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简答题+段意【附较标准答案】

醉翁亭记简答题+段意【附较标准答案】
醉翁亭记简答题+段意【附较标准答案】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原文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答:野花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者(冬)。

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

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本文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答: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突出主景,引人入胜。

5、第一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引出下文的人和事;为下文写山水之乐铺垫。

6、“而乐亦无穷也”具体指什么?

答:朝暮四时之景和出游之乐。

7、第二段哪个句子将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本文的主旨句是?如何理解?

答: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

9、第四段中“乐”有哪几种情景?那么作者的乐呢?

答:禽鸟之乐、百姓之乐、太守之乐;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10、醉翁亭名的由来?答:太守自谓也。

11、请写出本文贯穿主线的句子?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第三段写滁人游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后?

答: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园,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只有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山水。)

13、第三段描写了哪四幅画面?核心画面是什么?

答: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

1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写出了太守怎样的情态?暗写了什么?体现作者什么感情?答:喝得醉醺醺的;暗写太守乐;体现了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

(说明太守喝酒情趣的)15、本文破题句?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6、“醉”与“乐”的关系?

答:他的“醉”与“乐”统一,“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17、表现乐与酒统一关系的句子?

答: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段意:

1、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2、写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及出游之乐;

3、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4、日暮醉归。

成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在别的方面。

2、水落而石出者:比喻真相大白。

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新)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精选题 魏岗学校王泽维 (一)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12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 (3)行者休于树于: (4)临溪而渔渔: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答案:9.(2分)D 10.(4分)(1)命名(2)暗(3)在(4)捕鱼 11.(4分)(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12.(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1解析

《醉翁亭记》知识汇总 一、文学常识: 作者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二、按课文原句填空: 1、醉翁名号的由来:。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 4、点出太守之乐,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 5、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

三、解释词语: (一)一词多义: 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②山水之乐: 乐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②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称呼 ②太守谓谁?:是

(二)重点词语: 1. 环滁: 2. 皆: 3. 林壑: 4. 尤: 5. 蔚然: 6. 深秀: 7.山: 8. 峰回路转: 9. 翼然: 10. 临于泉上:11. 作: 12 名: 13 谓: 14. 辄: 15. 号: 16. 意: 17. 得: 18 寓: 19. 开: 20. 云归:21. 芳: 22 佳木: 23. 秀: 24四时: 25 负: 26 伛偻: 27 提携: 28山肴: 29 野蔌: 30.杂然: 31陈: 32. 酣: 33 觥: 34.苍颜: 35. 颓然: 36阴翳:翳: 37鸣声上下:上下: 38乐其乐:第一个乐,第二个乐, 39谓:

四、翻译句子: 1、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格外秀 美,远远望过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 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一个叫智仙的和尚。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7、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和客人到这里饮酒,喝 不了多少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的,所以自己取名号叫醉翁。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环滁()晦明() 伛偻()觥筹()林霏()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泉香而酒洌()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3.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③环滁皆山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乐亦无穷也。 ⑥故自号曰醉翁也。 ⑦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

表示解释语气的:() 表示肯定语气的:() 表示感叹语气的:()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1.概括本段大意。 12.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问题探究答案

问题探究(《醉翁亭记》): 1、结合全文,说说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2分) 答:山水之乐、宴会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2、从景的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2分)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答:作者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糅和在一起,静的山景和动的酿泉,相映成趣。(答出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这个写景的角度,即可得满分)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4、本文第3段分为四层,请引用原文用三个字短语归纳层意,并用一个字概括人物的心情?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乐”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6、最后一段出现了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作者写前两种“乐”的目的是什么? 答:都衬托了“太守之乐”的境界高深。写禽鸟之乐还表现了滁州的山水秀美。写游人之乐是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人民安居乐业。 7、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解释它在文中的意思以及现今的含义。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今义: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 成语:峰回路转 古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今义:比喻事情有了转机 成语:水落石出 古义: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出来了 今义: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成语:觥筹交错古义: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今义: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8、历史上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藤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应积极、乐观地面对,千万不能消沉,沉溺于个人的得失以致一蹶不振,特别是面对竞争,挫折在所难免,要想成就学业、事业,必须有宽广的胸襟和大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9、“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楚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感受到什么? 答: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 (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 &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 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醉翁亭记中考集锦(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一)阅读全文第一段 1、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是。 答案: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2、此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答案:琅琊山酿泉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 话在文中的作用。答案:写出醉翁亭得名的缘由,为下文写醉情山水,与民同乐做铺垫。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5、作者被贬滁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 理解。答案: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 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二)阅读全文第二、三段 1、分别概括文章第二、第三段的内容要点: 答案:第二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第三段: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 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者:野花、 树木、风霜、水石。 3、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答案: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治理有 方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为下文的“众宾欢”“太守醉”做铺垫。 4、结合第三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醉能同其乐”中的“乐”包含的具体..内容。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②众宾宴饮之乐③众宾游戏之乐 (三)阅读全文第四段 1、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太守、游人和禽鸟的快乐之因。 答案:⑴太守快乐之因:琅琊风景优美;愿意与民同乐(或:看到游人快乐)。⑵游人快乐之因:跟随太守游玩(或:自由自在的游玩)。⑶禽鸟之乐因:游人离开,树林空旷。 2、用自己的话概括“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人之乐”的内容。 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②宾客欢饮之乐;③太守与民同乐之乐。(共3分,每个要点1分)3、太守为什么会“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陶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美丽的山景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 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 3、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名:命名。(6).饮少辄醉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12).太守谓谁谓:是。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发:开放。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5).休于树于:在。 (16).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17).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8).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9).弈者胜弈:下棋。 (20).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21)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2).树林阴翳翳:遮盖。(23).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4、重点句子翻译: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5、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朵今义:芳香 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6、一词多义: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一、易考实词梳理 1. 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_________今义:意思 (2)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_________ 今义:散发 (3)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_________ 今义:秀气,好看 (4)山间之四时.也[F] 古义:_________ 今义:时间 (5)非丝.非竹. ①丝:古义:_________ 今义:丝线 ②竹:古义:_________ 今义:竹子 (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F] 古义:_________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山.行六七里山[F]: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前[F]: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作动词 ①名.之者谁2016.16A,2009.16(1)名[F]: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号[F]: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 (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14D (2)望之蔚然 ..者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而深秀 深:_____________________ 秀:_____________________(3)峰回.路转回: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云归.而岩穴暝 ...归: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穴: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简答题+段意【附较标准答案】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原文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答:野花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者(冬)。 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 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本文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答: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突出主景,引人入胜。 5、第一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引出下文的人和事;为下文写山水之乐铺垫。 6、“而乐亦无穷也”具体指什么? 答:朝暮四时之景和出游之乐。 7、第二段哪个句子将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本文的主旨句是?如何理解? 答: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 9、第四段中“乐”有哪几种情景?那么作者的乐呢? 答:禽鸟之乐、百姓之乐、太守之乐;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10、醉翁亭名的由来?答:太守自谓也。 11、请写出本文贯穿主线的句子?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第三段写滁人游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后? 答: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园,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只有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山水。) 13、第三段描写了哪四幅画面?核心画面是什么? 答: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 1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写出了太守怎样的情态?暗写了什么?体现作者什么感情?答:喝得醉醺醺的;暗写太守乐;体现了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 (说明太守喝酒情趣的)15、本文破题句?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

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2)日出而林霏开开: (3)杂然而前陈者陈:(4)余奉使契丹使: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 17.(4分)(1)寓:寄托(2)开:消散(3)陈:陈列,陈设;摆开 (4)使:出使

《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注释】1.. 环:环绕。2. 蔚然:茂盛的样子。3.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4. 回:回环,曲折环绕。5.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6.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7. 辄:就。8. 意:情趣。9. 得:领会。10. 寓:寄托。11. 云归:烟云聚拢。12. 暝:昏暗。13. 芳:香花。14. 秀:茂盛,繁茂。15. 穷:穷尽。16. 负:背着。17.休:休息。18. 渔:捕鱼,名词作动词。19. 前:在前面。20. 陈:摆开,摆放。2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22. 颓然:指醉醺醺的样子23. 从:跟随。24. 翳:遮盖。25.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26.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欢乐27. 述:记述28. 谓:为,是 【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二:内容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和___。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7、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9、联系课文说说作者在文中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被贬之后的抑郁心情,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0、写太守宴前先写滁人游的意图是什么? 答: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体现政治清明,治理有方,为太守宴前创设欢乐氛围,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12.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3.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14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 15、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醉能同其乐。 16、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 同乐的旷达胸襟。 三.问答题部分。 1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风景让人 体会到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再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以上三种答案已用符号隔开,可用其中任意一种来回答这个问题) 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得到的启示。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秀,茂盛。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 23、【苍颜】容颜苍老。 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

《醉翁亭记》《醒心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伛偻提携伛偻: (2)泉香而酒洌洌: (3)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二)(13分) 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 (4分。每小题1分) 10.B(3分)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益阳市(09湖南省)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D (2分)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暗 (3)行者休于树于:在 (4)临溪而渔渔:捕鱼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燕山区(09北京市)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1分)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1)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2)佳木秀而繁阴秀:滋长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8、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 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温州市(09浙江省)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野芳发而幽香香花(花) (3)朝而往,暮而归傍晚(黄昏、晚上)(4)弈者胜下棋 10、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綦江县(09重庆市)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就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完整版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 一、原文及词语解释 环(围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乐趣)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像那太阳的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靠近

《醉翁亭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 一、基础积累 (一)解释加红的词。(10分) 1、环滁皆山也()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5、饮少辄醉() 6、名之者谁()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案:1.环:环绕2、壑:山谷3、蔚然:茂盛的样子4、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辄:就6、名:命名7、得:领会;寓:寄托8、意:情趣 (二)翻译句子。(1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环滁皆山也。 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答案:1、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中而寄托在酒上 1

2、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3、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4、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5、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6、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三)课内回顾。(12分) 1、文段出自《》作者__________是(代)著名文学家。(3分) 2、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1分) 3、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描写景物由远而近的句子是从到(2分) 5、写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1分) 6、文段中直抒作者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2分) 8、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答案:1、《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2、环滁皆山也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从"环滁皆山也"到"醉翁亭也" 2

醉翁亭记答案

【基础识记】 1.读准字音。 环滁( chú)林壑( hè)辄醉(zhé)阴翳(yì)酒洌( li è) 野蔌( sù)觥筹(ɡōnɡ)伛偻( yǔ lǚ)射者中( zhònɡ)弈者胜( yì) 2.积累词语,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思,含义)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芳香) 佳木秀而繁阴(古义:茂盛今义:美丽) 山间之四时也(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伛偻提携(古义:牵扶,文中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今义:扶植,合)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苍颜白发(古义:容颜今义:颜色)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2)一词多义: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临溪而渔(靠近) 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谓: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形容词,茂盛) 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承接)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却,可是) 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3)词类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临溪而渔.(名词用作动词,钓鱼,打鱼)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2):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部分(3):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第四部分(4):总结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4.第1段是怎样描写醉翁亭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将“镜头”从“环滁皆山也”的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然后写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从而使视线由山外远望转入山内近观,最后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推出醉翁亭。 这样层层递进,托出主景,引人入胜。写山,写路,写水,写亭,文笔简练,形神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做铺垫。 6.文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7.文中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8.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写早晚之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之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春花、夏木、秋风、冬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