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1节水溶液专题1

高考化学第1节水溶液专题1
高考化学第1节水溶液专题1

高考化学第1节水溶液专题1

2020.03

1,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S (2)KHCO3

(3)CH3COONa (4)Cu(OH)2

2,t℃时,水的离子积为K w,该温度下将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要使混合液呈中性,必要的条件是()

A 混合液的pH=7

B 混合液中c(H+)=

C a=b

D 混合液中c(B+)=c(A-)+c(OH-)

3,pH=5的H2SO4加水稀释1000倍,溶液中()

A pH=8

B pH≈7

C [OH-]=1×10-8mol?L-1

D [H+]=1×10-8mol?L-1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CO

B KOH

C Fe(OH)3

D HF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溶液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

B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 0.1 mol?L-1NaOH溶液比0.01 mol?L-1 NaOH溶液导电性强,因此前者是强电解质,后者是弱电解质

D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6,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1×10-13mol?L-1,对该溶液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显酸性

B 溶液一定显碱性

C 溶液一定显中性

D 溶液可能是pH=13的溶液

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CH3CH2COOH

B Cl2

C NH4HCO3

D SO2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Ba(OH)2 Ba2+ + 2OH-

B NH3?H2O NH4+ + OH-

C CH 3COOH CH3COO- + H+

D AgCl=Ag+ + Cl-

9,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 0.5 mol?L-1的硫酸

B 0.5 mol?L-1的醋酸溶液

C 0.25 mol?L-1的盐酸

D 0.25 mol?L-1的硫酸铜溶液

10,设在稀的水溶液中,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 Na++ H++ 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温度高于25℃

B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0mol?L-1

C c(H+)= c(OH-)+c(SO42)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为pH=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

11,常温下,将0.05 mol?L-1的盐酸与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1∶2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pH为2。用上述NaOH与某一元弱酸HA20.0mL反应,恰

好中和时消耗NaOH溶液10.0mL,所得溶液pH为10(假设两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求: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一元弱酸HA的物质的量浓度。

(3)所得的NaA溶液中A-的物质的量。

12,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7(填“>”、“<”或“=”),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铝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7(填“>”、“<”或“=”),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

13,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 难溶于水

B 溶液中存在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

C 水溶液的导电性差

D 熔融状态时不导电

14,室温时,将x mL pH=a 的稀NaOH溶液与y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15,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16,下列物质只能在溶于水的条件下电离的是()

A NH3?H2O

B NaHSO4

C Na2O

D NaOH

答案

1, (1)H 2S H++HS-HS- H++S2-(2)KHCO3=K++HCO3-(3)CH 3COONa=CH3COO-+Na+(4)Cu(OH)2Cu2++2OH-

2, B

3, B

4, B

5, D

6, D

7, D

8, A

9, B

10, D

11, (1)0.01 mol?L-1 (2)0.005 mol?L-1 (3)9.7×10-5mol

12, > Al3++2SO42-+2Ba2++4OH- = 2BaSO4↓+[Al(OH)4]-;

= 2 Al3++3SO42-+3 Ba2++6 OH- =2Al(OH)3↓+3 BaSO4↓

13, B

14, D

15, D

16, A

第1节水溶液学案

第1节水溶液学案(一) [考纲要求] 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书写。 [知识梳理]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水的电离是一个________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平衡常数为________。 2、[H+][OH-]=K[H2O],在一定温度下,K与[H2O]都是常数,其乘积也必然是常数,因此[H+][OH-]也是常数,我们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K 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说明:①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酸碱盐溶液,常温下K W=[H+]·[OH-]=10-14mol2·L-2。②K W是温度的函数,与[H+]、[OH-]的变化无关。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________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降低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 (2)加入酸或碱:使溶液中[H+]或[OH-]增大,________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 (3)加入能水解的盐:由于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能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了水的电离。 例1、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mol/L,则此时水的c(OH-)=_______,保持温度不变,加入稀H2SO4,使c(H+)=5×10-6mol/L,则c(OH-)=________ (跟踪练习1)纯水在25℃和80℃的氢离子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肯定 (跟踪练习2)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mol/L-2,K(35℃)=2.1×10-14mol/L-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H+]>[OH-] C、水的电离百分率α(25℃)>α(35℃)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2014年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水溶液

第 3 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 1 节水溶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3. 掌握pH值的简单计算及其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4. 掌握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溶液pH的计算 三、知识梳理 (1)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 大量实验证实了,水是能够电离的,其电离方程式为: H2O H++OH— 实验也同时表明:水很难电离,其平衡常数为:K c=[H+][OH—]/[H2O] 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定义:在水溶液中H+和OH—浓度的乘积。 (2)表达式:K w=[H+][OH—] (3)与电离平衡常数K c 的关系: K w=K c[H2O] 因为在一定温度下K c和[H2O]都是不变的常数,故K w也是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4)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温度: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w越大。 (5)特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①25℃时,K w=1.0×10—14 mol2·L—2 ②100℃时,K w=5.5×10—13 mol2·L—2 (二)溶液的酸碱度 1. 溶液的酸碱性 (1)表示方法:H+浓度、OH—浓度、pH。 (2)酸碱性强弱判断标准:[H+]和[OH—]相对大小、pH值大小、指示剂。

酸性溶液:[H+]>[OH—] 碱性溶液:[H+]<[OH—] 中性溶液:[H+]=[OH—] 2.有关溶液pH值的求算 (1)单一溶液 ①强酸:先求出溶液的H+浓度,再通过pH=-lg[H+]求溶液的pH。 ②强碱:先求出溶液的OH—浓度,再通过[H+]=K w/[OH—]求出溶液的H+浓度,最后求得pH值。 (2)溶液的稀释(强酸或强碱) ①一般稀释(稀释后pH ≤6 的酸或pH ≥8 的碱):不要考虑水电离出的H+(酸溶液中)和OH—(碱溶液中),而酸电离出的H+或碱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是主体。 ②无限稀释(稀释后pH >6 的酸或pH <8 的碱):需要考虑水电离出的H+和OH— (3)溶液的混合(不考虑体积效应) ①强酸和强酸:[H+]={[H+]1·V1+[H+]2·V2}/(V1+V2);pH=-lg[H+]。

节约用水试题(1)

节约用水试题 1、今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时间为5月15日至21日,主题是。加强城市节水,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供水压力,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且可以从源头减少污水排放。 2、“国家节水标志”由、和变形而成。 3、国家节水标志”中绿色的圆形代表,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4、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和等。 5、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月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6、2008年1月,我市创建成为“” 7、2009年月,我市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截至2011年5月,我市共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家,“江苏省节水型小区”个,累计开展“水平衡测试”多家。8、南京市制定并实施了、《南京市城市供水用水办法》、和《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等法规,为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各项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9、中国,是世界上12贫国之一,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个城市严重缺水,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2300亿元。 10、水的浪费是惊人的: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浪费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浪费立方米水。 11、刷牙、洗脸的节水的方法 12、洗衣的节水的方法 13、洗浴的节水的方法 14、炊事的节水的方法 15、洗车的节水的方法 16、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保证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环境,必须建立。 17、在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要使的意识深入人心,养成人人爱护水,时时、处处节水的局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信息迁移式试题 [考纲要求]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信息迁移式试题(又称信息给予题),是由题干给出信息,要求考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情景中的若干问题。这种试题的特点是题型新颖,材料陌生,构思别致,思维量大。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这是高考题型改革的发展趋势。解题时一是会利用外显信息正确模仿迁移;二是排除干扰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有效信息迁移;三是挖掘潜在信息,注重联想类比迁移。 一、直接利用题目呈现的信息 [试题回顾] 1. 氟化钠是一种用于农作物杀菌、杀虫剂和木材的防腐剂。实验室可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以氟硅酸(H2SiF6)等物质为原料制取氟化钠,并得到副产品氯化铵; 已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氟化钠的溶解度为2g,Na2SiF6微溶于水:(1)流程①中H2SiF6和NH4HCO3反应得到的NH4F与H2SiO3组成浑浊液,请写出流程②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4)流程①中NH4HCO3必须过量,其原因是。 2. 海波(Na2S2O3?5H2O) 可用作脱氯剂、定影剂、解毒剂。硫粉和亚硫酸纳溶液煮沸可制得Na2S2O3?5H2O;Na2S2O3?5H2O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物理性质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熔点48.2 ℃;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潮解 化学性质43℃以上的空气中易风化;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 实验室制备海波过程如下: (1)实验开始时,加入1 mL C2H5OH 的目的是 (3)过滤后发现滤渣B 中有少量淡黄色物质。为除去淡黄色物质,洗涤滤渣 B 的操作过程是 (4)烘干滤渣B 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原因是 [课堂练习] 3.(2007天津卷)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将干燥的氯气在110℃~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12粗品。 ②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熔点/℃沸点/℃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略 S2C12-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 + C12 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⑴.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第1节水溶液专题1

高考化学第1节水溶液专题1 2020.03 1,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S (2)KHCO3 (3)CH3COONa (4)Cu(OH)2 2,t℃时,水的离子积为K w,该温度下将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要使混合液呈中性,必要的条件是() A 混合液的pH=7 B 混合液中c(H+)= C a=b D 混合液中c(B+)=c(A-)+c(OH-) 3,pH=5的H2SO4加水稀释1000倍,溶液中() A pH=8 B pH≈7 C [OH-]=1×10-8mol?L-1 D [H+]=1×10-8mol?L-1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CO B KOH C Fe(OH)3 D HF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溶液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 B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 0.1 mol?L-1NaOH溶液比0.01 mol?L-1 NaOH溶液导电性强,因此前者是强电解质,后者是弱电解质 D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6,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1×10-13mol?L-1,对该溶液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显酸性 B 溶液一定显碱性 C 溶液一定显中性 D 溶液可能是pH=13的溶液 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CH3CH2COOH B Cl2 C NH4HCO3 D SO2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Ba(OH)2 Ba2+ + 2OH- B NH3?H2O NH4+ + OH- C CH 3COOH CH3COO- + H+ D AgCl=Ag+ + Cl- 9,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 0.5 mol?L-1的硫酸 B 0.5 mol?L-1的醋酸溶液 C 0.25 mol?L-1的盐酸 D 0.25 mol?L-1的硫酸铜溶液 10,设在稀的水溶液中,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 Na++ H++ 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温度高于25℃ B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0mol?L-1 C c(H+)= c(OH-)+c(SO42)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为pH=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 11,常温下,将0.05 mol?L-1的盐酸与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1∶2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pH为2。用上述NaOH与某一元弱酸HA20.0mL反应,恰

2020高考化学通用版冲刺大三轮复习讲义:专题一 重温理论体系框架 Word版含答案

一、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误的指明原因。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2)有单质参加或生成单质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3)某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 (5)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7)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8)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 (9)在Cl +H O HCl+HCl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C l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22

(10)3Cu +8HNO (稀)===3Cu(NO ) +2NO ↑+4H 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8∶3( ) 3 3 2 2 答案 (1)× 反例:Cl 的歧化反应 2 (2)× 反例: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 (3)√ (4)× 反例:Fe + + (5)× 反例:Na O +H O===2NaOH 2 2 (6)× 反例:Na O 与 H O 的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2 2 2 (7)√ (8)√ (9)√ (10)× 反应中 8 个硝酸分子,只有两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物质的构成 原子、分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1)原子间通过共价键构成分子,如:N 、CO 、HCl 、H SO 、NH 、H O 。 2 2 2 4 3 2 注意 ①惰性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共价键。 ②NH ·H O 是共价分子,为纯净物;氨水是混合物。 3 2 (2)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一类物质,无分子,如:金刚石、SiO 等,只能称 2 化学式。 (3)原子形成离子,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一类物质,无分子,如:NaCl 、Na O 、KOH 、 2 2 NH Cl ,只能称化学式。 4 (4)金属单质形成的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移动的电子,没有阴离子。 2.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3.周期表的信息解读(四个关系式) (1) 电子层数=周期数。 (2)质子数=原子序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2 3 可被氧化为 Fe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见A 本1页) 1.水的分布:从下图中可知,__海洋水__ 是地球上储量最庞大的水体,陆地淡水最多的是__冰川水__。 2.水的循环: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__ 三态变化__,水循环的外因是地球的引力和__太 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如果某地区的__水循环十分活跃__,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4.水与生命: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__水__,水是生命的摇篮。水母的含水量高达__98%__左右。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__2.5__升水。 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第1题图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海水 B.陆地淡水目前人类都可以大量使用 C.冰川水属于海水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A) A.海水B.河水 C.湖水D.地下水 3.占地球上水储量的比例极少,但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却很大的水体种类是(D) A.海洋水B.冰川水 C.湖泊水D.大气水 4.下列水循环过程中,物态变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是(D) A.海洋上的降水 B.陆地上下雪 C.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江河 D.植物的蒸腾作用 5.下列四个地区中,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B)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6.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C)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7.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高的是(B) A.人体B.水母 C.黄瓜D.水稻 8.动植物为了适应不同水环境,都有特殊结构和本领,下列不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引起的是(D) A.白杨树冬天要落叶 B.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 C.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 D.芭蕉的叶片很大 9.如图所示为水循环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表示的环节: 第9题图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因为有了水,一切才显得生机勃发。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所以没有产生节水意识,也没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从而导致浪费水资源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事实上,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上千万人饮水困难。可在我们身边却存在着水资源污染、浪费的现象。如:河流里漂浮的垃圾、教学楼和家里未关紧的水龙头......其实我们能做的很简单,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中,轻轻的把水龙头关上。这不经意的一点点水,却是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一日无水,人则虚;一年无水,国则损;百年无水,则何如? 有水当思无水之苦,如若不然,那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为了保护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树立良好的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在此,我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一. 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树立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 二、尽量缩短用水时间,随手关闭水龙头,杜绝细水长流的现象 发生。

三、衣物要集中洗涤;小件、少量的衣物提倡手洗;洗涤剂要适量投放,过量投放将造成水的大量浪费。 四、提倡一水多用,分质使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将水耗降至最低。 五、对发生在身边的用水浪费现象,要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共同保护、利用好水资源。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节约用水行动。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美好的明天,请大家和我一起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珍惜每一滴水。争做节水小卫士,为构建节水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宣誓人:任书庆 2020年3月23日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汇编(16个专题)

专题目录专题1:化学与生活.doc 专题2:元素周期律.doc 专题3:元素化合物.doc 专题4: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doc 专题6:反应热和电化学.doc 专题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专题8: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 专题9: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 专题11:电解质溶液.doc 专题1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专题1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专题1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oc 专题15:化学实验.doc 专题16:化学用语、化学计量.doc

一、化学与生活 (2015北京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2015福建6)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A.橡皮擦——橡胶工业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D.铅笔漆—涂料工业 (2015海南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2015广东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2015山东7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2015四川1)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2015新课标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

小高考化学知识点重要

化学小高考复习 必修1知识点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金属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可能是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3、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单线桥 双线桥 2 失去2 -1 0 -1 0 0 -1 2 + 22+2 2 + 22+2 得到2 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 NA N 例题P7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 M m 例题P7 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 Vm V 例题P10 标准状况下 ,1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单位: 公式: V nB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1. 计算×v×M 2.称量 3. 溶解 4。转移(洗涤23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5.定容 6。摇匀7 装瓶贴签 物质的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大小 <10-9 10-9 ~10-7 >10-7 胶体的本质特征 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区分溶液与胶体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22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 H243 强碱()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 H243 弱碱()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水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仪器蒸馏烧瓶冷凝器 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溴水4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不用酒精萃取 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铂丝用盐酸洗涤然后在酒精灯燃烧至无色再蘸取待测液 钠焰色:黄色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检验: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42+检验: 加( 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4 +检验:加入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检验:加入出现红色溶液33() 3 3+检验:加入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质子 Z 原子核 原子中子 A 核外电子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一节水溶液第1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

第三单元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1节水溶液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的离子积相关数据的分析,加深对离子积常数的认识 2.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水的电离过程中H+、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O+H2O H3O++OH—,也可以简写为H2O 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 水的电离过程也是一个可逆过程,因此也存在电离常数:K电离=,则 = K 电离cH2O。从实验可知,在25℃时1L纯水中只有H2O电离,而c (H 2O)=55.6mol/L可视为一常数,K电离也为一常数,所以K电离cH2O必然也为常数,用Kw 表示,因此有=K W。K 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在25℃时,水电离的c (H +)= c (OH —)= mol/L ,所以K W ==。 3.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K 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在室温下,可忽略温度的影响,K W 为 ,即K W ==。 『特别提醒』(1)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H +和OH —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 而已; (2)K W 只与温度有关。 (3)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碱的稀溶液,且由水电离的, 此时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在实际运算时,通常忽略算碱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 +, 碱溶液中忽略水电离产生的OH — 。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样吗? 视频赏析:“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教学实录] 学生通过观看两个实验视频,比较了相同浓度的五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大小,通过一个灯泡的不同亮度,或通过几个灯泡的不同亮度,均能够观察出导电能力的大小,较为直观。教师及时点拨学生: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力强弱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及所带的电荷有关,主要先比较离子的浓度大小。继而提出“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内容。 二、研读教材,突出重点 要求:仔细阅读教材第74~75页,然后交流下列问题。 1.复习概念: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2.判断下列物质:(填写序号)

关于节约用水的资料

关于节约用水的资料 (一): 节约用水的方法: 洗澡节水 用喷头洗淋浴:(1)学会调节冷热水比例。(2)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着。(3)尽可能先从头到脚淋湿一下,就全身涂肥皂搓洗,最后一次冲洗干净。不要单独洗头、洗上身、洗下身和脚。(4)洗澡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悠然自得,或边聊边洗。更不要在浴室里和好朋友大打水仗。要记住:时间就是水!(5)不要利用洗澡的机会“顺便”洗衣服、鞋子。在澡盆洗澡,要注意:放水不要满,1/3-盆足够用了。 厕所节水 (1)你如果觉得厕所的水箱过大,能够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但须注意,砖头或可乐瓶放得不要妨碍水箱部件的运动。(2)水箱漏水总是最多,进水止水橡皮不严,灌水不止,水满以后就从溢流孔流走;出水口止水橡皮不严,就不停流走水,进水管不停地进水。(3)用收集的家庭废水冲厕所,能够一水多用,节约清水。(4)垃圾不论大小、粗细,都应从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从厕所用水来冲。 解决马桶漏水小窍门 过去我家厕所的水桶常常漏水。我想了个简单又易行的办法,用了快一年了已基本上解决了漏水问题。水箱漏水的主要原因是把手连接皮碗用的铜丝经常卡住,使皮碗掉不下去,皮碗下不去就不能完全堵死漏水也,而导致漏水。可用塑料带搓成塑料细绳,把塑料绳穿过皮碗上的铁环,双起两头连在把手摇臂上即可。塑料绳既结实又不怕水泡,半年换一次。水箱漏水的用

户不妨一试。 洗衣机怎样节约用水 洗衣机洗衣物,既省力又方便,但也有不足,就是用水要比用手工洗多五分之三。怎样尽量节约用水量呢?您不妨坚持三件以上的衣物用洗衣机洗,小的一二件的坚持手工洗,个性是要坚持先甩净泡沫后漂洗,这样漂洗两遍衣物也就干净了。这样做的结果,可节约用水三之一多。 一水多用 (1)洗脸水用后能够洗脚,然后冲厕所。(2)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能够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3)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4)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洗餐具节水家里洗餐具,最好先用纸把餐具上的油污擦去,再用热水洗一遍,最后才用较多的温水或冷水冲洗干净。 玩具是儿童的亲密伙伴。但是有的玩具(如喷水枪)需耗费水量,就不值得推荐,个性在水资源稀缺的地方,更不宜使用了。还有一些顽皮的青少年,在自来水的龙头下边互相用水大打水仗,水花四溅,十分开心,不知不觉之间,干净的地面弄湿了,过往的行人被吓得躲躲闪闪,超多的水也浪费了。多不好! 北方的冬季,水管容易冻裂,造成严重漏水,应个性注意预防和检查。比如,(1)雨季洪水冲刷掉的覆盖沙土,冬季之前要补填上,以防土层过浅冻害水管。(2)屋外的水龙头和水管要安装防冻设备(防冻栓、防冻木箱等)。(3)屋内有结冰的地方,也应当裹破麻袋片、缠绕草绳。(4)有水管的屋子要糊好门缝、窗户缝,注意屋内保温。(5)一旦水管冻结了,不要用火烤或开水烫(那样会使水管、水龙头因突然膨胀受到损害),应当用热毛巾裹住水龙头帮忙化冻。 (二): 节约用水的口号:

2021高考化学专题训练 (1)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有答案和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1L恒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 2(g)+3H2(g)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N2)∶c(H2)∶c(NH3)=1∶3∶2 B.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生成 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v正(N2)=2v逆(NH3) 2.可逆反应N 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 3.(2019·内江模拟)一定条件下,将TiO 2和焦炭放入真空密闭容器中,反应TiO2(s)+C(s)Ti(s)+C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减小B.TiO2的质量不变 C.CO2的浓度不变D.Ti的质量增加 4.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 2(g)2Cl2(g)+2H2O(g)ΔH=-115.6kJ·mol-1。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B.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C.断开4mol H—Cl键的同时生成4mol H—O键 D.n(HCl)∶n(O2)∶n(Cl2)∶n(H2O)=4∶1∶2∶2 5.一定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CaSO 4(s)和1mol CO,CaSO4(s)+CO(g)CaO(s)+SO2(g)+CO2(g),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CO2)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D.n(CO)+n(CO2)=1mol 6.(2019·郑州质检)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g)N2O4(g),当下列所给有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c(N2O4) c2(NO2)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习题(附答案)

化学实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白磷贮存在水中,切割时在水下进行 B.制取硝基苯时,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混合液中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稀小苏打溶液 D.不能使用裂化汽油从溴水中萃取溴 2.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②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⑤⑥B.③⑤ 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各实验现象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苯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B.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再加硝酸钠或硫酸铁后,铜粉溶解 C.葡萄糖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 D.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足量硝酸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 4.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g食盐 B.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所需的220mL、0.1mol/L的NaOH溶液 C.用量筒量取12.12mL的盐酸 D.用0.12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21.40mL 5.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相当一段时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6.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液里含有游离氯。Cl2可氧化Na2SO3,要除去游离氯并中和其酸性,正确的方法是 A.先加适量的Na2SO3溶液,再加适量Na2CO3溶液 B.先加适量的Na2CO3溶液,再加适量Na2SO3溶液

第三章 第一节水溶液 第一课时水的电离

第三章第一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编辑:郑余审核:马晓娟靳世鹏 【探究点一】水的电离 一、水的电离和KW 1、水经过多次纯化处理后还能导电的原因? 2、书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根据所学书写出水电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水的离子积 水的离子积:KW= 【思考】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中,为何将水的浓度不见了? 【影响离子积的因素】 室温(25C)下水的离子积是多少?[H+]和[OH-]各是多少? 升温后,离子积是否变化?[H+]和[OH-]怎么变? 向水中加酸或碱后,温度不变离子积怎么变?水电离出的[H+]和[OH-]怎么变? 【注】(1)一定温度时,KW是个常数,K W只与有关,越高KW越。 25℃时,KW= ,100℃时,KW=10-12 mol2L-2。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任何水溶液中,由水所电离而生成的C(H+ ) C(OH-)。 【思考】在25℃时,稀酸、碱或盐溶液中,KW是否还等于1.0×10-14mol2L-2? 【讨论】改变下列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否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 ①升高温度②加入NaCl ③加入NaOH ④加入HCl 【探究点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阅读P74<交流研讨>回答 1、四种溶液的浓度有何特点? 2、根据灯泡的亮度不同可知四种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溶液导电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3、电解质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4、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哪些? 2.溶剂化作用 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吸引的作用。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实际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态存在。 【探究三】溶液的酸碱性与PH 一、溶液酸碱性 1、所有的水溶液中都含H+和OH-?么? 2、H+和OH-?的浓度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何关系?

节约用水作文1

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 在生活中,水非常平凡,也没有特别之处。但在断水的地方,每一滴水都很珍贵,他们不费水会浪费每一滴水,因为水是他们的生命源泉。比如,我们生活中,就有些人会想方设法的浪。 那是在放暑假的时候,天气很热,我在小区里玩耍,路过水池旁,看见几个二年级的小同学在打水仗,好像很开心,他们的衣服都湿透了,看样子他们都很凉爽,我也想和他们一起玩,凉爽一下,我刚走了一步,就站立不动,我想:“难道水不花钱吗?水是无限的吗?”我非常不明白。这个问题催动我回到家中阅读资料。原来,水也是有限,是使用矿物组成的。“我知道了”世界上的矿物越来越少,水也越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我们把镜头转向了断水的灾区,每家每户都放了几个大缸在外面,等待雨的到来。那里的人们吃雨水,用雨水,脸也是好几天才洗,从来不洗澡,每当下倾盆大雨时,他们都很开心。 如果我们少浪费几盆水,就等于他们的一个星期的水。让我们节约水吧。也让断水的灾区有足够的水喝,让大家都快乐幸福生活。 “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水会越来越少,请大家节约每一滴水,让断水的地区,多一些水,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句格言给我的启示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会让我们找到生活的足迹,而我在做阅读的时间中,也找到了让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启示。 有一个星期天我做完了作业,正专心致志的做一本阅读书,一切都很顺利,但始终有一道题我找不出答案,我反反复复的把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了无音讯。妈妈看到了,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听了妈妈亲切的话语,又仔细的找了一遍,最后我终于找到了,我明白了,还是得用心才能找到生活中的奥妙。 还有一次,我在家中做作业,我在读一篇作文,老师要求我们写出它的主要内容,这可把我难住了,我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写,但还是没有写出来。我的勇气已经完全没有了,我又想起妈妈说的那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概括了主要内容。 妈妈给我的那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了,它就像载着我向未来成功小岛驶去的成功小船,它已成为我成长的足迹。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各专题合集及答案解析

课时达标作业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基础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 B.1 mol氧的质量为16 g C.0.5 mol He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 D.2 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分子 解析: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可以计量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这里的“粒子”并不一定是分子,A项错误;使用“mol”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明确,且粒子种类要用适当的符号或化学式表示,“1 mol氧”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2 H只表示2个氢原子,D项错误。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1 mol水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 D.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 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 -a) g·mol-1 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不正确;N A是0.0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B不正确;(b-a)g是一个氧原子的质量,D不正确。 答案:C 3.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的监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 B.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2:3 C.16 g臭氧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 D.1.00 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18×6.02×1023 解析: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mol,A错误;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3:2,B项错误;1.00 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24×6.02×1023,D错误。 答案:C 4.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 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 g H2S;④0.2 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

2020高考 7-化学小专题(新) 附答案解析

名师导学·高考二轮总复习·化学专题小综合(一) (基本概念)【p167】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 Cl~35.5Fe~56Cu~64As~75Se~7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诗句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诗句的解释正确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石灰、玻璃、生石灰、漂白粉都是混合物 B.高分子材料可能导电,如聚乙炔 C.钢化玻璃、有机玻璃、防弹玻璃均属于硅酸盐材料 D.人造刚玉的主要成分是MgO,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F4的电子式: B.丙烯酸的结构简式:CH3CH=CHCOOH C.全降解塑料()可由单体环氧丙烷()和CO2缩聚制得 D.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14 g含氧质量分数为a的乙烯、乙醛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为18(1-a)g 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乙醇完全氧化生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C1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氯的微粒总数为0.2N A C.65 g Zn与足量浓硫酸充分反应得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N A D.1 L 0.1 mol/L K2Cr2O7溶液中含铬的离子总数为0.2N A 5.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2+、Cl-和SO2-4等杂质,提纯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新课标)高中化学 第3章 第1节 水溶液 精品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四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1节 水溶液 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课前学案导学】 ■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导航 1.理解水的电离过程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并能应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的[H +]和[OH — ]的关系。 3.知道pH 的定义,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4.能够进行有关pH 的简单计算。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________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电离常数:K 电离=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离子积_________增大,在室温下,K W =cH cOH +-?=__________。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__________的过程,温度升高会使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选填“左”“右”“不”) (2)浓度:加酸,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右”“不”);加碱,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__移动(选填“左”“右”“不”)。 可见,加酸、加碱都会________(选填“促进”“抑制”“不影响”)水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_____。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与c (H +)和c (OH — )的关系 酸性溶液:c (H +)_______c (OH — ); 中性溶液:c (H +)________c (OH — ); 碱性溶液:c (H +)________c (OH — )。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1)溶液的pH 的定义 pH = ________ 如:0.01mol/L 的盐酸的pH=_______;c (H + )=10 1.010 -?mol/L 的NaOH 溶液,pH=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