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中药之五行属性归类如下:

(一)、味辛皆属木:(计19味)

1、木中木肉桂桂枝桂心芥子。

2、木中火蜀椒。

3、木中土干姜生姜半夏鸡子黄赤小豆伏龙肝、党参。

4、木中金细辛黄饴矾石苦酒白酨浆酢。

5、木中水附子瓜蒂王瓜根。

(二)、味咸皆属火:(计17味)

1、火中火旋覆花。

2、火中木大黄石膏杏仁皂角葱白。

3、火中土泽泻升麻黄芪粳米通草。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戎盐栝蒌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6味)

1、土中土人參。

2、土中木甘草。

3、土中火大枣。

4、土中金麦冬。

5、土中水茯苓知母。

(四)、味酸皆属金:(计14味)

1、金中金五味子胡麻油山萸肉。

2、金中木枳实柴胡雄黄葱叶。

3、金中火豉。

4、金中土芍药龙胆草阿胶。

5、金中水薯蓣代赭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4味)

1、水中水地黄。

2、水中木黄芩薤白麻黄栀子韭叶牡丹皮。

3、水中火黄连芒硝硝石栗子。

4、水中土白术苦参。

5、水中金竹叶。

试论《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属性

方国强

一、五行药物汇总:(计80味,黑体字为诸药之精)

(一)、味辛皆属木:(计17味)

1、木中木桂羊肝(肉桂桂枝桂心)。

2、木中火椒蜀椒

3、木中土姜(生姜干姜炮干姜)粳米阿胶伏龙肝。

4、木中金细辛细辛根矾石山萸肉。

5、木中水附子苦参。

(二)、味咸皆属火:(计15味)

1、火中火旋覆花鸡心。

2、火中木大黄代赭石葱叶芥子。

3、火中土泽泻黄饴。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硝石)芒硝栝蒌戎盐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15味)

1、土中土人參牛脾。

2、土中木甘草(炙甘草)升麻半夏黄芪。

3、土中火大枣鸡子黄。

4、土中金麦门冬白酨浆苦酒酢。

5、土中水茯苓瓜蒂。

(四)、味酸皆属金:(计15味)

1、金中金五味子犬肺胡麻油。

2、金中木枳实石膏雄黄牡丹皮。

3、金中火豉(咸豉)皂角。

4、金中土芍药杏仁。

5、金中水薯蓣王瓜根地

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8味)

1、水中水地黄猪肾熟地黄。

2、水中木黄芩栀子薤白韭叶柴胡麻黄知母葱白赤小豆。

3、水中火黄连栗子。

4、水中土白术。

5、水中金竹叶龙胆草木通(通草)。

二、药物阴阳五行药理扼要:

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总而言之:木性药(味辛)补肝,补肝者补血;火性药(味咸)补心,补心者补神;土性药(味甘)补脾,补脾者补中;金性药(味酸)补肺,补肺者补气;水性药(味苦)补肾,补肾者补精。

分而论之:(1)、木性药: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①、木中木,补血、益精、养神、敛气、调节阴阳;温经助阳,燥湿除冷。

②、木中火,补神、养血、和中、调气、敛精;温中散寒,祛风止痛。

③、木中土,和中、养神、敛精、补气血;扶阴升阳,益气生津。

④、木中金,补气血、养精、敛神、和中;散寒化饮,敛汗开窍。

⑤、木中水,补精、养血、益气、敛神、调节阴阳;补阳益火,温中燥湿。

(2)、火性药: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

①、火中火,补神、益血、和中、调气、敛精;安神降逆,行气下水。

②、火中土,和中、补神、益气、调精、敛(清热)血;补中润肺,泄热渗湿。

③、火中金,补神气、益肾、和中、敛(清热)血;降逆平喘,燥湿行水。

④、火中水,补精气神、补血、调节阴阳;润燥软坚,清热导滞。

⑤、火中木,补血、养神、益精、敛气、调节阴阳;逐瘀通经,潜阳降逆。

(3)、土性药:有运化之功,可补脾益肺养心泻肾抑肝。

①、土中土,补中、养神、补气、敛(清热)血、敛精;大补元气,固脱生津。

②、土中金,补精气、和中、敛(清热)血、调神;泻湿除烦,生津利咽。

③、土中水,补精、和中、补气血、敛神;降逆散结,利水祛湿。

④、土中木,补精血、养神、敛气、和中;补中固表,缓急解毒。

⑤、土中火,补神、养血、和中、调气、敛精;益胃除烦,缓和药性。

(4)、金性药:有敛固之功,可补肺益肾养脾泻肝抑心。

①、金中金,补气、益精、和中、敛(清热)血、调神;敛汗降逆,止渴止咳。

②、金中水,补精、养血、补气、敛神、调节阴阳;补中活血,养阴润肠。

③、金中木,补气血、补精、养神、调节阴阳;清热散瘀,行积除痞。

④、金中火,补神气、养血、敛精、和中;调中下气,除躁降逆。

⑤、金中土,补神气、和中、敛(清热)血、敛精;敛阴潜阳,柔肝止痛。

5)、水性药:有润滋之功,可补肾益肺养肝泻心抑脾。

①、水中水,补精、补气血、敛神、调节阴阳;益阴填髓,凉血生津。

②、水中木,补精、补血、养神、敛气、调节阴阳;升阳解郁,滋阴燥湿,解表散结。

③、水中火,补精、补神、养血、和中、敛气;清热燥湿,养胃强筋。

④、水中土,补神气、养精、和中、敛(清热)血;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⑤、水中金,补精气、和中、敛(清热)血、调神;清热燥湿,通经利尿。

注:

1、抑,压、压制,引为抑制之意,指中医学中之反侮关系,药物之“轻泻”或“轻下”的作用。

2、调,调节、调整,是不同于滋(扶)阴补(升)阳的敛阴潜阳之意,指中医学中之相乘或相侮关系,药物之“泻”或“下”的作用。

3、敛,引为收敛、收缩、压缩、减小之意,指中医学中之相乘或相侮关系,药物之“泻”或“下”的作用。

4、亦阴亦阳为中。补中,为补阴阳之气;和中,为补气养血。

三、80味药物阴阳五行属性归类简论:

(1)、木性药(阳):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17

①、木中木(阳中少阳) 4

桂(肉桂),木中木。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桂心,木中木。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味厚燥性,助心阳、交心肾,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桂枝,木中木。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羊肝,木中木。甘、苦,性凉。入肝经。补气血、调水道,补肝益肺、明目止咳。

②、木中火(阳中正阳) 1

蜀椒,木中火。辛,温。有小毒。归脾、胃、肾经。温中散寒,驱虫止痛。

③、木中土(少阳中阴) 6

生姜,木中土。辛,温。入肺、脾、胃经。散寒发表,温中止呕,止咳化痰,解毒。

干姜,木中土。大辛,大热。入肺、心、脾、胃经。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温经止血。

炮干姜,木中土。平,温。入肺、心、脾、胃经。温中止泻,温经止血。

粳米,木中土。甘、苦,平、微寒。入脾、胃、肺经。益气生津,补益脾胃,顾护胃气,培补汗源。

阿胶,木中土。甘、平。归肝、肺、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伏龙肝,木中土。辛,温。归脾、胃经。温中止血,和胃止呕,涩肠止泻。

④、木中金(阳中少阴) 4

细辛,木中金。辛,温。入肺、肾经。祛风散寒,止痛化饮,开窍。

山萸肉,木中金。酸、涩,微温。入肝、肾经。补肝益胃,涩精敛汗。

矾石,木中金。酸、涩,寒。归脾、大肠、肝经。解毒杀虫,止泻止血,祛痰开窍

细辛根,木中金。辛,温。入肺、肾经。祛风散寒,止痛化饮,开窍。

⑤、木中水(阳中正阴) 2

苦参,木中水。苦,寒。入心、肝、大肠、小肠、胃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附子,木中水。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回阳救逆,补阳益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

(2)、火性药(阳):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15

①、火中火(阳中至阳) 2

旋覆花,火中火。苦、辛、咸,微温。入肺、脾、大肠、胃经。消痰降逆,行气下水。

鸡心,火中火。咸。入心经。补心安神、镇静神经,治五邪。

②、火中土(至阳中阴) 2

泽泻,火中土。甘、淡,寒。入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

黄饴,火中土。甘、酸,温。归脾、胃、肺经。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③、火中金(阳中太阴) 2

厚朴,火中金。苦、辛,温。入肝、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降逆平喘。

葶苈子,火中金。苦、辛,大寒。入肺、膀胱经。泻肺平喘,逐饮行水。

④、火中水(阳中至阴) 5

戎盐,火中水。甘、咸,寒。入心、肝、肾、膀胱经。平血热,助水脏,清热利水。

栝蒌,火中水。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开结,润肠通便。

芒硝,火中水。辛、咸、苦,大寒。入胃、大肠、三焦经。泻热导滞,润燥软坚。

硝石,火中水。苦、咸,寒。入心、脾经。利尿泻下,破坚散结。

海蛤,火中水。苦、咸,寒。归肺、胃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⑤、火中木(阳中太阳) 4

大黄,火中木。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攻积导滞,泻火解毒,逐瘀通经。

代赭石,火中木。苦,寒。归肝、胃、心经。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葱叶,火中木。辛,热。入胃、肺经。利五脏,清热散寒,发汗通脉,消水祛肿。

芥子,火中木。辛,温。入肺、胃经。温中散寒,豁痰利气,通经止痛。

(3)、土性药(亦阴亦阳):有运化之功,可补脾益肺养心泻肾抑肝。15

①、土中土(亦阴亦阳) 2

人参,土中土。甘,微苦,微温。入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固脱生津,安神。

牛脾,土中土。甘、微酸,温。入脾经。补脾健胃,消积除痞。

②、土中金(中之少阴) 4

麦门冬,土中金。甘、微苦,微寒。入心、脾、胃经。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白酨浆,土中金。酸、甘、微苦,微温。入肝、脾、胃、大肠经。清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疮。

苦酒,土中金。酸、甘、微苦,微温。入肝、脾、胃、大肠经。清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疮。

酢,土中

金。酸、甘、微苦,微温。入肝、脾、胃、大肠经。清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疮。

③、土中水(中之至阴) 2

茯苓,土中水。甘、淡,平。入心、肺、肝、膀胱经。淡渗利水,健脾补中。

瓜蒂,土中水。苦,寒。有小毒。归胃经。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④、土中木(中之少阳) 5

炙甘草,土中木。甘,平。入心、肺、脾、胃经。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升麻,土中木。辛、甘、微苦,凉。入肺、脾、胃经。发表透疹,解毒升阳。

半夏,土中木。辛,温。有小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甘草,土中木。甘,平。入心、肺、脾、胃经。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黄芪,土中木。甘,温。入肺、脾经。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⑤、土中火(中之至阳) 2

大枣,土中火。甘,微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缓和药性。

鸡子黄,土中火。甘、平。入心、肾经。滋阴养血,益胃除烦。

(4)、金性药(阴):有敛固之功,可补肺益肾养脾泻肝抑心。15

①、金中金(阴中少阴) 3

五味子,金中金。酸,温。归肺、心、肾经。敛汗止渴,敛肺止渴,涩精止泻,安神明目。胡麻油,金中金。甘,微温。入肝、肾、大肠、小肠经。疗疮滑胎,凉血止痛,生肌解毒,治瘖生发。

犬肺,金中金。酸,温。入肺经。温中补肺,止咳降逆,行气下水。

②、金中水(阴中正阴) 3

薯蓣,金中水。甘,平。归肺、脾、肾经。健脾补肺,益肾养阴。

王瓜根,金中水。苦,寒。入胃、大肠、心、肺、膀胱经。泻热利水,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益气生津。

地榆,金中水。苦、酸,寒。入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③、金中木(阴中少阳) 4

枳实,金中木。苦,微寒。归脾、胃经。破气行积,化痰除痞。

牡丹皮,金中木。辛、苦,微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石膏,金中木。辛、甘,大寒。入肺、胃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

雄黄,金中木。辛,温。有毒。归肝、胃经。解毒杀虫,祛痰。

④、金中火(阴中正阳) 3

豉,金中火。甘、辛、微苦,偏凉。归肺、胃经。发汗解表,调中下气,清热除烦,除躁降逆。

皂角,金中火。辛、咸,温。入肺、大肠经。祛风痰,开窍闭,除湿毒,消肿,杀虫。

咸豉,金中火。甘、辛、微苦,偏凉。归肺、胃经。发汗解表,调中下气,清热除烦,除躁降逆。

⑤、金中土(少阴中阳) 2

芍药,金中土。苦、酸,微寒。归肝、脾经。生血敛阴

,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杏仁,金中土。苦、微辛,微温。有小毒。归肺、膀胱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5)、水性药(阴):有润滋之功,可补肾益肺养肝泻心抑脾。18

①、水中水(阴中至阴) 3

地黄,水中水。甘、苦,凉。入心、肝、肾经。滋阴凉血,清热生津。

熟地黄,水中水。甘,微温。入肝、肾、脾经。滋肾填髓,补脾益阴,利脉止泻。

猪肾,水中水。咸、苦,平。入肾经;滋阴补肾,益气固精,敛汗聪耳,消积利水。

②、水中木(阴中太阳) 9

黄芩,水中木。苦,寒。入肺、心、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栀子,水中木。苦,寒。入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薤白,水中木。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下气行滞。

韭叶,水中木。辛、微酸,温。温脾益胃,止泻散冷,助肾补阳,固精暖腰,散瘀逐痰。

柴胡,水中木。苦、微辛,凉。入肝、胆、三焦、心包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麻黄,水中木。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知母,水中木。苦、寒。入肾、胃、肺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赤小豆,水中木。甘、酸,平。归脾、心、小肠经。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解毒排脓。

葱白,水中木。辛,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③、水中火(阴中至阳) 2

黄连,水中火。苦,寒。入心、肝、胆、脾、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栗子,水中火。咸、甘,温。入脾、肾经。养胃健脾,补肾强筋。

④、水中土(至阴中阳) 1

术,水中土。苦、甘,温。入脾、胃经。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⑤、水中金(阴中太阴) 3

竹叶,水中金。甘、淡,寒。归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龙胆草,水中金。苦,寒。入肝、胆、胃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木通,水中金。苦,寒。入心、小肠、肺、膀胱经。清热利水,通经下乳(古称“通草”,今称“木通”;今之“通草”,古称“通脱木”)。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 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 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 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 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 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 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 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 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 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 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 者慎服。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 类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阳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麻黄(3-9克),桂枝(3-9克),紫苏(6-9克),白芷(6-15克),细辛(有小毒,1-3克),杜衡(有小毒,3-6克),辛夷(6-15克),生姜(6-15克),葱白(2-8枚),香薷(6-15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苍耳子(有毒,6-9克),鹅不食草(6-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丁香(1-3克),红豆蔻(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檀香(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黄芪(9-30克),饴糖(30-60克),紫河车(克),钟乳石(3-9克),五味子(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金沸草(6-9克),芥子(3-9克),猪牙皂(有小毒,克),白前(3-9克),猫爪草(15-30克),苦杏仁(有小毒,6-9克),紫苏子(3-9克),紫菀(6-9克),款冬花(6-9克),百部(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性热类:干姜(3-9克)。 ? 阴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 性凉类: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9-15克),木蝴蝶(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克)。 性寒类:牛蒡子(6-12克),菊花(6-9克),桑叶(6-9克),蝉蜕(3-6克),升麻(3-9克),浮萍(3-9克),藜芦(有大毒,克),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毒,3-6克),甘遂(有毒,克),红大戟(有小毒,克),芫花(有毒,克),商陆(有毒,3-9克),滑石粉(9-24克),车前子(9-15克),川木通(3-6克),通草(克),三白草(15-30克),石韦(6-12克),防己(6-9克),灯心草(1-3克),冬瓜子(9-30克),黄芩(3-9克),石膏(15-60克),知母(6-12克),芦根(15-30克),栀子(6-9克),金银花(6-15克),忍冬藤(15-30克),胖大海(2-3克),射干(克),半枝莲(15-30克),穿心莲(3-9克),金果榄(3-9克),苦木(有小毒,1-3克),地骨皮(9-15克),郁金(3-9克),白茅根(9-30克),侧柏叶(6-12克),铁苋菜(15-30克),西洋参(3-6克),百合(6-12克),五倍子(3-6克),葶苈子(3-9克),瓜蒌(9-15克),瓜蒌皮(9-15克),瓜蒌子(9-15克),浙贝母(6-9克),蛤壳(3-6克),桑白皮(6-12克),羚羊角(克)。 ? 阳性属火中药(入心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桂枝(3-9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檀香(克),红花(3-9克),川芎(3-9克),乳香(3-12克),紫河车(克),刺五加(9-27克),熟地(9-15克),何首乌(6-12克),当归(6-9克),龙眼肉(9-15克),五味子(克),远志(3-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阳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麻黄(3-9克),桂枝(3-9克),紫苏(6-9克),白芷(6-15克),细辛(有小毒,1-3克),杜衡(有小毒,3-6克),辛夷(6-15克),生姜(6-15克),葱白(2-8枚),香薷(6-15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苍耳子(有毒,6-9克),鹅不食草(6-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丁香(1-3克),红豆蔻(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檀香(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黄芪(9-30克),饴糖(30-60克),紫河车(克),钟乳石(3-9克),五味子(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金沸草(6-9克),芥子(3-9克),猪牙皂(有小毒,克),白前(3-9克),猫爪草(15-30克),苦杏仁(有小毒,6-9克),紫苏子(3-9克),紫菀(6-9克),款冬花(6-9克),百部(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性热类:干姜(3-9克)。 阴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 性凉类: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9-15克),木蝴蝶(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克)。 性寒类:牛蒡子(6-12克),菊花(6-9克),桑叶(6-9克),蝉蜕(3-6克),升麻(3-9克),浮萍(3-9克),藜芦(有大毒,克),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毒,3-6克),甘遂(有毒,克),红大戟(有小毒,克),芫花(有毒,克),商陆(有毒,3-9克),滑石粉(9-24克),车前子(9-15克),川木通(3-6克),通草(克),三白草(15-30克),石韦(6-12克),防己(6-9克),灯心草(1-3克),冬瓜子(9-30克),黄芩(3-9克),石膏(15-60克),知母(6-12克),芦根(15-30克),栀子(6-9克),金银花(6-15克),忍冬藤(15-30克),胖大海(2-3克),射干(克),半枝莲(15-30克),穿心莲(3-9克),金果榄(3-9克),苦木(有小毒,1-3克),地骨皮(9-15克),郁金(3-9克),白茅根(9-30克),侧柏叶(6-12克),铁苋菜(15-30克),西洋参(3-6克),百合(6-12克),五倍子(3-6克),葶苈子(3-9克),瓜蒌(9-15克),瓜蒌皮(9-15克),瓜蒌子(9-15克),浙贝母(6-9克),蛤壳(3-6克),桑白皮(6-12克),羚羊角(克)。

最新中医五行归类表知识讲解

中医五行归类表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 自然界五 行人体 五音五 味五化五色五气五方五 季 五 脏 五 腑 五 官 形 体 情 志 五 声 变 动 五 神 五 液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心包)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三焦)胃大肠膀胱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志怒喜思忧恐 五神魂神意魄志 五窍目舌口鼻耳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主色嗅味声液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嗅臊(膻)焦香腥腐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动握忧哕咳栗 五荣爪面色唇毛发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谷麻麦稷稻豆 五菜韭薤葵葱藿 五果李杏枣桃栗 五畜鸡羊牛犬猪 五时(年)春夏长夏秋冬 五时(日)平旦日中日西日入夜半 五常(天)风热湿燥寒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形矩形尖形方形圆形波形 五智仁礼信义智 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为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根据上述归类表,主要说明如下三方面问题: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婆婆针)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天香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冬宛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图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野海椒)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萢(黄桑葚) 黄萢,又名黄桑葚等。产于云南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区的野生果实。口感香甜可口,甜中有酸,酸中带香。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隔山撬)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萢 果实和黄萢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树)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2.灰灰菜(野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3)

凌霄花 本品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Thunb.). 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L.)Seem. 的干燥花。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干燥。 【性状】凌霄多皱缩卷曲,黄褐色至棕褐色,完整花朵长4~5cm。萼筒钟状,长2~2.5cm,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齿尖有5条纵棱。花冠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部联合呈漏斗状,表面可见细脉纹,内表面较明显。雄蕊4,着生在花冠上,2长2短,花药个字形,花柱1,柱头扁平。气清香,味微苦、酸。 美洲凌霄完整花朵长6~7cm。萼筒长1.5~2cm,硬革质,先端5齿裂,裂片短三角状,长约为萼筒的1/3,萼筒外无明显的纵棱;花冠内表面具明显的深棕色脉纹。 【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归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用于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鹿茸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性状】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

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转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 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 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能与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前不敛。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中药之五行属性归类如下: (一)、味辛皆属木:(计19味) 1、木中木肉桂桂枝桂心芥子。 2、木中火蜀椒。 3、木中土干姜生姜半夏鸡子黄赤小豆伏龙肝、党参。 4、木中金细辛黄饴矾石苦酒白酨浆酢。 5、木中水附子瓜蒂王瓜根。 (二)、味咸皆属火:(计17味) 1、火中火旋覆花。 2、火中木大黄石膏杏仁皂角葱白。 3、火中土泽泻升麻黄芪粳米通草。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戎盐栝蒌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6味) 1、土中土人参。 2、土中木甘草。 3、土中火大枣。 4、土中金麦冬。 5、土中水茯苓知母。 (四)、味酸皆属金:(计14味) 1、金中金五味子胡麻油山萸肉。 2、金中木枳实柴胡雄黄葱叶。 3、金中火豉。 4、金中土芍药龙胆草阿胶。 5、金中水薯蓣代赭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4味) 1、水中水地黄。 2、水中木黄芩薤白麻黄栀子韭叶牡丹皮。 3、水中火黄连芒硝硝石栗子。 4、水中土白术苦参。 5、水中金竹叶。 试论《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属性 方国强 一、五行药物汇总:(计80味,黑体字为诸药之精) (一)、味辛皆属木:(计17味) 1、木中木桂羊肝(肉桂桂枝桂心)。

2、木中火椒蜀椒 3、木中土姜(生姜干姜炮干姜)粳米阿胶伏龙肝。 4、木中金细辛细辛根矾石山萸肉。 5、木中水附子苦参。 (二)、味咸皆属火:(计15味) 1、火中火旋覆花鸡心。 2、火中木大黄代赭石葱叶芥子。 3、火中土泽泻黄饴。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硝石)芒硝栝蒌戎盐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15味) 1、土中土人参牛脾。 2、土中木甘草(炙甘草)升麻半夏黄芪。 3、土中火大枣鸡子黄。 4、土中金麦门冬白酨浆苦酒酢。 5、土中水茯苓瓜蒂。 (四)、味酸皆属金:(计15味) 1、金中金五味子犬肺胡麻油。 2、金中木枳实石膏雄黄牡丹皮。 3、金中火豉(咸豉)皂角。 4、金中土芍药杏仁。 5、金中水薯蓣王瓜根地 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8味) 1、水中水地黄猪肾熟地黄。 2、水中木黄芩栀子薤白韭叶柴胡麻黄知母葱白赤小豆。 3、水中火黄连栗子。 4、水中土白术。 5、水中金竹叶龙胆草木通(通草)。 二、药物阴阳五行药理扼要: 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总而言之:木性药(味辛)补肝,补肝者补血;火性药(味咸)补心,补心者补神;土性药(味甘)补脾,补脾者补中;金性药(味酸)补肺,补肺者补气;水性药(味苦)补肾,补肾者补精。 分而论之:(1)、木性药: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①、木中木,补血、益精、养神、敛气、调节阴阳;温经助阳,燥湿除冷。 ②、木中火,补神、养血、和中、调气、敛精;温中散寒,祛风止痛。 ③、木中土,和中、养神、敛精、补气血;扶阴升阳,益气生津。 ④、木中金,补气血、养精、敛神、和中;散寒化饮,敛汗开窍。 ⑤、木中水,补精、养血、益气、敛神、调节阴阳;补阳益火,温中燥湿。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中药得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阳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麻黄(3-9克),桂枝(3—9克),紫苏(6-9克),白芷(6—15克),细辛(有小毒,1—3克),杜衡(有小毒,3-6克),辛夷(6-15克),生姜(6-15克),葱白(2—8枚),香薷(6-15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苍耳子(有毒,6-9克),鹅不食草(6—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丁香(1-3克),红豆蔻(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檀香(1。5—3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黄芪(9—30克),饴糖(30-60克),紫河车(1、5-3克),钟乳石(3—9克),五味子(1.5-6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金沸草(6-9克),芥子(3—9克),猪牙皂(有小毒,1—1、5克),白前(3-9克),猫爪草(15-30克),苦杏仁(有小毒,6—9克),紫苏子(3—9克),紫菀(6-9克),款冬花(6-9克),百部(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性热类:干姜(3—9克)。 阴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 性凉类: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9-15克),木蝴蝶(1。5—3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0。15-0.3克)、 性寒类:牛蒡子(6-12克),菊花(6-9克),桑叶(6-9克),蝉蜕(3-6克),升麻(3—9克),浮萍(3—9克),藜芦(有大毒,0.3-0、6克),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毒,3-6克),甘遂(有毒,0、5—1.5克),红大戟(有小毒,1.5-3克),芫花(有毒,1。5-3克),商陆(有毒,3—9克),滑石粉(9-24克),车前子(9—15克),川木通(3-6克),通草(3-4、5克),三白草(15—30克),石韦(6-12克),防己(6—9克),灯心草(1-3克),冬瓜子(9-30克),黄芩(3-9克),石膏(15-60克),知母(6-12克),芦根(15—30克),栀子(6-9克),金银花(6-15克),忍冬藤(15-30克),胖大海(2-3克),射干(3-4。5克),半枝莲(15-30克),穿心莲(3—9克),金果榄(3—9克),苦木(有小毒,1—3克),地骨皮(9—15克),郁金(3—9克),白茅根(9-30克),侧柏叶(6—12克),铁苋菜(15—30克),西洋参(3-6克),百合(6—12克),五倍子(3-6克),葶苈子(3-9克),瓜蒌(9—15克),瓜蒌皮(9-15克),瓜蒌子(9—15克),浙贝母(6-9克),蛤壳(3-6克),桑白皮(6—12克),羚羊角(1-1。5克)。 阳性属火中药(入心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桂枝(3-9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檀香(1、5—3克),红花(3—9克),川芎(3-9克),乳香(3-12克),紫河车(1。5-3克),刺五加(9-27克),熟地(9-15克),何首乌(6-12克),当归(6-9克),龙眼肉(9-15克),五味子(1。5—6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麝香(0。03-0、1克),石菖蒲(3—9克),九节菖蒲(3—6克),苏合香(0、3—1克)。 性热类:附子(有毒,3—15克),干姜(3-9克),肉桂(1-4、5克)、 阴性属火中药(入心经,性凉或性寒):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1、木中木 肉桂 桂枝 桂心 芥子。 2、 木中火 蜀椒。 3、 木中土 干姜 生姜 半夏 鸡子黄 4、 木中金 细率 黄饴 矶石 苦酒 5木中水 附子 瓜蒂 王瓜根。 白截浆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中药之五行属性归类如下: (一)、味辛皆属木:{if 19味) 赤小豆 伏龙肝、党参。 1火中火 旋覆花。 2、 火中木 大黄 石膏 杏仁 皂角 3、 火中土 泽泻 升麻 黄罠 粳米 4、 火中金 厚朴 5、 火中水 消石 戍盐 桔篓 海蛤。 (三 味甘皆属土 计6味) 1、 上中土 人筑 2、 上中木 甘草- 3、 上中火 大枣。 4、 上中金 麦冬。 5、 上中水 茯苓 (四八味酸皆属金:{il-14味) 1、 金中金 五味子 胡麻汕 山萸肉。 2、 金中木 枳实 柴胡 雄黄 葱叶 3、 金中火 4 、 金中土 芍药 龙胆草 阿胶 Q 5、 金中水 薯损 代赭 地榆。 (五八味苦皆属水:{1114味) 1、 水中水 地黄。 2、 水中木 黄苓 建白 麻黄 梔子 3、 水中火 黄连 芒硝 硝石 栗子。 4、 水中土 白术 苦参? 5、 水中金 竹叶。 (二八味咸皆属火:{if 17味) 韭叶 葱 白。 通草。 牡丹皮。 试论《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属性 方国强 一、五行药物汇总:(讣8()味,黑体字为诸药之精) (一)、味辛皆属木:{if 17味) 1、 木中木 2、 木中火 3、 木中土 4、 木中金 5、 木中水 桂 羊肝 (肉桂 桂枝 桂心)。 椒 绸椒 姜 (生姜 干姜 炮丁?姜)粳米 细辛 细辛根 矶石 山萸肉。 附子 苦参。 阿胶 伏龙 肝。 (二八味咸皆属火:{if 15 味) 1.火中火 3、 火中土 4、 火中金 5、 火中水 旋覆花 泽泻 厚朴 消 石(硝石) 鸡心.2、火中木 大黄 黄饴。 夢券子。 芒硝 括萎 戍盐 代赭石 葱叶 海蛤。 芥 子。 (三八味甘皆属土 计15味)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

74.赤芍: 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 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 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 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 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 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 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 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 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 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 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 者慎服。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一.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二..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 水煎服 三.鱼腥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夏天是痢疾的高发季节,鱼腥草虽不是“救命稻草”,但是经济又没有副作用,不妨一用:鲜鱼腥草150克,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白糖水后共约100毫升。口服每天2次,佐以白粥,一般三天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但要密切观察,严重的脱水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凉拌鱼腥草,对咳嗽和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冬天,用超市中买来的鲜鱼腥草根茎,洗净煮水,加入少量红糖,治疗小儿咳嗽也有明显的效果,比抗菌素要安全可靠。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取鱼腥草10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少量食盐,分3次口服,每天1剂。三天后症状基本能缓解或消失,通过检查尿常规可以判断。另外,经常食用鱼腥草,可去小儿食积,增强抗病能力;患有心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中药之五行属性归类如下: (一)、味辛皆属木:(计19味) 1、木中木肉桂桂枝桂心芥子。 2、木中火蜀椒。 3、木中土干姜生姜半夏鸡子黄赤小豆伏龙肝、党参。 4、木中金细辛黄饴矾石苦酒白酨浆酢。 5、木中水附子瓜蒂王瓜根。 (二)、味咸皆属火:(计17味) 1、火中火旋覆花。 2、火中木大黄石膏杏仁皂角葱白。 3、火中土泽泻升麻黄芪粳米通草。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戎盐栝蒌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6味) 1、土中土人參。 2、土中木甘草。 3、土中火大枣。 4、土中金麦冬。 5、土中水茯苓知母。 (四)、味酸皆属金:(计14味) 1、金中金五味子胡麻油山萸肉。 2、金中木枳实柴胡雄黄葱叶。 3、金中火豉。 4、金中土芍药龙胆草阿胶。 5、金中水薯蓣代赭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4味) 1、水中水地黄。 2、水中木黄芩薤白麻黄栀子韭叶牡丹皮。 3、水中火黄连芒硝硝石栗子。 4、水中土白术苦参。 5、水中金竹叶。 试论《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属性 方国强 一、五行药物汇总:(计80味,黑体字为诸药之精) (一)、味辛皆属木:(计17味)

1、木中木桂羊肝(肉桂桂枝桂心)。 2、木中火椒蜀椒 3、木中土姜(生姜干姜炮干姜)粳米阿胶伏龙肝。 4、木中金细辛细辛根矾石山萸肉。 5、木中水附子苦参。 (二)、味咸皆属火:(计15味) 1、火中火旋覆花鸡心。 2、火中木大黄代赭石葱叶芥子。 3、火中土泽泻黄饴。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硝石)芒硝栝蒌戎盐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15味) 1、土中土人參牛脾。 2、土中木甘草(炙甘草)升麻半夏黄芪。 3、土中火大枣鸡子黄。 4、土中金麦门冬白酨浆苦酒酢。 5、土中水茯苓瓜蒂。 (四)、味酸皆属金:(计15味) 1、金中金五味子犬肺胡麻油。 2、金中木枳实石膏雄黄牡丹皮。 3、金中火豉(咸豉)皂角。 4、金中土芍药杏仁。 5、金中水薯蓣王瓜根地 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8味) 1、水中水地黄猪肾熟地黄。 2、水中木黄芩栀子薤白韭叶柴胡麻黄知母葱白赤小豆。 3、水中火黄连栗子。 4、水中土白术。 5、水中金竹叶龙胆草木通(通草)。 二、药物阴阳五行药理扼要: 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总而言之:木性药(味辛)补肝,补肝者补血;火性药(味咸)补心,补心者补神;土性药(味甘)补脾,补脾者补中;金性药(味酸)补肺,补肺者补气;水性药(味苦)补肾,补肾者补精。 分而论之:(1)、木性药: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①、木中木,补血、益精、养神、敛气、调节阴阳;温经助阳,燥湿除冷。 ②、木中火,补神、养血、和中、调气、敛精;温中散寒,祛风止痛。 ③、木中土,和中、养神、敛精、补气血;扶阴升阳,益气生津。

中医五行归类表

中医五行归类表

五常(天)风热湿燥寒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形矩形尖形方形圆形波形 五智仁礼信义智 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为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根据上述归类表,主要说明如下三方面问题: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

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中医学论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一)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构成了万事万物,但五行之间仍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在正常状态下,有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两种机制。 1. 五行相生 生有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种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难经》称为母子关系。以木为例,由于土生木,而木又生火。也就是土是木之母,木为土之子。而火为木之子,木为火之母。 2. 五行相克 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与五行相生一样,也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与“我克”两种关系。“克我”者

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内经》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以土为例,克我者是木,故木为土的“所不胜”;我克者是水,故水为土之“所胜”。 3. 五行制化 制,即制约、克制;化即生化、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关系。《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五行相生,助长、促进事物的发生与成长。相生太过,就必须克制,所以才有五行相克,以抑制、制约事物的过分亢盛为害。这样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正常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 (二)五行的反常生克 五行在正常范围内,虽有量的变动而引起生克平衡的波动,但不致出现质的变化。若因某种原因,对立统一的生克制化关系失去了动态平衡,就会导致反常的生克关系。常见的有相生太过、相生不及、相克太过与反克四种情况。 1. 相生太过 五行中任何一行相生太过,若无有效及时抑制,必定会亢盛为害。例如水气盛,生木特旺,木偏亢,若为金气及时有效制约,必导致过克与反克,也就是乘土侮金。同时,木气偏旺,生火也偏亢,导致火气上炎。 2. 相生不及

中药五行属性

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 (一)、味辛皆属木:(计19味) 1、木中木桂枝桂心芥子。 2、木中火蜀椒。 3、木中土干姜生姜半夏鸡子黄赤小豆伏龙肝。 4、木中金细辛黄饴矾石苦酒白酨浆酢。 5、木中水附子瓜蒂王瓜根。 (二)、味咸皆属火:(计17味) 1、火中火旋覆花。 2、火中木大黄石膏杏仁皂角葱白。 3、火中土泽泻升麻黄芪粳米通草。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戎盐栝蒌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6味) 1、土中土人參。 2、土中木甘草。 3、土中火大枣。 4、土中金麦门冬。 5、土中水茯苓知母。 (四)、味酸皆属金:(计14味) 1、金中金五味子胡麻油山萸肉。 2、金中木枳实柴胡雄黄葱叶。 3、金中火豉。 4、金中土芍药龙胆草阿胶。 5、金中水薯蓣代赭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4味) 1、水中水地黄。 2、水中木黄芩薤白麻黄栀子韭叶牡丹皮。 3、水中火黄连芒硝硝石栗子。 4、水中土白术苦参。 5、水中金竹叶。 试论《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属性 为使《辅行诀》卷中的方药,能早日按先贤陶隐居所阐述的“阴阳五行药理”用于临 床,笔者把尚未研究完成的内容提前公之于众,冀能给对《破解〈汤液经法图〉》 一文感兴趣的观者一点启发吧。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众人拾柴火焰才高啊!. 一、五行药物汇总:(计80味,黑体字为诸药之精) (一)、味辛皆属木:(计17味)' 1、木中木桂羊肝(肉桂桂枝桂心)。

2、木中火椒蜀椒 3、木中土姜(生姜干姜炮干姜)粳米阿胶伏龙肝。 4、木中金细辛细辛根矾石山萸肉。 5、木中水附子苦参。 (二)、味咸皆属火:(计15味) 1、火中火旋覆花鸡心。 2、火中木大黄代赭石葱叶芥子。 3、火中土泽泻黄饴。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硝石)芒硝栝蒌戎盐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15味) 1、土中土人參牛脾。 2、土中木甘草(炙甘草)升麻半夏黄芪。 3、土中火大枣鸡子黄。 4、土中金麦门冬白酨浆苦酒酢。 5、土中水茯苓瓜蒂。 (四)、味酸皆属金:(计15味) 1、金中金五味子犬肺胡麻油。 2、金中木枳实石膏雄黄牡丹皮。 3、金中火豉(咸豉)皂角。 4、金中土芍药杏仁。 5、金中水薯蓣王瓜根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8味) 1、水中水地黄猪肾熟地黄。" 2、水中木黄芩栀子薤白韭叶柴胡麻黄知母葱白赤小豆。 3、水中火黄连栗子。 4、水中土白术。 5、水中金竹叶龙胆草木通(通草)。 二、药物阴阳五行药理扼要: 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总而言之:木性药(味辛)补肝,补肝者补血;火性药(味咸)补心,补心者补神;土性药(味甘)补脾,补脾者补中;金性药(味酸)补肺,补肺者补气;水性药(味苦)补肾,补肾者补精。+ 分而论之:(1)、木性药: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①、木中木,补血、益精、养神、敛气、调节阴阳;温经助阳,燥湿除冷。 ②、木中火,补神、养血、和中、调气、敛精;温中散寒,祛风止痛。 ③、木中土,和中、养神、敛精、补气血;扶阴升阳,益气生津。 ④、木中金,补气血、养精、敛神、和中;散寒化饮,敛汗开窍。 ⑤、木中水,补精、养血、益气、敛神、调节阴阳;补阳益火,温中燥湿. (2)、火性药: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 ①、火中火,补神、益血、和中、调气、敛精;安神降逆,行气下水。

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 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常用中药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