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 《长征》节选 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g)溢.出(yì)

B、蓦.地(mù)哽咽.(ya)扳.机(bān)刨.地(páo)

C、愕.然(a)急骤.(zh?u)牦.牛(máo)掠.过(lüa)

D、篝.火(gōu)先驱.(qū)哀鸣.(míng)绚.丽(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

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

C、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

D、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

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

B、不自觉缓缓坚决

C、下意识缓缓坚决

D、下意识缓缓毅然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

....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

....,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②把“泛滥”与“滋生”调换顺序。

③在“校园”后加“活动。”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C)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轻松的游戏。

课堂是快乐的舞台。

课堂是美味的佳肴。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剧本,文章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情景。

B、本文运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主要刻画了彭德怀、周团长等人的形象。

C、本文歌颂了红军将士不畏艰苦、献身革命、严守法纪的精神。

D、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特别放大(多为人的面部表情)。

9、文章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红军战士在传奇般的长征中可歌可泣的精神品质,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下联。

上联:周团长舍己赴死,崇高气节比山高。

下联:彭德怀割爱杀马,热爱战友比海深。

10、警卫员急忙以身护马,伸出双手大声喊:“不!不!……”之后,电视镜头上是“长时间的静寂”。请你和班上的同学讨论讨论,此时,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各在想些什么?然后再互相评定一下,看谁的答案最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也最符合剧情的发展。

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军团长为了战友不再倒下竟然忍痛割爱要杀掉

爱马,可见其对战友、对革命事业的深情。

彭德怀同志:事到如今,最重要的是保全战士们的生命,虽然心痛,但是也只有如此才能渡过难关。

警卫员同志: 这匹马跟着彭军团长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我不能让它就这么死了。

11、“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个人物、某个细节。请你分析下面两句“特写”的作用。

(1)草地上倒下各种头向着北、拼命挣扎前进的红军烈士。

答:表明红军战士北上抗日的大无畏的坚定信念。

(2)刘少奇怀中的战士拿着那袋所剩不多炒面的手渐渐松开,啪的一声,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掉在了草地上。

答:刘少奇怀中的战士已经因饥饿昏倒过,他手拿着的那袋炒面一直保存着,舍不得自己吃一口。从这些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关心他人、关心革命的共产主义精神。这位战士牺牲了,但是他的这种伟大精神却极大地感染了读者。

12、《长征》节选中 草地之夜 这个场景与前三个场景所渲染的气氛有何不同?

答: 前三个场景着重反映红军过草地的艰难,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壮的气氛; 草地之夜 突出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洋溢着乐观、喜悦的气氛。

13、 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有类似的体验吗?举例说说。

答:精神的力量可以战胜物质生活的困难。

关于红军长征观后感800字

关于红军长征观后感800字 在幸福生活的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看《长征》,使我为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先辈、自己的人民和国家倍感无比骄傲和荣光,也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天骄和成千上万革命烈士的革命气概、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和感动。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初读这首诗时,并没有被诗中的情感所感动,也并未被长征的艰难所折服,而今,当我看了电影《我的长征》后,却有了新的领悟,这才真正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究竟是何等的艰难。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漫漫长长,时至今日,予于我们而言,重走长征路也绝非易事,由此可想在当初,走过这段路是何等的艰难啊!在那缺食缺衣的条件下,又有多少人能挺过去呢?挺过去的人们又经历了何等的艰难险阻呢?我无法想象当时的情形,但我坚信,在他们心中,有一种名为“信念”的力量支持着他们,这信念带领他们走了出来,走出了草地,走出了冰山雪地,也终究走过了长征! 跟着党走,跟着胜利走,跟着人民走!这一路上,胆小的瑞伢子 (如果是电影中的人物要提前指出,防止读者一头

雾水)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亲人的牺牲,也为战争的胜利尽了一份力,最终成长成了一名有着坚定意志的共产党员! 这似乎也在启示着我们:人的一生终究是少不了坎坷,少不了迷茫的,。但是,不论何时,我们要让心中有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进。跟着走,跟着信念走,跟着目标走,现在的我们虽无法亲历战场,也不必经历那些枪林弹雨的挑战,但困难依旧存在,考试成绩的不如意、既定目标的偏移、学习中的失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确立心中的信念,跟着走,像瑞伢子一样、像达尔火一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走出坎坷、走出迷茫。 当我们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挫败时,想想长征的老前辈们吧!在长征途中,他们不知遭遇了多少次的绝望、,又不知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们仍是坚定地跟着走,最终走出了茫茫白雪,走出了那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艰苦环境。 长征,路漫漫。仅仅一部电影是无法描述长征的惨烈的,但通过这部电影,我却学到了许多:面对坎坷的态度、面对挫折的勇气、面对失败的不气馁……这一切的答案只有三个字一句话:跟着走!跟着信念走,跟着目标走!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

长征练习题[精选.]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磅礴()() 岷山()云崖()7.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8.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9.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1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 铁锁(suǒ) B. 岷山(mín)云崖(yá) C.逶迤(yí)迤逦(yǐ) 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 12.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 来龙去脉 D云涯暖(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 13.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节选练习题与答案

第五课《长征》节选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 g)溢.出(yì) B、蓦.地(mù)哽咽.(ya)扳.机(bān)刨.地(páo) C、愕.然(a)急骤.(zh?u)牦.牛(máo)掠.过(lüa) D、篝.火(gōu)先驱.(qū)哀鸣.(míng)绚.丽(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 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 C、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 D、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 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 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 B、不自觉缓缓坚决 C、下意识缓缓坚决 D、下意识缓缓毅然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 发。 D、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③开 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 课堂是 课堂是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剧本,文章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情景。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本文是关于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1932年,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相继以失败告终。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表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示对日宣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然而,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的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却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的由来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5 七律·长征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bóyǘn yátiě suǒ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 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12个月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长征是,长征是。 2.我们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余里,纵横个省。 3.红军长征大约经历了1年的时间。 4.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5.找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并且仿照写一句话。 三、将《七律·长征》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记叙文。 参考答案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bóyǘn yátiě suǒ (五岭)(泥丸)(磅礴)(云崖)(铁索)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 铁锁(suǒ) B. 岷山(mín)云崖(yá) C.逶迤(yí)迤逦(yǐ) 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 【答案】A。 【解析】A项中“律”应读lǜ。 2.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B.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C.泥丸:用泥制成的小球。 D.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答案】C。 【解析】C项泥丸在这里的意思是“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故选B。 3.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 (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 (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 (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 【答案】B。 【解析】B项中“云涯暖”应为“云崖暖”。 4.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A。 【解析】A项断句应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答案】A。 【解析】律诗八句,两两成联,从前到后依次为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故选A。 6.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 B.沾衣润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比喻) C.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拟人)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 《长征》节选 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g)溢.出(yì) B、蓦.地(mù) 哽咽.(yè)扳.机(bān)刨.地(páo) C、愕.然(è)急骤.(zhòu) 牦.牛(máo) 掠.过(lüè) D、篝.火(gōu)先驱.(qū) 哀鸣.(míng)绚.丽(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 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 C、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 D、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 )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 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 )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 B、不自觉缓缓坚决 C、下意识缓缓坚决D、下意识缓缓毅然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 ....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 ....,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 课堂是 课堂是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剧本,文章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情景。

题库长征含答案)

选择题: C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B 2.(),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A 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 A 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 B 5.()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 A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D7,红军长征的原因()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D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A1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D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D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红军长征先锋和顺风耳、千里眼(作者:叶俊新)

红军长征先锋和“千里眼、顺风耳” ——渡乌江战斗英雄林钦才和红一军团报务主任林辉士简介 叶俊新 广东有个红军长征英雄林钦才,但跟他一同参加红军的红一军团报务主任林辉士却一直不为人所知。1941年,毛主席为《通信战士》杂志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长征中居然有3名“千里眼、顺风耳”(电台工作人员)是广东平远东石人:林辉士、林盛绪、林昭鼎(后两名是革命烈士)。近期笔者在赣州市原副主任凌步机、平远东石毓秀书院管理人员、老红军后代林宏等帮助下对他们进行了考证,现简介如下。希望热心人士和专家学者能提供他们的相关史料进一步考究与更正,以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毋忘先烈、激励后人。 林钦才:为红军长征渡乌江22勇士之一 《红星报》公布的“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22人只列举了20个名字,没有“林钦才”,其中领导干部“八位同志”只列了7名,漏了1名极可能是林钦才。 一、《林钦才追悼词》中言及林钦才“是突破乌江的二十二勇士之一”。 林钦才(1907—1987),男,又名林钦材,林子钦,俗名赤马五,平远县东石乡灵水村人。1931年和1932年在红军第二师第四团政治处任宣传员、中队长,参加过江西樟树、湖南长沙、江西吉安等战斗,1933年到1934年在红军第二师第四团机枪连当指导员。参加长征,任长征开路先锋二师四团政治处党总支书记,

经历了突破乌江天险、巧夺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的战斗,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历尽艰难险阻,跋涉万水千山。抗战期间因病伤缠身,全身伤痕17处,被留在延安后方工作。淮海战役中任担架团团长。林钦才于1976年9月在佛山邮电局党委副书记兼政治处主任任上离休,1987年1月2日逝世,终年80岁。佛山邮局所提供的《林钦才同志追悼词》中非常明确称赞林钦才“是突破乌江的二十二勇士之一”。 二、报纸赶新闻难免会有疏漏 当年战事非常紧张许多长征勇士的名字没留下,有些有名字不一定就能找到籍贯,也因为保护家人计,参军后战士往往就改了名。1935年5月飞夺泸定桥22勇士只知5名:二连连长廖大珠,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二连支部书记李友林,及抽调支援的三连支部书记李金山。另一名副班长刘梓华,解放后经过艰难寻找无获,后很偶然的在其家乡找到。参加飞夺泸定桥勇士有些就是渡乌江勇士,如林海云。飞夺泸定桥勇士标准:“凡是干部,包括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首先要挑出来。曾经是战斗英雄的,比如在渡乌江战役中立过功的,也要挑出来”(根据罗华生将军口述)。报纸新闻也难免存在不充分或误差。奖励渡乌江22名勇士只列出20名。 我们来看该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第68期刊载《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所列名单: “三连长毛正华获得红星奖章一枚,其余每人奖军衣一套”。毛振华(毛正华)贡献非常突出,其余奖励军衣的一定是当时未牺牲的渡江英雄。 “领导此次战斗的主要干部:一营长罗有保、三连长毛正华、机连长林玉、二连政指王海云、二连青干钟锦友、二连二班长江大标、二连长杨尚坤等八同志”。领导干部“八同志”只列7名。王海云即“王德云”,杨尚坤即“杨尚堃”(杨上堃)。 “涉水及撑排的:西市机连孙明、山西王家福、西城王友才、林玉、西城

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练习题

25七律.长征 基础过关 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漂亮。 wēi yíshān yá 证( ) 涯( ) 岷( ) 丸( ) 眠( ) 执( ) 三、按要求填空。 1.“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 2 画,是 3 ________。 只等闲 腾细浪 走泥丸 尽开颜 探究应用 1 (1) A.比喻 (2) A B C 2 A A.天气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 B.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 六、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五岭/逶迤/腾/细浪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 ) ③渡( ) ④夺( ) ⑤翻( ) 3.第____和第____句是写:“万水千山”中的“山”;第____句和第____句是写“万水千山”中的“水”。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万水千山”在诗中的意思是( ) A.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数。 句的意思是 , 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宣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请把反问句“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长征》节选导学案 苏教版

长征节选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泥泞.()猝.然()愕.然()蓦地 ..()吓.得一怔.()()趴.()战马前腿刨.地() 哽咽 ..()和.着舞曲()急骤.()牦.牛() 2.二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四个场景。你感到这些场景中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2.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 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领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 小组讨论交流: (三)品味语言 思考: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中的“猝然”所含的情理。 1.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 2.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4.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四)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找出课文第三、四部分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这两处描写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2.写作特点:①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②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③特写境头的恰当运用。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蓦.地()哽咽.()篝.火()分.外()冤枉.()踉跄 ..()和.着口琴声() 2.“然”可以作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如“突然”“显然”“凛然”“欣欣然”“飘飘然”等。请你先根据字面揣摩一下下面几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查阅一下词典,看看自己揣摩得是否正确。 (1)猝然:________ (2)惨然:________ (3)愕然:________ (4)毅然:________ 3.写一段话,创设一个情景,把下面几个词用上去(不超过100字)。 翩翩起舞万籁俱寂情不由己异口同声 (二)课内阅读 (一) 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 《长征》节选 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g)溢.出(yì) B、蓦.地(mù)哽咽.(ya)扳.机(bān)刨.地(páo) C、愕.然(a)急骤.(zh?u)牦.牛(máo)掠.过(lüa) D、篝.火(gōu)先驱.(qū)哀鸣.(míng)绚.丽(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 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 C、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 D、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 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 B、不自觉缓缓坚决 C、下意识缓缓坚决 D、下意识缓缓毅然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 ....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 ....,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②把“泛滥”与“滋生”调换顺序。 ③在“校园”后加“活动。”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C)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轻松的游戏。 课堂是快乐的舞台。 课堂是美味的佳肴。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剧本,文章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情景。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1.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 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2.赤水河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4.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迅速渡过了大渡河。

关于红军长征观后感1500字3篇

关于红军长征观后感1500字3篇 红军长征观后感15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长征》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长征胜利会师时候为缅怀长征抒写的诗歌。它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饥饿、病魔,每时每刻都在吞没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因而在长征之路上每天都会有流血牺牲。但面对长征路上重重磨难,我们的英雄们以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去克服困难,最终走完了令世界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而今晚的电影《我的长征》讲述了一个老人对自己长征的回忆。老人叫王瑞,在长征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大家都叫他瑞伢子,在江西瑞金跟着父亲、姐姐和姐夫参加了红军,并且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跟随党中央开始了长征之路。瑞伢子跟着红军队伍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在这艰苦的长征途中,瑞伢子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被敌人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在长征的过程中使他不断长大,使他对党信念更加坚定。

长征途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是他们用热血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他们不仅要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且还要受到病魔、饥饿的艰苦折磨。但是面对困难,勇敢的红军战士没有畏惧,一个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这精神已经不仅仅是言语所能概括的了。这是一种信念,是对中国革命抱着必胜的信念,他们无所畏惧,他们甘愿献出生命,为了革命事业奋斗一生。 在长征中,未满年龄的瑞伢子被破格吸收入党。当党组织问及他用什么保证他的入党信念的时候,他回答只有一句话:用我的生命和灵魂。这简短坚定的回答不仅是瑞伢子当时的真实内心,也是当时每个红军战士,每个共产党员的心理写照。为了解放中国,为了解放所有的穷苦百姓,为了中国人民不再受剥削、受压迫、受欺凌,他们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中国革命事业做斗争。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经历无数艰苦磨难,但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事业保留下了宝贵火种。当毛主席问到瑞伢子是怎么走长征的时候,瑞伢子只回答道“跟着走”很简单的三个字,但却体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信任。虽然长征已经过去了多年,当年参加过长征的英雄们也大多离开了我们,但是长征的精神却

最新《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长征》节选测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猝然 (cù) 泥泞 (nìng) 缰绳 ( ji āng) 溢出(yì) B 、蓦地 (mù)哽咽( yè) 扳机 (bān)刨地(páo) C 、愕然(è) 急骤 (zhòu) 牦牛 (máo) 掠过(l üè) D 、篝火 (gōu) 先驱(qū)哀鸣 ( míng)绚丽 (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 舞 B 、笼罩有倾凝视 万籁俱 寂 C 、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 D 、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 气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B 、不自觉缓缓坚决 C、下意识缓缓坚决D 、下意识缓缓毅然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 ,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 课堂是 课堂是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红军长征中的衣食住行

红军长征中的衣食住行 发表时间:2016-10-12 来源:新华网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精神一直被称为艰苦卓绝的代名词。红军长征时脱离了原有根据地,转战在敌占区、少数民族区域或无人区,衣、食、住、行都遇到常人无法想象的难题。 衣──历尽风雨尽褴褛 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从苏区突围前,每人发放了一套新军装,经过近三个月转战多已磨损。占领遵义后,中央红军休整近半月,被服厂日夜开工,为每人补充了一两套新军衣。此后部队持续行军九个月,无法统一补充服装,到达陕北时多数已衣衫褴褛。 1935年6月中央红军过雪山前,在荒凉的地区根本找不到多少能够御寒的棉衣,只好找来少量白酒和大量辣椒让指战员取暖。当时部队还穿着单衣,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高昂的口号声中开始爬山。爬雪山时,毛泽东没有棉袄,翻过山后尽管浑身湿漉漉,仍显得兴致勃勃。周恩来却在途中患了感冒,下山后不停咳嗽,这是随后出现险些夺取他生命的病症的第一个症状。健壮的朱德也得了支气管炎,留下的后遗症终生没有治愈。 红二、六军团过雪山时也是夏天,指战员们也都身着单衣,同样也靠身披被子毯子和不断运动取暖,在山上停顿就有严重危险。据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写的总结:“有的在雪山上停止、休息和吃雪水的致死亡近百。”

红军过草地时,衣物缺乏也是造成大量减员的重要原因。当地中午温度可达40度,却经常会突然出现雷电交加,夜晚气温又降至零度左右,有一条破烂不堪的毯子或油布都是极为奢侈的物品,往往只能供伤员或体弱者使用。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宁时,一方面军买下了往来新疆的商旅运送的7万套冬衣,这才使全军在严寒来到时顺利补充了服装问题。 食──沿途征集常断粮 长征途中的粮食供应,主要靠打土豪,少数通过捐助、欠借方式解决,筹粮筹款成为各部队一大重要任务。中央红军西征出发正值秋收后,地主大都谷物满仓,便于没收征发。对贫苦农民,红军花钱买粮,不许无偿索取。群众逃跑不在家时,买其粮食就要找邻近群众留信给逃跑群众,并将钱付给邻近群众代转。 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粮食供应最为艰难的日子,都是进入川康少数民族区域之后。进入雪山草地附近地区后,因人烟稀少且百姓多已逃避,部队为生存只好收割藏民接近成熟的青稞,从而产生了非常时期的特殊征粮方式──“留条(牌)筹粮”。收割完后,指战员们都将所收数量和原因用墨笔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藏民回来后可拿这木牌向红军部队领回价钱。由于许多群众躲避未回,红军起初还留下部分银元,后因钱物不足而改留欠条。毛泽东到达陕北后接受斯诺采访,曾说过这是红军唯一的外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指示川西和西康地区的领导应向藏民做补偿。第一次过草地时行军七天,指战员们体力消耗大,多数人走了一半路程便将炒面吃光,断粮时只好长足发展所有能充饥之物——皮包革履、死牛烂马、树皮草根、“神仙土”、粪便中残留的粮粒等,甚至一根牛皮带分几次熬汤供数人

《长征记》读书笔记

《长征记》读书笔记 2017年的三月份,我有幸拜读了色诺芬的著作——《长征记》。这本书主要叙述了小居鲁士为了夺取波斯皇位,对他的哥哥阿尔塔泽西斯二世进行远征,然而却死在了征途中的故事。小居鲁士死后,他属下的希腊“万人大军”退军攸克星海,最后回到了小亚细亚西部。 在这本书中,色诺芬以卓越的文采,形而生动地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这场结局不详的战争。在书中,他大力赞颂了希腊人的忠诚勇敢,称他们为不畏艰险的真正的军人,而波斯帝国则是软弱腐朽的。同时,这部书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军事教科书,向后人提供了古希腊人的用兵之道,对后来的希腊兵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作者有夸大他在这次长征中的作用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重要的文学价值及史料价值、在人类文学史和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卷一 在这一卷中,主要讲述小居鲁士在遭受哥哥阿尔塔泽西斯的怀疑和拘捕后,自觉受辱,秘密征集军队前去夺权,却死在了第一次正面交锋中的故事。这一卷的前半部分,对小居鲁士征兵和招揽人才有较为详尽的描写,对于进军波斯帝国的征途的则是像流水账一般的记录,比较枯燥。但其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推敲: “从此地居鲁士前进五站,三十帕拉桑,到达宽一普勒特隆的达达斯河源。那里有叙利亚故君贝尔叙斯的宫殿和一座种植四季作物的魅丽的大御苑。但是居鲁士把这个御苑破坏一并将宫殿焚毁。” “梅浓的其余不对到达塔尔苏斯时,由于失掉了战友,一怒之下便尽情抢掠……” 也许以现代的道德观念来看待他们有失偏颇,但这些小细节展现出来的是一直军风不正、军纪不严的队伍,并没有看到作者所赞颂的任何美好的品质。到这一卷后半部分描写两军对峙的情形时,小居鲁士所率领的希军给我仍是这种感觉: “在这紧急关头,国王的军队匀整前进。而希腊部队仍原地不动,还在等待后面的人上来整队……” 不过希军过硬的军事素质还是很值得称赞的,反应迅速,深入敌营对波军进行打击,这样看起来波军的训练有素反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