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在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应用

遥感在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应用
遥感在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应用

遥感在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在各行各业对高科技的需求和运用不断加深。其中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都已经在个个领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遥感技术是一种并没有完全作用于物体但能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的技术。是指在遥感平台上,一种运用各种传感器来获取作物及其环境背景的反射、辐射信息的瞬时记录,经计算机识、处理、分类、信息提取等方法,并结合地学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最后估测出农作物的最终产量。采用遥感技术有相当多的优点,其主要优势在可以迅速获取资料,时效性强,周期短。遥感平台放置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它视角的宽广,位置越高视角也就越宽广,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相对于传统估产的方法,遥感估产更加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遥感数据可以更加的反应出许多的人文与地理信息。且数据连贯性较强,具有高强度性和可比性。我国相对来说很早就在农业方面采用遥感技术。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基于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需求,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计划开发署(UNDP)提供了资助,农业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究机构,开展了遥感应用的技术和设备引进以及人才培训工作。经过20多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和生产服务,目前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已经形成了一支分属于13个工作单位、拥有技术人员200多名的专业队伍,能够承担和完成农业资源调查和监测、主要农作物估产、农业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等任务。

经过这20多年的努力,农业部对遥感技术的运用,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在农业资源调查和监测方面,开展了全国耕地变化监测。对我国北方4省区10年土地开发利用综合评价、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概查、松嫩平原土地利用遥感调查、内蒙古草原资源调查和监测等;二是在作物估产方面进行了北方7省冬小麦遥感估产、黑龙江省大豆及春小麦估产、南方稻区水稻估产、棉花面积监测等项研究;三是在生态环境变迁方面,进行了全国水土流失调查制图、北方地区土地沙漠化监测等;四是在自然灾害监测方面,开展了北方草原火灾监测、北方冬小麦旱情监测等。

作物参量估算

遥感估产是建立作物光谱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作为评价生长状况的标准,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光谱产量的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将各种形式的植被指数与作物单产建立回归方程,筛选出方程拟合率高、相对剩余标准差小的估产模式。遥感估产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作物识别和面积估算,二是作物长势分析,单产模型构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遥感信息处理实现的。

1、农作物遥感估产原理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

农作物估产则是指根据生物学原理,在收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并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它包括作物识别和播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两项重要内容。

2、农作物估产方法

农作物估产在方法上可分为传统的作物估产和遥感估产两类。

传统的作物估产基本上是农学模式和气象模式,采用人工区域调查方法。它们把作物生长与主要制约和影响产量的农学因子或气候因子之间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建立起关系。这类模式计算繁杂、速度慢、工作量大、成本高,某些因子种类往往难以定量化,不易推广应用。遥感估产则是建立作物光谱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由多光谱数据,经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数值)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各种估产模式,尤其是光谱模式中植被指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根据传感器从地物中获得的光谱特征进行估产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的优点。

在遥感估产中农作物面积提取是最重要的内容。用遥感方法测算一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遥感在农作物估产的应用

遥感集市上设立了“农业遥感应用课题组”,致力于农情方面的遥感科研。

由李强子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农情遥感监测、农作物遥感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以及农业信息化研究。研究开发了基于多时相高分辨率光学、多频率雷达数据、作物生化组分的农作物精细识别技术,并建立了基于多尺度遥感数据协同、空间抽样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大范围作物种植面积估算方法。

1、多级尺度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精准估算产品

利用多尺度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面积采样框架和地面调查技术,建立了基于遥感影像全自动分类技术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估算方法,能够实现全省、地市、区县和乡镇各级早中晚稻种植面积的准确估算,区县级估算精度优于90%。

该技术已经在湖南省开展了连续三年的运行监测,为湖南省粮食补贴信息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有效遏止了地方政府的虚报行为,每年节约财政资金上亿元,得到湖南省财政厅的高度认可。该成果还可应用于农业统计、农业产能分析、农业生产规划等相关领域。

2、粮食生产风险评估产品

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气象、以及环境要素数据,分析影响全球不同区域的粮食主导生产要素的潜力及其利用强度与效率(休闲率、耕地面积、种植结构)、环境要素及其异常(干旱、极端温度等)发生频率和期望减产数量,实现了粮食生产要素潜力的风险评估。

3、多尺度作物单产遥感估算产品

综合利用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建立了大宗粮食作物单产估算模型,基于遥感波段反射率,结合气温水分等环境因素,通过对作物地上干物质量累积及分配的动态模拟,最终实现农作物单产的空间分布制图与多级行政尺度估算。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版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作物监测、资源监测和灾害监测。 1、作物监测包括农作物面积、长势情况、产量估算、土壤墒情、病虫害等作物信息监测。 (1)作物种植面积监测:不同作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不同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信息,利用信息提取的方法,可以将作物种植区域提取出来,从而得到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 (2)作物长势监测:指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监测。当遥感影像图片上呈鲜红色时说明麦苗浓绿、健壮、高,当图片上呈绿色发暗时说明麦苗发黄、较稀、矮。不同麦苗情况在遥感图像上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3)作物产量估算:遥感估产是基于作物特有的波谱反射特征,利用遥感手段对作物产量进行监测预报的一种技术。当然作物产量估算在我国也有其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耕作制度多样,作物混种严重,农作物种植不成规模,这对于遥感估产十分不利。“同谱异物”、“同物异谱”现象比较严重,而直接提取植被指数进行监测,监测精度并不高,结果也不令人满意。 (4)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也就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在不同含水量下的光谱特征不同。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主要从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及微波波段进行,也可以进行土壤肥力监测、土壤结构信息的提取等。 (5)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植被对病虫害、肥料缺乏等的反应随类型和程度的不同而变化,植物特征吸收曲线特别是红色区和红外区的光谱特性就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在病害早期就可通过遥感探测到。 2、资源监测: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宏观信息,对耕地、草地、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进行监测与评价,从而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规划、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3、灾害监测:遥感是灾害应急监测和评估工作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对旱灾、洪涝等重大农业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监测其发生情况、影响范围、受灾面积、受灾程度,进行灾害预警和灾后补救,减轻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 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问题:首先.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农业上的应用存在信息源及其精度不能满足农业的要求。其次,遥感技术研究投资大、应用费用更大,农业部门和基层单位难以承受。再者,农业遥感技术的基础研究、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从人地关系看资与环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要求: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情感要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遥感工作原理 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所学内容,尚未分科的平行班内不少是学理的好手,所以并不担心学生物理知识的不足。对于

气氛不太活跃的班级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遥感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与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

遥感技术应用专业论文

技术应用论文遥感 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

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遥感技术的应用 1、地质遥感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

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就使用遥感技术,重点提取了6条沟谷与泥石流发生有关的信息,得到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和植被覆盖度等参数。经过分析,科研人员判断出,当地哪些地方仍存在泥石流隐患,哪些地段发生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让前方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救灾工作。 2、林业遥感 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

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生的林火现象。卫星遥感防火监测服务在吉林省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人烟稀少的原始林区,能及时监测到瞭望岗哨难以发现的火点,为林火的扑救赢得时间。 3、测绘遥感 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遥感在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应用

遥感在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在各行各业对高科技的需求和运用不断加深。其中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都已经在个个领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遥感技术是一种并没有完全作用于物体但能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的技术。是指在遥感平台上,一种运用各种传感器来获取作物及其环境背景的反射、辐射信息的瞬时记录,经计算机识、处理、分类、信息提取等方法,并结合地学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最后估测出农作物的最终产量。采用遥感技术有相当多的优点,其主要优势在可以迅速获取资料,时效性强,周期短。遥感平台放置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它视角的宽广,位置越高视角也就越宽广,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相对于传统估产的方法,遥感估产更加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遥感数据可以更加的反应出许多的人文与地理信息。且数据连贯性较强,具有高强度性和可比性。我国相对来说很早就在农业方面采用遥感技术。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基于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需求,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计划开发署(UNDP)提供了资助,农业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究机构,开展了遥感应用的技术和设备引进以及人才培训工作。经过20多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和生产服务,目前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已经形成了一支分属于13个工作单位、拥有技术人员200多名的专业队伍,能够承担和完成农业资源调查和监测、主要农作物估产、农业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等任务。 经过这20多年的努力,农业部对遥感技术的运用,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在农业资源调查和监测方面,开展了全国耕地变化监测。对我国北方4省区10年土地开发利用综合评价、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概查、松嫩平原土地利用遥感调查、内蒙古草原资源调查和监测等;二是在作物估产方面进行了北方7省冬小麦遥感估产、黑龙江省大豆及春小麦估产、南方稻区水稻估产、棉花面积监测等项研究;三是在生态环境变迁方面,进行了全国水土流失调查制图、北方地区土地沙漠化监测等;四是在自然灾害监测方面,开展了北方草原火灾监测、北方冬小麦旱情监测等。 作物参量估算 遥感估产是建立作物光谱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作为评价生长状况的标准,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光谱产量的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将各种形式的植被指数与作物单产建立回归方程,筛选出方程拟合率高、相对剩余标准差小的估产模式。遥感估产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作物识别和面积估算,二是作物长势分析,单产模型构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遥感信息处理实现的。 1、农作物遥感估产原理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 农作物估产则是指根据生物学原理,在收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并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它包括作物识别和播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两项重要内容。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精确农业》结课论文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崔雪微 学号:20104075040 所在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中国·大庆 2013年11月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发展迅猛,与许多学科有联系,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将针对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特别是高光谱遥感对农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报告。农业是遥感应用中最 重要和最广泛的领域之一。20世纪20年代航空遥感刚一转入民用,便被用于农业土地调查。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将多光谱原理应用于遥感后,人们根据各种植物和土壤的光谱反射时特性,建立了丰富的地物波谱与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在农业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农业灾害预报与灾后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和成功的应用。 农作物长势是作物生育状况总体评价的综合参数。农作物长势监测指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我国早期的农业遥感的重点也是 在估产。从“六五”计划开始,开展了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并在区域尺度上 开展估产试验。遥感技术具有客观、及时的特点,可以在短期内连续获取大范围的地面信息,用于农情监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20多年,农作物遥感监测一直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主题。从“七五”利用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北方十一省市小麦估产起步,经过“八五”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研究,到“九五”建立全国遥感估产系统,使我国的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向实用化迈进。 1 遥感估产的原理及农作物估产的方法 1.1 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

遥感在农业中的作用与发展

遥感在农业中的作用与发展 1农作物估产 遥感(Remote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指在一定距离上,应用探测仪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摄影照相便是一种最常见的遥感,照相机并不接触被摄目标,而是相隔一定的距离,通过镜头把被摄目标的影像记录在底片上,经过化学处理,相片便重现被摄目标的图像。从拍摄目标到再现目标所用的手段,便是一种遥感技术。遥感与其他技术结合,在农业应用中具有科学、快速、及时的特点。这对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农产品供需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遥感估产的原理及农作物估产方法 2.1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2]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农作物估产则是指根据生物学原理,在收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

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并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它包括作物识别和播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两项重要内容。 2.2农作物估产的方法 农作物估产在方法上可分为传统的作物估产和遥感估产两类。传统的作物估产基本上是农学模式和气象模式,采用人工区域调查方法。它们把作物生长与主要制约和影响产量的农学因子或气候因子之间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建立起关系。这类模式计算繁杂、速度慢、工作量大、成本高,某些因子种类往往难以定量化,不易推广应用。遥感估产则是建立作物光谱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由多光谱数据,经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数值)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各种估产模式,尤其是光谱模式中植被指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根据传感器从地物中获得的光谱特征进行估产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的优点[3,4]。 农作物估产中所应用的遥感资料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气象卫星资料,主要为美国第三代业务极轨气象卫星(NOAA系列)装载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 VHRR)资料,其资料特点是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获取、实时性强、价格低廉,空间分辨率低但时间分辨率较高;二是陆地卫星(Landsat)资料,应用较多功能是专题制图仪(TM)资料,它重复周期长、价格高,但其空间分辨率高[5];三是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资料,主要用于光谱特征及估产农学机理的研究中,其中高光谱数据可提供连续光谱,可消除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成为遥感数据处理、地面测量、光谱模型和应用的强有力的工具[6]。在遥感估产中农作物面积提取是最重要的内容。

遥感技术应用于作物种植面积估算实例

遥感技术应用于作物种植面积估算实例 1.农作物遥感分类 1.1 利用多时相环境星 CCD 数据作物分类识别实验 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基于象素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在分类过程中,分别对不同日期的单景环境 星数据以及不同日期环境星数据的组合进行分类,以评价环境星在作物分类中的应用潜力,并确定利用环 境星数据进行作物分类的最佳影像获取时期及最优时相组合。 对单时相及不同时相组合的环境星数据进行分类,结果如图 1 所示。 其中左下角代码表明了分类所用的环境星数据,比如 HJ3 表示使用的是 3 月份获取的环境星数据,HJ3+HJ4 表示使用的是 3 月份和 4 月份获取的环境星数据的组合 花期获取的环境星数据分类效果最好,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 88.2%,花前期获取的数据分类效果次之,拔节期获取的数据分类效果在三个时相的影像中分类效果最差。使用多时相的数据分类效果要优于单一时 相数据分类效果,其中使用三个时相的数据分类效果最好,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 91.7%。但是,使用三个 时相的数据相对于花期和拔节期两个时相数据组合的分类精度提高有限,表明两个合适时相数据的组合可 以达到足够的分类精度,再多时相的组合对于分类精度的提高作用不大。 1.2 基于环境星和 ASAR 数据融合的作物分类识别实验 数据融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环境星与 ASAR 数据进行融合。将含有 4 个不同光谱波段的环境星数据进行主成分变换,并将 ASAR VV 极化图像拉伸, 使图像灰度的均值与方差和主成分变换第一分量图像一致, 然后以拉伸过的 ASAR 图像替换环境星数据主成分变换后第一分量图像, 再经过逆变换还原到原始图像空

遥感技术应用概述

遥感技术应用概述 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因此,遥感技术已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下面就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遥感技术: 一、“3S”技术的涵义: 包括RS、GPS、GIS。 RS即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同时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电波导航信号,测量地球表面某点准确地理位置的技术系统;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用以输入、存储、编辑、分析、显示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的地理资料系统。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地图数据或图形数据;第二类是文字数据或非图形数据。 二、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公里。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法国SPOTS5卫星重复覆盖地球周期为1-5天,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气象卫星一天能收到两次图像。美国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和satellite 缩合)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

3-2 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读图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遥感的概念、类型和工作过程。 2.通过对 实例进行分析,掌握遥感影像特点、分类及其判读。(难点) 3.学会运用相关材料说明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自主研习 一、遥感 1.概念:利用一定的 ,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 进行测量、记录与 的技术。 问题磁场 (1)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原理:不同物体反射或辐射的 特征不同。 3.类型: 遥感、 遥感、 遥感。 4.工作过程 遥远的物体??→?电磁波电磁波 数据磁带影像胶片???→?地面接收站判读分析处理??→? 问题磁场 (2)阅读以下材料,分析问题。 曾有报道,北京中关村某高科技厂家在建设厂房时要求使用一种高科技合成材料作为房顶(具有质 轻防晒的功能),但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有些房顶只使用一般的材料,由于在外观 上看不出差异,厂家被蒙在鼓里。一年后,北京某遥感专业的实习学生在判读中关村多种波段的遥感图像 时,发现这家工厂的厂房屋顶材料不同,于是向厂方了解,厂方否认用了不同材料,经实习学生的进一步 解释,厂方终于明白施工方用了劣质材料。后来,施工方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并加以赔偿。 为什么肉眼难以分辨,遥感却具有“火眼金睛”,能检测出伪劣产品呢? 组成: 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5.遥感 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 ,分辨率 ,分辨率就越高 影像 类型: 、彩色( 、假彩色) 二、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6.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勘探、 、 等。 7.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 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 。 问题磁场 (3)你能说出遥感技术在种植业方面有哪些具体应用吗? 三、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8.遥感在水 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 污染监测中 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 意义:为水资源 提供准确信息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 农学14-2 姬天明 1011210227

所谓遥感技术,就是在一定距离以外不直接接触物体而通过该物体所发射和反射的电磁波来感知和探测其性质、状态和数量的技术。遥感(Remote Sensing)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海军研究局的地理学家艾弗林·普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1961年,密歇根大学的威罗·兰实验室召开了“环境遥感国际讨论会”。经过40余年的研究,遥感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可用信息源增多,信息可分性增强,遥感技术在各行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现代农业作为遥感技术的一个应用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农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古代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在这三个农业发展阶段中,每个阶段都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彼此交替演进。农业现代化亦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涵义。在七、八十年代,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四化”,即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八九十年代,人们对农业现代化进一步理解为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当前,时代已经进入崭新的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更为丰富,包括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经济水平、农业物质投入、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村环境等。然而,不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如何拓展,其本质内涵乃在于不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把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遥感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高新技术,对推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已成为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农业区划方面,遥感系统通过构建区划模型,进行不同区划方案空间过程动态模拟与评价,可使农业区划从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信息处理、计算模拟、目标决策、规划成图到监督实施全过程实现现代化。 在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研究方面,遥感系统能方便获取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提供研究区域土地面积、土壤特性、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及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的真实信息,直观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特点和动态变化规律。 在作物估产与长势监测方面,遥感系统多时相影像信息.可反映出宏观植被生长发育的节律特征,可通过对各种数据信息空间分析,识别作物类型,统计量算播种面积,分析作物生长过程中自身态势和生长环境的变化,构建不同条件下作物生长模型和多种估产模式,根据各种模型预估作物产量。 在农业灾害预警及应急反应方面,遥感系统可追踪害虫群集密集、飞行状况、生活习性及迁移方向等.通过分析处理,可给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图、分布图及可能蔓延区图,为防虫治害提供及时、准确、直观的决策依据。另外,可实现洪涝灾、旱灾、水土污染等农业重大灾害预测预报、灾情演变趋势模拟和灾情变化动态、灾情损失估算等,为防灾、抗灾、救灾预警及应急措施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在农业环境监测和管理方面,遥感系统能够对农业资源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情况进行预警:能够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空间数据库,管理、分析和处理环境数据,高效汇总、汲取有用的决策信息;能够建立若干环境污染模型,模拟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污染演变状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的农业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二十余年取得了大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比如.作为我国农业遥感应用的代表.由中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归结为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几个实例 遥感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发展迅猛,与许多学科有联系,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将讨论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对农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报告。 农业是遥感应用中最重要和最广泛的领域之一。20世纪20年代航空遥感刚一转入民用,便被用于农业土地调查。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将多光谱原理应用于遥感后,人们根据各种植物和土壤的光谱反射时特性,建立了丰富的地物波谱与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在农业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农业灾害预报与灾后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和成功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归结为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图1: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1、作物监测

利用遥感对作物进行监测包括农作物面积、长势情况、产量估算、土壤墒情、病虫害等作物信息监测。 (1)作物种植面积监测:不同作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不同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信息,利用信息提取的方法,可以将作物种植区域提取出来,从而得到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获取作物种植面积是长势监测、产量估算、病虫害、灾害应急、动态变化等监测的前提。 (2)作物长势监测:通常的农作物长势监测指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即对作物生长状况及趋势的监测。杨邦杰等将作物长势定义为包括个体和群体两方面的特征,叶面积指数LAI是与作物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有关的综合指标,可以作为表征作物长势的参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LAI 有很好的关系,可以用遥感图像获取作物的NDVI曲线反演计算作物的LAI,进行作物长势监测。 图2:不同麦苗情况在遥感图像上表现的特征

图3:2008年山东-河南冬小麦长势分布图(5月中旬) (3)作物产量估算:遥感估产是基于作物特有的波谱反射特征,利用遥感手段对作物产量进行监测预报的一种技术。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可以反演作物的生长信息(如LAl、生物量),通过建立生长信息与产量问的关联模型(可结合一些农学模型和气象模型),便可获得作物产量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植被指数(由多光谱数据经线性或非线性组合而成的能反映作物生长信息的数学指数)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 (4)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也就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在不同含水量下的光谱特征不同(如右图)。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主要从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及微波波段进行。微波遥感,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地表穿透性,不受天气影响,但是成本高,成图的分辨率低,其应用也受到限制。常用的还是可见光和热红外遥感。通过与反映土壤含水量相关的参数建立关系模型,反演土壤水分。用于土壤水分监测的方法比较多:①基于植被指数类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如简单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植被指数、归一化水分指数法、距平植被指数等:②基于红外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如垂直干旱指数法、修正的垂直干旱指数法等;③基于地表温度(LST)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如热惯量法、条件温度指数、归一化差值温度指数、表观热惯量植被干旱指数等;④基于植被指数和温度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如条件植被温度指数、植被温度梯形指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等;⑤基于植被与土壤的遥感监测方法,如地表含水量指数作物缺水指数法等。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光学-热红外数据,选择参数建立模型进行含水量的反演。此外,也可以进行土壤肥力监测、土壤结构信息的提取等。

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精准农业又称精细农业、精确农业、精准农作和处方农业。精准农业基于农田作物和环境的空间差异性,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获取农田内不同单元的农田信息,并由此利用变量技术来进行农田优化管理,以便实现生产过程精细化、准确化的农业经营管理系统。 在精准农业的框架下,可以根据地块土壤、水肥、作物病虫害、杂草及产量等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来进行相适宜地耕种、施肥、灌溉、用药及收获,其目的是以合理的投入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并保护环境,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我国及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土地资源减少的矛盾不可逆转,精准农业在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农产品可控化、标准化和批量化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在精准农业中,田块内的作物状态及其生长环境的空间差异是进行农业精准管理的关键。遥感可在不同的电磁谱段内周期性地收集地表信息,已成为人们研究、识别地球和环境的主要方法。遥感信息为精准农业所需空间信息差异参数的快速、准确、动态获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早期由于受分辨率、时间周期、地理、空域、气象条件、监测成本高及遥感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

应用只局限于服务区域的重大决策。20世纪70年代,遥感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并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监测,在作物识别、面积估算、长势监测、旱情监测、灾害评估和作物产量估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遥感信息在时空分辨率及所提供信息的精度和丰度还不能满足精准农业对农田信息的需求。近20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指导农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农作物收获及灾后损失评估等方面均已有很多成功的应用。 以下将对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领域部分应用研究进行介绍。 遥感可为精准农业提供以下两类农田与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一类是基础信息,这种信息在作物生育期内基本没有变化或变化较少,主要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地块分布及土壤肥力状况等信息;另一类是时空动态变化信息,包括作物产量、土壤熵情、作物养分状况、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状况、杂草的生长状况以及作物物候等信息。 一、基础信息获取 1.农田基础设施调查 主要包括农田道路、水利设施等,是农业生产和农田管理的基础保障。掌握区域农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状况,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这些设施作用的前提。使用遥感技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摘要:遥感技术在农业部门的应用始于七十年代末,根据当时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要求,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的支持下,农业部门的遥感技术应用工作经历了“六五”期间的技术、设备引进和人才培训,“七五”、“八五”期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和部分生产服务,到“九五”期间的实用化,运行服务系统的建立,已经成为初具规模,能够承担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农作物估产、农业灾害监测及损失评估等多种任务的农业遥感应用主力军之一。 关键字:遥感技术应用 20多年来,遥感技术在农业部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上的应用。中国的农业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二十余年取得了大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比如.作为我国农业遥感应用的代表.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主持的“黄土高原遥感专题研究”项目,在林草资源遥感调查、土壤侵蚀定量遥感调查、土地类型遥感综合研究、草场生物量的遥感估算、农业地物光谱特征及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黄土区暴雨与下垫面关系的遥感分析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为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湖北省利川市利用多光谱影像进行了草场资源调查.6个人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近百人需要历时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且吻合率达96%,成为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上应用的成功范例。我国利用560幅陆地卫星图像.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全国1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和量算统计工作.提供了全国和分省的土地利用基本数据和有关图件。我国近年完成的“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在包括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北部总面积为128万kin2的“三北”造林一期工程的调查中.完成了对现有防护林类型、分布、面积和保存率;草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土地资源类型、分布、数量及利用现状的调查。提供了200余幅各类遥感专题系列图,建成了全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为掌握防护林区现状、林区的进一步发展和规划奠定了基础。 (1)1980年6月~1983年12月,在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的组织下,会同国家测绘局、林业部、农牧渔业部及有关的46个单位298名科技人员,“利用MSS卫片进行全国土地资源概查”。第一次利用美国陆地卫星MSS数据进行了全国范围15个地类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按1∶50万比例尺成图,宏观地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填补了我国土地资源不清的空白。 (2)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八十年代中期,主要利用美国陆地卫星资料进行了土壤侵蚀分区、分类、分级制图。各区制图比例尺不小于1∶50万,全国拼图后缩成1∶100万、1∶200万、1∶250万成果图,并制成1∶400万土壤侵蚀区划图。(3)中国北方草原草畜动态平衡监测研究。1989-1993年,在国家航天办的资助下,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利用遥感技术建立了我国北方草原草畜动态平衡监测业务化运行系统。该项目主要利用陆地卫星资料和NOAA气象卫星资料估测草地生物量,1995年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习题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地理导学案高二年级AB 段 第三章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优点有( ) ①获取资料快,可及时的动态分析 ②受地面限制少,避免人员伤亡 ③获取信息量大 ④探测范围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利用卫星遥感能够监测到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充分显示了遥感卫星具有的特点是( ) ①监测范围广 ②时效快、精度高 ③连续性强 ④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后,该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区的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计算机技术 4.(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遭遇旱情。下图为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此次干旱对冬小 麦影响较大。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估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遥感影像分析人员看到易贡湖周围高山上的雪线下降,得出的结论是( ) A.大气降水减少了 B.大气降水增多了 C.高山冰雪融水增多了 D.湖水减少了 读下图,回答6~7题。 ※ ※ ※ ※ ※ 师 生 札 记

6.上图地物,对各波段反射率都很低的是() A.松林 B.草地 C.泥浆 D.红砂岩 7.如果要对大兴安岭居中南段的林草分布进行遥感普查,则传感器最好调至哪个波段() A.0.4~0.5 B.0.5~0.7 C.0.8~0.9 D.1.0~1.2 8.遥感技术的优点有() ①用途广②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④成本低,效益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对印尼海啸进行监测的理想技术手段是() A.遥感技术 B.人工监测 C.水上快艇监测 D.航空目测 (2011·山东模拟)2009年12月30日凌晨,中石油柴油管发生泄漏,有大量漏油进 入赤水河,并流入渭河(见下图)。据此回答10~11题。 水的安全,可以借助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全球定位系统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 统④雷达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图中渭河汇入的黄河干流河段所具有的水文特征是() ①水流平稳②含沙量大③多凌汛④流量季节变化大⑤多支流⑥有结冰期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对植物来说,同类植物由于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不同,其反射率也有较大差异。读下 图,回答12~13题。 害的松树区分开来,其原理是() A.健康松树的反射率在任何波段都高于有病 害的松树 B.健康的松树在0.4~0.76微米波长范围内反 射率高于有病害的松树 C.在波长0.8~1.4微米范围内有病害松树的反 射率明显低于健康的松树,病害越重,此波段 反射率越低 D.在波长大于1.6微米时,健康松树的反射率高于有病害松树 13.松树属针叶林,要把松树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 A.GIS技术 B.RS技术 C.GPS技术 D.计算机技术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 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图,虚实两线分别代 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 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 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 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4~15题。 14.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 应拍自播种()

【农业科技论文】遥感技术中农业科技的服务领域应用

【农业科技论文】遥感技术中农业科技的服务领域应用 摘要: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周期性获取地表信息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作物面积制图、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估计和农情监测等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在阐述了地块级、业务化的农业遥感服务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地块级、业务化的农业遥感服务现状.由于中国实行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块较为破碎,管理较为精细,对地块级遥感监测的需求不大等原因,使得中国地块级、业务化的农业遥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国逐步推广农村土地流转,实施大范围的机械化农业,业务化、精细化的农业遥感监测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遥感;农业;精准农业;服务 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周期性获取地表信息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减灾、林业等各个领域[1,2].其中,农业是遥感技术发展最早、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作物面积制图、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估计和农情监测等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3G5].大范围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抽样调查和全覆盖方法[6G10].农作物面积遥感抽样调查方法是先将监测区域划分成各个样方,根据抽样调查理论抽选部分样方,再对抽样样方的农作物面积进行调查,最后根据抽样理论推算出整个区域的农作物面积[3,8].全覆盖测量方法是利用全覆盖的卫星影像,根据不同作物在影像上的光谱或者空间特征,利用计算机自动分类或者人工识别方法,获得全覆盖的农作物类型空间分布图[9,10].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计方面,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等遥感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定性的长势监测和经验产量估计[11].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实现地块级别的作物生理生化参数(水分、叶绿素、氮和碳等)浓度和农田土壤养分的反演[12,13].利用这些参数,结合作物生长模型进行定量化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计是目前的发展方向之一[1].农情遥感监测主要包括病虫害监测和灾情监测.遥感技术病虫害监测主要利用作物受不同胁迫影响后发生的光谱响应来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程度.目前,遥感技术对小麦条锈病、番茄晚疫病、柑橘黄龙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监测精度已经高于85%[14,15].在干旱、洪涝和低温等主要农作物灾害方面,基于遥感土壤水分指数、地表温度等参数的农作物干旱、洪涝和低温灾害监测已在中国业务化运行[16G18].然而,虽然遥感技术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和成熟的应用,但主要集中利用中低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大范围的监测,服务于农业部、统计局等国家部委.在面向社会大众的产业化方面,由于中国实行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块较为破碎,管理较为精细,对遥感监测的需求不大,使得中国目前在该领域尚属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中国在逐步推广农村土地流转,实施大范围的机械化农业,激发了业务化、精细化的农业遥感监测需求.因此为适应农业遥感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基于目前农业遥感的发展现状,面向业务化、小区域精细农业遥感服务的需求,分析遥感农业科技服务的内涵、服务内容、技术方法和服务现状,探讨农业遥感科技服务的未来. 1遥感农业科技服务的概念

遥感技术应用及范围

课程名称:浅谈遥感技术 学院:矿业学院专业:测绘工程姓名:骆林学号:0908010213 年级:测绘091 任课教师:汪泓 2012年6月30日

浅谈遥感技术 摘要: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目前利用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关键词:遥感,卫星,发展,技术应用。 正文: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卫星遥感技术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

卫星云图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 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绿光段一般用来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红光段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此外,还有微波段,用来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 1:初期发展1839-1857 1858年用系留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像片 1903年飞机的发明 1909年第一张航空像片 一战期间(1914-1918):形成独立的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学科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