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认知疗法(个人整理版)

贝克认知疗法(个人整理版)
贝克认知疗法(个人整理版)

大纲

认知疗法的产生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情形

建立治疗关系

确定治疗目标

确定问题

二、认知疗法的咨询过程检验表层错误概念

纠正核心错误概念

认知的进一步改变

新观念的巩固

识别自动性思维

识别认知错误

三、认知治疗技术真实性检验

去中心化

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

联系四、贝克认知疗法与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比较

区别

认知疗法的适应范围

五、认知疗法的应用认知治疗法应用实例

认知疗法对抑郁的处理

贝克认知疗法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认知疗法的产生

贝克认知疗法由美国临床心理家A.T贝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原理和技术,诸多实践经验也证实它“是一种比较成熟,最为重要的认知疗法”,贝克也因此被称为“认知治疗之父”。

贝克认知疗法的创立受到了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其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但主要来源于他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同艾里斯一样,贝克起初是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在运用精神分析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消极认知是导致抑郁的根本原因。于是,在研究抑郁症的基础上,贝克发表了《抑郁:临床、实验和理论》一文,充分论证认知在治疗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

(二)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理论是从心理病理学角度解释了个体认知导致心理障碍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有机体在生存过程中有一种无意识的,自动行的信息选择和加工过程,既认知过程。

?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时贝克疗法中的核心概念。它指个体产生的,习惯化的,平时不能意识到的想法。贝克认为,人们不能意识到自动思维,但它确形成他们的歪曲信念和认同,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

?认知图式

图式是我们看待问题的习惯方式。贝克把决定个体自动思维的深层次信念称为认知图式,它由以往积累的经验和有组织的知识构成。同样也指引着个体对信息的评价,预测和处理,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歪曲

贝克将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推理错误称为认知歪曲,认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即认知图式。

?咨询关系理论

贝克认知疗法以一种“协同共建”的方式,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齐心协作来改变认知歪

曲。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三)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情形

■随意推论(arbitrary infere nce)指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便任意下结论。这种扭曲现象包括「大难临头」或对于某个情境想到最糟的情况。各位现在可能认为自己尚不能被同事或当事人喜欢或尊重之前,就已经开始担任咨询员的工作,或认为当年为了取得学位而愚弄了教授们,现在他们一定已经看穿你了。

■选择性断章取义(selective abstraction)指根据整个事件中的部分细节下结论,不顾整个背景的重要意义。这么做的假定是,重要的事件是指失败及跟剥夺有关的事件,身为一个咨询员,你也许会以自己的错误及弱点来评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以自己的成功来评判自己。

■过分概括化(ove rge ne ralization)指将某意外事件的产生的不合理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干的事件或情况中。例如,你曾咨询过一位青少年而碰到困难,于是你便下结论说你对青少年的咨询是不擅长的,你也可能下结论说你没有能力帮助任何人。

■扩大与贬低(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指过度强调或轻视某种事件或情况的重要性,例如,你可能假定,在咨询中即使是很小的错误都可能造成危机,甚至导致对方的心理伤害。

■个人化(pe rsonalization)指一种将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也要这样做。例如,如果当事人第二次治疗未到,你就认为是自己第一次咨询不力所致。

■乱贴标签(labeling and mislabeling)指根据过去的不完美或过失来决定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因此,如果你未能符合所有当事人的期望,你可能对自己说:"我是个完全没有价值的人,应该立刻把咨询执照撕掉。"

■极端化思考(polarize d thinking)指思考或解释时采用全或无(all-or-nothing)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的方式极端地分类。这种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只分为"好或坏",例如,你可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那么就不是完美的咨询员;或你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完美而且有能力的咨询员(指你能成功地咨询所有的当事人),而一旦你发现自己并非全能时,你就会把自己看成彻底的失败者(根本不容许自己犯任何错误)。

二、认知疗法的咨询过程

1. 建立治疗关系

关系要和谐,尽量采取商讨式的态度。治疗者要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角色。来访者也不能只是被动接受,对自己不正确的观念要加以内省,还要发挥自己主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个主动再学习的过程。

2. 确定治疗目标

目标即为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治疗者与来访者要目标一致。

3. 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察技术

接触到来访者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为了找到不正确的认知观念,首要的任务是把来访者引到特定的问题上来,方法为提问和自我审察。提问是要把患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对于重要的问题可以反复提问。自我审察是鼓励来访者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内省。

4. 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暗示、模仿

表层错误观念为来访者对自己行为的直接具体的解释。对于这些观念可采取建议的技术,建议来

访者进行某一项与错误解释有关的活动,检验其正确与否;采取演示的技术,鼓励来访者进入现实的或者想象的情境,使其对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可以演心理剧,将自己的行为及观念投射到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通过观察角色,来客观地对待自己;可以采用模仿的技术,模仿别人的行为。

5. 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核心错误观念往往是一些与抽象的概念有关的命题。必须通过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进行纠正。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等技术都离不开语义分析技术。

6. 认知的进一步改变:行为矫正技术

通过行为矫正技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只是这种技术不是针对行为本身,而是将其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形成良性循环。首先,要设计某种情境或模式,使来访者产生通常他所忽视的情绪体验,一出现就给予强化,这对来访者十分重要。其次,来访者也学会了如何获得这种体验的方法。

7. 新观念的巩固:认知复习

通过留作业的方式给来访者提出相应的任务,它是前几步治疗的延伸,使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巩固那些新建立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

三、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

自动性思维已构成求助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一般人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求助者首先应学会识别自动式思维。治疗者可用提问、指导病人想象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其识别自动式思维。

2. 识别认知错误

为了帮助求助者识别认知错误,治疗者应该听取和记下求助者诉说的自动式思维以及不同的情境与问题,然后要求求助者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找出共性。

3. 真实性检验

这是认知治疗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将来访者的负性自动式思维和错误观念看做是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来访者对其真实性进行检验。有两种具体操作方法:

(1) 言语盘问法。我的证据是什么? 对那个问题是否还有别的认知存在? 假设那是真的,结果是否就会那么糟?

(2) 行为实验。在求助者能够认识和评论这些正确的自动式思维和信念之时,新的、更接近现实的信念便会逐渐代替了旧的、不真实的信念。随后要求求助者按照这些新的认知结构去实践,检验它是否切实可行。治疗者还要通过给求助者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并让求助者反复练习,以巩固新的认知结构。

4. 去中心化

大多数抑郁和焦虑的求助者感到他们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评头论足”。因此,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脆弱的、无力的。治疗计划要求当事人不像以前的方式行事,忽略掉周围人们的注意,结果可发现很少人会注意当事人的言行。

5. 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

多数抑郁和焦虑求助者往往认为他们的焦虑会一直不变地存在下去,但事实上,焦虑的发生是波动的。鼓励当事人对焦虑的水平进行自我监测,促使当事人认识焦虑波动的特点,增强抵抗焦虑的信心。

四、贝克认知疗法与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比较

(一)联系

艾里斯合理情绪ABC疗法和贝克认知疗法是认知疗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学派。它们在理论上殊途同归,在技术上形成互补,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1、两大学派都强调并充分论证了认知对个体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重要作用。其次,贝克

疗法吸收了合理情绪疗法的若干原则,与合理情绪疗法有许多相似的技术和策略。

2、在技术上它们都是一种积极、直接、用时短的方法,都使用质疑绝对化,情绪想像等人之技术。除了主要使用认知技术外,它们还都使用情绪和行为的技术。也适应于多种心理障碍,都是一种简单易行,比较有效的咨询方法

(二)区别

但这两大疗法也有各自的特色与不同。

1、合理情绪疗法更强调对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辩论,而贝克认知疗法则是帮助来访者把信念变为可以检验的假设,更强调偕同检验而不是着重于对来访者进行理性教育。

2、贝克认知疗法更注重不同心理障碍的认知歪曲和感受的不同。而合理情绪疗法则专注于改变不合理信念而没有具体研究不同心理障碍的特殊性。

3、它们对咨访关系态度也有所差异。艾里斯认为要建立一种“高度指导性”的“师生教育式”咨访关系;而贝克则认为要建立一种“引导性”的“科学研究型”的咨访关系。

五、认知疗法的应用

(一)认知疗法的适应范围

认知治疗法一开始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同时对于治疗焦虑也投入广泛的研究。有关学者指出,在心理卫生领域里所遭遇的常见心理障碍,认知治疗法有其疗效。其优点之一是疗程的辅导次数有明确的界限,研究指出,许多心理障碍经过十二至二十次的辅导后,症状就会减轻。

1、对轻至中度的抑郁症及非精神病性抑郁最为有效。

2、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障碍伴发的抑郁状态也有较好的疗效。

3、内因性抑郁或精神病性抑郁,需配合药物治疗。

4、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性强迫症、酒瘾、药物成瘾等。

5、偏头痛、慢性疼痛等心身疾病。

6、对多动性行为障碍,冲动性行为等行为问题,也有较好疗效。

(二)认知治疗法应用实例

以下所述的例子说明了认知治疗法能使当事人对事情产生不同的解释,进而改变其感觉(Beck,1976):情境是你的教授在某一节课堂中,并未请你发言,使你感不快。在认知上你的思考告诉自己说:“教授认为我很笨,不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思想。何况,他是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比我聪明,比我会说话。”一些可能的“其他解释是:教授是想让所有人都加入讨论,但因时间紧迫需要赶进度,或者他已经了解了你的观点。”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贝克企图促使当事人能察觉其思考模式中的扭曲部分。让对方看清自己错误的推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做出草率结论(例如,说自己笨,无贡献价值),以及了解思考过程的扩大现象,即将事件的意义加以夸张(例如,教授认为你笨所以没有请你发言)。贝克强调,这种扭曲是因为忽视情境中的其他重要信息、过度简单化、僵硬的思维、以及将单一失败的事件加以概括化所致。

在认知治疗法的疗程中,当事人同时会了解到思考过程的放大或贬低现象,即夸大某事件的涵义(你相信教授认为你笨,因为在课堂中无视于你的存在),或贬低自己(认为自己在课堂中的价值很低)。贝克在治疗中会让当事人了解自己是如何忽视在某一情况中的重要方面而在思考上过于简化或僵化,以及根据单一失败的例子就加以推论概括。

(三)认知疗法对抑郁的处理

认知治疗法起源于处理抑郁。贝克不认为抑郁是往往是内隐的怒气所引发的,并把重点放在抑郁的负面思考上。在抑郁的当事人自上,他发现了负面的思考与偏差的理解。在一项较早的研究中(形成其理论的重要骨架),贝克甚至从抑郁当事人的梦中内容找到认知上的错误。

贝克在论述中提到,抑郁症有三种认知型态。根据这个模式,有三个要素会产生三种不同的抑郁症状。第一个要素是对自己有负面的看法。他们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全看自己的表现不佳情形来责备自己;他们认为自己缺乏获得快乐的重要特质。第二个要素包括倾向于以负面方式来解释自己的经验。抑郁的人们倾向于会选择一些负面的事件来印证迎合其负面的结论。第三个要素是抑郁的人们对于未来抱着抑郁的看法与悲观的投射,他们似乎预期着目前的困难会继续下去。并且他们所期望的似乎只有失败。

有抑郁倾向的人常会自己设定僵硬、完美的目标,并且往往不可能达成。这种人的负面预期太强烈了,以至于即使在某次特定工作中获得成功,他依然会预期着下一次的失败。他们会过滤掉成功的经验,因为这与负面的自我概念不相容。他们的思考内容会集中在某些重要的挫败上;这些无法弥补的损失与负面预期的感觉导致情绪的悲伤、失望与冷漠。

贝克的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简称BDI)是一个标准化工具,可用以评估抑郁的程度。量表中的项目是探讨可观察到的症状及抑郁者的基本信念。此量表包括以下二十一个领域里的症状(Beck ,1967):

■悲伤

■悲观

■失败感

■失望

■罪恶感

■惩罚感

■自我嫌弃

■自责

■自杀念头

■哭泣的时间长短

■易怒

■社交退缩行为

■优柔寡断

■扭曲的身体形象

■工作压抑

■睡眠困扰

■容易疲劳

■胃口不佳

■体重减轻

■失眠现象

■失去主动性

贝克的治疗法在处理抑郁时,会注意明确的问题范围(症状),以及当事人对该症状所陈述的理由。有些抑郁的行为症状是不活动、退缩和逃避。当事人会说他

们太疲倦以至于无法做任何事,而如果他们的活动多起来的话,情形就会更糟,并且他们会在任何尝试的事情上失败。此时,治疗者会使用苏格拉底式的问题去询问,例如,「尝试会使你失去什么:如果你处于被动,会不会更糟呢?你怎么知道尝试是无意义的呢?治疗过程是拟定一系列的活动日程表,其中有一级一级的任务需要对方去进行。这会要求对方先去完成较容易的任务,使他们开始活动起来,并因此获得一点成功,而变得稍微乐观一点。「做点事」比「什么都不做」会让人觉得舒服一点,此时的重点是双方密切合作。

有时,一些抑郁的当事人可能会有自杀的念头。他们常会有以下想法:「我是别人的负担。我不能应付自己的问题。没有进展下去的可能性。既然我如此不幸,我必须逃避」。认知治疗法的策略是,揭发对方的矛盾感觉,提出替代的选择,并把问题减少至可控制的程度。例如,治疗者也许会要求对方列出求生和求死的理由。如果对方能因而发展出对问题的替代观点。就可拟定替代的行动方案。结果是对方不仅会觉得更好,还能更有效地表现其行为。

大部分的抑郁者的主要特征是自我批判。自我痛恨所隐藏的是脆弱、无能,以及缺乏责任感的态度。此时有许多治疗策略可以应用,包括可以要求对方提供过度自我批判的理由。治疗者可能会问,「如果我犯了像你一样的错误,你是否会像轻视你自己一样地轻视我?」有技巧的治疗者也许会扮演对方的角色,表现出无能、笨拙和脆弱的模样。对于扭曲的认知和任意的推论,这些技术会有效果的。接着,治疗者可与当事人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如何等强制要求」(tyranny of shoulds)会如何导致自我痛恨与抑郁。

抑郁的人通常会体验到痛苦的情绪。他们可能会说无法忍受痛苦,或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感觉好一点。对抗痛苦情绪的治疗方法是幽默,治疗者可以示范指出情境中讽刺的一面。甚至如果当事人能在生活中稍微体验到一些值得高兴的事情,就能做为悲伤的解毒剂。在他们认知系统中,这种改变与自我批判的态度是不相容的。

抑郁的人的另一特点是夸张外在的要求、问题和压力。这种人常说自己快崩溃了,以及有太多事要去做,但是永远也做不完。认知治疗者强调问题的解决,他们会要求当事人列出要完成的事,订出优先次序,检查已完成的工作,并把外在的问题细分成可控制的单位。问题经过讨论之后,他们往往能察觉到自己夸大了这些困难。通过理性的探索,他们对于界定和完成工作会有新的看法。

通常治疗者必须协助当事人列出自己的责任,并标示其中的优先次序及订定实际的行为计划。由于执行这样的计划常受到自我挫败想法的抑制,所以治疗者可以使用「认知练习」(cognitive rehearsal)技术去认清和改变当事人的负面想法。如果在治疗中对方能学会克服自我怀疑,他们也许就能勉励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新学到的认知及行为技能。

贝克认知行为疗法(教案)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章认知行为治疗(CBT) 一、认知疗法核心原则 “扰乱人心思的不是那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是关于这些事情的看法。” 认知行为疗法两大核心原则—— 1、人们的认知对情绪和行为具有控制性影响; 2、人们的行为能够强烈影响思维模式和情绪。 三个工作领域:认知、情绪和行为。 1.认知模型 二、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是运用认知和行为干预情绪性失调形成完整理论和方法的第一人。20世纪6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阿龙?贝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疗法,作为针对抑郁症患者提供的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现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 适用范围:重性抑郁症、广泛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物质滥用、进食障碍等,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其它心理障碍,如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疑病症和精神分裂症。研究发现,认知治疗对不同教育水平、收入和经历的患者均有效,并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

三、认知治疗的特点 1、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治疗途径 注意力转向目前的问题有助于患者制定出对抗无望、无助、回避、拖沓等症状的行为计划,更容易获得对近期事件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并得到证实。 2、高度协作的治疗关系、行为导向干预措施的运用 1)认知重建:识别自动思维(图式)——思维记录 改变认知——真实性检验、再归因、理性列表 演练——想象、角色扮演 2)行为方法:放松、脱敏、应付卡、活动激活 3、结构化 1)议程安排 2)制定治疗目标 3)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化:缓解紧张关系、想办法离婚) 四、优势 1、见效快,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增强个案的信心; 2、固定的结构,易操作和控制,节省时间; 3、可以减少治疗关系中的过度依赖和退行。 五、CBT在咨询中的整合应用 1、适用个案 有良好的治疗动机、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身体健康。 不适用个案:人格障碍、移情严重的个案…… 2、适用时机 初期:个案咨询动机明确,诊断明确; 中间:个案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信念及情绪时。灵活的调整

贝克认知疗法(个人整理版)

大纲 认知疗法的产生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情形 建立治疗关系 确定治疗目标 确定问题 二、认知疗法的咨询过程检验表层错误概念 纠正核心错误概念 认知的进一步改变 新观念的巩固 识别自动性思维 识别认知错误 三、认知治疗技术真实性检验 去中心化 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 联系四、贝克认知疗法与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比较 区别 认知疗法的适应范围 五、认知疗法的应用认知治疗法应用实例 认知疗法对抑郁的处理

贝克认知疗法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认知疗法的产生 贝克认知疗法由美国临床心理家A.T贝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原理和技术,诸多实践经验也证实它“是一种比较成熟,最为重要的认知疗法”,贝克也因此被称为“认知治疗之父”。 贝克认知疗法的创立受到了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其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但主要来源于他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同艾里斯一样,贝克起初是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在运用精神分析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消极认知是导致抑郁的根本原因。于是,在研究抑郁症的基础上,贝克发表了《抑郁:临床、实验和理论》一文,充分论证认知在治疗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 (二)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理论是从心理病理学角度解释了个体认知导致心理障碍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有机体在生存过程中有一种无意识的,自动行的信息选择和加工过程,既认知过程。 ?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时贝克疗法中的核心概念。它指个体产生的,习惯化的,平时不能意识到的想法。贝克认为,人们不能意识到自动思维,但它确形成他们的歪曲信念和认同,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 ?认知图式 图式是我们看待问题的习惯方式。贝克把决定个体自动思维的深层次信念称为认知图式,它由以往积累的经验和有组织的知识构成。同样也指引着个体对信息的评价,预测和处理,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歪曲 贝克将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推理错误称为认知歪曲,认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即认知图式。 ?咨询关系理论 贝克认知疗法以一种“协同共建”的方式,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齐心协作来改变认知歪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例分析49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 例分析49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了多篇关于“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从中能找到对您有所帮助的内容。 相关资料一 :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例分析49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治疗的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一例有交往障碍的女大学生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贝克认知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了贝克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贝克认知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案例事件 1、个人资料 1 杜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大约1.70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曾是小学老师,后父母一起经商,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 2、症状详情 存在交往障碍,不敢与他人交谈,害怕集体活动,更愿意独处,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且情绪低落。自己在努力解除,但由于一直无法摆脱胆怯希望借助帮助尽快解脱;学习和日常生活照常,但有些妨碍。未查出幻觉、妄想及其他思维障碍。情感时而高涨时而低落。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烈。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个性比较内向。 3、个人自述

入学后曾与本宿舍一名同学(称为C)关系不错,这位同学家庭条件优异,各方面比较能干,性格活泼开朗人缘很好。后来由于两人观点分歧,产生争执,不欢而散,自己感到受到了伤害,慢慢不敢与其交往。大概是从进入大学军训过后开始,求助者称自己开始感到严重的 不合群。宿舍的人都爱讨论买护肤品保养品,还时常约定好出去聚餐,自己家庭条件差又不好意思说出来,然后就受到了孤立。C家庭条件好且性格外向爱交朋友,并没有嫌弃求助者而是和她玩到了一起,但求助者很快就感觉到C有时候的言行是在刻意嘲讽她,让自己感到十分气愤。慢慢地, 2 求助者觉得与周围的人都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话题,甚至害怕和他人交谈,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 4、咨询过程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第一次咨询时,主要运用人本主义 的咨询原则,让求助者体验到被理解、被关怀、被温暖,建立信任关系。 (2)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结束时我向她 简单介绍了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并且帮助患者明了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障碍,简要概括出目前的问题,并且设立咨询的具体目标。 核心理念:我无能(消极) 中间信念:我必须要很有能力,大家才会尊重我 自动思维:消极看待自己,我不擅长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行为目标:1.学会找出自己的优点,并列明出来。 2.学会以温和的方式对待同学,而不是敌对的、 情绪化的方式。 认知目标:1.纠正“我不适合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我

(1-1-1)简评贝克认知疗法

2007年12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Dec.2007第26卷第12期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6No.12 简评贝克认知疗法 曾兴华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州350007) 摘 要:贝克认知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典型理论之一。它是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认知歪曲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它在处理焦虑、抑郁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对积极情绪的关注不够,需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贝克;认知疗法;认知歪曲 中图分类号:B84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7)12-0060-03 收稿日期:2007-08-11 作者简介:曾兴华(1971-),男,福建上杭人,2005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发展心理研究。 Beck 早期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忧郁症,但是实际经验中发现,患者的通病是想法上的歪曲与偏见,而建立自己的认知治疗理论。1976年贝克出版了专著5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6,首次提出了认知治疗这一专业术语和心理治疗方法,1979年又出版了5抑郁症的认知治疗6,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过程及其技术应用。 一、基本原理 1.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 其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认知心理学认为在行为与刺激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外界各种信息通过感官传递给脑,并与脑中贮存的原来的经验、人格相结合,从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评价、推理和解释,最后得出结论,从中产生观念,再决定行为和情绪反应。认知疗法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提出其基本治疗理念:行为和情感是由认知作为中介的,适应不良性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咨询师的任务是发现这些不良认知,并提供适当的方法或学习技术矫正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由于适应不良性认知被矫正,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好转。在实际的治疗中,贝克还特别重视求助者的潜能。他强调,咨询师应注意引导求助者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因为贝克认为求助者是在某个特定问题上错误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并非整个认知系统 遭破坏,在这个特定问题之外,他们仍可能有正常的认知功能。 2.贝克认知治疗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图式、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1]93。 图式指过去经验中有组织的知识构形,人们用它来解释新的经验。它是从儿时开始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决定对自我和对外部世界如何知觉和编码的内部心理模型。 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 自动化思维是介于外部刺激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反应之间的想法。由于它们总是自动出现在头脑当中,使得人们的许多判断、推理像是一些模糊的、跳跃的自动化反应。 规则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人们据此评价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 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3.贝克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病因根源于一般的心理过程,诸如:有瑕疵的思考、根据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就妄下不正确的推论,以及未能分清楚幻想与现实。贝克指出了以下几种常见的认知歪曲情 ) 60)

认知治疗法认知治疗法由贝克博士(Aaron T. Beck, MD)

認知治療法 認知治療法由貝克博士 (Aaron T. Beck, M.D.) 致力發展,應用於治療不同類型的情緒病,他認為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主要受其主觀想法而非客觀事實所影響,當一個人面對一些客觀事件時,他往往會按一些慣常的思想反應,正面的想法可以有助我們產生正面的情緒或積極的行為,而負面的想法是從經驗中學習得來。情緒病患者就常常不能自控地以過度負面或鑽牛角尖的想法和態度去面對事情,以致日常生活出了亂子。心理輔導員會有系統地協助患者糾正其思想謬誤,以改善患者負面的情緒、行為和生活模式。 許多情緒病患者都容易有負面的思想反應,貝克認為是由於他們有思想陷阱、思想規條及核心信念所導致,而這些想法都是個人從小時候透過經驗學習回來。

思想陷阱 當人面對壓力時出現的即時想法,不少受到情緒困擾的人都會出現一些思想陷阱,令當事人在思考的過程把事件的真確性扭曲,因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常見的思想陷阱例如 ●諉過於己(攬晒上身):每當出現問題時,有這種思想的人往往把責任歸咎 於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的錯。 ●大難臨頭:把事情的嚴重程度擴大,推至「災難性」的地步,遇到一些不如 意的事情發生或某些阻滯,第一個念頭都會傾向壞的方向去想,並往往推想出誇大而嚴重的後果。 ●妄下判斷:在沒有什麼理據下,把事情的結果推斷為負面。 ●貶低成功經驗:常有這種想法的人,總把成功的經驗歸因於別人身上,認為 不是自己的功勞;或覺得自己的成績只是僥倖,沒有什麼大不了,沒有體驗為自己努力的成果。 ●怨天尤人:推卸責任,凡事歸咎他人或埋怨上天。 ●感情用事:以感覺作判斷或結論,忽略事情的客觀事實。 ●自怨自艾(打沉自己):這些人不斷向自己說負面的說話,以致意志消沉。 ●左右思想:面對事情不夠果斷,猶豫不決。 ●非黑即白:即絕對化思想,有些人看事情只有一個絕對的結果,不可能存在 其他可能性。

十一章-贝克认知疗法

第十一章贝克认知疗法 第一节贝克生平 ?1921生于及成长在新英格兰 ?俄罗斯犹太移民五个孩子个最小一个 ?其中兄弟姐妹中二个夭折,母亲患有抑郁症 ?贝克从小体弱多病和旷课,从小较自卑 ?童年有多种焦虑和恐怖症状 ?成功通过理性的力量控制住这些症状 ?学医,精神科、神经科出身 ?学过精神分析,但很快放弃 ?建立认知治疗学派 第二节认知理论 ?情绪障碍认知理论 ?(1)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绪和行为的障碍主要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而不是外部事件的直接后果; ?(2)情绪障碍通常伴有消极的认知,它们与情绪障碍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导致情绪障碍经久不愈; ?(3)情绪障碍患者的认知常蕴含着重大的曲解,若这些曲解得到识别和修正, 其情绪和行为也将随之改善。 一、个体发展观 ?早期经验对障碍性思维形成至关重要; ?诊断标准在定位症状和认知治疗中的重要性; ?认知治疗的目标是思维、情绪和行为。 二、认知二层面(层次) ?自动性思维(Automatic Thought) ?思维流不停止进入人的意识;自动性思维影响我们对情景的的理解;它们引发 体验到的是情绪而不是环境本身。 ?图式(Schema) ?不合逻辑的推论称为图式,又称为“功能失调性假设”。指个体看待这个世界 及对周围的人、生活事件及环境的重要信念或假设。 自动性思维是贝克认知心理治疗的主要概念 ?自动性思维的出现是自发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心理障碍中,自动性思维通常 是歪曲的、极端的或不恰当的。 举例 ?老李今年60岁。他才从一个大型国营企业领导位臵上退下来。过去五十年来,他 从一个普通初中生爬到该大型国营企业总经理的位臵上。他退休时,身体仍很健康,既不缺钱,家庭又和睦,朋友又多。他因为情绪老高兴不起来,来接受心理治疗。 分析其认知图式 ?“人存在的价值只能通过工作和事业成功来体现”; ?“别人是用一个人的工作及事业成功与否来判断这个人存在价值的”;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一、贝克的生平 阿伦.特姆金.贝克,l946年于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于1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目前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治疗中心主任,《认识治疗与研究》主编。 其主要著作有《抑郁症:原因与治疗》;《认知治疗与情绪困扰》等。目前他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抑郁症的治疗和研究。 贝克的母亲是一位能干活跃的女性,一直想成为医生,但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她坚持学习和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贝克的父亲,哈里. 贝克学过多种语言,自修英语,是位社会主义者,知识丰富,常在家里聚会发起交换哲学、政治、文学各方面的意见。后去大学修心理学和文学研习课程。他喜欢写作,且教导几个儿子有同样喜好。 贝克的母亲由于两个孩子的夭折,终生走不出阴影,死于抑郁症,父亲开始写诗,据说是为了挣脱太太的阴影。他写的诗很多是献给自己的孙子,还要求他们评论。阿伦.贝克在认知治疗中心每周都有讲座和会议,就象当年父亲一样,都会事先把自己提出的观念写出来,传给学生并要求书面回复,这也是他认知治疗中的一部分。 贝克的童年是在妈妈丧女之后的过度保护中成长起来的,八岁时一次意外摔伤和感染母亲表现的非常紧张和忧虑。童年时期的贝克也有很多强烈的情绪,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慌、逃学、无价值感,感觉自己很笨。童年时他还害怕窒息、遗弃、公共场所讲话、恐高。那次意外后的手术经历,使他产生了害怕手术的恐惧症,见到血就晕倒了,为了克服恐惧症而进入医学院。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学习了系统脱敏法,成功克服了恐惧。 贝克早期创立认知疗法时,虽然很孤独,但他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念,获得很多支持。他从观察患者和自己开始,理论概念更多源于自己的经验,虽然他未得过抑郁症,却因肝炎患过中度抑郁相当一段时间。正是这种亲身经历和客观观察,让他教导患者处理焦虑和抑郁很容易上手。 贝克的经历证明乔治.凯利的理念——心理学理论只要说的是别人,就是不是好理论。要判断心理学理论的好坏,要看他说的是不是心理学家自己的行为和机能。 二、雷米 雷米(V.C.Raimy)生于1913年,1935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43年,雷米在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指导下,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至l978年在弗罗里达大学进行心理学教学与研究。从1978年开始,他开设了私人诊所,从事认知治疗的研究与实践。由于受到罗杰斯的影响,雷米一直把自我概念作为他研究的中心问题。(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 他的对认知治疗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是:《自我的错误理解:认知治疗与错误观念的假设》 三、产生背景 认知疗法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阿伦·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他认为:

认知疗法案例

认知疗法案例 【篇一:认知疗法案例】 摘要:本文是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研究报告。咨询过程主要运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针对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指导,最终帮助来访者顺利解决问题。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其中相关技术的使用,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概述 (一)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结构,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代有a.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a.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分析治疗。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史 认知行为疗法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七十年代趋向成熟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促使了认知疗法的兴起,认知行为疗法正是从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中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a.埃里斯(albert ellis)在美国创立合理情绪治疗(ret),因为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后融合发展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1955年起a.埃里斯开始发表有关合理情绪治疗的文章,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至此合理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心理治疗的舞台。 20世纪60年代初期,a.t.贝克(aaron t.beck)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治疗法作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后成功地将这种疗法适用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病性障碍和人群。 a.t.贝克等在1979年提出认知行为治疗(cbt),主张矫正行为应与矫正认知相结合。j.贝克(judith beck)是a.t.贝克的女儿,她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倡用的认知治疗。 其他主要的认知行为理论家也在这一时期各自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 a.拉扎鲁斯(arnold lazarus) 在1976提出多模式治疗。

贝克的认知治疗法

贝克的认知治疗法 My present notion of cognitive therapy is that it is based on a theory of psychopatholog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and the techniques that are utilized are those that can help to ameliorate the dysfunctional aspects of the individual’s beliefs, inte rpretations, and avoidance behaviors, as well as dysfunction in attention and memory. Thus, in a given case, at a given time, the therapist might choose to focus on the beliefs, misinterpretations, safety behaviors, selective focus or selective attentional inhibitions, aberrations in memory, or defects in executive function. The selections of interventions will vary according to what seems to be most feasible for a given patient, and also, the therapist’s particular skills. Basically, the therapeutic armame ntarium that is available will be utilized selectively. In general, however, the main thrust of the therapy will be to modify the dysfunctional cognitive processing. 理论依据 贝克(Beck)发展出来的认知治疗法的基本论点与理性行为治疗法有许多相似处。认知治疗法和理性行为治疗法都是主动的、指导的、有时间限制及有结构性的治疗法(Beck,Rush,Shaw & Emery,1979)。这是一种洞察治疗法,强调认知以及改变负面的思考与不适当的信念。贝克的方法的理论论点是,人们的感觉与行为取决于他们如何建构其经验。他的研究工作独立于艾里斯,但两者对于协助当事人了解与放弃自我挫败认知的目标

贝克认知疗法的理论与应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贝克认知疗法的理论与应用 姓名:曾兴华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福建省福州市 所在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论文编号: 贝克认知疗法的理论与应用 摘要:贝克认知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典型理论之一。本文对贝克认知疗法理论的基本原理、治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术进行了概述,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流派众多,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就是其中典型理论之一。 -阿伦·贝克认知疗法概述 (-)基本原理 Beck早期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忧郁症,但是实际经验中发现,患者的通病是想法上的歪曲与偏见,而建立自己的认知治疗理论。1976年贝克出版了专著《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首次提出了认知治疗这一专业术语和心理治疗方法,1979年又出版了《抑郁症的认知治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过程及其技术应用。 1.贝克认知疗法理论的基本心理学基础 其基本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认知心理学认为在行为与刺激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外界各种信息通过感官传递给脑,并与脑中贮存的原来的经验、人格相结合,从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评价、推理和解释。最后得出结论,从中产生观念,再决定行为和情绪反应。认知疗法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提出其基本治疗理念:行为和情感是由认知作为中介的,适应不良性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咨询师的任务是认出这些认知,并提供适当的方法或学习技术矫正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由于适应不良性认知被矫正,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好转。在实际的治疗中,贝克还特别重视求助者的潜能。他强调,咨询师应注意引导求助者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因为贝克认为求助

贝克认知疗法个人整理版

『认知疗法的适应范围 五、认知疗法的应用■认 知治疗法应用实例 认知疗法对抑郁的处理 、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 、认知疗法的咨询过程 三、认知治疗技术 大纲 认知疗法的产生 - 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情形 建立治疗关系 确定治疗目标 确定问题 J 检验表层错误概念 纠正核心错误概念 认知的进一步改变 <新观念的巩固 识别自动性思维 识 别认知错误 V 真实性检验 去中心化 J 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 四、贝克认知疗法与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比较 『联系 .区别

贝克认知疗法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认知疗法的产生 贝克认知疗法由美国临床心理家 A.T贝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它具有一系列独 特的原理和技术,诸多实践经验也证实它是一种比较成熟,最为重要的认知疗法”,贝克也因此被称为认知治疗之父”。 贝克认知疗法的创立受到了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其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但主要来源于他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同艾里斯一样, 贝克起初是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在运用精神分析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消极 认知是导致抑郁的根本原因。于是,在研究抑郁症的基础上,贝克发表了《抑郁:临床、实验和理论》一文,充分论证认知在治疗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 (二)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理论是从心理病理学角度解释了个体认知导致心理障碍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有机体在生存过程中有一种无意识的,自动行的信息选择和加工过程,既认知过程。 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时贝克疗法中的核心概念。它指个体产生的,习惯化的,平时不能意识到的想 法。贝克认为,人们不能意识到自动思维,但它确形成他们的歪曲信念和认同,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 认知图式 图式是我们看待问题的习惯方式。贝克把决定个体自动思维的深层次信念称为认知图 式,它由以往积累的经验和有组织的知识构成。同样也指引着个体对信息的评价,预测和处理,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歪曲 贝克将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推理错误称为认知歪曲,认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即认 知图式。 咨询关系理论 贝克认知疗法以一种协同共建”的方式,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齐心协作来改变认知歪

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简介

贝克认知疗法简介(Beck's cognitive therapy) 由A.T. Beck在研究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创建。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人们早期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即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这些图式为某种严峻的生活实践所激活,则有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界,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常见的负性认知有: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贴标签或错贴标签、极端思维。 1、“共同感受”: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知觉和思维的过程。但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时,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是模糊、跳跃的, 2、即“自动化思维”。 3、“规则”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有时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系统推理错误: 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只注视发生问题的地方──你的错误、你的失败、你的问题……然后将它们不合比例地放大,误导自己。有些人将自己的成功及美好的一面无限放大,同样是不适当地扭曲了世界。个性化、贴标签或错贴标签、极端思维。 以为一件事如此,别的事也是如此。人生有那么简单吗? 这是极端的想法,真实世界是充满各种灰色地带的! 例如以为人人都不喜欢自己,却没有真凭实据,就此下了定论。 凡事都以为最坏情况会发生,现实上这是不大可能的。 假如你以为全宇宙的事也关你事,请告诉我们如何管治这宇宙;假如你以为人人都察觉到你的小错误,请看看──别人都在烦著自己的事。 五种认知治疗技术:注重求助者的潜能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 3、真实性验证 4、去中心化 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例分析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治疗的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一例有交往障碍的女大学生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贝克认知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了贝克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贝克认知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案例事件 1、个人资料 杜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大约1.70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曾是小学老师,后父母一起经商,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 2、症状详情 存在交往障碍,不敢与他人交谈,害怕集体活动,更愿意独处,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且情绪低落。自己在努力解除,但由于一直无法摆脱胆怯希望借助帮助尽快解脱;学习和日常生活照常,但有些妨碍。未查出幻觉、妄想及其他思维障碍。情感时而高涨时而低落。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烈。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个性比较内向。 3、个人自述 入学后曾与本宿舍一名同学(称为C)关系不错,这位同学家庭条件优异,各方面比较能干,性格活泼开朗人缘很好。后来由于两人观点分歧,产生争执,不欢而散,自己感到受到了伤害,慢慢不敢与其交往。大概是从进入大学军训过后开始,求助者称自己开始感到严重的

不合群。宿舍的人都爱讨论买护肤品保养品,还时常约定好出去聚餐,自己家庭条件差又不好意思说出来,然后就受到了孤立。C家庭条件好且性格外向爱交朋友,并没有嫌弃求助者而是和她玩到了一起,但求助者很快就感觉到C有时候的言行是在刻意嘲讽她,让自己感到十分气愤。慢慢地,求助者觉得与周围的人都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话题,甚至害怕和他人交谈,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 4、咨询过程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第一次咨询时,主要运用人本主义的咨询原则,让求助者体验到被理解、被关怀、被温暖,建 立信任关系。 (2)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结束时我向她简单介绍了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并且帮助患者明 了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障碍,简要概括出目前的问题,并且设 立咨询的具体目标。 核心理念:我无能(消极) 中间信念:我必须要很有能力,大家才会尊重我 自动思维:消极看待自己,我不擅长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 行为目标:1.学会找出自己的优点,并列明出来。 2.学会以温和的方式对待同学,而不是敌对的、 情绪化的方式。 认知目标:1.纠正“我不适合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我 必须有很大的成就大家才愿意尊重我”等不合理

贝克认知疗法

一、人物简介: 阿伦.贝克 (3) 二、关于贝克认知治疗法 (3) 1.基本假设 (4) 2.基本原理 (4) 3.理论基础 (4) 4.主要目标 (6) 三、方法实务 (6) 1.适用范围 (6) 2.方法技术 (6) 3.技术要点 (8) 4.活动安排 (9)

一、人物简介:阿伦.贝克 贝克(A.T.Beck)生于1921年,1946年在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于1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目前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治疗中心主任,《认知治疗与研究》的主编。其主要著作有《抑郁症:原因与治疗》、《认知治疗与情绪困扰》等。 二、关于贝克认知治疗法 1.贝克认知治疗法的基本假设 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人们早期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即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这些图式为某种严峻的生活实践所激活,则有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界,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 2.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 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疗法是由贝克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贝克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注意到在抑郁症患者的头脑中总

是存在着大量的消极观念,这些消极的想法导致他们消极地甚至悲观地看待自我、他人以及周围的事物。这种现象启发了贝克提出了有名的认知疗法。 3.贝克认知治疗法的理论基础 贝克认知治疗的基础理论来自于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式,认为人们的行为,感情是由对事物的认知所影响和决定。例如,如果人们认为环境中有危险,他们便会感到紧张并想逃避。人们的认知建立在自己以往经验的态度和假设基础之上。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激发事件或有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 1)三种思考工具 共同感触感染(common sense) 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涯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呈现,包括从外界获守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入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入程。这一入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入程。假如人们不能精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恰当的说明与评价,就会使上述入程发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过错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 自动化思维(auto matic thought) 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像部分自动化的反映,这就是贝克理论中“自动化思维”的含义。这样,思维入程中部分过错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性

贝克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产生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情形 建立治疗关系 确定治疗目标 确定问题 二、认知疗法的咨询过程检验表层错误概念 纠正核心错误概念 认知的进一步改变 新观念的巩固 识别自动性思维 识别认知错误 三、认知治疗技术真实性检验 去中心化 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 联系四、贝克认知疗法与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比较 区别

认知疗法的适应范围 五、认知疗法的应用认知治疗法应用实例 认知疗法对抑郁的处理 贝克认知疗法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认知疗法的产生 贝克认知疗法由美国临床心理家贝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原理和技术,诸多实践经验也证实它“是一种比较成熟,最为重要的认知疗法”,贝克也因此被称为“认知治疗之父”。 贝克认知疗法的创立受到了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其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但主要来源于他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同艾里斯一样,贝克起初是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在运用精神分析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消极认知是导致抑郁的根本原因。于是,在研究抑郁症的基础上,贝克发表了《抑郁:临床、实验和理论》一文,充分论证认知在治疗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 (二)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理论是从心理病理学角度解释了个体认知导致心理障碍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有机体在生存过程中有一种无意识的,自动行的信息选择和加工过程,既认知过程。 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时贝克疗法中的核心概念。它指个体产生的,习惯化的,平时不能意识到的想法。贝克认为,人们不能意识到自动思维,但它确形成他们的歪曲信念和认同,导致不良情

浅谈贝克的认知疗法

浅谈贝克的认知疗法 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认知疗法,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艾利斯的ABC认知疗法,实际上还有一位认知治疗学家不为人知,就是亚伦贝克,也被称为贝克的认知疗法,是当前国际上影响较深、应用较广的心理疗法之一,大量研究认为该疗法对抑郁、焦虑、恐怖、进食障碍、强迫症等有较好的疗效。 认知疗法是由贝克(A·T·Beck)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贝克是常年从事精神分析的治疗者,他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注意到在抑郁症患者的头脑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的消极观念,这些消极的想法导致他们消极地甚至悲观地看待自我、他人以及周围的事物。这种现象启发了贝克提出了有名的认知疗法。他接受了社会学习论者的观点,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三者之间是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当外界的环境因素作用于个体时,对于外界的信息,个体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反映,进而作出特定的行为。他认为对于作用于个体的同样的刺激,由于不同人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认知的差异。个体认知上的差异引发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比如,同样的场所——医院,小孩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这是个可怕的场所,“进到里面就可能打针”。小孩会哭闹,逃避进医院。而有些老年人也认为这是个可怕的地方,可能是“通往地狱之门”,但为了健康着想,还是坚持走进医院配合治疗。这样,不同人的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影

响人的行为。由此贝克推知,异常的认知是产生异常的情绪和行为的原因。贝克认为治疗师治疗的关键是找到引起异常行为的异常认知。对于产生异常认知的原因,贝克认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一种用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共同感受,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当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后,会结合个体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贝克还指出,自动化思维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是由一个特定刺激引发导致的情绪反应。他坚信有情绪困扰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比如错误思维,在信息不足时或在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不正确的推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任意推断:在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下便任意下结论,或者对某件未完成的事或未实现的目标想到最糟的情况。如:“有个同学从身边经过,没有和我打招呼,我认为他对我有意见”。 (2)过分概括:以偏概全。比如“我这次英语没有及格,以后就再也学不好了。” (3)选择性概括:根据整个事件中的部分细节下结论,不顾整个背景的重要意义,也就是依据细节下一般性的结论。如“我没有敲门就闯进老师的办公室,真是一个不礼貌的学生。” (4)夸大或缩小(扩大或贬低):任意夸大自己的失误或缺陷,贬低自己的优点或成就,过度地强调或轻视某件事的重要性。如“历史课,老师提问上节课的内容,我没有回答出来,老师会把我当成不努力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