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1.1城市发展外部环境

1.1.1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提出

国家“十一五”西部大开发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该地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2009年6月正式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1)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定位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规划提出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

天水市作为该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天水麦积山被列为西部跨区域重点旅游区—丝绸之路旅游区。这将为天水打造经济区西端新的增长极,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09年11月天水市进一步编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两年起好步,5年大发展,10年新跨越。努力达到六新目标:基础设施有新突破、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20年前,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特色鲜明的经济文化大市,成为经济区西端重要的增长极。

1.1.2甘肃省城镇化格局

甘肃省“十一五”规划把天水纳入“一肩挑两头”、“一带促两翼”的重点区域,加快推动天水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开发步伐。

甘肃省《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把天水作为节点城市,并将天水列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此外,甘肃省也出台了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有利于天水整合制造业资源,大力发展成套产品和零部件加工业,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

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正在形成。

1.1.3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

随着天水民航的开通和宝(鸡)天(水)高速公路、天(水)定(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天(水)平(凉)铁路和大唐甘谷电厂扩能改造、国电天水电厂等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1.4未来5-10年将是天水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

未来5-10年是天水市实现“5年大发展,10年新跨越”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是整合城市外部资源优化城市内部结构的关键转型时期,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基础上天水市进一步提出“1135”发展定位,强力推进五大战略。

与此同时,天水还面临一些良好的机遇:一是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为天水提供了更直接、更现实的发展机遇。二是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三是资源、能源短缺促使国内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梯度转移加快,部分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天水将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大有可为。同时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劳动力将保持旺盛需求,为天水发展劳务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

1.2城市发展基础

1.2.1社会经济运行状况与主要矛盾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邻陕西宝鸡,北、西、南分别与平凉市、定西市和陇南市接壤,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国历史

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现辖两区(秦州、麦积)五县(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4.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有2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5%。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35.8亿元、73.3亿元和87.1亿元,同比增长8%、11.7%和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86亿元,增长40.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9亿元,增长15.9%。大口径财政收入22.76亿元,同比增长2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分别增长9.7%和8.3%。

改革开放30年来,天水市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当前,全市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现状和趋势是: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大仍然是最基本的市情;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但交通瓶颈制约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工业虽具有一定的基础,国企改革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领域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关联程度低,带动力不强,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但农业基础条件差,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任务艰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受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开发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发展同市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亟待提高;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但与建设特色文化经济大市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1.2.2城市建设现状2009年天水市建成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0.3万人。

2004-2009年天水市规划建成区人口统计表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天水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2009年4月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复通过。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天水城市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宜居城市,以制造业、旅游产业及物流业为发展重点的陇东南地区中心城

市。

市域总人口规划近期(2010年)控制在360万人;远期(2020年)控制在380万人。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0%,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40%。规划市区近期(2010年)总人口为60万人(用地规模55平方公里左右);远期(2020年)为80万人(用地规模75-80平方公里)。

1.3规划总则

1.3.1规划目的与期限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建设陇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加强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指导与统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的要求,以区域协调、社会和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结合天水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对城市近期发展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

本规划的规划区与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一致。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15年。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1.3.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建设部令第146号)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5)《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上海同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6)《天水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 天水市己编制的各专项规划和有关部门的规划设想

(8) 国家、甘肃省、天水市的相关法规、标准等。

(9)《天水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

(10)《天水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11)《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09-2015)

1.3.3规划原则

(一)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四)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建设目标与建设策略

2.1 建设目标

2.1.1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围绕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加工、宜居城市环境、旅游功能建设,实现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益、社会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提高,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协调区域发展关系,初步形成陇东南商贸、物流、服务中心。2.2.2城市建设目标

全面深化区域合作和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天水作为陇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地位和综合职能,把天水建设成为以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及物流业为发展重点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具有陇上江南特色的宜居城市。

按照“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连城”的空间结构模式,加快城市空间的拓展,拉开城市框架,调整城市布局,优化功能分区,完善城市路网,改善和提升配套设施,推进古城保护和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开发,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形成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实现三城联创。

以秦州、麦积两区中心城区为依托,按照东西延伸、南北拓展、两区相向、新区开发、组团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要素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拓展城市空间,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把天水建成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2.2.3人口与用地规模

天水市近期城市人口预测结果汇总表

综合几种预测方法,确定2015年天水建成区规划人口规模为68.1万人,用地规模为60平方公里左右。

2.2.4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010—2015年是天水市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天水与关中城市形成产业对接、文化融合、资源共享、机遇共抓、项目共建、错位发展的一体化格局。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500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6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三产结构比重达到16:40:44。

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5%左右,初步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全市GDP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000元以上。

表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

表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二)

2.2 建设策略

2.2.1深化区域合作,提升作为陇东南中心城市的辐射力

主动参与和融入天水——关中经济区合作框架,在交通、旅游、物流、产业互补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

积极推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区域性交通网络的建设,贯通与宝鸡、西安、汉中、兰州等相邻城市的交通设施衔接,强化陇东南地区区域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的地位。

开展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区域性合作。

推进开展产业方面的区域合作。拓展与西安、兰州两地在科技研发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关中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发展的合作,打造整体的区域发展关系,促进城市功能的互补和融合。依托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加强在制造业、物流业领域合作,拓展城市经济发展腹地。

2.2.2优化城镇体系格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以天水中心城区和县城为建设重点,提升城市的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调整城乡就业结构,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界限,按市场经济法则,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把致富农民与转移农民、转化农民、减少农民有机结合起来。以“三化”带“三农”: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要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人口的转化实现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

2.2.2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约发展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引导产业集中布局,协调城市用地与各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局,突出重点,集中建设。完善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清理整合零散工业用地;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建设控制标准,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2.2.3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大十字状的市域交通系统,以公路、铁路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和运输服务。加快建设市域重大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重点解决水资源缺乏和城市建设扩张的矛盾,注重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2.2.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坚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2.5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塑造文化名城城市形象

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并重的原则,加强历史街区的保护,加快滨河地区和中心区建设,树立整体的城市空间形象。梳理城市交通系统,进行重点、引导性项目建设,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整合城市土地资源,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

2.3 近期建设重点

2.3.1完善两山两河两城两片

两山:南北两山综合开发建设。南山坡强化景区绿化建设和城市开发相结合,北山坡以泰山庙、玉泉观、始祖庙为节点,形成历史文化景观走廊。

两河:加强藉河和渭河沿岸景观整治,提升天水市整体生态景观品质,切实营建国家园林城市和陇南宜居城市。

两城:强化伏羲城和西关城历史街区的保护,本着全面保护、积极保护、整体保护的历史街区总体保护原则,切实加强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保护,突出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历史文化风貌特色。

两片:近期重点推进东部麦积新城片区(马跑片区)和西部北山片区的规划建设,开拓城市新的发展空间。

2.3.2协调古城保护、旧城更新、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关系

天水市同时面临历史城区保护、旧城更新、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开发,近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处理拓展解决上述关系。旧城区的更新以沿藉河和渭河两岸整体风貌整治为主,城中村改造以麦积区26个城中村和秦州区12个城中村的改造为主。

2.3.3强化重点发展地区的整体控制

机场地区和三阳川地区是天水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天水城区内城市发展空间受机场限制较为严重,近期规划期内应尽快确认新机场选址和机场搬迁工作,为天水下一步城市空间拓展留出足够空间。同时,三阳川地区作为天水的战略发展空间,近期内应对三阳川地区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进行总体控制,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3区域协调与城镇体系建设

3.1区域协调重点

积极融入天水-关中经济区

规划积极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条件,以融合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区域建设重点。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规划通过调整城乡空间结构、引导城乡建设发展空间、统筹区域基础设施、控制保护生态环境与各类资源等,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的城市发展战略。

合理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完善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密切城乡人民横向纵向的各种联系;市域范围内统筹安排重要的电厂、变电站、高压走廊、大型水厂、污水厂、能源管道、垃圾填埋场等区域性市政设施和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强调城乡统筹,实施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

充分发挥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组织方面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天水市在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应注意工业对农业的支撑和带动,培育促进农业产业化。

3.2市域城镇体系

3.2.1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水资源紧缺

天水市水资源总量29.95亿立方米,其中入境水资源11.53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17.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861立方米每年,仅为甘肃省平均水平的58%,全国水平的38%。降水量和水资源分布不均匀,65%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以西秦岭为界,南部为富水区,北部为贫水区,境内干支流基本无调蓄能力,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小,调节能力差,地表水含砂量大,不利于开采。由于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地形复杂,水资源利用困难,导致水资源短缺。天水地区是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区,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镇地域分布差异大

由于受到山地、河流等自然因素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因素影响,天水市市域内城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空间组团分布和网络空间轴向分布特征。

渭水谷地组团:此组团位于由渭河下游冲积而成的川地,以甘谷县城关镇和武山县城关镇为核心,包括关子、盘安、洛门、四门、滩歌等城镇,城镇密度大,空间网络完善。

城区组团:此组团位于由藉河冲积而成的川地,以天水市区为核心,包括秦州和麦积两区内其他城镇。

交通干线轴:陇海铁路、国道310、国道316穿越全境,沿线地区集中了天水市主要城镇,城镇数量占全市城镇总数的60%以上。以甘谷县和秦州区为核心节点,沿交通干支线延伸的中心放射型城镇体系网络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河流轴线:天水市境内水网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其中黄河流域属渭河支流,长江流域属嘉陵江水系。境内渭河及支流榜沙河、大南河、藉河、葫芦河、散渡河、牛头河等大小河流共计260多条。河谷地带为城市发展的集中地带。

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经济实力较低,天水市的集聚和扩散能力有限,加之受到周围大城市(兰州和西安)辐射范围的挤压,天水市市场腹地相对狭小。总体而言,天水目前尚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和辐射能力,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较弱。在我国200个城市中,天水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为193位,城市营销竞争力指数排名为119位,城市综合知名度排名为93位。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按省排名的分析中,甘肃省处于前200名的城市有兰州、金昌、嘉峪关、白银、天水五个城市,天水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在省内第5位。(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2)》)。2004年天水市域内共有建制镇46个,城镇密度32.13座/万km2,但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天水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化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镇职能充分发挥。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天水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故里。天水有据可考的历史启于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绵延至今。伏羲文化、石窟文化以及传统民居文化是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突出表现,同时历朝历代的历史遗迹、传说典故散落在城市之中。

l994年1月,天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共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大地湾文化遗址、秦安兴国寺、大像山—水帘洞石窟、胡氏民居(南北宅子)、玉泉观、后街(西关)清真寺、秦安文庙大成殿、武山木梯寺石窟、麦积区仙人崖石窟、清水鲁恭姬造像碑等13处,省级文物33处。此外还有文物保护点1300多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我国第一批44个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3.2.2城镇体系结构与职能

天水市近期城镇体系的发展目标是:逐步完善“大十字”城镇体系格局,形成以天水市区为中心,武山、甘谷、秦安为重点发展县城,兼顾张家川和清水的城镇体系格局。在重点城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吸引、扩散天水城区的部分服务职能,促进小城镇在区域内的合理布局与发展。

(1)城镇结构体系

城市等级结构:构建由核心城市、重点县城、一般县城、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

核心城市(天水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特色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

重点县城:包括秦安、甘谷、武山三县。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提高经济发展集约化水平,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小城市。

一般县城:包括清水、张家川两县。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重点镇:对靠近中心城市和铁路、高速公路沿线,以及现有经济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23个镇重点培育发展。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农村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

一般镇:除重点镇外的其他建制镇,重点提升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能力。

主要城市群落:近期重点发展渭河流域城市组团,以甘谷县城关镇和武山县城关镇为核心,包括关子、盘安、洛门、四门、滩歌等城镇。包括天水市区,以及城市西部和北部的秦安、甘谷、武山三县,是天水经济实力最强、人口最为密集的核心地区,也是市域交通的核心。集中了全市重要的工业部门和历史地区,也是天水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整个是天水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带,中小城镇发达,其中磐安、十里铺、城关、新兴、渭阳、云峰等小城镇规模实力相对较

强。地区人口众多,民众市场意识浓厚,为进行市场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人均耕地不足且效益地下,为城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地区经济发展依托于市域城镇发展的东西主轴和南北次轴。秦安、甘谷、武山县城为支撑该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城镇。适时开发新兴、六峰、关子、磐安、洛门、四门、滩歌等城镇使沿东西主轴各中小城镇成为对核心城镇城市功能的有力补充。

3.3市域产业布局

3.3.1现状基础与外部发展条件

土地资源紧张

天水工业用地空间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现有六个工业园合计为7.87km2,规模相对偏小。土地资源紧张是天水面临的长期矛盾,应注意整合现有工业开发区,做精做强工业园区,充分发挥集约效应,避免工业用地的无序扩散与铺张浪费。

水资源稀缺

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是影响天水市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选择受水资源制约较为严重,应注重耗水量低的产业选择,并注重从水资源方面考虑整体产业布局。

生态系统脆弱

天水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产业布局上应充分注意对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污染的企业,应远离生态敏感区,并对三废排进行充分的处理与过滤。

地形条件复杂

天水市中心城区“两山夹一川”的地形条件易发生空气淤积、环境污染,因此在产业种类选择上需要特别慎重。对于废气排放超标,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企业,应当严格限制发展,却需发展的应尽量布局在中心城区以外的通风顺畅、生态敏感度低的地区。

3.3.2产业布局总体思路

天水市产业发展除传统产业外更应注重发挥历史资源优势和独特气候条件,

发展旅游产业和蔬果及其延伸产业。根据天水市的产业现状及资源禀赋,特别是天水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等特点,并充分考虑天水地形地势、水资源不足等限制因素,对产业发展的种类进行合理选择,对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天水市的产业发展应注重资源的集聚效应,建设集中的产业园区,市域产业布局规划结构是突出重点、点轴结合的综合布局结构。

沿着市域范围内的“十字形”交通走廊,形成两条产业轴带。以陇海铁路、宝天、天定高速公路沿线麦积—秦州—甘谷—武山为一轴,建成陇东南发达的城市连绵带和以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建筑建材为主的经济带。以天平铁路沿线张家川—清水—麦积—秦州—成县—武都为一轴,建成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型建材、医药食品、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带。

天水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特色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

秦安:重点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和商贸旅游业,建成全省桃果产业重点城市。

甘谷:重点发展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业、商贸旅游,建成蔬菜、建材、轻工生产基地。

武山:重点发展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商贸旅游业,以及武山钼矿的开发,建成蔬菜、建材、矿产资源加工基地。

清水:重点发展林果、畜禽养殖、乳制品加工、旅游业。

张家川:重点发展畜禽养殖、牧草种植和清真食品、旅游业。

3.4区域交通建设

以公路为重点,建设布局合理、通畅快捷、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国家级交通运输辅枢纽。

3.3.1对外交通发展策略

构筑由高速公路、铁路组成的双“十”字型交通主骨架,使天水成为陇东南区域综合运输交通枢纽。

实现以秦州——麦积两区为中心、五县县城为次中心的交通枢纽体系,使不同等级的城镇成为交通运输网络节点,引导城镇沿交通轴发展,从而推动和促进天水城镇体系的整体发展。

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实现区域内县(市、区)高速公路、铁路联系网络,形成天水区域内1小时交通圈。

建成与“一心三轴两片区”的城镇空间格局相协调的路网结构,形成以公路为脉络、铁路为骨架,航空为辅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

多阶段分层次建设:起步发展阶段(2009-2010年):横贯全市东西的连霍主干线基本实现高速贯通,启动建设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天水—平凉高速公路庄浪—张家川—天水(社棠)连接线工程,天水—平凉、徽县(大石碑)—天水高速公路、武山(洛门)—礼县二级公路,天水—陇南铁路、迁建军民合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年):纵贯全市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铁路建成使用,骨架路网体系形成,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完成迁建,天水成为陇东南交通枢纽。

3.3.2对外交通设施

铁路:

积极开展宝鸡—天水—兰州客运专线前期工作,规划近期(2015)内建成天水—平凉铁路、天水—武都铁路、天水—阳平关铁路,天水铁路中心枢纽项目,形成东西向以鸡—天水—兰州客运专线、陇海线为干线,南北以天水—平凉、天水—武都铁路为干线的十字型铁路交通骨架系统。远期(2020)实现关中—天水城际铁路天水段、麦积社棠—秦州暖和湾地铁项目。

公路:

加快完成天水—定西高速、宝天高速天水过境段建设,尽早打通天水市东西向的快速通道,积极开展天水—平凉、十堰(徽县大石碑)—天水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天水—平凉高速公路庄浪—张家川—天水(社棠)连接线工程,争取按计划实现十字型高速公路交通骨架,完善快速交通网。规划近期(2015)内重点实施2条高速公路联络线,加强十字型交通骨架之间的联系,此外实施14条二级公路建设,徐家店—合作、甘谷姚庄—武山杨家岘战备公路改建、甘

谷—秦安—张家川—清水—麦积—中滩二级环道建设;县乡公路升等改造、通达通畅工程、旅游公路升等改造等公路建设工程。

航空

规划近期内(2015)积极开展天水机场迁建项目,按4C类支线机场标准,规划建设天水新机场。

3.3.3 内外交通衔接

适应天水的城市功能,满足对内对外交通联系的要求,实现城区道路网与公路、铁路等对外交通设施之间的无缝对接。

提高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实现内外交通设施之间的接驳与转换,形成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零换乘,巩固天水市的陇东南区域中心枢纽地位。

站场建设

规划近期(2015)内重点实施1个中心客运站,1个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中心,2个一级客运站( 包括一个枢纽站),2个二级客运站,3个物流中心, 5个客货集散中心,以及3个货运站的项目建设。远期(2020)实施5个二级快客客运站。

3.5生态保护规划

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推进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近期通过逐步调整工业布局来实施对工业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和处理;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发展和限期淘汰水资源消耗高、物料流失与污染严重的产业、产品,努力消除结构性污染;提高工业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和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节约用水技术,建立节能节水的清洁生产模式。加快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水的防治工作,将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单位产出的能耗控制在国家下达标准以内。加大耕地保护力度,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坚持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力争将天水市建设成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3.5.1发展目标

近期建设期限内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使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水环境保护,近期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0%。

大气环境保护,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Ⅱ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

声环境保护,噪音达标区覆盖达到50%,城市区域环境噪音不超过56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不超过70分贝。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达到90%,无危险废物排放。

近期规划完成2500—3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建设和渭河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快秦州区、麦积区选矿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包括场区建设,设备投资,复土复耕、恢复植被。

至2015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积104万亩,总计达到7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

3.5.2生态保护策略

严格控制南北两山的建设,加强两山坡地的生态绿化建设;加强渭河、藉河两岸生态环境修复。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加强环保立法和投资比例。注重产业选择,严格控制污染严重企业。加大污染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服务功能,防止二次污染。

3.5.3重点建设项目

近期以市区南北两山和市域内的生态林业建设等十一项主要项目为主,全面保护和恢复天水市域整体生态环境品质。

建立藉河源头水源涵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在秦州区的关子、藉口、杨家寺,甘谷的古坡、武家河等乡镇建立面积为39.52万亩的水源涵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建立关山水源涵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在张家川的恭门、平安、闫家、马鹿,清水县的秦亭、山门、白沙等乡镇建立面积为81.2万亩的水源涵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建立水源保护区。在秦州区的太京、藉口、关子,麦积区的甘泉、麦积、党川、利桥,秦安县的中山、王铺,武山县的温泉、四门、杨河,甘谷县的武家河、礼辛、大庄,张家川县的张绵、平安、恭门,清水县的草川、新城、陇东、永清、红堡、贾川等乡镇建立面积为3000—5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为全市人民提供饮水安全保障。

林业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速生丰产林建设速生毛白杨、楸树优系、华北(日本)落叶松50万亩,封山育林80万亩,低产林改造160万亩,建成一个市级林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完善的资源林政、护林防火、林业科技推广培训、病虫鼠兔害防治等体系。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实施退耕地造林20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150万亩(其中宜林荒山荒地95万亩,地边地埂折合面积55万亩)。

南北两山绿化建设:在秦州、麦积两区南北两山完成绿化造林20万亩。

道路绿化工程:全市二区五县完成以铁路、公路、村屯绿化、新农村建设通村道路绿化共计0.8万公里。

景区绿化工程:全市二区五县建设10个大型森林公园,到2020年,完成大地湾绿化、卦台山绿化各40%的建设任务。

林业种苗工程:在天水市中心苗圃建设大型工厂化育苗基地一处,在二区五县各新建标准化苗圃一个,每个苗圃设计面积200—300亩。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及15个国营林场和1个省级森林公园林区道路建设项目。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 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 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

城市与城市化精品练习题

城市与城市化精品练习题 一、选择题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 。下图所示为某地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 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D.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 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据图回答2~3题。 2.关于下列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3.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4~5题。 4.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 A.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B.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C.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D.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5.据图可知,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2014·吉林二模)右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 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7. 该城市 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6-8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6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 8. 甲所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数量变化是 (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二模)右图示意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A.E市 B.F市 C.x市 D.Y市 10.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A. X M B.X F C.X H D.X N (2014·安徽合肥第二次质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11 -12题。 11.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 12.“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 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 C.商业区,方面居民购物 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 (2014·湖南六校4月联考)城市市民出行时间首先受到往返行程目的的影响;其次,途中的驻停,如下车购物等活动也对出行时间有很大的影响。读我国某大城市市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市民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 A.住宅区B.商业区C.旅游区D.工业区 14.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加 B.道路系统落后C.出行距离增加 D.出行方式改变 (2014·山东日照二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5~16 15.该图显示 A.人口密度越大,地租水平越高 B.地租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关于城市合理规划布局的探析

关于城市合理规划布局的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重视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的合理布局的有关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合理布局;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0前言 城市规划建设是指研究城市未来的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这已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建设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们在为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欢心鼓舞之余,也应该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不然,它将有可能给我们的城市留下历史的、永久的遗憾和创伤。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的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城市未来形象,是关系到整个城市是否走在现代发展的前端的重要指标。 1.城市规划的含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2.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2.1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 影响千家万户,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起着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重大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一个城市能否建设的好,管理的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只有这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依据规划科学的、有序的进行。否则,建设的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2 自觉依据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 我国的城市建设近十年来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也出现了一些败笔, 如一些城市或是拆毁了具有历史风貌的区域,或是在风貌保护区新建了一些现代高层建筑。一个城市要发展好、建设好、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所谓规划是“龙头”,就是讲规划要先行。这样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才能避免盲目性, 甚至破坏性。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特色化、历史变化等,努力克服“千城一面”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城市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WorldArchitecture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16-2020年)设计任务书 (初稿) 为保障“十三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各项建设任务的及时有效落实,分阶段推进和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意图,我局决定开展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范围 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烟台市六区范围(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高新区)和栖霞市桃村镇,总面积约3002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6.《山东省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技术规定》 7.《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8.《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

纲要》 9. 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四、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016—2020年)》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充分研究上一版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与效果,在规划编制方法、技术手段及编制内容上有所创新。 3.规划应结合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统筹考虑近期城市发展目标与对策,促进新时期烟台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应以《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基础,确定中心城区近期重点发展地区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同时统筹考虑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使政府公共投资形成合力,确保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政策空间效应的最优。 5. 规划面临烟台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要综合考量烟台在产业转型、公共设施、民生改善、有机更新、城市文化振兴等方面内容,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加强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综合调控,提升城市竞争力。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 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 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 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 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 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 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特别是对现行 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 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 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 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 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 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 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 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2)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先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审查的纲要也是总体规划成果审批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a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 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b 城市中心区规划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纲要的成果要求 a 规划文本:规定性要求

《乐山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简要说明

《乐山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简要说明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为乐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行政辖区,总用地面积1916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限一致,为2017—2020年。 二、近期建设目标、策略与行动 (一)建设目标 遵循“四川旅游首选地、绿色转型示范市、山水园林宜居城和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总体定位,着力跨越赶超、转型升级和格局优化,努力将乐山建设成为“经济活力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特色魅力城市”。 (二)策略与行动 遵循三大策略,实施十大行动: 策略一:培育增长极 1、实施旅游提质行动 进一步提升以乐山大佛、岷江东岸和老城为主的文化休闲度假区,强化核心引领;推动峨眉河风光带、三江沿线、沙湾组团、五通桥组团旅游开发,促进全领域各行业与旅游发展相融合,实现由景区主体型向区域综合型转变。 2、实施新区建设行动 围绕“一城两新区”,疏旧建新、南拓西延,拓展城市框架。重点建设苏稽新区和冠英新区,建设完善乐山高新区、青江新区、沙湾乐水小镇,合理引导各片区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动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3、实施产业整合行动 推动制造业整合提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优化高新区总部基地、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沙湾绿色生态工业园等产业平台;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会展、文化创意两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策略二:打造魅力城 4、实施住房建设行动 建立完善由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商品住房构成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前实施改造“十三五”所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项目,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稳步实施“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改造,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修缮改造房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质量。 5、实施环境保护行动 加大治水、治气、治土力度,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三江多脉四屏多园绿地系统;以竹公溪流域地区、苏稽新区、冠英新区为重点,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6、历史文化保护行动 保护山水城市格局,包括“三江汇聚、溪河纵横”水系格局,高标山、三龟山、城市绿心等山体绿化,以及依山就势、内外双城的城市形态; 保护历史城区,包括嘉州古城空间格局、外部轮廓、街巷结构、古城墙连续分布带,苏稽历史文化街区、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空间格局与传统风貌等。 保护景观廊道,包括世界遗产乐山大佛到峨眉山之间的景观廊道,历史城区老霄顶望大渡河、老霄顶望大佛、大佛望历史城区、沿江涵春门望“卧佛”、肖公嘴望“卧佛”、育贤门望大渡河景观视线等。 7、风貌提升行动 重点打造大佛景区节点、苏稽新区(文体中心)节点、高铁站前节点、高新区商务中心节点、冠英新区节点、乐水小镇节点及产业园区节点等7大节点景观,优化三江六岸景观廊道,重点提升老城区域、大佛景区周边区域、高铁站前区域

论述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城市规划重要性

论述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政府指导调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手段。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保证我国城市发展沿着健康的道路快速推进,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城市政府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城市规划;重要性 abstract: city planning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city, management city construction programme of the foundation, also is the city government guidance control c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s the basic means of. city is the result that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s,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how to ensure that our city development along the road of health to advance quickly, this is a hotspot concerned by the society, also is the city government must earnestly study and answer the major subject. key words: city development; city planning;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从城市化的客观角度分析,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 当前,城市形象成为热门话题,城市发展呈现出由共性突出到突出个性的转变,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我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目录: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2)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2) 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 (3) 2.1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方向性作用 (4) 2.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4) 2.3 城市管理可以运用城市规划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5) 3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和谐发展 (5) 3.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 (5) 3.1.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 (6) 3.1.2 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 段 (6) 3.2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6) 3.2.1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7) 3.2.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辘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 7 3.3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的和谐发展 (7) 3.3.1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的冲击 (8) 3.3.2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8) 4.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姓名:袁丹班级:资源一班学号:20100512118 摘要:城市建设发展,城市规划先行,城市管理是关键。随着城市建设节奏的不断加快,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在不断地修订、充实和调整,城市管理也在不断地革新。本文介绍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的概念,探讨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并从文化、生态以及城市化三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城市发展规模及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1]最终目的是合理的利用该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使城市环境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护.最大限度的体现每一个城市居民的意愿。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与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得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得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得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与 必要得示意性图纸。 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 2、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得地位与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得目标、 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得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 4、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得初步方案; 5、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 6、提出制订与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得意见; 7、专题研究报告: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视情况选定)。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图纸 1、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 重要工矿与风景名胜区等。图纸比例为1/10万—1/50万; 2、城市现状示意图,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各类保护 区以及主要得基础设施。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 3、城市规划示意图,标明城市规划区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 注各类主要建设用、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生态与历史文化保 护区、重要得对外交通设施等。图纸比例为 1/25000—1/50000; 4、规划方案得结构示意图。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得主要任务就是综合研究与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 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得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与规划图纸。文件包括规划文本与附件,规划文本就是对规划得各项目标与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得文件。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1、前言:说明本规划编制得依据; 2、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 3、市(县)域得城镇发展。包括城镇发展战略及总目标,预测城市化水平, 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 环境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得总体布局,有关城镇发展得技术政 策; 4、城市性质,城市规模与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发展方针与战 略,城市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 5、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 (1)确定人均用地与其她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区面积,确 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与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 (2)城市各类用地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及地价等级得划

《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焦作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们原则上同意了《规划》,并指出《规划》紧紧围绕民生发展,突出了将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规划》重点阐述了未来4年内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两项内容。未来4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以及环卫等设施建设方面。公共服务设施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方面。《规划》非常详细地向我们呈现了4年后我市在这些方面将要达到的目标。 全面打造黄金商业圈 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扩大就业为目标,《规划》全面打造黄金商业圈,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依托三维商业广场、百货大楼、新亚商厦、魅力香港城等大型商贸企业,加快贸易大厦的改造升级,加快东方红广场周边改造进程,强化焦作市一级商业主中心的功能;依托金桂苑商业广场和百货大楼焦东超市,优化商业业态,完善该区域的商业中心功能;依托城际城铁建设和火车站南广场扩建,加快大丰商城对外招商、民主路与站前路周边商业地块的开发改造,逐步形成以火车站南广场为中心的新老城区过渡带商贸中心;依托丹尼斯生活广场、摩登市商业步行街、嘉隆国际中心,打造新城区商贸中心;依托山阳商城小商品批发市场、欧凯龙家居批发市场、金土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建材市场等,打造焦作商品批发集散基地;以和平街市场改造为依托,打造以服装、现代百货、体育用品为主的和平街商贸步行街;以万联世纪城为依托,逐步将友谊路打造成为中华名优小吃一条街;以大杨树餐饮娱乐一条街为依托,加快胜利南街棚户区开发改造,打造以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消费为主的餐饮娱乐一条街;以大商集团入驻开发摩登街为依托,打造商业购物、餐饮娱乐一条街;以北太行山沿线改造为依托,打造“农家乐”特色风味街;以原车站街五金交电一条街升级改造为依托,打造经营层次更高、管理更为规范的新五金交电销售一条街。 加快形成城路网框架 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方面,我市将加快形成“七横、八纵、两环”城路网框架,近期主要新建(改造)中南路、长安路、中原路、东海大道、滨河路、南阳路等32条道路,新建桥梁11座。 《规划》称,到2015年,焦作城市公共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00标台。近期在汇亨宾馆附近、中站区怡光路与影视路交叉口附近、中原路与焦辉路交叉口附近、电厂二号院、龙源湖公园、缝山公园附近等设置公交首末站。 我市对外交通规划更是力求便捷,配合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铁路、公路将全力服务焦作经济圈的形成。 在铁路交通方面,近期新建新月铁路二线及货运车站、郑焦城际铁路,搬迁货运北站、拆除老城区相对应的铁路线;扩建焦作火车站,增加焦郑城际铁路站,新建焦作新区火车站,扩建待王火车站。 在公路交通方面,疏通城市过境交通通道,减小过境交通对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建设东海大道、南洋大道、中南路,与影视路形成城市的外环,解决城市过境交通问题。 加强焦博修一体化进程,保证焦作市城区每个方向至少有两条通道与博爱、修武、武陟以及其他县市联系。近期重点打通世纪路与博爱城区道路对接,人民路、解放路、建设路与修武对接,文昌路向南延伸与武陟对接,中原路向南延伸与郑常公路连接。 近期,将恢复中站、马村长途客运站,主要解决中站区、马村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可作为城乡公交首末站,结合待王火车站及周围布置的大型仓储区,在文昌路东待王段建设一个大型货运枢纽站,结合中原路济焦新高速入口规划过境交通停车场。 绿地塑造焦作绿形象 除了对市区河道进行整治及对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建设外,到2015年,我市各类绿地面积达到1250.78公顷,新增绿地670.80公顷,主要新建公园有塔北路与影视路交会处两侧公园,普济路与人民路交会处公园、碧莲湖公园、南水北调两侧公园及山阳故城遗址公园。

无锡城市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无锡城市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十一五”期间,是无锡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奋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加快城市品牌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无锡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关于“十一五”期间无锡要在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十届九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无锡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无锡城市品牌建设的现实基础 城市品牌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的综合象征,城市的环境、资源、历史、文化、经济和人文,构成了城市品牌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城市品牌的价值。当前,我市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加快城市品牌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无锡作为江南历史名城,从商末泰伯到梅里建立句吴国算起,已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顾恺之、李绅、倪云林、徐霞客、顾宪成、徐悲鸿、周培源、钱钟书、陈翰笙、孙冶方、薛暮桥、荣德生、华彦钧(阿炳)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出自无锡;无锡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之乡、泥人之乡、紫砂之乡、书画之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无锡城市品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历史和人文基础。 2、经济发达,工商繁荣 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是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源远流长的工商文化传统,为无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率先发展乡镇工业,成为我国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构筑外资高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构建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工业设计业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据国家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3年末,我国设有城市660个,城市人口近3.38亿,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3%左右。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8年为55%。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近代史之前的中国城市化,因为它对中国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不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不予涉及。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 东南沿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城市工业化特征差距悬殊。比如东南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 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通讯、工厂、商业、交通已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联系。譬如上海外滩一条街的高楼大厦,青岛的洋楼区。而其他不发达地区城市则不具备这些工业化的明显特征。 城市的商业化功能不显著。有一种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 场为中心的,而中国城市是以官府、衙门为中心的,象北京,紫禁城是它的中心。而市场则散布在四周,比如菜市口、花市、瓷器口都在边上而不在中心。这一阶段的城市中心是属于官府,城市的政治、军事的特征和意义更为显著和重要,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形态上商业化的功能不占主导地位。 城市文化畸形发展。由于列强的入侵,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受到了西方 文化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传统习惯、戏剧、本土文化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二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城市空间里共存,相互影响但又并行发展着,实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例如:这一阶段的上海已经与传统的中国城市距离很远,西方的文化随处可见,并且占主流地位,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顽强地在这个城市中生存着。如沪剧、越剧这些地方剧种也拥有大量的观众,这种文化畸形发展的现象令人十分费解,不过,人们认为这个现象与上海日后形成的海派文化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时期大约是1949年~1980年左右,这30年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走得非常艰难,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处在一种“反城市化”的状态。例如:对农村与城市在户口的管理上实行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模式,限制农民向城市的流动,甚至出现过大规模地把城市的人口向农村转移的现象,这些做法在客观上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缓慢,有时甚至是倒退的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发表时间:2019-06-14T16:05:50.7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赵学阳[导读] 确立科学合理的市场行为准则,有助于维护投资市场的秩序,降低投资风险。 烟台毅德国际商贸城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经济发展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基数,按照城市的发展水平来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良好的经济发展会有效的带动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对城市发展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协调,使其城市发展的协同健康性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重要性;影响 一、简述城市规划管理的实际意义 1、规范市场行为准则 确立科学合理的市场行为准则,有助于维护投资市场的秩序,降低投资风险,让投资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投资活动中,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风暴的影响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步深化变革,这不仅给经济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也使其投资行为面临着巨大风险。一旦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或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就会严重影响投资准确性,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而高效落实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建立健全编制体系,提高审批制度的标准化水平,还能约束投资者的实际行为,规范城市市场秩序,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助力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可以全面反映当地政府部门的职能效率和管理水平,而科学合理的规划也有助于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优势。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投资者等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推进统筹规划,平衡权利与义务。另外,规划管理工作也有利于协调城市经济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的迅速进步。 二、城市建设的作用 1、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建设应以规划为主要依据,通过建设,使其对城市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种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形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 2、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负面作用 1)过分的追求现代化将破坏城市古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悠久的城市风貌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但是城市规划一般都追求现代化的建设,对于属于古迹的建筑也不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比如我们嫩江县的老建筑,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在城市规划中,由于要进行土地的商业开发,要发展经济,这些建筑就得不到有效地保护,而进行了拆迁。2)传统城市规划所产生的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力的提升,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外部各种环境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我国各级城市规划管理机制更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体制已相对过于陈旧落后,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进度,严重的制约、阻碍了城市扩展。这种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管理方法体现出过于传统、陈旧,那时的城市规划主要还是以政府为核心,体现出的是政府意志和想法,没有考虑社会各方面因素,造成没有很好的融合,使其城市规划与经济建设形成两条平行线。3)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缺乏相关规范法律约束。目前缺乏有效法律法规,让许多投资者承担着很大程度的意外风险,这种现象就也就造成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也给行政腐败提供了滋生的空间,影响了城市发展的建设。这就造成对城市规划管理投资影响最大的问题,表现出的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就不可能有效约束不法的行为,虽然国家层面上有宏观意见,但在具体城市执行和管理上,没有针对某些规定,整体约束力不够强,后果就导致了城市管理力度较弱。 三、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问题探讨 1、城市规划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足 通过对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现状的分析,明确区域协调性不足,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呈现的主要问题。以我国大中型城市为例,较多的大中型城市在规划与发展期间,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发展,主要集中于东部或南部地区,而西部与北部的发展呈现出相对落后的趋势。由此,突出了在规划与发展期间,东部与西部、东南部与西北部的区域发展协调性有待提高。区域明显的发展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大中型城市结构、城市化总体水平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可见,城市规划发展区域协调性的不足,限制了我国城市的协调性发展。 2、缺少较为合理的规划管理实行方法 城市缺少较为合理的规划管理实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城市规划方案确定以后没有让相关部门进行的审批,根据国家的明确规定可知,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一定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才可进行实施,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在没有得到相关的审批合格文件,就已经开始进行改建、超建这种违规行为,导致整体的城市规划布局遭到破坏;(2)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投入资金短缺;城市在进行规划管理时,对这一部分的使用资金投入较少,基本没有归纳到正常的财务预算中,所以导致规划管理部门出现人员少、素质低、工作质量差的现象,而且很多专业人才在得知这一情况以后也不愿意来到规划管理部门工作,造成管理部门人才短缺;(3)缺少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导致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管理工作的实施质量。 四、如何有效地做好城市规划 1、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最终目的就是为市民服务的,所以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就一定要加强对于人性化的思考,要注重以人为本,国力的提升,目前大中小城市中,高层建筑正在逐渐增加,所以我们就更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关注度,在高层建筑的视角设计或者是布局设计上,都需要合理的统筹规划。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 2.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 A.在城市繁华地段建设多个停车场 B.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C.工厂、商店和办公室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有大量闲置土地,需要人去经营管理 B.城市经济发展不稳定,失业人口增多 C.城市犯罪率高,居住不安全 D.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物流园空间布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影响图示物流园区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通达度 B.土地价格 C.人口密度 D.环境质量 5.图示物流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 A.促进了主城区的空间扩张 B.减少了服务业用地面积 C.带动了园区周边区域开发 D.增加了主城区交通压力 近年来,流动商贩作为非正规经济,其数量在城市内部呈线性增长态势。巨大需求是导致流动商贩的根源,城市用地性质及其代表的城市功能对流动商贩有显著影响, 而宽马路对商贩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解决就业、服务社会和城市监管三者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面积470.8平方千米,2013年常住人口384.1万。下图为在朝阳区498个社区中,流动商贩自发形成的早市、午市和晚市聚集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 ( ) A.居民住宅B.工业C.娱乐康体D.外事 7.本着政府引导,兼顾就近消费、商贩效益与城市监管,下列地区中适宜设置固定型摊贩区的是 ( ) A.党政机关附近B.城市干道两侧C.公园绿地内外D.学校医院附近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