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认识课件汇编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汇编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汇编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小编整理的比例尺的认识课件,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

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 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

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 =12∶86∶4= 12∶8

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

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

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

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1/3∶1/9和1/6∶1/18

三、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12∶6 = 8∶4

内项

外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课后反思】

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汇编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小编整理的比例尺的认识课件,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

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 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的教学设计第一学时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比例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P48-4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 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比例尺的意义 2.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3.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 游戏:我说长度,你画线段! 1、让学生画一段2cm长的线段, 2、让学生画一段5cm长的线段, 3、让学生画一段1m长的线段。 从而产生疑问:1m的长度怎么能画到作业本上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可以画成2cm、5cm…的线段。(师:这些就是我们把1m画到图上的长度如此把这个长度叫做图上距离,我们把1m叫做实际距离) 让学生求出自己画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些比,就是把1m画到图上的比例尺) 二、揭示课题 认识比例尺(出示课件) 三、全面认识解比例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根据刚才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课件演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你知道这些比例尺是代表的意思吗?(图上1cm代表实际的…cm) 指名说说. 3.介绍怎么求比例尺(课件出示例题) 4. 强调比例尺的特点: 请同学观察这些比例尺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a.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b.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思考:对“一般”怎么理解?点名回答(通常,大多数,还有特殊情况)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情况.( 出示课件.) 5、介绍扩大、缩小比例尺。 (1)说比例尺2:1的含义 (2)判断与前面比例尺的不同之处(扩大与缩小) (3)什么时候用到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6、比例尺的分类和互化。 (1)、课件出示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0的中国地图。介绍:像这样的比例尺是一个比的形式,并且前项后项都是数值,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也能把它写成分数的形式。 (2)、课件出示一幅江西省地图。介绍线段比例尺。 (3)、将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先说说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再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比例尺的前项一定是1。() (2)小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3)一个零件的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是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4)比例尺是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 2、课本53页练习八第1、2、3小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比例尺9《认识比例尺》教案浙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比例尺9《认识比例尺》教案浙教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学教具 教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唤起与生成。 1、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让学生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学生很快画完﹚ 3、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学生迟疑﹚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本子没有那么长,画不出来。师:那该怎么办呢?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如果想把10米长的线段画在本子上,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生:把这条10米长的线段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本子上。﹚ 学生画完后,找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根据其中一个进行介绍。﹙画在图上的10厘米叫图上距离,它表示实际的10米叫实际距离。﹚ 师:10米长的线段画在本子上,为什么同学们画得长短不同? 生:……

师:缩小的倍数不一样,画出来的长短就不同。 让学生计算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1:100 1:200……﹚ 师:画图时,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们就把它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 让生说出自己画图的标准即比例尺,并分别说出1:100 1:200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比例尺。 师: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师: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处。 ﹙1﹚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的中国地图。 让生说出比例尺1:100000000的意思。﹙当学生回答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千米。﹚ ﹙2﹚出示:机器零件图。 说出图中的2:1表示什么意思。﹙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由于机器零件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 师:像1:100、1:100000000、2:1,这些比例尺有个特点,前项或后项都是1,为什么不是2或3或其他数呢? ﹙生……﹚ 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都把前项或后项写成是1的比。像这样用数字比的方式表示的比例尺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 ﹙3﹚出示: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北京市地图。让生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并介绍线段比例尺。 过渡:那怎样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呢? 3、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例1: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尝试改写。 师板书例1。 师:谁能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1)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2)比的前项为1。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叫比例尺,还知道了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认识比例尺》说课稿

《认识比例尺》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比例尺的认识和例1及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资源开发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部分,该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比和比例中的重点内容。本单元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第三小节安排了“比例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2、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又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学习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为第三学段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学习理念。 3、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学习比例尺,能读懂地图或示意图上的比例尺,并能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等。 4、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内容 (1)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教学时,可由绘制地图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出比例尺,并结合地图使学生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让学生找出教材呈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 (2)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 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 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

比例尺的认识

比例尺教学设计 王寮镇明德小学 成亚菊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求比例尺。 2、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数学、用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千米=()米1米=()厘米 1千米=()厘米4千米=()米 1000厘米=()米3000000厘米=()千米 2、化简下面的比。 6cm∶12m 3cm∶6km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做了这么多的题,现在来轻松一下,请看图片: 问:大家看图上有什么 生:中国地图和国旗 师:地图和国旗都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指名回答。 师:大家说得对,这些地图和国旗虽然大小不变,但是形状没有变,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师:把它们的长和宽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的,那么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大家会不会想不想试一下呢 2、出示图片2 有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操场,请你帮忙设计,画出这个操场的平面图。 ①师:谁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哪100米呢 如果按真实的距离来画,咱们的练习本大小够不够 ②提出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③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3、教师小结: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

师:什么是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板书并讲解另一形式) 4、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比例尺 (指名回答) 5、出示比例尺中应注意的问题。 6、例题:(出示并要求学生完成)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要求学生对照错对。 三、课堂练习 1、出示 师:像这种用线段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关系的,叫做线段比例尺,谁能说说这个比例尺的意思。 指名回答并出示答案订正。 2、说说下面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 ①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②指名回答并总结。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五、作业 课本22页第2、3、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