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

优化开发区域——

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

一、环渤海地区

(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

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

——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广东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构建有

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

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

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综

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重点开发区域——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一、冀中南地区——以石家庄为中心,以京广沿线为主轴,保定、邯郸等城市为重要支撑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二、太原城市群——以太原为中心,以汾阳、忻州、长治、临汾等城市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

三、呼包鄂榆地区——以呼和浩特为中心,以包头、鄂尔多斯和榆林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

四、哈长地区

(一)哈大齐工业区——以哈尔滨为中心,以大庆、齐齐哈尔为重要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

(二)长吉图经济区——以长春为中心,以长春、吉林为主体,以延吉、龙井、图们为对外开放前沿,以珲春为对外开放窗口,以交通走廊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

五、东陇海地区——以连云港、日照为中心,以沿海产业带和沿陇海线产业带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

六、江淮地区——以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沿江六市为发展轴,合肥、芜湖为双核,滁州、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空间开发格局。

七、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等重要城市为支撑,以漳州、莆田、宁德、潮州、揭阳、汕尾等沿海重要节点城市为补充,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

八、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中心,以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半小时经济圈”为紧密层,以“一小时交通圈”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

九、长江中游地区

1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核心,培育黄石区域副中心城市,发展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增强要素集聚能力。

2 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株潭为核心,以衡阳、岳阳、益阳、常德、娄底等城市集约化、开放式、错位发展。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南昌为中心,以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等为主,的空间开发格局。

十、北部湾地区——以主要城市为支撑,以沿海地区为主轴,以综合运输通道为纽带的空间开发格局。

增强南宁、海口的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推进战略,以钦州、防城港、北海(铁山港)、湛江为重点,

十一、成渝地区

(一)重庆经济区——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一小时经济圈”地区为重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二)成都经济区。——以成都为核心,以成都、德阳、绵阳、乐山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十二、黔中地区——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

十三、滇中地区——以昆明为中心,以曲靖、玉溪和楚雄等节点城市为支撑,的一体化经济圈空间开发格局。

十四、藏中南地区——以拉萨为中心,以青藏铁路沿线、完善日喀则、那曲、泽当、八一等“一江两河”流域城镇的功能格局。

十五、关中—天水地区——以西安—咸阳为核心,以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沿线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十六、兰州—西宁地区——以兰州、西宁为中心,以白银、格尔木为支撑,以陇海兰新包兰兰青青藏铁路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十七、宁夏沿黄经济区——以银川—吴忠为核心,石嘴山中卫为两翼,以主要交通通道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

十八、天山北坡地区——以乌鲁木齐—昌吉为中心,以石河子、奎屯—乌苏—独山子三角地带和伊犁河谷为重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

城镇化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是指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其他功能,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区域。——长江流域主产区。建设以双季稻为主的优质水稻产业带,以优质弱筋和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带,以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以淡水鱼类、河蟹为主的水产品产业带。

限制开发区域开发管制原则

逐步减少农村居民点占用的空间,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维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城镇建设与工业开发要依托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城镇集中布局、据点式开发,禁止成片蔓延式扩张。原则上不再新建各类开发区和扩大现有工业开发区的面积,已有的工业开发区要逐步改造成为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零污染”的生态型工业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表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发展方向

禁止开发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图12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

表3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基本情况

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表2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表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

表4 森林公园

注:本表统计结果截至2010年10月31日。总面积中已扣除部分相互重叠的面积。

重大制造业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并区分情况优先在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布局。

核电。在完善核电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在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的东中部有序布局建设核电基地,逐步形成东中部核电开发带。

长江中下游区,合理规划向区域外调水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和循环利用,减少对水空间的占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

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引导人口均衡分布,防止人口向特大城市中心区过度集聚。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要实施积极的人口退出政策.....要引导区域内人口向县城和

中心镇集聚。

优化开发区域。主要考核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研发投入经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取水量、单位建设用地面积产出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三废”处理率、大气和水体质量、吸纳外来人口规模等指标。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取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三废”处理率、大气和水体质量、吸纳外来人口规模等指标。

限制开发区域。主要考核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等指标,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工业、财政收入和城镇化率等指标。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考核污染物“零排放”情况、保护对象完好程度以及保护目标实现情况等内容,不考核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

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要明确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的范围和面积,并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

——省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 [图片]

图1 中国地形图

图4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图5 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图6 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

图7 开发区分布图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20年)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自然状况 第二节综合评价 第三节面临形势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主要目标 第四节战略任务 第三章主体功能区划分 第一节全市主体功能区类型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第四章优化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 第五章重点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 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 第一节农产品产区 第二节重点生态功能区

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主要区域政策 第二节实施与主体功能区对应的绩效评价第三节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职责 第四节监测评估 附表自然保护区表 附表风景名胜区表 附表森林公园表 附表地质公园表 附表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区表 附表水产种质资源表 附表一级水源保护区表 附图大连市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示意图 附图大连市主体功能区区划图 附图大连市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布图 名词解释

序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明确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完善区域开发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大连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针对全市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是相关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的规划期是年,规划任务是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全市陆地国土空间以及毗连海域。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特殊性,有关部门将根据本规划编制全市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本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另行发布实施。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自然状况 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处东经度分至度分,北纬度分至度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全市陆地和岛屿总面积约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属低山区丘陵半岛地貌,域内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长白山系千山山脉及其余脉沿半岛走向贯穿全域,构成中央高、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 优化开发区域—— 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 一、环渤海地区 (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

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 ——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广东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构建有 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 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 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综 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2011-2030 年) (一)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选取原则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辖区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国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发,按照下列原则选定: (1)国家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功能区。 (2)重要的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和重要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地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功能区。 (3)国家重点湖库水域的水功能区,主要包括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湖泊和水库水域的水功能区。 (4)主要省际边界水域、重要河口水域等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以及内陆与海洋水域功能关系的水功能区。 (二)一级水功能区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共2888个,区划河长177977公里, 区划湖库面积43333平方公里,区划成果见表3-1和图3-1、图3-2。其中, 保护区618个,占总数的21.4%;保留区679个,占总数的23.5%;缓冲区458个,占总数的15.9%;开发利用区1133个,占总数的39.2%。

在177977 公里区划河长中,保护区共36861 公里,占区划总河长的20.7%;保留区55651公里,占31.3%;缓冲区13600 公里,占7.6%;开发 利用区71865 公里,占40.4%。 在43333平方公里区划湖库面积中,涉及一级水功能区174个,其中保护区总面积33358平方公里,占区划总面积的77.0%;保留区2685平方公里,占6.2%;缓冲区498平方公里,占1.1%;开发利用区6792平方公里,占15.7%。

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本(最终)

目录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 (一)指导思想 (1) (二)区划原则 (1) (三)区划目标 (2) 四)数据来源及标准 (2) 二、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4) (一)自然环境状况 (4) (二)经济社会及资源利用概况 (8) 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 (一)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12)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13) (三)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4) (四)自然灾害频繁 (14) (五)农村面源污染加剧 (15) (六)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滞后 (16) (七)土地退化加速 (16) 四、生态环境敏感性 (18) (一)土壤侵蚀敏感性 (18) (二)石漠化敏感性 (18) (三)生境敏感性 (19)

五、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 (20)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20) (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21) (三)石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评价 (21) (四)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1) (五)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功能评价 (22) (六)社会生产功能评价 (22) (七)营养物质保持功能评价 (23) 六、生态功能区划 (24) (一)分区方法 (24) (二)区划系统 (25) 七、分区特征概述 (30) (一)生态区 (30) (二)生态亚区 (34) (三)生态功能区 (46) (四)生态功能区类型 (68) 八、生态功能区划实施 (75)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应用生态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增强生态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云南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云南省生态安全有重要重要意义的区域,为云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区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主导功能原则 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3 区域相关原则 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尽可能满足现实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不损害现实的利益或尊重现实利用方式。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域(调整)示意图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宁波部分 作者:无来源:科监处发布时间:2011-07-15 浏览次数:1410 【字号: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一、环境功能区分类 根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为四类,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海水水质标准。 1、一类环境功能区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 生物保护区等,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2、二类环境功能区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 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等,执行不低于二类的海水水质标 准。 3、三类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等,执行不低 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 4、四类环境功能区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等,执行不低于 四类的海水水质标准。 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根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的依据和原则,浙江省45140平方千米的近岸海域共划分为60个环境功能区,其中一类功能区6个,海域面积36719.5平方千米,二类 功能区17个,海域面积5670.2平方千米,三类功能区6个,海域面积1110.2平方千米, 四类功能区31个,海域面积1640.8平方千米。宁波各环境功能区详见附表,位置见附图。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以功能区所在的位置命名,编号表述如下: A01 Ⅰ其中,A、B、C、D为一至四类环境功能区,01为功能区序号,Ⅰ、Ⅱ、Ⅲ、Ⅳ为海水水质保护目标一至四类水质标准。 附表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汇总表(宁波部分) 序号所属 地区 功能区名称 功能区 编号 面积 (km2) 主要使用功能 水质 目标 1 嘉兴 绍兴 宁波 舟山 杭州湾一类区A01 Ⅰ3707 海洋渔业一类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 目录 序言 (7) 第一章 国土空间开发现状 (8) 第一节自然概况 (8) 第二节综合评价 (9) 第三节主要问题 (14) 第四节面临形势 (16) 第二章 总体思路 (18) 第一节指导思想 (18)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 (20) 第三节开发原则 (24) 第三章 战略目标 (27) 第一节主要目标 (27) 第二节战略格局 (29)

重点开发区域 (32)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33)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35) 第三节自治区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38) 一、柳州区块 (38) 二、桂林区块 (40) 三、梧州区块 (42) 四、贵港区块 (43) 五、玉林区块 (44) 六、百色区块 (46) 七、河池区块 (47) 八、贺州区块 (48) 九、来宾区块 (50) 十、崇左区块 (51) 第五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53)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54) 第二节规划目标 (55) 第三节开发管制原则 (56) 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59)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60) 第二节发展重点 (62)

禁止开发区域 (64)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布 (64) 第二节管制原则 (65) 一、自然保护区 (65) 二、风景名胜区 (66) 三、森林公园 (66) 四、地质公园 (67) 五、重要水源地 (67) 第三节近期任务 (68) 第八章 区域政策 (70) 第一节财政政策 (70) 第二节投资政策 (71) 第三节产业政策 (72) 第四节土地政策 (72) 第五节农业政策 (73) 第六节人口政策 (74) 第七节环境政策 (75) 第八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77) 第九节绩效评价体系 (78) 第九章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时期,坚持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极为重要(13)。为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应对未来诸多挑战,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立足我国国土空间的自然状况,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章指导思想 ——开发我们家园的新理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4),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 第一节开发理念 本规划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中的“开发”(15),特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限制开发,特指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对农产品主产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要鼓励农业开发;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允许

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将一些区域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并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类区域的农业生产力和生态产品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 ——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不同的国土空间,自然状况不同。海拔很高、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以及其他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域,并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有的区域甚至不适宜高强度的农牧业开发。否则,将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 ——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从提供产品的角度划分,或者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在关系全局生态安全的区域,应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主体功能,把提供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及工业品作为从属功能,否则,就可能损害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比如,草原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若超载过牧,就会造成草原退化沙化。在农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应把提供农产品作为主体功能,否则,大量占用耕地就可能损害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因此,必须区分不同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根据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开发的主体内容和发展的主要任务(16)。

环保部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环保部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为落实《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关于加强重要区域自然生态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加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生态空间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在2008年印发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基础上,联合开展了修编工作,形成《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现予以发布。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环境保护部 中科院 2015年11月13日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5年11月23日印发 前言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适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_附件1

附件1: 重庆市合川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21-2025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简本) 二О二一年十月

1 总则 1.1 评价目的 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论证《重庆市合川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生态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明确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和管控要求,为规划决策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2 评价原则 (1)早期介入、过程互动 评价在规划编制的早期阶段介入,在规划前期研究和方案编制、论证、审定等关键环节和过程中充分互动,不断优化规划方案,提高环境合理性。 (2)统筹衔接、分类指导 评价工作应突出不同类型、不同层级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充分衔接“三线一单”成果,分类指导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的布局和生态环境准入。 (3)客观评价、结论科学 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客观分析,评价方法应成熟可靠,数据资料应完整可信,结论建议应具体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 1.3 评价范围、时段及标准 1.3.1 评价范围与时段 评价范围与规划范围一致,即合川区域范围,其中重点评价范围为规划探矿权和采矿权区块及周边影响区。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目标年为2025年。评价时段为规划时段,即2021-2025年。

1.3.2 评价标准 (1)环境功能区划 评价区内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执行《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渝府发〔2016〕19号)等规定,一类功能区内的建设用地及其以外所设300米宽的缓冲带,原则上按一类功能区管理,其他区域属于二类功能区。 评价区内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重庆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调整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2〕4号)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重庆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局部调整方案的通知》(渝府〔2016〕43号)等规定。 评价区内声环境功能区划执行《重庆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90号)、《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修正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有关内容的通知》(渝环发〔2007〕78 号)及《重庆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渝环〔2018〕326号)等规定。 (2)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一类功能区内的建设用地及其以外所设300米宽的缓冲带,原则上按一类功能区对应的标准执行;其他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相应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相应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相应标准。 (3)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规划区域位于合川区,属于影响区,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特别排放限值;其余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影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划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功能分区 第三章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发展任务 第五章政策机制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保障机制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部门职责 第二节区县职责 附件1: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 表1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表 表2 自然保护区表 表3 风景名胜区表 表4 森林公园表 表5 地质公园表 表6 重要水源区 附件2: 图1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图2 重要水源区分布图 序言 自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区域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北京市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发展。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北京市整体优化开发的定位,深化了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北京市科学推进功能区域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发挥首都职能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参考《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编制,是本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主要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05〕6号,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谋划、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功能的履行。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公开版) 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规划(word无图版)

序言 国土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必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开发家园。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 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编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内政发[2008]33 号)编制。本规划明确了自治区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

规划,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规政策,切实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确保规划落在实处。 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 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和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随着自治区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国土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的评价,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 ①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 ②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其它各类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区域政策的基本平台。 ③约束性指本规划明确的主体功能区范围、定位、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及开发强度等,对各类开发活动具有约束力。 第一节自然状况 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资源富集。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7°4′至53°3′,东经97°2′至126°4′之间,东西直线距离2400 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 多公里。东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相连,西与甘肃、宁夏毗邻,北与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4221 公里。国土总面积118.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2.3%。(图1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美丽富饶的三秦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宜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必须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西部强省目标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1]。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贯彻执行。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72号)编制,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范围涵盖全省所有国土空间。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适时调整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构建美好家园,实现科学有序开发,首先要认识我省现有国土空间的基本状况、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趋势。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前言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党和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对进一步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2008年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保护工作的加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生态安全与保护的形势,主要问题:一是近10多年来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变化剧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格局已经改变;二是现行划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范围不能满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保护比例普遍较低;三是受当时多种因素影响,生态功能区划分不完善,一些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地区未能纳入重要生态功能区范围。为此,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决定,以2014年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与评估为基础,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对《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修编,完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修订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布局。 新修编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包括3大类、9个类型和242个生态功能区。确定6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覆盖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9.4%。新修编的区划进一步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的重要性,加强了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对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15年修编)》的范围为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陆域,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 指导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