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法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法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法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2006年6月

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监测依据

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

(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

1.2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

1.3其它依据

(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

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

2.1监测目的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2.2监测技术路线

(1)前期。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

订监测计划。

(2)中期。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

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3.1小流域基底值监测

小流域基底值是小流域治理前的基本情况,是反映治理效益的基准。

3.1.1监测内容

(1)小流域特征值:小流域名称,流域长度、宽度与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土地及耕地的地面坡度组成(见附表1)。

(2)水文气象:包括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分布、雨强,平均气温、积温和无霜期等

(见附表2)。

(3)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见附表3)。

(4)社会经济情况:主要包括人口、劳动力、经济结构和经济收入(见附表4)。

(5)水土流失状况:包括面积、强度,分布情况(见附表5)。

(6)项目治理初步设计情况:包括项目设计单位、规划治理面积、治理年限、投资来源与数额;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目标。有关设计变更。

3.1.2监测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基底值情况通过参考项目文件资料,加以核实并进一步调查监测补充。

监测频次:在开始实施监测时,开展调查监测一次。

3.2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监测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区域,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的监测与水土流失的影响因子密不可分。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包括降雨量、植被、土地利

用、地面坡度等。

3.2.1降雨量

(1)观测内容:降雨时间、历时、降雨强度(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降雨总

量。降雨量表见表3-1。

降水(雨)量统计表

表3-1

全年降水量mm

汛期降雨量(6-9

月) mm

产流降雨起止时间

产流降雨量mm

降雨历时min

平均雨强mm/h

最大10分钟降雨

量mm

最大30分钟降雨

量mm

(2)方法:设置雨量站(自记雨量计)观测或使用项目区气象、水文部门的观

测资料。

(3)频次:每年年底收集、整理项目区有关降雨资料。

3.2.2植被

植被因子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中植被盖度和植被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治

理最常用到的指标。

(1)植被盖度常指林草地(包括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和作物)上林草植株冠层或叶面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林草标准地面积的比例。植被盖度是植被因

子的一个综合度量指标。

植被覆盖率是指林草灌层或叶面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比率。植被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治理统计中的重要指标,覆盖率愈大,表示治理度愈高,水土流失减少;反之,治理程度低,水土流失控制还较弱。当统计区全为林草覆盖时,

则等同于植被盖度。

(2)监测方法:测定植被盖度多用测针法,或目估法。测针法,首先选择出一块正方形样地,将样地边长10等份或更多,这样得到100块(或更多)更小的样方,将测针插入每个小样方中,若有覆盖为1,无覆盖为0,累计这些书出一总样方数,得出该样地盖度,再求平均盖度。较简易的目估法原理是目测林草地中无覆盖部分

的面积,然后反求林草植被盖度。

在林草植被覆盖率计算中,常把覆盖度大于0.60的林草地面积占统计治理区总面积的比率,作为植被覆盖率(不计作物)。在教详细的统计中,幼林和疏林(覆盖度小于0.60)地,常加以说明或按理论方法折算得出面积;对成片、带状的林木(孤立木不计),若难以量算面积,可用3750-4500株折算1公顷林地面积的方法算

出林地总面积,再求植被覆盖率。

(3)监测频次:每年7-9月份调查监测一次项目区植被情况。

3.2.3土地利用

(1)监测内容:工程区内农、林、牧、副等各业用地类型的面积及变动情况。

(2)监测方法:水土流失治理是土地利用改变的主要途径。实施水土保持监理制度的项目,通过工程监理的资料确定治理面积,对照小流域基底值的土地利用标,从而反映土地利用变化。从工程监理资料中收集整理有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土地利用情况。没有实施水土保持监理制度的项目,通过收集项目治理资料和调

查监测完成。

(3)监测频次:每年年底完工后或次年年初调查监测一次。

3.2.4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水土流失侵蚀强度分级确定和侵蚀量的计算中,地面坡度的测量较为重要。地面坡度按照5-8°、8-15°、15-25°、25-35°、>35°

进行分级。

(1)测量方法:一种是利用1:10000地形图上的坡度尺直接量测;另一种方法

是用地质罗盘实地量测。

(2)工程区内地面坡度的变化也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结果,除基底值调查监测阶段外,每年度量测一次,测定范围是实施治理的小班。

3.2.5水土流失监测

(1)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流失量等。

(2)监测方法:以治理小班为基本单位,结合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监测结果确定水土流失强度分级,分级标准见表3-2;汇总各侵蚀强度小班面积,得出水土流失总面积和强度分级面积。汇总各侵蚀强度小班面积,得出水土流失总面积和强度分

级面积。

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一是按照简易径流小区观测的水土流失量值乘以所代表小班的面积得出总的水土流失量。二是没有简易径流小区观测值的,可参考其它地区

的观测情况进行估测。

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

表3-2

地面坡度

地类5-8°8-15°15-25°25-35°>35°

非耕地的林草覆盖度(%)60-70 轻度

45-60 强度30-45 中度强度极强度<30

强度极强度剧烈

坡耕地轻度中度

(3)监测频次:每年统计计算一次水土流失强度和流失量。

3.2.6水土流失灾害监测

水土流失灾害包括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1)监测内容:灾害的类别、次数、规模;损坏的土地面积和灾害损失等。

(2)监测方法:采取调查监测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勘查。

(3)监测频次:根据灾害的发生而确定。

3.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监测

3.3.1监测内容

包括监测各类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整地措施)的规模、

规格和措施质量、治理进度等内容。

(1)工程措施:包括梯田的面积、规格,谷坊的规格、处数,水源工程的处数,引水排水工程的规格与规模,以及各项措施的工程量,见附表6。

(2)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种草的品种、面积等情况。

(3)整地措施:整地类型(如水平沟、榆林坑)的面积和工程量。

(4)措施质量:植物措施的成活率、工程措施的运行稳定状况,竣工后的管护

情况。

3.3.2监测方法:收集有关工程监理资料数据,并进行调查监测。

3.3.3监测频次:治理措施每年治理完成后监测一次。林草成活率监测每年春季

和秋季各监测一次。工程措施运行情况的调查在内年汛期结束后,监测一次。3.4水土流失防治效益监测

水土保持效益是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够取得的利益或收益,包括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些效益是通过前面的监测数据分析整理得出的,有些效益,如经济效益还需要进行实测和调查监测。

3.4.1蓄水保土效益

蓄水保土效益是指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减少土壤侵蚀和拦蓄径流、

泥沙情况。

(1)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坡面、沟道治理工程措施拦挡泥沙、减少土壤侵

蚀量;以及减少地表的径流量。

(2)分析方法:利用简易径流观测小区和标桩设施观测的地表产流产沙数据,通过对比分析采取治理措施相对未采取措施的蓄水保土量。计算方法如下:

I w=w2-w1

I s=s2-s1

式中:I w——实施某治理措施后的蓄水量;

w2、w1——实施治理措施后、前的产流平均数量。

I s——实施某治理措施后的保土量;

s2、s1——实施治理措施后、前的保土平均数量。

如果没有地面观测设施可利用,采取实地调查,经合理分析估测出项目区的蓄

水保土基础效益。

(3)监测频次:每年分析计算一次。

3.4.2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一般只计

算直接经济效益。

(1)监测内容;包括治理后粮食、林果、禽畜饲养、木材等产品增产量;项目

区人均纯收入和总收入增加值。

(2)监测方法:每年年底或次年的年初,实施经济效益调查。经济效益数据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典型调查,在项目区内选择4-6农户,调查水土保持治理产生的经济效益情况,调查表见附表7;二是收集县乡统计部门相关数据,掌握项目区

总体的经济效益,见附表8、9。

3.4.3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涵盖面广、指标多样,包括减轻自然灾害,促进社会进步等。

(1)监测内容:调查分析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基本农田、护村护地坝、作业路、水源工程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类别、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力等情况。

(2)监测方法与频次:在项目治理期间和竣工后实施典型调查(每年一次),选择2-3个村,每个村选择4-6农户,跟踪监测项目区社会效益发挥情况。调查表见

附表7。

3.4.4生态效益

主要包括水圈、气圈、土圈和生物圈等生态效益。

(1)监测内容:调查分析项目区抵抗洪水等各类灾害能力提高情况;林草植被覆盖提高程度、促进野生动物繁殖,地下水出露等、小气候调节变化情况、土壤改

良情况等。

(2)监测方法与频次:主要采取调查监测方法,通过询问调查加以核实。监测期内每年汛期后和年底实施调查1-2次。

以上各类水土保持效益可参考表3-2。

水土保持监测效益评价分类表

表3-2

效益分类监测内容具体内容

基础效益

保水:增加土壤入渗

1.改变微地形增加土壤入渗

2.增加地面植被增加土壤入渗

3.改良土壤性质增加土壤入渗

保水:拦蓄地表径流

1.坡面小型蓄水工程拦蓄地表径流

2.“四旁”小型蓄水工程拦蓄地表径流

3.沟底谷坊坝库工程拦蓄地表径流保土:减轻土壤侵蚀(面蚀)

1.改变微地形减轻面蚀

2.增加地面植被减轻面蚀

3.改良土壤性质减轻面蚀

保土:减轻土壤侵蚀(沟蚀)

1.制止沟头前进减轻沟蚀

2.制止沟底下切减轻沟蚀

3.制止沟岸扩张减轻沟蚀

保土:拦蓄坡沟泥沙

1.坡面小型蓄水工程拦蓄泥沙

2."四旁"小型蓄水工程拦蓄泥沙

3.沟底谷坊坝库工程拦蓄泥沙

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

1.增产粮食果品饲草枝条木材

2.上述增产各类产品相应增加经济收入

3.增加的收入超过投入的资金(产投比)

4.投入的资金可以定期收回(回收年限)间接经济效益

1.各类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2.种基本农田比种坡耕地节约土地和劳工

3.人工种草养畜比天然牧场节约土地

社会效益减轻自然灾害1.保护土地不遭沟蚀破坏与石化、沙化

2.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3.减轻下游泥沙危害

4.减轻风蚀与风沙危害

5.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6.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促进社会进步

1.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

2.剩余劳动力有用武之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

4.调整农村生产结构,适应市场经济

5.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

6.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

生态效益

水圈生态效益

1.减少洪水流量

2.增加常水流量

土圈生态效益

1.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2.提高土壤肥力

气圈生态效益

1.改善贴地层的温度、湿度

2.改善贴地层的风力

生物圈生态效益

1.提高地面林草被覆程度

2.促进野生动物繁殖

4监测成果与要求

4.1监测数据

4.1.1地面观测数据

主要包括降雨数据、简易径流小区和标桩观测数据等三大类。

(1)对雨量点、小区、标桩进行编号,简要说明观测点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位置(经纬度)、治理措施等。介绍设施布设日期与时间。

(2)地面观测数据保以Excel电子表格格式保存,以项目县、工程区、观测内

容等要素命名文件。

(3)观测原始数据注明每次观测日期与时间、观测人员、泥沙样分析处理人员与补充说明、设施运行情况(丢失、补设、维修,人畜扰动)等,对更改观测地点

的,要详细注明。

4.1.2调查监测数据

(1)调查数据如为收集资料或引用,说明来源;(2)实地勘查、询问调查要对调查记录整理,内容应包括调查日期、调查地点或路线、调查监测人员、被调查对象、主要调查结果、调查总结。调查数据保存在Word文档中,文件命名体现县名、

项目名称、调查内容要素。

4.1.3照片资料

照片反映内容应包括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治理前后对比、水土保持措施种类,水土保持监测设施、治理效益(丰收的场景、特写),以及项目施工、宣传、监测等水土保持活动主题。拍摄时尽量固定点位。

及时存储拍摄的照片,对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拍摄人进行标注,各监测单位应指定专人保管所拍摄影像资料。照片资料存放于固定文件夹,分层分级命名管理:一级文件夹为监测主题,如丰宁县大阁周边项目区、崇礼县察汗陀罗小流域;二级文件夹为监测年度,如2002年度、2004年度;三级文件夹为照片内容,如水平梯田、封禁治理、水土流失等。为方便整理和保存,每张照片也需要命名,照片命名中应体现时间、项目、工程等要素,如2003年涉县辛川小流域梯田治理工程

(照片)。

4.2监测报告

为系统地说明小流域治理的监测情况,要求每年编写监测报告。上一年度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报告要求在第二年的3月份前完成。竣工报告(总报告)根据施工进度和验收时间确定。报告中借助图表、照片辅助表达监测内容和结果。监测报告完成后,交所属监测分站,经审核后,报省监测总站。监测报告提纲见附件4。各类专题图(项目区位置图、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置图、治理前后土壤侵蚀图与土地利用图等)制图图例和水土保持数据库代码表见附表8、9。

5保证措施

5.1组织保证

由省监测总站、市级监测分站和县水保站共同完成监测任务。省监测总站制定技术路线、组织技术培训;市级监测分站负责技术指导和监测实施;先水保站开展具体监测工作,编写监测报告,各级都要重视监测工作,安排固定技术人员2名,

保证监测用车和必要的监测经费。

5.2技术保证

5.2.1技术培训

为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省监测总站不定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市级监测分站负责并及时地进行技术指导。

培训内容涉及监测设施设计与建设、水土流失地面观测、微机操作、“3S”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相关软件操作技术(如ArcView)等。适应不同阶层监测人员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

的技术保障。

5.2.2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监测总站为部分项目市、县、区统一购置了雨量观测设备、摄影器材、GPS、罗盘等信息采集设备;配置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扫描仪、计算机、打印机等信息处理设备和1:50000电子地图等资料,为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了软、硬件

保障。

为保证监测工作的开展,各县布设一些简易径流小区、标桩和雨量计等监测设

施。

附件1简易观测小区

简易小区是相对于标准径流观测小区提出的,具有投资规模小、保持原地貌、观测频次低、用材简易、易修建等特点,适应于投资规模较小的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观测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工程措施地块的水土流失量,从而监测土壤侵蚀模数、分析防治效果。

(一)布设要求

简易小区布设在小流域治理区内,分别选择已实施治理的地块和未治理的典型地块进行布设。已实施治理的地块要根据不同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分别布设。为便于观测,小区尽可能集中布设。要求小区的坡面尽量平整、坡度和土壤条件均一。

(二)建设方法

参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对标准小区的建设要求,简易小区主体应包括

小区护埂、集流槽、集流池等三部分。

(1)小区护埂。可以用砖块(适于林草地)、人工夯实的土埝作为护埂,阻挡小区外的产流进入。护埂的横纵方向原则上要求分别平行、垂直于等高线,小区投影为矩形,也可根据实际地形条件进行确定。护埂投影尺寸(参考):纵向5-20m,

横向1-5m。

(2)集流槽。位于小区底端,用于将小区内的径流导入集流池,用水泥材料做成,上缘与地面同高,槽底向下向中间倾斜,宽15-30cm,长度与小区底边长一致。紧接集流槽,由金属管或其它管做成导流槽。在小区下缘护埂中部开口,小区内的

产流产沙通过汇流槽进入集流池的通道。

(3)集流池。集流池为经过防渗处理的池子,按照简易小区的面积,依据水文计算确定体积,用石灰砂浆作涂层或胶泥粘塑料薄膜处理。集流池建标尺,能通过

标尺计算集流池容积。

根据小流域简易小区布设情况,在测点附近村庄设雨量站。如附近有水文气象

部门的雨量站,可以利用有关雨量数据。

(三)观测内容及方法

(1)降雨量。每次降雨后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2)径流量。观测小区集流池内降雨体积

(3)泥沙量。每次降雨后,都要进行小区取样。搅拌均匀径流池内的泥沙后,用取样瓶,取水样3个,各500ml,通过烘干或晾干,计算泥沙量,并以此推算整个

小区的产沙量。

附件2标桩定位观测

使用钢钎、水泥桩、竹木棍等材料制作成标桩,标记刻度,布设在项目区内土壤侵蚀典型地段,通过标桩量测该地段的土壤侵蚀或泥沙淤积强度

(一)标桩制作

(1)坡面标桩。选10-30cm、长度50cm的钢筋或其他材质的细棒,桩顶端削平且涂醒目颜色,底端削尖;铁质标桩表面须做防锈处理;标桩柱体表面做精确的刻

度标记

(2)沟道标桩。可用砼预制,桩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截面积约为10cm2,长50-200cm。标桩顶面要用水泥抹面,标桩柱体表面同样要做精确的刻度标记

(二)标桩布设

(1)坡面部位

综合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影响,选择典型水土流失并实施治理的地段,坡面土壤侵蚀观测点要求坡面平坦、起伏小;观测点面积可根据具体坡面情况而定,坡面投影面积应不低于10m2,标桩纵横排列,地面上端应露

出10cm,观测区内减少人畜剧烈扰动。

(2)沟道部位

在项目区内选择沟道土壤侵蚀或淤积较强的沟道,沟道工程控制的上游汇水面积要达到70-100亩。标桩埋设深度要保证桩不被泥沙淤没和侵蚀后丧失稳定性为准,

标桩成排布设。

(三)观测方法

详细测定并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地理位置、高程、投影面积。每次观测要登记观测时间、人员、降水量等观测背景资料。对每个观测点和标桩进行命名和编号。测点出现异常情况(标桩丢失、测点遭到破坏)给以记录,及时补设标桩。每次观测读

数遵循固定方向,减少观测误差。

附件3遥感监测

(一)概念:从广义上遥感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

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上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在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二)土壤侵蚀遥感解译步骤。

(1)资料准备。购买遥感影像(卫片或航片),项目区地形图、

(2)影像处理。卫星影像的处理内容主要包括影像的纠正、融合。

(3)信息提取。根据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如色调、形状、位置、大小、阴影、纹理等可视化特征建立起来的地物原型与影像模型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利用岩性、坡度、植被和专家经验以及小流域治理规划、初步设计报告等非遥感信息源的叠加,采用人机交互判读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数量

等情况,以及各种专题信息的变化信息。

(4)质量控制

①几何精度控制。包括遥感图像深加工时像点位移控制、图像镶嵌精度控制、专题信息提取时图斑界限跟踪精度控制、制图综合取舍质量控制、在GIS 中制图

精度控制、投影转换的变形控制等。

②数据精度控制。主要取决于解译误差率的高低,必须建立判读标志,解译人员必须参加判读标志的确定。启用有经验、责任心强、熟悉作业区域的判读人员,培训上

岗,减少判读属性上的错误。

③解译精度要求。图斑属性判对率应大于90%图斑界线的走向和形态与影像特征的允许误差为1个像元,即单元界线的最大误差不能超过1个像元;按成图比例尺,最小图斑面积为1mm2,在1:10,000比例尺下,相当于10m*10m的单元;图斑定性和定位要准确矢量图内弧段应封闭,图斑应标注,图形应建立严格的拓朴关系,图幅接边及其

判读应在规定误差内;质量检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各级检查图斑数不得少于总图斑数的5%自查误差应不大于10%,复验误差应不大于8%,审核误差应不大于5%。

④成果质量要求。图幅接边应保证图斑属性接边正确,图斑界线接边误差小于0.5个像元;矢量图内弧段应封闭,图形应建立严格的拓扑关系;每个图斑只能有一个代码,不能出现重码、漏码、邻斑同码等问题;成果图绘制按《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

保持图》〈SL73.6·2001)规定执行。

(三)监测数据成果

(1)建立项目区遥感监测数据库;(2)遥感监测专题图,包括土地利用图、土壤侵蚀图、小流域治理措施分布图等。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

1.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好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项目建设区监测应包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的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包括危害性监测)、水土保持防治实施效果监测以及水土流失6项防治目标监测等几个方面。监测到的成果能够充分反映本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 3.1.1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水土保持生态调查 (1) 针对影响项目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在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关键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地形的变化情况;土壤的侵蚀特性(如表层土厚度、质地与机械组成、

[精华]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计划

[精华]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计划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资质单位) ××××(编制日期) 责任表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编写 校核 审查 核定 批准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1前言 (1) 1.1任务由来及方案编制情况 (1) 1.2监测目的 (1) 1.3监测原则 (1) 1.4方案编制依据.....................2 2工程概 况 (3) 1.1项目区概况 (3) 2.2工程概况 (3) 2.3施工分区布置 (3)

2.4工程占地 (3) 2.5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数量 (3) 2.6移民搬迁及安置 (3) 2.7水土流失量预测与评价 (4) 2.8水土保持防治设计..............5 3监测范围及内容. (6) 3.1监测范围 (6) 3.2监测内容 ...........................6 4监测方 法 (8) 4.1气象水文监测 (8) 4.2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 (9) 4.3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 (11) 4.4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 . 14 5监测站点的布设 (14) 5.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布点 (15) 5.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布点 (16) 5.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的布点16 5.4监测点(断面)的的布点 . 16 6监测计划及工作安排 (17) 6.1监测计划 (17) 6.2监测工作安排................... 17 7设施设备及人员组织. (19) 7.1设备设施 (19) 7.2监测人员组成与分工 ........ 20 8成果提 交 (21)

附表目录 附图目录 1前言 1.1任务由来及方案编制情况 1.2监测目的 按照有关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及技术规范,在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和运行期间,需对建设项目防治责任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其目的是: (1)可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状况,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和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的的实际影响; (2)了解工程项目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状况、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实施效果及合理性; (3)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工作及防治效果提供技术依据和补充措施的设计依据; (4)服务于工程的安全生产建设、运行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 (5)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1.3监测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和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本次保持监测工作布置和安排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应按临时站点设置原则。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枢纽工程施工期间,以及施工结束后的植被恢复期。由于电站的大规模施工活动已基本结束,因此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主要是工程施工后期和工程完工后的植被恢复期,同时对工程措施防治效果进行监测; (2)典型性原则。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布设密度和监测项目的控制面积,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确定,结合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选择典型场所进行监测站点的布设和监测工作,重点地段应重点监测。由于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区,水土流失重点地段为弃渣场、料场、施工公路、加工管

应知应会-水土保持

水文应知应会水土保持复习大纲 1、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等概念;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重量,土壤侵蚀强度是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按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分为不同级别。 土壤侵蚀程度:土壤侵蚀程度(degree of soil erosion)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侵蚀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2、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类型 按照监测目的和作用,水土保持监测点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常规监测点是长期、定点定位的监测点,主要进行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果等监测。山东监测站点为水蚀和风蚀监测,其中水蚀监测点主要有观测场、小流域控制站、坡面径流场。 临时监测点是为某种特定监测任务而设置的监测点,其采样点和采样断面的布设、监测内容与频次应根据监测任务确定。临时监测点应包括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沙尘暴等监测点,以及其他临时增设的监测点。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最新版

承张高速公路承德至承张界(大滩)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建设单位:河北承德承张高速公路管理处 编制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监测任务缘由及实施组织 (1) 1.2项目概况 (1) 1.2.1项目建设意义 (1) 1.2.2工程规模与特性 (2) 1.3项目区概况及水土保持背景状况 (5) 1.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7) 2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 2.1项目概况 (7) 2.1.1工程规模与特性 (7) 2.1.2工程组成 (12) 2.1.3工程占地 (23) 2.1.4土石方平衡 (25) 2.1.5施工工艺与进度 (25) 2.2项目区概况 (28) 2.2.1自然概况 (28) 2.2.2社会经济概况 (32) 2.3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 2.3.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 2.3.2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概况 (35) 2.3.3连接线原有公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37) 2.3.4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37) 2.4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40) 2.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40) 2.4.2防治目标 (44) 2.4.3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45) 3水土保持监测 (46) 3.1监测依据 (46) 3.2监测目的 (46) 3.3监测原则 (46) 3.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47) 3.5监测方法 (48) 3.6监测时段及频次 (48) 3.6.1监测时段 (48)

3.6.2监测频次 (49) 3.7监测内容和方案 (49) 3.7.1监测内容 (49) 3.7.2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51) 3.7.3监测设施及设备 (51) 3.8监测制度 (53) 4监测内容和方法 (55) 4.1监测内容 (55) 4.1.1本底值监测 (55) 4.1.2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55) 4.1.3试运行初期 (56) 4.2监测指标及方法 (57) 4.2.1监测指标 (57) 4.2.2监测方法 (58) 4.3监测设施、设备 (62) 5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64) 5.1数据记录 (64) 5.2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64) 5.3附件 (64) 6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65) 6.1监测人员组成 (65) 6.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65)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课程实习 姓名:康文棋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6 指导教师:扬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3)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4、水利部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监测工作的意见 (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公布)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现就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测目的 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 二、监测分类 建设类项目,征占地面积大于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大于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

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5~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生产类项目,以每年的征占地面积或挖填土石方量为依据,依照上条执行。 三、监测内容和重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监测方式和手段 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同一项目的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要有1名取得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建设单位自行监测的项目要指定专职人员开展定期监测。 扰动土地面积、弃土(渣)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内容以实地量测为主。线路长、取弃土量大的公路、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可以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等手段调查扰动地

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1.1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和意义 在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其目的和意义为: (1)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时段、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产生的后果等指标,了解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各项措施的防治效果及取得的效益,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实测资料和数据,为确定预测参数、预测模型和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服务,最大限度的为提高生态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3)为6项指标的计算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结果,确定水土保持效益基础参数,为6项指标的计算提供技术保证。 (4)为项目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对建设全过程的监测,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运行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判别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目标,能否通过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及主体工程可否投产使用。

(5)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通过积累各类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可分析总结不同建设时段易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和空间分布,为监督检查和管理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水平。 1.2 监测时段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设计水平年结束。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重点监测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状况。 (1)施工期 施工期监测时段为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共24个月。 (3)运行期 运行期监测从各区域施工结束开始,设计水平年结束,运行期监测时段为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并编制监测报告迎接水土保持专项验收。 1.3 监测范围及单元划分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确定为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的安排,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水土流失动态分析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并灵活掌握监测区域的变化。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项目环保水保监测实施方案

宝汉高速公路汉中至陕川界 HC-J1A 驻地办 环保、水保实施方案 陕西公路交通科技开发咨询公司 宝汉高速汉中至陕川界项目 HC-J1A 驻地办 二O —三年三月

环保、水保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搞好宝汉高速施工环境保护工作,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建设达到优质、绿色工程,造福当地为目标,特编制宝汉高速汉中至陕川界HC-J1A驻地监理办环境保护监理实 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宝汉高速公路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2637 ”高速公路网中三条南 北纵线之一,自北向南衔接了连霍、十天和京昆3条国家高速公路,并沟通了陇东、关中西部、陕南西部、川东等区域,将进一步密切我省关中、陕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关中、陕南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 HC-J1A驻地办所辖监理范围K304+700?k316+550,分两个施工标段。HC-01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304+700?k310+415,路线全 长,5.715km ; HC-02 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310+415 ?k316+550 , 路线全长6.135km。主线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线全长11.85km,设计整体式路基宽度33.5m,分离式路基宽度16.75m,汉中西互通立交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23.0m。 主要工程数量:HC-01合同段:特大桥1311.9m/1座,大桥 826.6m/1座,通道21道,涵洞20道。石门枢纽立交1座(包括匝道大桥940.1m/6座、中小桥184.55m/2座),上跨十天高速;汉中西互通立交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内容提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为了指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法律法规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文件与相关文件依据,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编制依据。(2)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以及水土保持防治目标等概况。 (3)项目区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原则。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其指标、方法、监测样点布设和设施设备等。 (6)监测工作组织、监测数据与成果质量保证制度等组织管理。(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8)有关内容的说明。

目录 1总则 (3) 2编制依据 (4) 2.1法律法规 (4) 2.2规范性文件 (4) 2.3技术标准依据 (4) 2.4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5) 2.5技术合同 (5) 3建设项目概况 (6) 3.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 (6) 3.2项目建设规模与工艺流程 (6) 3.3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6) 4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 (7) 4.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 (7) 4.2社会经济概况 (8) 4.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8) 5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 (10) 5.1监测目标 (10) 5.2监测原则 (11) 6监测内容和方法 (12) 6.1监测内容 (12) 6.2监测方法 (15) 7组织管理 (18) 8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19)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

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第四章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原则与目标。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监测范围及其分区。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监测点布设。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及工作进度。一般情况下,监测时段包括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 第五章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 在施工准备期之前,主要是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 水保监…2006?16号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 各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各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各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持证单位: 为了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质量,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健康发展,我中心组织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见附件)。现印发你们,请在工作中参照使用,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和指导监测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其重点是:依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经过一定深度的现场查勘和调查,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对水土保

持监测的内容、时段、监测点布设、主要观测指标及其方法与频率、监测工作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和预期主要成果等进行设计。该文件可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监测工作进度与监测成果质量得到保证。 附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二○○六年七月六日 主题词: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实施计划提纲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2006年7月6日印发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收费标准

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中计列,施工期监测费可参考表2标准计列。

表2 水土保持施工期监测费计列标准 注:地貌类型调整系数山区为,丘陵及风沙区为,平原区为。 四、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咨询评估单位编制《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其费用可参考表3标准计列。

砂石场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砂石场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1.1监测目的 根据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的规定,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对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就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其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等进行动态观测和分析,反映项目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和隐患,客观评价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防治效果,掌握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等情况,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提供信息。 (2)对本方案拟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实地检验,总结完善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数据和数据,为确定同类项目预测方法、预测参数等服务。 (3)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监测成果数据。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测,说明施工建设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能够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并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从而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

1.2监测时段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方案批复时开始,至设计水平年底结束。本项目监测年限为1.0年,根据实际情况,从2016年1月开始,至2016年12月结束。 1.3监测的区段和监测点位 1.3.1监测区域 根据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重点防治区域的划分和水土流失特征,确定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为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和堆土场。 1.3.2监测点位 (1)工业场地设置1个监测点,在场区形成高挖高填处的空闲设置一个监测样地,监测水土流失情况。 (2)露天开采区设置2个监测点,在场区开采的露天坡面高地设置1个监测样地,监测水土流失情况。监测的时间为生产运行期,监测点根据露天开采区的开采进度进行布置。生产运行期的监测费用在生产运行期列支。 (3)堆土场设置1个监测点,监测的时间为生产运行期,监测点根据堆放土方情况进行布置。生产运行期的监测费用

水土保持收费标准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保监2005 22号 (保监[2005]22号2005年6月17日)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咨询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

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 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中计列,施工期监测费可参考表2标准计列。 表2 水土保持施工期监测费计列标准 四、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咨询评估单位编制《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其费用可参考表3标准计列。 表3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计列标准 五、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

水土保持监测点工作现状及规范化建议

水土保持监测点工作现状及规范化建议 发表时间:2018-01-25T13:44:25.0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6期作者:李静刘盛鹏魏岭[导读] 开展驻点监测点有助于同建设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促进了整改意见的落实。 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33 摘要:开展驻点监测点有助于同建设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促进了整改意见的落实,对今后深入开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驻点监测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点;工作现状;规范化建议 1水土保持监测点工作现状 总结 2014 年 9—11 月和 2015 年 11 月两次对全国 30 个省份(不包括上海、港澳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信息化建立调研掌控的状况,700 多个站点中有 75%实施了水土流失观测,47%实施了监测数据整编工作,实施监测工作的监测站点中有91%的站点不同程度地落实了运行维护经费。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水利部与七大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组织开展了以典型小流域和典型监测点地面定位观测为主要内容的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资料整编工作,如 2013 年开展了 51 个典型小流域和 90 个典型监测点的定位观测,2014 年开展了72 个典型小流域和 116 个典型监测点的定位观测。此外,依托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还实行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区、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的区域遥感监测及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抽样监测范围内的野外调查单元实地调查等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针对监测点、野外调查单元、流域、区域等不同尺度,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区、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典型小流域、典型坡面等不同对象均开展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发布了年度水土保持公报,确定了技术路线、监测内容和指标,设计了遥感监测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 目前监测站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监测点布局不合理,监测设施配置不完善,如站点空间分布不均,径流小区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代表性不强或重复配置,小流域控制站缺少推移质测定设施,对于掌握水土流失特征和规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②监测设施设备普遍出现老化或损坏现象,基层工作人员对仪器设备故障处理能力有限,故障设备多靠返厂检测和维修,直接影响监测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③监测自动化水平低,在线监测能力差,数据采集手段单一、方法落后,主要依赖人工采集和实验分析,程序复杂、耗时长,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④监测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监测技术体系不统一,数据集成分析困难,难以满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需要; 2对于规范监测点监测工作的建议 2.1积极发展林业 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不少群众保持燃烧柴草的习惯。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水土流失现象加剧。所以,应该避免此类问题发生,使用清洁能源,切实提升植被覆盖率。对于那些坡度大于二十五度的山坡禁止开荒,禁止随意的砍伐森林,确保生态得以维护。同时,还要做好护林带的管护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有序。在项目管理区域之内,合理的种植树木,加强对坝前防浪林带及坝后防护林带的建设与抚育管理,以此来确保成林的速度快,而且要认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的话及时补种。 2.2强化水土保持监测队伍建设 搞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关键是人的因素,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高技术素质的人。针对目前的监测人员状况,要把充实队伍、提高素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监测人员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不怕吃苦受累,乐于干监测,勇于干监测,善于干监测;二是采取请进来培训讲授、走出去实地学习的方法,使监测人员迅速掌握监测实用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效提高操作技能与分析水平;三是解决好监测人员的报酬,改善其生活与工作条件,心甘情愿为监测工作无私奉献。 2.3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制度建设 建立常态化的保障制度,对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至关重要。首先,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向地方政府报告,将水土保持监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解决困扰监测手脚的资金问题;二是要落实好《水土保持法》中的监测规定,建立健全地方水土保持监测的法规政策体系,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规政策保障;三是监测机构应尽快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制度体系,用制度约束监测人员的行为,考核监测人员的绩效,形成努力开展监测工作的新局面,推动市县级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又好又快蓬勃发展。 2.4认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会不仅是介绍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工作,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行宣贯,更重要的明确监测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参建各单位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建立与参建各单位的联络。技术交底会要求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包括主体工程监理单位、工程设计单位、水土保持(或环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等有关负责人均参加会议。会议上,监测单位按照水利部关于创建生产建设项目生态示范工程的要求,逐条解释分析,将创建生产建设项目生态示范工程的工作分解给参建各单位。明确指出参建各单位必须有专职(或兼职)的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做好各单位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及资料的统计整理和上报工作,明确各参建单位水土保持联络人,保证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和监测、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5认真处理污水,做好监督工作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水土保持顾名思义只要确保水土不流失就行了,很显然这是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要确保水资源不被污染。第一,要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很多工业单位在开展生产活动的时候会产生污染现象,假如污水不处理就排放的话,必然会对附近的环境造成破坏,导致水质变差。所以,我们当务之急要确保水质安全。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对应的法规,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遵照法规开展工作。强化污水排放的监督力度,保证排放标准符合规定。第二,水土保持工作应加强污染的监督。除了企业等可以控制的污染机构之外,还有很多的污染是我们没有能力去掌控的。比如轮船的石油泄漏,药物渗透等等。所以,作为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严谨细致,保持高度警惕,对于潜在的污染现象要认真应对,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而且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切实深入生活中,确保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存在的污染问题,防止扩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样本

附件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等, 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见附表) 。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项目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建设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等情况。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简要说明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 ”三同时”制度落实, 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变更, 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 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 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执行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监测任务委托、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 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 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应用的一般监测方法( 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 , 重点介绍针对项目特点采用的先进监测技术和方法, 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监测记录表、监测意见、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 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 等。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1 扰动土地情况 列表说明扰动土地情况( 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 的监测频次与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投标可用)

1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1监测目标与任务 通过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成因、流失量、流失强度、动态变化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等进行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工程各区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协助建设单位落实好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掌握项目水土流失和防护效果,及时发现隐患,提出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2监测范围及分区 1.2.1监测范围 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包括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与管辖区域。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现场监测踏勘结果,确定工程监测范围。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区详见表2-1。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 1.2.2监测分区及水土流失特点 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防治分区,结合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点,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划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情况见表2-2。 表1-1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及水土流失特点

1.3监测重点及布局 1.3.1水土保持监测布局及其实施组织情况 如我公司承担了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在接受任务后我公司将组织技术人员成立监测小组对现场进行了踏勘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然后根据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写完成监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监测实施方案》)。 本监测实施方案首先确定项目的监测范围为防治责任范围,后划分监测分区,最终确定本项目布设的水土保持监测点个数。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监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施工期:监测委托后应对各监测点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以了解当前的水土流失状况。施工期间,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至少每3个月监测记录1次。如遇台风暴雨等情况应及时加测,台风暴雨过后1周内应完成水土保持设施损毁、水土流失危害等内容监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1周内完成监测。 自然恢复期:①水土流失量监测按水、风蚀季节进行,大风和大雨后要及时加测;②植被生长、成活率、盖度及防治土壤侵蚀效果工程实施后以及恢复一年后各测1次;③工程措施防治效果,在工程实施前后各测1次;④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工程实施前后秋末监测一次;⑤土地整治面积及效果,在工程实施前后各测一次。 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工作主要通过调查监测、定位监测、临时监测和巡查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在部分水土流失重点监测区域采用布设简易坡面量测、沉沙池等措施对其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观测。 项目监测工作结束后将共向业主提交监测实施方案、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监测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