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篇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阅读“驳论文”,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批驳。

其次,弄清反驳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把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力量和说服力。

A、反驳论点:即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是荒谬的、虚伪的,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又分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直接反驳即直接指出对方的荒谬。这种方法有的是引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有的是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解剖和分析。

间接反驳又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一些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敌论点露出马脚,以此驳倒对方,即归缪法。另一种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那么相反也就证实了对方的论点

是错误的,即反证法。

B、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错误,以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到了论据,就使论点站不住脚。

C、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在议论中,虽然有立论、驳论两种议论方式,但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因为破的目的也是为了立,所以在运用时,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替使用的。

辩论赛中反驳和驳论的技巧

辩论赛中反驳和驳论的技巧 辩论赛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 赛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辩论赛中反驳和驳论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反驳和驳论的技巧一:攻击对方最主要、最有力的论点攻击主要论点就是最直接、效果最大的攻击方式。 不过,当对方主要论点大部完整时,若坚持打主攻点,可能会徒劳无功,此时,就要做一下调整,先挪出一部份时间攻次要论点,使对方慌乱时,再攻主要论点,使对方慌乱无法应付全面,达到我们驳论目标。 反驳和驳论的技巧二:攻击对方次要论点 攻击对方次要论点可能无法有效的一举击倒,但可收到削弱其气势之目的,当敌主论点坚强时,才建议使用这方式,先攻次要论点,迫使对方进行维护,此时对方主论点可能有机会产生了漏洞,等对手慌了即打他的主论点。 攻击对方的次要论点,在实际上比较容易,至少可达到以下目的:

打击对方士气,增加我方士气 造成我方攻击力极旺的形象,使对手产生心理压力维护本身论点而无暇采用攻击手段,就便是“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御”的意思了呦。 发挥干扰作用,使对方暴露主论点之缺点。 虽然攻击对方次要论点具有很多用途,但还是无法瓦解敌人,尤其是当对手严守立场,攻击对于次要只能点到为只了,主力仍要一剑穿心,给对方致命一击才是。 反驳和驳论的技巧三:针对对方驳论展开反攻击 以上两种攻击程序,均以对方论点为攻击目标,然而你也可能用“反反制作战”利用对方攻击我们所做的驳论来进行反应,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这种攻击,不,应该说防守,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l增加论证来巩固我方论点。 针对对方的驳论进行攻击,就是对他提出得驳论反驳回去啦。 这种驳论主要是在驳斥对方的攻击,达到防守的目的。 拓展:质询的基本技巧和运用

(精品)议论文如何展开分析论证

议论文如何展开分析论证 高考议论文病症:观点+材料=? 模式: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结论: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以叙代议) 病例诊治 病例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原稿:“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 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诊断: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 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 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经验: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 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改稿:“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 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 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 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病症:议论通病——不懂或不会分析论证 诊治方法:议论文不论不证,难以揭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存联系,难以显示材料中包含的道理。分析论述不能空谈抽象的道理,而必须摆出事实再讲道理,即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要使 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 通俗地说,证明给人看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 诊治方法: 分析论证,就是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展开分析有以下几种方法:

申论指导:立论和驳论写法区别

申论指导:立论和驳论写法区别 议论文按论证的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它们的写法有所区别。 1.立论 对某一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且申明所以有这样的主张、持这种态度的理由,这就是立论。侧重立论的文章,通常称为立论性议论文。 (1)老师指出立论的提出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篇末归纳中心论点;一种是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一种是论证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 (2)写立论文要做到三点:论点要正确鲜明,论据要充分有力,论证要合乎逻辑。 侧重立论的议论文,就其题型来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论题型”立论。这类立论文标题只是提出一个问题,称为论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议论中,表明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即立论。 二是“论点型”立论。这类立论文标题本身就是论点。由于在标题中已经规定了中心论点,就不需要另立论点,只需要论证中心论点是正确的,使人能信服就可以了。 三是“范围型”立论。这类立论文标题既不是个问题,也不是个中心论点,只是限定了文章的论证范围,写作时应按题目所限定的范围确立中心论点,然后按“论点型”的立论写法,论证这个论点是正确的。 2.驳论 从正确的论点出发或者以正确的论点为指导,揭露、驳斥错误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称为驳论性议论文。驳论性议论文中,批驳是文章的主体。 批驳对方的论点一般有三种方法: (1)驳论点。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者中,论点的错误是要害,论据和论证是为错误的论点服务的。反驳错误的论点,是写驳论文的主要的一种反驳方法。 (2)驳论据。错误的论点总是依靠站不住脚的或荒谬的理论、虚假的事例作为论据来支撑的。只要把这些论据推翻驳倒,论点就失掉了它的支撑,也就会不攻自破了。

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作者:房爱美 一、例证法 论证是指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在一些同学的写作过程中,要么自己分析到底,要么一味地罗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应的论述,使文章显得单薄无力。这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抓住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阐述,让自己的论述有理有力。 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例证法就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例如有一篇题为《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的考场作文(2007年全国卷Ⅱ)写道: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为论述“感恩”这一话题,作者列举了诸葛亮和李密两个人的事例,并且分析了两人的感恩之举,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避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具体操作,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 1.例后解说法。列举事例后,将其中关键的、与论点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解说,使其含义得以彰显,能够更好地论证观点。 例如论证“钻研科学需要牺牲精神”的观点,有人选用了这样一则事实论据:著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听说一艘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这艘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他们同意让他上船进行研究。事后,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吗?”巴斯德毫不犹豫地答道:“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 黄热病——烈性传染——坚持上船研究——不怕死亡——为使他人活得更好,我们抓住

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论证

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论证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使论点清晰、突出,具有说服力,就像记叙文写作中,需要调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把主题表现得鲜明突出一样。 好的论证应当是严密有力的,即论据与论点紧密相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论点很好地统领着论据。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相关事例或材料叙述完之后,就直接阐述结论,而缺少对材料的剖析,这样就不能达到说服读者,论证论点的目的。所以,今天我们介绍几种推理方法,借助这些方法让材料与论点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使论证严密有力,产生强有力的说服作用。 第一种: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过渡到一般的推理,即以个别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 例如: 水稻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 小麦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 玉米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 …… 水稻、小麦、玉米都是农作物, 所以,农作物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 又例如: 好习惯益终生 鲁迅有好习惯终生受益; 徐特立有好习惯终生受益; 毛泽东有好习惯终生受益; 司马光有好习惯终生受益。 鲁迅、徐特立、毛泽东、司马光都有好习惯, 所以,凡有好习惯的人,都终生受益。 归纳推理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个别与一般的联系,反映了人的认识从个别、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归纳推理是人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形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接触一个个的具体事物,作出许多个别性 判断,然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运用归纳推理形式所进行的逻辑证明叫归纳论证。 例l:世界上所有的大洲都有生物。 因为,亚洲有生物,欧洲有生物,非洲有生物;大洋洲有生物,北美洲有生物,南美洲有生物,南极洲有生物。 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大洲都有生物。 例2:凡金属都能导电。 因为,金能导电,银能导电,铜能导电,铁能导电,锡能导电;而金,银,铜、铁、锡都是金属, 所以,凡金属都能导电。 第二种: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或前提与结 论之间有蕴涵关系的推理。演绎推理在思维方向上与归纳推理相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 例如: 所有辩证唯物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 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者, 所以,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 又如: 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化学是自然科学, 所以化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又如: 如果液体含酸,则试酸纸变红, 试酸纸不变红, 所以,这种液体不含酸。 第三种: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亦称“类比法”。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都 相同,进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 例如: 科学家们发现,太阳上有氦气,

议论文论证思路及例题

议论文论证思路及例题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具体分析议论文某个文段或者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2.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论证思路的关系,熟悉一般答题格式。 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 建议: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 例题:①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②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③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

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④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⑤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问:请你简要分析上述文字的论证过程。 解题分析: (3)解决问题(结论):得出什么结论;强调什么中心论点;号召人们什么;补充论证了什么。 B、 论点在开头: 格式: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得出……的结论。 论点在结尾: 格式:首先举了(引了)……例子(名言)(从正反两方面),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了……的观点) 例题: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师范读书时,正由于课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 起作用,他们的功成名就也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问:说出论证过程 例题:要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

作文写作指导:立论与驳论

作文写作指导:立论与驳论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说理议论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阐述正确论点为主,“立”为主体,叫做“立论”;另一种是对反面论点的驳斥,“破”为主体,叫做“驳论”。两者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1.学习立论的有关技巧。 2.熟悉运用反驳的一些基本方法。 3.立论与驳论的综合运用。 题目:有人说“机遇出人才”,有人说“逆境出人才”,也有人说“顺境出人才”,你的看法呢?请你针对上述观点写一篇驳论文章。 人才靠努力,机遇不可盼 有人认为“机遇出人才”,而且振振有辞地“摆事实”——假如没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机遇,诸葛亮可能会终生无为而老死乡村。假如在强磁铁靠近电线的实验中,不是线圈儿出人意料地转动了一下,法拉第也许无法想出用线圈儿切割磁力线以得到瞬间电流的实验方案,必将无法因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而轰动世界。 假如巴斯德不偶尔发现挤牛奶的姑娘从不患天花病,又怎么会想出“种牛痘”这种独辟蹊径的“天花免疫法”,攻克天花这一医学难题呢?这种说法,乍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细细一想,问题就出来了。这里,我们不妨也作这样一番假说:假设诸葛亮仅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凡夫俗子,假设法拉第平素连电线都不认识,假设巴斯德对医学根本外行,那么,即使有更多的“机遇”来到他们身边,“成功”和“扬名”又岂能和他们有缘? 其实,我们翻开历史,就不难发现,许多被称为“人才”的名人,在未成名之前,都曾经历过一段默默无闻的成材“积累”时期,有时还相当漫长。 正是在这段时期,他们认真学习,刻苦磨炼,为最后成为“人才”打下了基础;而当自身具备了相当水平的才能之后,他们才有可能把握住以后的每一次“机遇”,充分表现自己,树立形象,而一跃为众所敬仰的“人才”。可见,“人才”与“机遇”的关系,“人才”自身的成长是主要的,“机遇”的出现是第二位的。没有“人才”的“积累”时期,任何“机遇”也会失去意义。如果我们不是仅看表象而忽视实质,不是仅注意结果而忽视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辩证眼光看问题,就不难看到“机遇出人才”的错误。中国有个典故叫做“毛遂自荐”,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个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陪同平原君出国与楚王签订“合纵之盟”,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有人说毛遂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把握和利用“机遇”的典型“人才”。这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同毛遂一样遇上赵楚订盟这一“机遇”的,还有另外19个被平原君重用的门客,可是为什么这一“机遇”只垂青于毛遂呢?从他那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和纯熟的斗争艺术来看,他平时就是一位潜心研究国事、苦心攻读文韬武略的“人才”,并非庸庸碌碌之辈,这是他远远较之那19个碌碌之辈更胜一筹的地方。也正是得益于平时成材的“积累”,他才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番话成就了“赵楚之盟”。与毛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后主阿斗。阿斗当时继父为帝,与魏、吴鼎足而立,基业赫赫,不可谓无“机遇”;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不可谓无“机遇”。 但最终为魏所虏,被后世嘲为“扶不起的阿斗”。为什么一个拥有重重“机遇”的人,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而家国不保呢?历史回答我们:阿斗先天“性驽”,以后才疏学浅,当然任何“机遇”也无法促他成材,被历史淘汰是必然的。可见,离开平素成材的努力而奢谈“机遇”,是多么荒唐! 当然,“机遇”作为一种好的境遇和机会,我们并不一概加以否定,它能给“人才”提供全方位显示才能的机会,能促使“人才”在短时间内为社会所公认。像上面毛遂、诸葛亮、法拉第、巴斯德这样的“人才”,正是把握了“机遇”,而在世上显名的。 但是,假如我们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成材的磨炼上,而是一个劲儿地企盼“机遇”的到来,那么“机遇”即使来了,我们也只能眼巴巴望着它们一个个溜走,或“相见不相识”而失之交臂。这样的事,世上多得数不胜数。因此,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锐意进取,在成材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材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进入世所公认的“人才”之列。 文章伊始,树立靶子,然后先驳论据,后驳论点。驳论据时,针锋相对,旨在揭露错误论据的片面性。驳论点时,破立结合,先论述自身努力和“机遇”两者的辩证关系,指

立论和驳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对方辩友立论中一个严重的概念性错误,到底什么样的现象叫“男人变娘,女人变man”呢,对方辩友告诉我呀,现在一个男人,他的身上既保持传统男性的阳刚之气,同时他又向异性学习,吸取了女性的细腻温柔的一面,这样的男人就是一个变娘的男人对吗?我们知道有首军歌中有这样的一句:“其实我既有铁骨又有柔肠”,那按照对方辩友的思路,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祖国人民心中最可爱的解放军战士也在变娘呢? 下面让我方来告诉大家什么是“男人变娘,女人变man”?这种现象既包括在外观打扮上趋于异性化,比如伪娘们留长发,涂脂抹粉,穿色彩鲜艳的女装,但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男人身上男子汉精神的缺失,女人们过分地,极端地争抢好胜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主观客观因素的双重作用,比如儿时陈旧的“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男孩样”的家教模式影响,比如男人女人所共同面对的职场压力,再比如当今娱乐界“伪娘”“春哥”等炒作得哄哄闹闹的恶俗文化影响,表现出一种“性别混同”的状态。这种状态和“向异性取长补短”有着本质区别,相反是邯郸学步般的,既丧失了自身性别的本色,又对异性身上的特点取其糟粕,去其精华。 我方认为这种变娘变man的趋势利弊标准是对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种趋势利大于利的原因有一下三点首先,男人变娘女人变man,不利于男人女人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在座的女生们请想一想,你们愿意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一个男子汉精神严重缺失的男人呢?据腾讯网络调查显示,当被问到“如果你的男友变得很娘,你受得了吗?”64.12%的女性的答案是“肯定受不了,绝对分手”。同时在座的男生们尤其是对方三辩,如果你的妻子如武则天或者现在版吕后般在家庭事业中处处争强好胜,你的婚姻生活会幸福吗? 其次,女人变man背后折射的是更加深层次的性别歧视。表面上在招聘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职位取消了对性别的限制,但伴随着对性别限制的取消,对女性应有的照顾和温柔也被无情地取消了。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女性们想在职场上站稳脚跟,她们必须比男性们付出得更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白领女性振臂高呼:“真是把女人当男人使唤!” 最后,这种趋势对当今社友带来巨大危害。试想当“伪娘”的照片一次次发表在大众媒体上并且饱受人们追捧,我们广大青少年审美观和对性别的认识将受到怎样可拍的冲击。试想当勇气,责任感,阳刚之气和男性应有的性别自豪感不断下降,像“见义勇为”这种优秀品质将逐渐淡出我们的社会。传统的性别角色,性别分工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整个社会性别分工一旦阴阳颠倒,男人女人的性格行为与天性背道而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传续将是多么岌岌可危! 驳论:(雨)1 娘配man。承认了不可能被正常男性女性所接纳,这个群体不可能融入社会。 退一步,如果这样所谓相互补的性格会幸福,那么男女各自回归本色性格不是更加幸福? 2 涉及对方把娘和man硬是定义成“向异性学习”:对方辩友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他们今天所讨论的娘和man指的是。。。? (敏) 1、取长补短,是性别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性别角色内涵的丰富发展,多元文化、多元选择)是社会进步潮流 (1)不是多元文化,而是性别角色的混同,是邯郸学步。 (2)双性化是以本性别的内在规定性为主体,吸收异性的优越性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娘、变MAN”不等同 于双性化。 2、适应社会需要(顺应了新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新社会角色规范的形成与社会成员的角色适应) (1)对方辩友说的好呀,这是职业本身的正常发展。难道一个男人做了传统意义上女人的工作,就“变娘”了吗? (2)例子:男护、男幼师通通都变娘了吗? 3、追求社会平等,消除性别歧视,推动女性进一步解放 (1)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男女趋同,而是对男性、女性二者各自的特性给予平等的尊重。 (2)“男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对男性价值观的盲目认同,扭曲女性自身特质,放弃自身权利。 (3)退一步讲,我保持女人的本色就一定得不到平等吗?只有不男不女才平等了吗? 超级女强人的悲剧:

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

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2、“论证方法的作用”、论证方法的作用、(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效果?) ㈠例证法、引证法:①证明了______论点,②使论证更充分有力。 ㈡喻证法:①证明了______论点,②使论证更形象生动。 ㈢对比论证:①证明了______论点,②使论证更充分、全面、有力。 3、“论证方法的作用” (1).论证方法的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了哪个论点,这时要用“就近原则”瞻前顾后,找出论据要证明的小论点。 (2)这种题目,往往要我们找的是和这个例子有关的分论点,而不是中心论点。 (3)要证明的论点一般出现在论据(论证方法)的前面、后面或上段,我们可以用“就近原则”瞻前顾后。 (4)一些提示语也可以利用,如:“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由此可见”等。 (5)有时要把找到的句子稍微变动,变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子。 4.还有一种题型,也是考的论证方法及作用这个知识点,只不过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为形式。如:“开篇引用……的话作用是什么?”“作者用……的故事开头,其作用是什么?”“第一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㈠、名言、格言等出现在开头。作用往往是: (1)引出了论题或中心论点(或作为中心论点),(2)强调了……的重要性,(3)为下文论证论点提供有力的道理根据。 ㈡、事例开头常见的作用是: ①引出论题或提出中心论点,强调了……的重要性 ②作为事实论据,为下文论证中心论点提供有力的事实根据,具有说服力。 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三、小结 1、“论证方法及作用”,我们答题的时候往往是三步曲: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 2、“开头的作用”答题时往往先辨识它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再根据我们总结的几个要点答题。

浅谈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浅谈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论证过程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关键所在,论证做到精炼、深刻,文章就成功了一半以上,反之,论据空虚,议论肤浅,文章就大打折扣。 论证的方法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说有事例论证、理论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引用论证等。一篇应考作文不可能在论证时做到面面俱到,而且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下面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谈一篇优秀的应考作文如何论证。 论证过程从一般层面上分为事例论证和理论论证。事例论据,主要指事实材料、科学数字、历史人物等等。使用事实论证的目的是用真实的事实论证自己的论点,“事实胜于雄辩”一词表明了运用事例论证在议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援引事例时要着力突出论点或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其余则舍弃。援引的方式,可能是叙述,也可能是描写,但这种叙述和描写与记叙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不同,它不能像写记叙文那样全面铺开,也不能尽情描写,而只能突出论点所需要的那部分内容和侧面。 比如在论证人需要有精神追求时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守住人类的精神花园,让心灵不再空虚。遨游于书海,让我们体会王安石“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强,让我们感受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儒雅,让我们学习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超脱与自信,让我们领略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度与胸襟…… 此生很好的将例子和文章的论点结合起来,没有将例子展开铺陈,也没有住在其中的某个人物尽情描写,而是突出论点所需要的“精神追求”,精美深刻。 突出某一侧面后,还要善于分析发掘和引申。事实论据和论点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涵的意义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实论点,这时就需要理论论证了。理论论据是指理论家的

经典托福写作模板立论型与驳论型

经典托福写作模板立论型与驳论型 以立论为主(兼具驳论)型的template In the lecture, the professor points out/ states/ contends/ makes several points about /focuses on that听力中心思想, casting doubt on/ contradicting/ enhancing what are stated in / the main idea of the reading passage that阅读中心意思. To begin with, the speaker makes the point that听力第一分论点,which refutes/ supports the Moreover, the author claims that阅读第二分论点whereas the speaker views this problem/ issue in a completely different angle/ which is the same view held by the speak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aker, 听力第二分论点+听力第二分论点的具体解释or 具体例子. This directly contradicts/strengthens what the passage indicates Finally, the speaker challenges/ perfectly reinforces the writer’s contention by saying that听力第三分论点. On the contrary/ Similarly, the writer insists that阅读第三分论点. To convince the audience, the speaker elaborates his/her perspective with the evidence that听力第三分论点的具体解释or 具体例子. This is where the speaker disagrees/agrees with the writer To sum up, the speaker illustrates his/her disagreement/agreement with the theory/ general idea of the article by demonstrating the evidence mentioned above. 注:灰色底色的句子可以在时间充裕时候补充 以驳论为主的template,听力几乎无建设性立论 In the writing passag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阅读中心意思. On the contrary, the speaker casts serious doubt on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writer's standpoint on this issue. To begin with, the speaker challenges the idea stated in the passage that阅读第一分论点. According to the lecture, 听力第一分论点. Finally, the speaker challenges the writer's contention again by saying听力第三分论点. From his speculation, 听力第三分论点的具体解释or 具体例子. To sum up, the speaker illustrates his disagreement with the opinion showed in the passage by demonstrating the evidence mentioned above.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教案

课题高三作文训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格日乐 10-16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 2、了解论据的使用要求,掌握论证的方法技巧; 3、培养议论、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辨析作文病例,明确议论文在论证过程中长出现的问 题。 2、通过初步了解后的练笔来深入把握论证方法的运用; 3、通过综合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会准确围绕观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写议论文。 教学重点 掌握论证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准确围绕观点分析材料。 教学关键讲练结合课型写作教学方法分析点拨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综合运用。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 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议论文是学生在各级各类应考活平时练笔中选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多数学生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就是因为不能得当的论证。 二、解读考纲 《考纲》要求作文有独立见解,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想写出有独立见解,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文章,除了选择充实的论据,还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论点。 三、内容概要 论据;事例(代表性、普遍性)——事实论证 名言——道理论证 论据要求:1真实、切合题意;2弃旧用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有时代感。 四、作文病例 分析下列文段在论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整改。 病例(一)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英雄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每天吃粥充饥;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讲解 讲解 讲解 点拨 分析 巡视 指导 做笔记 自主分析 小组讨论 动笔修改 试笔写作

高考议论文如何规范议论语段

高考议论文如何规范议论语段 (一)导入:对于一个标准规范的议论语段,有人形象地用汉堡包来形容,真正的汉堡包的重量是一定的,200-300克不等;做法差不多,分芝麻层、面包层、火腿层、面包层、芝麻层。那么一个标准的议论语段的字数也是一定的,200-300字不等(取决于用例),写法差不多,分论点句、过渡句、理论句(或者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当然,也可以创新,做成更有风味的“汉堡包”,写出更有特色的议论段。 (二)何为规范的议论段?稳中求胜⑴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⑵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⑶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⑷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⑸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⑹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解释: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第1段先以举例加设问的形式开篇,第2段通过简单分析得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的中心论点。接着进入本论部分,分三个议论段:从“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步步推进,有例子,有分析,有推理,有总结,论证沉稳,不花哨。第6段结尾回归开头,并将此结论扩而大之,升华了主旨。本论部分是三个规范的议论段,具有一个规范议论段的四要素:1.有明确的分论点,且在段落中显著的位置摆放;2.有过渡词、过渡句,用假设、引用、解释等方式写;3.运用二至三个论据(或理论或事实),但用语简洁,与分析结合;4.有结论句,或总结论据,或总结全段。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自洽的逻辑和严谨的语言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议论段。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议论段构成本论部分,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议论段密切相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主要体现在议论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议论段至关重要。(三)议论段如何修改提升? 1.稍差的议论段改成中等的议论段原文:当工业革命的轰鸣声打破了庄园的寂静,当汽车后面的黑气取代了马蹄的清脆声,一个浪漫的时代结束了,一个理性的科学的时代诞生了。没有人敢说这个时代不好,冷冰冰的数据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联系不再需要漂洋过海,只需轻轻一点鼠标。但是这冰冷的一条线怎么能维持人与人的感情呢?改

如何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如何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在议论文阅读测试中,归纳某个自然段、或者某部分论证思路,是一种比较难的题型。大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丢分,能够100%回答正确的同学极少。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懂得归纳论证思路是做什么;其二是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不会判定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角度、论证结构和结论;其三是没有读懂文本,弄不明白部分与部分、句与句的关系。 一.论证思路的定义 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然后.......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 其中“作者先后做的事”,主要包括以下12种: 开头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 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 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 主体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六件事: 4.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 5.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6.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 7.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 8.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9.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了论证? 结尾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篇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阅读“驳论文”,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批驳。 其次,弄清反驳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把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力量和说服力。 A、反驳论点:即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是荒谬的、虚伪的,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又分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直接反驳即直接指出对方的荒谬。这种方法有的是引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有的是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解剖和分析。 间接反驳又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一些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敌论点露出马脚,以此驳倒对方,即归缪法。另一种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那么相反也就证实了对方的论点

是错误的,即反证法。 B、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错误,以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到了论据,就使论点站不住脚。 C、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在议论中,虽然有立论、驳论两种议论方式,但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因为破的目的也是为了立,所以在运用时,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替使用的。

议论文论证方法大全

议论文论证方法大全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第一部分 内容解读 一.何谓论证 论证像做衣服。如果说,论点是衣服的样式(如中山服、西服、学生服等),论据是布料(如棉花、化纤、毛料等),那么,论证就是裁缝师根据体式把布料裁剪好,然后做成衣服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又像盖房子。如果说论点是盖房子的图样(即房子的样式),论据是盖房子的原料(钢筋、水泥、砖头、木材、沙石等),那么,论证就是工程师和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的样式把原料盖成房子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还像做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旦有了米面和蔬菜,巧妇就能大显神手,做成香味扑鼻、脍炙人口的佳肴。而笨妇就不同了,她可能把好米好菜糟蹋掉,做出来的东西令人难以下咽。 中学生写议论文,运用正确的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像做衣服、盖房子、巧妇把米面蔬菜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样重要。 二.常见论证方法 1.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例1. 俗话说:自信能给予人无形的力量, 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须充满

自信,无论问题是容易还是困难。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最棒的。这也是最基本的。海伦?凯勒就是凭着自己的自信,虽然她听不见、说不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她做了一个虽眼盲心不盲、耳聋思想不糊、口哑却精神不亚于常人的伟人,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是多么高的称赞啊!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坚定的信念,那份伟大的自信。跛脚的郑丰喜,别人说他不能上学,他自信,他不仅上了学,还年年拿第一;别人说他骑不了自行车,他自信,硬是在体无完肤之后让自行车成为了他的脚;别人说他一辈子都要跛脚,他自信,他从小就对家人和自己说: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穿皮鞋,最终他还是做到了。他也靠着自己那惊人的自信使他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风、大浪等灾害下依然不翻。我们感叹他们很厉害,厉害什么?厉害的就是比我们常人多的那份自信,他们相信自己。 2.因果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例1.(原因分析)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例2.(结果分析)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春天的耕耘,怎么会没有秋天的收获呢? 例3.瑞士虽富,可它缺乏包容,也应缺乏了文化积累的机会。因此,数百年来,它并不被列入欧洲文化的长廊。它的首都伯尔尼不建机场,更是拒绝包容。我想,闭塞它的并不是历史,而是不包容。相反,巴塞罗那喜爱包容——流浪者大街说明一切。也正因如此,来自世界各处的文明相互切磋,摩擦间闪出了火花,而真正成熟的文化也由此一次次诞生。我想,

议论文如何举例论证

议论文如何举例论证 【一技】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论证手段,如何更好的发挥举例论证的作用呢?我们认为要做到“三有”,具体就是:例前有导语,叙例有方法,例后有分析。本次技法介绍的是前两有。 一、例前有导语。就是在举出事例之前要有观点和事例的联系的话语,不能在观点之后直接的很突然的举例,造成了内容的不连接,语言的不流畅,所以在举例之前要有一两句简短的过度语,让观点和例子有机的联系起来。如下文: 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样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果人们不能多角度多方面统筹看待问题,同样会闹出笑话。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董事会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的,而西边的人说它是黄的。当桌子两边的人互换座位以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只看到了布的一方面。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总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本段第一句是观点句。第二句则是一个过渡句,有了这一句就使观点和事例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不会使人觉得举例很突然,全段就形成了整体。 二、叙例有方法.(一)单个材料的叙述:剪裁取舍、概括叙述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例: 的确,语言是伟大的,它能如阳光般把人与人之间那座沟通的冰山融化;它能如的谐的音符般把冷漠孤寂的心唤醒;它能如湿润的春雨般滋润人们之间的感情,让它更加坚固,更加深厚。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 德兰修女莱丝一生中曾挽救过很多处在得与痛苦中的人,当人们惊奇于为何她能通过个人这么小的力量挽救过些人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我的祝福。”就这样,凭着关爱的语言,莱丝打破了一道又一道沟通的铜墙,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凭着语言去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在瘟疫泛滥的年代,她凭着语言去鼓励那些与病魔斗争的人们,让他们拥有勇气去战胜困难。著有《人性的弱点》一书的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也是这样,他注重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沟通,鼓励人们用语言打破隔阂,同时,他自身也停地给别人以鼓励以自信。 可见,语言的力量伟大的,它就如雨果所说的那样:“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它能化解一切误会,让人们更亲近。”的确,巧妙的语言拉近人的距离;鼓励的语言让自己和他人都更有自信;关爱的语言则使人间充满阳光! 广东考生作文《语言是风,沟通是帆》 这里都是叙述单个的事例,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把最吸引人的部分加以认真的叙述,使读者对事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二)多个材料的叙述:列举排比、简短有力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暧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种忙,就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