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

记录人:日期:年月日检查人:日期:年月日(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水文文字报告

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0节前言 一、区域水工环地质工作 198 年月,安徽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旌德幅(1:200000)》,对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979年月,安徽省地质局323地质队编制《安徽省水文地质图(1:500000)》并提交“说明书”。 2005年6月,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完成《安徽省泾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100000)》项目,总结了县域地质灾害的灾情和险情,进行了地质灾易发区的划分,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其中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研究有所涉及。 二、矿区以往水工环地质工作及评述 2007年7月,前本矿区曾开展区域调查、预查及初步普查方面工作。施工槽探、井探、钻探及化探测量等工作,取得了钼等多种矿化点的验证资料,同时初步揭露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问题,给今后全面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参见三维公司2009年6月详查工作设计)。 2007年7月—2009年4月,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对本矿区开展普查阶段工作,在进行钻探找矿工作的同时开展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工作,大致了解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三、矿区本次水工环地质工作及评述 2009年6月至今,安徽三维矿业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泾县湛岭钼矿地质详查设计及柯村~大康地区金、多金属矿普查工作部署》中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了具体安排。 开展了水工环地质调查、钻探、抽水试验、岩矿石力学分析、水质分析、钻孔放射性测量、地温测量等工作,详见表1。

水工环地质实物工作量表1 水工环地质测绘:按照不同精度要求,开展区域和矿区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工作,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岩石裸露区为重点调查地区,重点调查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山体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地下水的汇水条件与出露特征、水质的感官状况等,采集了地表水、民井等水质分析样品,对水工环地质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编制了综合图件。 钻探工作:本项目施工的专门性水文地质孔,是在地质孔施工完工后进行扩孔完成;所有地质孔都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并依据原钻探班报表、地质岩心编录,对钻孔岩(矿)心进行复查、抽查,对岩石RQD、线裂隙密度、线裂隙率进行系统统计,完善了水工环地质工作记录。

钻孔简易水文要求

第一章一般要求 一、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系利用地质勘探钻孔观测编录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其成果既是研究评价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基础,又是合理布置水文地质钻孔的依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各阶段都应做好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二、地质勘探孔,在钻进过程中应认真做好与水文地质有关现象的观测和记录,内容包括:钻孔中水位的变化;冲洗液的消耗、漏失情况;水、气的涌出及油、气的显示;水温的异常;严重坍塌掉块情况;钻孔中遇溶洞、老巷、大裂隙、流砂与钻具突然下落等情况。 三、钻进过程中发现漏水需堵漏时,应经主管水文地质技术人员同意,方可进行堵漏。对堵漏起、止深度及所用的方法、材料、时间、效果等情况,应做详细的记录。 四、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的原始记录要及时、真实,不得追记,观测内容要其全,记录要清晰,不得涂改。 第二章观测方法与要求 一、消耗量观测 1、冲洗液消耗量系指纯钻进时间内钻孔中消耗的冲洗液。在正常钻进时,每回次观测一次。发现冲洗液漏失时,应每10~30分钟观测一次。冲洗液全部漏失时,应开大水泵测定其最大漏失量。调整泥浆时不进行消耗量观测,但应记录泥浆的比重和粘度的变化。 2、冲洗液消耗量观测方法:钻具下至孔底,待冲洗液正常循环后开始观测水源箱(池)内冲洗液的数量,观测结果称原有量。然后每隔一小时观测一次,直至钻程终了为止,每次观测结果称现有量。钻进期间的水源箱(池)内加入冲洗液数量称新增量。计算公式如下: 原有量+新增量-现有量=消耗量 二、水位观测 1、回次水位观测,系指在每次钻程的提钻后和下钻前各测一次水位。灌孔、采煤(除煤层为含水层外)、处理事故、专门提取岩芯、扫孔及人工补斜,可不观测回次水位。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演示教学

第一步:抽水试验孔点位的确定 凡是有基坑开挖的区域都要进行抽水试验,通过抽水试验得到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支护设计及 基坑降水设计提供参数。 抽水试验类型的确定,为求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抽水降落漏斗的影响范围,应用多孔抽水试验 (一个主孔,三个观测孔) 主孔位置的确定,一个是要考虑基坑开挖的位置,另外一个是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如果含水层 厚度太薄(这个需要结合以前的勘察资料来确定,参考),那就要另外选择主孔的位置了。 第二步:水文孔地质勘查 查明主抽水孔的地层分布,查明含水层厚度及起止深度,孔深的确定是要将含水层(砂层)打穿,以本工程为例,含水层主要是⑩1-3层的砂,那么在打地质勘察孔的时候就要将该层砂打穿,进入 下面粘土层5m左右。 根据含水层的厚度确定观测孔的位置。首先是观测孔走向的问题,当布置一条观测线(三个观测 孔在一条观测线上)时,观测线要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布置。以本工程为例一般是南北走向布置。 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根据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查规范,“要求第一个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应该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大约是1.6倍的含水层厚度)第二个观测孔距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是1.6倍的含水层厚度,第三个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不宜太远,要保证在主孔降水的同时,观测孔的水 位也有下降,本工程基本都控制在50-80m的距离。 确定了观测孔的位置后要分别进行地质勘查,查明地层的分布,控制观测孔孔深的条件和主孔的 相同。 第三步:材料的准备 在抽水试验过程中涉及的材料主要有主孔井管(需订做)、观测孔井管(包括实管和虑管)、滤料(要考虑滤料的级配问题,砂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一开始搞的时候没有经验,滤料用的是像大豆大小的均匀石子,这样就没有起到滤料的作用)、粘土(起隔水作用)、滤网、水泵(要结合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及含水量确定泵的功率,本工程采用175QJ-20型深井潜水泵进行抽水)、电测水位仪(实际上就是万用电表改装的)、发电机(注意功率的选择,不要太大了,那样很不合算的,我们做第一组的时候,一天油费都得1000块,后来换成小了功率的了)、水箱(测流 量用,当然最理想的还是用堰箱,截面有梯形的、矩形的等)、水管接头(调出水和回水用的)。 详细的说一下主抽水孔井管的制作,我们项目用的抽水孔井管直径219mm,壁厚4mm,上部为实管,中间为过滤器,过滤器下部为长1.0m-2.0m沉淀管。上部实管的长度(从过滤器顶端一直到高出地面30公分左右都是实管)和过滤器(过滤器的长度和含水层厚度相同)的长度要根据主孔的地质勘查资料来确定。比如主孔的地层如下:0-5.6m为粘性素填土、5.6-8.7m为砂性素填土(透镜体)、8.7-9.8m为粘土、9.8-15.1m为⑩1-3含粘性土中粗砂(这一层就为承压水含水层)、15.1m-17.6m为粘土,根据上述地层,井管的尺寸为实管(0.3m+9.8m)、虑管(15.1-9.8m=5.3m)、

抗浮锚杆专项方案

狮山镇博爱调畜湖水系整治工程(圆形地下室)抗浮锚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单位名称:广东省电白建筑工程总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7月26日

目录 1 编制说明 (3) 1.1 编制依据 (3) 1.2 编制说明 (3) 2 工程概况及特点 (3) 2.1总述及现场概况 (3) 2.2施工目标 (4) 2.3工程概况 (4) 2.4工程地质情况 (4) 3 抗浮锚杆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7) 3.1 抗浮锚杆设计要求 (7) 3.2施工准备工作及测量放线 (7) 3.3抗浮锚杆施工 (9) 3.4 抗浮锚杆泥浆处理 (10) 附图一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1) 附图二施工平面布置图 (12)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圆形地下室车库项目(FGML组团)《桩基础平面图》、《桩承台大样图》、《预应力管桩施工说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2-02;(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2009-1; (3)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4)我公司长期的基础工程施工经验; (5)合理的工期安排、保证安全、保证质量优良、降低造价的原则。 1.1.2满足施工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1.2 编制说明 我公司有丰富的基础施工管理经验,预应力管桩及抗浮锚杆施工更是我公司的强项。同时,我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优良的质量保证措施,强大的机械设备优势和实力,完全有能力圆满完成狮山镇博爱调畜湖水系整治工程圆形地下室车库锚杆工程的施工。 2 工程概况及特点 2.1总述及现场概况 地下室车库项目工程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博爱调畜湖水系整治工程境内。本场地呈不规则状,总建筑面积约为14174.62㎡。本工程为地下室停车库,

抽水试验和简易水文技术要求(新)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章一般要求 (59) 第二章观测方法与要求 (59) 第三章原始记录及资料整理 (60)

第一章一般要求 第1.1条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系利用地质勘探钻孔观测编录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其成果既是研究评价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基础,又是合理布置专门水文地质钻孔的依据。地质勘探各阶段都应做好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第1.2条在地质勘探钻孔的岩芯鉴定编录工作中,应做好有关水文地质特征的描述,内容包括:岩性、成份、粒度、胶结物及其胶结情况;节理裂隙性质及其发育情况;岩芯破碎情况和岩芯采取率;岩溶发育及其充填情况等。 第1.3条地质勘探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应认真做好与水文地质有关现象的观测和记录,内容包括:钻孔中水位的变化;冲洗液的消耗、漏失情况;水、气的涌出及油、气的显示;水温的异常,严重坍塌掉块情况,钻孔中遇溶洞、老巷、大裂隙、流砂与钻具突然下落等情况。 第1.4条需要进行消耗量观测的钻孔,冲洗液的循环系统要符合钻探规程的规定,并在开钻前进行检查验收,以保证观测成果的质量。 第1.5条钻进过程中发现漏水需堵漏时,应经主管水文地质技术人员同意,方可进行堵漏。对堵漏起、止深度及所用的方法、材料、时间、效果等情况,应做详细的记录。 第二章观测方法与要求 第2.1条消耗量观测 1.冲洗液消耗量系指纯钻进时间内钻孔中消耗的冲洗液。在正常钻进时,每小时观测一次。不足一小时的回次,每回次观测一次。发现冲洗液漏失时,应每10~30分钟观测一次。冲洗液全部漏失时,应开大水泵测定其最大漏失量。调整泥浆时不进行消耗量观测,但应记录泥浆的比重和粘度的变化。 2.冲洗液消耗量观测方法:钻具下至孔底,待冲洗液正常循环后开始观测水源箱(池)内冲洗液的数量,观测结果称原有量。然后每隔一小时观测一次,直至钻程终了为止,每次观测结果称现有量。钻进期间在水源箱(池)内加入的冲洗液数量称新增量。计算公式如下: 原有量+新增量-现有量=消耗量 第2.2条水位观测 1.回次水位观测,系指在每次钻程的提钻后和下钻前各测一次水位。处理事故、专门提取岩芯、扫孔及人工补斜,可不观测回次水位。 2.钻进中若遇涌水,提钻后水位涌出井口,可不测回次水位,但应在下钻前观测一次涌水量。

水文工程地质勘察设计..

××矿区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设计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及勘查级别 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矿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见附图××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1:5万自编)。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呈条带状分布于山间河谷现代河床和部分谷坡的下缘。含水层为全新统冲积砂、砂卵石孔隙水,组成含水层的岩性为分选磨圆欠佳的砾、卵石夹泥砂,厚度为3~7 m,与下伏花岗岩风化裂隙孔隙水构成统一含水岩组,水位埋深3 m。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及河水补给和侧向迳流补给,以蒸发、侧向迳流和人工开采等方式排泄。 (2)基岩裂隙水 侵入岩类孔隙裂隙水广布全区,组成含水层的岩性为华力西晚期侵入体,花岗岩风化深度一般为14~25 m,风化程度自上而下减弱。受东西、北西及北东向多组压扭性构造断裂带影响,构造裂隙发育,水量相对较大。侵入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浸入补给、侧向迳流及深部地下水的顶托补给。 (3)矿床充水因素

本矿山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汛期水量较大。直接充水的含水层以裂隙含水层为主、次为孔隙含水层。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300 m左右,矿体大部分位于标高-50 m 以下,即主要矿体在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 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径流区,补给面积较小,且处于局部分水岭交汇部,不利于地表水的汇集,矿区内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位于矿区临近的河流细林河、石头河主要起排泄作用,对矿体的开采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初步预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二、水工环勘查工作依据与技术要求 1、勘查工作布置依据 《区域水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 《矿区水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12719-9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20万向阳山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孔施工组织设计

青州庙子镇泰和矿业 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组织设计 徐州固华岩土特殊工程施工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3年10月29日

青州庙子镇泰和矿业 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徐州市固华岩土特殊工程施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 钻探负责人: 设计编制: 编制时间:二0一3年10月29日

目录 第一节水文孔施工目的及任务 (4) 第二节设计编制依据 (4) 第三节施工技术要求 (4) 第四节钻探技术措施 (4) 第五节设备 (5) 第六节安全生产措施 (6) 第七节工程进度 (7) 附图目录

青州庙子镇泰和矿业 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水文孔施工目的及任务 水文地质钻探是实现水文地质条件探测、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研究的基本手段,在本次补勘工程量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所完成的任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矿井水文地质试验系统; (2)建立并初步完善含水层动态观测系统; 第二节设计编制依据 1、《矿山地球物理勘探规程》 2、《矿山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3、《矿山地质勘探地质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4、《矿山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 第三节施工技术要求 一、水文孔钻孔要素 采区补设计水文地质钻孔6个,编号为观1、观2、观3、观4、观5和观6。 将原采区内的观测水文孔6个,下放钻具冲洗,将堵塞的水文孔冲洗干净,钻孔编号为观1’、观2’、观3’、观4’、观5’、观6’。 二、钻孔施工技术要求 (一)钻探施工技术要求 1、简易水文观测 全孔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并做到: ①套管下至基岩后进行回次水位观测,每个回次提钻后和下钻前各观测一次孔内水位; ②正常钻进时每小时观测一次冲洗液消耗量,若回次时间小于一小时,则每回次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 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P9 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

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 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23 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在钻孔施工中,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能初步确定含水层的层位、厚度、埋深、水位、透水性、含水性和富水性及钻进过程中碰到的软弱夹层的层位、埋深、岩性等,及时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对于指导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icomines铜钴矿区属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水矿山,钻探过程中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记录工作,十分重要,希望各施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 简易水文观测技术要求 一、观测内容: 1 地下水位(包括初见水位、静止水位)。 2 洗液消耗量的测定(包括是否使用冲洗液,冲洗液类型、消耗量等)。 3 钻具自动下落、孔壁坍塌、掉块、缩径的位置及长度的记录。 4 孔内涌砂、涌水的观测。 5 在记录内要清楚明确的记录下护壁管的深度和管径,统一用mm为单位。在护壁管分次扩孔下置时,要分次记录。 二、具体要求: 1、动水位观测 水位埋深统一换算成地面距水面的高度,深管口测量水位时,量测的水位埋深值要减去井口距地面的距离即得水位埋深值。 (1)要求每班观测水位至少两次,若遇到井内水位异常(如漏水、涌水、因故停钻)需加密观测。在遇有漏水、涌水情况时,要停止钻进,提出岩心后观测初见水位,初见水位观测,每隔2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连续两次水位值相差小于5cm 时,观测方能结束,同时记录每次水位观测的时间和水位。 (2)因故停钻时间超过1小时,要观测一次水位,以后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 2、冲洗液消耗量观测 冲洗液消耗量及性质变化,能反映岩层透水性的大小,也可以间接推测含水层位置及岩性变化,具体要求如下: ○在水池中设定标尺,要求下钻后正常送水10分钟并循环正常时,开始观测和记录水池水位高度,在返水无明显减少时,观测30分钟以上,同时观测水位下降值和时间,并记录循环池面积,一般长方形循环池记录长和宽。为准确观测冲洗液消耗量,循环池尽量挖成规则形状,并最好防渗漏处理。在正常情况下,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当有明显变化时,要增加观测次数。 ○循环池不规则时,要采用水箱(立方米以上)定量加水的方法观测。具体方法可采用:先观测和记录水池的开始水位高度,加入定量水(冲洗液),然后进行观测,当水池中降到开始水位高度时,记录所用的时间和加水量。 ○在循环池可能存在漏水时,除按上述要求观测外,还应观测在停泵情况下,循环池水位的渗透量。具体方法为,先观测初始水位,并记录开始时间,间隔10分钟以上后,观测和记录水位的下降值和间隔时间。 特别注意:在观测期间,不许向水池内添加冲洗液,如果需要补充冲洗液时,要准确记录添加量。 ○当钻孔漏水无返水情况下,冲洗液消耗量观测要求如下; 当孔内不返水时,在送水扫孔后,正常钻进前,加大泵量,直至返水后,稳定5分钟以上,利用前述方法进行观测;当漏水特别严重,最大泵量还不能返水时,记录最大水泵

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

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第一手资料主,编录内容主要有: 岩芯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胶结程度。溶洞及大裂隙的位置,大小充填程度,沉积物。裂隙的产出形态,裂隙率,轴夹角,充填情况。节理的发育和走向情况。含水层和对隔水层的划分。统计岩芯RQD 值,岩芯风化带、破碎带的厚度及划分,对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及稳固性进行分类等。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是结合地质钻孔取得水文地质资料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观测内容包括: 观测钻进中水位变化(每班至少观测一至二个回次); 详细记录钻进过程中发现的涌水、漏水、涌砂、逸气、掉块、塌孔、缩径、裂隙和溶洞掉钻等现象出现的深度,并采取一定数量的溶洞充填物样品。 涌水孔应停钻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水温等,必要时进行自然降低的简易放水试验。 发现热水,应作孔口水温和孔内水温测量。 小口径钻孔可采用测漏仪或水文测井等手段,取得有关的水文地质资料。 4.4.4.3 水文地质试验 a.试验准备 ⑴成孔及地质要求

①孔位:按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坐标放样到实地并复核。 ②钻孔结构:按设计图和地勘处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要求施工。 ③岩芯采取率:基岩大于70%,破碎带大于60%,粘土大于70%,砂和砂砾层大于50%。 ④孔深丈量:每钻进100m及试验段顶部时进行孔深丈量,误差不得大于1‰。 ⑤钻孔弯曲测量:每钻进约50m,精确测量钻孔弯曲,0~100m≤1°、100~200≤2°,依此类推。 ⑥原始记录:要求准确,字迹工整清晰。 ⑵水文要求 ①全孔清水钻进,每钻进3~5m,测起下钻水位各一次,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0分钟,钻孔揭露多个含水层时,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 ②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准确记录施工中可能出现漏水、返水、掉钻、流沙等水文地质现象位置,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司地勘处有关人员。 ③孔内稳定水位测量应符合试验要求(稳定8小时以上)。 b. 施工及试验顺序 ⑴ ZKS11、ZK33517组 ① ZKS11(抽水孔)按设计的开孔直径开孔并下入定向套管,以φ172mm 直径继续钻进至50m,下入φ168mm筛管护孔,用φ150mm钻进至100m, 下入φ146mm筛管护孔,用φ130mm钻进至250m, 下入φ127mm筛管护孔,用φ110mm钻进至按设计P d顶界以上5m左右的节理不发育段,清除孔内 3

矿山水文地质

矿山水文地质

综合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类型,确定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属复合问题的中等矿床类型(Ⅱ-4)。 6、《普查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附图、附表和附件较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矿区构造较复杂,大致可分为控矿构造(F1)和破矿构造两类,《普查报告》对这两类综合分析研究不够。其中对破矿构造即F 2、F4断层无工程控制,下一步勘查工作时要加强对断裂构造的控制和研究。 2、Ⅰ号主矿体产状345°-10°∠55°-78°,即向北较陡倾斜,而位于矿体中东局部地段W91勘查剖面线处矿体倾向方向突变向南倾南,造成的原因未作解释。 3、钻孔工程布置间距不尽合理,致使勘查线剖面间距不是400m,或400m的倍数,给下一步详查工作加密控制剖面的布置工程带来一定困难。 4、开采技术条件 (1)矿区二、三级滑脱断层发育,且控制矿层分布,影响岩体的稳定性,未来矿山开采后,将加剧滑脱断层导水的可能性,沟通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届时地表水也将渗入,增加矿坑涌水的条件。 (2)下步工作中,应加强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查明矿坑主要充水因素和矿层稳定性及对开采的影响;作好大气降水、泉水、地表水的动态观测,研究相互间的量变关系,为矿坑涌水量估算提供依据。

(3)《普查报告》中的插表6-1、6-2、6-3过简,应设计完整的表格,将上述表放在附表中;缺钻孔水、工、环地质编录综合成果表(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表综合进去);3号图无水、工、环地质综合柱状图。(必须修改) 四、评审结论 经会议评审,《普查报告》的编制和地质勘查工作达到普查阶段要求,建议备案郧县大桑树矿区查明钒矿333矿石资源量9354千吨,V2O5量93898吨(表2),可作为进一步勘查工作的地质依据。 另,预测钒矿334矿石资源量7214千吨,V2O5量71467吨,可供下步地质工作时参考。 附: 1、《湖北省郧县大桑树矿区钒矿普查报告》评审专家组名单 2、《湖北省郧县大桑树矿区钒矿普查报告》评审会议出席人 员名单 3、湖北省郧县大桑树矿区普查许可证范围与资源储量估算 范围叠合图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工程勘察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及常见的问题

工程勘察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及常见的问题 韦冠星,林建格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柳州 545006) 【摘 要】文章对工程勘察钻孔地质原始编录过程进行了论述,对工程钻探地质编录中采取率的岩芯长度、分层、取样、标贯试验等四个方面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工程勘察;地质编录;采取率 【中图分类号】P6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9)02-0085-02 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岩芯(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提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并用图表和文字将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称之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它是收集第一手地质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一)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1.真实性:地质编录必须保证真实性,必须如实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不能随便加上主观的东西随便乱加,乱减地质现象。 2.统一性:编录的格式要统一、简明。如图表格式、工程编号与坐标、样品与标本的编号、岩石名称、地层划分标准、图例等都应统一、简明,便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3.文字描述:内容要求简单、明了、说明问题。 4.编录工作应及时经常地进行,并尽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手续,避免内容重复。 5.素描图的比例尺。可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和要求而定,但一般情况下都要求为1∶50~1∶200。 (二)地质原始编录的基本步骤 1.编录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工作:在进行编录前,编录人员必须熟悉场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任务书。由总工程师召集全体编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统一地层岩性定名。 (2)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会同探矿人员,根据地形地质图所布置的勘探孔位置,由测量人员放出钻孔位置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包括:1)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钻孔倾角;2)岩矿层分层起止孔深,深度精确到cm;3)各分层岩芯、矿芯、矿层顶底板岩芯等的采取率要满足规范要求;4)孔深校正(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5)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6)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钻孔设计书下发到机台后,要严格按设计书及地质规范要求施工。 2.钻孔地质编录 (1)钻孔开钻前,编录人员要对钻机进行检查,校核孔位坐标、方位角,并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进行编录,在预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踪指导,保证钻探质量。 (2)检查岩芯顺序是否正确。在施工现场,将岩芯箱依孔深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好,仔细检查岩芯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芯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芯顺序有颠倒的,应立即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芯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长及当班记录员更正报表,并责令当事人做出书面检查。 (3)在检查、整理好岩矿芯并确认无误后,按岩芯箱顺序用数码相机对岩芯依次进行拍照,并在电脑内按矿区钻孔编号进行存档。 3.地质编录描述 (1)岩石名称、成岩时代、颜色、主要矿物成分、单层厚度、产状、岩性变化及分界线,软弱夹层的产状、厚度及其变化、性状、结构及其分带性、延伸情况、层面起伏差和破碎、泥化情况,岩脉名称、产状、厚度、接触带蚀变、充填、泥化程度和破碎情况。 (2)断裂的出露位置、产状、性质、宽度(或厚度)、断距、延伸情况、构造岩特征、充填胶结情况、透水性和密实程度、交汇组合割切情况及其与建筑物轴线的关系。 (3)主要节理裂隙的产状、性质、长度、延伸情况、间距、宽度、充填物质、裂面起伏粗糙程度、相互割切组合关系。 (4)岩体的风化程度、深度、类型、特性及风化分带。详细编录沿软弱夹层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风化深度与性状。 (5)岩体透水性、地下水出露位置、高程,沿软弱夹层、断层和节理裂隙的活动情况,出露形态(涌水、线状流水、滴水、渗水、潮湿)、压力水头、流量、水温、水质化学成分、携出物、化学溶蚀和沉淀情况、补排关系等。 (6)收集并分析地基岩土体现场测试资料。 4.钻孔地质资料整理 (1)文、图、实物资料整理对野外记录的数据、素描图上墨;检查文字记录中,是否有错字、漏字、专业用语是否准确,修正其错误。核实各种数据,计算、整理样品、标本,包括编号、登记、包装、填写送样单等。 (2)编制钻孔柱状图在资料整理的同时,根据编录的地质资料,包括岩性、分层、断层、钻孔方位角及倾角等,绘 【收稿日期】2008-11-21 【作者简介】韦冠星(1958-),男(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助理工程师,从事岩土勘察设计工作。 - 85 -

水文钻孔要求

水文钻孔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一、水文钻探 水文孔钻探必须执行水文设计。在钻探过程中钻孔要求清水钻进,若必须使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有效手段洗井;岩芯采取率大于70%(风化岩和破碎带大于60%,砂砾层大于50%)。在钻机施工达到抽水层段深度后,进行扩孔,扩孔时孔径、孔斜必须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保证套管顺利下入。 二、下入套管 下入套管时,必须保持孔内干净,套管丝扣完好。焊接管,必须管与管之间焊接牢固,平直。 三、止水材料及检查方法 止水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海带、膨胀橡胶、水泥等。止水方法根据下入套管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管内外水位差法、管内水位法。管内外水位差法,即观测管内水位近似稳定条件下,向管外连续注水至井口,观测管内水位连续3小时,每小时变化不超过0.1m,证明止水效果良好;管内水位法,即钻具下至孔内,将止水封闭物扫至套管头下0.3m处,冲孔后向管内连续注水至井口,观测套管内水位降不超过0.1m.证明止水效果良好。 四、洗井 洗井,采用高压水流冲洗法。下完套管后,钻具下至孔内,利用高压水流对含水层段进行循环冲洗,直至孔口返水澄清无沉淀,证明洗井质量可靠。 五、下入抽水设备 抽水试验设备选用压风机、潜水泵,视具体情况而定。下泵前,检查泵的运转情况,电缆绝缘好坏,下泵时必须缓慢下入,对电缆进行及时绑扎,保证顺利下入预计深度。选用压风机时,检查压风机运转是否正常,下风管时,注意风管间的密封,保证风量不损耗。

六、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时水文地质人员去现场指导,按照《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质量标准》(MT/T1163-2011)进行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正式抽水前应作试验抽水,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的水位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与涌水量的关系,以便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正式抽水时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作最大降深。降深次数一般不少于三次,每次降距不应小于6m,且合理分布。第一次水位降深的延续时间不少于24h,其余各点降深的延续时间不作具体规定,各点稳定时间必须达到8h。单位涌水量小于0.01L/(s·m),可尽机械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但抽水延续时间应不低于36h;抽水试验水位降深顺序,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深后浅,逐次进行;抽水时流量观测值应精确到毫米,动水位观测值应精确到厘米;应在最后一个降深结束前采取全分析水样;各项原始记录按规定格式和内容在现场认真填写,做到及时、准确、清洁、完整。钻孔抽水试验质量最低达到验收标准的合格要求。 七、水文测井 为了准确确定含水层深度、厚度、结构、富水性,除常规测井外,尚须进行井径、声速测井和PSCL-1型电磁井下流量测井工作,要求解释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含水层、隔水层的深厚度及岩层工程力学参数等。

水文地质钻探与水井钻探规程.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水文地质钻探与水井钻探各项生产活动的技术工作要求及有关工艺操作规定。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水文地质普查、水文地质初步勘探与详细勘探以及水井(含矿泉水井及低温地热井)钻探工程,是进行钻探设计、施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 本规程不适用于高温地下热水和地热能开发钻井工程。 2 引用标准 2.1 直接引用标准 GBJ 20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9808 水文水井钻探管材系列 GB 9809 水文水井钻探用套管、岩心管、取粉管螺纹 GB 9810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杆 BG 9811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铤 BG 9812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杆接头 DZ 1.3 硬质合金岩心钻探管材螺纹 DZ/T 0008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柱特种接头 DZ/T 0017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DZ/T 0055 水文水井钻探用硬质合金钻头 DZ/T 0056 水文水井钻探用三牙轮钻头 DZ/T 0057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粒钻头 2.2 配合使用的标准 GBJ 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水文地质普查、勘探规范 岩心钻探规程

3 总则 3.1 目的、任务 水文地质钻探是水文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取得地下水文地质资料的主要技术方法,也是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进行钻井工程的唯一技术手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在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含水层的岩性、层次、构造、厚度、埋深分布及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和参数,解决和验证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遥感工作中难以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为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和依据。同时,在“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成井或专门打井后开采地下水,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城镇居民及干旱地区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或矿泉水饮料,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3.2 钻探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3.2.1 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先水文地质测绘与物探,后钻探施工以及坚持“先踏勘、后设计”和“先设计、后施工”的工作程序,即必须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布置水文地质钻孔,以及坚持没有地质、施工设计,不准施工开钻的原则。 3.2.2 对于探采结合钻孔,应本着“以探为主,探采结合”的原则进行,即应满足“探”为主,在获取准确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同时结合成井。 3.2.3 水井钻探工程应在有充分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进行,并在钻探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收集和论证水文地质资料,严格按照成井工艺规程要求成井。 3.3 钻探工作的基本要求 3.3.1 水文地质钻探是以获取准确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满足地质设计要求,达到地质设计目的进行的,因此,要本着需要与可能的精神,在进行钻探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最优方法与工艺,满足地质设计要求。同时,要努力提高地质、施工设计的准确程度,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3.3.2 在钻探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都要始终贯彻“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和“质量第一”的原则,推广应用钻探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既要反对单纯追求进尺,忽视工程质量的倾向,也要反对忽视安全和不注重经济效益,片面追求脱离实际可能或超越规程规范的技术要求。 3.3.3 要搞好钻孔各项原始资料的记录与整理工作。提交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对伪造钻孔原始资料数据者,必须严肃处理。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定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规定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定1.水位观测 A)开孔应采用无冲洗液钻进。孔中一旦发现水位,应立即停钻,并进行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测定。每隔10分钟~15分钟测一次,三次水位相差小于2厘米时,可视为稳定水位。? B)清水钻进时,每回次提钻后、前各测一次水位。在进尺少,提钻次数频繁时,可隔2-3回次或每班观测一次。 C)钻进中若遇涌水,提钻后水位涌出孔口,可不测回次水位,但应在下钻前观测一次涌水量。 D) 当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大于100米)或采取泥浆钻进时,可在终孔洗孔后测定静水位。 E)因故停钻,应观测水位,一般开始时每半小时测一次水位,然后观测时间视水位变化快慢而定,可每隔1-4小时测一次水位,直到稳定为至,(2小时内水位波动不超过3厘米),开钻前再观测一次水位。如停钻时间较长,在24小时内每4小时观测一次,超过24小时每8小时观测一次。采用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不观测孔内水位变化。 F)采用泥浆钻进时,须测定泥浆水位,若用压力表观测,使用前必须对压力表校验。 G)对设计要求分层观测水位的钻孔,应严格进行分层水位观测。 H)可用测钟、电测水位计等工具观测,观测基准点必需牢固,并经常检查测绳长度,一般10米以内误差小于5厘米,水位测量工具的深度记号要清楚准确,便于读数。单位用米,读至小数点后二位。 2.水温观测 A)一般每班观察一次,每个含水层至少测一次;在有特殊要求及大量涌水、水位特变时必须随时观测。 B) 涌水钻孔可在孔口进行测定。

C)孔内观察时应将缓变温度计下降至含水层的部位。 D)精度要求±0.5℃。 E)用缓变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温度计测量,先测气温,再测水温。 3.冲洗液消耗量观测 A)每回次观测1次单位时间的消耗量,如进尺少、钻进时间短,可若干回次观测1次。但每班至少测量一次,当发现有突然变化时,必须增加测量次数。 B) 观测方法是:下钻扫孔到底进尺后和提钻关泵前,各测1次水源箱的水量,再加上工作时间从外部注入水源箱的水量,即为本回次的冲洗液的总消耗量。 C)对自然造浆的钻孔,每班必须测定泥浆的粘度,对使用泥浆的钻孔,每回次须测定泥浆的液位,每班应测定泥浆的比重及其粘度、温度。 D) 冲洗液循环系统不得漏水、不允许有雨水或数量不明的地表水流入循环系统中、应经常清理循环系统中的岩粉及沉淀物。 4.涌、漏水现象 A)钻进过程中,孔口突然涌水,准确记录主要涌水位置,并立即停钻,提升钻具,按装水头测压装置,并测量涌水量及水头高度及水温。 B)准确记录主要含水层的漏水位置和耗水量,有条件时应测定其最大耗水量。 C)钻进中遇有严重漏水、涌水的断层,应根据需要进行稳定(静止)或近似稳定水位的观测,必要时可将钻孔改为专门水文孔,进行抽水、放水试验。 D)涌水时应观测涌水中的夹带物。 E)水头高度测量可采接长套管、连接胶皮管或按装压力表测定,涌水量可用量桶或三角堰箱测定。 5.破碎带和破碎层

水文地质(抽水方面)..

影响半径的确定 确定影响半径的方法很多,在矿坑涌水量计算中常用库萨金和吉哈尔特经验公式作近似计算。当设计的矿山进行了大降深群孔抽水试验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网资料为基础的图解法进行推求。 一、经验公式法 计算影响半径的主要经验公式见表1。 表1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

二、图解法 当设计矿山做了大降深群孔抽水或坑道放水试验时,为了推求较为准确的影响半径,可利用观测孔实测资料,用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 (一)自然数直角座标图解法 在直角座标上,将抽水孔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水位连结起来,尚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即为影响半径(见图1)。观测孔较多时,用图解法确定的影响半径较为准确。 (二)半对数座标图解法 在横座标用对数表示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纵座标用自然数表示抽水主孔及观测孔水位降深的直角座标系中,将抽水主孔的稳定水位降深及同时刻的观测孔水位降低标绘在相应位置,连结这两点并延长与横座标的交点即为影响半径(见图2)。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孔时,以观测孔稳定水位降深绘图更准些。

三、影响半径经验数值 根据岩层性质、颗粒粒径及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的关系来确定影响半径,见表2与表3。 表2 松散岩土影响半径(R)经验数值 表3 单位涌水量与影响半径关系

含水层厚度的确定 一、松散含水层厚度 第四系含水层的含水性比较均匀,其厚度根据地下水位、钻孔所揭露的松散岩层的颗粒组成以及岩性结构等,直接按钻孔揭露情况的编录资料来确定。 二、基岩含水层厚度 含水不均匀的基岩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其厚度的确定,一般是根据钻孔揭露的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钻孔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物探资料,以及必要时依据水文地质分层试验等资科结合成因和分布规律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1)用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电测井及岩心水文地质编录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按勘探剖面编制简易水文地质、电测井成果综合对比图。图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各钻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及换层深度或标高; 岩心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岩石质量指标(即SQD指标)及电测井成果曲线; 岩心的线裂隙率、级岩溶率和较大溶洞的起止深度或标高; 钻孔水位观测成果曲线和水位发生突变、涌水、漏水段的起止深度或标高等。 综合研究分析上述成果,编制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带图,在此基础上确定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强、弱含水带的厚度。 (2)按裂隙或溶洞发育程度确定,一般采用如下指标衡量: 直线裂隙率小于3%的闭合状裂隙带,或虽然裂隙率大于3%但裂隙已被其它矿物如方解石、石英脉等所充填的裂隙带,均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裂隙率大于3%以上的张性裂隙带,则可视为裂隙含水层。 溶洞发育程度,可采用岩溶率或岩溶能见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可用作图法编制矿区范围内岩溶率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或用反映溶洞发育与各种因索关系的溶洞投影图。从图上确定出岩溶率高、能见率也高的岩段为强含水带,次高岩段为弱含水带。 (3)进行过钻孔简易分段注(压)水试验的矿区,可用下列指标划分含水带:

水文地质钻探

第三章水文地质钻探 最主要的是水文地质钻探。 §1 水文地质钻探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 1.水文地质钻探工作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钻探(按国家标准,水文地质钻探称为水文钻探)是直接探明地下水的一种最重要、最可靠的勘探手段,是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的必备工程,也是对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成果所作地质结论的检验方法。随着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深入,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在整个勘查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水文地质钻探,由于其设备复杂沉重、成本昂贵、施工技术复杂且工期长,对整个勘查的完成、勘查项目的投资均起决定作用。 2.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 (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岩性和水头压力;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借助钻孔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以确定含水层富水性和各种水文地质参数。 (3)通过钻孔(或在钻进过程中)采集水样、岩土样,以确定含水层的水质、水温和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 (4)利用钻孔监测地下水动态或将钻孔作为供水井。 §2 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和钻孔设计 一、水文地质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的特点 水文钻孔的结构比一般地质钻孔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水文钻探的任务不仅是取出岩芯,探明地层剖面,还必须取得许多水文地质数据,或将井孔保留下来,作为供水井或地下水动态观测井长期使用。为了实现上述多种功用,对水文钻孔的结构和钻进方法就必然有多方面的要求。其主要特点是: (1)钻孔的直径(口径)较大。一般地质勘探孔的主要任务是取岩芯,故口径较小(直径一般小于150mm)。水文钻孔,除取岩芯外,还必须满足抽水试验或作为生产井取水的要求。为保证抽出更多的水量和便于下入水泵,当前水文地质钻孔或水井的直径一般均在300一500mm,最大孔径可达1000mm或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