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繁体字汇编

古代文学史繁体字汇编
古代文学史繁体字汇编

古代文学史繁体字

嗳(噯)

ǎi〔嗳气〕打嗝儿,胃里的气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

叹词,表示否定或不同意:嗳,别那么说。

ài叹词,表示懊恼、悔恨:嗳,我真不该来!

āi同“哎”。

嫒(嬡)ài〔令嫒〕尊称别人的女儿。亦作“令爱”。

叆(靉)ài〔叆叇〕云彩很厚的样子。

yǐ〔叆〕义同“依稀”,仿佛,不很分明的样子。

瑷(璦)ài〔瑷珲〕地名,在中国黑龙江省。今作“爱珲”。

暧(曖)ài日光昏暗:暧暧。暧昧(a.幽暗;b.态度、用意不明朗;c.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隐蔽。

罴(羆)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耙()bà把土块弄碎的农具。用耙弄碎土块:这块地耙两遍了。

pá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耙子。齿耙。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谪zhe 阳平

〈动〉

(1)(形声。从言,从啇,啻(chì)声。“啇”义为“针对的”。“言”与“啇”联合起来表示“针对某人所发的言论”。本义:针对罪犯所作的判词)

(2)同本义

(3)又如:谪疑(指摘怀疑);谪我(谴责我);谪骂(责骂);谪谴(谴责);众口交谪

(4)降职并外放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5)又如:谪降(降级下放到边远地方);谪发(发配边疆);谪官(谪宦。谪吏。被贬降的官吏)

〈名〉

(1)被罚戍边的罪人

徙谪实之初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2)缺点;过失

善言无瑕谪。——《老子》[1]

(3)谪刑:秦代流放刑的一种,将犯人迁往边远地区的刑罚,适用于犯罪的官吏。

谫jian 上声

<形>

浅薄

能薄而材谫。——《史记·李斯列传》

又如:谫能(浅薄的才能);谫识(识见浅陋);谫智(低下的智力);谫愚(浅薄愚笨)

谫陋浅陋

见闻谫陋

谮zen 去声

(1)谮

zèn

(2)(形声。从言,赞(zǎn)声。本义: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同本义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诗·小雅·巷伯》

(3)又如:遭谮(遭到诽谤谗害);谮语(谗言;说别人的坏话);谮人(诬谗他人);谮害(进谗言伤害)

(谮)

zèn ㄗㄣˋ

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言。

谰lan 阳平

<动>

(形声。从言,阑(lán)声。本义:抵赖)

(1)同本义

谰,诋谰也。——《说文》。按,以言抵阑,犹今言抵赖也。

(2)诬赖,诬陷

诘其名实,观其离合,则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谰已。——董仲舒《春秋繁露》

(3)欺骗

lányán

(4)诬妄不实、无根据的话

无耻谰言

谯qiao 阳平

字从言,从焦,焦亦声。“焦”意为“火苗尖”、“火头”,引申为“集中火力猛攻一点”。“言”与“焦”联合起来表示“抓住对方的一个弱点进行言语攻击”或“众多言论集中攻击某人”。

本义:言论围攻。转义:问责、责怪、责备。

城门上的望楼

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

早听得谯楼禁鼓,却转初更。——《水浒传》

又如:谯门(设有望楼的城门)

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

谯鼓(谯楼更鼓);谯橹(城门上的守望楼);谯阁(即谯楼)

槠zhu 阴平

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球形。木材坚硬,可制器具

〈名〉

槠树[sweet oak]。常绿乔木,初夏开黄绿色花。木材坚硬,可用来盖房子或造船

沙堂栎槠。——司马相如《上林赋》

谳yan 去声

同“宴”。

曹操《短歌行》之“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雠chou 阳平

<动>

(形声。从言。雔(chóu)声。本义:应答)

同本义

雠,犹应也。——东汉·许慎《说文》。按,以言相当也。

雠,对也。——《三苍》

无言不雠。——《诗·大雅·抑》

忧必雠也。——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著之盘盂,属之雠柞。——《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雠祚(在筵席上宾主互相敬酒)

校对文字如:雠定(校对考正)

chóu

<名>

(为仇的异体字)

同“仇”。仇恨;仇怨

又众兆之所雠。——《楚辞·惜诵》。注:“大怨曰雠。”

又如:雠怨(仇恨,憎怨);雠隙(猜忌、仇恨)

同“仇”。仇敌

反以我为雠。——《诗·邶风·谷风》

祁大夫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左传》

雠校

chóujiào

校雠;校对文字

雠校传记。——《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雠问

chóuwèn

辩论问难

饦tuo 阴平

<名>

饼[cake]

饼谓之饦。——《方言》

北人食面名馎饦。——宋·朱翌《猗觉寮杂记》

饧tang 阳平

〈名〉

1、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

泼火雨初晴。草色青青。傍檐垂柳卖春饧。——宋·李彭老《浪淘沙》

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唐·刘禹锡《历阳书事》

2、又如:饧糟(熬麦芽糖剩下的渣子);饧饼(一种糖饼);饧粥(甜粥);饧蜜(糖蜜);饧糖(麦芽糖);饧桃(甜桃)

〈动〉

1、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如:糖饧了

2、形容眼色朦胧

八戒饧眼偷看,你道他怎生打扮。——《西游记》

只觉口齿缠绵,眉眼愈加饧涩,忙伏侍他睡下。——《红楼梦》

3、又如:饧涩(精神涣散,眼色朦胧);饧眼(脒着眼睛,朦胧而视)

饩xi 去声

〈名〉

(1) (形声。从食,气声。字本作“气”。本义:赠送人的谷物)

(2) 同本义

常从容上席,资饩甚厚。——《北史》

(3) 又如:饩食(米粮等食物)

(4) 活的牲口

脯资饩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饩羊(用为祭品的羊);饩牵(活牲口)

(6) 生肉

出牲饩以劳师。——《旧五代史》

(7) 又如:饩牢(屠宰过的牲口);饩馈(生肉与粮食)

(8) 给养;俸禄

生二人,公与之饩。——《国语》

(9) 又如:饩廪(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饩稍(每月领的俸粮)

饬chi 去声

◎整顿,整治,使整齐:整饬纪律。

◎古同“敕”,告诫,命令。

◎谨慎:“程元凤谨~有余,而乏风节”。

◎古同“饰”,巧饰。

组词:衣装整饬,戎车既饬

饳duo 去声

详细字义:1. 飿duò2. “馉饳”( gǔduò) : 一种面制的食品

饸he 阳平

饸hé〈方〉[饸饹]也叫河漏。北方煮着吃的一种条状面食。用专用的饸饹面床子(一种轧面工具)架在铁锅之上,把面通过小圆孔压出来,形成小圆条。多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现在小麦面轧成的则比较多,属于甘肃庆阳名小吃之一。

相关词语:饸饹

相关食物:饸饹面

饻xi 阴平

<名>

饻(念xi),其创造者为前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同志。

中国四十年代在老解放区曾用过的一种计算货币的单位,一饻等于若干种实物价格的总和[xi]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老解放区一种计算工资的单位,一饻等于几种实物价格的总和。

钡(鋇) bèi 金属元素,符号Ba。

钤(鈐) qián 1.图章。2.盖(图章)。3.锁。

钧(鈞)jūn 1.制陶器用的转轮。2.敬词,用于尊称长辈或上级。3.古代重量单位,30斤为一钧。

钦(欽)qīn 1.钦佩,恭敬。2.表示皇帝亲自(做某事)。

钨(鎢)wū金属元素,符号W。

铋(鉍) bì金属元素,符号Bi。

钰(鈺) yù宝物,珍宝。

钲(鉦) zhēng 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钴(鈷) gǔ金属元素,符号Co。

钺(鉞) yuè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钵(鉢) bō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

钹(鈸) bó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两片相击作声。

钼(鉬) mù金属元素,符号Mo。

铀(鈾)yóu金属元素,符号U。

钿(鈿)diàn 1.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2.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tián 钱,硬币。

铎(鐸)duó 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

(鏺)pō 1.一种两边有钩、有刃,下有长木柄的镰刀。2.割。

铂(鉑)bó金属元素,符号Pt。

铄(鑠)shuò 1.熔化金属。2.消毁,消损。3.同“烁”。

铆(鉚)mǎo 用钉子把金属物连在一起。

铍(鈹)pī 1.中医用于针砭的针。2.两刃小刀。3.长矛。

Pí金属元素,符号Be。

钶(鈳)kē 1.化学元素“鈮”的旧译。2.小锅。

铊(鉈)tā金属元素,符号Tl。

tuó 同“砣”。

钽(鉭)tǎn 金属元素,符号Ta。

铌(鈮)ní金属元素,符号Nb。

钷(鉕)pǒ金属元素,符号Pm。

铈(鈰)shì金属元素,符号Ce。

铉(鉉)xuàn 古代举鼎器具,状如钩,铜制,用以提鼎两耳。

铒(鉺)ěr 金属元素,符号Er。

铑(銠)lǎo 金属元素,符号Rh。

铕(銪)yǒu 金属元素,符号Eu。

铟(銦)yīn金属元素,符号In。

铷(銣)rú金属元素,符号Rb。

铯(銫)sè金属元素,符号Cs。

铥(銩)diū金属元素,符号Tm。

铪(鉿)hā金属元素,符号Hf。

kē 〔铪匝〕周匝,环绕,如“紫帷铪铪,翠屏环合”。

46

鐦(開)金屬元素。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應堆獲得。用作實驗室的中子源。

鋱(特)是一種稀土元素。銀灰色。用來製備高溫燃料電池,也用於發光材料等。

錸(來)金屬元素,銀白色,質硬。機械性能好,電阻高。用來制電極、熱電偶、耐高溫和耐腐蝕的綜合金,也用作催化劑。

鋨(鵝)金屬元素,銀白色,質地硬而脆,是密度最大的金屬元素。用於制催化劑等,鋨銥合金可做鐘錶、儀器的軸承。

鋰(里)金屬元素,銀白色,在空氣中易氧化而變暗,質軟,是最輕的金屬元素,化學性質活潑,用於核工業和冶金工業,也用來制特種合金、特種玻璃等。

鑦(志)①砧板;②側刀(古代刑具)。

鍩(諾)金屬元素,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應堆獲得。

錁(科)舊時做貨幣用的小金錠或銀錠。

錠(定)①錠子;②做成塊狀的金屬或藥物等;③用於成錠的東西。

鍺(者)金屬元素,銀灰色,質地脆,有單嚮導電性,自然界分佈極少。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

锝(得)金屬元素,有放射性,銀灰色,熔點高,耐腐蝕。由人工核反應獲得。是第一種人工合成的元素。用作β射線標準源和超導材料等。

锫(陪)金屬元素,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應獲得。

錯(措)①參差,錯雜;②兩個物體相對摩擦;③相對行動時避開而不碰上;④安排辦事的時間使不衝突;⑤不正確;⑥過錯,錯處;⑦壞,差(用於否定式)。

錨(毛)船停泊時所用的器具,用鐵製成。一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帶倒鉤的爪,另一端用鐵鏈連在船上,拖到水底或岸邊,用來穩定船舶。

錛(奔)①削平木料的工具;②用錛子削平木料。

鋸(具)①拉開木料、石料、鋼材等得工具,主要部份是具有許多尖齒的薄鋼片;②用鋸拉

錳(猛)金屬元素,銀白色,質地硬而脆。主要用來製造錳鋼等合金。

錮(固)①熔化金屬堵塞(金屬器物的縫隙);②禁錮。

錕(昆)錕鋙,古書上記載的山名。所產的鐵可以鑄刀劍,因此錕鋙也指寶劍。

錫(熙)①金屬元素,常見的白錫為銀白色,延展性強,在空氣中不易起變化。多用來鍍鐵、焊接金屬或製造合金。②姓。

鑼(羅)打擊樂器,用銅製成,形狀像盤子,用鑼槌敲打。

錦(緊)①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②屬性詞,比喻美麗或美好。

锨(先)掘土或鏟東西用的工具,有板狀的頭,用鋼鐵或木頭製成,後面安把。

錙(茲)古代的重量單位,一兩的四分之一。

鍵(建)①使軸與齒輪、皮帶輪等連接并固定在一起的零件,一般是用鋼製的長方塊,裝在被連接的兩個機件上預先製成的鍵槽中;②插門的金屬棍子;③計算機、打字機、某些樂器或其他機器上,使用時按動的部份;④在化學結構中表示元素原子價的短橫線。

鍍(度)用電解或其他化學方法使一種金屬附著到別的金屬或物體錶面上,形成薄層。

鎡(茲)镃基:大鋤。

鎂(美)金屬元素,銀白色,質輕,燃燒時發出炫目的白色光。用來制閃光粉、焰火等,鎂鋁合金用於航空器材方面。

鏤(漏)雕刻。

鍥(切)雕刻。

鏘(羌)形容金屬或玉石撞擊的聲音。

鍔(惡)刀劍的刃。

鍶(思)銀白色,質軟,燃燒時發出紅色光。用來制合金、光電管和焰火等。

鍇(凱)好鐵。

鐶(環)古代重量單位,一鐶約等於舊制六兩。

鍬(敲)鐵鍬。

锿(哀)金屬元素,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應獲得。

镅(沒)金屬元素,銀白色,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應獲得。

鐨(費)金屬元素,銀白色,化學性質活潑,有放射性,有人工核反應獲得。

鍛(段)鍛造。

鍤(插)挖土的工具;鐵鍬。

鎪(搜)鏤刻(木頭)。

鎿(拿)金屬元素,銀白色,有放射性,可用於制釙。

鎵(家)金屬元素,銀白色,質軟,用作制光學玻璃、真空管、半導體等的原料,也用來制高溫度計。

鐺(稱)烙餅用的平底鍋。

(當)形容撞擊金屬器物的聲音。

鑌(斌)鑌鐵。精煉的鐵。

鎰(意)古代重量單位,一鎰合二十兩(一說二十四兩)。

鎊(棒)英國、埃及等國的本位貨幣。

鎬(搞)刨土用的工具

(皓)周朝初年的國度,在今陝西西安西南。

绐〔紿〕dài ◎ 破旧的丝。◎ 缓慢;倦怠。◎ 混乱。◎ 疑惑。◎ 古同“诒”,欺骗;欺诈。

哟〔喲〕:yo yō

yō ◎ 同“唷”。

yo ◎ 助词(a.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如“大家一齐干~!”b.歌词中作衬字,,如“呼儿嗨~”)。

绖〔絰〕dié 古代丧服上的麻带子:首~。腰~

荮〔葤〕拼音:zhòu zhòu

◎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 方言,用草包裹。

◎ 量词,用于草绳捆扎的器皿:一~盘子。

荭〔葒〕hóng◎ 〔~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达三米,叶大,长卵形而尖,茎叶都带红色,生密毛,夏季开粉红色花,可供观赏。果黑色,可入药。亦称“红草”、“水荭”、“茏古”。

绞〔絞〕jiǎo◎ 拧,扭紧,挤压:~车。~痛。~心。~肠痧(霍乱病的俗称)。~尽心力。

◎ 用绳子把人勒死:~刑。~杀。

◎ 缠绕:~缠。~结。

◎ 量词,用于纱或毛线等。

统〔統〕tǒng 总括,总起来:~一。~率(shuài)。~帅。~摄(统辖)。~考。~筹。~战。~共。~购~销。

◎ 事物的连续关系:系~。血~。传(chuán )~。体~。

绒〔絨〕róng róng ㄖㄨㄥˊ

◎ 柔软细小的毛:鸭~。羽~。驼~。

◎ 棉、丝或毛制成的上面有一层细毛的纺织品:~布。~毯。~衣。丝~。

◎ 细布。

◎ 刺绣用的细丝:红绿~儿。

绕〔繞〕rǎo rào rào ㄖㄠˋ

◎ 缠:~线。缠~。

◎ 纠缠,弄迷糊:~嘴。~口令。

◎ 走弯曲迂回的路:~远。~道。~越。

◎ 围着转:~场一周。围~。环

绔〔絝〕kù ◎ 〔纨~〕见“纨”。◎ 同“裤”。

结〔結〕jì jiē jié jié ◎ 系(jì),绾(wǎn ):~网。~绳。~扎。

◎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 结

(結)jiē

◎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绗〔絎〕:háng hèng háng ㄏㄤˊ

◎ 做棉衣、棉褥等,粗粗缝,使布和棉花连在一起。

给〔給〕gěi jǐ

gěi ◎ 交付,送与:~以。~予。送~。献~。

◎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他一顿批评。

◎ 替,为:~大家帮忙。

◎ 被,表示遭受:房子~火烧掉了。

◎ 把,将:请你随手~门送上。

jǐ ◎ 供应:供~。补~。~养。自~自足。

◎ 富裕,充足:家~人足。

◎ 敏捷:言论~捷。

绘〔繪〕:huì ◎ 画、描画:~画。~图。描~。~声~色。

◎ 古代指彩绣,现指某些图画:彩~。

绝〔絶〕jué ◎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绛〔絳〕jiàng◎ 赤色,火红

络〔絡〕lào luò luò

◎ 像网子那样的东西:~头。经~。脉~。网~。橘~。

◎ 用网状物兜住,笼罩:笼~。

◎ 缠绕:~纱。~丝。~线。

◎ 相连续,前后相接:~穴(针灸穴位分类名)。~续。~绎。联~

lào ◎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

绚〔絢〕xuàn◎ 有文采:~丽。~目。~烂。~练。

绑〔綁〕:bǎng ◎ 捆,缚:捆~。~架。~扎。

莼〔蒓〕:chún◎ 〔~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叶子椭圆形,开暗红色花。茎和叶背面都有黏液,可食。简称“莼”。◎ (蒓)

绠〔綆〕gěng bǐng gěng

◎ 汲水用的绳子:~短汲深(喻才力不能胜任,多用作谦辞)。

◎ 轮辐近轴处的突出部分。

绨〔綈〕:tí tì

tí ◎ 光滑厚实的丝织品:~袍。

tì ◎ 比绸子厚实而粗糙的纺织品,用丝做经,用棉线做纬:线~。

绡〔綃〕xiāo ◎ 生丝。

◎ 生丝织物:~头(古代束发的头巾)。

绢〔絹〕juàn ◎ 一种薄而坚韧的丝织物:~本。~花。~素。手~儿

绣〔綉〕:xiù ◎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字。~花。刺~。

◎ 绣成的物品:粤~。苏~。湘~。锦~山河。锦心~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绥〔綏〕suī suí tuǒ

suí ◎ 安抚:~抚。~远。~集(安抚和笼络)。~靖(安抚使平静)。

◎ 安好:顺颂台~(旧时书信用语)。

◎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 古代的旌旗和旒。

绦〔縧〕tāo ◎ 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可以装饰衣物:~子。~带。丝~。

鸶〔鷥〕sī ◎ 〔鹭~〕见“鹭”。

综〔綜〕:zèng zōng zòng

zōng ◎ 总合:~合。~括。~述。~览。~核名实(综合事物的名称和实际,加以考核)。错~复杂。

zèng ◎ 织布机上带着经线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装

绽〔綻〕zhàn ◎ 衣缝脱线解开,引申为裂开:~裂。~开。~露。~放。破~(漏洞)。皮开肉~。

◎ 缝补,缝纫:“故衣谁为补,新衣谁当~。”

绾〔綰〕wǎn ◎ 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结。~起头发。

◎ 卷:~起袖子。

◎ 控制:~摄。~毂(指控制交通枢纽)。

绻〔綣〕quǎn◎ 〔缱~〕见“缱”。

◎ 弯曲,屈:~领。

绩〔績〕jī jì jì ㄐㄧˋ

◎ 把麻搓捻成线或绳:纺~。~麻。~火(古代夜间纺织时照明的灯火)。

◎ 继:“子盍亦远~禹功而大庇民乎?”

◎ 成果,功业:成~。功~。战~。

绫〔綾〕línglíng ◎ 一种很薄的丝织品,一面光,像缎子:~子。~罗绸缎。

绪〔緒〕:xù ◎ 丝的头:“白鹤飞兮茧曳~”。

◎ 开端:头~。就~。~论。~言。

◎ 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功业:~功。~业。继未竟之~。

◎ 连绵不断的情思:情~。思~。心~。离情别~。

◎ 残余:~余。~风。

◎ 姓。

续〔續〕xù ◎ 连接,接下去:连~。继~。陆~。狗尾~貂(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又常用为自谦之辞,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

◎ 在原有的上面再加:~编。~集。把茶~上。

◎ 姓。

绮〔綺〕qǐ◎ 有文彩的丝织品:~罗。纨~。~襦纨绔。

◎ 美丽:~丽。~年。~霞。~语(美妙的语句,亦指华而不实之辞)。~靡。

缀〔綴〕拼音:chuò zhuì

zhuì ◎ 缝:补~。~上几针。

◎ 连接:连~。~文(即作文章)。~辞。~集。~辑。笔不停~。

◎装饰:点~。

绿〔緑〕lù lǜ

lǜ ◎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lù ◎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绰〔綽〕拼音:chāo chuò chuo

chuò ◎ 宽裕,缓:宽~。~~有余。

◎ 舒缓柔美:~约。~姿。~俏。

◎ 〔~号〕外号,诨名。

◎ 古同“搅”,吹拂,搅乱。

chāo ◎ 匆忙地抓起,拿起:~起一根棍子。

◎ 同“焯2”。

绲〔緄〕:gǔn gǔn

◎ 织成的带子。

◎ 绳。

◎ 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亦称“滚边”):~边。

绳〔繩〕拼音:mǐn shéng yìng

shéng

◎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

◎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

◎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

◎ 姓。

绯〔緋〕fēi ◎ 红色:~红。深~。浅~。~桃(桃花)。

绶〔綬shòu◎ 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后用来拴勋章:印~。~带

1、戆(戆)gàng 傻,愣,鲁莽:~头~脑。

2 (戆)zhuàng 刚直:~直。

2、滗bì滗

● 滗bì〈动〉

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将液体轻轻倒出[decant]。如:滗米汤

常用词组

◎ 滗析bìxī

[将液体] 澄清后轻轻倾倒出的作用、方法或过程

3、荜(荜)◎ 同“筚” ◎ 荜

荜bì 〈名〉

(1) (形声。本义:用荆条竹木之类编成的篱笆)

(2) 同本义[bamboo or wicker fence]

荜露兰蒌,以处草莽。——《史记·楚世家》。裴驷集解引服虔:“荜露,柴车素木也。”

(3) 豆名[bean]

土贡:火筋、荜豆、澡豆。——《新唐书·地理志一》

(4) 又如:荜路(柴草);荜门(用荆竹和树枝所编成的门);筚路蓝缕(柴车和破衣,形容创业的艰辛)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艹字部】荜

解释:—汉典https://www.360docs.net/doc/1f9633537.html, --〔古文〕 【集韵】璧吉切,音必。豆也。又荜菎,草名。羊蹄也。又荜茇,药名。【酉阳杂俎】出摩伽,苗长三四尺,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如桑椹。又荆也。【广韵】同筚。【礼·儒行】荜门圭窬。又【唐韵】博计切,音闭。义同。

4、哔

拼音:bì

⒈ 哔(哔)bì 哔)

⒉ 哔哔bì 【象】形容短促响声〖crack〗灯捻哔哔剥剥响一阵,就熄灭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

哔叽bìjī 〖serge;法beige〗一种斜纹的毛织品。

棉质的叫充哔叽或线哔叽,也简称哔叽。

5、筚

<名> 形声。从竹,毕声。本义:用竹子编成的篱笆

筚,藩落也。――《说文》

筚,篱也。――《广雅》

筚门圭窦之人。――《左传?襄公十年》。注:“柴门也。”

又如:筚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用以喻指贫户居室);筚路(柴车。多以荆竹编织,简陋无饰)

泛指用竹子、荆条等织成的器物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

筚门圭窦

筚bì用荆条等编织的篱笆或其它遮挡物。

筚路蓝缕:驾驶柴车,穿着破烂衣服。形容创业的艰难。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辨析:荜

6、跸

跸bì<动>

(从足,毕声。本义: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出称警入言。――《汉书·梁孝王武传》

大祭祀、丧祀之事,设门燎,跸宫门庙门。――《周礼》

又如:跸路(跸道。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清理道路,禁止百姓通行);跸声(清道的吆喝声) 指帝王出行的车驾[horse-drawn carriage of an emperor]

县人来,闻跸,匿桥下。――《史记》

又如:驻跸(指帝王出行沿途暂住)

跸bì 1.古代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以清道。 2.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3.站立不正。

7、笾biān <名> 竹豆。古代用竹编成的食器,形状如豆,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果实、干肉[bamboo articles used for sacrifices or banquet]

掌笾之之宾。——《周礼·笾人》

笾祭。——《仪礼·祝赞》。注:枣栗之祭。”

品其百笾。——《国语·周语》

晋侯享之,有加笾。——《左传·昭公六年》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笾人(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四笾之实,以供王祭祀燕享之用);笾豆(古代祭祀燕享时所用的器皿。笾盛桃梅,豆盛肉酱)

笾(笾)biān 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果品等的竹器。

8、摈<动> 排斥;弃绝

摈,相排斥也。――《玉篇》

贤者摈于朝。――《淮南子·说林训》

六国从亲以摈秦。――《战国策·赵策》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三回:“诸侯咸恶秦之无道,复为‘合从’以摈秦。”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狱中诗》

又如:摈兑(除掉;以命换命);摈落(排去,弃而不用);摈压(受到排斥压迫)

通“傧”。导引宾客

宗人摈。――《仪礼·有司彻》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论语·乡党》

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周礼·司仪》

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周礼·小行人》

摈bìn废弃;排开。

【摈斥】排斥(多用于人)。

【摈除】排除;不采用(多用于事物):~旧俗。

【摈弃】抛弃。

9、傧

傧<动>

傧bīn

①导引宾客或以礼迎宾。

②指侍从的人。

③陈列。

④通"摈"。排斥;弃绝。

傧bīn 1.尊敬。

傧pín 1.皱眉。参见"傧笑"。

(形声。从人,宾声。本义:接引客人)

同本义

傧,导也。――《说文》

字亦作摈。注:“出接宾曰摈。”

摈者,请期。――《仪礼·士冠礼》。注:“在主人曰摈,在客曰介。”

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仪礼·聘礼》

若有祭祀、宾客、丧纪,则摈。――《周礼·天官·内小臣》

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周礼·秋官·司仪》。注:“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

又如:傧士(引导初为士者进见于王);傧相(迎宾称傧,赞礼称相)

陈列,摆

傧尔笾豆。――《诗·小雅·常棣》

通“摈”。排斥,抛弃

傧厥亲

10、镔<名> bīn

◎ 〔~铁〕精炼的铁。

◎ (鑌)◎ 镔

鑌bīn 〈名〉

(1) 冶炼质量很高的金属铁三尺镔刀耀雪光。——洪升《长生殿》(2)精炼铁,即熟铁或锻铁

《康熙字典》【戌集上】【金字部】鑌【广韵】必邻切【集韵】【韵会】【正韵】 民切, 音宾。鑌铁为刀甚利。

《中华大字典》鑌

必邻切音宾眞韵

●精铁为刀甚利者也。[正字通]—精铁出南宾县。一说出波斯国。

●辽之译义也。[正字通]何孟春曰。契丹国号辽宾以—铁为号。

镔bīn 1.精铁。 2.见"镔芬"。

11、毵

(毵)

(1)sān

(2) 〔~~〕形容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3) 毵sān 毵毵sānsān

毛发、枝条等细长垂拂、纷披散乱的样子

绿岸毵毵杨柳垂

康熙字典:【辰集下】【毛字部】毵

【玉篇】先含切【集韵】【韵会】【正韵】苏含切, 音鬖。毛长貌。【诗·陈风·值其鹭羽疏】白鹭靑脚,高尺七八寸,头上有毛十数枚,长尺馀,毵毵然与众毛异

12、穇cǎn 穇子cǎnzi

一种一年生禾草,种子可磨成一种多少带苦味的粉末,可作为食品

穇cǎn 〔~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很多分枝,叶子狭长,子实可以吃,亦可以做饲料。

穇shān 〔稴~〕穗不实。

穇cēn 禾长的样子。

13、糁“糁” sá,shēn,sǎn

1、糁(糁)sá 方言,米粒(指煮熟的)。

2、糁(糁)shēn 谷类制成的小渣:玉米糁儿。鲁南(起源地)地区方言中念sá zǎ鲁南地区几乎没有翘舌音。希望字典辞典再版时能收录这个方言音。

3、糁(糁)sǎn 涂。“石青糁之。”——《核舟记》

14、炝qiàng 炝是把切成的小型原料,用沸水焯烫或用油滑透,趁热加入各种调味品,调制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炝与拌的区别主要是:炝是先烹后调,趁热调制;拌是指将生料或凉熟料改刀后调拌,即有调无烹。

15、玱qiāng <拟声词> 玉器相撞的响声

玱,玉声。——《说文》

有玱葱珩。——《诗·小雅·采芑》。传:“珩声也。”

又如:玱玱(玉相击的声音。亦泛指清脆之声)

(3)同本义,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4)又如: 轮毂; 绾毂; 毂击肩摩(并行的车子车毂相触击,行人的肩膀相摩擦。形容行人车马川流不息); 毂下(车下)。又作象声词。如:毂毂(摇动或滚动的声音)

(5)泛指车[cart]转毂百数(百数:指数量多)。――《汉书》

辔(pèi)字义:

(6)(会意。从丝,从軎。从丝,与绳索有关。軎: wèi,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制圆筒状物,上有穿口,用以纳辖。本义: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7)同本义[reins]

(8)辔,马縻也。——《说文》

(9)执辔如组。——《诗·邶风·简兮》

(10)执策分辔。——《礼记·曲礼》。疏:“御马索也。”

(11)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12)或揽辔寒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

(13)又如:辔勒(控制马的缰绳和口勒);辔衔(马缰绳和马嚼子);辔策(御马的缰绳和马鞭);辔靷(御马的缰绳和引车前行的皮带)

(14)借指马[horse]。如:辔兜(马的头盔)

(15)牵;驾驭[lead]。如:辔马(牵马;驭马)

辕(音源)

(16)(形声。从车,袁声。本义:车辕子,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17)同本义[shafts of a cart]

(18)辕,辀也。——《说文》。按,大车、柏车、羊车皆左右两木,曰辕,其形直。一牛在辕间;田车、兵车、乘车皆居中。一木穹隆而上,曰辀,其形曲。

(19)今夫大车之辕挚,其登又难,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考工记·辀人》

(20)凡为辕,三其轮崇。——《周礼·考工记·车人》

(21)令尹南辕返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22)又如:辕轭(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辕缚(指辂木。因其缚于辕上,故名)

(23)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于险阻处置车为屏藩,又仰两车使辕对峙如门,称辕门[outer gate(of a commander's or emperor's temporary residence)formed by two carriages]

(24)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25)设车宫辕门。——《周礼》

(26)又如:辕垣(官署)

(27)后指军营之门或行馆,即长官战场司令部或官方的衙署[office of magistrate]

(28)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三国演义》

(29)城中有何新闻?抚军在辕否?——沈浮《浮生六记》

(30)又如:辕门抄(清朝督抚官署抄寄属下州、府、县的公文或情报。后改为木板印刷)

(31)车[cart]。如:辕下(车下);辕辙(车迹);辕议(车夫的议论。泛指街谈巷议)

(32)犁辕[shaft of a plough]。如:辕长(犁辕的长度)

(33)古地名[Yuan village]。在今山东省禹城县境内

(34)姓[surname]。春秋陈有辕涛涂

(35)辗(nian上声):

(36)字义:輾)

(37)zhǎn ㄓㄢˇ

(38)〔~转(zhuǎn)〕a.身体翻来覆去地,如“~~反侧”;b.间接,经过曲折,如“~~传说”。均亦作“展转”。

(39)輾niǎn〈动〉通“碾”。磙压;碾压[roll]

(40)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41)

舆(音鱼)

(42)字义: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肩~。

(43)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台。~论。~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

(44)疆域:~地。~图。堪~(相地,风水)。

辘:音lù

字义:

(45)〔~轳〕a.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b.机械上的绞盘。

(46)〔~~〕象声词,形容车声。

(47)〔轱~〕见轱。

撵(niǎn )

字义:

(48)驱逐,赶走:把他~出去。

(49)追赶:我~不上他。

(50)錾zàn〈名〉小凿,雕凿金石的工具[chisel]

(51)錾,小凿也。从金,从斩,斩亦声。——《说文》

(52)鐫谓之錾。——《广雅·释器》

(53)用錾揭剥高处。——宋· 李诫《营造法式》

(54)辚(繁体字:轔) 拼音: lín 发出急速、连续、短促、硬物相撞声,发出格格声[rattle]

(55)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

(56)又如:辚辚(车行的声音)

(57)

齿

龀(繁体字:齔) 拼音:chèn

(58)(会意。从齿,匕声。本义:儿童换牙,脱乳齿换恒齿) 同本义[drop of milk teeth and growth of permanent teeth]

(59)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说文》

(60)未龀不入军门。——《管子·小问》

(61)又如:龀髫(换牙和垂发。喻幼年);龀龆(指幼年);始龀(刚换牙,指七八岁)

嚙(繁体字:嚙) 拼音: niè

(62)字义:(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 qì)声。本义:用嘴咬)

(63)同本义[gnaw]

(64)囓,噬也。——《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

(65)武卧啮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66)众蛇竞来,啮索且断。——《后汉书·费长房传》

(67)勚感涕,因啮指流血。——《新唐书·李勚传》

(68)以啮人,无御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9)又如:啮指(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啮咬(啃咬。比喻折磨);啮啃(啃咬);啮齿(咬牙切齿);啮噬(咬嚼);啮心(比喻痛苦至极);啮雪吞毡(比喻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啮臂(咬臂出血;以示诚信和坚决)

(70)侵蚀[erode]

(71)水皆啮石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72)汉水啮古根。——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

龆((繁体字:齠) 拼音: tiáo

(73)字义:儿童换牙[(of a child) grow permanent teeth]

(74)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韩诗外传》

(75)又如:龆年(儿童换牙之年。引申幼年);龆龀(重发换牙之时。引申指幼年);

龅(繁体字:齙) 拼音: bāo

(76)字义:细解释

(77)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1f9633537.html,龅

(78)齙bāo〈形〉牙齿突露在唇外[buck-toothed]。如:龅齿(突出唇外的牙)

(79)

龃繁体字:齟) 拼音:jǔ

(80)字义:〔~龉〕牙齿上下对不上,喻意见不合,如“双方发生~~”。

(81)(齟)

龄(繁体字:齡) 拼音:líng

(82)字义:(形声。从齿,令声。从牙齿来看年龄的长幼,所以从“齿”。本义:年龄)

(83)同本义[age;year]

(84)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陶渊明《责子》

(85)又如:学龄儿童;高龄;龄齿(年龄)

(86)年限;年数[fixed number of years;year;duration]

(87)暂游越万里,少别数千龄。——鲍照《代升天行》

(88)又如:工龄;党龄;教龄

(89)生物学上指某些动植物生长期中划分的阶段[period]。如:树龄;七叶龄;虫龄

龇(繁体字:齜) 拼音:zī

(90)字义:齜、呲zī

(91)〈动〉

(92)使牙赤裸或无遮掩[bare one’s teeth]

(93)龇,开口见齿之貌。——《说文》

(94)又如:龇着牙

(95)另见cī

齦:(繁体字:齦) 拼音: yín

(96)字义:牙根肉,牙龈[gum of teeth]。围绕牙颈及覆盖上下颌牙槽的组织;泛指牙槽及其四周的软组织

(97)琢齿依龈,三岁无君。——《太玄·密》

(98)又如:龈龈(争辩的样子;欢笑的样子);龈齶(牙床和腭。比喻事物的根底)

龋(繁体字:齲) 拼音:qǔ

字义:

(99)〈名〉龋病。龋齿,即蛀齿。俗称“蛀牙”、“虫牙” [decayed tooth;dental caries]。牙齿因蛀

而残缺。如:龋挛(牙齿蛀坏,身体蜷曲);龋痛(蛀牙痛)

蛊(繁体字:蠱) 拼音:gǔ

(100)字义:gǔ〈名〉

(101)(会意。从虫,从皿。本义: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

(102)同本义[parasite]

(103)蛊,腹中虫也。——《说文》

(104)掌除毒蛊。——《周礼·秋官·庶氏》

(105)又如:蛊慝(蛊虫引起的祸害);蛊证(腹内生虫的病);蛊毒(蛊虫之毒)

(106)毒虫。传说取百虫于皿中,使互相蚕食,最后所剩的一虫为蛊[the most poisonous insects who survive after fighting each other]。如:蛊虿(毒虫)

(107)神智惑乱的疾病[demagogic disease]。如:蛊疾(心志惑乱的疾病。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 (108)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cultured insect]

(109)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舆地志》

(110)又如:蛊蛊(传说人工培育的蛊虫);蛊主(传说饲养蛊虫的人)

(111)指与诅咒、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superstition]。如:蛊气(施行诅咒术的邪气);蛊祝(用邪术诅咒害人);蛊师(迷信职业者。利用符咒等邪术为人安排吉凶祸福的人);蛊杀(蛊术杀害) (112)谷类中蛀虫所化的蛾[grain moth]

(113)谷之飞,亦为蛊。——《左传·昭公六年》

(114)又如:蛊蛊(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

(115)指淫邪之事[lascivious and depraved matter]

(116)关其门户,用止狂蛊。——《太玄经》

(117)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tympanites due to parastic infestation]。如:蛊膈(腹胀不思饮食的病);蛊胀(即臌胀病)

(118)通“故”( gù)。故事,旧事,旧业[story]

诌,(繁体字:謅) 拼音: zhōu

(119)字义:

(120)信口胡说,编瞎话[talk nonsense]

(121)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红楼梦》

(122)又如:诌谎(说谎);顺诌(顺嘴胡编乱造);诌诗(信口乱凑的诗)

(123)固执任性[stubborn;obstinate]

(124)好诌孩子,别要睡倒。起来往后头去。——《醒世姻缘传》

(125)又如:诌札(凶狠;顽劣)

邹(繁体字:鄒) 拼音:zōu

(126)字义:古国名[Zou state]。春秋时叫“邾国”,又称“邾娄国”。战国时,鲁穆公将其改称为“邹国”。汉置邹县,属鲁国,在今山东省。唐为邹县,历代因之,明清时皆属兖州府

(127)邹,鲁县古邾国,帝颛顼之后所封。——《说文》。朱按, 曹姓。邹者,邾娄之合音,战国时穆公改号邾娄为邹,后为楚所灭,若今济南府邹平县之邹。

(128)邹人与楚人战。——《孟子·梁惠王上》

(129)又

(130)邹敌楚战。

(131)通“驺” [good beast]。如:邹虞(兽名;乐名;古代为帝王掌鸟兽的官)

(132)姓

(133)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齐国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为齐相,封成侯。讽: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喻。纳:采纳,接受。谏:对君主,尊长进行劝告。)——《战国策·齐策》

(134)邹君海滨。(邹海滨先生。邹鲁,字海滨。他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来反对三大政策,成为西山会议派的领袖。君,表示尊称。)——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5)又如:邹马(汉邹阳和司马相如并称);邹子(指战国齐人邹衍)

驺(繁体字:騶) 拼音:zōu

(136)字义:(形声。从马,刍( chú)声。本义:主驾车马的小吏)

(137)同本义[officer in charge of the royal carriage]

(138)驺,厩御也。——《说文》

(139)命仆及七驺咸驾。——《礼记·月令》

(140)于嗟乎驺虞。——《诗·召南·驺虞》

(141)孟氏之御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疏:“掌马之官,兼掌御事,谓之御驺。”

(142)武士驺比外郎。——《汉书·惠帝纪》

(143)使训群驺知礼。——《左传》

(144)又如:驺卒(掌管车马的奴仆);驺御(驾驭车马的人);驺皂(养马驾车的差役)

(145)骑士,侍从[mounted guards]

(146)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曰:死老魅!复能损我曹员数,寺我曹禀假不?——《后汉书》

(147)又如:驺骑(帝王的骑从);驺哄(古时官吏出行时,引马喝道的前导);驺唱(驺人引马开道的传呼);驺从(高官显贵出行时,前导和后从的行从);驺吏(骑马的侍从);驺驭(驾驭车马的侍从);驺殿(随从) (148)姓

绉(繁体字:縐) 拼音:zhòu

(149)字义:细葛布[fine ko-hemp cloth]

(150)绉,絺之细也。从糸,刍声。——《说文》

(151)蒙彼绉絺。——《诗·鄘风·君子偕老》。传:“霑之靡者为绉。”

(152)又如:绉絺(精细的葛布)

(153)织出皱纹的丝织品[crepe;crape]。如:绉纱(织出皱纹的丝织品);绉绸(织有皱纹的绸子);双绉;碧绉雏(繁体字:雛) 拼音:chú

(154)字义:(形声。从隹( zhuī),刍声。本义:小鸡)

(155)同本义[chick]

(156)雏,鸡子也。——《说文》

(157)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注:“新鸡也。”

(158)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孟子》

(159)引申为幼禽[very young bird]

(160)雏烧。——《礼记·内则》。疏:“鸟之小者也。”

(161)又如:雏雉(幼雉);雏禽(幼鸟);雏莺(幼莺。也喻指幼龄的歌妓)

(162)幼小的动物[the young]

(163)乳虎,曾纩息之未定兮,乃敢探其穴,而啖其雏。——宋· 苏轼《思子台》

(164)幼儿[infant]

(165)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唐· 杜甫《徐卿二子歌》

(166)挈妇将雏鬓有丝。——鲁迅《七律·无题》

苁(繁体字:蓯) 拼音: cōng

(167)字义:〔~蓉〕寄生植物“草苁蓉”和“肉苁蓉”的统称。草苁蓉亦称“列当”;肉苁蓉茎和叶

黄褐色,茎可入药。

(168)(蓯)

枞(繁体字:樅) 拼音: cōng

(169)字义:枞树。常绿乔木,又叫冷杉[fir]。果实椭圆形,暗紫色。木材供制器具,又可做建筑材料(170)枞,松叶柏身木也。从木,从声。——《说文》

注:括号里的为同音字。

玑(机)不圆的珠子;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

矶(机)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虮(己)虮子,虱子的卵

郏(戛)郏县,地名,在河南;姓

硖(霞)硖石,地名,在浙江

铗(戛)冶铸用的钳;剑;剑柄

蛱(戛)蛱蝶,蝴蝶的一类,成虫赤黄色,翅有鲜艳的色斑。

瘗(易)掩埋,埋藏

箧(窃)小箱子

刬(铲)同铲;

(忏)一刬:一概,全部;一味,总是

阈(閾)yù门坎:“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界限:视阈。听阈。

阉(閹)yān割去男人的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阉鸡。阉割。太监,封建时代的宦官:阉人。阉党。阉竖。阉寺(指宦官)。阉宦。

阊(閶)chāng〔阊阖〕a.传说中的天门;b.皇宫的正门;c.风名,如“阊阊风”(指西风,秋风。亦简称“阊风”)。

阍(閽)hūn

宫门:叩阍。司阍(看门的)。阍闼(宫中小门)。

守门,守门人:阍者。阍人。阍寺。

阌(閿)wén〔阌乡〕地名,在中国河南省灵宝县。

阋(鬩)xì争吵:阋墙(引申为内部不和)。

阐(闡)chǎn

说明,表明:阐明。阐发。阐述。阐释。阐弘(阐明弘扬)。

开,开辟:“阐并天下”。

阎(閻)yán

里巷的门,亦指里巷。

〔阎罗〕佛教称鬼王,主宰地狱。亦称“阎王”、“阎罗王”。

姓。焖(燜)mèn

盖紧锅盖,用微火把饭菜煮熟:焖饭。油焖笋。黄焖鸡。

(闌)lán

同“栏”①。

同“拦”。

〔阑干〕a.同“栏杆”;b.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如“梦啼妆泪红阑阑”。

〔阑入〕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混进,如“无票不得阑阑。”

残,尽,晚:夜阑人静。阑珊。

(襇)

jiǎn

衣服上的褶子:打裥。

(闊)

kuò

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阔。辽阔。阔别。阔步。高谈阔论。海阔天空。

富有,豪奢:阔气。阔绰。

粗疏,不细密:阔略。阔达。疏阔。

离别,分离:阔情。久阔。叙阔。

痫(癇)xián(癇)癫”。

鹇(鷳)xián〔白鹇〕鸟,尾长,雄的背为白色,有黑纹,腹部黑蓝色,雌的全身棕绿色,是世界有名的观赏鸟。

阕(闋)què

停止,终了:乐阕。服阕(古代三年之丧满)。

量词,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

阒(闃)qù形容寂静:阒无一人。阒寂。阒然

搁(擱)gē放置,引申为停滞:搁笔。耽搁。搁置。搁浅。搁

gé禁(j塶)受,承受:搁得住打。搁不住揉搓。放置

锏(鐧)jiǎn古代的一种兵器,像鞭,四棱。

锎(鐦)kāi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

(闕)

què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闔)

全,总共:阖家。阖城。

关闭:阖户。阖门静居。

门扇: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阖扇”。

(闐)

tián

关于恢复繁体字的看法

关于恢复繁体字的看法 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近年来,关于恢复繁体字的讨论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本人是持反对态度,这篇文章就繁体字的利弊、恢复繁体字的不必要、恢复繁体字的实施难度三个方面论述反对恢复繁体字的理由。 一、繁体字的弊端 首先繁体字只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所反映的构形理据,所蕴含的传统思想,都不是全面系统的,因为汉字在繁体字之前,还有殷商以来的一大段历史。自殷商以来的汉字流变的过程中,隶变是一个巨大的变革。隶变使得汉字的象形意味大为削弱,许多汉字的形义关系也变得隐晦。楷书繁体字是在隶变形成的隶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楷化后形成的,在保留古文字构形理据方面业已大为逊色。如果说繁体字有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就应该把先秦古文字也包括在内,但通常所说的“繁体字”,并不能涵盖先秦古文字,这也是为什么当“复繁”者强调繁体字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的时候,“护简”者并不认同的原因。他们常常反驳说,如果要保护传统文化,大家都要去写甲骨文和金文,甲金文才是真正的传统之源,对此“复繁”者似乎也不能做出有力的回应。我们认为,楷书繁体字较之简体字,虽然更多地保留了一部分汉字的构形理据,但繁体字本身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隶变已经丧失了较多的理据内涵,楷书繁体字更是如此。其次,繁体字在靠手写的时代,它的难写、难认、难记等缺点是客观存在的,特别在文化普及方面,有着较大的障碍。要说繁体字理据较强,这话不假,但也不是人人看到繁体字都能进行结构分析,并且能够根据形义分析掌握字义,解读经典。因为见形知义是文字学家、训诂学家的本事,需要比较丰富的语言文字学知识,特别需要汉字源流演变的知识,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一般人要说清某个繁体字的来龙去脉,弄懂这个形为什么表示这个义,是不容穀”字、“發”字,其结构切分与一般的形声字不同,它们的意符都易做到的。上举“ 居于字之左下角,不易析出,“鳳”字的“凡”声也不易看出,“鄧”字的“邑”旁又有变写,要讲清楚这些字的结构和形义关系,是需要下些功夫的。这也是为什么普通民众希望改革中国文字的原因之一。中国大陆推行简化字的初衷,就是为了减轻学习和使用繁体字的负担,以利于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二、恢复部分繁体字并不十分必要 简化字转化为繁体字时,一部分用同音替代方式简化的字,与其相应的繁体字并非一对一,如不了解对应关系,随便选择其中一种繁体字形就容易出错。比如,简化字中用“院系”的“系”“聨係”的“係”和表捆绑义的“繋”,替代繁体的 而“中文系”的“系”并没有相应的繁体,如果转换成繁体的“係”,就是错误的。一部分简化字和繁体字不是一对一关系,一个简化字替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字时,转换转时也容易出

书法常用繁体字汇总

常用繁体字大全 本表共收简化字132个和简化偏旁14个。 A爱[愛] B罢[罷] 备[備] 贝[貝] 笔[筆] 毕[畢] 边[邊] 宾[賓] C参[參] 仓[倉] 产[産] 长[長] 尝[嘗] 车[車] 齿[齒] 虫[蟲] 刍[芻] 从[從] 窜[竄] D达[遌带[帶] 单[單] 当[當] [噹] 党[黨] 东[東] 动[動] 断[斷] 对[對] 队[隊] E尔[爾] F发[發] [髮] 丰[豐] 风[風] G冈[岡] 广[廣] 归[歸] 龟[龜] 国[國] 过[過] H华[華] 画[畫] 汇[匯] 会[會] J几[幾] 夹[夾] 戋[戔] 监[監] 见[見] 荐[薦] 将[將]节[節] 尽[盡] [儘] 进[進] 举[舉] K壳[殼] L来[來] 乐[樂] 离[離] 历[歷] 丽[麗] 两[兩] 灵[靈] 刘[劉] 龙[龍] 娄[婁] 卢[盧] 虏[虜] 卤[鹵] [滷] 录[録] 虑[慮] 仑[侖] 罗[羃 M马[馬] 买[買] 卖[賣]麦[麥] 门[門] 黾[黽] N难[難] 鸟[鳥] 聂[聶] 宁[寧] 农[農] Q齐[齊] 岂[豈] 气[氣] 迁[遷] 佥[僉] 乔[喬] 亲[親] 穷[窮] 区[區] S啬[嗇] 杀[殺] 审[審] 圣[聖] 师[師] 时[時] 寿[壽] 属[屬] 双[雙] 肃[肅] 岁[歲] 孙[孫] T条[條] W万[萬] 为[爲] 韦[韋] 乌[烏] 无[無] X献[獻] 乡[鄉] 写[寫]寻[尋] Y亚[亞] 严[嚴] 厌[厭] 尧[堯] 业[業] 页[頁] 义[義] 艺[藝] 阴[陰] 隐[隱] 犹[猶] 鱼[魚] 与[與] 云[雲] Z郑[鄭] 执[執] 质[質] 专[專] 简化偏旁讠[訁] 饣[飠] [昜] 纟[糹] [臤] [] [] 只[戠] 钅[釒] [] [睪] [巠] 亦[] 呙[咼] 二、本表共收简化字350个,按读音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A碍[礙] 肮[骯] 袄[襖] B坝[壩] 板[闆] 办[辦] 帮[幫] 宝[寶] 报[報] 币[幣] 标[標] 表[錶] 别[彆] 卜[蔔] 补[補] C才[纔] 灿[燦] 层[層] 搀[攙] 谗[讒] 馋[饞] 缠[纏]忏[懺] 偿[償] 厂[廠] 彻[徹] 尘[塵] 衬[襯] 称[稱] 惩[懲] 迟[遲] 冲[遲] 丑[醜] 出[齣] 础[礎] 处[處] 触[觸] 辞[辭] 聪[聰] 丛[叢] D担[擔] 胆[膽] 导[導] 灯[燈] 邓[鄧] 敌[敵] 籴[糴] 递[遞] 点[點] 淀[澱] 电[電] 冬[鼕] 斗[鬥] 独[獨] 吨[噸] 夺[奪] 堕[墮] E儿[兒] F矾[礬] 范[範] 飞[飛] 坟[墳] 奋[奮] 粪[糞] 凤[鳳] 肤[膚] 妇[婦] 复[復] [複]

简体字与繁体字对照表汇总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1 本表收录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自1956年以来公布的四批简化字,共五百一十七个。 凡简化字与繁体字都见於古代,而在意义上或用法上有所不同的,本表后面另附有说明,以供查阅。 【A】爱愛碍礙袄襖 【B】罢罷摆擺襬办辦板闆帮幫宝寶报報备僃笔筆币幣毕畢毙斃边邊变變标標表錶别彆宾賓卜蔔补補 【C】才纔参參惨慘蚕蠶仓倉层層产産搀攙谗讒馋饞尝嘗偿償厂廠长長彻徹陈陳尘塵衬襯称稱惩懲迟遲齿齒冲衝虫蟲丑醜筹籌处處触觸出齣础礎刍芻疮瘡辞辭从從聪聰丛叢窜竄 【D】达達带帶担擔胆膽单單当當噹档檔党黨导導灯燈邓鄧敌敵籴糴递遞淀澱点點电電垫墊冬鼕东東冻凍栋棟动動斗鬭独獨断斷对對队隊吨噸夺奪堕墮【E】恶惡噁尔爾儿兒 【F】发發髮范範矾礬飞飛奋奮粪糞坟墳丰豐凤鳳妇婦复復複覆麸麩肤膚 【G】盖蓋干幹乾赶趕个個巩鞏沟溝构構购購谷穀顾顧刮颳关關观觀广廣归歸龟龜柜樻过過归歸国國 【H】汉漢号號轰轟后後护護壶壺沪滬画畫

划劃华華怀懷坏壞欢歡环環还還会會秽穢汇匯彙伙夥获獲穫 【J】几幾机機击撃际際剂劑济濟挤擠积積饥饑鸡鷄极極继繼家傢价價夹夾艰艱荐薦坚堅歼殲监監茧繭舰艦鉴鍳拣揀姜薑将將奖奬浆漿桨槳酱醬讲講胶膠借藉阶階节節疖癤洁潔尽盡儘紧緊仅僅进進烬燼惊驚竞競旧舊举舉剧劇据據惧懼卷捲觉覺 【K】开開克剋垦墾恳懇夸誇块塊矿礦亏虧困睏扩擴 【L】腊臘蜡蠟来來兰蘭拦攔栏欄烂爛劳勞痨癆乐樂类類累纍垒壘里裏礼禮丽麗厉厲励勵离離历曆歷隶隸俩倆帘簾联聯恋戀怜憐炼煉练練粮糧两兩辆輛了瞭疗療猎獵临臨邻鄰灵靈龄齡岭嶺刘劉浏瀏龙龍楼樓娄婁录録陆陸虏虜卤鹵滷卢盧庐廬泸瀘芦蘆炉爐乱亂罗羅屡屢虑慮滤濾驴驢 【M】迈邁买買卖賣麦麥蛮蠻么麽霉黴蒙濛懞矇梦夢弥彌瀰面麵庙廟灭滅蔑衊亩畝 【N】难難恼惱脑腦拟擬酿釀镊鑷宁寧农農【O】欧歐

简体字与繁体字对照表格大全

A 碍礙肮骯袄襖爱愛 B 坝壩板闆办辦帮幫报報币幣毙斃标標表錶别彆卜蔔补補罢罷备備贝貝笔筆毕畢边邊宾賓宝寶C 才纔蚕蠶灿燦层層搀攙谗讒馋饞缠纏忏懺偿償厂廠彻徹尘塵衬襯称稱惩懲迟遲冲遲丑醜出齣础礎处處触觸辞辭聪聰丛叢参參仓倉产産长長尝嘗车車齿齒虫蟲刍芻从從窜竄 D 担擔胆膽导導灯燈邓鄧敌敵籴糴递遞点點淀澱电電冬鼕斗鬥独獨吨噸夺奪堕墮达達带帶单單当當党黨东東动動断斷

对對队隊 E 儿兒尔爾 F 矾礬範飞飛坟墳奋奮 粪糞凤鳳肤膚妇婦复復发發、髮风風 G 盖蓋干乾赶趕个個巩鞏沟溝构構购購谷穀顾顧刮颳关關观觀柜櫃冈岡广廣归歸龟龜国國过過H 汉漢号號合閤轰轟后後胡鬍壶壺沪滬护護划劃怀懷坏壞欢歡环環还還回迴伙夥获獲华華画畫汇匯、彙会會 J 击擊鸡鷄积積极極际際继繼家傢价價艰艱歼殲茧繭拣揀硷鹼舰艦薑

浆漿桨槳奖奬讲講酱醬 胶膠阶階疖癤洁潔借藉 仅僅惊驚竞競旧舊剧劇 据據惧懼卷捲几幾夹夾 戋戔监監见見荐薦将將 节節尽盡、儘进進举舉 K 开開克剋垦墾恳懇夸誇 块塊亏虧困睏壳殻 L 腊臘蜡蠟兰蘭拦攔栏欄 烂爛累纍垒壘类類里裏 礼禮隶隸帘簾联聯怜憐 炼煉练練粮糧疗療辽遼 了瞭猎獵临臨邻鄰岭嶺 庐廬芦蘆炉爐陆陸驴驢 乱亂来來乐樂离離历〔歷、曆〕丽麗两兩灵靈劉龙龍 娄婁卢盧虏虜卤〔鹵、滷〕 录録虑慮仑侖罗羅 M 么麽霉黴蒙矇梦夢面麵 庙廟灭滅蔑衊亩畝马馬

买買卖賣麦麥门門黾黽 N 恼惱脑腦拟擬酿釀疟瘧难難鸟鳥聂聶宁寜农農 P 盘盤辟闢苹蘋凭憑扑撲仆僕朴樸 Q 启啓签籤千韆牵牽纤縴窍纖窃竊寝寢庆慶琼瓊秋鞦曲麯权權劝勸确確齐齊岂豈气氣迁遷佥僉乔喬亲親穷窮区區 R 让讓扰擾热熱认認 S 洒灑伞傘丧喪扫掃涩澀晒曬伤傷舍捨瀋声聲 胜勝湿濕实實适適势勢兽獸书書术術树樹帅帥松鬆蘇虽雖随隨啬嗇

古代文学史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唐五代文学 隋代文学的评价(一)肯定论 徐嘉瑞:隋代是对于六朝文学革命的一大转机 谢无量:新声竞作,为后世戏曲之萌芽;律体大进,又有以导唐人之先路 隋代文学的评价(二)否定论 郑振铎:在隋代的三十四年间差不多没有什么新的树立。 刘大白:杨坚的文学复古运动是失败的。 罗宗强:没有自己的一代文学成就,没有足以标志一代文风的不朽作品。诗与文,都只是北齐、北周与梁陈文学的流波余韵。”“这是一种没有个性,没有生气的文学。” 隋代文学的评价(三)过渡型文学 游国恩:南朝的文风占着统治的地位,但……从军、出塞这类题材是比较多地出现了。 刘大杰:薛道衡、虞世基的从军、出塞诗,“已超越南朝,是七言歌行的发展。卢思道的《从军行》,薛道衡的《豫章行》,都有新的成就,而成为初唐四杰的先驱。 隋代文学的过渡性特征 文学创作相对沉寂 南北朝文学互相吸收,但并未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文学进程。 隋代建立了一种违背文学特质的功利文学观。 文学也透露出一些生气,这就是杨素、薛道衡的创作。 魏征《隋书·文学传叙》: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薛道衡《昔昔盐》: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惓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唐代诗歌 唐诗繁荣的表现: 一、作品众多,名篇层出不穷。 《全唐诗》,清康熙时彭定求等编,共收唐五代诗歌48900多首,附有唐五代词,作者2200余人。 《全唐诗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收逸诗6327首,作者1700多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国先秦至隋的诗歌总集。今人逯钦立编,共135卷。 二、作家众多,名家辈出。 三、内容丰富,众体皆备。 《分门纂类唐歌诗》,南宋赵孟奎编,100卷,分天地山川、朝会宫阙、经史诗集、城郭园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書法常用辭彙(繁體字) 博雅達觀、筆歌墨舞, 寵辱不驚、道法自然、登山臨水、 淡泊明志、典雅清麗、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氣若蘭、 放下便是、浮生若夢、觀海聽濤、甘苦自知、和風朗月、 和氣致祥、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 惠風和暢、 惠風祥雲、和風細雨、海納百川、景氣和暢、江山入畫、 積健為美、積健為雄、君子不器、兼聽則明、境由心造、 境隨心轉、漸入佳境、開券有益、寄情山水、臨海聽濤、 蘭氣隨風、樂天知命、樂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 明月清風、明月入懷、寧靜致遠、耐住清貧、品茗撫琴、 品茗聽琴、清風朗月、氣若幽蘭、曲徑通幽、人淡如菊、 仁者不憂、如風過耳、素心若雪、室雅蘭香、室雅人和、 隨心所欲、石瘦花嬌, 天道酬勤、天朗氣清、踏雪尋梅、 溫故知新、物華天寶、萬事隨緣, 唯善是寶、唯樂直言、 虛懷若谷、心靜夢舒、心曠神怡、閒心逸趣、虛懷若竹、 雲鶴遊天、雲淡風輕、一謙四益、韻雅趣幽、遊目騁懷、 逸致閑情、煙雲供養, 悠然雅靜、怡然自得、知足常樂、 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竹影清風、 篤行致遠、珠聯璧合、中庸和諧、紫氣東來。 雙字吉祥語 歡暢、昌盛、興隆、鴻喜、壽祺、百福、步雲、寶源、寶和、存德、誠信、暢春、大發、大盛、得利、道亨、鼎泰、德和、德昌、鳳和、福安、福壽、福和、廣遠、廣雅、廣益、觀仁、觀文、合盛、華盛、和祥、厚孚、厚康、恒德、恒孚、鴻運、鴻福、鴻源、金福、聚興、駿興、謙益、勤和、瑞隆、天發、天福、通順、萬順、馨德、永盛、志成、致遠。 賀新年

大吉大利、五福臨門、四季平安、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吉慶有餘、年年有餘、花開富貴、金玉滿堂、竹報平安、招財進寶、滿堂富貴、新昭如意、迎春納福、賀頌春厘、富貴有餘、福星高照、開歲百福、事事順心、添福增壽、恭賀新禧、萬事如意、恭喜發財、佳節如意、新年快樂、春節愉快、全家幸福、瑞氣臨門、歲歲平安、興旺發達。祝福語 百福具臻、福壽康寧、瑞啟德門、鴻喜雲集、福至心靈、門潭贈慶、恭喜發財、五穀豐登、福齊南山、福壽雙全、福壽年高、福惠雙修、德門積慶、升祺駢福、潭祉迎祥、福祉駢蕃、五福齊全、三陽開泰、祥瑞福輳、福祿長久、潭祺迪吉、華星凝輝。 迎春語: 春回大地、三陽開泰、滿園春色、梅花數點、瑞氣盈門、普天同慶、萬物登明、物華煥彩、春和貽蕩、春日喧和、綠靜春深。 祝壽語: 萬壽無疆、百齡眉壽、返老還童、壽如南嶽、千歲之桃、松鶴舞鳳、美意富貴、麻姑酒滿、天保九如、期頤之壽、南山獻頌、算衍春齡、福海壽山、榮躋七秩、年登大耋、賀喜語: 天倫之樂、鸞鳳和鳴、比翼齊飛、珠連璧合、芝蘭千載、洞房花燭、秦晉之好、琴瑟永偕、紫氣東來、吉星高照、新婚燕爾、喬遷之喜。 賀祿語: 金玉滿堂、日轉千階、魚躍龍門、甲第星羅、光輝燦爛、登峰造極、富貴榮華、雁塔題名、飲至策勛、雲程發韌、

古代文学史

元代: 元曲:元曲是和唐诗、宋词并称的一代之文学,它分为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是一种抒情性文学样式,杂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杂剧分北曲杂剧和南戏,北曲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剧本一曲四折,采用韵散结合的方式,叙述一个故事。 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剧本体制上采用曲牌联套形式,元杂剧的一折就是一个套数。北曲杂剧演出时,通常一本四组套曲都由一个角色独唱,在角色体制上,北曲杂剧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南戏:宋元时期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的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南戏由流行于宫廷和民间的杂剧、词、歌舞戏、南方民间乐曲等综合发展而来。它最初是温州一带的地方小戏,入元之后,受到北曲杂剧的影响,吸收了北曲杂剧的经验,在元末,南戏的体系逐步定型。最著名的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琵琶记》被称为戏剧之祖。 散曲: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对戏曲而言,它是一种不具备表演内容的歌曲,对诗词而言,它是一种新兴的诗体,因此元人习称为“今之乐府”。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铁崖体:杨维桢,号铁崖。他论诗主张写个人性情,反对元初以来在宗唐风气中的模拟弊端,诗歌尤以古乐府见长,他的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代表作有《庐山瀑布谣》,《五湖游》。 本色派: 明代: 章回小说: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基本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因此被称之为“章回小说”。至嘉靖、万历年间,章回小说更加成熟,表现在:内容上,讲史的形式与小说的内容合流,开始表现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内容,在形式上,明确分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双句。清以后,章回小说在体例上进一步完善,如《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体例。 历史演义:演义,本指阐发经义,引而申之有“阐发义理”之意。历史演义用作指称《三国演义》这类小说的专称,是说这类小说在用文学方式再现历史的过程中表现一种儒学社会政治观和价值标准,即“依史以阐明义理”。《三国演义》问世后,对社会政治思想,道德,军事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在文学上,《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前后七子:前七子为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其他成员有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边贡,徐祯卿。后七子是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主要成员有谢榛,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宗臣,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四字吉祥語 觀海聽濤、和風朗月、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 惠風和暢、惠風祥雲、和風細雨、海納百川、景氣和暢、 甘苦自知、和氣致祥、踏雪尋梅、溫故知新、物華天寶、 萬事隨緣、唯善是寶、唯樂直言、虛懷若谷、心靜夢舒、 心曠神怡、閑心逸趣、仁者不憂、雲鶴遊天、知足者富、 竹影清風、篤行致遠、珠聯璧合、中庸和諧、紫氣東來、 蘭氣隨風、樂天知命、樂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 明月清風、明月入懷、寧靜致遠、耐住清貧、品茗撫琴、 品茗聽琴、清風朗月、氣若幽蘭、曲徑通幽、人淡如菊、 仁者不憂、如風過耳、素心若雪、室雅蘭香、室雅人和、

隨心所欲、石瘦花嬌、天道酬勤、天朗氣清、博雅達觀、 筆歌墨舞、寵辱不驚、道法自然、登山臨水、淡泊明誌、 典雅清麗、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氣若蘭、放下便是、 浮生若夢、江山入畫、積健為美、積健為雄、君子不器、 兼聽則明、境由心造、境隨心轉、漸入佳境、開卷有益、 寄情山水、虛懷若竹,臨海聽濤、雲淡風輕、一謙四益、 韻雅趣幽、遊目騁懷、逸致閑情、煙雲供養、悠然雅靜、 怡然自得、知足常樂、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百福具臻、福壽康寧、瑞啟德門、鴻喜雲集、福至心靈、 門潭贈慶、恭喜發財、五谷豐登、福齊南山、福壽雙全、 福壽年高、福惠雙修、德門積慶、升祺駢福、潭祉迎祥、

福祉駢蕃、五福齊全、三陽開泰、祥瑞福輳、福祿長久、 潭祺迪吉、華星凝輝。 雙字吉祥語 歡暢、昌盛、興隆、鴻喜、壽祺、百福、步雲、寶源、寶和、存德、誠信、暢春、大發、大盛、得利、道亨、鼎泰、德和、德昌、鳳和、福安、福壽、福和、廣遠、廣雅、廣益、觀仁、觀文、合盛、華盛、和祥、厚孚、厚康、恒德、恒孚、鴻運、鴻福、鴻源、金福、聚興、駿興、謙益、勤和、瑞隆、天發、天福、通順、萬順、馨德、永盛、誌成、致遠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祝壽語: 萬壽無疆、百齡眉壽、返老還童、壽如南嶽、千歲之桃、 松鶴舞鳳、美意富貴、麻姑酒滿、天保九如、期頤之壽、 南山獻頌、算衍春齡、福海壽山、榮躋七秩、年登大耋、 賀喜語:

繁体字对照表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本表收录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自1956年以来公布的四批简化字,共五百一十七个。 凡简化字与繁体字都见於古代,而在意义上或用法上有所不同的,本表后面另附有说明,以供查阅。 [A]爱爱碍碍袄袄 [B]罢罢摆摆摆办办板板帮帮宝宝报报备僃笔笔 币币毕毕毙毙边边变变标标表表别别宾宾 卜卜补补 [C]才才参参惨惨蚕蚕仓仓层层产産搀搀谗谗 馋馋尝尝偿偿厂厂长长彻彻陈陈尘尘衬衬 称称惩惩迟迟齿齿冲冲虫虫丑丑筹筹处处 触触出出础础刍刍疮疮辞辞从从聪聪丛丛 窜窜 [D]达达带带担担胆胆单单当当当档档党党导导 灯灯邓邓敌敌籴籴递递淀淀点点电电垫垫 冬冬东东冻冻栋栋动动斗鬭独独断断对对 队队吨吨夺夺堕堕 [E]恶恶恶尔尔儿儿 [F]发发发范范矾矾飞飞奋奋粪粪坟坟丰丰凤凤 妇妇复复复覆麸麸肤肤 [G]盖盖干干乾赶赶个个巩巩沟沟构构购购谷谷 顾顾刮刮关关观观广广归归龟龟柜柜过归

国国华华 [H]汉汉号号轰轰后後护护壶壶沪沪画画划划怀怀坏坏欢欢环环还还会会秽秽汇汇汇伙夥 获获获 [J]几几机机击撃际际剂剂济济挤挤积积饥饥鸡鷄极极继继家家价价夹夹艰艰荐荐坚坚 歼歼监监茧茧舰舰鉴鍳拣拣姜姜将将奖奬 浆浆桨桨酱酱讲讲胶胶借藉阶阶节节疖疖 洁洁尽尽尽紧紧仅仅进进烬烬惊惊竞竞旧旧 举举剧剧据据惧惧卷卷觉觉 [K]开开克克垦垦恳恳夸夸块块矿矿亏亏困困扩扩 [L]腊腊蜡蜡来来兰兰拦拦栏栏烂烂劳劳痨痨乐乐类类累累垒垒里里礼礼丽丽厉厉励励 离离历历历隶隶俩俩帘帘联联恋恋怜怜炼炼 练练粮粮两两辆辆了了疗疗猎猎临临邻邻 灵灵龄龄岭岭刘刘浏浏龙龙楼楼娄娄录録 陆陆虏虏卤卤卤卢卢庐庐泸泸芦芦炉炉乱乱 罗罗屡屡虑虑滤滤驴驴 [M]迈迈买买卖卖麦麦蛮恋么麽霉霉蒙蒙蒙蒙梦梦弥弥弥面面庙庙灭灭蔑蔑亩亩 [N]难难恼恼脑脑拟拟酿酿镊镊宁宁农农

简体字和繁体字对照列表350个

A 碍〔碍〕肮〔肮〕袄〔袄〕 B 坝〔坝〕板〔板〕办〔办〕帮〔帮〕宝〔宝〕报〔报〕币〔币〕毙〔毙〕标〔标〕表〔表〕别〔别〕卜〔卜〕补〔补〕 C 才〔才〕蚕〔蚕〕(1) 灿〔灿〕层〔层〕搀〔搀〕谗〔谗〕馋〔馋〕缠〔缠〕忏〔忏〕偿〔偿〕厂〔厂〕彻〔彻〕尘〔尘〕衬〔衬〕称〔称〕惩〔惩〕迟〔迟〕冲〔冲〕丑〔丑〕出〔出〕础〔础〕处〔处〕触〔触〕辞〔辞〕聪〔聪〕丛〔丛〕 D 担〔担〕胆〔胆〕导〔导〕灯〔灯〕邓〔邓〕敌〔敌〕籴〔籴〕递〔递〕点〔点〕淀〔淀〕电〔电〕冬〔鼕〕斗〔斗〕独〔独〕吨〔吨〕夺〔夺〕堕〔堕〕 E 儿〔儿〕 F 矾〔矾〕范〔范〕飞〔飞〕坟〔坟〕奋〔奋〕粪〔粪〕凤〔凤〕肤〔肤〕妇〔妇〕复〔复、复〕 G 盖〔盖〕干〔乾(3)、干〕赶〔赶〕个〔个〕巩〔巩〕沟〔沟〕构〔构〕购〔购〕谷〔榖〕顾〔顾〕刮〔刮〕关〔关〕观〔观〕柜〔柜〕

H 汉〔汉〕号〔号〕合〔合〕轰〔轰〕后〔后〕胡〔胡〕壶〔壶〕沪〔沪〕护〔护〕划〔划〕怀〔怀〕坏〔坏〕欢〔欢〕环〔环〕还〔还〕回〔回〕伙〔夥〕获〔获、获〕 J 击〔撃〕鸡〔鸡〕积〔积〕极〔极〕际〔际〕继〔继〕家〔家〕价〔价〕艰〔艰〕歼〔歼〕茧〔茧〕拣〔拣〕碱〔鹸〕舰〔舰〕姜〔姜〕浆〔浆〕桨〔桨〕奖〔奖〕讲〔讲〕酱〔醤〕胶〔胶〕阶〔阶〕疖〔疖〕洁〔洁〕借〔藉〕仅〔仅〕惊〔惊〕竞〔竞〕旧〔旧〕剧〔剧〕据〔据〕惧〔惧〕卷〔卷〕 K 开〔开〕克〔克〕垦〔垦〕恳〔恳〕夸〔夸〕块〔块〕亏〔亏〕困〔困〕 L 腊〔腊〕蜡〔蜡〕兰〔兰〕拦〔拦〕栏〔栏〕烂〔烂〕累〔累〕垒〔垒〕类〔类〕里〔裏〕礼〔礼〕隶〔隷〕帘〔帘〕联〔联〕怜〔怜〕炼〔炼〕练〔练〕粮〔粮〕疗〔疗〕辽〔辽〕了〔了〕猎〔猎〕临〔临〕邻〔邻〕岭〔岭〕庐〔庐〕芦〔芦〕炉〔炉〕陆〔陆〕驴〔驴〕乱〔乱〕 M 么〔麽〕霉〔霉〕蒙〔蒙、蒙、蒙〕梦〔梦〕面〔面〕庙〔庙〕灭〔灭〕蔑〔蔑〕亩〔亩〕 N

古代文学史繁体字汇编

古代文学史繁体字 嗳(噯) ǎi〔嗳气〕打嗝儿,胃里的气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 叹词,表示否定或不同意:嗳,别那么说。 ài叹词,表示懊恼、悔恨:嗳,我真不该来! āi同“哎”。 嫒(嬡)ài〔令嫒〕尊称别人的女儿。亦作“令爱”。 叆(靉)ài〔叆叇〕云彩很厚的样子。 yǐ〔叆〕义同“依稀”,仿佛,不很分明的样子。 瑷(璦)ài〔瑷珲〕地名,在中国黑龙江省。今作“爱珲”。 暧(曖)ài日光昏暗:暧暧。暧昧(a.幽暗;b.态度、用意不明朗;c.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隐蔽。 罴(羆)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耙()bà把土块弄碎的农具。用耙弄碎土块:这块地耙两遍了。 pá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耙子。齿耙。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谪zhe 阳平 〈动〉 (1)(形声。从言,从啇,啻(chì)声。“啇”义为“针对的”。“言”与“啇”联合起来表示“针对某人所发的言论”。本义:针对罪犯所作的判词) (2)同本义 (3)又如:谪疑(指摘怀疑);谪我(谴责我);谪骂(责骂);谪谴(谴责);众口交谪 (4)降职并外放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5)又如:谪降(降级下放到边远地方);谪发(发配边疆);谪官(谪宦。谪吏。被贬降的官吏) 〈名〉 (1)被罚戍边的罪人 徙谪实之初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2)缺点;过失 善言无瑕谪。——《老子》[1] (3)谪刑:秦代流放刑的一种,将犯人迁往边远地区的刑罚,适用于犯罪的官吏。 谫jian 上声 <形> 浅薄 能薄而材谫。——《史记·李斯列传》 又如:谫能(浅薄的才能);谫识(识见浅陋);谫智(低下的智力);谫愚(浅薄愚笨) 谫陋浅陋 见闻谫陋 谮zen 去声

繁体字对照表

《书法最常用字繁体、异体、古今字对照表》 ●並,并,併:古代完全不通用。并,併是同义词,“兼并”的意义写作并、併, 不写作並;“一起”的意义写作並,並排;很少写并、併;“依傍”的意义只写作 並;“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併。 ●“为”统一替换为“爲”,爲、為为古异体字。 ●才,纔:“才能”之意,用才;“刚刚”、“方才”、“仅仅”之意,用纔。 ●采,採,寀,埰,棌:“摘取”的意义写作採;“卿大夫受封土地”的意义写作寀,埰例词:寀地,寀邑;“栎树”,又叫“柞树”的意义写作棌。例词:棌椽。 ●彩,綵:古代是两个字;綵仅用于彩色丝织品;“彩色”、“光彩”用彩。 ●抄,钞,杪:“掠夺”,“抄写”之意用抄;“末尾”、“最后”之意用钞(杪),读miao3声例词:教行于钞; ●沈,沉:沉古代写作沈,但沈没一般写作沉没。 ●冲,衝:古代是两个字:空虚、谦虚、年幼之意用冲(沖)。例词:大盈若冲;谦冲节俭;方年冲貌……交通要道、冲击、向着、对着之意用衝。例词:天下之衝;衝撞;首衝南方,要衝,衝水,衝動,衝撃。 ●丑,醜: “地支”用丑,子丑寅卯;美丑、厌恶、丑角等时用醜,醜陋,醜悪。 ●仇、讎:地名、姓氏用仇;仇恨、仇敵可用讎,報讎,讎人。 ●斗,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載斗量、烟斗、斗膽、漏斗;争斗、战斗用鬥:鬥牛士、鬥智鬥勇。

● 厄(戹)、阨、轭(軛):——古代是三个字,厄,困苦意,厄运;阻塞、险要地势、狭隘等一般写作阨;轭(軛),牛马拉车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范,範:古代是两个字,作姓时只能用范,范仲淹;模範、范例则用範。 ●丰,豐:古代是两个字,丰一般只用于形容容貌和神态,例词:丰采、丰姿、丰韵、丰儀;豐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事物,豐産,豐收,豐富。 ●復,複,覆:複,有“夹衣”,“繁复”,“重复”之意;復,有“回来,回 去”,“报复”,“再,又”,“回答”,“免除赋税”之意;覆,有“遮盖”,覆 盖,“翻转过来”,“颠覆”之意;複的“夹层的”,“重复的”意思,覆的“翻过来”的意思,可以写作復;復的义项不能写作複。 ●干,乾,幹,榦:“天干地支”用干;“冒犯”“干预”用干,例词:干戈;“干湿”用乾例词:乾杯、乾旱,乾净,乾燥;“树干”用榦例词:樹榦、骨榦、榦流;“才干”用幹例词:才幹、幹活、幹練、幹部、骨幹。 ●谷,穀:“山谷”用谷,姓氏用谷;“粮食”、“俸禄”用穀,穀子,稻穀。 ●館,舘:“宾馆,客舍”用舘,图书舘、旅舘、博物舘;“饭馆”用館。 ●盡,儘:“尽头”、“顶点”、“全部”,用盡,例如:盡可能,盡善盡美,滿城盡帶黃金甲,尽心盡力,盡頭,物盡其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儘着三天把活干完;先儘旧衣服穿,儘着老人先上车;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和“最”相似的意思,儘北边、儘南頭。 ●歷、曆:歷:例字:歷史、經歷、閱歷、歷代、歷年、歷歷在目;曆:例字:曆法、曆書、日曆、曆象,庆曆四年春。 ●志、誌:“志氣”之意時用志;“雜誌”、“墓誌”等用誌。

中文简体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全字集繁體字簡體字對照表: 一丁七切刈刉刊丑丐不張弶強弸弹承技並 一丁七三下丈上丑丐不丙世丕且丘丞丢孢 中肝丸丹强乃久么之尹弻弼弽抁抂乖乘乙九也乞抃乳乾亂了予事二于云井互五抄些亞基 中串丸丹主乃久么之尹乍乏乎乒乓乖乘乙九也乞乩乳干乱了予事二于云井互五亘些亚基 亡亢抅抆抇肞享京亭亮毫亶人仁什仆仇仈仉今介仂弾弿彀彁彂彃彄彅彆彇仝抈伉伙伊伕伍亡亢交亦亥亨享京亭亮毫亶人仁什仆仇仍今介仄仂以付仔仕他仗代令仙仞仝仿伉伙伊夫伍 伐休伒伓伔伕伖众优伙伎忤仱伀价肟肠股肢肣肤肥肦肧肩肨肪佈肫肬肭肮肯但佣作你伯 伐休伏仲件任仰仳份企伎忤仱伀价位住伫佗佞伴佛何估佑佐伽布伺伸佃彛似但佣作你伯 低伶余佝体佚佟亭亮亯亰亱亲亳亴亵亶亷倂侈佩佻侖佾侏侘佼佶侉侑亯亰亱亲亳亴保促侶低伶余佝体佚佟佯依侍佳使佬供例来侃佰倂侈佩佻仑佾侏侘佼佶侉侑信侵侯便侠俑保促侣 俘俟俊俗侮俐俄係俚俎俞侷倌倍傲俛俯倦倥俸倩倖倆值借倚倒們俺倡倀倔倨俱個候倘修 俘俟俊俗侮俐俄炐俚俎俞局倌倍傲俛俯倦倥俸倩幸俩值借倚倒们俺倡伥倔倨俱个候倘修 倭倪俾倫倉偺俳倞倅倇倓提倜倏偽停假偃偌做偉健偶偎偕偵側偷偏菞傍傅備傑傀傖傘俲傜倭倪俾伦仓咱俳倞倅倇倓提倜倏伪停假偃偌做伟健偶偎偕侦侧偷偏家傍傅备杰傀伧伞俲傜 傭債傲傳傴債傶傷傸傹傴僂僉僧僮僭僚僕像僑僱骺骻骼骽骾骿髀儆儇儌髁儒儘儔儐儕優 佣债傲传仅倾催伤傻偬伛偻佥僧僮僭僚仆像侨階亿仪僻僵价侬侩儆儇儌俭儒尽俦傧侪优 償儡儲儳儷齨齩兀仌仍彈彉光彉兆先兌克免兔兒兜競入从兩八仏仐仑共兵具其典兼冀彊再彋偿儡储儳俪俨傥兀元允充兄光兄兆先兑克免兔儿兜竞入内两八六兮公共兵具其典兼冀冉再册 冒冑冕最仒冠冤冥冦冪彌冰冱冶冷冽冼冧冨冩冪凄淒凜凝几凰凱凵仓彍彎彏函刀刁刃仔刈彐冒冑冕最冗冠冤冥冢幂冬冰冱冶冷冽冼冻凌准凋凄凄凛凝几凰凯凵凶凹出凸函刀刁刃分刈刊 列刑划刓冸冹冺冻冼刻券刷刺到刮制剁剎剃削前刺剋則冫冬冭冮冯剪副割剴創剶剿剷剽劃劇列刑划刎别判利删刨刻券刷刺到刮制剁剎剃削前刺克则剖剜剔刚剥剪副割剀创剩剿铲剽划剧 劈劉劊劋劑刂彑归劣冽冾冿净劭劾勉勃勁勒務勘動剷剸募勦勤勢勳勵勸勺勻勾勿当彔匈匍匐劈刘剑刽剂力加功劣劫助努劬劭劾勉勃劲勒务勘动劳胜募剿勤势勋励劝勺匀勾勿包匆匈匍匐 匏刃化录匙彖匡匠凁冰匭匯匱匹匿區十刄千午升卅廿彗彘彙卒協卓卑南博刅卞彚彛卦彜彝印匏匕化北匙匝匡匠匣匪匦汇匮匹匿区匾十千午升卅廿仟半卉卒协卓卑南博卜卞卡占卦卯卮印 危凂凃卷卸卹卻冱厂厄厚冲决厥厭厲彞卂分友及反卺卻卼叛冴叡黡口古右召叮叨叼司叵叫另危即卵卷卸恤却卿厂厄厚原厝厥厌厉去参又友及反取叔受叛叟叡丛口古右召叮叨叼司叵叫另 只史叱台句叭卲即却卵卶卷卸卹卺卻卼卽卾卿厀凄吞吾否呎吧呆呃吳呈呂君吩告吹吻吸吮吵只史叱台句叭吉吏同吊吐吁吋各向名合吃后吆咤吝吞吾否呎吧呆呃吴呈吕君吩告吹吻吸吮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 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 先秦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唐宋文学 元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 诗:古体诗、近体诗 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 词 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戏曲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 1 识记繁体字 2 断句与标点 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 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 1 熟读多背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 2 掌握线索 第一讲唐诗概论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 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 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 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 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 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 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 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 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 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 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

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 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 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 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 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 后期(咸通——唐亡) 四《全唐诗》 第二讲初唐诗歌 一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二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时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一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勃代表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代表作为《从军行》。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三讲盛唐山水田园诗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隐逸文化 1 隐逸的文化根源 2 盛唐时期隐逸的表现:中国古代隐逸方式的多元化 由隐而仕 由仕而隐 边仕边隐 二王维的《渭川田家》与《山居秋瞑》 诗情:清淡幽静、缥缈空灵的诗歌境界 画意: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 音乐美:善于捕捉自然的音响与声息 禅趣:超然出世的情怀与寂静的境界 三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 第四讲盛唐边塞诗 一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时期的边塞战争 1 唐代的对外用兵政策 2 文人们的从军风尚 二高适的《燕歌行》 《燕歌行》综合了作者的见闻,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四字吉祥语 观海听涛、和风朗月、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惠风和畅、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甘苦自知、和气致祥、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唯善是宝、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仁者不忧、云鹤游天、知足者富、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天道酬勤、天朗气清、博雅达观、笔歌墨舞、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放下便是、浮生若梦、江山入画、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临海听涛、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怡然自得、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百福具臻、福寿康宁、瑞启德门、鸿喜云集、福至心灵、门潭赠庆、恭喜发财、五谷丰登、福齐南山、福寿双全、

福寿年高、福惠双修、德门积庆、升祺骈福、潭祉迎祥、福祉骈蕃、五福齐全、三阳开泰、祥瑞福辏、福禄长久、潭祺迪吉、华星凝辉。 双字吉祥语 欢畅、昌盛、兴隆、鸿喜、寿祺、百福、步云、宝源、宝和、存德、诚信、畅春、大发、大盛、得利、道亨、鼎泰、德和、德昌、凤和、福安、福寿、福和、广远、广雅、广益、观仁、观文、合盛、华盛、和祥、厚孚、厚康、恒德、恒孚、鸿运、鸿福、鸿源、金福、聚兴、骏兴、谦益、勤和、瑞隆、天发、天福、通顺、万顺、馨德、永盛、志成、致远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祝寿语: 万寿无疆、百龄眉寿、返老还童、寿如南岳、千岁之桃、 松鹤舞凤、美意富贵、麻姑酒满、天保九如、期颐之寿、 南山献颂、算衍春龄、福海寿山、荣跻七秩、年登大耋、 贺喜语: 天伦之乐、鸾凤和鸣、比翼齐飞、珠连璧合、芝兰千载、洞房花烛、秦晋之好、琴瑟永偕、紫气东来、吉星高照、

常用简体字繁体字对照表

一画 一乙 二画 二十丁厂七卜人入八九几儿了力乃刀二十丁廠七卜人入八九幾兒了力乃刀 又又 三画 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与万上小三於乾虧士工土才寸下大丈與萬上小 口巾山千乞川亿个勺久凡及夕丸么广口巾山千乞川億個勺久凡及夕丸麼廣 亡门义之尸弓己已子卫也女飞刃习叉亡門義之屍弓己已子衛也女飛刃習叉 马乡----馬鄉 四画 丰王井开夫天无元专云扎艺木五支厅豐王井開夫天無元專雲扎藝木五支廳 不太犬区历尤友匹车巨牙屯比互切瓦不太犬區歷尤友匹車巨牙屯比互切瓦 止少日中冈贝内水见午牛手毛气升长止少日中岡貝內水見午牛手毛氣升長 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介父从今仁什片僕化仇幣仍僅斤爪反介父從今 凶分乏公仓月氏勿欠风丹匀乌凤勾文兇分乏公倉月氏勿欠風丹勻烏鳳勾文 六方火为斗忆订计户认心尺引丑巴孔六方火為鬥憶訂計戶認心尺引醜巴孔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 隊辦以允予勸雙書幻 五画玉刊示末未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玉刊示末未擊打巧正撲扒功扔去甘世 古节本术可丙左厉右石布龙平灭轧东古節本術可丙左厲右石布龍平滅軋東 卡北占业旧帅归且旦目叶甲申叮电号卡北佔業舊帥歸且旦目葉甲申叮電號 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叹四生失禾丘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嘆四生失禾丘 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令用甩付仗代仙們儀白仔他斥瓜乎叢令用甩 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印樂句匆冊犯外處冬鳥務包飢主市立 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閃蘭半汁匯頭漢寧穴它討寫讓禮訓必 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发議訊記永司尼民出遼奶奴加召皮邊發 孕圣对台矛纠母幼丝 孕聖對台矛糾母幼絲 六画 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执巩圾扩扫地式刑動扛寺吉扣考托老執鞏圾擴掃地 扬场耳共芒亚芝朽朴机权过臣再协西揚場耳共芒亞芝朽樸機權過臣再協西 压厌在有百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壓厭在有百存而頁匠誇奪灰達列死成 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劣光当早夾軌邪劃邁畢至此貞師塵尖劣光當早 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吐嚇蟲曲團同吊吃因吸嗎嶼帆歲回豈

常见简体字与繁体字对照表大全1

A 碍礙肮骯袄襖爱愛B 坝壩板闆办辦帮幫宝寶报報币幣毙斃标標表錶别彆卜蔔补補罢罷备備贝貝笔筆毕畢边邊宾賓C 才纔蚕蠶灿燦层層搀攙谗讒馋饞缠纏忏懺偿償厂廠彻徹尘塵衬襯称稱惩懲迟遲冲遲丑醜出齣础礎处處触觸辞辭聪聰丛叢参參仓倉产産长長尝嘗车車齿齒虫蟲刍芻从從窜竄 D 担擔胆膽导導灯燈邓鄧敌敵籴糴递遞点點淀澱电電冬鼕斗鬥独獨吨噸夺奪堕墮达達带帶单單当當当噹党黨东東动動断斷对對队隊E 儿兒尔爾 F 矾礬范範飞飛坟墳奋奮粪糞凤鳳肤膚妇婦复復发發发髮风風 G 盖蓋干乾赶趕个個巩鞏沟溝构構购購谷穀顾顧刮颳关關观觀柜櫃冈岡广廣归歸龟龜国國过過H 汉漢号號合閤轰轟后後胡鬍壶壺沪滬护護划劃怀懷坏壞欢歡环環还還回迴伙夥获獲华華画畫汇匯汇彙会會 J 击擊鸡鷄积積极極际際继繼家傢价價艰艱歼殲茧繭拣揀硷鹼舰艦姜薑浆漿桨槳奖奬讲講酱醬胶膠阶階疖癤洁潔借藉仅僅惊驚竞競旧舊剧劇据據惧懼卷捲几幾夹夾戋戔监監见見荐薦将將节節尽盡尽儘进進举舉 K 开開克剋垦墾恳懇夸誇块塊亏虧困睏壳殻 L 腊臘蜡蠟兰蘭拦攔栏欄烂爛累纍垒壘类類里裏礼禮隶隸帘簾联聯怜憐炼煉练練粮糧疗療辽遼了瞭猎獵临臨邻鄰岭嶺庐廬芦蘆炉爐陆陸驴驢乱亂来來乐樂离離历歷历歷丽麗两兩灵靈刘劉龙龍娄婁卢盧虏虜卤鹵卤滷录録虑慮仑侖罗羅 M 么麽霉黴蒙矇梦夢面麵庙廟灭滅蔑衊亩畝马馬买買卖賣麦麥门門黾黽 N 恼惱脑腦拟擬酿釀疟瘧难難鸟鳥聂聶宁寜农農 P 盘盤辟闢苹蘋凭憑扑撲仆僕朴樸 Q 启啓签籤千韆牵牽纤縴窍纖窃竊寝寢庆慶琼瓊秋鞦曲麯权權劝勸确確齐齊岂豈气氣迁遷佥僉乔喬亲親穷窮区區R 让讓扰擾热熱认認

S 洒灑伞傘丧喪扫掃涩澀晒曬伤傷舍捨沈瀋声聲胜勝湿濕实實适適势勢兽獸书書术術树樹帅帥松鬆苏蘇虽雖随隨啬嗇杀殺审審圣聖师師时時寿夀属屬双雙肃肅岁嵗孙孫T 台臺态態坛壇叹嘆誊謄体體粜糶铁鐵听聽厅廳头頭图圖涂塗团團椭橢条條W 洼窪袜襪网網卫衛稳穩务務雾霧万萬为為韦韋乌烏无無X 牺犧习習系係戏戲虾蝦吓嚇咸鹹显顯宪憲县縣响響向嚮协協胁脅亵褻衅釁兴興须鬚悬懸选選旋鏇献獻乡鄉写寫寻尋 Y 压壓盐鹽阳陽养養痒癢样樣钥鑰药藥爷爺叶葉医醫亿億忆憶应應痈癰拥擁佣傭踊踴忧憂优優邮郵余餘御禦吁籲郁鬱誉譽渊淵园園远遠愿願跃躍运運酝醖亚亞严嚴厌厭尧堯业業页頁义義艺兿阴陰隐隱犹猶鱼魚与與云雲 Z 杂雜赃贜脏臟凿鑿枣棘灶竈斋齋毡氈战戰赵趙折摺这這征徵症癥证證只隻致衹制製钟鐘肿腫种種众衆昼晝朱硃烛燭筑築庄莊桩樁妆妝装裝壮壯状狀准準浊濁总總钻鑽 郑鄭执執质質专專 简化偏旁 讠言(20) 饣食(21) 昜(22) 纟糹臤 只戠钅釒(23) 巠 呙咼

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齐名,主要指其诗文,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 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反映了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计:李端、卢纶、钱起等十人。但后来一些文献记载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历十才子又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大历诗人的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卢纶、钱起。 乐府 乐府——最初指音乐机关,汉初已经有乐府,汉武帝时扩大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这样它就转化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质的诗体。到了唐代,乐府逐渐脱离了音乐,而更关注社会内容,白居易倡导了著名的“新乐府”运动,乐府从而又转变成了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建安风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