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明确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制定《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滨海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坚持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开放措施,用5至10年的时间,率先基本建立以自主能动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完备规范的法制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为全国改革与发展积累经验。

(二)主要任务。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天津市组织实施,举全市之力,借全国之势,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加快构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深化企业、科技等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高水平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形成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深化城乡规划和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设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新城区。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

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内容

(一)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基本思路:以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发展模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重点改革内容:

1.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与所属企业逐步推进政企分开,规范对企业的行政管理方式,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推进企业经理人员职业化、市场化。

2. 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推进国有资本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吸引外资、民资和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

和股权多元化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3.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滨海新区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4.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工商行政管理。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到滨海新区投资创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5.加快大企业调整重组。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若干个主业突出、自主研发能力和竞争力强、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前列的大企业集团。推进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按照建立决策、研发、营运、财务、人力资源“五个中心”的要求,做实集团控股公司。

6.创造有利于企业竞争与发展的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办好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权的流通。设立环渤海区域综合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发转化基地。

基本思路: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商品化为重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的体制架构,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加大财政对滨海新区的科技投入,到2010年滨海新区R&D投入达到GDP的3%,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先导区。

重点改革内容:

1.创新高新区开发与管理模式,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转化基地。加快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与科技部共建,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支持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留学生创业园”、“发明专利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建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纳米技术、新型材料等重大科技专项研发转化平台。探索联合开发、利益分享的新机制。加强京津冀科技合作,实现与北京中关村园区互动发展。

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一流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依托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创新型企业,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构建国际一流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业绩考核机制,对经营者和科技人员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

鼓励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3.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基础,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发展专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创建滨海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形成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促进技术流动和转移。

4.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实行人才全球招聘制度,对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试行高级人才双聘制度,探索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天津滨海国际人才市场,探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人才评价方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实行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三)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对外开放门户作用,逐步把天津建成我国北方国际贸易中心。

基本思路:以建设东疆保税港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推进国际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要求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重点改革内容:

1.加快建设东疆保税港区。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东疆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建立以天津电子口岸港航信息子系统为依托,“一个窗口”对外、高效便捷的口岸管理与通关体制。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为龙头,推进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功能整合、政策叠加,完善与周边地区和内陆腹地的保税

物流体系。建设辐射并带动“三北”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全面连接东北亚经济圈的国际物流运营中心。条件成熟时,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2.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加快建成具有通关、物流、商务等应用功能的大通关信息平台。加强跨区域口岸合作,逐步扩大天津口岸与内陆省份区域通关适用范围。

进行口岸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制度创新,建立依法把关、监管有效、方便进出、服务优良、管理科学、收费合理、国际一流的口岸管理体制。

3.深化外贸、外资等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加快国内企业技术更新,加强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建立全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把滨海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鼓励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环节和现代服务业,并推动中资企业参与投资入股。鼓励支持更多国外知名企业到滨海新区设立中国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鼓励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培育符合条件的企业向跨国公司发展。

4.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按照把天津建成北方国际贸易中心的要求,加快石油化工、煤炭、钢材、棉花、粮食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进行商品远期合约交易业务的探索。发展国际贸易,吸引跨国公司在滨海新区建立采购、物流配送和商品交易中心等,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建立解决贸易摩擦和争端的应急处理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开展企业信用评级。

5.创新东北亚区域合作新模式。推进滨海新区与我国北方和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各国享有对外开放特殊政策的地区(如保税区、开发区等)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机制,深化和提升东北亚区域合作。建立统一的东北亚城市经济合作论坛。支持滨海新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创造条件设立中日韩若干城市投资基金,继续探讨设立东北亚银行的可行性。

(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基本思路:按照科学审慎和风险可控的原则,以扩大直接融资和增强金融企业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金融综合配套改革,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办好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金融体制,增强对区域经济的金融服务功能。

重点改革内容:

1.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改善社会资金结构,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在搞好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基础上,发展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各类资金信托业务,把天津逐步建成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行、管理、交易、信息和人才培训中心。在完善市场运作手段和控制风险条件下,积极推进企业(公司)债券发行制度改革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试点。

2.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增强金融企业服务功能。允许有条件的金融企业,经批准可在天津进行综合经营试点,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整合天津市现有各类地方金融企业的股权,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参股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企业。

3.创新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重组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在政府扶持和调控下,为中低收入者购买中小户型住房提供稳定、优质的金融服务。设立为先进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服务的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进行保险公司分设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和科技保险等专业保险公司的试点。支持国际保理公司进行业务创新。

4.改革外汇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外汇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及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在滨海新区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当前主要改革内容是:进一步推进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改革,简化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的凭证和手续,积极改进进出口核销制度;推进投资便利化,便利滨海新区企业集团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和运作,支持滨海新区企业对外投资;改进滨海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方式;在天津注册并在滨海新区经营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总行(部)及外

资银行分行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正负区间管理试点。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经批准后可在滨海新区扩大外汇管理政策先行先试的范围和内容。

5.积极支持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积极支持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全国统一、依法治理、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的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探索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产品上柜交易。

6.优化金融环境。规划建设金融服务区,建立国内外大型金融企业后台服务中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国家公共征信系统和天津地方信用系统两个积极性,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组建国际金融仲裁中心,受理相关的金融民事纠纷。筹建国际金融培训中心,搭建国际金融人才教育培训平台。

(五)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

基本思路:按照“统一规划、依法管理、市场配置、政府调控”的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形成耕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土地资产效益得到切实发挥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

重点改革内容:

1.创新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和耕地保护模式。按照国家确定的原则,编制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组织实施。依据总体规划,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在国家批准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天津市将滨海新区有关计划指标单列。在滨海新区开展耕地分类分级保护和有偿保护试点,探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各种途径和方式,实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耕地保护制度。

2.改革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制度。天津市人民政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组织拟订滨海新区农用地转用方案,一次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对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建设用地的集体土地,合理确定征收范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组织征收。

3.建立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新机制。将保障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

降低”和“长远生计有保障”作为土地价格形成因素,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开展留地安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征地安置模式试点。

4.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制度。完成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明确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比例,界定集体建设用地权益。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和流转制度,将集体建设用地纳入统一土地市场,完善配置方式,实行交易许可。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维护集体的土地收益权。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前提下,开展迁村并镇建设。

5.改革土地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收益基金专项管理制度,优化土地收益的支出使用结构。按照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

(六)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滨海新区与市区和谐发展,建设生态型新城区。

基本思路:以落实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和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为重点,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强化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建设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新城区。

重点改革内容:

1.实行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三级管理体制,实行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健全规划决策机制,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健全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的管理机制,完善城乡规划许可制度,规范许可行为,建立城乡规划管理动态监测机制。

2.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新城。按照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处、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原则,通过国际合作,利用盐碱荒地,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新城区,把滨海新区建成宜居生态城区,把天津建成生态城市。

3.健全规划监察制度。建立派驻规划督察员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和经批准的规划对规划实施进行事前、事中监督,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行为。

4.建立城乡规划公示制度。建立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公示制度。加快城乡规划电子政务建设,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完善城乡规划政务公开制度。

(七)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基本思路: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突破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在管理体制、政策支持、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接轨,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重点改革内容:

1.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等一体化发展。改进城乡居民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2.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发展股份合作组织、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创新经营机制,构建新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运营机制。积极发展大宗农副产品合作深加工企业,将工业利润按一定比例返还农民,增加农民收入。

3.推进小城镇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建设天津新城和重点小城镇。在符合规划并在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小城镇,实施农民宅基地换房试点。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选择1至2个城镇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示范镇。

4.推进生态建设体制改革。落实天津市生态村镇建设规划,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现造林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

5.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政策支持,切实转变乡镇职能,重点加强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三个方面的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管理机制,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搞好为农服务。

(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基本思路:创新公共服务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立能够满足境内外人员需求的、合理适度的社会保障和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重点改革内容:

1.建立就业促进机制。建立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市场导向自主择业、公平准入鼓励创业和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把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化为素质和技能优势。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解决劳动就业制度性问题和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实现就业机制转换。

2. 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现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推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保障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强化政府在劳动用工备案和劳动合同管理中的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与仲裁工作,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企业拖欠职工薪资等问题。建立恶意欠薪企业进入市场的限制和法定代表人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垄断行业收入监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按照“较低费率、广泛覆盖、可以转移、社会共济”的原则,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轨。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5.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改革,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高

水平、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探索建立管、办、评机制。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目的的顶岗实习制度。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大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改革力度。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

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卫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立滨海新区卫生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建立健康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先行试验关系全局性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政策措施,为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经验。调整滨海新区卫生资源布局,建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机制。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鼓励引导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开展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试点。

7.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利用债券、股票等多种方式筹集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逐步探索建立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建设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整合、开发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示范区。坚持“两手抓、两加强”,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8.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在滨海新区中心区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稳妥推进居(村)委会改革,完善居(村)委会自治机制,建立健全居(村)民代表会议、听证会、议事会制度,保障社区居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扶持和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完善人民调解、社区矛盾排查调处等机制。建立与政务服务中心相对接的、统一的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网络。完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网络,深化基层治安、消防管理等体制改革。进行人口宏观调控改革试验。

(九)改革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基本思路:实施《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核心,

以建设生态型新城区为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把滨海新区建成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

重点改革内容:

1.建立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机制。以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为依据,划定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健全环评和环境准入机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机制,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环境保护参与决策机制。

2.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的市场机制。完善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健全有关法规标准体系,发挥法律手段和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资源节约和环境管理的作用。培育专业化的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体系。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运用市场手段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海河流域和渤海湾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3.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大港石化、北疆电厂循环经济项目、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若干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循环经济评估体系。试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健全固体废物管理和交换机制。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绿色采购等制度。

4.创新环保监管和绩效评估体制。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和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实行公告、公示、奖励举报制度,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资源环境问责制。

(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既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各方优势、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

基本思路:以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为目标,加快

滨海新区内行政区和功能区职能整合。现阶段,成立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由滨海新区管委会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初步形成统筹协调、发挥各方优势的运行机制;按照“一个加强,两个延伸,一个完善”的思路,理顺行政区和功能区的利益关系、职责权限。在此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

重点改革内容:

1.加强滨海新区管委会的组织领导职能。加强滨海新区管委会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统筹功能区开发、统筹政策规定、统筹土地管理、统筹使用建设资金、统筹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组织领导职能,调动各个行政区、经济功能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完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与滨海新区条块互补、职能整合的工作机制。

2.延伸经济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功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继续保持开发建设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管理职能。新建的产业功能区,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明确管理主体,完善职能和事权。促进经济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向行政区延伸,采取多种开发方式,进入行政区内与行政区共同发展经济。

3.延伸行政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经济功能区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建立统一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试点。

4.建立有利于发挥滨海新区整体优势和共同发展的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层级,提高效率。健全科学决策程序,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滨海新区公民、企业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滨海新区开发资金,理顺现行财政收入分配关系,为各个行政区向经济功能区延伸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提供财政保障。建立健全滨海新区法规体系,修改完善《天津滨海新区条例》等地方法规,研究制定《滨海新区规划管理与实施办法》、《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滨海新区统一执法规定》等规章制度。在滨海新区实行统一的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综合执法试点。

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经国务院批准,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指导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研究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国务院相关部门先行试验的改革措施,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行评估和督促检查。

天津市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研究并解决重要问题,审定专项改革方案。日常工作由天津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要与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天津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相衔接。通过全市改革发展,为滨海新区先行改革试验创造条件;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带动和促进全市的改革发展,建立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上述十项改革重点内容从现在起全面启动,“十一五”期间要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在企业和科技改革、东疆保税港建设、金融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要取得突破。要制定专项改革方案和实施计划。

(四)依法进行改革试验。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内容超出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依法定程序报请审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法规或者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予以规范。

天津滨海新区概况

滨海新区概况 一、新区简介 二、地理位置与区域优势 三、历史沿革 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摘自《自豪滨海》) 五、功能区建设 (摘自《自豪滨海》) 六、历史古迹 七、滨海文化(摘自《自豪滨海》) 1、百花齐放的民间文化 2、汉沽飞镲国家非遗 3、国内首家、国际最大的藏书票馆 4、“八大馇”源远流长 5、源于唐山盛于汉沽的评剧 八、滨海旅游(摘自《自豪滨海》) 1、大型航母主题公园 2、国内最大单体极地海洋馆 3、我国最大的人造沙滩景区 4、华北首个户外超大精品水上乐园 5、亚洲最大室内热带雨林植物景区 6、天津最大湿地自然保护区

新区概况 一、新区简介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驻人口263.52万。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滨海新区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滩碱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全国27%的科技资源,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进入新世纪,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在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成为我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新区发展前景 来源:王悦的日志 功能区布局与产业特色 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 “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 “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 “九区支撑”指通过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 “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东区和西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总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临空产业区 临空产业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产业、临空会展商贸、民航科教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区、总部经济聚集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未来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全面介绍_图文(精)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 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 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交通系统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交通系统规划由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组成,将建设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工业基地,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从而进一步发挥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使滨海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不断增加,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滨海化工区范围达80平方公里 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区域范围达80平方公里。 居住区布局未来布局规划

图为天津滨海新区居住区未来布局规划。 海滨休闲旅游区 根据汉沽区确定的目标,汉沽区要建成为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天津市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该休闲旅游区的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各为75平方公里,投资金额为166亿元人民币。将以航母游乐港为龙头,带动沿海旅游观光带和沿蓟运河旅游观光带的发展。建设以航母游乐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海上游乐园、高尔夫球场为支撑的旅游核心区,以营城湖、四万亩葡萄观光园为支撑的生态湿地观光区和综合服务区。

最新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 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11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年均递增2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17.2亿元,增长12.4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今年一季度,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412.25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1130.41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合同外资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外贸出口达到5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3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经济发展的高起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浦东比肩而立;同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11

最新天津滨海新区情况介绍

天津滨海新区情况介 绍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2007年3月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96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80亿元,增长16.1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226亿美元,增长45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圳、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浦东比肩而立;同时背靠“三北”、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二是,功能优势。滨海新区具有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的功能聚集优势,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1)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1)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区域发展 (一)区域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市中心区的东部。新区辖塘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汉沽区,核心区域为,塘沽、开发区、保税区。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个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具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体制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对于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1.经济 自98年以来滨海新区和新区核心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大幅度高速增长,形成新区核心区快于整个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快于全天津市的增长格局;目前滨海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 历年GDP 对比 4000 3000 2000 1000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GDP(核心区)GDP(滨海新区)全市GDP 滨海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2004年GDP达1250亿元,占全市的42.6%,其中滨海新区核心区GDP为905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4年,滨海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47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分别增长56.5%和40.7%。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达42%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80.49亿元,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17%,这

也充分说明了整个滨海新区的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 3.区域支柱产业、产业结构: 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经过10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港口物流、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产业、海洋化工、电子通讯、现代冶金、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为主导产业。 2004年,滨海新区投资结构逐步改善,二、三产业趋于协调。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亿元,比上年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1.56亿元,增长59.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1.01亿元,增长71%。 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0.3:45.6:54.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74%、 69.33%和29.93%。 三次产业比例 0.74% 29.93% 69.3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4.区域发展战略 天津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为滨海新区发展提出新的目标:这就是“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建成现代化的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中心”。 5.重大市政建设情况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建设具有较高水准的商贸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等城市功能区。利用海河南岸开发步伐加快和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条件,加快东西沽地区的建设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实施津塘公路两侧的开发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突出滨海、临港、沿河风格,努力塑造具有自身特色和现代风格的港口城市形象。 6.小结: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规划图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规划方案 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海滨新城。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成为服务辐射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成为以人为本、要素集聚、生态良好的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递增13.5%,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0亿元以上,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 按照空间布局,滨海新区将规划建设7大功能区。其中重点发展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的103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区;生物、纳米新材料研发和制造的25平方公里的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的80平方公里的滨海化工区;5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商业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散货物流区的100平方公里的海港物流区;集航空运输、空港物流、民航科技为一体的102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7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公里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优越条件。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天津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日益显著。在扩建后的天津机场周边,将规划建设航空城,发展空港运输、航空科技、物流加工、商贸会展等产业,形成临空产业区。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中还将建设生态廊道。其中包括保护和建设新区南北部共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构建五条生态廊道,建成若干生态组团,形成有机连接、各具特色的新区生态构架,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未来天津塘沽区将在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发建设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具有滨海新区服务功能的商务商业区。 塘沽区将按照建设中心商务商业区的设计,在塘沽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将重点开发建设响螺湾、于家堡、天碱解放路、新港船厂、蓝鲸岛、东西沽等地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中介咨询、会展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滨海新区服务于环渤海的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文化娱乐中心和高品质的生态居住中心。 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海港物流区重点包括天津港、保税区和散货物流区,区域范围

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详细版】

天津中新生态城 重大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胡锦涛主席指出:生态城建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李光耀资政说:生态城将把新中长期合作推向一个新高点。吴作栋资政说:新方希望同中方共同推动天津生态城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背景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建设。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选址

滨海新区工业布局规划(2010-2020年)项目

滨海新区工业布局规划(2010-2020年)文本 滨海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南开大学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思路、方向及目标 (2) 第三章总体布局 (4) 第四章产业布局 (7) 第五章组团布局 (24) 第六章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引 (25) 第七章布局调整重点 (29) 第八章支撑体系 (30) 第九章保障措施 (3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一)落实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要求,加快建设高端产业的聚集区和科技创新的领航区,形成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新型工业体系,充分发挥区域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结合滨海新区自身特点,分解落实《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2008-2020年)》。 (三)深化和落实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五)统筹各功能区产业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公共资源,走出一条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第二条规划的基本依据 (一)《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二)《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9) (三)《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四)《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五)《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2008-2020年)》 (六)《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七)《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八)《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九)《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送审稿)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滨海新区行政区全部用地,以及东丽区和津南区的部分区域、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开发区逸仙科学工业园等滨海新区行政区范围外的产业规划区域。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发展思路、方向及目标 第五条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落实国家和天津市对滨海新区发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龙头,在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滨海新区的增长模式也同样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对经济总量、消费、投资、出口的分析,找出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消费总量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难题。最后,针对以上两个难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天津滨海新区现状 一、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从经济总量看。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其次为第二产业投资1202.9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46.08亿元,增长24.5%;第一产业投资18.21亿元,是上年投资的1.3倍。。

从消费角度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6%。 从进出口贸易看。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总量低 从上述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以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指标来看,滨海新区的消费明显不足,没有发挥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的作用。 滨海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总量加速积累,增速最快;其经济发展依然依靠要素的投入驱动,比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滨海新区仍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的增速虽较快但总量仍较低,进出口贸易额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相对较低。而反观同一时期深圳与浦东特区的情况却可以发现,无论从三驾马车的驱动,还是三次产业的占比看,都标志着它们进入注重依靠内涵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滨海新区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消费总量的过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滨海新区的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二)三产比重低 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经济总量的29%,这说明滨海新区的发展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 2011年数据显示,滨海新区的第一产业总额为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在滨海新区几乎占到70%,这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的,这一点也同样说明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在初步,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升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发展速度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二产业也较第三产业增长为快。虽然由于缺乏更为全面的数据,我们不敢臆断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但是此种现象所展现出来的滨海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确是无疑的,服务业的欠发达也是不争的事实。

2020年(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壹、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壹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壹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

平方km,海岸线153km,常住人口140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年均递增2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2万美元。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17.2亿元,增长12.4倍。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XX公司于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于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壹。 今年壹季度,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412.25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1130.41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合同外资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9.28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外贸出口达到5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37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了“十壹五”规划第壹年经济发展的高起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壹是,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和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文本目录 1第一部分 1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三章城市规模 6第二部分 6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7第五章城区建设 8第六章重点建设区发展 10第三部分 10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 14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17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19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1第十一章岸线利用 22第十二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24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26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28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30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注:文本中楷体字部分为非正式内容,仅为文本正式条款内容的必要说明。

第一部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滨海新区应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了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新区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滨海新区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置新区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总则 《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年)》2001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几年来,该规划在指导滨海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新区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新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市政府于2004年提出修编《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工作任务。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区政府发)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六月八日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六月八日

目录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 (1) (一)新区创新基础 (2) (二)新区创新特点 (6) (三)新区创新面临的环境 (8) (四)新区创新薄弱环节 (9) 二、试点工作思路和目标 (11) (一)工作定位 (11) (二)工作思路 (12) (三)工作目标 (12) 三、试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15) (一)引领支撑高端产业高地建设 (15)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5) 2、整合构筑产业研发转化大平台 (18) 3、优化产业创新分工布局 (19) 4、改造提升城区产业 (23) (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24) 1、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制创新 (24) 2、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26) 3、努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 (27) 4、建立有利于科技资源整合的管理体制 (28) (三)构建高效创新体系 (28) 1、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工程” (28) 2、实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优化工程”。 (30) (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31) 1、聚集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31)

2、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32) 3、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33) 4、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33) (五)营造宜居的城区生态环境 (34) 1、着力生态环境建设 (34) 2、着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34) 3、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34) (六)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35) 1、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合作 (35) 2、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国外科技成果转化 (36) (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36) 1、营造优良的创新政策环境 (36) 2、营造高效的政府管理环境 (37) 3、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环境 (38) 四、保障措施 (38) (一)组织保障 (38) (二)经费保障 (39) (三)政策保障 (39) (四)实施保障 (40) 五、进度安排 (40) (一)启动建设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 (40) (二)全面部署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 (40) (三)全面实施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2月) (40) (四)全面实施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12月) (41) (五)总结与考核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41) ●滨海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相关评价指标 ●区直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分解表 ●各管委会2015年任务指标分解表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2005-2020)文本

文本目录 第一部分 (1)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城市规模 (4) 第二部分 (6)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6) 第五章城区建设 (7) 第六章重点建设区发展 (8) 第三部分 (10) 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 (10)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14)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17)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19) 第十一章岸线利用 (21) 第十二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22)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24)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26)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28)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30) 注:文本中楷体字部分为非正式内容,仅为文本正式条款内容的必要说明。

第一部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滨海新区应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了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新区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滨海新区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置新区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总则 第1条《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年)》2001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几年来,该规划在指导滨海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 2010年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进 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滨 海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 要为新区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新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市政府于2004年提出修编《天津市滨海新区城 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工作任务。 当前,面对国内、国际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国家将进一步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放开发,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的一大举措,要求滨海 新区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发挥对区域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国 家的这一战略部署,使滨海新区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滨海新区的 发展确立了更高的目标。而现行滨海新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职能定位、城镇空 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都与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随着 滨海新区在区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与北京、河北、环渤海区域以及东北亚地 区的联系日益密切,滨海新区应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发挥为京津冀和环渤海区 域经济服务的作用。 天津港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扩建,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京津城际铁路专线等一批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大乙烯、大炼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 区扩区、空港物流加工区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使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 不能完全适应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了紧紧抓住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落实好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新思路、高起点、大视野,对天津滨海 新区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 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 立抓住机遇、率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 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科学发展之路。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结合滨海新区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与京津冀地区以及天津中心城区的关系,积极推动区域 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 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 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2)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提高服务京津冀、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经济振兴的意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合协作,实现区域 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 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 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全

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报告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 万人。最近,******组织人员,专程赴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综合配套改革情况,现报告如下。一、滨海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突破总体上看,目前滨海新区还处于前期开发建设阶段,典型特点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增长速度较快(2009 年,天津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810 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2 亿元,同比增长49.2%,平均1 平方公里投资超过1 亿元)。2008 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在一些领域形成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出台了一系列一是吸引股权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合伙人(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大多为有限合伙制,并且自然合伙人比例较高),只需缴纳20%的所得税,而非最高达到45%的累进税;在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自开业年度起,实行营业税“两免— 1 —三减半”,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推动设立了总规模各为200 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集聚了221 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114 支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二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先后成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目前已上市原油、煤炭、热卷板等交易品种,日成交额超过30 亿元。排放权交易目前已发展了40 多家会员单位和近10 家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开展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交易、碳中和综合服务等。三是积极三开展金融综合经营。成立了金融控股平台“泰达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实行集团综合经营和二级公司法人分业经营模式。(2009 年7 月起,滨海新区开始推进金融创新新一轮重点工作,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主要包括推进地方金融企业增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起设立航空产业基金和飞机租赁基金、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设立货币经纪公司、推动外币兑换公司试点、推动在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业务、探索开展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等。)建议:当前,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较快,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建议借鉴滨海新区的经验,加快发— 2 —展船舶、航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加快集聚一批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各类股权交易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切实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2、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东疆保取得较大进展。、涉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税港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一是一是大力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制一是度创新。建立了保税物流联动机制,推动“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和“预先报关、一次验放”、24 小时卡口全天候验放等多种便捷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二是二是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二是业务。比如,对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金融租赁企业视同注。册在境外,享受5%的低税率(国内税率为17%)去年底,滨海新区在全国开展了首单飞机租赁业务。三是三是加大无水港建三是设力度(无水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16 个内陆无水港,实现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省市延伸。建议:抓紧推进洋山保税港区离岸金融试点,引进一批银行、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入驻洋山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银行、期货保税交割和离岸再保险等业务,推动船舶租赁、飞机租赁等融资租赁在洋山保税港区进行试点。3、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亮点凸显、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亮点凸显。一是实行土地“征转分离”,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去年有14 批— 3 —(次、510 公顷土地按“征转分离”模式完成征收。“征转分离”是指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其特点:先行征收,对重点发展区域和近期建设项目涉及的集体土地先行征收,统一落实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适时转用,根据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分析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分析 s王茜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根据国务院对天津城市的定位,天津是环渤海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的重要的经济中心。天津自身确立的目标是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本文着重分心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所在,为天津发展经济做好定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海新区区位优势管理模式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而积3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5万。在1993年建成区110.8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而积350平方公里,2002年底建成区面积己达15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建设的350平方公里,包括三个功能区: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全部;三个行政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城区部分;海河下游工业区: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滨新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0、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一、滨海新区优势 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蒙古、哈萨克斯川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新区内陆腹地广阔,辐射空间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 2.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0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的深水大港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海上通道,航线通达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目前,天津港70%以上的货物吞吐量和55%的口岸进出日货值来自其它省市,北京出口总值的42%、河北的59%,山西的50%、内蒙古的35%都是从天津港出海的。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3.土地和资源优势。滨海地区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作为生态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巨大。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己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年可开采地热2000力立方米,原盐年产量240多万吨,同时还有大而积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平原水库,生态环境基础较好。 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己经形成了优势比较突出的电子信息、石油开采及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等七大主导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5.对外开放的优势。这里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最集中的对外开放功能区。世界500强企业己经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落户,全国有1000多家企业为新区的产品配套,大批国际资本通过新区进入腹地。 6.科技和体制创新优势。拥有各类国家和市级科研机构42家、创业孵化器、大型企业研发中心50余家和博士后工作站44个,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均己初具规模,具有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二、滨海新区的经济实力 新区己成为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新区与国内30个省区市签订经济合作协议2000多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由213亿元增加到399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42%。电子通信、石油开采、汽车、冶金等支柱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移动电话产量突破6800力部。轿车生产突破13力辆。无缝钢管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生产原油1783万吨、生产天然气8.8亿立方,加工原油836万吨。 十一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未来,天津滨海新区有望成为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0。根据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以及中央的战略部署,滨海新区在未来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内将加快发展,争取到2020年新区的生产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97%。 三、综合配套设施 根据5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6,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相比,当前滨海新区的主要任务,仍是吸引资源、聚集资源、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从多个方面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以聚集国内外金融机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改善金融创新环境为重点,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基地建设。建立了渤海银行;设立了全国第一支总额为200亿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完成了第一个企业股权项目的投资;举办了我国第一次由国外300多家私募基金与我国800多家企业对接的国际融资洽谈会;制定了14条外汇改革实施细则和先行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待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实行。重点创建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OTC0,改善社会资金结构,探索金融业综合经营,创新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商品化为重点,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建设。以滨海高新区的建设为重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一流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滨海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正式设立,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正在建设。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以统筹资源利用和发挥整体优势为出发点,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按照集中力量建设滨海新区中心区、全面开发八个产业功能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带动汉沽和大港两翼加快发展、促进东丽和津南部分区域联动发展的开发思路,合理界定各组成区职责范围,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区域发展和城市管理模式,形成有利于强化统一领导、理顺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制机制。 四、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扶持 1.精简高效的政府管理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各有不同。1995年成立的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滨海新区办公室,在2000年升格为滨海新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滨海新区管委会下设三局两室(经济计划发展局、规划建设发展局、投融资发展局、办公室、政策法规研究室)。在职责上,管委会不搞/大统0,而是把握经济区的属性特征,不改变原有行政区与功能区:的格局,主要行使经济建设的统筹权、协调权,不干预新区内各单位的内部事务,从而体现聚集效益,提高新区管委会的权威性和工作效率。新区各单位也都进行了相应的制度创新,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形成精简高效的政府管理模式。 2.政策支持。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整体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发布了5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6等8项新政策,涉及则政支持、税收优惠、融资便利、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内容。这次发布的8项新政策包括:5支持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6、5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6、5支持工业东移、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的指导意见6、5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6、5推进自卞创新的指导意见6、5吸引、培育和使用人才的指导意见6、5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6和5服务区县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6。 参考文献: [1]周方,聂冲.浅析国外CBD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技术经济, 2007年第2期:115-118. [2]王滨,吴鹏.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总体规划[J].建筑学报,2008年6月:6-9. [3]孙可娜.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理性思考与滨海新区的发展战略[J].城市,2008,12:41-45. 35 实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