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常州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常州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常州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发展目标4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8

第一节城镇体系8

第二节空间管制与协调11

第三节交通网络布局14

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15

第五节风景旅游规划16

第六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18

第七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9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23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23

第二节市区用地布局结构23

第三节市区四区划定25

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26

第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29第一节居住用地29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30

第三节工业用地34

第四节仓储用地36

第五节城市设计引导37

第六节地下空间布局规划41

第七节旧区更新41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43

第一节对外交通44

第二节市域交通49

第三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50

第四节公共交通54

第五节城市停车设施57

第六节城市交通发展对策58

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59第一节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59

第二节城市水系规划64

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6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71第一节保护目标与体系71

第二节历史城区71

第三节古镇古村落73

第四节历史文化街区73

第五节文物古迹75

第六节非物质文化遗产76

第九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77第一节城市供水78

第二节污水处理80

第三节雨水排放84

第四节燃气85

第五节供电86

第六节供热88

第七节邮政90

第八节电信91

第九节广播电视92

第十节信息化建设94

第十一节环境卫生设施95

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98第一节防洪除涝98

第二节消防101

第三节人防102

第四节抗震防灾104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概要

目录 一、城市概况 (1) 二、编制背景 (1) (一)基本背景 (1) (二)发展形势 (2) 三、规划重点 (3) 四、主要内容 (4) (一)城市发展目标 (4) (二)城市性质、规划年限、范围和规模 (6) (三)市域规划 (6) (四)市区规划 (7) (五)中心城区规划 (7) (六)综合交通规划 (9) (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0) (八)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11) (九)城市水系与绿地系统 (12) (十)重大基础设施 (13) (十一)城市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布局 (14) (十二)近期建设 (16)

一、城市概况 常州,又称“龙城”,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沪宁线中段,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北倚长江、南濒太湖,市域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2009年常住人口445.18万人。 “十一五”以来,常州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是2005年的3倍;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2010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为2005年的2.1倍。随着“拓展南北、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提升,形成“一主两副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不断突出城乡规划的龙头地位,促进全市城乡建设的有序开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背景 (一)基本背景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1996年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第三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调查研究是城市规划的必要的前期工作,必须要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建设发展中拟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调查研究也是对城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基础资料是城市规划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城市的情况十分复杂,进行调查研究既要有实事求是和深入实际的精神,又要讲究合理的工作方法,要有针对性,切忌盲目繁琐。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 (1)现场踏勘。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踏勘; (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3)分析研究。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当现有资料不足以满足规划需要时,可以进行专项性的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或进行抽样调查。 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调查研究工作要经常进行,对原有资料要不断地进行修正补充。 城市规划所需的资料数量大,范围广,变化多,为了提高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采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调查、数据处理、检索、分析判断工作。 根据城市规模和城市具体情况的不同,基础资料的收集应有所侧重,不同阶段的城市规划对资料的工作深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地说,城市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包括下列部分:(1)城市勘察资料(指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关的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面土层物理状况,城市规划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基承载力以及滑坡、崩塌等基础资料;地震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断裂带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城市规划区内地震烈度区划等基础资料;水文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等基础资料。 (2)城市测量资料:主要包括城市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城市地下工程及地下管网等专业测量图以及编制城市规划必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等。 (3)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冰冻等基础资料。 (4)水文资料: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位、流量、流速、水量、洪水淹没界线等。大河两岸城市应收集流域情况、流域区划、河道整治规划、现有防洪设施。山区城市应收集山洪、泥石流等基础资料。 (5)城市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以及城市规划历史等基础资料。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常州市新行政中心区

常州市新行政中心区 规划范围 面积3.1K㎡。位于常橙路东,城北干道北,红菱路(生活性干道)两侧。规划区坐北朝南,地势平坦。三井河自西向东流经本区,它是城市北部水系中的重要联系支河,常年水位变化不大,现状尚能维持等外二级的通航水平。 功能定位 规划区将成为常州市未来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高科技开发区的商业中心。 用地规划 规划用地性质以办公、文娱、商业、文教、生活和绿地为主。 行政中心——纪念意义,市属办公区分布在规划区中央坐北朝南,面对中央绿化广场。 行政办公和其他综合办公等公建——沿三井河路北侧呈带状布置,与以三井河为主干的绿地系统并行,成为联系西面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东面青龙分区的城市生活轴和绿化景观轴。 绿地——以中央绿化广场为起点,向南通过一系列由绿地和广场组成的雕塑公园形成另一条与老城联系的绿化景观轴。 商业、文娱用地——沿绿化景观轴南侧布置 文教、生活用地——沿城市生活轴北侧发展 建设分期 不同性质的用地按城市生活轴和绿化景观轴的格局布置。沿轴线带状分布的用地,非常有利于城市沿主干道做线形滚动地发展,而每一建设阶段,与轴线垂直方向,综合了不同功能的开发。每期约40ha左右,用2—4年建成,全区共分7期,用15—30年时间完成。 道路系统 城市快速路—常橙路和城北干道 城市干道——规划区北侧道路和穿规划区的红菱路 城市生活性干道——三井河路,宽40米,断面设计为中间绿化带和林荫大道。 三井河路和红菱路将规划区分为4大块,每大块在80ha左右。每大块再由区内主要道路划分为3中块,每中块用地在30ha左右。每中块再由区内次要道路分为2——4ha左右(特殊地块除外)。 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调查方法

城市规划调查概述 1.1 城市规划调查的概念 城市规划调查(Urban Planning Research),是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对城市生活中的各种城市社会要素、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考察、了解、分析和研究,以认识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进而为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设计、实施、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1.2城市规划调查的功能 1)城市规划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2)城市规划合理编制的重要保证 3)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基本手段 4)城市规划动态调控的基本手段 城市规划调查活动最终的正确结论来源于社会调查过程中所能够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而要在社会调查中获取大量真实、可靠、生动、详尽的调查资料,就必须正确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传统城市规划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类型。 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和题目通过有关文献收集资料的社会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的主要对象是文献。(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献是指用文字和数字记载的资料;广义的文献是指一切文字和非文字资料,包括照片、录音等) 文献法的优缺点 1文献法的优点 5)文献法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广泛了解社会情况 6)文献法可以避免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影响 7)文献法与直接调查法相比更方便、更自由 8)文献法效率高、费用低 2文献法的缺点 1)文献法缺乏生动性和具体性 2)文献资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3)文献调查所得的资料落后于现实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观察法又称为现场踏勘法。 观察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的优点 1)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取资料 2)能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比较可靠的社会现象 3)获取的资料及时生动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 (4)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一节城镇体系 (8) 第二节空间管制与协调 (11) 第三节交通网络布局 (14) 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 (15) 第五节风景旅游规划 (16) 第六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七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9)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 (23)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23) 第二节市区用地布局结构 (23) 第三节市区四区划定 (25) 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 (26) 第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29) 第一节居住用地 (29)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30) 第三节工业用地 (34) 第四节仓储用地 (36) 第五节城市设计引导 (37) 第六节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41) 第七节旧区更新 (41)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43)

第一节对外交通 (44) 第二节市域交通 (49) 第三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50) 第四节公共交通 (54) 第五节城市停车设施 (57) 第六节城市交通发展对策 (58) 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59) 第一节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59) 第二节城市水系规划 (64) 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6)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71) 第一节保护目标与体系 (71) 第二节历史城区 (71) 第三节古镇古村落 (73) 第四节历史文化街区 (73) 第五节文物古迹 (75) 第六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76) 第九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77) 第一节城市供水 (78) 第二节污水处理 (80) 第三节雨水排放 (84) 第四节燃气 (85) 第五节供电 (86) 第六节供热 (88) 第七节邮政 (90) 第八节电信 (91) 第九节广播电视 (92) 第十节信息化建设 (94)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昆山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总结了昆山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昆山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昆山市“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昆山市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十二五”的实践经验,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建议,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投资机遇、风险、策略做出了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昆山市地区政府、昆山市地区企业、欲投资昆山市地区的外阜企业了解地区规划重点,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 (1)现场踏勘。城市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城市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现场踏勘。 (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3)分析研究。这是调查研究工作当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当现有资料不足以满足规划需要时,可以进行专项性的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或进行抽样调查。

城市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包括下列部分; (1)城市勘查资料(指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关的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即城市所 在的地质构造,地面土层物理状况,城市规划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基承载力以及滑坡、崩塌等基础资料;地震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断裂带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城市规划区内地震烈度区划等基础资料;水文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等基础资料。 (2)城市测量资料,主要包括城市平面控制网、城市地下工程及地下管网等专业测量图以及 编制城市规划必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3)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冰冻等基础资料。 (4)水文资料,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位、流量、流速、水量、洪水淹没界限等。大河两岸城 市应收集流域情况、河流规划、河道整治规划、现有防洪设施等基础资料。山区城市应收集山洪、泥石流等基础资料。 (5)城市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以及城市规划历史等基 础资料。 (6)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主要包括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长远规划、国土规划、 区域规划等有关资料。 (7)城市人口资料,主要包括现状及历年城乡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 力构成、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职工带眷系数等。 (8)市域自然资源资料,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动力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的分布、 数量、开采利用价值等。 (9)城市土地利用资料,主要包括现状及历年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城市用地增长状况、 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分布状况等。 (10)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主要包括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产品产量、产值、 职工人数、用水量、用电量、运输量及污染情况等。 (11)交通运输资料,主要包括对外交通运输和市内交通的现状和发展预测(用地、职工人 数、客货运量、流向、对周围地区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 (12)各类仓储资料、主要包括用地、货物状况呢及使用要求的现状和发展预测。 (13)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金融、涉外等机构以及人民团体 的现状和规划资料,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用地面积和职工人数等。 (14)建筑物现状资料,主要包括现有主要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 筑质量等,现有居住区的情况以及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密度、建筑质量等。 (15)工程设施资料(指市政工程、公用设施的现状资料),主要包括场站及其设施的位置与 规模、管网系统及其容量、防洪工程等。 (16)城市园林、绿地、风情区、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等资料。 (17)城市人防设施及其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资料。 (18)城市环境资料,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成果、各厂矿、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及危害情况、 城市垃圾的数量及分布,其他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有害因素的分布状况及危害情况,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济宁2018-2025年全市停车位、停车场规划

目录 1总则 (1) 2停车发展战略 (4) 3停车供给目标 (6) 4建筑配建停车标准优化 (7) 5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8) 6路内公共停车场规划 (10) 7充电设施布局规划 (12) 8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 (14) 9停车政策研究 (16) 10近期行动计划 (18) I

附表目录 附表1 停车区域划分表 (19) 附表2 停车总量目标 (19) 附表3 供应结构目标 (19) 附表4 停车配建指标 (20) 附表5 一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1) 附表6 二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3) 附表7三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7) 附表8 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分配 (32) 附表9 路内临时停车设置控制表 (33) 附表10 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 V/C比值 (33) 附表11 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2 占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3 任城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4) 附表14 兖州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5) 附表15 各类用地配建充电桩统计一览表 (36) 附表16 充电桩近期主要布点位置统计一览表 (37) 附表17 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布局 (39) 附表18 路内停车泊位充电桩布局数量 (40) 附表19 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宽度要求 (40) 附表20 济宁城区停车收费标准 (40) II

附表21 严格违停执法工作分工表 (41) 附表22 近期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一览表 (41) III

1总则 【第01条】规划背景 国家不断出台指导意见,系统的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 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重点和方向提出了 新的要求,现有停车规划有必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济宁城市的 发展要求。 【第02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济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任城区、兖 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等,规划用地面积385平方公 里,规划人口350万 重点范围:任城老城区和兖州老城区。 【第03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7--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第04条】规划目标 1.近期着重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弥补城区停车缺口,缓解停车压力, 远期建成与济宁城市特征和公交优先交通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 停车发展模式; 2.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是公 1

城市规划课题研究范文

城市规划课题研究 1.城市规划失效分析与研究【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TU984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失效平衡论规划措施 摘要:世界的城市规划史,也是优秀的规划理念的发展史。在城市的演进和历史的洗涤中,规划的理念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优秀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城市问题的解决、城市美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优秀规划理念的贯穿,使得城市面貌日益完美。论文从规划效用和规划的理念的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提出城市规划的效用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规划法应选择平衡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规划失效的改进之道一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规划改进方向,包括1、认识论层面—确立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思想。 2、方法论层面一探索不确定性的规划方法。 3、行动措施层面一基于不确定性的规划行动措施。 2. 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建构【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TU984.2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市场经济体制管理职能城市规划法规摘要:伴随19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政策的实施,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研究方日益重视,但有关研究多侧重城市规划管理的某一方面,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在城市规划界少有涉及。本文试图在已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建构问题进行探讨。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以及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内涵、作用与意义;指出城市规划管理目标主要有:(1)强化城市规划管理职能,(2)在确保城市发展效率的同时达到社会公平,(3)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效能;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内涵及构成,即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组织系统、城市规划管理运作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最后提出适应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与目标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建构的目标。其次,对自建国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分别就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机制、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行政地位不高;(2)规划编制、决策、执行“一家言”;(3)规划行政管理中条块分割;(4)政府的规划管理职能在不少城市受到削弱。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建构的初步设想,并对构成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组织系统、城市规划运作机制、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等子系统提出具体构建要求,如城市规划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建构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编制机制的建构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建构,其中城市规划编制机制的建构主要有:(1)规划编制机构的市场化与规划研究建构的建立(2)建立严格的规划法定审批决策程序(3)规划编制的检讨和动态更新(4)公众参与规划。 3.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X321 TU984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一、总则 ●规划指导思想 1、放眼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考虑加入"WTO"后技术、产业、资金流向对江阴的影响,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江阴市的竞争力。 2、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率先"要求,认真研究城镇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 3、结合市域行政区划调整的机遇,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化进程。 4、处理好经济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的关系,形成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群体。 5、从江阴市交通枢纽的地位与作用入手,发挥通道优势,加强与张家港、靖江的协同发展。 6、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特色。 ●修编重点 1、调整城镇空间布局 调整城镇空间布局,精简发展主体,并提出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2、调整乡镇工业园和乡村居民点 根据区位条件,发展潜力,调整乡镇工业园的布局,优化市域产业空间布局。逐步调整乡村居民点的布局,引导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3、协调江阴与周边城市的关系

完善市域综合交通网络,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考虑新长铁路、沿江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对江阴城镇发展的影响,江阴与无锡、常州、张家港、靖江等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 区域位置图一 区域位置图二 4、研究和体现城市特色

贯彻城市设计理念,从江阴滨江的特点出发,保护自然山水,合理安排沿江岸线,保证城市生活岸线,从江阴交通枢纽的特点出发,发挥交通优势,建设物流园区;发掘江阴深厚的文化积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延续历史文脉。 5、保护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环境质量,明确市域的生态建设目标和措施,从城乡协调发展角度出发,确定市域城镇聚集空间与绿色开敞空间,划定优先建设地区、引导建设地区和不宜建设地区,界定物种源、廊道和节点,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提出生态建设对策。 6、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对老城区、新城区、外来人口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情民愿,在规划中加以体现,制定措施,以有利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区 全市域,总面积98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 东起江阴市界,西至新沟河,南起南快速路,北至长江,总面积约19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近期:2002年至2006年。 中期:2007年至2010年。 远期:2011年至2020年。 远景:本世纪中叶。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年)及规划图 2008年8月19日至20日,由省建设厅组织召开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年)评审会》在我市香港大厦举行。评审委员会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教授、山东省国土厅宇向东副厅长、山东省建设厅规划处齐鹏处长等10位国内知名规划专家组成。会议由建设厅副厅长昝龙亮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洪刚出席会议。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着力点,市委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建设城乡秀美新济宁作为五大发展目标之一,确定了“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先导、文脉存续、自然生态”的原则,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济宁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跨区域、跨河道、大范围展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易道设计公司、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济宁市城市风貌规划》、《济宁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九龙山山体、水系生态景观规划》、《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西段两岸环境景观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越河围合地块概念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每年都确立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增强了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现行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2007年12月28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我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今年初,我们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对规划思路作了重大调整。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这次评审会议,就是对这一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对前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检验。 专家们踏勘了现场,听取了《纲要》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规划纲要文件,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致认为:《纲要》编制认真贯彻当前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统筹和城乡协调发展,注重“两型”社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可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纲要》编制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论证比较充分,对产业发展战略、煤炭开发与城市协调发展、生态承载力、人口和用地规模4项专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的空间层次、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城镇体系规划等比较符合济宁实际。《纲要》成果内容丰富,图件齐全,达到了国家和省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要求。各位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评审,并从规划的各个方面和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评审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专家意见,与设计单位共同努力,从济宁长远发展和自身特色去把握规划,进一步拓宽思路,及时将规划纲要进行深化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水平、高标准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