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产品线开发与战略选择

商业地产产品线开发与战略选择
商业地产产品线开发与战略选择

房地产产品线开发的奥秘

上篇开发模式与产品线

商业模式属于战略层面,反应的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色认知;开发模式属于策略层面,反应的是企业的业务特点。

无论是哪种开发模式,最终总要呈现出在市场上可交易的产品,例如熟化后的土地,以及各种各样的房地产项目。

1、项目开发的两种方式

项目开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机会导向下的差异化开发模式,一种是战略导向下的标准化开发模式。

所谓差异化开发模式就是在多项目同时开发下,各个项目差异很大。如果各项目在物业类型、市场定位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同时开发商业地产、市区高层住宅、郊区低密度住宅项目),那么各项目在报批报建、规划设计、招标采购、营销策划等方面也必然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就意味着此前的经验和金钱堆积的大量教训被“归零”了,企业不得不一直在不熟悉的市场上做不熟悉的产品,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有各方面的、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不同人才。对于绝大多数开发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许多企业在多项目开发时之所以感觉“非常忙”、“非常累”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上,多项目、多区域、多种物业类型的“三多”企业存在的诸多运营问题,大都与未推行标准化开发模式有关:

◎开发周期较长,快速开发能力和规模开发能力较弱←没有大范围推行产品标准化

◎设计精度、深度不够,变更较多,质量通病较多←没有大范围推行产品标准化

◎项目成本“实际+预测”的偏差率较大←没有推行标准化的“项目成本定额”

◎组织结构及权责关系经常在授权与“削藩”、合并与分立中游移←缺乏标准化权责体系

◎制度、流程执行力差←缺乏严谨、精细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

◎不同项目、不同人员执行同一工作的绩效结果差异较大←没有标准化的操作规范

◎个人经验、能力、责任心对工作绩效影响过大←没有标准化的输入、输出工作成果

◎……

但是,如果各项目在物业类型、项目规模、市场定位等方面基本相似,即产品模式基本固化,那么各项目的开发流程、工作流程是统一的,就像单项目开发一样单一、轻松。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针对项目的差异性建立差异化流程,同时要尽快推行标准化战略,实行产品线连锁开发模式。

所谓产品模式(产品线)就是基于预测和研发的、适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可复制开发的、独特的、相对固化的项目类型。

中篇市场已进入标准化时代

经济学上,M=S﹡f是最普遍适用的一个公式:M-利润额,S-销售额,f-利润率。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其实所有经济管理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追求M最大化。

怎么才能做大M?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做大销售额S,二是提高f。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要做大S也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进行大盘开发,二是实行多项目开发。提高利润率f也有两个途径:一是控制成本,二是提高利润附加值。就S和f关系而言,S是先导性因素,也就是说,必须先有了项目才能考虑如何提高f的问题。

是做大盘开发,还是进行多项目开发,取决于企业的土地储备情况和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因为,大盘项目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即使是做大盘开发,如果不实行多个项目的同时开发,也是不可能做大S的。当然如果能同时进行多项目大盘开发,就更好了,比如阳光100、世纪城等都是进行大盘、多项目连锁开发的。还有的企业实行nA+B模式,A是指连锁开发的项目,B是指零散项目。这种模式以富力集团最为成功,A就是“富力城”,B 如富力桃园等零散项目。

从差异化到标准化是多项目开发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做大M,实现跨越式、可续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一线企业基本都已标准化

事实上,“第一梯队”企业都基本确立了自己的产品模式,并通过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复制、连锁开发,在全国“攻城略地”。

例如:万科集团——城市花园系列,四季花城系列,金色系列等;

绿城集团的玫瑰系列,丹桂系列等;

金地集团的“格林”系列(格林小镇/格林春天/格林春晓);

世茂集团的滨江豪宅系列(在上海、福州、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均开发沿江豪宅);

阳光100投资集团的“阳光100国际新城”系列;

万达集团的“万达商业广场”系列;

龙湖地产的地中海式别墅系列,天街系列,大城小院系列等;

SOHO中国的“SOHO”系列(SOHO现代城/建外SOHO / SOHO尚都);

世纪金源集团的“世纪城”系列;

央企中华侨城地产的“华侨城”系列,中粮地产的“大悦城”系列,中铁房地产的“山语城”系列等等。

可以说,要做大做强,成为“第一梯队”企业,就必须进行多项目连锁开发,而形成标准化产品线是企业进行多项目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

下篇如何实现标准化

据了解,受一线企业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开发成功实践的启发,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产品线的思考和研究。但鉴于对产品线理论、方法论、实践等还缺乏深入了解,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都比较缓慢,距离推广应用还遥遥无期。

但市场快速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已容不得企业慢慢来。

根据兰德咨询多年来对产品线和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和咨询经验,房地产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可以先从标准化产品线入手,再逐步建立起全面的标准化体系。

一、产品线研究的八个步骤和两项成果

通常,房地产企业研究、确定产品线步骤如下:

第一步:制订企业产品战略和标准化战略规划,明确标准化体系的构成。

第二步: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优势项目,对照产品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剔除不符合战略要求的项目。

第三步:对符合集团战略要求的项目进行类型、规模、风格划分。

第四步:通过系列矩阵组合,确定了企业重点发展的一个或几个产品线。

第五步:确定每一条标准化产品线连锁开发所必需的技术标准内容,包括产品设计标准(又分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形象系统设计,以及精装修设计、景观设计等标准)、部品标准、产品建造标准、产品交付标准、产品成本标准等。

第六步:确定不同风格、不同售价及成本标准的产品线模式,包括城市选择、中观区位选择、项目规模选择、客户选择,以及项目开发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

第七步:设计、编制产品技术标准、开发操作标准等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

第八步:依照技术标准和开发操作标准实施产品线的复制、连锁开发。

显然,研究、总结出两个标准——技术标准和开发操作标准——是产品线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应地也是必要的两项成果。

【成果1】形成各个标准化产品线的《技术标准》。分为产品设计标准(又分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形象系统设计,以及精装修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标准)、部品标准、产品营造标准(包括质量标准和交付标准)、产品成本标准等。

【成果2】指导各个产品线开发的《项目开发操作标准》(手册)。包括

◎产品线品牌价值

◎城市选择

◎项目选址(城市区位选择)

◎投资模式

◎土地获取模式

◎规划设计模式

◎工程建设模式

◎营销模式

◎商业物业运营与管理模式

鉴于不同企业产品线研究基础和标准化率要求不同,以上两项成果的内部和深度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兰德咨询为某一线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中的“产品设计标准”就包括五项标准。见下表。

每一项内容还应该充分、细致地展开。以“规划设计标准”为例,该企业每一条产品线的“规划设计标准”都包括以下六个组成内容:

再以“产品成本标准”为例。所谓成本标准化可以简单理解为产品线项目的成本定额标准化:在统一成本科目和财务科目的前提下,同一产品线下,将项目成本的四级、二百多项科目的成本予以标准化、定额化——就像工程造价定额一样。成本标准化不仅有利于控制成本,而便于比较不同项目之间同一成本科目的成本高低。

总之,产品线研究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力量,还要有外部专业机构、设计单位的协助和配合,投入一定的精力、财力是必然的。但相较于产品线之于企业的重要性,初期的投入还是十分必要的。

二、从标准化产品线到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产品线只是企业标准化体系之一。

根据兰德咨询的4P理论,房地产企业要实现发展目标,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产品(Product)、制度/流程(Process)、人员(People)、运营(Project)。其中,运营(Project)主要是指运营计划,包括经营计划和项目开发计划。因为各项工作——无论是内部管理工作,还是开发经营工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合同(对内是劳动合同,对外是商务合同),所以运营标准化主要包括计划标准化和合约标准化。

由此,房地产企业全面、系统的标准化体系由四个标准化组成:

1、产品标准化——产品线

2、流程标准化

3、人力资源标准化

4、计划和合约标准化

关于标准化体系详见《某集团标准化战略和标准化体系咨询实例》。

三、左右脑并用,左右手齐推

无论是起步阶段的标准化产品线建设,还是更高阶段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取决于企业规模大小和项目数量多少,而是取决于是否意识和决心。

例如,评审一份户型图时,如果具有标准化意识,你就要想到这张图用于本项目是否可以;还要想到,是否还可以用到下一个项目。再例如,你审核或拟订一份《成本分析报告》,你要想到,这份报告的质量如何;还要想到,这份报告是否可以当作范本,今后都要参照使用。如此,只要具有这种意识,企业的标准化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建立标准化体系也就有了基础。

据科学家研究,人的左右脑是有抽象和具象分工的。既然如此,面对任何工作时,为什么不左右脑共用呢?

据说,肯德基在培训炸鸡技工时,只要培训六个小时,新技工就能达到老技工的技术水平。至少,普通顾客吃不出有什么不同来。再举一个例子。早年,国际奥委会并没有奥运会举办期间升旗仪式的标准,导致有很多国家抗议。制定了升旗仪式标准后,无论是东京、汉城奥运会,还是北京奥运会,升旗仪式都是一个标准:用多长时间,电视画面如何组合等,都规定的非常详细。抗议也就再也没有了。

房地产开发错综复杂,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随着新员工的不断流入和团队规模的不断增大,如何让新进入员工,让那些经验、能力、责任心不强的员工,像有丰富实战经验、能力突出的老员工一样具有战斗力。显然,这需要传承,而传承必须有载体。产品设计也好,管理流程也罢,先进的、有效的东西,如果没有载体去教导、去传承,而是只停留在管理者的脑海中,是不可能保证其他人、其它项目也能具有同样水平,达到同等绩效的。也正是因为缺乏可传承的载体,导致有些企业一犯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个载体,就是标准化!

试想,如果有了标准化产品线,新项目启动后,组建一个核心团队,让这个团队“左手持技术标准手册,右手持开发操作手册”,不就能保证产品不变样、不走形了吗?再试想,如果有了标准化流程,明确规定了各项工作应该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如何奖惩,不就能保证工作绩效了吗?

所以我们说,标准化是从根本上提供效率和效益的基础,是实现企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绍兴市商业地产市场调查分析(1)

绍兴市商业地产市场调查分析 世茂集团商业地产部 2005.3

一、绍兴市商业整体情况介绍 (3) (一)、现状 (3) (二)、动向 (4) 二、绍兴市各主要商业业态分析 (5) 1、百货 (5) 2、超市便利店 (6) 3、大卖场 (6) 4、专业店 (7) 5、餐饮业 (8) 三、绍兴市商业地产整体分析 (8) 1、现状 (8) 2、开发情况 (10) 四、绍兴市商业地产区域情况分析 (11) 1、古城区板块 (11) 2、袍江板块 (12) 3、绍兴生态产业园板块 (13) 五、典型案例 (13) (一)、国际广场 (13) (二)、国际摩尔城 (15) (三)、财富中心 (16) (三)、世纪广场 (17) (四)、府山乐购 (18) 六、地块分析 (19)

一、绍兴市商业整体情况介绍 (一)、现状 绍兴市位于经济富庶的浙江省的北部,2004年全市、市区人均GDP同时超过3万元。其中全市人均GDP为30254元、市区人均GDP为35753元,分别折合3655美元和4320美元,各比上年增长15.2和15.6%。人均GDP已达到2003年所定的绍兴市全面小康标准3500美元,比预期提前一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2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3元,比上年增长8.0%。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9%、39.9%,分别比去年下降2.2和2.0个百分点。均居国内城市前列,整体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千亿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市。 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绍兴的商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分地区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172.49亿元,增长14.6%;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19.50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3.58亿元,增长13.4%;餐饮业零售额28.05亿元,增长6.5%;其他各种行业零售额10.36亿元,增长9.9%。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私经济零售额为164.61亿元,增长9.8%。市区消费品市场尤为繁荣,商业经营结构和经营模式快速调整,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以下为绍兴市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趋势图: 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绍兴市商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商贸服务业发展总体上相对滞后,与周边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从目前来看,当地消费主要集中在生活用品的购买上,而更高层次的高档消费以及休闲娱乐消费则

房地产产品线和产品系列的区别

房地产产品线和产品系列的区别 万达广场是万达的一条产品线,还是一个产品系列?万科的万科城呢,华润的橡树湾呢?? 众所周知,近年来一线品牌房企大都在推行产品线和产品系列开发。据兰德咨询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50多个恒大绿洲,30多个万科城,20多个华润橡树湾,还有70多个碧桂园,100多个万达广场! 简单来说,推行产品线和产品系列开发的目的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提高业绩增速,就必须做到快速周转,而产品线和产品系列开发恰恰是实现高周转的最有效方式。 受一线品牌房企推行产品线和产品系列开发的经验启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了产品线梳理和系列化、标准化开发,甚至习惯于囤地的几家港资企业也加入了高周转的潮流。某种程度上说,产品线和产品系列开发已呈风起云涌之势。甚至可以说,房市已进入以高周转模式为主流的产品线和产品系列开发阶段;做好产品线规划,推行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开发,已成为业内许多企业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战略举措。事实证明,也是房企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但在这股风潮中,许多企业及业内人员至今弄不明白产品线和产品系列的区别,经常张冠李戴,表述不准。例如,中信地产官网说,公司有住宅、商业和旅游地产“三大产品系列”;很多媒体报道说“中

信地产布局三大产品线”;一份资料又说,中信地产的住宅产品包括湾系列、湖系列、岸系列、台系列等——说法不一,很是凌乱。再例如,一篇报道泰禾集团的软文说,“院子系是集团旗下的明星产品线”。其他企业,如首创、新城等,情况也类似。 即使有的咨询机构,至今在网站宣传和咨询成果中依然混淆产品线和产品系列的概念,该用产品线时,用产品系列,该用产品系列时,又用产品线。例如,某兼做“产品线策划”的营销代理机构,给企业的策划成果是“形成XX湾、XX坊等五个产品线”。至少从名称上看,这哪儿是什么产品线,明明是五个产品系列。大凡呈现于市场及客户面前的一个个具体项目,都归属某个产品系列(如果推行产品系列化的话),这是常识! 那么,产品线和产品系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图简单示意了产品线和产品系列的区别。 图中呈现于市场及客户面前的项目,我们姑且成为“XX城”(项目名称)。假设投资开发该项目的房企在其它地方还有若干个类似项

商业地产之现状及经营危机

商业地产之现状及经营危机 假如出售出去,同时差不多招租成功,但要保证投资人长期稳定投资回报,也确实是必须保持租户的长期运营的经营成功,然而大量的广告促销费由谁来投入并不明确。如北京巨库特不清晰其面临的死结,在销售过程中尽量回避政策的风险,不惜投入巨额的广告费用以“秀库、装库、食库、玩库”这一特不行的概念解决招商问题,等于给投资人一个投资的预期。现在《北京现代商报》报道中商户反映的问题确实是第三个问题,即谁为市场的整体经营成功负责?从道理上讲,每一个商户是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主体,然而一旦商户经营不行退租,投资人的问题将立即暴露出来,现在才是开始。 定位之痛——战略与战术博弈 战略决定方向,战术决定沿正确方向前进的道路如何走。项目的包装在战术营销上特不重要,依照其定位或者讲其战略,在概念设计、LOGO、产品的细分策略以及商场内的装修设计等上要花费专门大心思。因此,

最用心的要属销售的广告和推广活动。例北京的巨库曾经通过概念炒作,以及铺天盖地的销售广告和推广活动,据讲在此攻势下一段时刻销售得特不行,价格每平方米达到4-5万元,在北京的任何一个商场或者市场都没有见过如此阵势,即使同时期开始招商和开业的60万平方米的亚洲商业航母——百荣世贸商城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然而今天的巨库却生意冷清并出现商户开始退租等情况,重要的缘故依旧其市场定位,尤其是在客群定位和形象定位上出现了问题,同时这也是巨库最引以为豪的东西。但实际上商圈范围内居民的人口结构与其定位在35岁以下的新青年刚好是相反的。关于一个2-3万平方米的商场或者市场核心商圈半径3公里左右,你要吸引全北京的时尚青年来此消费概念上是可行的,然而必须尊重商业规律。 在商界有一个重新定位的经典案例确实是北京的甘家口百货商场。90年代末,新装修开业的甘家口百货商场也开始走时尚、精品的百货店进展方向,然而开业专门长一段时刻生意冷冷清清。认真地分析后,其商圈范围内人口结构以中老年人居多,其定位不适合该区域的需求,后甘家口百货商场开始进行业种调整,大幅增加中老年人需求的商品,获得了成功。

大型商业地产规划设计的

大型商业地产规划设计的重点 建筑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宏观的外观造型。从很远的地方可以看得到建筑的天际轮廓线,强调可识别性。第二个层次是通常所说的立面设计,讲究横、竖线条。第三个层次就是细节的精细设计,人们对商业建筑感兴趣的装修装饰层面上的设计,如建筑材料、楼梯扶手、墙上吊灯等。 一、大型商业物业的空间个性 现代商业物业的外观设计已经不仅仅建筑材料,还包括用装饰材料、灯箱广告,干花、灯饰、招牌等各种各样的软性装饰,目的是为了营造繁华感和商业氛围。而商业物业的细部处理,跟业态定位、店铺档次有关。这种种手法最终体现于商业物业并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的印象,就是该物业的个性。 做餐饮酒吧一条街和国贸品牌店不应该采用同一种手法,千篇一律的面孔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面孔,在商业的竞争已上升到不再是价格战与广告战所能涵概的阶段,每个不同的购物广场、商业街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才能获得成功。 SHOPPING MALL不是简单的概念,商业街更不是简单地把一条街道两边做成店铺就完了。每个人对空间个性都会产生一种感受,正是这种感受及由此产生的内在认同为商场带来了人气。 二、大型商业物业的人情尺度 营造一种气氛,让消费者对购物环境产生一种良好的感觉,这需要精心地进行商业空间的建筑设计。 可以看作反例的是,现今有很多大的商场,设计的雄伟挺秀,颇为美观,但缺乏人情味,所以难以营造出很好的购物环境,不能达到长久牵滞人流的效果。 以北京王府井大街为例,经过改造以后,四、五十米宽的大尺度,购物的人只能顺着一边走,不愿走之字形来回过到马路对面购物。过去王府井是老店街、名店街,千姿百态,现在变成一眼看过去就是像政府办公大楼的几栋大厦,没有人的尺度感。现在开始慢慢地进行改善,马路中间围起一小块咖啡座,几个凳子,几个雕塑小品,试图在辽阔的广场尺度上做出一点人情味。其实这些东西在原来的规划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到。商业街要特别强调平易近人,这样才能吸引人来。 尺度作为建筑用词,尽管尺寸是固定的,但小的尺度更能让人觉很舒服、很亲切。柏扬讲过美国的尺度体现的是马路非常宽,汽车非常宽,楼房非常高,好像是给巨人、神用的。亚洲是鬼的尺度,主要是香港、东京的楼房非常高,给人非常压抑、狭窄的感觉。欧洲是一种人的尺度,小镇、小桥流水都很有人情味。所以尺度舒适应该以欧洲的商业街、步行街这种模式为参考,而不是像美国那种自大自狂的尺度。 三、内部空间的可视性 对于大型商场,商家比较强调内部空间的可视性,加大可视性可以对公共购物产生引导作用。商场里面有很多店,如果哪一间店能够被人一眼看见或者多个角度都能看到,出租或者出售起来就非常方便,否则就很难出租。因此加大可视性以便对公共购物产生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整个空间可以通过天窗和中庭的变化,让顾客产生空间安全感和舒适感,而不是像进了迷宫。如上海的

北京市商业地产总体市场分析

北京市商业地产总体市场分析(二) 十一、投资者需求与商业供应对比分析 投资者作为商业地产有力的支撑,对北京市商业物业投资者的分析也可以发现北京市商业市场的发展和期望。 上图是投资客投资物业比例图表,通过我司对500家投资客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选择投资写字楼物业的投资客比例占有效问卷的27%,选择投资商业物业的投资客比例占 70%,二者均可投资客比例占有效问卷的18%,表明投资客对于投资商业物业的选择性很强。

上图是投资客承受租金额比例图表,通过我司对500家投资客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资金额承受能力在200万以下的投资客比例占有效问卷的28%,200万-300万的投资客比例占有效问卷的48%,资金额承受能力在300万-500万的投资客比例占16%,资金额承受能力在500万以上的投资客比例占8%,表明投资客的资金承受能力主要是选择一些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不易造成资金压力的项目为主要选择目标,对于500万以上投资额的项目则相对较为慎重。

上图是投资客希望租金水平比例图表,通过我司对500家投资客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希望租金水平在4元以下/天/平米的投资客比例占有效问卷的12%,4-6元/天/平米的投资客比例占有效问卷的32%,希望租金水平在6-8元/天/平米的投资客比例占37%,希望租金水平在10元/天/平米以上的投资客比例占19%,表明大多数投资客的希望租金水平在4-10元/天/平米左右,相对于10元/天/平米以上的高租金则相对承受能力较低,这说明投资者趋于理性。 尽管这几年北京的商业地产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盲目开发、结构不合理、价格虚高等问题。据伟业商业《商铺大全》不完全统计,2004—2005年之间,北京商业地产有300万平方米左右的供应量。 所以,随着投资者的理性化发展和北京市商业地产市场供应量的科学化,加上北京奥运即将举行,北京的经济发展形势乐观等宏观利好因素,来自国内或国外的商业物业投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进入世纪以来,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地支柱.在这种大地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地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地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地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地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地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地规范化发展.虽然在过去地几年中房地产市场展现出了不完善地一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作为有着刚性住房需求地房地产业依然会继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而本文地研究在理论上金额以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这个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地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地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地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地绝大部分,年这一比例约在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年有较小回落,年至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地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地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地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地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地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地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地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地想法,也有地方政府地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发布地《个市县年至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地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年联合召开地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年月至年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月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宗,涉及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地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地波动,从年至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地,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数据显示,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首度超过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地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但是这一情况到年随着国家调控地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年房地产市场相比年下降了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地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地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地主观意愿,房地产地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规模是非常巨大地,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地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地变化,也直接

万达商业地产基本模式分析

万达商业地产基本模式分析 万达商业地产基本模式就是将二楼及以上楼层出租(或其它合作方式)给世界500强得商业服务企业,如沃尔玛、欧倍德、华纳时代等,再将一楼规划成外街铺与内街铺,并对外出售。这种模式在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初期得确就是一个影响极大得创新,其最明显得优点就是:在商铺营销中,通过宣传战略伙伴——世界500强企业,使商铺投资者对商铺回报有极高得预期,从而,开发商能顺利高价出售商铺;在招商过程中,许多中小品牌得经营者很希望跟随这些商业巨头赚钱,招商工作相对容易;在营运中,中小店可以利用与商业巨头消费群交叉原理,充分利用其消费群,为其提供互补性商品与服务。但就是,对于超大型得购物中心(一般超过10万平方米),由于商业规划得不足,导致出现人气冷热两种不同得场面,商业巨头生意兴隆,而一楼商铺经营不太理想.商铺得业主最终要设法继续缴纳银行按揭款,开发商也只能付出一定得代价,以减少双方冲突得进一步加剧。?其实,商业地产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很正常得,事物得发展不总就是一帆风顺。笔者相信万达将会研究出新版得、适应我国国情得又一创新模式。笔者也为万达模式升级提出几点建议:?第一,主力店设为多层式,而不设为单层式,避免一层纯为零散小店得现象。可将二、三楼主力店周边营业面积设计成商铺出售,充足利用主力店每一楼层得顾客群。当主力店为百货业态时,这种设计特别有效。?第二,对出售得商铺应提供品类规划、招商等增值服务,并由管理公司对其经营进行约束,使之朝有利于整体经营管理得方向进行.具体得办法就是与业主签订一个委托管理协议书,这项管理不仅仅就是物业管理,还有品类调整、招商控制、营运管理、市场推广等多项内容。 第三,在主力店招商时,可大胆引入竞租制度,使主力店招商充足竞争,开发商可在世界500强中选择更合适得合作伙伴。与这类商业巨头合作都要付出巨大得代价,如能合理运用谈判技巧,可以选择到能使整个购物中心客流组织更趋合理得主力店。 第四,要重视商业人才得引进工作。开发商往往拥有大量得开发、营销等人才,但缺少市场上奇缺得商业专才。万达具备良好得工作环境,只要综合集团与行业特点,制订合理得薪金待遇,相信可以吸引更多商业高手得加盟。

北京商业地产市场研究分析

目录 第一章北京商业地产的发展时机 (6) 一、促进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6) 1、首都经济的持续增长 (6) 2、北京商业的全面发展 (6) 3、发展规划的出台实施 (6) 4、市场调控的规范加强 (7) 5、区域商圈的功能变化 (7) 6、重大事件的突发影响 (7) 7、宏观环境的不断优化 (7) 8、消费投资的逐渐理性 (7) 二、引起快速升温的直接原因 (8) 1、投资转移 (8) 2、需求拉动 (8) 3、利益驱动 (9) 4、运作灵活 (9) 第二章北京商业地产的市场形势 (9) 一、整体市场 (9) (一)市场概况 (9) 1、全国市场 (9) 2、北京市场 (10)

(二)主要情况 (11) 1、市场供给 (11) 2、市场需求 (12) 3、市场行情(资源来源:易铺网) (12) 4、运作方式 (14) 5、价格分布 (14) 6、项目分布 (15) 二、区域市场 (16) (一)CBD地区 (16) 1、供给方面 (16) 2、新旧主要项目 (16) 3、需求方面 (17) 4、市场形势 (17) (二)中关村 (18) 1、中国硅谷助推投资热潮 (18) 2、供求关系决定市场高价 (19) 3、住宅底商有利可图 (19) 4、中小投资者不容忽视 (19) (三)亚运村 (19) 1、供需矛盾突出 (19) 2、市场持续热销 (20) (四)南城地区 (20)

1、商业地产渐成规模 (20) 2、市级物流中心初步显现 (21) 3、三大城区广汇商机 (21) 第三章北京商业地产的未来趋势 (21) 一、北京商业的规划发展 (21) (一)北京“十五”期间商业发展规划 (21) 1、发展基本目标 (21) 2、商业发展重点 (22) 3、业态引进重点 (22) (二)区域规划情况 (23) 1、市级商业中心,新一轮的升级调整启动。 (23) 2、区级商业中心,完善、发展、同步、预留。 (23) 3、社区商业中心。 (23) 4、特色商业街。 (23) (三)北京商业的发展趋势 (24) 1、北京的流通业 (24) 2、北京的商业街 (24) 3、北京的零售业 (24) 二、市场存在的问题现象 (25) (一)自身不足 (25) 1、开发资金匮乏。 (25) 2、复合人才稀缺。 (25)

不一样的江湖.,商业地产三大产品线。

不一样的江湖:中国商业地产产品线三大门派内功详解 近年来,凡是做商业地产,都讲究“上纲上线”。万达凭借“万达广场”一条产品线闯荡天下;华润则兵分三路,万象城打头阵,五彩城(万象汇)领中军,1234space殿后,现也打下了一片江山。恒隆自负高冷,凭一招“恒隆广场”占领高地。连卖住宅的万科也耐不住寂寞,高调发布万科广场,万科红,万科2049等一系列产品线。更有些卖猪肉的,卖饮料的也插科打诨,打起了商业产品线的主意,更是扬言3年100座。惹得一帮正统做商业的忍不住嗤笑: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产品线一定是个美娇娘,惹得众多英雄好汉垂涎欲滴。待洒家揭开她的面纱细看,窥得其中真容。 产品线战略的意义: 产品线战略的初衷,说白了就是要做标准化。推行标准化产品线,便于快速复制、连锁开发,还可从根本上降低开发管理难度和成本费用外,有利于缩短项目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进而可大幅度提高周转率和财务杠杆率,并最终可以大幅度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如下公式所示: 投资回报率f=利润率×周转率×杠杆率。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按照传统的开发模式,即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取土地,再按传统方式进行开发,通常周转率在0.25倍左右,杠杆率通常是2-3,(即投入100元,回报200-300元)。如果按中间值计算,在净利润是20%的情况下,年化的回报率f=20%

×0.25×2.5=12.5%。如果推行标准化开发模式,周转率可能提高到0.3倍,杠杆率可能提高到5,在净利润也是20%的情况下,年化的回报率f=20%×0.3×5=30%,是12.5%的2.4倍。 代表房企的商业产品线一览

成都商业地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成都商业体不缺缺的是优质商业地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且爱好逛街的的成都人,你要问我现在成都到底有多少综合体、写字楼、商场什么的?其实我是不太清楚的。据不完全统计,光是目前城南已建和在建的商业综合体数量一共是30多个。 这么多的商业体,简直要崩溃的节奏,有木有!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曾有媒体报道,成都在建商业地产面积居全球第二空置率高,而写字楼市场整体比例就占据大多数,其中关于写字楼市场的边缘化、同质化、泡沫化,堪称成都商业地产的“三座大山”。让我们通过真实有效的调查报告,看成都商业地产过剩问题到底怎么“破”。 沿人民南路一路向南,通过天府大道南延线,从仁恒置地广场、来福士广场,到成都银泰中心、大魔方、环球中心,再到希顿国际广场、明宇ISC……沿途密密麻麻发的写字楼、综合体,是大多数成都人的第一印象。而国际城南这个商业地产遍地、综合体总量超前、同质化竞争激烈、运营管理危机显现的区域,毫无疑问一直以来都是业界从未停止过的话题。 “成都商业体不缺,缺的是高品质商业地产。”日前,城南一写字楼开发商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以南延线为例,既有很大部分写字楼租金在30-60元/平方米?月,也有租金在150-200/平方米?月仍租售抢手的高品质商业体。城南的商业必须展开错位竞争,无论是从配置、地段、运营、项目特色等方面都需提档升级。 在商业严重过剩的成都

那些牛X的项目靠什么取胜 在同一路段相邻的两栋写字楼物业,为什么租金相差会超过80元/平方米?天府大道会展板块一侧,希顿国际广场平均租金75-100元/平方米?月,其超甲写字楼租金最高达90-130元/平方米?月,是周边的其他写字楼租金的一倍有余。即使如此,希顿国际广场的租赁业绩表现反而更加抢眼,今年上半年的租赁业绩已在去年基础上提升了200%;在东大街,一些分散业权的写字楼只能租到40-60元/平方米?月左右,明宇金融广场租金可以达到110-140元/平方米,铁狮门?晶融汇租金140元/平方米。 来自高力国际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成都甲级写字楼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成都甲级写字楼市场平均租金环比微幅下降0.5%,同比下降6.3%,至人民币111.2元每月每平方米。记者实地调查获悉,成都高端写字楼租金均价普遍在100元/平方米?月以上,而普通甲级写字楼租金仅在40-80元/平米?月,非甲级写字楼租金则更低。 对比其他城市,成都现有的高品质写字楼的供应并不多,仅有希顿国际广场、中海国际中心、仁恒置地广场等几个项目,租赁市场不俗。”仲量联行分析师认为,而大部分普通写字楼由于空置率偏高也租不起价,由此陷入了低价和空置率高的恶性循环当中,这样也导致成都商业地产两极分化加剧。 写字楼突围要靠差异化

王健林谈万达做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

王健林谈万达做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一、解决资金 商业地产其实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产业。平均下来,全世界的房地产公司,只有2—3%的企业在做商业地产,在中国的比例就更少,少于1%。商业地产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不是房地产行业,也不是商业行业,它包括地产、商业、投资、金融等,非常复杂。在这个行业里,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解决不了长期资金的问题,商业地产是很难做的,即使能做,也走不远。所以最重要的,做商业地产,首先要有资金实力,或者有长期能使用的资金平台。万达在这方面有最深刻的教训。我们在2001年开始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是以房地产开发的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从银行贷款,贷二年期,就来做购物中心。2004年,遭遇宏观调控,短融长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国家把购物中心列入限制发展的七大行业之一,我们的资金链就变得紧张。幸亏我们的决策有前瞻性,在2004年1月开了一个总裁办公会,决定除了已开工的购物中心,暂停其它购物中心的建设,集中精力寻找长期资金管道,我们找到了一个战略投资者,拿到几十亿元,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预见性,等到银行催债的时候再想办法,那就可能出问题了。所以我体会,做商业地产,解决资金而且是可长期使用的低成本资金最重要。

二、找到人才 所有行业都注重人才,但对商业地产来说,更需要人才,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复合型的行业。大家不要以为,搞超市、搞百货的人拿来就能用,搞百货搞超市是零售思维,同单纯的房地产思维一样,都不行。做购物中心,是先做商业规划,然后找租户,找到合适的主力店、次主力店租户,再做商业物业管理。因此,单纯做零售做百货的人不一定就是商业地产的行家里手,单纯做房地产的人也不一定是,这里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现在中国商业地产人才非常紧张。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人才的重要性。万达在上海的五角场做了一个三十几万的购物中心,计划明年开业。请了号称世界第一的商业设计公司做设计,这家公司有120多年专门做购物中心规划的经验,全球做了几百个购物中心。开始动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请美国的托伯曼公司的总裁帮忙看看项目,他们是专门做高端购物中心的,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惜因为已经施工了,基本的东西不能推翻,只能做些修改。修改之后,规划和人流动线比原来更加合理。我们计算了一下,仅一项设计上的修改,可以每年增加2000万的租金。这说明懂行的人才对商业地产多么重要。所以做商业地产,没有这种既懂商业又懂地产再懂一点金融投资的综合型人才,是非常难的。正因为如此,万达现在几乎变成了一个学校,一些人来万达做了一两年,就有很多单位想挖他们跳槽。所以我们想,干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浅析

大连万达集团 万达集团成立于1988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从一个大连的本地房地产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并首屈一指的商业地产企业。按照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话讲,这期间万达集团也走过许多弯路,比如中间也开过制药厂、电梯厂,搞过酒店、外贸等,其实这都是在探索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伴随着90年代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万达集团确立了房地产开发的主业,走上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道路。然而,敏锐的万达集团在王健林董事长的带领下发现中国的商业地产还处于一个空白的领域,眼光长远的投入商业地产领域,经过多年的历练与开拓,建成了今天的万达商业地产集团,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和学习榜样。 现今的万达集团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龙头企业,以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四大产业为支柱,企业资产达到1000亿元,年销售额600亿元,年纳税超过50 亿元。万达集团现已在全国开业27个万达广场、8家五星级酒店、400块电影银幕、11家连锁百货店。计划到2012年,企业资产超过1500亿元,年销售额1000亿元,年纳税80 亿元,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集团。 根据万达集团官网的资料,目前万达集团已开业与在建的万达广场项目已达到63个,分布于全国24个省区、直辖市,进驻了42个城市。开业与在建的高档酒店达到27家,并与雅高、喜达屋、希尔顿、凯悦、洲际等一批世界顶级酒店管理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开业的影城达到50家。万达集团已成功的树立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万达已经进入4个直辖市,且均有已有成功经营的万达广场项目。除浙江省杭州还未进入外,已进入19个省的省会城市,均有在建或开业的万达广场,估计杭州一旦有万达适合的土地项目,也会适时而动。其余所进入城市也均为所在地区较为发达城市,如大连、无锡、绍兴等城市,其人均GDP水平均与一线城市不相上下。 万达集团的运营模式 万达集团以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为四大支柱产业。其主打"万达广场"的地产产品,以"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为口号,大力宣传"城市综合体"的概念。通过房地产的综合开发,将公寓住宅、高级酒店、高档写字楼、商业中心融合在一体,人为的打造一个商业中心,通过大手笔的开发建设,创造一个核心商业区域。通过这种城市综合体的建造,将原本可能需要多年积淀才能形成的商业氛围、人流、交通、市场知名度等因素一次性的完成,缩短"养商"的时间。 以往大家通常将万达集团的发展之路分成"一代"、"二代",将现在的城市综合体定义于万达的"三代"产品。其实简单来说,万达的发展之路就是其自身实力逐渐壮大过程。早期,在万达做商业地产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它不得不依靠大的商业品牌,如沃尔玛。通过这种国际知名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带动整体的商业经营。在此期间,万达集团其实还是主要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只不过是为这些大业主建好做商业的场所罢了。随着万达的成长,实力的增强,单傍一个"大牌"已满足不了万达集团的发展需要,为了壮大自身的知名度,学习更多的商业管理经验,赚取更多的利润,就需要引进更多的业态,形成百货、超市、影院、美食广场等一系列消费链。通过这种多业态的整合,万达集团的商业雏形也已形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模式也基本确立,即下一步的"城市综合体"。此时的万达集团也真正步入商业地产的轨道,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已不单单是地产的开发,而是在考虑如何运营地产了。通过前期的积累,万达集团不仅学习了很多商业经验,积累了众多商业客户,更重要的它发现了自身运营商业地产的许多不足。如在引进大的主力店后,由于租金较低,虽然收益稳定,但直接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这可能同时也是很多地产开发商为什么不愿转身商业地产的原因。另外,在满足了大的主力租户的权益时,对于一些高价投资小商铺的业主的权益可能就无法保证,因此易造成纠纷,给整体的商业管理造成影响,直接会影响后期的商业运营。 通过这些问题的暴露,万达集团想出了其解决办法。那就是做专业的商业地产集团,不仅做房地产的开发,还直接涉及商业地产的下游产业链,将建造"城市综合体"以自身为主,辅以各大合作伙伴。这不仅提升了万达的赢利模式,更扩大了万达集团作为商业地产集团的"话语权"与开发速度。万达集团在此战略的指引下,建立了酒店建设公司、商业管理公司、万千百货、万达院线。这一整套全产业链的模式,奠定了万达集团作为商业地产集团领先地位。万达集团成功的从简单的房地产开发转型为商业地产集团,将赢利方式成功的向其下游产业拓展,开辟了商业地产新天地。

2020年商业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商业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1.商业地产:大消费价值链下的万亿租金市场 1.1 什么是商业地产? 有别于用于销售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投资性物业(Investment property)业务主要是指 企业或金融机构自建或收购物业并用于持有投资的业务。商业地产是投资性物业的一个主要大类,其中又包含了办公、零售、酒店等物业。由于细分行业仍是不同的市场,仍 需分别研究。海外根据零售地产的规模、形式又将零售地产又分为购物中心(shopping center)、区域购物中心(regional mall)、独立门店(free standing)等。本文主要研究商业 地产中最具吸引力同时经营门槛也最高的零售型商业地产(海外称作retail property), 并且以购物中心为主。按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CSC)的定义:购物中心是由开发商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商业设施,拥有大型核心店、多样化商品街和停车场,能满足消费者 的购买需求与日常活动的商业场所。中国购物中心的建设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至今约20 多年时间。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所指商业地产均指体量在3 万方以上的购物中心。 图表1:房地产业务和商业地产业务分类 资料来源:XXX市场研究部绘制 *本报告主要讨论零售型商业地产 1.2 商业地产:坐拥大消费价值链 商业地产与住宅开发有商业模式上的本质差别。住宅开发的业务赚取的是销售住宅物业本身获取的利润,而商业地产则以持有物业为基础,将空间出租给商户,赚取固定租金(按面积计算)和抽成租金(按销售额计算)。因此其所在的价值链是大消费行业价值链。 我们从租售比角度定量分析商业地产在消费价值链中的占比。以大悦城为例,2018 年6 个样本购物中心的总租金收入占当年零售额比例自2012 年至今有所下降的原因推测是由于刚开业项目收取固定租金为主,客流量和销售额还在培育期,分母较小。近3 年稳定在12%左右。华润置地公告披露的7 个2012 年以前开业的项目和27 个2012 年以后开业项目的租售比分别为14%、15%。

商业地产产品线开发与战略选择

房地产产品线开发的奥秘 上篇开发模式与产品线 商业模式属于战略层面,反应的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色认知;开发模式属于策略层面,反应的是企业的业务特点。 无论是哪种开发模式,最终总要呈现出在市场上可交易的产品,例如熟化后的土地,以及各种各样的房地产项目。 1、项目开发的两种方式 项目开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机会导向下的差异化开发模式,一种是战略导向下的标准化开发模式。 所谓差异化开发模式就是在多项目同时开发下,各个项目差异很大。如果各项目在物业类型、市场定位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同时开发商业地产、市区高层住宅、郊区低密度住宅项目),那么各项目在报批报建、规划设计、招标采购、营销策划等方面也必然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就意味着此前的经验和金钱堆积的大量教训被“归零”了,企业不得不一直在不熟悉的市场上做不熟悉的产品,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有各方面的、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不同人才。对于绝大多数开发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许多企业在多项目开发时之所以感觉“非常忙”、“非常累”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上,多项目、多区域、多种物业类型的“三多”企业存在的诸多运营问题,大都与未推行标准化开发模式有关: ◎开发周期较长,快速开发能力和规模开发能力较弱←没有大范围推行产品标准化 ◎设计精度、深度不够,变更较多,质量通病较多←没有大范围推行产品标准化 ◎项目成本“实际+预测”的偏差率较大←没有推行标准化的“项目成本定额” ◎组织结构及权责关系经常在授权与“削藩”、合并与分立中游移←缺乏标准化权责体系 ◎制度、流程执行力差←缺乏严谨、精细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 ◎不同项目、不同人员执行同一工作的绩效结果差异较大←没有标准化的操作规范 ◎个人经验、能力、责任心对工作绩效影响过大←没有标准化的输入、输出工作成果 ◎……

(房地产市场分析)北京市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北京市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一、商业地产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北京市商业物业已经形成了三大需求群体:跨国零售企业、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国内外投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 具体来看,随着各国零售业巨头抢滩北京零售业市场,跨国零售企业对大型主力店的需求明显增加,美国沃尔玛、法国法宝、英国百安居等竞相在京选址开店;同时,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北京市商业物业需求的另一主力,如2003年10月新燕莎集团在世纪金源签下18.2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表现出国内大型零售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005年初,国内外机构、基金在北京商业地产的投资力度加大,其中以新加坡凯德置地为典型,头三个月在北京的投资近50亿;另外,许多中小投资者纷纷看好北京商业市场的投资潜力,成为北京商业地产的强有力需求者。 沃尔玛选址并在石景山开店,德国第一家居超市欧倍德落户海淀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国欧尚在西四环开业,英国百安居在西三环、望京和东三环开店充分显示出国外零售企业看好北京商业市场。今年外资企业投资北京将继续升温,进一步扩充北京商业市场。整体来看,北京商业地产的需求比较旺盛,特别是西部、南部的商业需求开始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 二、各个商圈商业物业供应充足 从王府井和西单的商圈看,王府井和西单商圈的租金现在是整个北京市场租金之

首,指数也高于其他商圈,这两年持续上升。伴随大型综合项目的新建与临街的改造,这两个区域商业面积大约增加20多万平方米。 CBD商圈是以商务概念为主的朝阳新区商圈,功能和特点百花齐放。但该区域在建达78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规模和现状17万平方米的规模形成比较大的对照。CBD变成旗舰店、概念店、精品店的发展方向为未来两年的发展主流。 亚运村商圈属于典型的餐饮、娱乐、超市等生活配套商圈的气氛,但鉴于周边未来庞大的商业地产规模,该区域的竞争风险会很大。商圈的消费规模虽然在增加,但与商业地产规模的增加相比似乎有些失衡。北辰购物中心属于该区域最有影响的集中商业,未来几年新商业并不容易改变这种局面。 朝外商圈,联通二环和三环中间,朝外大街规划面积是100万平方米,朝外现在建了64万平方米,还有三分之一在未来两年内出现。 北京2004年1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项目63个,285万平方米的体量,但是2005年北京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规划有126个,初步估算2005至2006年之间大概新增的体量是610万平方米,未来这两年新增量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当前,大量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发,绝大多数属于规划控制之外,所以开发商、投资者需要谨慎投资。 为防止过度供应,北京市将控制城市中心区的大型百货和现有购物中心的数量及规模。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划,今后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只能布局在市级商业中心和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内,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仓储式商场只能布局在三环路以外,5千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与相邻的大型超市之间距离不得少于4000

万达商业地产发展历程解读

万达商业地产发展历程解读 因工作原因需要研究商业地产,昨天碰到这篇关于万达商业地产发展历程的文章,有一些阅读心得,以点评方式记下,权当对当今中国商业地产王牌之万达的商业地产发展历程的第一次解读。 万达商业地产发展历程(点评版) (2009-11-6 10:24:18) 分类:地产新闻标签:商业地产顾问商业地产策划 这是中国商业地产史上的最早的探索,这里有十几亿的学费,有几百起官司,有跟世界500强的恩怨情仇。【是新中国大型商业地产起步较早、目前最大、最成功的专业性探索,很有研究价值。】 “2006年,我好像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商业地产。”王健林说。【呵呵。“好像”、“终于”,妙不可言。】 “这是万达很重要的一个部门。”王健林指了指万达广场B座23层的一个办公区。那里的5个位子常年空着,因为人都被王健林派出国去了,他们的工作要求很简单:“不计时间和经济成本”,给王健林描绘出万达第四代商业项目的特点。【不愧是“商业地产教父”。知道这种投资价值的人不多,知道这种投资价值能实际投资的就更少了。】 从2001年底进入商业地产行业,王健林和他带领的万达在产品模式上不断试错,已经历经了三代产品:“商业地产”、“订单地产”、“城市综合体”。现在,城市综合体(同时拥

有酒店、写字楼、商场、商业街和高级公寓的建筑群)这种万达第三代产品模型日臻成熟,王健林开始担心万达招式用老。 万达商业地产研究部王鹏在万达内部刊物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里提出:“我们已开业的购物中心规模全国称雄,却很难说哪几个行业领先或全国瞩目。尽管从土地储备、扩张速度、商业规模等方面,商业订单地产模式能吸引资本眼球,但从租金回报率、股东价值最大化等角度看,尚存在着不少缺憾。” “比如说,万达的第四代产品会不会是专营店?”王健林低声道。大概自己也觉得这个想法现在看起来还很不靠谱,所以他紧接着就跟了一句:“我就是随便说说。”【如果万达商业地产还有第四代产品,估计多半不会是单独的专营店。专营店只是订单地产和商业街、商城的组成部分。但不排除专营店的比例以后会多一些的可能性。因为市场竞争下的品牌效应,使很多高档商品逐渐走上专营店之路。但专营店过多,也可能使万达城市综合体中的商铺变成专营店的滥斛,使各地万达城成为专营店的同质化。】 产品试错 2001年底,万达开始在长春试水它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 万达从顺风顺水大发其财的住宅地产进入陌生的商业地产,基本是王健林一力主导。王健林在万达成立13年的时候,要进入商业地产,想到的不过是“商业地产不像住宅卖了就啥都没有了”。【这就是战略远见,或者说忧患意识。】 不难想见王健林当时听到了多少反对的声音。万达已经开始了全国化扩张,所有的住宅项目都是在图纸阶段就一售而空,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现在要进入投资巨大、完全陌生的商业地产项目呢?“做住宅只能不停地生产;做商业做到一定规模,持有收租金也够

商业地产市场分析

2004年郑州市非住宅市场分析 1.非住宅市场整体情况 2004年,郑州市共投放各类非住宅物业81.04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24.63万平方米,占全年商品房投放的14.8%,投放量比去年同期增幅43.7%。其中商业物业投放67.48万平方米,办公物业投放8.12万平方米。 全年共销售各类非住宅物业5239套,面积达43.59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5.23万平方米,增幅53.7%。其中,商业物业销售4241套,29.46万平方米;办公物业销售359套,12.35万平方米;车库,地下室共计销售639套,1.78万平方米。销售价格方面,非住宅均价为5984元/平方米,较去年上涨806元/平方米:商业物业均价7294元/平方米,较去年上涨1356元/平方米;办公物业3492元/平方米,较去年上涨147元/平方米。 与去年相比,纵观整个2004年非住宅市场,投放面积和销售面积大幅上升,销售价格一路上扬,商业物业的发展更是蓬勃一片。郑州非住宅市场呈现大好的发展势头。 2.非住宅市场投放情况 2.1年度投放情况

纵观2001年至今的非住宅投放情况,投放面积和项目数量一路上扬。投资者和广大开发商对郑州非住宅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前景非常看好,投资开发热情日益高涨。2004年非住宅项目投放面积更是逐季度递增,全年投放面积是2001年的3.1倍,仅第4季度的投放面积就超过了2001年全年投放量。 2.2分类型投放情况 2.2.1商业用房投放情况 2004年商业用房投放面积67.48万平方米,占整个非住宅市场投放量的83.27%,是2003年投放量的1.8倍;投放项目较去年全年增加11个。今年商业投放又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体量商业物业的投资越来越受到青睐:单个项目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就达到4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它们的面积总和达到51.01万平方米,占全部商业用房投放量的57.6%;单个项目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商业物业达20个之多:恒泰服饰广场和百年德化购物广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