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十年课改成果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实施素质的主要切入点之一。十年新课标实验,目的是开启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情感态度,树立崇高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有责任感的人。十年新课标实验,我认为取得的成果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非常明显,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由培养精英教学转向全面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往,老师们音乐课大都喜欢歌唱的好的,乐理学的好的,会乐器的同学,每每上课,这些同学都是老师喜欢提问的,也是上台展示最多的孩子,而不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表现自己,再加上心理素质的发展不均恒,很多孩子羞于表现,致使音乐课成了少数音乐精英的课堂。通过十年音乐新课标实验,这些现象基本消失,老师们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讲授和说教,注重孩子们的参与,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

2.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得到了尊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被突出强调,音乐课上的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爱上音乐课了。原来的课堂,是老师的课堂,学生发言的很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得不到尊重。通过十年实验,现在的音乐课堂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上课积极主动,表现积极,再加上信息资源的多渠到化,课堂丰富多彩。

3.音乐课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样,老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认真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已初步形成风气。原来上音乐课基本上照本宣科的,现在呢,大部分音乐老师都会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积极发扬本区域的音乐资源,建设自己的校本课程。如我们本地区是吕剧的发源地,好多的学校都有吕剧课。

4.教育教学法规及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与沟通,使新课标变的更加实用,更加具有指导性。

5.音乐教学手段和目标太单一,转向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的多层次(知识、过程、情感),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尽最大限度的把学生的自主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动性开发出来。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音乐课堂的生动性,孩子们对音乐课堂也越来越喜欢,这就要求音乐老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技术,否则会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步伐了。

6.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由原来的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成了课堂的小主人,学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了,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可以说了,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了,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了。

7.

音乐新课标的实施,使经济发达省份与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教育教学水平基本消除了差别,东西部趋于平衡。这些从吴斌老师的话中就能看出。特别是他所说的音乐优质课的评选,开始时,发达城市的老师取得绝大部分优秀奖项,到后来的发达城市和西部城市老师平分秋色,就能说明这一切。

8.国家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音乐教学的设备从政策和经济上都有了可靠的保障。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是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孔子说:立于诗,兴于礼,成于乐。可见,一个人的人格要达到完美境界是离不开音乐的,我们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让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我们的教育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