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名词解释

环境管理学-名词解释
环境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

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这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2.环境检测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检测对象的综合与检测手动的综合)和时序性。

3.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

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标准。

4.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注、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二级(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地方标准要严于并且高于国家标准);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5.环境统计: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它包括两方面

的内容:一是统计数字资料;二是统计分析报告。

6.环境评价模型:就是通过一些定量化的指标来反映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对人类社会需要

的满足程度,并将这些定量化的指标利用数学手段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定量评价和反映环境的优劣和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程度,并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7.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作出的时间和空间

上的合理安排,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行的科学决策活动。

8.环境规划模型:就是在环境模型、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一些反映人类社会

未来活动和行为的强度、性质的定量化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

9.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上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

意识。

10.区域:是指其面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同时其自然环境还必须能够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

统。

11.生态城市: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

出来的,其概念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12.生态需水:是指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

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需水量。

13.废弃物:或称环境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

消费过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14.土地的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陆内水域,不包括海洋:狭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

表面陆地部分,它是由土壤,岩石及其风化碎屑堆积组成。

15.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土地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在一定条件下

产生经济价值部分

16.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资源是森林,森林及生活和生长在林土地上的生物的总称,包括,

林木,林下植物,野外动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

17.环境投资的概念:环境保护投资是指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资金和各种补偿

资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18.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19.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

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有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核心区的概念: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重要的区域,是未受到人类干扰或紧受到最低

限度干扰的,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做好的地方以及珍稀动植物的

集中分布地

21.缓冲区的概念: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外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行动额生态系统和由

演替类型所占据的次生生态系统,也可以包括一些人工生态系统。

22.实验区的概念: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

统,荒山、荒地等,也包括传统利用区和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区,它的地域范围一般较大。

23.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24.环境管理学:以环境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

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25.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的发

26.三生共赢: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

就是生活提高,生活发展与生态改善。

27.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

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甚至是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二、填空

1.环境信息的特点:时空性;综合性;连续性;随机性。

2.农村环境问题: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各类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乡镇企

业造成的污染。

3.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来源广泛、成分复杂;空间层次性;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4.气体废弃物的管理主要有:清洁能源使用;发展绿色交通和机动车尾气控制;末端治理

技术和大气环境自净能力作用;

5.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机动车船排放标准控制的制度;机动车船清洁

能源使用的激励制度;机动车船污染排放年检制度;

6.防止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对粉尘、可燃性气体、硫化物气体、含放射

性物质的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规定;对恶臭气体、焚烧产生气体物质、散发气体的物质、扬尘等的规定;对消耗臭氧物质及其替代品的规定。

7.水资源的特点:循环再生性与总量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功能的广泛性与不可

替代性;利弊两重性;

8.我国水资源分布及特点: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配不均,水土资源组配不平衡;

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部分河流含沙量大;

9.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技术难度高;地域差异小;利弊两重性;

10.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过度捕捞降低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盲目围海

造田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无节制的污染物排放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11.政府产业环境管理的特征:具有强制和引导性;政府产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与

产业性质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综合性

12.企业环境管理的特征:企业作为自身环境管理的主体;企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与企业的行业性质密切相关;企业环境管理按其目标可分为多个层次,最低层次课满足政府法律的需求

13.水体废弃物的特征: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排放量大;水污染与水资源,谁危害的关联

性高

14.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的三代原则是指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5.中国的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是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16.美国环境管理所具有的特点:通过改革行政决策的方法和程序来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

将法律与技术相结合来控制污染;将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以提高管理效率。17.欧盟环境管理的特点:通过制定共同的环境保护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注意处理欧盟与

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通过直接使用原则和优先适用原则来协调与各成员国内外环境法的关系);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

18.日本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具有较完备的环境管理机构;适时修改法律,以适应环境管

理的需要;以环境标准作为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地方政府的行为超前于中央政府;企业环境管理重在“防”;

19.澳大利亚环境管理的特点:建立全流域管理模式;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重

视培养幼儿及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20.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政治化;

21.全球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22.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发展不足地区的生

活生产方式;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23.联合国规划署内部下设三个主要部门:环境规划理事会;环境秘书处和环境基金委员会。

2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2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潜在价值)。

26.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思想观念层次上的;社会行为层次上的;在人类社会自然与环

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上的。

27.人类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行为本身三大部分。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

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28.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29.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研究方向上已具有雏形的几个理论流派大致可分为资源永续利用理

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和三种生产理论。

30.界面的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

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31.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是指政府将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则,规范,标准作

为环境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去调整,控制,引导,引导人类社会各个主体用于环境的行为达到环境管理目标的方法。

32.环境管理政策的分类:命令型和控制型;经济型和激励型;鼓励性和自愿型。

33.法律规范构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条件;行为规则;法律责任。

34.行政手段的特征: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

35.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次生环境问题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36.可持续发展包括需求和限制两方面,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动力,没有限制发展就没有可

持续。

37.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属于施工审批阶段,第三个阶段属于

竣工验收审批阶段。

38.地方政府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39.一般建设项目环境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国家环保

总局

40.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1.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完成。

42.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被成为国家环境标准,例如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监测方法标准。

43.环境总是相对与某个-A-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

44.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监督权。

45.“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

46.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

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

47.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强化管理。

48.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其中,对中国环境保护具有

重大影响的会议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

49.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是社会公众。

50.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51.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公众正在向“三化”方向发展。“三化”指的是资源利用合理化、

生产过程无害化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52.生活质量由三个指标组成,其中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53.环境管理的特点包括区域性、综合性和社会性决策的非程序化。

三、问答题

1.制定环境标准时需考虑的原则?

答:1、保障人体健康是指定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2、环境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3、制定环境标准要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资源管理,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惯切高功能区用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用低标准的原则;4、制定环境标准要和国内其它标准和规划相协调,还要和国际上的有关规定和协定相协调。目前,较发达的工业国家都采用“最佳使用技术(BPT)”

和“最佳可行技术(BAT)”的方法制定排放标准,其含义是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经济上使用的污染物综合治理技术为依据,其中BAT要求较高。

2.环境统计的特点?

答:1、具有同经济社会统计同样的社会性、广泛性、数量性;2、环境统计的范围涉及面广,综合性强;3、环境统计的对象介于社会与自然之间,技术性强;4、环境统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还处于创建阶段,许多理论、方法、手段、标准、口径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统计学的管理体系,也需要不断健全。联合国统计司1977年提出,环境统计的范围包括土地、自然资源、能源、人类居住区和污染环境五个方面。

实验;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实地研究;无法干扰文本分析等在内的实验研究方法,就成为环境管理学获取指示的可靠来源,是保持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基础和保证。

3.城市的特征?

答: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高度人工化的地域,是人类经济活动集中,非农业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在城市环境系统中,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城市中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是不独立和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4.城市环境问题?

答: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水环境污染;城市固体废物;城市噪声污染;光污染;

5.城市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答:(一)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二)制定城市环境规划(制定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制定环境规划方案);(三)城市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四)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1、排污申报;2、总量审核;3、办法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确定综合整治目标;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改革环境管理体

制,包括制定能使综合整治方案得到准确实施的保障体系)2、城市环境综合症是定量考核制度);(六)创建国家环境模仿城市活动。

6.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些主要特征?

答:1、农村环境问题的凸显是农村整体落后于城镇的表现;2、农村环境问题的几个明显特点(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易监测性);3、农村环境问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的压力(城市将各种废物直接转移到农村环境中;城市将污染企业搬迁到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造成间接转移)。

7.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与内容?

答:1、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2、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3、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乡镇工业的布局;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定污染转嫁);4、推广现代生态弄工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正确选用农药品种和合理使用农药改革农药型和喷灌技术;实行综合防治措施);5、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8.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答:建立新的流域管理体制;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

9.区域开发行为引发的环境问题的特征?

答:环境问题影响的方位大,强度大;长时间性;一定程度的不可逆转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10.编制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具体原则?

答: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环境规划实施主体必须兼具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以发展高新技术项目为主,实行清洁生产的原则;将环境管理手段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原则。

11.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重大区域开发行为的科学决策;开展战略环境评价;制定环境规划;开展环境监测和预警及监察和审计工作。

1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答:自然源和人为源。1、按人类社会的活动动能,大气污染物人为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2、按污染源的运行状态,也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两类;3、按污染源影响范围,还可以分为点污染源、线污染源和面污染源三大类;

13.气体废弃物的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答:气体废弃物的管理机构和体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和严格执行各项气体废弃物管理制度;防止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管理途径;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防止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大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

14.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管理途径?

答:煤炭使用的制度;推进清洁能源使用的制度;关于锅炉等使用的制度;促进燃烧电厂的清洁生产的制度;煤炭及其产生废物在储运过程的管理制度;

15.土地资源的特点?

答: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大;山地多,平原少;农用土地比重小,分布不平衡;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

16.我国是全社会土地退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城乡建设用地逐年

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7.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答:1、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2、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开展调查和评价;3、制定在不同层次上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4、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报复的政策体系,运作机制和相应的制度体系;5、制定完善并推行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法律体系、法规体系。

18.对土地的调查分类主要有?

答:1、土地类型的划分及其空间分布,调查水热条件,海拔告诉,植被情况;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效率分析;3、土地评价:明确评价的目的;确定土地利用评价的原则;选择土地利用评价的技术方法。

19.水资源环境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答:水资源环境管理原则;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树立水环境污染有偿使用的水权观念,并将其引入水资源管理;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行许可证制度,实现水量和水质并重管建设,积极开发新水源

20.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答:1、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

协调各部门,但闻需求,合理安排开发活动的原则;海洋,陆上开发统一统筹规划分布的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2、加强对海洋资源储量,功能的调查,建立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3、合理利用和精心保护近海洋生物资源,逐步发展外海远洋事业;4、搭理发展海洋科技,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5、建立海洋污染监控网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治海洋污染;6、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7、控制陆地开发行为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21.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自然条件好,树种丰富;森林资源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少,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结构欠佳,采划利用不便;森林资源质量较差,利用率低

22.政府产业环境管理?

答:是政府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政策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产业活动中的环境行为为管理对象,综合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宣传的,教育的手段,调整和控制产业活动中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以及相关技术和设备标准,产业发展方向等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

23.政府产业环境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答:产业活动既可以创造物资财富,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基本物资需求的活动,又是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政府能否依据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控制产业活动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目标实现产业活动的良性发展,对产业环境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24.政府对行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有?

答:制定和实施宏观的行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行业环境技术政策;制定和实施行业资源政策;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25.企业环境管理的途径?

答:制定企业环境政策;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绿色设计制造和最色营销;治理废弃物,开展清洁生产而后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环境报告书。

26.ISO14000的特点?

答:以消费者行为为基本动力;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制性;没有绝对量的设置,以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为标准;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强调管理体系,特别注重

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

27.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答: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的依据;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的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部分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依据;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问作用。

28.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控制集中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29.水体废弃物的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答:水体废弃物的管理机构和体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防止主要的监督管理途径;防止地表水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防止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制定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30.水污染防治主要的监督管理途径?

答:加强淡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排放申报制度;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制度;重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制度;城市污染水集中处理制度;生活饮用水和地表水源保护制度;水污染污染防治的清洁生产,工艺淘汰等企业管理制度;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解决制度。

31.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答:建立和健全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制定和严格执行各项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转变和创新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方式;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规划。

32.环境保护的一些主要措施?

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许可证制度;排污交易制度;增加政府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

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加强环境管理的研究;开展环境教育。

33.日本环境管理的一些措施?

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无过失责任制度;公害纠纷处理制度;

加强环境法制;加强环境监测和科学技术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大力治理污染源;加强环境教育。

34.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国家环境主权原则;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预防原则。

35.我过草原资源的分析及特点?

答: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样;大部分牧区草山草地都居住着少数民族,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区和贫困地区;草原和草地大多是黄河长江等水系的源头区和中上游区,具有生态屏障的功能;草地资源平均利用面积小于50%,在牧业草原中约有2700X10的四次放hm平方的缺水草原和夏季牧场尚未得到合理利用。

36.草原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答:草场严重退化;不少地方出现沙化;部分草场盐碱化;水土流失加剧;珍稀动植物减少,鼠虫害增加;工矿业发展引起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3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制定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公众教育

38.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

答: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物种的天然贮存库;

立项的科学援救基地和教育实习场所;向广大公民进行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的活动和讲坛;某些自然保护区可以为光大旅游者提供一定的场地;在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

方面发挥作用。

39.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指标?

答: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醒;面积适宜性;生存威胁性;社会经济价值;管理基础;科研基础;管理成效;

40.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的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要。

41.环境管理的内容?

答:按管理领域划分;管理领域是指环境管理行动要落实到地方,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什么地方,人类活动的什么方面1、要素环境管理:内容为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环境承载力及水体、土壤、大气、噪声、辐射等污染物排放管理。2、产业环境管理:管理内容为在这些产业活动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行为3、区域环境管理内容是该区域范围内人类作用于该区域环境的行为4、环境管理行动落实在环境管理的主体上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

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答:一是持续性原则;二是公平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

43.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

答: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四个方向是:生态学方向、经济方向、社会学方向和系统学方向;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是指一些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观点相近的研究者以及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综合在一起构成的学术派别;可持续发展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持续性原则,二是公平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

44.三种生产理论?

答: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料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环境生产则是指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现状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和消费废弃物)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

45.物质生产环节,人口生产环节和环境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

答:物质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是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人口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环境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这是环境生产子系统生产能力的两个基本分量

46.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具有重要的知道意义(地位和作用)?

答:阐明了人呢与环境管理的本质;揭示了环境为题的本质及其产生根源;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整对象;奠定了环境管理的方法论基础。

47.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和三个领域?

答:三个基础: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三个层次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

三个领域指的是公共政策与宏观管理,工商企业与非营利性机构管理,管理论与方法三大领域

48.环境科学管理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环境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管理活动;环境管理的特点极其复杂性;管理学理论为环境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49.人与环境和谐的五种环境需求?

答: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

50.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答: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共赢原理;界面活动控制原理;冲突协同原理;

51.现行经济手段包括?

答:排污收费制度;减免税制度;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

52.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答: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激励与表彰;信息公开与否

53.什么是环境问题?

答: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54.环境规划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环境规划管理包括:环境规划的组织、环境规划的审批和环境规划的实施三个方面内容。

55.什么是“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答:“三同步、三统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6.环境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答:环境标准的作用:一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依据;二是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环保部门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依据;四是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人们依据各种信息,对全社会的环境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调节和评价,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特定的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之总和。2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4环境绩效管理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 5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6环境统计是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包括为了取得环境统计资料而进行的设计、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 7环境绩效管理就是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8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9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10三种生产理论人与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自称的复杂巨系统,在物质运动的基础层次上,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1环境管理的主体?(1)政府(2)企业(3)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13环境监测类型?(1)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2)特殊目的的监测(包括研究性、事故和仲裁监测) 14环境信息的特点?(1)时空性(2)综合性(3)连续性(4)随机性 1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的内容?(1)排污申报(2)总量审核(3)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15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1)基于ISO14031标准的环境绩效评价方法(2)企业环境绩效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16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1)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2)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的,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3)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为墓地,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 17环境管理的内容?(1)按管理领域划分,所谓管理领域,是指环境管理行动要落实到的地方,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什么地方、人类活动中的什么方面(2)按环境物质流划分:①自然资源环境管理②产业环境管理③废弃物环境管理④区域环境管理 18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半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特点:(1)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2)它是综合性科学(3)它是正在发展的科学 19人与环境和谐的五种环境需求?(1)适应生存(2)环境安全(3)环境健康(4)环境舒适(5)环境欣赏 20环境管理实证方法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 2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环境管理学考试资料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耗竭、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有害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 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5错误的消费观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 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简述三种生产理论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换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三种生产理论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简述界面活动控制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概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 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而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而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 简述冲突协同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冲突: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

20XX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 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 1.转变环境观念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一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一、政府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1 / 34 二、企业 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 三、公众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 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 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 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_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 们共同的未来》;_____ 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

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下载

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下载 《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下面是由分享的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下载,希望对你有用。 ???点击此处下载???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环境管理学以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环境管理学认为,环境管理的本质是“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管理学包括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环境计划管理等各部分内容。 书名:环境管理学 作者:沈洪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xx年11月1日 ISBN:9787302234487 开本:16开 定价:38.00元 《环境管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 科书,或作为非环境类专业选修、培训教材,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

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及相关人员也有参考价值。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作者从兼顾环境管理学教学需要和满足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安排全书的体系和内容。《环境管理学》对我国环境管理基本理论、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法、环境管理制度、区域和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与清洁生产、环境监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作者在多年从事环境管理学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管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兼顾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核心课程的要求,编著了此书。全书包括绪论、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中国环境政策。环境法、环境管理制度、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环境监察10章内容。全书的体系和内容安排注重环境管理学理论与环境保护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性与实用性,并注意全书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以便读者把握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行政方略。 《环境管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科技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1.管理学答案 2.《信息管理系统》试题及答案 3.《管理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 一、选择 1、环境日:6月5日 2、BOD:生化需氧量 3、COD:化学需氧量 二、填空 1、环境管理的分类: (1)从范围划分:1)资源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 3)专业环境管理 (2) 从性质划分:1)环境规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 2、环境管理三大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政策;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3、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4、“三同时”制度 5、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6、环境监察分类: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 7、环境监察依据:法律依据;标准依据;事实依据 8、限期治理对象: (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 (2)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9、环境保护法概念 三、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学:以缓解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 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2、环境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 行为。通过全面规划和有效监督,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3、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 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 的行为准则。 5、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由排 污单位的申报登记、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颁发、执行情况 的监督检查四部组成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环境的开发利用之前,对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 或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用的防 范措施和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和估计。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 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汇编

学习-----好资料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 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 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 A.ISO14001标准 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 A、5.0 B、3.6 C、5.6 D、4.5 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 A.地方环保部门 B.城市政府 C.城市环境质量 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 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 B. 同时规划 C.同时施工 D. 同时投产使用 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 A、环境管理体系 B、环境审核 C、环境表现评价 D、环境标志 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 A、城市政府 B、发改委 C、环保局 D、环境监察部门 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质量管理 C、环境技术管理 D、环境设备生产 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 A、 1982年 B、 1983年 C、 1984年 D、 1985年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 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4118 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时/学分:36/2.0 先修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系或教研室:城建学部环境工程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时:理论学时36。 2.作业次数:5次 3.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基本内容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2)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2.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1.基本内容

1)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4)环境标准体系 5)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2.基本要求 了解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发展;掌握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掌握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理解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和分类,作用和意义。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 难点: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标准体系。 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1.基本内容 1)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 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 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2.基本要求 理解各个理论基础(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生态学原理、系统论原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各个理论基础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关系。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 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 1.基本内容 1)环境数据处理方法 2)最优化分析方法 3)常用决策分析方法 4)环境数学模型 2.基本要求 了解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最优化分析方法(线性规划)、常用决策分析方法(决策树)的应用,理解环境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3.重点和难点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远古时代:基本上不存在环境问题b农业文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c工业文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当代文明:环境文明全球化、多样化、复杂化。 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a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严重。b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强烈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损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控制臭氧层破坏的方法是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d酸雨: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2和氮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包括1.形成酸湖,鱼虾难存2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3危害动植物4腐蚀建筑材料5影响人类健康。e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f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g固体废弃物堆弃 4.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a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b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第二章 1.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概念 :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目的: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和新的发展方式。 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基本观念;调整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2.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个人(公众)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3.环境管理包括哪些内容?a 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资源(生态系统)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b 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环境计(规)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c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的起点和首要环节)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4.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间有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特点:综合性:内容与对象的综合复杂性发展性 5.我国环境教育的种类?a基础环境教育b专业环境教育c成人环境教育d公众环境教育 6.环境管理包括哪些政策和方法?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管理 7.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分类、特点、基本原则、质量保证和技术进展。定义: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目的:a、测定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b追寻污染源--监督管理控污染c收集、积累数据-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d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a、监视性检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b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c研究性监测(标准方法标准样品研制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综合研究监测)按监测介质分类a大气污染监测b水质污染监测c土壤和固废监测d生物污染监测e生态监测f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其它) 特点:a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监测对象: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b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时序性);c.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基本原则: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 质量保证:(1)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2)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3)完整性:测量数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 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 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 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 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 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 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 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 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 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企业

环境管理学各章试题

1.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2.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 4.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分析出, 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6.人类的社会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7.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8.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地理空间上分,(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 10.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原始文明时期(不存在当前所说的)环境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零散的),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1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1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13.(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 14.环境管理行动落实在环境管理的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 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成为环境问题。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2.废弃物: 3.环境管理学: 简答题 1.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根源? 2.环境管理的目的 3.环境管理的任务 论述题 1.请论述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五,判断题 。1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环境变化。 2.环境问题是自工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 3.进入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呈现出地域上的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4.环境问题发展到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程度,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一、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 (1)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 2、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 3、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的发展; 5、自然资源的耗竭; 6、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 7、固体有害废气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2)、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 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 5、错误的消费观 (3)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 一次污染是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 2 等(这个应该可以自己判断吧?) 二次污染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 物。包括:因为CO 2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因氟利昂而破坏臭氧层、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 2 同水 蒸气结合而形成酸雨等等。(这个应该也可以自己判断吧?)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1)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 (2)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1、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三、什么叫环境生产?什么叫物质生产?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环境生产 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2)物质生产 P39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料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在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PS:三种生产理论,还有一种叫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3)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P43 (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环境管理作业及答案

1-4章 1.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或: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度和意志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最终使自然界走向退化毁灭。所以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在这些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等无不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这些观念最终导致了人类行为的失当。 3) a. 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 b.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c. 臭氧层的破坏; d. 酸雨区的扩展; e.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f. 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g. 森林面积减少; h. 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 i.土地荒漠化 j. 海洋污染和海洋的过度开发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 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1)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或: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 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环境管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C、次生环境问题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审批阶段。 A、竣工验收 B、施工 3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B B、地方政府 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 于后者的审批权 归 国家环保总局 5、环境影响评价 是建设项目施工 审批的一项管理 制度,因此要在建 设项目可行性研 究阶段。B、完成 6、环境总是相对 于某个而言的,因 此说环境是一个 概念。 A、主体D、相 对 7、环保部门在海 洋建设项目管理 方面具有权。C监 督 8“以新带老”的 原则就是以新建 项目管理带动老 污染治理 9、具有中国特色 的环境政策是。C 强化管理 10、推动环境保 护事业的直接动 力是国家政府,而 根本动力是。A社 会公众 11、环境管理的 核心是对的管 理。B人 12中国的领海宽 度为。() C、12海里 13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定量考核制 度是考核() D、市政府 14在环境民事诉 讼中,举证责任原

则应为( ) B、举证责任倒置15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 ) C、归国家所有14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 C、水行政主管部门 14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8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C、商品19、一般而言, 环境权是指() C、公民享有在优 美、舒适的环境中 生活的权利 20、提出“人类 有权在能够过尊 严和福利生活的 环境中,享有自 由、平等和良好生 活条件的基本权 利”的国际环境宣 言是() B、1972《斯德 可尔摩宣言》 21、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体现了生 态学基本规律中 的() A、“物物相关” 律 22、一般说来, 三种生产的共同 界面是() B、废弃物 23、“将收集到 的审核证据与审 核准则进行比较 所得到的评价结 果”是() B、审核发现 24、《水质值 的测定—玻璃电 极法》6920-86 是() C、国家环境监测 方法标准 25、环境管理对 象是() D、人类的社会行 为 26、环境法律关 系的客体一般包 括()

《环境管理学》练习题 (1)

学习资料,收藏必备 一、1.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制度。 2. 流域环境问题包括:①流域水污染;②水资源短缺;③和④。 3. ISO14000标准是(EMS)标准的总称。 4.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三个方面:①、②制定综合整治方案、③建立环境管理体制。 5. 城市环境系统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相比数量明显不足, ()有机体严重缺乏。 6. 工矿企业、城市或社区的集中排放-般被认为是。而在流域集水区和汇水盆地,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的方式称为。 7. 环境指数评价模型的数量有3种,分别叫单因子指数评价模型、多因子评价模型、评价模型。 8. 编制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具体原则第一条是,原则。 9. 的要点是将众多专家对事物的未来所做估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未来做出预测。 10. 由于中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能力较低,这些、的企业给农村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1.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各地陆续试点,总计已向24万家企事业单位发放。 12. 环境管理是运用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以及协调好各的关系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活动。 13. 市级环保部门的主要领导由环保厅局提名市级人大任免。 二、1.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主要有那几个方面? 2. “三同时”制度。 3. 中国环境管理的“新五项”制度? 4.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水足迹”将水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三、1.环境保护责任书的周期为()年。A.0.5 B.1 C.1.5 D. 2 2. 农村环境问题的特点是: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A. 随机性 B.经常性 C.规划性 D. 协调性 3. 不属于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A. 持续性 B.规范性 C.强制性 D. 权威性 4.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A. 环境 B. 空气 C. 昆虫 D.微生物 5. 点源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与点源本身的()密切相关A.大小 B. 历史 C.性质 D. 发展 6. 旨在打破现有不合理,从源头防止地方保护。() A. 企业管理 B.区域管理 C. 属地管理 D. 垂直管理 7.环境管理实验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A.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B. 城市实验和农村实验 C.企业实验和现场实验 D. 仿真实验和现场实验 8.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保护性原则 9. 以上的城市垃圾是在郊外农村地区填埋或堆放()A. 70% B. 80% C. 90% D. 100% 10. 企业在环境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机构不健全和。() A.措施不完善 B.设施不完善 C.制度不完善 D.人员不完善 11. 美国是世界上第()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国家。A.一B.二C.三D. 四 12. 统计分析方法的要点是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从而揭示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内在客观规律,并据此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 A. 当前 B. 历史 C.全面 D. 科学 13.广西环境督查隶属于生态环境部督查中心。()A.西南 B. 华南 C. 华东 D. 西北 14.()是日本环境保护的职能机构,直属首相领导。A. 环境部B. 环境厅C.环境局D. 环境省 15.华为在产品、技术、服务方面持续努力,进行全流程()管理。 A. 视频监控 B. 5G网络 C. 全球战略 D. 节能减排 四、有关近海水污染治理

环境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这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2、环境监测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检测对象的综合与监测手段的综合)和时序性 3、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标准。 4、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注、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二级(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地方标准要严于并且高于国家标准);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5、环境统计: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统计数字资料;二是统计分析报告。 6、环境评价模型:就是通过一些定量化的指标来反映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对人类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并将这些定量化的指标利用数学手段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定量评价和反映环境的优劣和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程度,并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7、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行的科学决策活动。 8、环境规划模型:就是在环境模型、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一些反映人类社会未来活动和行为的强度、性质的定量化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 9、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上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意识。 10、区域:是指其面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同时其自然环境还必须能够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11、生态城市:是在20 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来的,其概念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12、生态需水:是指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需水量。 13、废弃物:或称环境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14、土地的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陆内水域,不包括海洋;狭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部分,它是由土壤,岩石及其风化碎屑堆积组成 15、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土地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经济价值部分 16、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资源是森林,林地及生活和生长在林地上的生物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外动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 17、环保投资的概念:环境保护投资是指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资金和各种补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 18 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换问题。 19、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有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核心区的概念: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重要的区域,是未受到人类干扰或紧受到最低限度干扰的,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做好的地方以及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22、缓冲区的概念: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行动额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次生生态系统,也可以包括一些人工生态系统。 23、实验区的概念: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荒山,荒地等,也包括传统利用区和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区,它的地域范围一般较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