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能量敏感的容迟容断网络概率路由算法

节点能量敏感的容迟容断网络概率路由算法
节点能量敏感的容迟容断网络概率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1、非自适应算法,静态路由算法 不能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使用静态路由表,也称为固定式路由选择算法。 特点:简单,开销少;灵活性差。 2、自适应算法,动态路由算法 可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 特点:开销大;健壮性和灵活性好。 3、最优化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 如果路由器J 在路由器I 到K 的最优路由上,那么从J 到K 的最优路由会落在同一路由上。 4、汇集树(sink tree) 从所有的源结点到一个给定的目的结点的最优路由的集合形成了一个以目的结点为根的树,称为汇集树; 路由算法的目的是找出并使用汇集树。 几种典型的路由选择算法: 1、最短路径路由算法(Shortest Path Routing) 1)基本思想 构建子网的拓扑图,图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个路由器,每条弧代表一条通信线路。为了选择两个路由器间的路由,算法在图中找出最短路径。

2)测量路径长度的方法 结点数量 地理距离 传输延迟 距离、信道带宽等参数的加权函数 3)Dijkstra算法 每个结点用从源结点沿已知最佳路径到本结点的距离来标注,标注分为临时性标注和永久性标注; 初始时,所有结点都为临时性标注,标注为无穷大; 将源结点标注为0,且为永久性标注,并令其为工作结点; 检查与工作结点相邻的临时性结点,若该结点到工作结点的距离与工作结点的标注之和小于该结点的标注,则用新计算得到的和重新标注该结点; 在整个图中查找具有最小值的临时性标注结点,将其变为永久性结点,并成为下一轮检查的工作结点; 重复第四、五步,直到目的结点成为工作结点; 2、洪泛及选择洪泛算法 1)洪泛算法(Flooding) 属于静态路由算法 a)基本思想 把收到的每一个包,向除了该包到来的线路外的所有输出线路发送。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

ISSN1000.9825.CODENRUXUEW JournalofSoftware,V01.17,No.7,July2006,PP.1588—1600 DOI:10.1360/josl71588 @2006byJournalofSoftware.Allrightsreserved.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水 沈波+,张世永,钟亦平 (复旦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上海200433) 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for WirelessSensorNetworks SHENBo+,ZHANGShi—Yong,ZHONGYi—Ping (DepartmentofComputingandInformationTechnology,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Phn:+86—21—65643235,E—mail:042021165@fudan.edu.ca,http://www.fudan.edu.ca E-mail:jos@iscas.ac.cnhttp://www.jos.org.caT乩,Fax:+86.10—62562563 ShenB,ZhangSY,ZhongYP.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JournalofSoftware,2006,17(7):1588—1600.http://www.jos.org.cn/1000-9825/17/1588.htm Abstract:Routingtechnologyatthenetworklayerispivotalinthearchitectureofwirelesssensornetworks.Asanactivebranchofroutingtechnology,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excelinnetworktopologymanagement,energyminimization,dataaggregationandSOon.Inthispaper,cluster-basedroutingmechanisms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areanalyzed.Clusterheadselection,clusterformationanddatatransmissionarethreekeytechniquesin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Asviewedfromthethreetechniques,recentrepresentative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arepresented,andtheircharacteristics andapplicationareasarecompared.Finally,thefutureresearchissuesinthisareaarepointedout. Keywords:wirelesssensornetwork;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cluster;clusterhead 摘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层的路由技术至关重要.分簇路由具有拓扑管理方便、能量利用高效、数据融合简单等优点,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路由技术.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机制,着重从簇头的产生、簇的形成和簇的路由角度系统地描述了当前典型的分簇路由算法,并比较和分析了这些算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最后结合该领域当前研究现状,指出分簇路由算法未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簇;簇头 中图法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处理模式,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简称WSN)Ⅲ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作为一种典型的普适计算(pervasivecomputing)应用,WSN通过大量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采集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信息,通过多跳的无线通信方式,将收集、处理后的信息提供给终端用户.WSN不需要固定的网络支持,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医疗监护、农业养殖和其他商业领域,以及空间探索和灾难抢险等特殊领域【2,3】. ?Received2005—12—20;Accepted2006—02—23

物联网DTN容迟网络技术概述(pdf 115页)

DTN与新兴信息转移模式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段鹏瑞

提纲 ?DTN网络概述 ?DTN网络体系结构?DTN路由机制 ?节点移动模型 ?DTN网络支撑技术?应用

DTN网络概述 ?DTN ?Delay Tolerant Networks,Disruption Tolerant Networks, 容迟网络、容断网络、受限网络 ?DTN is a network of regional networks. It is an overlay on top of regional networks, including the Internet. ?DTN 最初是容迟网络研究组(DTNRG)为星际网络 IPN(interplanetary network)通信而提出来的,其主要目标是支持具有间歇性连通、延迟大、错误率高等通信特征的不同网络的互联和互操作,如互联Internet 和传感器网络、移动自组织网络等.

?物联网的四层架构 ?DTN 网络体系由多个底层运行独立通信协议的DTN 域组成,域间网关利用“存储-转发” 的模式工作,当去往目标DTN 域的链路存在时转发消息,否则,将消息存储在本地持久存储器中等待可用链路.服务理解交换感知 DTN网络概述

新型的网络 ?星际网络InterPlaNetary ?野生动物监测跟踪网 ?乡村通信网 ?水下传感网 ?车载网 ?Wireless military battlefield networks

传统TCP/IP网络 ?Internet ?A network of networks ?Packet switching ?IP with different link layer ?IP over everyting ?Everything over IP

基于LEACH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总第246期2010年第4期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Computer&Digital Engineering Vol.38No.4 49   基于L EACH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3 白凤娥 牟汇慧 姜晓荣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太原 030024) 摘 要 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路由算法在路由协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L EACH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路由算法,改进后的算法采用相对固定的成簇方式,每隔一轮重新构建簇。利用图论中的prim算法,选择每轮中P ed最大的簇头作为根节点,在簇头节点之间构造树形路由,簇头之间以多跳方式将收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根节点,然后通过根节点将整个网络收集到的数据发送到基站。仿真结果表明,与L EACH算法相比,改进算法降低了能耗,有效延长了网络生存周期。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L EACH算法;分簇;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 TP393 L EACH2Based Clustering Routing Algorith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ai Fe ngπe M ou Huihui J ia ng Xiaoro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Software,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 Abs t rac t Routing protoc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the routing algorith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routing protocol.Based on L EACH algorithm,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clustering algorithm in which clusters are relatively fixed and the nodes re2organize themselves into new clusters every other round.It utilizes the Prim algorithm in the graph theory to form tree routing among cluster2head nodes,and selects the cluster2head with the largest P ed as the root node.The cluster heads send data to the root node in a multi2hop manner and the root node then sends the gathered data by the whole network to the base station.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L EACH,the improved algorithm can re2 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long the lifetime of the network. Ke 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L EACH algorithm,clustering,lifetime Class Nu m ber TP393 1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监视远程环境的有力工具之一,它的基本功能是收集并返回传感器节点所在监测区域的信息。由于工作环境和自身构造的限制,传感器节点一般是电池供电,并且节点的更换和充电也较难实现。因此,降低节点能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机制的一个主要研究目标[1]。 网络数据传输离不开路由协议,路由协议对网络的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核心技术之一的路由协议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路由算法在路由协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算法从网络逻辑结构角度可以分为平面路由和层次路由。层次路由算法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重点,其中,L EAC H 算法[2~3]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层次型路由算法。 本文在L EAC H算法的基础上,介绍一种改进的路由算法,改进算法的成簇方式相对固定,减少了构造簇的能量消耗。簇形成之后,在簇头间构造最小生成树,簇间通过多跳方式通信,降低了簇头节点之间长距离通信的能耗。 3收稿日期:2009年11月2日,修回日期:2009年12月5日 作者简介:白凤娥,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牟汇慧,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与无线自组网络。姜晓荣,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与无线自组网络。

计算机网络原理 距离矢量路由

计算机网络原理距离矢量路由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Distance Vector Routing)算法是通过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表(即一个矢量)来实现的,该表中列出了到达每一个目标地的可知的最短路径及所经过的线路,这些信息通过相邻路由器间交换信息来更新完成。我们称这张表为路由表,表中按进入子网的节点索引,每个表项包含两个部分,到达目的地最优路径所使用的出线及一个估计的距离或时间,所使用的度量可能是站段数,时间延迟,沿着路径的排队报数或其他。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有时候也称为分布式Bellman-Ford路由选择算法和Ford-Fulkerson算法,它们都是根据其开发者的名字来命名的(Bellman,1957;Ford and Fulkerson,1962)。它最初用于ARPANET路由选择算法,还用于Internet和早期版本的DECnet 和Novell的IPX中,其名字为RIP。AppleTalk t Cisco路由器使用了改进型的距离矢量协议。 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中,每个路由器维护了一张子网中每一个以其他路由器为索引的路由选择表,并且每个路由器对应一个表项。该表项包含两部分:为了到达该目标路由器而首选使用的输出线路,以及到达该目标路由器的时间估计值或者距离估计值。所使用的度量可能是站点数,或者是以毫秒计算的延迟,或者是沿着该路径排队的分组数目,或者其他类似的值。 假设路由器知道它到每个相邻路由器的“距离”。如果所用的度量为站点,那么该距离就为一个站点。如果所用的度量为队列长度,那么路由器只需检查每一个队列即可。如果度量值为延迟,则路由器可以直接发送一个特殊的“响应”(ECHO)分组来测出延时,接收者只对它加上时间标记后就尽快送回。

低功耗分簇路由算法LEACH的能耗分析

摘要:文章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分簇路由协议的代表性算法—leach的运行机制以及性能做了详细的研究,针对该算法的分簇阶段、簇的建立阶段以及稳定的数据传输阶段的相关原理和运行情况作了深入分析。最后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leach协议的运行特性。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leach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86-02 0 引言 1 leach协议描述 leach算法是mit的heinzelma等人设计的一种低能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路由算法,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量身设计的。此算法也是第一个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出的分层次路由协议。在此之后提出的大部分层次式路由协议都是基于leach算法而来的。 1.1 leach协议运作周期 leach算法中簇的形成是分布式的,即节点在无中心控制下决定是否当选簇头。另外,簇的建立不需要在整个网络内进行通信,仅通过每个传感器节点自身的特征来决定的。 leach算法中定义了“轮”的概念,每轮又分为两个阶段:簇的建立阶段和稳定的数据通信阶段。第一阶段,节点按照某种信息自动成簇,随机产生一个簇头;第二阶段,簇内的非簇头节点把监测到的数据发送给簇头,簇头节点对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并把结果发送到远处的基站。在网络的初始化阶段,leach算法随机地选取一个传感器节点来充当簇头进行工作。 1.2 leach算法簇头选取机制在leach算法中,假设在t时刻开始第r+1轮簇头的选举,传感器节点i此时当选为簇头的概率为pi(t),簇头的节点的期望值为k,网络中的节点总数为n,确保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在前n/k轮里都会当选一次簇头。则有以下两种情况:1、pi (t)=k/(n-k*(rmod(n/k)))(当ci(t)=1);2、pi(t)=0(当ci(t)=0)。 r是网络已经工作过的轮数,ci(t)=0为i节点在最近的rmod(n/k)轮当选过簇头,反之,ci(t)=1为相同情况下节点i没有当选过簇头。所以只有节点在前r轮还没有当选过簇头才会拥有相对多的能量,那么就有可能在第r+1轮成为簇头[2]。接下来进入下一个周期。 1.3 簇的建立阶段一旦网络中的节点通过以上描述的方式被选举当做簇头节点,那么这些簇头节点必须向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通知它们在当前轮中充当簇头的角色。为此,每个簇头节点需要以csma的方式广播一个消息并遵循mac协议[3]。消息一般包含了本身的id号和一个辨认此消息为公告的头文件,并且这个消息必须到达网络中的所有节点。leach算法中的簇头节点扮演了协调本簇数据传输的控制中心的作用。簇头节点建立一个tdma表,并且将此表发送到簇内各成员节点。当所有节点接收到了tdma表的时隙分配情况之后,簇的建立就完成了,同时进入稳定的数据传输阶段。 1.4 稳定的数据传输阶段在稳定的数据传输阶段,一个簇中的所有节点在自己对应的时隙内将监测数据发送到簇头节点,在每一个回合的时间里数据的传送依靠大量的簇内节点。用分布式算法确定簇头节点保证了每轮簇的期望值为k,但是不能保证在每一轮中正好都是k 个簇。因而,在leach算法中每个簇中节点的数目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并且簇内节点传送给簇头的数据量随着簇内节点数的不同会产生变化。 簇头节点要接受所有簇内节点发送数据,则必须保持自己的接收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一旦簇头节点接收到了来自所有节点发送过来的数据之后,即进行数据融合,再将结果发送到基站。因此簇头对基站的数据传输将产生很高的能量消耗。 前面的讨论描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内的通信。mac协议和路由协议的设计要保证节点的低能量消耗和簇内节点数据传送无冲突。每个簇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传播覆盖代码,簇内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路由算法、Socket编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路由表交换过程,演示交换后的路由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是这样工作的: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即一个矢量),它以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为索引,表中列出了当前已知的路由器到 每个目标路由器的最佳距离,以及所使用的线路。通过在邻居之间相互交换 信息,路由器不断地更新他们的内部路由表。 举例来说,假定使用延迟作为“距离”的度量标准,并且该路由器发送一个列表,其中包含了他到每一个目标路由器的延时估计值;同时,他也从 每个邻居路由器接收到一个类似的列表。假设一个路由器接收到来自邻居x 的一个列表,其中x(i)表示x估计的到达路由器i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该 路由器知道他到x的延时为m毫秒,那么他也知道在x(i)+m毫秒之间内经 过x可以到达路由器i。一个路由器针对每个邻居都执行这样的计算,就可 以发现最佳的估计值,然后在新的路由器表中使用这个最佳的估计值以及对 应的输出路线。 三.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dos.h" #define VERNUM 7 typedef struct { int dis; int flag; int flag2; }RoutNode; char tmp[10]; RoutNode data[VERNUM][VERNUM]; void welcome(); void InitRoutData(FILE* pfile); void PrintRoutData(); void SendInf(int recv, int send); void Exchange(); int main() { int start, end, i, j, m, n; FILE *pfile;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名词解释: 1、ICMP: ICMP是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ICMP协议和IP 协议一样工作在网络层。但是ICMP本身是作为IP协议的数据内部被传输的。 2、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用于以太网上多点接入技术,每个站检测信道是否空闲,不空闲则等待,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碰撞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等待一段时间在发送。 3、GBN: 回退N步的协议,是可靠数据传输中滑动窗口协议的一种,发送端通过发送窗口限制发送的数据数量,当收到某个数据的确认时,发送窗口向后移动一个单位,,接收端只接受按序到达的正确的数据,其它的丢弃,并发上一个正确到达的分组的序号的确认或当前分组的否认。 4、SR: 选择性重传SR协议,即发送方某个分组出错或丢失只重传该分组。增加方收到窗口,若收到的分组在接受窗口内且乱序,缓存该分组,等到分组按序后一起提交,接受窗口的大小一般等于发送方发送窗口的大小,且窗口的大小必须小于或等于序号大小的一半。 5、NAT:网路地址转换: 用于IP地址的转换。它解决了多个用户使用一个公网IP上网的问题,缓解了IP地址的危机;实现了内部IP地址隐藏及服务器负载均衡。它分为静态NAT,动态NAT,和端口NAT三类。 6、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是用于完整地描述Internet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 URL由三部分组成:协议类型,主机名和路径及文件名。它是为了能够使客户端程序查询不同的信息资源时有统一访问方法而定义的一种地址标识方法。在Internet上所有资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URL地址 7、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定义Web页面在网络上的交互方式的应用层

基于社区的容迟网络路由方法_周瑞涛

收稿日期:2011-06- 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01214 )作者简介:周瑞涛(1981—),男,博士生,E-mail:zrt@bit.edu.cn;曹元大(194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 dcao@bit.edu.cn.第32卷 第9期2012年9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32 No.9Sep .2012基于社区的容迟网络路由方法 周瑞涛1, 曹元大1, 胡晶晶2, 朱东锋 1 (1.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信息技术实验室,北京 100081;2.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提出一种基于社区的容迟网络路由方法.通过对网络节点历史运动轨迹点聚类建立其热点活动区域,把热点区域重叠度较高的节点归为同一社区.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社区中以洪泛的方式加快消息扩算和传递速度.同时,针对热点区域准确地选择中继节点,降低了冗余消息数量.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提高消息传递数量,并且大大降低系统负载率. 关键词:容迟网络(DTN) ;聚类;社区中图分类号:TP 39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645(2012)09-0966- 05Community Based Routing in Delay  and Tolerance NetworksZHOU Rui-tao1, CAO Yuan-da1, HU Jing-jing2, ZHU Dong-feng 1 (1.Beijing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Beijing Institute of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2.School of Software,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A new technique for community based routing in delay and tolerance networks(DTNs)is proposed.The history mobility  tracks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st visited area of DTNnodes,called home area,through clustering.The nodes whose home areas overlap most areregarded as in the same community.The delivery speed could be accelerated by flooding  nodes in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communities.Furthermore,the home area facilitates the selection ofintermediate node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ould improve the message deliveryrate and achieve less  overhead.Key words:delay and tolerance networks(DTN);cluster;community 容迟网络体系结构用来解决受限环境下的网络通信问题[1] ,此类环境中,由于节点的运动规律、生命周期等特性,节点间往往不存在一条永久的端到端路径,例如星际网络、传感器网络等. “存储转发”是该类网络最基本的路由方式.消息需要缓存在中继节点中等待合适的转发机会出现才被传至下一跳节点,直到成功传递.容迟网络路由技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 Ep idemic[2] 通过以洪泛方式传播消息,能够适应各种网络环境,但是往往导致非常高的网络负载;通过限制Ep idemic洪泛的副本数量,其很多变体被提出来[3- 4];在社区模型下,PROPHET[5]利用节点 间接触的历史信息预测未来的相遇概率指导路由; Network coding[6]和Erasure coding[7] 通过编码的 方式应对报文丢失;此外,还有基于模型[8] 、控制节点运动[ 9] 等方法应对各种各样的容迟网络环境.作者针对社区模型的特点,通过对节点历史运动轨迹点聚类,建立热点活动区域,进而建立社区辅助路由.在源节点社区中洪泛消息使其在产生之初迅速传播开,同样在目的节点社区中通过洪泛的方式迅速路由消息到目的节点.同时,利用节点活动的热点区域准确地选择中继节点降低消息冗余,节省网络资源.

机会网路典型路由算法

1.1机会网路典型路由算法研究 机会网络是一种节点分布稀疏、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间歇性通信网络。数据以多跳方式,采用“接收-携带-转发”的机制传输给目的节点,如果中间节点没有合适的可供传输的路径或节点,则无法立刻将数据转发出去,而是保存在节点缓存中,等到出现合适的传输机会之后,再将消息转发出去。而现有的有线网络和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基于TCP/IP 协议的端到端路由协议已经不再适用于机会网络。因此,如何在机会网络中寻找一条时延尽可能低、消耗尽可能小、传输成功率尽可能高的路径,将消息准确传递到目的节点,是机会网络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机会网络的路由策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27]。按照消息传输方式可分为洪泛路由策略和转发路由策略;按照路由所使用报文的份数可分为单报文路由策略和多报文路由策略;按照节点所掌握的网络拓扑信息还可分为确定性路由策略和随机性路由策略。本文按照消息传输方式不同将目前的路由协议分为如下几类:直接传输路由策略(Direct Transmission)、基于泛洪的路由策略(Flooding Based)、基于情景感知的路由策略(Context Based)、基于社区的路由策略(Community Based)、基于编码的路由策略(Coding Based)、基于预测的路由策略(Predicted Based)。 1.1.1基于副本或泛洪的路由策略 直接传输(Direct Transmission,DT)路由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消息副本,消息一直保存在源节点缓存中,直到源节点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目的节点,才将消息转发给目的节点。DT 路由协议由于没有进行路由优化处理,也没有产生任何副本消息,因此传输时延很大。为了减少网络中消息的传输时延,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泛洪的路由协议,通过消息携带节点产生大量的消息副本,转发给每一个相遇的节点,完成消息的投递。根据网络中消息副本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将基于泛洪的路由分为两大系列:泛洪路由和限制性泛洪路由。 最简单的泛洪路由为传染病路由或称为流行性路由(Epidemic Routing)[13]。顾名思义,传染病路由中消息的分发类似于传染病病毒散发,当消息携带节点在移动过程中碰到没有携带该消息的节点时,便产生消息副本并传递给对方,然后该节点将消息存储在自身缓存中,继续转发给所遇到的其他节点,直到消息传递到目的节点或者消息的TTL 等于零。 实际的网络中,节点的缓存和能量都有限,不可能保证足够的带宽资源,Epidemic 路由的性能将急剧下降,另外大量的冗余信息将过多地消耗节点能量,

容迟网络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https://www.360docs.net/doc/206698767.html, 容迟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樊秀梅? xmfan@https://www.360docs.net/doc/206698767.html,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当前的Internet体系结构和其中许多协议无法很好的适用存在高延迟路径和频繁分裂的网络。当端节点具有严格的能量和存储限制时,问题将更加恶化。由于移动性和特殊应用缺乏“常常连接”的基础结构,像陆地移动网络、军事无线自组织网络、星际网络及传感器网络这样的网络有它们自己的专有协议而不采用IP协议。为了实现这些网络之间的互联,研究者们提出了在端到端连接和节点资源都受限时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和应用接口,称为延迟容忍网络(简称容迟网络,DTN)。DTN作为网络互联时传输层上的覆盖网可用来满足随意的异步信息可靠转发。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容迟网络的应用背景、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开放研究问题,并给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容迟网络、高延迟路径、频繁网络分裂、覆盖网络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State-of-the-Art Architecture and Techniques for Delay-Tolerant Networks Fan Xiume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100081) xmfan@https://www.360docs.net/doc/206698767.html, Abstract: The successful architecture and supporting protocols of today’s Internet operate poorly when faced with operating environments characterized by very long delay paths and frequent network partitions. These problems are exacerbated by end-nodes that have severe power or memory constraints. Because of lacking “always-on” infrastructure in mobile and extreme environments, many such networks have their own specialized protocols, and do not utilize IP. To achiev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them,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a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 interface structured around optionally and reliable asynchronous message forwarding, with limited expectat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vity and node resources. This architecture is called Delay-Tolerant Networks (DTN). It operates as an overlay network above the transport layer.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state-of-the-art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iques for DTN and potential issues. It is our purpose to stimulate more research in this new emerging network. Key words: Delay-Tolerant Networks, high delay path, frequently network disconnection, overlay network. 1 引言 TCP/IP提供了一种基于不同链路层技术的端到端通信机制,已成为不同网络互联的基础。通常来说,TCP/IP协议簇的平稳运行依赖如下物理链路特性假定:①在数据源和目的地之间存在端到端的路径;②在网络中任何节点对之间的最大往返时间(RTT)不能太长;③端到端的分组丢失率较小。不幸的是,现在有一类越来越重要的所谓“受限网络(Challenged network)[1]”,它可能违反了上述假定中的一个或多个,这使得当前的TCP/IP模型不能很好地为其提供服务。 “受限网络”最初是由于主机和路由器的移动而出现的,也可能是由于能量管理或冲突导致的网络断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90604012)与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No. BIT-UBF-200501F4209)资助。樊秀梅,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传输控制、无线网络、网络性能评价。

基于粒子群优化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摘要: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中存在的“热区”问题和簇头选取问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的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首先通过候选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距离计算竞争半径并构造出大小不等的多个簇,然后根据簇规模引入优化的粒子群算法,评价节点剩余能量和节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选取最终簇头,以剩余能量较多的簇头作为下一跳,形成以汇聚节点为根节点的多跳路由。仿真结果表明,与leach算法和eeuc算法相比,所 提算法网络生存期分别延长了34%和16%,平均能量消耗分别减少了22%和12%,有效地减少了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粒子群优化 算法;能量消耗;生存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to deal with the “hot area” problem and cluster heads selection in clustering routing algorithm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the paper designed an uneven clustering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candidate nodes and sink node, the competitive radius was calculated and clusters of various sizes were constructed. the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so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size. the pso was used to select the final cluster heads by

路由算法分类比较

路由算法是路由协议必须高效地提供其功能,尽量减少软件和应用的开销。 路由器使用路由算法来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关于路由器如何收集网络的结构信息以及对之进行分析来确定最佳路由,有两种主要的路由算法:总体式路由算法和分散式路由算法。采用分散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只有与它直接相连的路由器的信息——而没有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的信息。这些算法也被称为DV(距离向量)算法。采用总体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都拥有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的全部信息以及网络的流量状态。这些算法也被称为LS(链路状态)算法。 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路由算法的核心是路由选择算法,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的技术要素有: 1、选择最短路由还是最佳路由; 2、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操作方式还是采用数据报的操作方式; 3、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 4、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 5、确定采用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 各路由算法的区别点包括:静态与动态、单路径与多路径、平坦与分层、主机智能与路由器智能、域内与域间、链接状态与距离向量。 链接状态算法(也叫做短路径优先算法)把路由信息散布到网络的每个节点,不过每个路由器只发送路由表中描述其自己链接状态的部分。 距离向量算法(也叫做 Bellman-Ford算法)中每个路由器发送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但只发给其邻居。 也就是说,链接状态算法到处发送较少的更新信息,而距离向量算法只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较多的更新信息。 metric是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如路径长度。

路由分组转发算法的模拟C

计算机网络作业 教材P128所述的分组转发算法如下: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 N。 (2)若网络 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 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将该算法加以修改便可用于如下图所示(P130)划分子网的B类网络。 145.13.7.0 修改后的算法如下: (1)从收到的分组的首部提取目的 IP 地址 D。 (2)先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逐比特相“与”,看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将分组直接交付。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将分组传送给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的子网掩码和 D逐比特相“与”,若其结果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将分组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分组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用流程图表示上述算法如下:

用C++实现该算法,考虑传送到路由器R2处的IP数据报分组,经过路由选择决定如何投递,编制程序模拟IP数据报分组转发过程。在程序中,以手动方式输入数据分组的目的IP地址D来模拟上述算法中的步骤(1)(D以点分十进制形式输入,在程序中分四部分输入,每部分以回车结尾)。 R3。同时又设R2的路由表有默认路由,默认路由的下一跳也是R3。而对于发送到网络直接传送到路由器R1。 即路由器R2的路由表如下图所示: 具体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定义一个基类A { public: int part1; int part2; int part3; int part4; }; A subnet_ID; //用于存储子网号 class B:public A //定义B类用于存储输入的点分十进制IP地址 { public: void display(); void input(); }D; //D用于存储输入的目的主机IP地址 void B::input() //定义input函数,用于输入参数,分四部分输入,每部分以回国结束 { cin>>part1; cin>>part2; cin>>part3; cin>>part4;

容迟网络中多策略路由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3) 1.3主要研究内容 (10) 1.4论文组织结构 (11) 第二章基于节点相似性的概率路由算法 (12) 2.1定义节点相似性 (12) 2.2基于概率的转发 (14) 2.3SBPR算法具体设计 (15) 2.4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16) 2.4.1 改变节点缓存空间 (17) 2.4.2 改变消息生存时间 (18) 2.4.3 改变消息生成时间间隔 (19) 2.5本章小结 (20) 第三章基于节点社会流行性的路由算法 (21) 3.1定义邻居节点 (21) 3.2定义节点流行性 (22) 3.3SPBR算法具体设计 (24) 3.4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25) 3.4.1 改变节点缓存大小 (25) 3.4.2 改变消息生存时间 (26) 3.4.3 改变消息生成时间间隔 (28) 3.5本章小结 (31) 第四章基于节点社会流行性的概率路由算法 (32) 4.1定义节点社交群 (32) 4.2定义节点流行性 (33) 4.3基于概率路由策略 (35) 4.3.1 计算节点相遇概率 (35) 4.3.2 基本方法 (36) 4.4SPPR算法具体设计 (38) 4.5SPPR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9) 4.5.1情景Infocom 5仿真实验 (39) 4.5.2情景Infocom 6仿真实验 (41) 4.6本章小结 (43)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44) 5.1总结 (44)

5.2进一步研究 (45) 参考文献 (46)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1) 致谢 (5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53)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