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主义的危害心得体会3篇

好人主义的危害心得体会3篇

何谓好人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凡事爱当“好好先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本是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实中由于好人主义作怪,在一些单位和个人那里,批评往往难以很好开展,结果害人又害己。

不是吗?时下,一些同志揭露工作中的矛盾怕影响团结,指出同志缺点怕影响感情,自我揭短亮丑怕影响威信。于是,他们奉行不讲原则、不得罪人、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错误不吭声,遇到问题不提醒。好人主义会积压矛盾,养痈遗患,造成“末者难救”,实则是一种“害人主义”。

好人主义之所以是“害人主义”,是因为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背道而驰。发现问题和缺点不敢批评,对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易造成党纪国法的松懈,侵蚀党的肌体,败坏党的风气,使党组织的原则性、战斗性受损。同时,它也助长了人性的弱点,让人乐听好话而难见缺点,缺了拉拉袖子的提醒、真刀真枪的批评,缺点错误非但难以改正,甚至还可能愈加严重,这种对同志不负责任的态度害人不浅。

摆脱好人主义危害,最根本的是加强党性修养。党性强,就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能对不良现象敢于挺身而出,较真碰硬;修养好,就能够保持想干事、干成事的强烈愿望和“闻过则喜、从善

如流”的胸怀气量,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关键的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自我批评揭短亮丑、相互批评直截了当,不怕红脸,敢于出汗,才能触及思想、触及灵魂、解决问题;只有发扬党内民主,鼓励和支持下级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努力创造人人敢说真话、愿说真话、争说真话的环境,才能营造出从严从实抓问题、真刀真枪搞批评的浓厚氛围。

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只有使那些讲真话、能干事的人得到重用,让那些不干事、浮于事的人没有位置,不让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吃亏,也不让“老好人”占便宜,才能使好人主义彻底失去市场,使不良风气得以真正扭转。

好人主义的危害心得体会

在干部队伍中,有这样一类人: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一律“好好好”“对对对”。久而久之,为自己赢得了“好好先生”的绰号。他们只讲私情而不讲党性、只讲关系而不讲原则,认为“坚持原则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拉拉扯扯朋友多”。这类“好好先生”奉行的正是好人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指出,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这话意味深长。现在,确有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好人主义盛行,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甚至随波逐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丢得远远的。对上级,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百

般投其所好,即使明知不对,也一味迎合;对同级,“你好我好大家好”,极力保持“一团和气”;对下级,只“栽花”,不“栽刺”,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费尽心机去包庇、去掩盖。

好人主义的危害不可低估。它从庸俗的关系学出发,遮蔽真相,回避矛盾,放弃批评,导致党内生活极不正常。好人主义盛行,实际上起了掩护和纵容干部错误思想和言行的作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问题严重,群众屡屡有反映,但当地党委、组织部门、班子同事愣是充耳不闻、装“不知道”,甚至导致“塌方式腐败”,这正是好人主义盛行带来的恶果。

好人主义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好好先生”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一堆奉行好人主义的人在一起,必然蜕变为“山头主义”“团团伙伙”。早在70多年前,毛泽东就在《反对自由主义》中,历数了好人主义的对象——“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者、老同事、老部下”,这些对象就是“害死人”的“小圈子”雏形,就是沆瀣一气、利益攸关的“朋党”的基础。

好人主义,看起来是对人“好”,其实是对同志不负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免有缺点、犯错误,需要经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许多干部犯错误,开始往往只是一个小缺口,如果这时候有人及时咬咬耳朵、拉拉袖子,早提醒、早纠正,可能就不至于越走越远,滑入错误甚至是犯罪的深渊。更何况,有的人看起来是“好人”,其实是双面人,当面不说、背后乱

说,会上举手、会下摇手,当面唯唯诺诺、转身挖坑设陷,哪有半分“好人”的样子?

好人主义,意在通过讨好别人使自己得好。毋庸讳言,好人主义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不少“好人”得了好处,带来模仿跟风,以致“潜规则”蔚然成风。如果干部选任只是简单地以票取人,“唯票”的指挥棒下,必然会出现干部拉关系、拜门子、争票数。奉行者得了好处,讲原则、敢批评的不仅没有应有的鼓励和褒奖,甚至还被看作异类。这种“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搞关系的越来越多、讲原则的越来越少。

“老好人”并不是真“好人”,“多栽花”无非是要“少栽刺”,“与人方便”终究是为了“自己方便”。克服好人主义,关键是确立科学的识人标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起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老好人”得好的价值标准。在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下,中央越来越注重凭实绩用干部,旗帜鲜明的引导下,好人主义者的好日子已不多矣。

好人主义的危害心得体会

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好人主义不仅是一种重私情、轻道义的庸俗哲学,更是不讲党性、不讲原则的严重问题。好人主义不会自行消退,要以“严”和“实”的精神,发挥制度的威力,用问责利剑切除这颗毒瘤。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出台后,许多干部感慨,这下子,对付好人主义有了“杀手锏”。

此言不虚。用问责破除好人主义,激发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督促其负起该负的责任,正是问责条例的题中之义。

谈到因履责不力被问责,不少人第一时间会想起尚在狱中的童名谦。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发生时,衡阳多名人大代表候选人曾向时任市委书记的童名谦反映贿选情况,童名谦只是召开会议对换届纪律进行了象征性的重申,没有真正对违纪违法行为“亮剑”,致使送钱拉票之风愈演愈烈,直至局面完全失控。童名谦搞好人主义,误人误己,即便已升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仍躲不过责任追究,不仅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还沦为“阶下囚”。

“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好人主义不仅是一种重私情、轻道义的庸俗哲学,更是不讲党性、不讲原则的严重问题。

党培养教育一名党员干部不容易,如果领导干部对他们的成长不负责、不担当,在其防线松动、方向跑偏时不敢批评、不敢问责,就会使其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滑向严重违纪违法的泥淖。从已通报的案例不难发现,对于一些党员干部从“好同志”沦为“阶下囚”,奉行好人主义的领导干部负有很大责任。

好人主义害死人,对党的事业的危害同样不可低估。事实上,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到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到“微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一系列问题,都能找到领导干部明哲保身、你好我好的原因。

严管就是厚爱,问责就是警示。唐代御史韦思谦曾说:“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各级领导干部都担负着一定范围内干部的管理教育监督职责。当老好人,不愿动真碰硬严格管理;怕失选票,不敢当面锣对面鼓地严肃批评,都是不负责、不担当的行为,应当受到问责。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身干净,还要纯洁队伍;不仅要管人管事,还要管思想管作风。如此,方能尽到“领”和“导”的责任。

好人主义不会自行消退,要以“严”和“实”的精神,发挥制度的威力,用问责利剑切除这颗毒瘤。问责条例明确了问责对象,列出了各类问责情形。各级党组织要坚决用问责把压力传下去、把责任压下去,坚决破除好人主义、一团和气,扎紧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对普通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应注重从领导干部身上找原因,把该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决不能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同时,坚决实行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决不姑息。

好人主义的危害心得体会

针对少数干部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的顾虑,一位负责同志说:“作为领导干部,不敢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原则,可能要得罪少数人,但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心。”话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得罪人”与“得人心”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