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 上机实验报告

结构力学 上机实验报告
结构力学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平面刚架内力计算程序APF

实验目的:(1)分析构件刚度与外界温度对结构位移的影响,如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分布的影响、温度因数对内力分布的影响。

(2)观察并分析刚架在静力荷载及温度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包括刚度的变化,结构形式的改变,荷载的作用位置变化等因素对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对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机应用有直观的了解

(3)掌握杆系结构计算的《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静定、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认识。

实验设计1: 计算图示刚架当梁柱刚度12I I 分别为15、11、15、1

10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由此分析当刚架在水平荷

载作用下横梁的水平位移与刚架梁柱

比(1

2I I )之间的关系。(计算时忽略轴向变形)。

数据文件:

(1)变量定义,EI1=1,EI2=0.2(1,5,10)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4 结点,4,6,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4,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1,-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2,2,-1,EI2,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1,0,0,-1

(2)变量定义,EI1=5(1,0.2,0.1),EI2=1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4 结点,4,6,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4,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1,-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2,2,-1,EI2,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1,0,0,-1 主要计算结果:

位移:

弯矩:

(1) 令I1=1时,I2=0.2,1,5,10

①梁柱刚度比I2:I1为1:5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②梁柱刚度比I2:I1为1: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

下:

M图(单位:KN·m)M图(单位:KN·m)

③梁柱刚度比I2:I1为5: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④梁柱刚度比I2:I1为10: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

下:

M图(单位:KN·m)M图(单位:KN·m)

实验三、第(5-6)题

(2)令I2=1时,I1=5,1,0.2,0.1

①梁柱刚度比I2:I1为1:5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②梁柱刚度比I2:I1为1: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

下:

M图(单位:KN·m)M图(单位:KN·m)

③梁柱刚度比I2:I1为5: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④梁柱刚度比I2:I1为10: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

下:

M图(单位:KN·m)M图(单位:KN·m)

三、结果分析及结论:

①无论EI1和EI2的值如何改变,只要EI2:EI1的值不改变,那么刚架的弯矩图都是相同的;且随着梁柱刚度比EI2:EI1的增大,两柱的弯矩的反弯点向下移动;横梁的弯矩的反弯点保持在中点不变;

②当I1=1,I2=0.2,1,5,10时,随着梁柱刚度比EI2:EI1的增大,刚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横梁的水平位移变小[711.11/EI1(m)→426.67/EI1(m) →304.76/EI1(m) →286.18/EI1(m)];

③当I2=1,I1=5,1,0.2,0.1时,随着梁柱刚度比EI2:EI1的增大,刚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横梁的水平位移变大[142.22/EI1(m) →426.67/EI1(m) →1523.81/EI1(m) →2861.78/EI1(m)],且其变化的幅度远远大于当I1=1,I2=0.2,1,5,10时的幅度(因为I1=5,1,0.2,0.1是慢慢变小的);

④当I1=1,I2=0.2,1,5,10或当I2=1,I1=5,1,0.2,0.1时,随着梁柱刚度比EI2:EI1的增大,梁柱交点处的梁端与柱端的弯矩逐渐变大(44.44→80.00→95.24→97.56)(单位:KN·m);柱底端弯矩逐渐变

单元,1,2,1,1,1,1,1,1 单元,2,4,1,1,1,1,1,1 单元,4,6,1,1,1,1,1,1

单元,6,8,1,1,1,1,1,1 单元,8,10,1,1,1,1,1,1 单元,9,10,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5,6,1,1,1,1,1,1 单元,7,8,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3,6,0,0,0,0

结点支承,5,6,0,0,0,0 结点支承,7,6,0,0,0,0 结点支承,9,6,0,0,0,0

实验三、第(5-6)题

单元材料性质,1,9,EA,EI,0,0,-1 单元温度改变,1,5,-10,-40,0.00001,H

单元温度改变,6,6,-10,40,0.00001,H 单元温度改变,7,9,10,0,0.00001,H (2)第二问的数据文件:

变量定义,E=1.5e7,B=0.5,H=0.4,EI=E*B*H*H*H/12,EA=E*B*H

结点,1,0,0 结点,2,0,8 结点,3,6,0 结点,4,6,8 结点,5,12,0

结点,6,12,8 结点,7,18,0 结点,8,18,8 结点,9,24,0 结点,10,24,8

单元,1,2,1,1,1,1,1,1 单元,2,4,1,1,1,1,1,1 单元,4,6,1,1,1,1,1,1

单元,6,8,1,1,1,1,1,1 单元,8,10,1,1,1,1,1,1 单元,9,10,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5,6,1,1,1,1,1,1 单元,7,8,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3,6,0,0,0,0 结点支承,5,6,0,0,0,0

结点支承,7,6,0,0,0,0 结点支承,9,6,0,0,0,0

单元材料性质,1,9,EA,EI,0,0,-1 单元温度改变,1,5,-10,40,0.00001,H

单元温度改变,6,6,-10,-40,0.00001,H 单元温度改变,7,9,-30,0,0.00001,H 二、计算结果(弯矩和轴力):

⑴第一问的弯矩和轴力图如下:

①当H=0.4, B=0.5时刚架的弯矩图和轴力图:

M图(单位:KN·m)

N图(单位:KN)

②当H=0.6, B=0.5时刚架的弯矩图和轴力图:

M图(单位:KN·m)

N图(单位:KN)

③当H=0.8, B=0.5时刚架的弯矩图和轴力图:

M图(单位:KN·m)

N图(单位:KN)

(2)第二问的弯矩和轴力图如下:

当H=0.4, B=0.5内侧降温300C,外侧升温100C时刚架的弯矩图和轴力图:

实验三、第(5-6)题

M图(单位:KN·m)

N图(单位:KN)

三、结果分析及结论:

(定义:对称柱——与刚架对称轴重合的柱子;中柱——对称柱与边柱之间的柱子)

由第一问的结果可知,当刚架外侧降温300C,内侧升温100C时:

①在刚架截面的宽度不变(50cm),随着高度增大(分别为40cm、60cm、80c),有

弯矩的杆件的弯矩值都增大,所有杆件的轴力都增大;

②对于上下表面温差不为零的杆件(即边柱和梁),温度降低的一侧,杆件受拉;温

度升高的一侧,杆件受压;

③而刚架内部上下表面温差为零的杆件(即两根中柱和对称柱),两中柱底端外侧受

拉,顶端里侧受拉,对称柱没有弯矩;

④从轴力图可知,两中柱受压,其它杆件受拉。

由第二问的结果可知,当刚架的外侧升温100C,内侧降温300C时,在刚架的宽度为50cm,高度为40cm的情况下:

①上下表面温差不为零的杆件(即边柱和梁),降温的一侧,杆件受拉;升温的一侧,

杆件受压;

②而刚架内部上下表面温差不变的杆件(即两根中柱和对称柱),两中柱底端外侧受

拉,顶端里侧受拉,对称柱没有弯矩;

③从轴力图可知,两根边柱和对称柱受压,中柱和梁受拉。

由此可得出结论:

①当杆件有温差时,弯矩图的竖矩出现在降温面的一侧,升温面产生压应力,降温面

产生拉应力;

②随着杆件截面高度的增大(宽度不变,即刚度增大),各有弯矩的杆件的弯矩值增

大,有轴力的杆件轴力也增大,即刚度变化影响内力的变化,刚度越大,内力越大,反之,内力越小;

③两端约束作用下,杆件轴心降温轴力为正,升温为负。

实验报告二平面桁架内力计算

实验目的:(1)考察并分析桁架的结构形式、刚度、荷载作用位置等因素对桁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及规律。(2)对比平行桁架和三角桁架的受力特点及杆件内力的变化规律;平行弦桁架和三角形桁架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内力的不同;荷载上承(荷载作用在上弦杆上)和下承(荷载作用在相应的下弦杆上)时各杆内力的变化。(3)掌握杆系结构计算的《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和对矩阵位移法计算位移的了解。通过实验加深对静定、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认识。

实验设计:计算图示桁架的内力和位移。分析:1. 刚度对内力和位移(跨中竖向位移)的影响;2.平行弦桁架和三角形桁架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内力的不同;3.荷载上承(荷载作用在上弦杆上,如图)和下承(荷载作用在相应的下弦杆上)时各杆内力的变化。

(a)

(b)

二、数据文件:

(1)图(a)所示的桁架的数据文件如下:

(荷载上承)

变量定义,EA=1(2,5,10)

结点,1,0,0 结点,2,0,2 结点,3,2,0 结点,4,2,2 结点,5,4,0 结点,6,4,2 结点,7,6,0

结点,8,6,2 结点,9,8,0 结点,10,8,2 结点,11,10,0 结点,12,10,2 结点,13,12,0 结点,14,12,2

单元,1,2,1,1,0,1,1,0 单元,2,3,1,1,0,1,1,0 单元,3,4,1,1,0,1,1,0 单元,4,5,1,1,0,1,1,0

单元,5,6,1,1,0,1,1,0 单元,6,7,1,1,0,1,1,0 单元,7,8,1,1,0,1,1,0 单元,7,10,1,1,0,1,1,0

单元,9,10,1,1,0,1,1,0 单元,9,12,1,1,0,1,1,0 单元,11,12,1,1,0,1,1,0 单元,11,14,1,1,0,1,1,0

单元,13,14,1,1,0,1,1,0 单元,1,3,1,1,0,1,1,0 单元,2,4,1,1,0,1,1,0 单元,3,5,1,1,0,1,1,0

单元,4,6,1,1,0,1,1,0 单元,5,7,1,1,0,1,1,0 单元,6,8,1,1,0,1,1,0 单元,7,9,1,1,0,1,1,0

单元,8,10,1,1,0,1,1,0 单元,9,11,1,1,0,1,1,0 单元,10,12,1,1,0,1,1,0 单元,11,13,1,1,0,1,1,0

单元,12,14,1,1,0,1,1,0 结点支承,1,3,0,0,0 结点支承,13,1,0,0

单元材料性质,1,25,EA,0.,0,0,-1

结点荷载,2,1,0.5,-90 结点荷载,4,1,1,-90 结点荷载,6,1,1,-90 结点荷载,8,1,1,-90

结点荷载,10,1,1,-90 结点荷载,12,1,1,-90 结点荷载,14,1,0.5,-90

(荷载下承)

实验三、第(5-6)题

变量定义,EA=1

结点,1,0,0 结点,2,0,2 结点,3,2,0 结点,4,2,2 结点,5,4,0 结点,6,4,2 结点,7,6,0 结点,8,6,2

结点,9,8,0 结点,10,8,2 结点,11,10,0 结点,12,10,2 结点,13,12,0 结点,14,12,2

单元,1,2,1,1,0,1,1,0 单元,2,3,1,1,0,1,1,0 单元,3,4,1,1,0,1,1,0 单元,4,5,1,1,0,1,1,0 单元,5,6,1,1,0,1,1,0

单元,6,7,1,1,0,1,1,0 单元,7,8,1,1,0,1,1,0 单元,7,10,1,1,0,1,1,0 单元,9,10,1,1,0,1,1,0

单元,9,12,1,1,0,1,1,0 单元,11,12,1,1,0,1,1,0 单元,11,14,1,1,0,1,1,0 单元,13,14,1,1,0,1,1,0

单元,1,3,1,1,0,1,1,0 单元,2,4,1,1,0,1,1,0 单元,3,5,1,1,0,1,1,0 单元,4,6,1,1,0,1,1,0 单元,5,7,1,1,0,1,1,0

单元,6,8,1,1,0,1,1,0 单元,7,9,1,1,0,1,1,0 单元,8,10,1,1,0,1,1,0 单元,9,11,1,1,0,1,1,0

单元,10,12,1,1,0,1,1,0 单元,11,13,1,1,0,1,1,0 单元,12,14,1,1,0,1,1,0

结点支承,1,3,0,0,0 结点支承,13,1,0,0 单元材料性质,1,25,EA,1,0,0,-1

结点荷载,1,1,0.5,-90 结点荷载,3,1,1,-90 结点荷载,5,1,1,-90 结点荷载,7,1,1,-90 结点荷载,9,1,1,-90 结点荷载,11,1,1,-90 结点荷载,13,1,0.5,-90

(2)图(b)所示的桁架的数据文件如下:

(荷载上承)

变量定义,EA=1

结点,1,0,0 结点,2,2,0 结点,3,2,2/3 结点,4,4,0 结点,5,4,4/3 结点,6,6,0

结点,7,6,2 结点,8,8,0 结点,9,8,4/3 结点,10,10,0 结点,11,10,2/3 结点,12,12,0

单元,1,2,1,1,0,1,1,0 单元,2,3,1,1,0,1,1,0 单元,3,4,1,1,0,1,1,0 单元,4,5,1,1,0,1,1,0

单元,5,6,1,1,0,1,1,0 单元,6,7,1,1,0,1,1,0 单元,6,9,1,1,0,1,1,0 单元,8,9,1,1,0,1,1,0

单元,8,11,1,1,0,1,1,0 单元,10,11,1,1,0,1,1,0 单元,10,12,1,1,0,1,1,0 单元,1,3,1,1,0,1,1,0

单元,3,5,1,1,0,1,1,0 单元,5,7,1,1,0,1,1,0 单元,7,9,1,1,0,1,1,0 单元,9,11,1,1,0,1,1,0

单元,11,12,1,1,0,1,1,0 单元,2,4,1,1,0,1,1,0 单元,4,6,1,1,0,1,1,0 单元,6,8,1,1,0,1,1,0

单元,8,10,1,1,0,1,1,0

结点支承,1,3,0,0,0 结点支承,12,1,0,0 结点荷载,1,1,0.5,-90 结点荷载,3,1,1,-90

结点荷载,5,1,1,-90 结点荷载,7,1,1,-90 结点荷载,9,1,1,-90 结点荷载,11,1,1,-90

结点荷载,12,1,0.5,-90 单元材料性质,1,21,EA,0.,0,0,-1

(荷载上承)

变量定义,EA=1

结点,1,0,0 结点,2,2,0 结点,3,2,2/3 结点,4,4,0 结点,5,4,4/3 结点,6,6,0 结点,7,6,2

结点,8,8,0 结点,9,8,4/3 结点,10,10,0 结点,11,10,2/3 结点,12,12,0

单元,1,2,1,1,0,1,1,0 单元,2,3,1,1,0,1,1,0 单元,3,4,1,1,0,1,1,0 单元,4,5,1,1,0,1,1,0 单元,5,6,1,1,0,1,1,0

单元,6,7,1,1,0,1,1,0 单元,6,9,1,1,0,1,1,0 单元,8,9,1,1,0,1,1,0 单元,8,11,1,1,0,1,1,0

单元,10,11,1,1,0,1,1,0 单元,10,12,1,1,0,1,1,0 单元,1,3,1,1,0,1,1,0 单元,3,5,1,1,0,1,1,0

单元,5,7,1,1,0,1,1,0 单元,7,9,1,1,0,1,1,0 单元,9,11,1,1,0,1,1,0 单元,11,12,1,1,0,1,1,0

单元,2,4,1,1,0,1,1,0 单元,4,6,1,1,0,1,1,0 单元,6,8,1,1,0,1,1,0 单元,8,10,1,1,0,1,1,0

结点支承,1,3,0,0,0 结点支承,12,1,0,0 结点荷载,1,1,0.5,-90 结点荷载,2,1,1,-90 结点荷载,4,1,1,-90 结点荷载,6,1,1,-90 结点荷载,8,1,1,-90 结点荷载,10,1,1,-90 结点荷载,12,1,0.5,-90

单元材料性质,1,21,EA,1,0,0,-1

二、计算结果:

1. 结构各单元内力:

(1)图(a)所示桁架在图中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单元内力图如下:

N图(荷载上承)

N图(荷载下承)

(2) 图(b)所示桁架在图中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单元内力图如下:

N图(荷载上承)

N图(荷载下承)

2. 不同刚度时,图(a)跨中的竖向位移。

实验三、第(5-6)题

三、结果分析:

刚度对内力和位移(跨中竖向位移)的影响:

在相同荷载的作用下,平行弦桁架随着杆件刚度的增大,桁架内力不变,跨中的竖向位移变小;

平行弦桁架和三角形桁架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内力的不同:

①在相同荷载的作用下,平行弦桁架的上弦杆受压,且由外向里(由边直腹杆往对称轴的方向)杆件受力是逐渐变大的,三角形桁杆的上弦杆也受压,但由外向里杆件受力是逐渐变小的;

②在相同荷载的作用下,平行弦桁架的下弦杆受拉(其中下弦边杆受力为零),且由外向里杆件受力是逐渐变大的,三角形桁杆的下弦杆也受拉,但由外向里杆件受力情况是:下弦边杆与第二边杆受力相同,且比中杆受力大;

③在相同荷载的作用下,平行弦桁架的直腹杆受压,且由外向里受力是逐渐变小的,三角形桁杆的直腹杆受拉,且由外向里受力是逐渐变大的(三角形桁杆的边直腹杆受力为零);

④在相同荷载的作用下,平行弦桁架的斜腹杆受拉,且由外向里受力是逐渐变小的,三角形桁杆的斜腹杆受压,且由外向里受力是逐渐变大的。

荷载上承和下承时各杆内力的变化:

①对于平行弦桁架而言,荷载上承与荷载下承作用下,上弦杆、下弦杆和斜腹杆的受力情况是相同

的;

②对于平行弦桁架而言,荷载上承作用下的直腹杆的受力大小比在相同位置荷载下承作用下的直腹

杆的受力大小大1。

③对于三角形桁杆而言,荷载上承与荷载下承作用下,上弦杆、下弦杆和斜腹杆的受力情况是相同

的;

④对于三角形桁杆而言,荷载上承作用下的直腹杆的受力大小比在相同位置荷载下承作用下的直腹

杆的受力大小小1。

实验报告三平面任意杆系内力计算

实验目的:(1)求解平面任意杆系内力,铰接排架的剪力计算,多层框架结构的内力、动力、稳定计算。

(2) 通过试验,计算当铰接排架各柱刚度比值不同时,各排架柱的柱底弯矩和剪力,从而分析刚度比对铰接排架柱内力的影响。通过计算内力,分析各柱剪力及弯矩分配、横梁水平位移的规律;学会运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结构动力问题。

I时各排架柱的柱底弯矩和剪

变量定义,E=1,h=2

变量定义,I1=1,I2=0.5(1,2),I3=0.5(1,3),I4=1(1,4)

结点,1,0,0 结点,2,2,0 结点,3,4,0 结点,4,6,0 结点,5,0,h

结点,6,2,h 结点,7,4,h 结点,8,6,h

单元,1,5,1,1,1,1,1,0 单元,2,6,1,1,1,1,1,0 单元,3,7,1,1,1,1,1,0 单元,4,8,1,1,1,1,1,0

单元,5,6,1,1,0,1,1,0 单元,6,7,1,1,0,1,1,0 单元,7,8,1,1,0,1,1,0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2,6,0,0,0,0

结点支承,3,6,0,0,0,0 结点支承,4,6,0,0,0,0 结点荷载,5,1,1,0

变量定义,EI1=E*I1 变量定义,EI2=E*I2

变量定义,EI3=E*I3 变量定义,EI4=E*I4

单元材料性质,1,1,-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2,2,-1,EI2,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3,0,0,-1 单元材料性质,4,4,-1,EI4,0,0,-1

单元材料性质,5,7,-1,1,0,0,-1

一、有关计算结果摘录:

实验三、第(5-6)题

内力图

①当排架柱刚度比为1:0.5:0.5:1时的内力图如下:

N图Q图

M图

②排架柱刚度比为1:1:1:1时的内力图如下:

N图Q图

M图

③当排架柱刚度比为1:2:3:4时的内力图如下:

N图Q图

M图

二、结果分析及结论:

结果分析:

①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横梁的产生的轴力与柱的抗弯刚度比有关;

②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柱产生的剪力的比值与柱的抗弯刚度比值相等;

③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柱底的弯矩比值与抗弯刚度比值相等;

④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柱刚度越大,横梁的水平位移越小;

结论:

①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及相同柱刚度比条件下,高为h的柱的横梁产生的水平位移是高为1的柱的

横梁产生的水平位移的h的三次方倍;

②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及相同柱刚度比条件下,高为h的柱所产生柱底弯矩是高为1的柱所产生的

柱底弯矩的h 倍;

③通过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得出如上内力图。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排架水平位移随着柱子刚度

比的不断增大,水平位移呈减小趋势。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各柱子柱顶剪力按刚度比例分配,剪力综合与外荷载相等。由于各柱子高度相同,故各柱顶弯矩也按刚度比例分配。

实验一、第(1)题

实验设计2: 分析图示五层钢架的内力、动力特性、稳定分析。梁截面尺寸

200300?mm ,柱截面尺寸300300?mm ,材料弹性模量112.110Pa ?。

一、 计算结果:

数据文件:

变量定义,I1=0.2*0.3*0.3*0.3/12 变量定义,I2=0.3*0.3*0.3*0.3/12 变量定义,E=2.1E11

变量定义,EI1=E*I1,EI2=E*I2 变量定义,A1=0.2*0.3,A2=0.3*0.3 变量定义,EA1=E*A1,EA2=E*A2

变量定义,P=7.8E3 变量定义,PA1=P*A1,PA2=P*A2

结点,1,0,0 结点,2,6,0 结点,3,12,0 结点,4,0,4 结点,5,6,4 结点,6,12,4 结点,7,0,8

结点,8,6,8 结点,9,12,8 结点,10,0,12 结点,11,6,12 结点,12,12,12结点,13,0,16

结点,14,6,16 结点,15,12,16 结点,16,0,20 结点,17,6,20 结点,18,12,20

单元,1,4,1,1,1,1,1,1 单元,4,7,1,1,1,1,1,1 单元,7,10,1,1,1,1,1,1 单元,10,13,1,1,1,1,1,1

单元,13,16,1,1,1,1,1,1 单元,2,5,1,1,1,1,1,1 单元,5,8,1,1,1,1,1,1 单元,8,11,1,1,1,1,1,1

单元,11,14,1,1,1,1,1,1 单元,14,17,1,1,1,1,1,1 单元,3,6,1,1,1,1,1,1 单元,6,9,1,1,1,1,1,1

单元,9,12,1,1,1,1,1,1 单元,12,15,1,1,1,1,1,1 单元,15,18,1,1,1,1,1,1 单元,4,5,1,1,1,1,1,1

单元,5,6,1,1,1,1,1,1 单元,7,8,1,1,1,1,1,1 单元,8,9,1,1,1,1,1,1 单元,10,11,1,1,1,1,1,1

单元,11,12,1,1,1,1,1,1 单元,13,14,1,1,1,1,1,1 单元,14,15,1,1,1,1,1,1 单元,16,17,1,1,1,1,1,1

单元,17,18,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2,6,0,0,0,0 结点支承,3,6,0,0,0,0

单元荷载,16,3,5000,0,1,90 单元荷载,17,3,5,0000,1,90 单元荷载,18,3,5000,0,1,90

单元荷载,19,3, 5000,0,1,90 单元荷载,20,3, 5000,0,1,90 单元荷载,21,3, 5000,0,1,90

单元荷载,22,3, 5000,0,1,90 单元荷载,23,3, 5000,0,1,90 单元荷载,24,3, 5000,0,1,90

单元荷载,25,3, 5000,0,1,90 单元荷载,1,5,0,2000,0,1,90 单元荷载,2,5,2000,4000,0,1,90

单元荷载,3,5,4000,6000,0,1,90 单元荷载,4,5,6000,8000,0,1,90 单元荷载,5,5,8000,10000,0,1,90

单元材料性质,1,15,EA2,EI2,PA2,0,-1 单元材料性质,16,25,EA1,EI1,PA1,0,-1

自振频率参数,5,1,0. 屈曲荷载参数,5,1,0.

内力图、动力特性图、稳定分析:

N图(单位:KN) Q图(单位:KN)M图(单位:KN·m)

第一阶频率为12.17/s的第二阶频率为39.59/s的第三阶频率为74.52/s的自由振动图自由振动图自由振动图

实验一、第(1)题

第四阶频率为116.97/s的第五阶频率为159.26/s的第一阶临界荷载系数为372.42 自由振动图自由振动图的失稳模态图

第二阶临界荷载系数为586.17 第三阶临界荷载系数为827.42 第四阶临界荷载系数为1114.88的失稳模态图的失稳模态图的失稳模态图

第五阶临界荷载系数为1187.66 稳定分析:

的失稳模态图因为,当第 1 阶失稳荷载系数= 372.42时,结构已失稳,

所以失稳荷载值为372.42。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大纲 一、《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的关键性课程。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和实现算法,介绍了常用的多种查找和排序技术,并做了性能分析和比较,内容非常丰富。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内容丰富,学习量大,给学习带来困难; (2)贯穿全书的动态链表存储结构和递归技术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3)所用到的技术多,而在此之前的各门课程中所介绍的专业性知识又不多,因而加大了学习难度; (4)隐含在各部分的技术和方法丰富,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课程本身的技术特性,设置《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 目的是提高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实验学时为18。 二、《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题时,觉得无从下手,做起来特别费劲。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理解和掌握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整个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上机解决一些典型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各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所用到的一些技术。数据结构中稍微复杂一些的算法设计中可能同时要用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如算法设计的构思方法,动态链表,算法的编码,递归技术,与特定问题相关的技术等,要求重点掌握线性链表、二叉树和树、图结构、数组结构相关算法的设计。在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内容 课程实验共18学时,要求完成以下六个题目: 实习一约瑟夫环问题(2学时)

SQL-Server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SQL-Server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学号:1120131743 姓名:谈兆年 班级:0711130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练使用SQL语句 ●掌握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机制 二、实验内容 1:利用SQL语句创建Employee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Employee; 结果: 2:利用SQL语句在Employee数据库中创建人员表person、月薪表salary及部门表dept。 做法:按表1、表2、表3中的字段说明创建 表1 person表结构 字段名数据 类型 字段 长度 允许空 否 字段说明 P_no Char 6 Not Null 工号,主键P_na Varch10 Not 姓名

me ar Null Sex Char 2 Not Null 性别 Birth date Dateti me Null 出生日期 Prof Varch ar 10 Null 职称 Dept no Char 4 Not Null 部门代码,外键 (参照dept表)表2 salary表结构 字段名数据 类型 字段 长度 允许空 否 字段说明 P_no Char 6 Not Null 工号,主键,外键(参照person表) Base Dec 5 Null 基本工资Bonu s Dec 5 Null 奖金,要求>50 Fact Dec 5 Null 实发工资=基本工 资+奖金 Mont h Int 2 Not Null 月份

表3 dept表结构 字段名数据 类型 字段 长度 允许空 否 字段说明 Dept no Char 4 Not Null 部门代码,主键, Dna me Varch ar 10 Not Null 部门名称 程序为: CREATE TABLE dept( deptno CHAR(4) PRIMARY KEY NOT NULL, dname V ARCHAR(10) NOT NULL) CREATE TABLE Person( P_no CHAR(6) PRIMARY KEY Not Null, P_name V ARCHAR(10) Not Null, Sex CHAR(2) Not Null, Birthdate Datetime Null, Prof V ARCHAR(10) Null, Deptno CHAR(4) Not Null, FOREIGN KEY(Deptno) REFERENCES

土木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分析 与讨论答案

管路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1. 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如实验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 响实验成果? 现以倾斜等径管道上装设的水银多管压差计为例说明(图中A —A 为水平线): 如图示O —O 为基准面,以1—1和2—2为计算断面,计算点在轴心处,设21v v =, ∑=0j h ,由能量方程可得 ??? ? ??+-???? ?? +=-γγ221121p Z p Z h f 1112222 1 6.136.13H H h h H h h H p p +?-?-?+?+?-?+-= γ γ 11222 6.126.12H h h H p +?+?+-= γ ∴ ()()1222112 16.126.12h h H Z H Z h f ?+?++-+=- )(6.1221h h ?+?= 这表明水银压差计的压差值即为沿程水头损失,且和倾角无关。 2.据实测m 值判别本实验的流动型态和流区。 f h l g ~v lg 曲线的斜率m=1.0~1.8,即f h 与8.10.1-v 成正比,表明流动为层流 (m=1.0)、紊流光滑区和紊流过渡区(未达阻力平方区)。

3.本次实验结果与莫迪图吻合与否?试分析其原因。 通常试验点所绘得的曲线处于光滑管区,本报告所列的试验值,也是如此。但是,有的实验结果相应点落到了莫迪图中光滑管区的右下方。对此必须认真分析。 如果由于误差所致,那么据下式分析 d和Q的影响最大,Q有2%误差时,就有4%的误差,而d有2%误差时,可产 生10%的误差。Q的误差可经多次测量消除,而d值是以实验常数提供的,由仪器制作时测量给定,一般< 1%。如果排除这两方面的误差,实验结果仍出现异常,那么只能从细管的水力特性及其光洁度等方面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还可以从减阻剂对水流减阻作用上作探讨,因为自动水泵供水时,会渗入少量油脂类高分子物质。总之,这是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模板1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班级12土木2班 姓名 学号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在求解器中输入平面结构体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如何在求解器中输入结构体系 2、学习并掌握计算模型的交互式输入方法; 3、建立任意体系的计算模型并做几何组成分析; 4、计算平面静定结构的内力。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软件:结构力学求解器 三实验步骤 图2-4-3 是刚结点的连接示例,其中图2-4-3a 中定义了一个虚拟刚结点和杆端的连接码;各个杆端与虚拟刚结点连接后成为图2-4-3b 的形式,去除虚拟刚结点后的效果为图2-4-3c 所示的刚结点;求解器中显示的是最后的图2-4-3c。图2-4-4 是组合结点的连接示例,同理,无需重复。铰结点是最常见的结点之一,其连接示例在图2-4-5 中给出。这里,共有四种连接方式,都等效于图2-4-5e 中的铰结点,通常采用图2-4-5a 所示方式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三个杆件固定住,图2-4-5b~d 中的虚拟刚结点也随之被固定不动,而图2-4-5a 中的虚拟刚结点仍然存在一个转动自由度,可以绕结点自由转动。这是一种结点转动机构,在求解器中会自动将其排除不计①。结点机构实际上也潜存于经典的结构力学之中,如将一个集中力矩加在铰结点上,便可以理解为加在了结点机构上(犹如加在可自由转动的销钉上),是无意义的。 综上所述,求解器中单元对话框中的“连接方式”是指各杆端与虚拟刚结点的连接方式,而不是杆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这样,各杆件通过虚拟刚结点这一中介再和其他杆件间接地连接。这种处理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结点的重复编码(如本书中矩阵位移法中所介绍的),同时可以方便地构造各种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 (第三次) 题目1 实验内容: 1. 检索上海产的零件的工程名称; 2.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SNO; 3.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SNO; 4. 检索没有使用天津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5. 检索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6. 检索购买了零件P1的工程项目号JNO及数量QTY,并要求对查询的结果按数 量QTY降序排列。

1 select jname from j where jno in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上海' ) ); 2 select sno from spj where jno ='j1'and pno ='p1' 3

selectdistinct sno from spj where pno 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jno ='j1' ) ); 4 selectdistinct jno from spj where pno not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 ='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天津' ) ) )

5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s1' 6 select jno,qty from spj where pno ='p1' orderby qty desc 四﹑思考题 1.如何提高数据查询和连接速度。 建立视图 2. 试比较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有些嵌套查询是可以用连接来代替的,而且使用连接的方式,性能要比 嵌套查询高出很多 当查询涉及多个关系时,用嵌套查询逐步求解结构层次清楚,易于构造,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但是相比于连接运算,目前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嵌套查询的优化做的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用连接运算表达的查询尽可能采用连接运算。

结构力学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平面刚架内力计算程序APF 实验目的:(1)分析构件刚度与外界温度对结构位移的影响,如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分布的影响、温度因数对内力分布的影响。 (2)观察并分析刚架在静力荷载及温度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包括刚度的变化,结构形式的改变,荷载的作用位置变化等因素对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对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机应用有直观的了解 (3)掌握杆系结构计算的《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静定、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认识。 实验设计1: 计算图示刚架当梁柱刚度12I I 分别为15、11、15、1 10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由此分析当刚架在水平荷 载作用下横梁的水平位移与刚架梁柱 比(1 2I I )之间的关系。(计算时忽略轴向变形)。 数据文件: (1)变量定义,EI1=1,EI2=0.2(1,5,10)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4 结点,4,6,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4,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1,-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2,2,-1,EI2,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1,0,0,-1 (2)变量定义,EI1=5(1,0.2,0.1),EI2=1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4 结点,4,6,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4,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1,-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2,2,-1,EI2,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1,0,0,-1 主要计算结果: 位移: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正式 版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试验内容 1、数据表的建立 基本表《简单的》带有主键 带有外码约束的(外码来自其他表或者本表) 2、数据表的修改 添加删除列 修改列属性类型 添加删除约束(约束名) 元组的添加,修改,删除 删除数据表

试验过程 1、createtablestudent ( snochar(9)primarykey,/*sno是主码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snamechar(20)unique,/*sname取唯一值*/ ssexchar(2), sagesmallint,/*类型为smallint*/ sdeptchar(20)/*所在系*/ ); createtablecourse ( cnochar(4)primarykey,/*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cno是主码*/

cnamechar(40), cpnochar(4),/*cpno的含义是先行课*/ ccreditsmallint, foreignkey(cpno)referencescourse(cno)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cpno是外码,被参照表是course,被参照列是 cno*/ ); createtablesc ( snochar(9), cnochar(4), gradesmallint,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静力学实验 雷诺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 2014年4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结构力学实验

结构力学 桁架结构受力性能实验报告 学号:1153377 姓名:周璇 专业:土木工程 实验时间:2016年05月04日周三,中午12:30-13:30 实验指导教师:陈涛 理论课任课教师:陈涛

一、实验目的 (1)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结构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通过 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2)进行静定、超静定结构受力的测定和影响线的绘制。 二、结构实验 (一)空间桁架受力性能概述 桁架在受结点荷载时,两边支座处产生反力,桁架中各杆件产生轴力,如图1.1为在抛物线桁架结点分别加载时结构示意图。用Q235钢材,桁架跨度6?260=1560mm ,最大高度260mm 。杆件之间为铰接相连。杆件直径为8mm 。 图1.1 (二)实验装置 图1.2为框架结构侧向受力实验采用的加载装置,25kg 挂钩和25kg 砝码。采用单结点集中力加载,由砝码、挂钩施加拉力,应变片测算待测杆件应变。结构尺寸如图1.2所示。 图1.2 (三)加载方式 简单多次加载,将挂钩和砝码依次施加在各个结点,待应变片返回数据稳定后,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卸下重物,等待应变片数值降回初始值后再向下一节点施加荷载,重复采集操作。 (四)量测内容 需要量测桁架待测杆件的应变值在前后四对桁架杆布置单向应变片,具体布置位置如图 1.2 所示,即加粗杆件上黏贴应变片。 三、实验原理 对桁架上的5个位置分别施加相同荷载,记录不同条件下各杆件的应变值。 由公式 2 4 F A E d A σσεπ? ?=? =???=?

可以得到 24 d E F πε = 其中: F ——杆件轴力 E ——Q235钢弹性模量 d ——杆件直径 ε ——杆件应变值 σ ——杆件应力 A ——杆件横截面积 因而可以求得各杆件轴力,进而得到不同杆件的轴力影响线。 四、实验步骤 (1)将载荷挂在加载位置1,待应变片返回数据稳定后,采集相应应变数据。 (2)待应变片数值降回初始值后,重复(1)中操作,将荷载分别挂在加载位置2,3,4,5,分别采集记录各自对应的各杆件应变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整理 将对应位置杆件应变值取平均值,得到所示一榀桁架四根杆件的应变值如表2.2所示。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

2009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约瑟夫问题 学生姓名:李凯 班级:21班 班内序号:06 学号:09210609 日期:2010年11月5日 1.实验要求 1)功能描述:有n个人围城一个圆圈,给任意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数到m时则第m个人出列,重复进行,直到所有人均出列为止。请输出n个人的出列顺序。 2)输入描述:从源文件中读取。 输出描述:依次从显示屏上输出出列顺序。 2. 程序分析 1)存储结构的选择 单循环链表 2)链表的ADT定义 ADT List{ 数据对象:D={a i|a i∈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 a i-1, a i>| a i-1 ,a i∈D,i=1,2,3,4….,n} 基本操作: ListInit(&L);//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表L ListEmpty(L); //判断单链表L是否是空表,若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ListLength(L); //求单链表L的长度 GetElem(L,i);//返回链表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istSort(LinkList&List) //单链表排序 ListClear(&L); //将单链表L中的所有元素删除,使单链表变为空表 ListDestroy(&L);//将单链表销毁 }ADT List 其他函数: 主函数; 结点类; 约瑟夫函数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1、存储结构:顺序表、单链表或其他存储结构,需要画示意图,可参考书上P59 页图2-9 2.2 关键算法分析 结点类: template class CirList;//声明单链表类 template class ListNode{//结点类定义; friend class CirList;//声明链表类LinkList为友元类; 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ListNode*next;//结点的指针域; public: ListNode():next(NULL){}//默认构造函数; ListNode(const Type &e):data(e),next(NULL){}//构造函数 Type & GetNodeData(){return data;}//返回结点的数据值; ListNode*GetNodePtr(){return next;}//返回结点的指针域的值; void SetNodeData(Type&e){data=e;}//设置结点的数据值; void SetNodePtr(ListNode*ptr){next=ptr;} //设置结点的指针值; }; 单循环链表类: templateclass CirList { ListNode*head;//循环链表头指针 public: CirList(){head=new ListNode();head->next=head;}//构造函数,建立带头节点的空循环链表 ~CirList(){CirListClear();delete head;}//析构函数,删除循环链表 void Clear();//将线性链表置为空表 void AddElem(Type &e);//添加元素 ListNode *GetElem(int i)const;//返回单链表第i个结点的地址 void CirListClear();//将循环链表置为空表 int Length()const;//求线性链表的长度 ListNode*ListNextElem(ListNode*p=NULL);//返回循环链表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若不输入参数,则返回头指针 ListNode*CirListRemove(ListNode*p);//在循环链表中删除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且将其地址通过函数值返回 CirList&operator=(CirList&List);//重载赋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4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4 学号: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1)练习连接查询;(2)练习视图的创建与使用;(3)学习使用ODBC的方法;(4)体验T-SQL的功能;体验存储过程的功能;体验表值函数、标量值函数的作用;体验ranking等功能。 1 练习视图及连接查询。 (1)创建一个视图,视图名为viNF,视图内容为select id,count(*) as nf from friends group by id。执行成功后,将SQL语句复制到下方。 (2)基于viNF视图,查找拥有最多好友的用户、最少好友的用户。执行成功后,将SQL语句复制到下方。 (3)基于users表和viNF视图进行连接查询。分别进行内连接、全外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四种操作。执行成功后,将SQL语句复制到下方,并回答:四种结果表,哪两个的结果是一致的,为什么? (4)将题(3)中全外连接保存为一个新的视图viUAF。 2 通过ODBC用Excel打开users表。 3 体验T-SQL。 回顾实验2中的题目: 定义最低价格为成本价;依据此成本价做如下计算: 连接Goods,Goods_Extent,Sellers表,按照总利润,输出前10名;要求输出表的格式为(商品名称,卖家名称,商品价格,运费,卖家信誉,卖家好评率,历史销量,历史利润,期内销量,期内利润,总销量,总利润) 利用如下语句进行查询,体会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如感兴趣,自己可以仿照写一个变量定义、赋值及应用的例子。 declare @cost as float; select @cost=min(good_price)from goods; select top 10 good_name as商品名称, goods.seller_name as卖家名称, good_price as商品价格, good_shipping as运费,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预习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在管路中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归纳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e R 关系曲线及局部阻力系数ζ 3、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熟悉其操作与调节方法 4、 测出单级离心泵在固定转速下的特定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分为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两种。直管阻力就是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可由下式计算: g u d l g p H f 22 ??=?-=λρ (3-1) 局部阻力主要就是由于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所引起的阻力,计算公式如下: g u g p H f 22 '' ?=?-=ζρ (3-2) 管路的能量损失 'f f f H H H +=∑ (3-3) 式中 f H ——直管阻力,m 水柱; λ——直管摩擦阻力系数; l ——管长,m; d ——直管内径,m; u ——管内平均流速,1s m -?; g ——重力加速度,9、812s m -?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ρ——流体的密度,3m kg -?; ζ——局部阻力系数; 由式3-1可得

22lu d P ρλ??-= (3-4) 这样,利用实验方法测取不同流量下长度为l 直管两端的压差P ?即可计算出λ与R e ,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Re λ-的曲线图。 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叶轮转速的影响。 实验将测出的H —Q 、N —Q 、η—Q 之间的关系标绘在坐标纸上成为三条曲线,即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可找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离心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 g u u h H H H 22 1220-++-=入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 (3-5) 式中出口压力表H ——离心泵出口压力表读数,m 水柱; 入口压力表H ——离心泵入口压力表的读数,m 水柱; 0h ——离心泵进、出口管路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可忽略不计; 1u ——吸入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 2u ——压出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 泵的有效功率,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与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较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效率 %100?=N N e η (3-6) 而泵的有效功率 g QH N e e ρ=/(3600×1000) (3-7) 式中:e N ——泵的有效功率,K w; N ——电机的输入功率,由功率表测出,K w ; Q ——泵的流量,-13h m ?; e H ——泵的扬程,m 水柱。 三、实验装置流程图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平面刚架内力计算程序APF 日期: 2013.4.19 实验地点: 综合楼503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静定、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认识。如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分布的影响、温度和沉陷变形因数的影响等。 2、观察并分析刚架在静力荷载及温度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包括刚度的变化,结构形式的改变,荷载的作用位置变化等因素对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对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机应用有直观的了解。 3、掌握杆系结构计算的《求解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设计1: 别为15 、11、15、110 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由此 分析当刚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横梁的水平位移与刚架梁柱比(1 2I I )之间的关系。(计算时忽略轴 向变形)。 一、 数据文件: (1)TITLE, 实验一 变量定义,EI1=1 变量定义,EI2=0.2(1, 5, 10)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0 结点,4,6,4 单元,1,2,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2,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3,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2,-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2,0,0,-1 END

二、主要计算结果: 位移: (2)令I2=1时,I1=5,1,0.2,0.1 弯矩: (1) 令I1=1时,I2=0.2,1,5,10 ①梁柱刚度比I2:I1为1:5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②梁柱刚度比I2:I1为1: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

③梁柱刚度比I2:I1为5: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④梁柱刚度比I2:I1为10: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

西南石油大学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h、d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总结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数据库集中上机报告 学生:马志鹏 学号: 022******* 班级: 02210901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11年6月

第一天: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1 实验目的 1、熟悉的掌握Access数据库结构与创建 2、了解创建、修改、删除、查询、保存等操作 3、输入数据创建、设计器创建、向导创建。 2 实验内容 3 实验结果 1. 2. 2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3 2 Access 数据表的编辑 第二天 数据表基本操作 1 表关系与编辑数据 1 实验目的: 1、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实体关系 2、对“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记录进行排序,按出生日期降序排列 3、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筛选出所有计算机系男生的记录 4、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筛选出回族和蒙古族的所有学生记录

2 实验内容 1.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姓名, 成绩档案表.* FROM 成绩档案表INNER JOIN 学生基本信息表ON 成绩档案表.学生学号=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学号 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姓名)="张冰冰")); 2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 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性别)="男") AND ((学生基本信息表.班级名称)="计算机系")); 3 SELECT 成绩档案表.C语言, 课程表.* FROM 成绩档案表, 课程表; 4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学生基本信息表.性别, 学生基本信息表.班级名称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性别)<>"男") AND ((学生基本信息表.班级名称)<>"计算机系")); 5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学生基本信息表.出生日期 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WHERE (((Month([出生日期]))=9) AND ((Day([出生日期]))=1)); 6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姓名) Like "李*")); 3 实验结果 4

流体力学实验 文丘里实验报告单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测定流量系数,掌握文丘里流量计量测管道流量的技能; 2.掌握气一水多管压差计量测压差的技能; 3.通过实验与量纲分析,了解应用量纲分析与实验结台研究水力学问题的途径,进而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水力特征。 二、实验原理 根据能量方程式和连续性方程式,可得不计阻力作用时的文丘里管过水能力关系式 h K p Z p Z g d d d q V ?=+-+-= )]/()/[(21 )( 422114 2 12 1 γγπ ‘ (6-9) 1)/(/ 24 4 212 1 -= d d g d K π )()(2 21 1γ γ p Z p Z h + -+ =? 式中:h ?为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m 。 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际通过的流量V q 恒小于' V q 。今引入一无量纲系数’ V V q q =μ (μ称为流量系数),对计算所得的流量值进行修正。 即 h K q q V V ?=' =μμ (6-10) 另外由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可得气—水多管压差计的h ?为 4321h h h h h -+-=?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6-10 所示。 在文丘里流量计的两个测量断面上,分别有4个测压孔与相应的均压环连通,经均压环均压后的断面压强由气-水多管压差计9测量(亦可用电测仪量测)。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恒压水箱 5.有色水水管 6.稳水孔板 7.文丘里实验管段 8.测压计气阀 9.测压计10.滑尺11.多管压差计12.实验流量调节阀 图6—10文丘里流量计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记各有关常数。 2.开电源开关,全关阀12,检核测管液面读数 4321h h h h -+-是否为0,不为0时,需查出原因并予以排除。 3.全开调节阀12检查各测管液面是否都处在滑尺读数范围内?否则,按下列步骤调节:拧开气阀8,将清水注入测管2、3,待2432≈=h h cm ,打开电源开关充水,待连通管无气泡,渐关阀12,并调开关3至5.2821≈=h h cm ,即速拧紧气阀8。 4.全开调节阀门,待水流稳定后,读取各潮压管的液面读数1h 、2h 、3h 、4h ,并用秒表、量筒测定流量。 5.逐次关小调节阀,改变流量7~9次,重复步骤4,注意调节阀门应缓慢。 6.把测量值记录在实验表格内,并进行有关计算。 7.如测管内液面波动时,应取时均值。 8.实验结束,需按步骤2校核压差计是否回零。 五、实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1.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____ =1d m , =2d m , 水温=t ℃, =ν m 2/s , 水箱液面标尺值=?0 cm , 管轴线高程标尺值=? cm 。 2 整理记录计算表6-9 6-10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