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部编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部编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清朝初期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乾隆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只保留军机处。

问题:通过和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比,你能说说军机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了皇帝权力吗?

思路:在组成人员方面,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更加容易控制

在决策方面,军机处没有决策权,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着皇权。

问题:通过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比较,我们发现军机处让皇帝的权力比清朝初年了更大的强化。那么清朝皇帝的权力与其他时期进行比较,是否也得到了加强呢?请大家研究一下老师

提供的两则材料,概括说明军机处在加强皇权方面还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马戛尔尼记录陪同官员)“一路同行,吾见其每日必收发文书多件……至于华人传递文书之迅速,则诚有出吾欧人意料之外者。大约为程一千五百英里,费时不过十日或多至十二日”。……军机处的公文,依据其内容的重要性,制定出每日发送历程,或三百里、四五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关于接待英使的事,乾隆帝给有关督抚及接待钦使徵瑞叠发上谕,此类公文,不止一次地下令“将此由五百里各传谕知之”。

——冯尔康《乾隆年间下层民众生活状况、心态与皇帝崇拜》材料三:从前做皇帝,外面送给皇帝的公事,先送到六部,皇帝拿出来的公事,六部也一定得先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是有关经济财政问题的,送给江苏巡抚,连户部大臣也不能看。……如是则一切事情,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生关系,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思路:命令传达效率高、保密性强、帮助皇帝直接操纵各级官员。

师:通过军机处,清朝皇帝牢牢控制了帝国的权柄。有人将中国古代君臣对话的姿势进行对比发现,秦汉时期君臣之间尚可坐而论道,到了两宋大臣变成站着和皇帝说话了,明清时期官员只能跪着上奏,清朝尤其是军机大臣,只有跪受笔录的义务。姿势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地位的变化,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而皇帝的权力越来越高。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到达了顶峰。

二、一个禁锢思想的牢笼

师:马戛尔尼对清朝政府曾经做出这样一个判断: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想凌驾于各国之上,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问题:清政府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人民智力的进步”?

大兴文字狱、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编纂书籍。收缴销毁对清朝不利的书籍。

让我们来看两个文字狱的例子:

材料一:翰林院学士徐骏写有一句赠别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乾隆皇帝认为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统治。徐骏被杀。

材料二:大臣胡中藻写的一首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皇帝看了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被牵连。

问题1:请根据这两个案例,给文字狱下一个定义。你认为文字狱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2:我们不妨开一个脑洞,假如李白生活在清朝前期,他的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能被如何曲解?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清朝会诞生如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吗?为什么?

思路:在文字狱的阴影下,清朝文人只能小心翼翼地遣词造句,揣摩统治者的想法,不能随意发挥,更不敢针砭时弊。

师:在文化方面,清朝依然尊孔崇儒,并且在科举考试中沿袭了明朝八股取士。乾隆命人收集整理全国书籍,编成《四库全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整理做出了贡献,但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也毁禁了很多了书籍。

举两个例子:明朝军事著作《军器图说》罗列了各种火器,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等,因涉及明末抗清内容而被焚毁。《水浒传》被乾隆以“诱以为恶”为名列为禁

书,禁止翻译为满文。

问题:你认为清朝实行这些文化专制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目的:控制人们思想,培养顺民,防止叛乱,维护清朝统治。

影响:将会阻碍学术、思想、科技的发展,阻碍知识的传承。

三、一个问题重重的社会

师:在清朝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之下,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秩序井然,马戛尔尼认为清朝政府就像一架庞大机器一样,运转有序。但是英国使团在和清朝官员接触的过程中很快发现了这架机器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马戛尔尼的经历。

材料:马戛尔尼离京之际,将自家所乘之车派人送给和珅(时任军机大臣),和珅回信拒收,但是并没有将马车发还,马戛尔尼乃去函索要,却没有得到回音。这就是和珅收礼的高超伎俩。收受外宾贿赂是极其诡秘之事,一般不会败露。

介绍和珅的贪污情况(作为主管官员人事的吏部尚书收受贿赂)。补充材料:乾隆时期官员尹壮图:“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经过各省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

提问:

问题2:

下级官员为什么要贿赂和珅?

引导: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这个国家中,权力是自上而下授予的,下级官员想要获得更好的仕途必须仰赖上级官员。越接近皇帝的人,越能得到皇帝信赖的人拥有的权力越多,因此,所有官员的眼睛都是向上看的,如何获得上级的欢心成为大部分官员的目标。对于官员们而言,讨皇帝一人欢心可比讨天下百姓欢心容易的多。对于官员来说,他们最惧怕的又是谁?是皇帝。可皇帝高高在上,只是一个孤家寡人,皇帝两只眼睛可看不到所有官员的问题。蒙蔽皇帝一人也比蒙蔽天下百姓容易得多。于官员眼中不再有黎民苍生,所以官场相互勾结,对上欺瞒朝廷,对下压榨百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搜刮的那都是民脂民膏啊。腐败的不仅是个别官员,而是整个官僚体系。谁应该为此负最终的责任?

皇帝?

皇帝也只不过是制度的产物,最终的责任应该归咎于让皇帝拥有近乎无限权力的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师:贪官污吏就像蛀虫一样寄生在这个国家的机体上,他们膏肥体壮,吸取的都是百姓的血汗、国家的财富,时间一长,清朝的财政一定会出现严重问题,国力必然走向衰退。

除了政治腐败之外,英国使团还记录了这样一些现象:

材料一:使团成员巴罗这样描绘他所见到的中国军队:在一些地方,士兵列队出来迎接英国特使。如果天暖,他们手中操练的会是蒲扇而不是火枪。在另一些地方,我们看到士兵单列成队,非常自如地双膝跪地迎接特使,在他们的长官下令起立之前,他们都保持这种姿势。如果我们的到访是出其不意,他们总是一片慌乱,匆忙从营房中拿出节日礼服。他们穿上这些服装后,与其说像战场武士还不如说是跑龙套的演员。他们的绣花背心,缎面靴子和蒲扇看起来笨拙不堪又女气十足,与军人气质格格不入。

材料二:斯当东说,他在中国所见到的房子,只有两种,一种是大富之家,一种是贫寒人家。“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也有很少一些高大、油漆装饰的房子,可能是富有者的住所。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

材料三:“他们的房屋是四面泥墙,屋顶铺芦苇、稻草或高粱杆,房屋外一般都是土墙围绕,

或者说结实的高粱杆篱笆屋内用草席分成两间,每间墙上开一小孔通风和进光线。……(冬天)缺乏燃料、衣服,甚至无庇护所,据说成千上万的人被冻死饿死。”

问题:这些材料反映了哪些严重问题?

思路:军备废弛,军纪涣散、社会贫富差距严重,广大民众生活困苦。

四、一个自我封闭的国策

师:马戛尔尼在避暑山庄见到了乾隆皇帝,除了向乾隆贺寿外,还要求扩大与清朝的贸易往来,并代表英国政府提出六项请求。乾隆全部拒绝。

乾隆皇帝的回复是这样的:“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问题1:乾隆皇帝态度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问题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底气”是什么?反映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思路: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是一种妄自尊大的心态。问题3:根据课本内容回答,闭关锁国政策是否完全断绝与外界交流?为什么?

思路:不是完全断绝,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保留广州十三行负责对外贸易。

出示材料:

材料一: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又将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乾隆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乾隆问题1:通过材料探究,清朝统治者担心开放沿海会产生什么后果?

思路: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统治。

问题2: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思路:维护统治

问题3:乾隆皇帝的担心是否有道理?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英国的请求(部分):

1.将贸易扩展到舟山、宁波和天津。

2.照俄罗斯人之先例,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所货栈,以销售货物。

3.于舟山附近指定一未经设防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存放货物及停泊船舶。

思路:有道理,第三点请求有明显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意图。

引导:拒绝这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抵御西方殖民侵略的作用。

师:马戛尔尼的请求被拒绝了,乾隆最后也不耐烦地让英国使者赶紧离开中国。他对马戛尔尼带来的科技产品背后的科学知识茫然无知,并且毫无兴趣。至于英国人为什么如此迫切地想要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清朝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假如清朝统治者有一点好奇心,派出使者前往英国,他将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结合图片讲解: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国颁布了一部《权利法案》。1765年(乾隆三十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785年(乾隆五十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并运用于生产领域,工业化浪潮席卷英国乃至欧洲。

合作探究:对比此时的清朝与英国,马戛尔尼对清朝人“正在变成半野蛮人”的评价是否准确?为什么?

思路:科技文化方面:英国科技迅速发展清朝科技文化发展受到限制

政治制度方面:英国开始建立起民主政治清朝在强化封建君主专制,政治日益腐败生产力水平方面: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清朝依然发展封建小农经济,制造水平停留在

手工工场阶段

引导:通过对比发现,清朝无论在科技、政治制度还是生产力水平方面已经全面落后,在一个进入更高层次文明的国家眼里,清朝的确已经显得蒙昧和野蛮了。

师:在闭关锁国政策之下,清朝无法深入接触新的先进文明,还狂妄自大地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世界文明的中心,势必将更加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而清政府想要用筑起篱笆的方式抵挡住西方殖民侵略的脚步注定无法成功,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总结:

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矛盾加剧

清朝巩固统治实行文化专制统治阻碍思想文化的发展走向衰败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潮流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随着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君主集权不断加强等,并引导学生探究其加强君主集权的原因。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理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部分: 1.满族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2.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管辖广大疆土,保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续多年,堪称清朝创造的一个奇迹。其中政治上的严密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本课知识对了解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利用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评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且进行资源整合。 (2)展示探究题,启发学生思考。 (3)通过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小故事,历史短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完整版)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清朝初期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乾隆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只保留军机处。 问题:通过和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比,你能说说军机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了皇帝权力吗? 思路:在组成人员方面,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更加容易控制 在决策方面,军机处没有决策权,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着皇权。 问题:通过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比较,我们发现军机处让皇帝的权力比清朝初年了更大的强化。那么清朝皇帝的权力与其他时期进行比较,是否也得到了加强呢?请大家研究一下老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材分析: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是2016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20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就是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表现。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也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历史的尽头。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吏治腐败,军备废弛,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和叛逆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文字狱和清朝贪官污吏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

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闭关锁国的恶劣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说出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史实和造成的恶劣影响;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认识“闭关锁国”的影响。 3.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点 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收集史料,讲故事等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

(完整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临泉二中历史组:史云龙)【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会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 【教学重难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情境导入、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用具】 课本、多媒体、粉笔、黑板 【课堂教学】 [课程导入] 利用《凤阳花鼓》片段导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设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1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 军机处设立的作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君主专制在清朝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清朝统治者是怎样实现文化专制统治的?清朝走向衰败有那些表现?本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讲授新课 (一)、军机处的设立 ①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实质: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阅读“相关史事” 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 权力达到顶峰。 出示三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这是北京故宫里在隆宗门内的军机处,靠近当年雍正帝寝宫养 心殿。军机处是军机处大臣的值班房,内部陈设简单。人员精 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 外人不得窥视其活动及文件。即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 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经其讨论,而且一旦决策,皇 帝也不能改变。)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 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 同意,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目的:君主专制加强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一、教材 1.教材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提供废除丞相的有关材料,学生了解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的史实。(2)通过教师讲解内阁制度的发展,学生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 (3)通过阅读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学生知道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军机处的设置。(4)通过列举宰相和内阁职能、品级等差异以及相关史料分析,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学生逐渐掌握历史材料的领会与诠释的能力。 (5)通过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生逐渐培养起辩证看待历史事件,以及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开展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学生结合教科书内容与课外史料分析,提高自身理解、归纳史料的能力,逐渐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皇权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2)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学情 在初中的中国古代史学习中对明清两代在君主专制加强方面的史实有了初步了解与认识。但对于具体的君主专制加强方面理解不够深入,依旧停留在史实识记层面。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走向与脉络,为理解其在明清的高度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同时,经过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已具有对文言文史料的初步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可以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解读史料,并结合课本从中归纳、提炼知识要点,加强对重点内容的掌握。 三、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分析归纳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阅读并分析历史材料中,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29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第六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清朝在盛世景象下所隐藏的巨大危机。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理解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原因及后果,感受明清时期所创造的辉煌盛世,为后面学习中国近代史,深刻认识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学生进行的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明清时期的主要成就,如故宫、长城、“康乾盛世”等内容都有所了解,但知之不深,所以可以通过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认识,并能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初一学生对归纳、总结历史现象的能力还较低,但可以对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所以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史实、图片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再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逐步形成对历史现象的整体把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两朝建立的史实,了解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认识这些措施,使明清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图表资料、观看图片等过程,知道“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等内容,初步理解明朝皇权强化使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走向僵化和政治腐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清朝的君主专制独断统治已经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了解文字狱、八股取士和君主专制之间的关系,它们既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又遏制了思想,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极大推动了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并从中学会研读、分析史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北京故宫、明长城的修建历史,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进一步体会其建筑特点所反映的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政治特征。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找出七年级中国历史上下册中有关君主集权的内容,摘抄出朝代、人物、想法或措施。 ②上网搜索有关君主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提出、施行,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做法。 5、教师课前准备: ①上网搜索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做法,按时间线索整理。 ②搜索有关清朝文字狱的内容和某些案件。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的文字狱及其危害。通过纵向比较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措施的信息收集,使学生学会整理历史线索、纵向比较并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文字狱”的社会危害性,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通过对君主集权制度的历史学习,认识到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君主集权的强化》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清朝的建立以及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样也是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朝代。设置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令的上传下达,也同样使得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再加上文字狱的打击,使得读书人渐渐沦为封建王朝的奴隶,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灭亡。我国的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至清而止,虽说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君主集权的强化使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命运越来越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素质,这一点是重大的原因。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他们对于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无法很好的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来整理历史脉络,要分析君主集权的利弊作用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予以及时的点拨、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历史,以史为鉴。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备:5.25 上:5.2 课题:《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清朝中期社会矛盾的加剧、闭关锁国基本史实。 目标2:说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并分析其影响,认识君主专制在清朝的极端强化。 目标3:说出由于清朝专制的极端强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目标4:阅读材料,分析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视频导入:军机处 军机处是何时设立的?为什么设立这个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吧。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

字狱与文化专制、清朝中期社会矛盾的加剧、闭关锁国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归纳出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总结军机处设置的作用及中央权力的归属,并说出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阅读教材,说出清朝文化专制的表现;归纳“文字狱”的定义;结合案例,说出文字狱的危害。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在探究问题单上填写答案。 教师讲解给出答案。 3.阅读教材,说出清朝文化专制的表现;归纳“文字狱”的定义;结合案例,说出文字狱的危害。 生:文字狱;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销毁禁书。 师:《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 文字狱定义: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

最新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 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精品练习(有答案新人教版)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 2.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两朝统治者都采取的措施是( ) 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八股取士③大兴文字狱 ④设立军机处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4.明朝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为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清朝时,有人因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统治者认为

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现象 B.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现象 C.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的现象 D.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现象 5.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 A.《浅析“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雍正帝与军机处》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6.钱穆曾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我国历史上与这一说法最相符的时期是 (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7.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精品教案

学校:许昌县一高学科:历史编写人:戴永健审稿人:戴永健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政治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特点之二是:具有总结性的作用和地位。明清时期已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空前强化时期,且逐步走向衰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设三司,废丞相;内阁制度的由来及演变;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2.了解明清在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归纳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并提炼有效信息,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三、、重点及难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夏庄中学张光强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清军入关的含义和满族入主中原的史实,知道清朝的建立时间和都城。 知道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等机构的功能和文字狱的强化。 (2)了解文字狱与君主专制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理解军机处设立和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君主集权在清朝从制度上,思想上都得到了极端强化。 (2)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遏制了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 难点:认识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 三、课内探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现今荧屏上的国产古装剧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场景》和《不同朝代官员上朝礼仪变化图》说明: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大臣地位不断下降,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引导学生回忆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课题《君主集权的强化》。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板块:清朝的建立 教师介绍我国历史上共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和清朝)展示《明朝疆域图》引出明朝时在中国东北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女真。从女真的强大到入主中原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位重要人物。展示表格一。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回答表格内容后,教师点拨:清朝于1636年建立,都城在盛京。1644年,清军入关前,明朝已被推翻。 第二板块: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过渡:清朝建立后,统治者是如何加强皇权的?展示表格二。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两大措施影响的关键词。学生及时巩固记忆。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可联系军机大臣的职责来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要求人人都要发言。教师及时对交流的过程进行指导。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精讲点拨。(运用图示和视频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其原因。) 教师强调: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集权的重要工具,这样国家的军政大权就由多人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教师展示《审判文人》、《处决文人》、《我有罪吗?》引出文字狱的含义。学生结合课本文字狱的案例理解。教师介绍清朝文字狱达到顶峰,补充说明:大兴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方面实行的专制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君主集权的极端强化。 (三)知识建构,巩固检测

第20课教案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的课名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那么君主专制是如何建立并完善、强化的呢?清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图片展示

南书房北京故宫军机处 2.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提示: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史料解读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4.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基本情况、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提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的文字狱和之前明朝的八股取士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1)不同点:①具体内容不同:文字狱是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八股取士是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②影响不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从小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相同点:它们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手段,对中国社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5.史料解读 清朝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巨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清朝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部分,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7.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8.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秦、汉、明、清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哪些措

人教版七下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七下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学习目标】 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学习重点】 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难点】 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清初,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但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阻碍了中央集权。 想一想: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2.职责: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清代史学家赵翼

军机大臣的任务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想一想:沈阳故宫和乾清宫在建筑布局和设置上反映出什么问题? 结论:在沈阳故宫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时,皇帝坐在中间的大政殿里,处于中心位置;议事大臣还能坐在甬道两边的“十王亭”里,位置也很重要。沈阳故宫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在北京的乾清宫、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在地上了,因此,乾清宫与军机处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 3.评价: 辩一辩: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军机处的设立,一方面,军国事务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扼杀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但是,军机处的设立并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它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4.总结概况: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知识点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如何加强的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如何增强的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一目,主要叙述明太祖增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一,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具体表现为废除元朝行省制,在地方设“三司”,即布政司:洪武九年(1376)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比布政使高。其后,布政使的职权渐小,至清代仅为督抚的僚属,专管一省的财赋和民政。康熙六年(1667)后,每省仅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为从二品官。布政司俗称藩司,布政使俗称藩台;都指挥司:五代宋元时期即有都指挥使,均为统兵将领。明朝设都指挥使司,掌一省的军政;按察司:唐景龙二年(708)置十道按察使,分察各地。开元二十二年(734)改称采访处置使,后又改为观察处置使。宋以诸路转运使兼按察,专主巡察,别有提点刑狱官。元置提刑按察使,后该为肃政廉访司。明朝仍建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为一省司法长官。清朝沿用。又名臬司。俗名臬台、廉访。清末改为提法使。三司分别掌管军政、行政和财政,并分别隶属于中央相关部门。其二,集中央权力于皇帝。具体表现为废除丞相制,权分六部。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能够辅佐皇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明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 二、“内阁的出现”一目,主要叙述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设立内阁制度。如前所述,明太祖忌大臣权重,自洪武十三年杀胡惟庸后,不设宰相。但“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的矛盾。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于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置诸殿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永乐初年,选翰林院讲读、编撰等入阁,参与机务,称内阁,无官属。明中叶以后,职权渐重,兼领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兼决策机构。后内阁地位日益提升,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更是权倾朝野。即使内阁权力日盛,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后者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仅仅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所以,即使有人认为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权力与前代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三、“军机处的设立”一目,主要叙述清代增强君主专制的情况。清朝是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体而建立的封建朝代。满族原居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在入关取代明朝以前,虽已建元立国,但社会发展阶段较之关内汉族要低得多,体现在政治制度中,那种带有奴隶制或早期封建制的贵族军事民族色彩的内容,直到入关后相当长时期里,仍在中央决策系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君主专制政体很不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