions which have to be thought deeply behind the distorted human nature . This paper views these shrew women from a kind of new sight, makes explanation for their behaviour and gives them their true colors.

Key words: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shrew image; new sight

目录

摘要................................................................................................................................................. I A bs tr a c t .............................................................................................................................................. II 引言 (1)

一、《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 (1)

(一)以虐待丈夫为主的悍妇形象 (1)

(二)以虐待婢妾为主的悍妇形象 (2)

(三)以忤逆公婆为主的悍妇形象 (3)

(四)以虐待继子的后母为主的悍妇形象 (4)

二、《聊斋志异》中悍妇的结局 (5)

(一)设计报应,严惩不贷 (6)

(二)感化教育,树立典范 (6)

(三)寻求出路,改过自新 (6)

三、《聊斋志异》中悍妇产生的原因 (7)

(一)社会制度 (7)

(二)家庭伦理 (8)

(三)男子催化 (8)

(四)悍妇本身 (8)

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短片文言志怪小说集。它塑造了许多为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和人格尊严而反抗的青年男女形象,其中的女性形象尤为突出。其中有美丽多情、才艺俱佳、清纯聪慧、贤惠多能、安分守己的真善美化身的女神形象,也有横行霸道、逞妒专房、咆哮公堂、六亲不认、恃泼使狂的悍妇形象。从这些悍妇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毒打丈夫的悍妇,如《江城》中的江城[1];看到残害婢妾的大妇,如《邵九娘》中的金氏;看到忤逆公婆的儿媳,如《马介甫》中的尹氏;看到虐待继子的后母,如《张诚》中的张母牛氏;还可以看到刁难儿媳的恶婆,如《珊瑚》中的安生母沈氏。本文对其中写得尤为出色的悍妇形象及她们的结局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不幸的命运,看到当时妇女为争取幸福的生活而迈出的艰辛步伐,看到她们为追求人格尊严而不懈努力的拼搏精神,还可以看到那些扭曲的人性背后那令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一、《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

“作者对现实生活无疑是很熟悉的, 甚至有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2]“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如实描写, 并无讳饰”。[3]他对现实生活中的悍妇痛恨至极 ,厌恶地称之为“母夜叉”、“胭脂虎”甚至比作“附骨之疽”,对妇人凶悍造成的家宅反乱有深切的感触。在他的笔下有以下几种悍妇的类型:

(一)以虐待丈夫为主的悍妇形象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夫妇之道的认识和现在有明显的不同。古人认为“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4]“天为上,地为下,高低之别自不待言。”“故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5]可见在一个男权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里,女性生来就是卑弱的,而悍妇们则完全背离了这些社会准则,表现出了对丈夫的大不敬。如《江城》,江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美貌和智慧并存的如火焰般的女子,但作者对江城的总体介绍却是“而女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常聒于耳。”也正是由于她的个性,丈夫的软弱花心,再加上公婆的退让漠视,使得她变本加厉,最终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悍妇。她的凶悍在于毫不在意他人眼光,敢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毒打丈夫,当她知道知道丈夫要找陶家妇寻欢作乐后就导演了一出调包计,使得高生在看到陶家妇变成江城后“大惧

失色,堕烛于地,长跪觳觫,若兵在颈。女摘耳提归,以针刺两股殆遍,乃卧以下床,醒则骂之。生以此畏若虎狼,即偶假以颜色,枕席之上,亦震慑不能为人。女批颊而叱去之,益厌弃不以人齿。生日在兰麝之乡,如犴狴中人,仰狱吏之尊也。”由此可见江城的凶悍非同一般。高生的花心固然可恨,也应该受到教训,却不该被江城打的下不了床,甚至因畏惧江城而不能行房事,反而被江城呼来喝去,就好像活在狱中。这样的生活,是没有几个人受得了的。黑格尔曾精辟地指出:“人物形象既具有主体性,也具有完满性。必须要借种种不同的情境,把人物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来。如果人物性格没有见出这样的完满性和主体性, 就会显得不是什么性格, 或是暴戾反常, 软弱无力的性格。”[6]作家在精心刻画她的凶悍、泼辣这一主体性格的同时, 也以灵活精巧的笔法展示了她性格中丰富多彩的侧面。作者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烘托、对比, 既刻画了江城悍谬不仁、性烈如火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了她那疾恶如仇、聪明机智的可贵品质。如充分运用自己的美丽嫁给富商的儿子、被逼回家后懂得用温情挽回丈夫的心、懂得在公婆面前毒打丈夫从而震慑丈夫、懂得在丈夫有外遇时要人赃并获等等。她的凶悍与公婆的排斥,高生的好色,是密不可分的。她是那种善于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占有欲极强的她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可以用尽手段。对一个为了维持婚姻而用尽手段的妇人,在指责她的同时也应该想到更深层的东西。从现实意义来说,江城的凶悍是封建时代的妇女对夫权压迫的畸形反抗。而凶悍,是封建婚姻中女性不得不采用的手段之一。

(二)以虐待婢妾为主的悍妇形象

“夫人无妒忌之行,而贱妾安于其命,所谓上好仁,而下必好义者也。”[7]显然,男人都是希望做妻子的有“后妃之德”的,但妻妾之间是不可能情同姐妹的,她们总是或明或暗的争斗着,反抗着。妻妾之间和平共处只是男性一厢情愿的想法。如《邵九娘》中的金氏,她的悍表现在丈夫买了妾,她就害死小妾,这使得丈夫宁愿一个人住也不愿和她在一起,等到金氏服软俩人才和好如初。金氏虽然许诺再也不阻挡丈夫纳妾,但又暗中阻止媒婆,不让丈夫纳妾。在得知丈夫背着她纳妾后,“于是授美锦,使学制,若严师诲弟子。初犹呵骂,继而鞭楚。柴痛切于心,不能为地。而金之怜爱林尤倍于昔,往往自为汝束,匀铅黄焉。但履跟稍有折痕,则以铁杖击双弯,发少乱则批两颊。林不堪其虐,自经死。”可见她为了得到丈夫的心也曾试图改变,但又实在不愿丈夫被抢走,就把气出在了小妾身上,最终反而失去了丈夫,直到邵九娘的出现才有所好转。正是由于邵九娘表现的不怎么想抢金氏的丈夫,反而劝她们和好才慢慢赢得了金氏的心。但一句“彼薄幸人播恶于众,

使我横被口语。其实皆男子不义,诸婢无行,有以激之。汝试念背妻而立家室,此岂复是人矣?”已使我们对当时妇女的生活和现状有了深刻的了解。男子往往把一切“罪行”都推在女子身上,使她们身背骂名,却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他们经常只用一句传宗接代为借口就可以去寻花问柳,却不在乎女性怎样想,这样做显然会惹恼女子,使她们心灰意冷。“一夜夫妇少有反唇,晓妆犹含盛怒。女捧镜,镜堕,破之。妻益恚,握发裂眦。女惧,长跪哀免。怒不解,鞭之至数十。”“妻烧赤铁烙女面欲毁其容,婢媪皆为之不平。每号痛一声,则家人皆哭,愿代受死。妻乃不烙,以针刺胁二十余下,始挥去之。”这样的生活场景足以使我们对金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她显然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所托非人的她却把自己的不幸转嫁到了小妾身上。她认为丈夫离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邵九娘的勾引,就想要要毁掉邵九娘的容貌,甚至在被人挡住后还要用针扎邵九娘,可见她性格中的的悍与心中的恨。从悍妇对小妾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女人病态的爱与恨,每个女人都想要丈夫心中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人愿意和别人分享丈夫。但当时的男人却以传宗接代为名寻花问柳,纳妾收婢,妻子却要守妇德妇规,整天怕失去丈夫,这样的生活怎能让女子心甘情愿的接受?她们怎能不反抗?对于金氏这样的可怜又可恨女子而言,我们在斥责她的凶悍时也应该看到凶悍背后的辛酸苦辣。

(三)以忤逆公婆为主的悍妇形象

孝道是封建礼教最为强调的内容之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意也,民之行也。”[8]《聊斋志异》中悍妇却全无仁爱之心,她们不仅对夫和妾大发龙虎之威,而且上不尊老下不爱幼。如《马介甫》中的尹氏,她的凶悍不仅表现在对丈夫“少迕之,辄以鞭挞从事”;对丈夫纳的小妾“体妊五月,妇始知之,褫衣惨掠。已,乃唤万石跪受巾帼,操鞭逐出”。后又使小妾“崩注堕胎”;杨万石的弟弟杨万钟“因尹氏故,投井死;万钟死,既殡,矢不嫁。妇唾骂不与食,醮去之”;万钟的孩子,“朝夕受鞭楚。俟家人食讫,始啖以冷块。积半岁,儿旭壬羸,仅存气息”;万石的好友马介甫来看他,妇殊怠慢。后马教万石驯妻、“出妻”,马介甫一来,妇即“呼万石入,批使绝马”;这还不算,她在对待公婆上“杨父年六十余而鳏,尹以齿奴隶数。杨与弟万钟常窃饵翁,不敢令妇知。然衣败絮,恐贻讪笑,不令见客。”、杨氏兄弟私自给父亲比较好的衣服穿,尹氏看见后,立即“就翁身条条割裂”,“批颊而摘翁髭”。使得“翁不能堪,宵遁,至河南,隶道士籍”。她的凶悍已经不能使人再忍受下去了,这是一种病态的凶悍。在当时,人们都很重视孝道,认为孝是为人的根本,从举孝廉就可以看出管理考核中对于孝的重视。有孝心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悍妇

往往却不被公婆所喜,反而会因子嗣、教养、性格等被公婆处处叼难。《马介甫》中没有写尹氏凶悍的原因,只写了她的悍,但也不难看出他对公婆偏爱杨万石弟弟一家的不满,公婆的偏爱也使得她深受影响,变得更加凶悍残忍。在当时,像尹氏这样不被公婆所喜的女子还有许多,婆媳之间的矛盾也从来没有少过,而得不到公婆喜爱的女子是很容易被休弃的。不同的是尹氏选择了对抗,想要以武力取胜,得到想要的一切。虽说她最终没有什么好结果,可她也尽力了。可见,再凶悍的人都有其可怜之处。

(四)以虐待继子的后母为主的悍妇形象

子嗣问题一直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丛,陷亲不义;二曰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曰不娶无后,绝其袒祀。三者之中,以无后为大。”[9]《聊斋志异》中悍妇却往往打骂继子,不让他们吃饭,不让他们上学,甚至有的就直接逼死或杀死继子。如《大男》“大男渐长,用不给,何纺绩佐食。大男见塾中诸儿吟诵,亦欲读。母以其太稚,姑送诣读。大男慧,所读倍诸儿。师奇之,愿不索束脩。何乃使从师,薄相酬。”不给小妾足够的供给,不让人吃饱饭,不让孩子上学,再加上在封建社会妇女根本没多少赚钱的出路,这就使得没了丈夫的女人和孩子更加难以生存下去了;《张诚》中的牛氏则是“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草具。使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牛氏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却让继子去打柴,打不够就不给饭吃,这也可能有经济的原因,在当时对于普通人而言能让一个孩子去读书就很难得了,这还能让人接受,但牛氏却不该把继子当牲畜一样打骂随心,不给继子吃饭。《吕无病》中的王氏“夜使直宿床下,儿奔与俱。每唤起给使,儿辄啼,妇厌骂之。无病急呼乳媪来,抱之不去,强之益号。妇怒起,毒挞无算,始从乳媪去。儿以是病悸,不食。妇禁无病不令见之。儿终日啼,妇叱媪,使弃诸地。儿气竭声嘶,呼而求饮,妇戒勿与。日既暮,无病窥妇不在,潜饮儿。儿见之,弃水捉衿,号啕不止。妇闻之,意气汹汹而出。儿闻声辍涕,一跃遂绝。”由此可见王氏的凶悍。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那样对待一个那么小的孩子,能真正忍下心的人能有多少?再看不惯丈夫也不应该拿孩子出气,使孩子啼哭不止,还把孩子摔在地上,直到孩子断气为止。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她,没有人有权利轻易害死别人。悍妇虽然可恨,陷害继子的后母更可恨,不过我们也应该看看封建社会对子嗣的重视程度,看看没有子嗣的后果。在《段氏》中段氏“段日益老,诸侄朝夕乞贷,一言不相应,怒征声色。段思不能给其求,而欲嗣一侄,则群侄阻挠之,连之悍亦无所施,始大悔。”“段中风不起,诸侄益肆,牛马什物竞自取去。连诟斥之,辄反

唇相稽。无所为计,朝夕呜哭。段病益剧,寻死。诸侄集柩前议析遗产,连虽痛切,然不能禁止之。但留沃墅一所,赡养老稚,侄辈不肯。”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自己的孩子的女子该怎么活下去?关于后母,可以说的的确很多,她们其实也很难做人。她们也会怕照顾不好孩子被丈夫埋怨甚至休弃,怕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以前的孩子闹矛盾,分家产,怕在丈夫以前的孩子长大后报复自己等等。后母也是很难做人的,但不管怎么说,孩子都是无辜的,不管怎么闹都不应该存心害死孩子。作品中的悍妇显然很容易用孩子出气,这也是她们悲惨生活的侧面反映,是对社会无言的控诉。

作品中的悍妇大多数是喜怒无常的恶妇形象,但也有赞扬悍妇的篇目。如《云萝公主》中的侯氏“侯虽小家女,然固慧丽,可弃雅畏爱之,所言无敢违。每出限以晷刻,过期则诟厉不与饮食,可弃以此少敛”,“会可弃盗粟出赌,妇知之,弯弓于门以拒之。大惧避去。窥妇入,逡巡亦入。妇操刀起,可弃反奔,妇逐斫之,断幅伤臀,血沾袜履”,“罚使长跪,要以重誓,而后以瓦盆赐之食。自此改行为善。妇持筹握算,日致丰盈,可弃仰成而已。”可见以恶制恶,是蒲松龄对待这类问题的一个认识。侯氏能把一个仙女都没法管教好的人管好,可见悍妇对于构建幸福的家庭生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社会,作者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悍妇,就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先锋意识。他不是那种一味批评痛骂悍妇的人,而是看到悍妇长处也敢于写出来的作家,也只有真实的表现事物的正反两面的作家才更令人尊重。

二、《聊斋志异》中悍妇的结局

从这么多形象生动的悍妇形象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悍妇的厌恶与痛恨,痛恨到甚至认为她们犯小错也是该杀的。物理学家吉尔伯特和学者古巴尔在讨论女性作为美的对象时多次用到“杀”字,认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常常被“杀”或“自杀”成没有生气、完全是因男性的需要而存在的物品。另一个女权主义者朱狄斯?费德雷也曾说,男人确实对女人有杀心。作者为什么会对悍妇如此厌恶呢?胡适先生认为,“大概蒲松龄早年在自己家庭里看饱了他家大嫂的悍样,已受够了她的恶气;后来又见了他的同社朋友王鹿瞻的夫人的奇悍情形,实在忍不住了,所以他发愤要替这几位奇悍的太太和他们压得不成人样的几个丈夫留下一点文学的记录。”[10]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才写出了这么多凶悍非常的女性形象。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悍妇在经过一系列事件后,要么就走入“正途”,要么就不得善终。

(一)设计报应 ,严惩不贷

《聊斋志异》中的悍妇无不受到残酷报应。有受仙人捉弄惩处的,如《邵九娘》中金氏受神灵责难而“病逆 ,害饮食”;《马介甫》中尹氏受狐仙做法捉弄,丈夫杨万石服用了狐仙给的“丈夫再造散”后对其大打出手。有受官府刑法处罚的,作者认为“邑有贤宰,里无悍妇”。因此他还求助于官府对悍妇进行惩罚,如《吕无病》中王天官的女儿被官府“判令大归”;《邵临淄》中李生妻被县令“杖三十,臀肉尽脱”。有受现世的报应的,如《马介甫》中尹氏受后夫虐待,受亲邻唾弃,最后“依群乞为食”。悍妇如果不规教化就不会有好下场,被狐仙捉弄还是轻的,得病也不算重,被县令打算重了,但惩罚最重的就是“依群乞为食”的尹氏和差点被阎王招去“做客”的李久常之嫂了。悍妇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不受欢迎的代名词了,是注定会被唾弃的群体,这样的结局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而言也许才是真正的不见血的杀人。

(二)感化教育 ,树立典范

综观整本《聊斋志异》,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崇尚妻妾制度,维护封建男权。但现实却是“天下贤妇十之一,悍妇十之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以德胜妒”的典范让天下的妇人去效仿。因此作者在描写悍妇之恶的同时,又塑造了一大批贤妇的典型。《邵九娘》中邵女不仅甘受摧折,还主动调解丈夫与大妇之间的关系,以德报怨;《吕无病》中许氏“甚贤”,不与妾“争夕”,而妾无病也事许“益恭”。这些贤妻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妒,能够容妾,主动为丈夫的子嗣着想;而小妾则知命、忍辱、守分,以自己的诚心及甘受凌辱的行为感动大妇。树立典范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女性臣服,使她们只知道努力做好贤妻良母,只知道服务于男性。没有自我的女性才是最好控制的,只知道奉献一切的女性才是男性的最爱。树立典范才是封建纲常理论深入人心最大的帮手,也正是这种典范害了一代又一代妇女。在只能看《女诫》、听贤妇的故事、守妇容妇德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女子没有了开阔的视野,只懂得“三从四德”、争风吃醋,这样的她们能有多少快乐和尊严?

(三)寻求出路 ,改过自新

作者虽然对悍妇恨之入骨,但终究将其斩尽杀绝,而是给了大多数悍妇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她们成了“贤妻良母”。如《江城》中的江城听了高僧说法后马上脱胎换骨,不仅成了模范妻子,而且对婆母“承言顺志,过于孝子”。《吕无病》中王氏不仅断指自明,痛改前非,而且“不茹荤酒,闭户诵佛”,死时竟“颜色如生,异香满室”。《珊瑚》中安母

悔悟,“为姑媳如初”;减姑则“自此改行,定省如孝子,敬嫂亦至”。《妾击贼》中某氏妻“由是善颜视妾”。在当时社会是容不下悍妇的,在大多数人心中能把悍妇变成贤妻良母的人才是值得人们称赞的,悍妇的转变也就意味着她们在改变的同时也适应了那个社会,没有了反抗精神的她们也是在改变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变得人云亦云。失去了自尊的她们也很难再找到生活的真谛,人活在世上是要有意义、有追求的,没有追求的生活对她们而言才是最可悲的事了吧。

三、《聊斋志异》中悍妇产生的原因

小说家埃莱娜?西苏曾在《美杜莎的笑声》中这样写道:“她一直占据着一席留给罪人的位置 ,事事有罪 ,处处有罪;因为有欲望和没有欲望而负罪;因为太冷淡和太热烈而负罪;因为既不冷淡又不热烈而负罪;因为太过分的母性和不足够的母性而负罪;因为生孩子和不生孩子而负罪;因为抚养和不抚养孩子而负罪。” [11]的确,女性是矛盾的、两难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妇女身上背负了太多的罪责,常常陷在两难当中。作品中没有提到任何嫉妒产生、消失的原因,只是在《江城》里含糊地用前生注定之类的套话糊弄了读者一番。那么,作品中的悍妇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社会制度

从社会发展上看,中国家国一体的宗法结构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在于,讲究主次、上下、尊卑、等级等,即所谓的父子之亲、夫妇之道、长幼之序、君臣之分、上下之义等。为了使妇女“唯事酒食衣服之礼”[12]男性为女子设立了多方面的道德礼规。班固早在《白虎通》中就宣称:“三纲者,何谓也? 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3]这就是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三纲五常理论。在当时,男人只要打着宗嗣的旗号,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做幌子,就可以过寻花问柳、招妓纳妾的生活。鲁迅曾揭露过这种普遍的虚伪:“性交是常事,却以为不净。生育也是常事,却以为天大的大功。”在他们看来,女人就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必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必须贞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被休、再嫁都是为人所不齿的;必须“贤良”,不能妒忌,甚至要帮丈夫纳妾,以满足男人的各种需求。女人为了保住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就不得不竭尽全力,苦心追求驾驭男人的种种方式。她们只能献媚取宠,争风吃醋,甚至采取暴力手段,胆子大的就棒打小妾,胆子小怕别人看出来的就用针刺小妾,至于不给食物、罚跪、下毒等等惩罚

就更举不胜举了。

(二)家庭伦理

中国是个出贤妇的国度, 以伦理纲常而论,贤是对等级森严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恪守,对人情人欲的自觉扼制。蒲松龄宣称:“人之伦有五, 妇处其终;妻之出有七, 妒居其首。慨自阳纲不竟, 遂而阴寇相尤,风化因滋大坏, 身道于此遂穷。”他对当时阴帜日立的体统相当不满,而作者心中所谓的体统只是:“侮夫不节, 谴呵从之, 愤怒不止, 楚挞从之”[14]的夫统。可见,蒲松龄这个伦理色彩隆重的作家对儒家理论的推崇。封建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视家族的社会,每个人都得为家族费尽心力,只有抱成一团,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家族大了,难免会有矛盾产生,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在悍妇的身上,是不合理的。如《江城》中高生的父母对儿子与媳妇之间的矛盾不加劝解,就把江城赶回了娘家,给人一种被逐的屈辱,从而激化了夫妻矛盾。还有《马介甫》中的尹氏,她对杨父不孝,或许是因为她极其自私,自己没有儿子就不愿意看着杨父偏爱杨万钟一家,尤其是杨家唯一的孙子。

(三)男子催化

在封建社会,男子可以朝秦暮楚、可以喜新厌旧、可以蓄婢纳妾。在《聊斋志异》写到悍妇的篇章中,就写到了男子的行为不端或不负有责任。如《江城》中的高生,有了美貌的江城还不满足,有机会便想着去纳妓或私会“陶家妇”。《邵女》中柴生与金氏发生了矛盾就一直不回家,即使回到家中还一直想着纳妾,《大男》中的孙生,为了躲开王氏,他远游以避,因此给家人造成很大的伤害等等。这些作品中,作者只是专注于书写悍妇的凶悍,却很少提到男性的责任。可是如果男性能够真正负起责任,不去招妓纳妾,坚持从一而终,有矛盾就和女性认真沟通,而不是逃避退缩,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怨恨满腹的悍妇了。在当时,不要说毒打丈夫或小妾,就是埋怨丈夫也会被人看为不守妇德。对一个女人而言,就只能守在自己的家里相夫教子,管理家务。眼界很小的她们看到的也只是男人让他们看的那点东西,最多就只能弹弹琴、唱唱歌、看一些男人为她们编写的“教科书”。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被别人玩弄欺负是常事,被逼死的也不在少数,女人再不自强,就很难再好好的生活下去。反抗是必然的,而悍妇这种畸形的反抗形式也是历史的必然。(四)悍妇本身

凶悍嫉妒是女子反抗男权社会的畸形表现。学者邓尼斯卡莫迪曾说过,在男性主位的语境中,对于女性,人们“要么认为她们比男人更好要么比男人更坏这样一种倾向,这

种倾向暗示着:只有男性才是正常的,才有适度的人性”,这是“关于妇女的从属地位的最为意味深长的证据之一”。[15]而在我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她们的行为处处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制约。对那些个性较强的妇女而言,许多合理的要求都不被社会认可,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暴力斗争。在一夫多妻的家庭中,妻妾本来就很难相处,对她们而言,只有获得丈夫的恩宠,才会有财产的继承权,有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封建社会是“母以子贵”的社会,妻子有了儿子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妾有了儿子就会拥有更高的家庭地位,能爬得更高才不用过婢女般的生活,才能活得有尊严。

“从心理学上讲,嫉妒是人类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心理,自人类产生起就潜藏在人们的性格当中。对个体而言,嫉妒要受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当主观条件与客观环境‘一拍即合’的时候,嫉妒心理便被激发出来,并且很可能伴有攻击性的行为。强烈的嫉妒心会使人变得冷酷、自私、残忍 ,甚至成为虐待狂。”[16]人性本来就是善妒的,总是想要比别人得到的更多更好,在看到比自己幸福美满的人时,有的人会发奋图强,试图追赶;有的人会充满羡慕,却不做多少改变;更多的人则会充满嫉妒,更有甚者则会想方设法打击那些比自己幸福的人。《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完美的诠释了人性的自私与妒忌,她们或虐待丈夫、或虐待小妾、或虐待孩子、或虐待公婆、或虐待亲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嫉妒心本来就比较重的她们在看到丈夫寻花问柳却对自己不管不顾、看到小妾与自己争夺丈夫、看到丈夫与别的女人的孩子抢夺自己的孩子的家产、看到公婆对自己的不满与偏待等等,她们怎能不被激化?在看到悍妇暴虐的一面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那些扭曲的人性背后令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总结

《聊斋志异》给我们描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悍妇形象,通过这些悍妇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广大妇女的婚姻生活状况,看到她们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在了解到了悍妇产生的原因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在现代究竟怎样的婚姻关系才会幸福美满。只有爱情而不考虑现实生活的婚姻是很难长久的,而那些因“爱而纵其横”从而导致妇女“悍虐悖天理” [17]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对待火焰般的女子男子还是要有一点担当才能保障婚姻生活的美满。想要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还要“忍让有原则”,才会家和万事兴。当然,对待像《云萝公主》中可弃那样管不住自己,危害社会的男子,就不能心慈手软,反而要“严以待人”。总之,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需要男女双方的不懈努力才会产生。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2009:76

[2]田泽长.蒲松龄与陈淑卿[A].蒲松龄研究集刊[M].济南:齐鲁书社,1980:264-280.

[3]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338.

[4]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79:254.

[5]班昭.女诫[M].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05:123.

[6]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02-303.

[7]王秀梅.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6.

[8]姚玉.孝经[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26

[9]杨泽波.孟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46

[10]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A].胡适学术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1149.

[11]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56.

[12]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7:47.

[13]陈立.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7:373.

[14]陈江风.汉文化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78.

[15](美)邓尼斯?卡莫迪.妇女与世界宗教[M].徐均尧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152.

[16]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4

[17] 张芹玲.说聊斋话世相[M].北京:长虹出版公司,2000:154.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用这看聊斋女性,大体不错。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商品经济时代,我们把女性放在爱情和社会的背景上,看看聊斋女性的真善美,这仍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外貌和心灵皆美的狐女阿绣 《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获得了内心美。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叹服的。 2、貌丑而心善的乔女 乔女丑得出奇,二十五岁还没嫁出去。丧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儿子后穆生又死了。乔女求娘家帮忙,娘家不理睬,她只好靠纺织艰难度日,这时,她有了一个改变贫穷和孤苦生活的机会:同县家境富裕的孟生要续弦,条件很苛刻,可见了乔女却大为赞赏,还派人说媒,显然是看上了乔女的德,但乔女信守封建律条,坚决拒绝。孟生对她越发欣赏,让媒人再次求婚,还说服了乔女的母亲,可连母亲亲自动员她都不同意。乔女恪守封建道德,坚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对她的钟情让她深深感动,心灵早就跟孟生联系到一起,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无赖趁机把其家产携取一空,仆人趁火打劫,乔

婴宁

读了蒲松龄原著《婴宁》.,不由得为原著所吸引,读了后觉得非常舒服,为原著中<婴宁>的笑所感动.个人觉得让人看得非常舒服,感动人心的才是好作品,好的作品真的可以给人以力量,以精神之愉悦. 小说主要通过"笑"这一特征为描绘婴宁,通过描绘婴宁各种场合各种各样的笑,感觉到一个如若天仙般的活泼、可爱的女子跃然纸上,当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更是“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书中描绘的婴宁,她这样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仍能笑对人生的女子让人如何不爱,婴宁不光用美丽的笑赢得了王子服的爱,也用笑赢得了周围人的笑。书中写道: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邻女少妇,争承迎之。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 正因为婴宁的爱笑,世人皆以为其太憨,全无心肝.然而婴宁并非如此,她懂得分辨是非与真爱,她用“笑”来赢得心上人的倾慕,她有自己的观察力,会观察王子服是否是一片真心对她,当她确认王子服是真爱她时,并将对之信任之。书中写道:女哽咽曰:“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或无妨乎?”她也知道感恩,完成了抚养她长大的鬼母心愿。她也知道用智慧在对她怀有异心的恶人面前显示出其绝不软弱可欺,墙下恶作剧即是一例子。 蒲松龄在结尾处也对此作了评论: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何常憨耶。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如果说在中国文学史上黛玉的哭是最美的哭,婴宁的笑是最美的笑,对比两者,我更喜欢婴宁的笑,黛玉的哭固然美,但是是愁苦无力的,婴宁的笑不仅美,更是开朗积极的,她用笑来化解生活中的忧愁,来宽容人世间的百态,来追求幸福的生活。即使在婆婆教导下囿于当时的社会礼教不笑了,但她仍没有用郁闷愁苦来面对这个世界,无论如何,先给自己一颗平静愉快的心。这大概是婴宁让人感动让人喜欢的原因吧。 《婴宁》为《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中的名篇,其主人公婴宁是《聊斋志异》众多女性中最灵动鲜活、顾盼生辉的一个人物,也是蒲松龄的最爱,被其称为“我婴宁”,据说其名来于《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樱宁。”数百年来,明媚无邪的婴宁也确实赢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大学时我方读《聊斋》全书,以前只是零星读之,后又重读数遍,但对于婴宁的印象并不像其他读者那样是最深刻的。此次细读,仍有种如哽在喉的感觉。很坦白地说,我对婴宁的感情是复杂的,这并非哗众取宠,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一)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 1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改革的回顾与启示 2 销售人员能力差异、薪酬机制偏好及团队协作关系研究 3 XX公司一线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4 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5 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6 中国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7 国有改制分流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8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 9 在华日资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激励方案研究 10 美国薪酬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1 浅析薪酬激励 12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设计与制度建设 13 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研究 14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二)人才流动与劳动保险 15 建立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发挥人力资源最佳效益 16 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17 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机制构建 18 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19 矿业公司劳动保险管理系统研制与实施 20 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1 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 22 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 23 入世与我国人才的国际流动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 24 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25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26 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27 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28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 29 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 30 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 3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 32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33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 34 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 35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 36 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 (四)绩效考核 37 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 38 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39 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类员工绩效考核研究 40 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41 现代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42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 43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4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评估 45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研究与应用 (五)企业培训与员工管理 46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 47 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 48 企业人员招聘的经验选择、诚信和雇佣合同研究 49 我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及模型构建 50 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 51 A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案例分析 52 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分析 53 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 54 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随着第一次文代会后,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的主题也随之转变。 在时间、空间的推移下,作家们的创作思路以及审美意义也随之慢慢 变化。彼时的江南就存有这样一批作家,他们小说里的“江南世界” 因各具特点的创作手法和反映不同时代的主题,如实的记录着时代潮 流的走向。他们有的经历了从建国到*这段苦难历史,有的成长于这段 历史之中,他们将自己敏锐的视角寄托于江南想象之中,抒发着对于 江南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反省,将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的审美意义及其 文学史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所以选此为题正是为了探寻中当 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的文学内涵,希冀发掘其文学史意义的变化。 2、研究意义: 经过建国后至七十年代初期的沉寂,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 大批江南籍作家涌现,江南文学“边缘化”的格局逐渐被打破。进入 新世纪,关于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研究逐渐兴盛起来,这类研究的文献虽然概述性的总结居少、个体研究居多,但透过 这样一个繁杂的参照系,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和文学史意义的价 值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成果条分缕析,审视评估,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 的发展。 选题研究现状 当前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研究综述有: 1、在时间、空间的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变化对于作家创作的 影响:

自九十年代后期起,学者们已经有意识的尝试从江南作家及其小 说里的江南意象和叙事手法着手,并以此探寻当代江南文学发展的新 趋势。而关于江南地域文化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可看作为江南作家 对于江南世界的一种“寻根”。正是在这种越发多元化的研究形势下,当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也逐步表现出了新的文学价值。 相关的文献有王德威的《当代小说二十家》、张炯的《中国当代 文学研究》、孙其勇的《论故乡苏州对苏童创作的影响》、陈娇华的《小巷文化的独特镜像——论苏州小巷文化对陆文夫小说创作的影响》、高松年、沈文元《论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小说》等等。 2、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创作思想、作品主题及其题 材抒写的变化 任何文学创作都是对一定时代的反映,关于第二个研究方向—— 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创作思想、作品主题及其艺术风格 的转变,则是当代小说在江南想象这个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关的文献有崔致远的《中国当代小说流变史》、方中的《童心 观照下的悲悯——评毕飞宇的人文关怀》、史国铭的《论苏童小说与 江南文化》、曾一果的《“南方”的复活——读朱文颖的》、张清华 的《南方的细小、漫长与悲伤》等。 例如崔致远先生所著的《中国当代小说流变史》从人文情怀与社 会进程的角度来探寻当代小说的流变。他在书中便阐述了当代小说在 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流变,并从叙事结构出发,将当代小说分为“革 命现实主义”、“启蒙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等走向,他认为在这个流变的过程中,江南作家的相关于“江南叙事”的创作手法和思路也所以发生了变化,他们作品的主题多以城市的兴 起与乡村传统文明的堕落为主,反映了在那个时期里江南作家对于江 南意象的“苦难写实”,以及现代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 3、关于江南社会的转型中作家关于江南想象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 义的变化的研究:

婴宁练习题

婴宁 一、填空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半农半商家庭,后家道陷于贫困。本人屡次失意于科场,只得以做幕宾、塾师为生。他生当明清易代的乱世,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个人遭遇的坎坷,造成了他“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表现在他创作的《聊斋志异》中。其诗、文、俗曲等作品今汇编为《蒲松龄集》。《聊斋志异》近500篇,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和《史记》传记文学的传统,把花妖狐媚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二、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莒j ǔ县 入泮p àn 婢b ì女 拈ni ān 花 怏y àng 怏y àng 遂返 醮ji ào 禳r áng 拚p àn 命 痊qu án 瘳ch ōu 欺绐d ài 折柬ji ǎn 悒y ì悒y ì 合沓t à 格磔z h ? 休憩q ì 讹?误 日昃z a 老媪ǎo 聋聩k u ì 腹馁n ěi 思啖d àn 夹j i ā道 裀y īn 藉j í几j ī榻t à 作黍s h ǔ 婢b ì子 嗷áo 声而应 梗g ěng 塞s a 匆遽j ù 改醮ji ào 嗤c h ī嗤c h ī而笑 咤z h à咤z h à叱c h ì叱c h ì 匹p ǐ敌 襆f ú被 杨花糁s ǎn 径 靳j ìn 惜 葭j i ā莩f ú 瓜葛g ě 絮絮究诘j i ? 曩n ǎng 言 冗r ǒng 人 姝s h ū丽 殂c ú谢 志赘zhu ì 鳏gu ān 居 鬼祟s u ì 病瘠j í 绷b ēng 卧 粲c àn 然 坟垅l ǒng 湮y ān 没 省x ǐng 问 女红h ?ng 合卺j ǐn 藩f ān 溷h ùn 山阿ē 合厝c u ? 怨恫d ?ng 舆y ú榇ch an 寤w ù而述之 狡黠x i á 三、找出书写错误的词语并更正 笑容可掬 顾忌 恚怒 商榷 碉.落(凋) 嗔目 罔. 然(惘) 辨识 岑寂 笑不可遏 四、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早孤.,绝.慧,十四入. 泮p àn :死去了父亲;极,非常;古代学校有泮池,故称学童入学为入泮 聘. 萧氏,未嫁而夭:指男子订婚于某氏 故求凰.未就. 也:妻子;成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 :恰逢;元宵节;游玩 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冠绝;双手捧取 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 儿郎目灼灼似贼!”:半步;回头看;这个 醮ji ào 禳r áng 益剧,肌革.. 锐减: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邪;身形 投剂发表.. ,忽忽若迷:把病发散表托出来 适. 吴生来,嘱秘诘ji ? 之:恰好;追问 吴至榻前,渐致研诘.. :细细的盘问 生具. 吐其实,且求谋划:全部 此愿有何难遂.?:实现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姓名杨翠平 学号081111246 指导教师张玉国 年级2008秋 分校/学院保定电大 提交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内容摘要 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他的《聊斋志异》是部一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其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女性形象

目录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1) (一)侠女仁妇形象 (2) (二)经济自立的女性形象 (2) (三)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4) (四)被侮辱的女性形象 (4) (五)悍妒仁女性形象 (5)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在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海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谓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作品却也屈指可数。然而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是这位三家村“不得志”的私塾先生却在刻画女性形象上创造了一个高峰。渴望民主革命,改良民主社会的思想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举不显而弃儒从商,却仍不能忘怀于光复门庭。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又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得到一个已经无意义的岁贡生名义。在蹭蹬科场的数十年中,他先是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全书约四百九十余篇,主要讲述花妖狐魅故事,但也有不少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题材,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全书着力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露和批判。其中有对于黑暗的官府制度、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这其中《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不懈追求自主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蒲松龄在落魄孤烦中体验生命的痛苦,深切同情女性,为女性张扬个性,寻找出路,他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同时《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婴宁》原文译文

名著阅读与影视欣赏 蒲松龄《聊斋志异》之《婴宁》 放映时间:本周六上午第二时段10:00——11:30 地点:实验楼四楼楼梯东通用技术教室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描写婚姻爱情的小说最多,也最具特色。它通过人和花妖狐魅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的理想爱情,也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婴宁》是《聊斋》中写得最精彩的一篇。它不以写情见长,而是着重塑造一位具有民主色彩的少女形象。婴宁是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天真浪漫,惹人喜爱。婴宁本为狐狸所生,鬼母所养,远离尘世,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熏染,因而养成一种爱花爱笑、天真无邪的性格,保持了少女的天然和纯真。她和痴情王子服的爱情是晶莹透明的,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他走到哪里笑到哪里,连举行婚礼时都“笑极不能俯仰”,并敢于把夫妻间的“枕边语”公开出来,认为“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婴宁身上表现出强烈的要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性格…… 网友评论: zhainaike 原著中,婴宁出场是在一棵树上不是么?

lulu94520 丫鬟也挺好看的,故事为了存托任务的性格会适当夸大一些她的笑,她笑人间虚假,她笑相公书呆,她笑看人生,她想用的笑感染世间的虚情假意,她率真坦诚,真性情有时候看起来会觉得对人不礼貌,没有所谓的素养,到现今的社会也是,她以笑对待一切,已经很不容易了 lulu94520 也许原著只是想说明人的本性再天真也经历不起社会现实的磨练,除非她能脱离红尘//@自娱自乐自逍遥:不错啊,好天真烂漫的婴宁,就像花儿一样。电视剧跟原著结局有点不一样,原著中婴宁还生了一个儿子,也见人就笑。但是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原著,都是个悲剧。电视剧中婴宁走了,原著中婴宁不再笑了。以前看这篇还以为是个大团圆结局呢,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个悲剧,婴宁以不再笑的刚烈与人间的冷决绝了。 zhoutandi 就这样就结局? 婴宁走的时候跟她妈妈说了什么?怎么就没有了... shengshuai12898 希望能够看到玩整结尾的婴宁,我好像记得小时候看过完整地,只是忘了是哪个版本的,也希望大家看到完整版本的告诉我一下。 shengshuai12898 怎么感觉结尾很仓促,而且是一个悲剧,这不符合作者的意思呀,而且放在现实中也没有多大的意义,难道为了自由,就真的值得放弃一切爱的承若,这难道是在反封建。 无关痛痒的过去 由笑到哭,意义在于封建对人的压迫,也是婴宁由自然人变成了社会人。婴宁老笑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汇总

2015年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汇总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按范围来可以分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功能来分有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下面供大家选题参考!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 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 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 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 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 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 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 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 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人口政策分析 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 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 27、××(地区)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8、××(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 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为例 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为例3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xx地区的调查分析3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届毕业生为例33、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3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研究 35、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36、人力资本、创新与经济增长 37、人力资本、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 38、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39、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 4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 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余秋雨散文的“寻根”情结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目的:在当代散文作家群体中余秋雨是独特的,余秋雨的散文被认为是“重拾困扰着若干代人的重大课题,避开庸俗社会学、政治学的羁绊,直指民族心灵的深处”的文化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余秋雨散文中的处处透露出来的寻根意识,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和深入探究,试图通过文学寻找的文化根基来体现和折射民族文化的精神。进而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力和思索寻根意识对当代文明的重要性。 意义:本文通过探索余秋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寻根意识,尝试性地揭示出寻根意识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现状:寻根文学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思潮,主要是作家们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把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之根”弘扬光大并且开拓创新,其中余秋雨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深厚的寻根意识便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之一。但是对于余秋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寻根意识方面的研究也有,却没有总结性的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余秋雨散文中寻根意识产生的根源 余秋雨的众多作品中之所以体现出浓厚的寻根意识,这也跟余秋雨本人的成长、思想、经历等有关。 2、“寻根”中的文化人格及其灵魂 (1)深邃的文化人格 余秋雨散文通过描写“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使得文化人能够“轻够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透露出中国文人坚韧执着的精神世界。 放逐路上显露出来的强健人格与官格 余秋雨作品解析和探索中国知识分子和文人形象,并进行文化反省,体现出深深的人文精神。 (2)与世俗无关的文学追求和人格修养 作者渴望人格的自由,我们阅读余秋雨的作品不难发现,实际上他是有意要进入一种现在“中国式文化团体”的自我放逐的状态。 3、重塑当下文化人格 余秋雨散文在结合历史的同时,又与现实相联系,在对文化的探索中体现出一种深深地忧患意识,在观看历史的进程中,反省中华民族的现状和前途。 4、结语 余秋雨正是在文化与文学中努力实现着一位文化学者的职责。正是作者这颗怀古思今,不断探索民族文化和文化人出路的赤诚之心,使得笔下流泻出来的文章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研究方法: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1111-14陈一惟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谈狐说鬼,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现实生活,深刻地描绘出人民群众所受的苦难。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人间的底层,她们的痛苦擢发难数。蒲松龄的孤愤心情和寄托情怀使他首先注意到妇女的生活状态。作家倾注了他的全部热情,用那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民间。民间故事通过作者的艺术夸张和加工,于是成了一部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这些故事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全书的很大比重。追求婚姻自由,藐视和反对封建礼教,珍爱爱情,这样的女性是《聊斋志异》中描写最多的一类。《青凤》、《娇娜》、《小翠》写人与狐的爱情,《聂小倩》、《公孙九娘》、《小谢》写人与鬼的爱情,《织成》、《翩翩》写人与仙的爱情,《竹青》、《香玉》写人与花鸟虫鱼等精灵的爱情。也有《连城》、《侠女》这样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 这些恋情故事都极其曲折动人,绚丽有文采,而且有强烈的思想性。作者讴歌真诚高洁的爱情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美满自由的婚姻生活。作者塑造了大量美的形象,她们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她们不仅有美的外貌,而且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行动,她们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这些作品中,有机智贤能并挽救夫家危亡的红玉,有深山采药救情人生命垂危的莲香,也有坦荡爱笑的婴宁,温情体贴的翩翩,多情守信的嫦娥等等。她们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貌,鲜明的个性,纯洁的灵魂和真挚的爱情,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反抗。 《聊斋志异》中关于人妖艳遇的故事写得最精彩美妙,最令人难忘。所有的人妖恋情都有相似之处。书生与精魅幽欢的场所环境大致相似。男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大致相同,几乎都是书生一个。他们穷愁潦倒但却才情横溢,风流儒雅。贫贱书生在生活仕途上运际多灾,但在情场上却艳遇不迭,非凡得意。女主人公这些狐仙精魅们个个美丽绝伦,聪慧绝顶,既有倾国之貌,又有灼人之情,她们热情主动,只求奉献没有索取,专爱失意书生,并不计较回报,她们一往情深及时地抚慰着书生们落寞的心灵。这样的多情女子,实在是人间难得的佳偶。这些女子不仅是失意书生生活中的伴侣,而且还是他们精神上的知音。她们理解书生的牢骚,排遣他们的郁闷,献给他们温柔,坚信他们的才能。她们是他们的红颜知己。这也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其年轻美貌,也不仅深入到其心灵秀美,才能超凡。蒲松龄以执着的态度和集中的注意力审视的是红颜知己。这与屈原以女性美为政治理想美的寄托不同,与曹雪芹以女性美为人性美的象征也不同,蒲松龄把女性美作为知己之情的形象化身。 对《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篇章,人们予以了热情的赞美之词。有谁能不为蒲松龄所描写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炽热的两性情感而扣动心扉呢?有谁能不赞叹蒲松龄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诸如宣扬恋爱自由,歌颂爱情专一,表现夫妇平等呢?虽然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女性最后大多都获得幸福的归宿,但这只是作家的理想。在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男女青年自由结合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蒲松龄正是通过这些妇女的不同遭遇,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 创作〈聊斋志异》蒲松龄是用一枝饱蘸着激情的笔来写出的。这些狐鬼精魅作者把她们当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塑造,作者把无限爱慕之情倾注在她们身上。这也是蒲松龄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这就是幻化。把非人(花妖狐魅,神仙灵祗等)幻化为人。书中的女性大都是鬼狐花鸟等异物的化身,但这些异物都具备了人的感情、人的个性,以致使读者感到“多具人情,和易可亲,”。作者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细节描写,塑造了大量成功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表里如一的狐女阿绣 《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获得了内心美。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叹服的。 2、貌丑而心善的乔女 乔女丑得出奇,二十五岁还没嫁出去。丧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儿子后穆生又死了。乔女求娘家帮忙,娘家不理睬,她只好靠纺织艰难度日,这时,她有了一个改变贫穷和孤苦生活的机会:同县家境富裕的孟生要续弦,条件很苛刻,可见了乔女却大为赞赏,还派人说媒,显然是看上了乔女的德,但乔女信守封建律条,坚决拒绝。孟生对她越发欣赏,让媒人再次求婚,还说服了乔女的母亲,可连母亲亲自动员她都不同意。乔女恪守封建道德,坚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对她的钟情让她深深感动,心灵早就跟孟生联系到一起,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无赖趁机把其家产携取一空,仆人趁火打劫,乔女却敢到孟生坟上临哭尽哀。当无赖又想谋夺孟生的田产时,连孟生的好朋友林生被无赖威胁后都吓得不敢出面,而非亲非故的寡妇乔女挺身而出,到官府告状、到有地位的缙绅门上哭诉,终于替孤儿保住了财产。然后,乔女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抚养孤儿成人,请老师,积累钱粮,和名门联姻,她的做法俨然孟生遗孀。 乔女有一定的叛逆色彩,她跟孟生的感情,实际上是精神恋爱,她重情重义,用终生的辛劳来报答孟生的知己之情,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 3、出淤泥而不染的妓女形象:鸦头 鸦头是个误入风尘的少女,因为她不肯接客一再受到老鸨毒打,她认识了诚实的书生王文之后,认识这个人可以托以终身,马上就机智地把握自己的命运,百折不回。 鸦头出身低贱却为人清高,她向往正常的婚姻,可是在封建礼教下,女子处于被压迫、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美到极至是自然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如清风拂过山野,如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之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如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的 “笑矣乎”。她的生活环境是美丽的、自然的:“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细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诗意的世外仙地,何等恬寂静谧。在这个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她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她是大自然的女儿,也是大自然的化身。 真纯自然的婴宁是花的化身。她在花中摇曳,秀美如花,纯洁如花。她是自然的象征。她拈花微笑,得天然神韵。婴宁的美在笑中摇曳,在花中闪现,她的美与笑、花同在。花、笑、婴宁三位一体,融铸成生机盎然、青春勃发的生命之境。花儿灿烂,笑声爽朗,婴宁则是这至美之女神。花的灵秀、笑的生机、少女的青春,相互生发,相互映照,在婴宁、花、笑的蒙太奇变幻中,我们所有的联想都被激发出来 婴宁不仅清丽、自然、纯洁、真实,与她的生活环境溶为一体,她的行为更是自由不羁,率性而至她身上丝毫没有世俗的繁文缛节,她率性而为,与尘世无染。她的行为一如赤子之心,天真之至。婴宁的纯洁在她的憨笑痴语中表观得更是淋漓尽致。她终日“嬉不知愁”孜孜憨笑。她笑对人生,笑对社会。她的笑如此恣意,好像要化作清风把整个社会都遮蔽住婴宁的笑源于赤子之心,发自内心深处。篇末,作者比之为山中的“笑矣乎”草,相比之下多少人艳羡的“解语花”是多么的俗气与矫揉造作。 她的笑如天籁之音,自然无邪,一如她纯真的灵魂。更能表现其纯真的是她的痴语。初遇王子服,不谙世俗语的她竞说“个Jb~l1日灼灼似贼”。在世俗看来,此等事是不能想的,更不能在人前乱讲。而婴宁不知避讳,脱IZI而出,令人婉尔,少女的稚气与天真未凿表露无遗。“园中话”更是把她的纯真推向高潮。 生俟其笑歇,乃出其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日:“枯炙,何留之?”日:“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存之何意?”日:“以示相爱不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日:“此大细事,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送之。”生日:“妹子痴也?”女日:“何便是痴?”生日:“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女日:“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日:“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日:“有以片乎?”日:“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日:“我不惯与生卜睡。”语未己,婢潜至,生惶恐遁去少时,会母所。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媪日:“饭已熟己,有何长占,周遮乃尔。”女日:“大哥欲我共寝。”言未己,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女日:“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日:“此背人语。”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第一部分 1招聘:各种招聘渠道比较,效度、经济性分析 2培训:内部培训体系设计,社会培训调研,有效性评价 3工作分析与设计:工作分析方法的比较与应用,工作设计、定编定岗方法 4. 广东经济转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5. 广东社保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取向 6劳动关系:各类企业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与比较分析 7招聘广告内容的选择 8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 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于功能转型 10行政后勤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困境与优化策略 11中国货代公司人力资源目前状况探究 12在企业绩效中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3大数据下人力资源管理运用与创新 14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问题及方案研究 16.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7. 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18. 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19. 当前企业劳动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20. 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研究 第二部分 1. 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2. 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3. 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 4. 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 5. 岗位责任制与人员聘任制研究 6. 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7. 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8. 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9科学管理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发意义 10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学的运用 11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劳动关系管理的影响 14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不足与完善建议 16大数据技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 17企业e-HR人才供求失衡原因与对策 18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理念的运用分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文学编 一、文学史篇 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8论“革命传奇”小说 9论“样板戏” 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 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 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 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 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 16论“文革”叙述模式 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 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 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 二、文学思潮论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 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 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 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 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 6论“朦胧诗” 7论“后朦胧诗” 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 9论新历史小说 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 11论“寻根文学”思潮 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三、作家论 1鲁迅小说创作论 2鲁迅散文创作论 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

4郭沫若创作论 5茅盾创作思想论 6茅盾评论特色论 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 8巴金小说创作论 9老舍的平民观探 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 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 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 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 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 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 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 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 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 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 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 四、作品篇(小说) 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 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 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 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 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 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 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 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 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 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 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 13钱钟书《围城》失探 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 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 17论方方的小说 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 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聊斋志异·婴宁

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该书中,人与异 类的爱情故事不下数百篇,这些故事有和有散,有悲有喜,经典众多。可无论从何角度,《婴宁》一篇都绝对算得上“压卷之作”。《婴宁》这部作品和《花姑子》、《青凤》等作品一样,均构成了蒲松龄笔下的狐鬼世界,让这个奇异神秘的异域空间显得愈发多彩斑斓。《婴宁》中的女主人公婴宁也被人称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笑的最美的女子。”她的笑,她的天真烂漫,她的狡黠聪慧均构成了她的典型性格的方方面面,她的笑让我们为之感叹,而她的不笑又让我们为之感叹。本文以小说文本出发,试着总结出了婴宁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并基于总结出的人物特征采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得出了这一人物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中的意义。 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形象塑造; 一、婴宁典型的形象塑造 小说中,婴宁形象的塑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次建构,一是再深化。这两个阶段的划分主要根据婴宁性格的变化来划分。一个形象的建构,往往具备两个方面。一是形象的外在,主要指婴宁形象的外貌。一是形象的内在,指婴宁的性格。 (一)婴宁的外貌美 在小说中,作者对她的美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进行具体的描述,而是在对婴宁形象进行整体勾勒时,用“容华绝代”进行了艺术化的勾勒。作者精炼的描写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但作者又不止于此。接着,作者通过王子服把婴宁的美描写的淋漓尽致。王子服在上元年初遇婴宁,如痴如醉,“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当婴宁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之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到了一种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他“不语不食”“肌革锐减”,被吴生哄骗后,他“喜溢眉宇”“饮食渐佳”“日就平复”,久不得婴宁消息,又“悒悒不乐”,常常睹物思人,陷入了无限相思之中。总之,他对婴宁是绝难忘怀的。作者通过王子服的动作、心理、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从侧面刻画了婴宁的勾人心魄的美。开篇作者除了描绘婴宁的外貌美,还点出了婴宁的两大个性:“拈花一笑”,即爱花的特征,这里的花又巧妙的映衬了婴宁的美貌,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笑容可掬”又是表现其爱笑的特征,而爱笑则是婴宁内在性格的表现。 (二)婴宁痴憨纯真的性格 作者在塑造婴宁的性格时,真正体现了性格小说的特征。首先,婴宁在做什么。在小说中,南山时期婴宁多是笑的形象。笑是婴宁的一大个性特征。在小说中,婴宁的笑各式各样,有浓笑,有狂笑,有憨笑等等。笑是婴宁真性情的表现,这里以“笑”为基础,表现了婴宁的真。在中国古代,女子只能笑不露齿,笑不露声,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往往掩藏了起来。婴宁却不是这样的,她想笑就笑,没有那么多限制与顾忌,可以说笑是婴宁自然纯真性格的外在表现形式。除了笑之外,小说中亦用她的语言表现其性格的痴憨、纯真。王子服伶仃独步三十余里找到了婴宁,在婴宁家的后院中,王子服拿出了上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